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行政管理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1-07-21 05:00:5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摘要(读书笔记)

广西佛子矿业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学笔记(杨槟光整理)

杨槟光 第 1 页 2014-4-6

行政管理的涵义: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依法对国际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的有效管理。

行政管理学特点:政治性、综合性、规范性、实践性。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现实性、政治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行政管理学的发展:1、初创阶段(19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 2、成长阶段(20世纪30至60年代) 3、科学化阶段(本世纪60年代以来)

行政环境的涵义: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行政环境的特点:1、广泛性 2、复杂性 3、差异性 4、变异性

行政环境的分类: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可对行政环境作不同的分类。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1、辩证关系 2、若干基本关系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特征分析:1、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环境 2、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经济环境 3、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环境 4、优势与不足并存的自然环境 5、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

行政组织的特征:1、系统性2、服务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5、动态性行政组织的要素:1、职能目标 2、机构设置 3、人员构成 4、权责分配 5、资金设备 6、管理方式 7、运行过程 8、法律规范

行政组织的类型:按职权和管辖范围的大小分为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工作性质、内容和作用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直属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派出机关。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部门化、分部化结构,指同一层级各部门之间构成的分工合作的关系形式。

行政结构存在的问题:1、纵向层次过多 2、横向部门划分过细、人员膨胀提供了条件 3、管理幅度失调 4、机构急剧膨胀,严重背离了“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 5、人员严重超编,财政负担沉重

行政领导的涵义:一般有2层涵义:其一,作为动词讲,是指领导活动,即“率领、引导”的意思;其二,作为名词讲,是指领导者,即专门从事指挥和协调活动的人或机构,或者说是实施领导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指现代领导者必须做好的几项最主要工作。1、设计目标和规划 2、健全组织和规范 3、正确选才和用人 4、加强监督和控制。 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1、选任制 2、委任制 3、聘任制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 2、道德品格方面 3、文化知识方面 4、实际能力方面 5、身心健康方面。

行政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内容:1、专业知识结构配套 2、能力结构合理 3、气质结构谐调 4、年龄结构形成梯度 5、性别结构要适当

行政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原则:1、注意整体素质,发挥整体功能原则 2、能位相称,配备合理原则 3、合理分工、管理幅度适当的原则 4、及时调整,不断培养原则

广西佛子矿业有限公司

行政工作人员具备的条件:1、政治思想条件 2、文化知识条件 3、能力条件 4、身体条件

行政工作人员权利:按其性质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行政工作人员作为社会劳动者应有的个人基本权利(1、获得合理工资报酬的权利 2、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权利 3、休息的权利 4、职业保障权利 5、维护个人权益的权利 6、辞职的权利);二、由执行公务需要产生的行政工作人员的特殊权利(1、职权保障权 2、工作条件保障权 3、接受教育培训权 4、行政参与权)。

行政工作人员的义务:按其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般义务,即遵守职业道德的义务(1、尽职尽责的义务 2、服从命令的义务 3、遵守法纪的义务 );二是特殊义务,即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1、忠于国家的义务 2、严守职业机密的义务 3、公正廉洁的义务)。

行政决策的程序:1、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3、收集资料,拟定方案 4、评估方案,总体权衡 5、审慎抉择,优选方案 执行决策,追逐反馈。

行政决策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2、民主性原则 3、全局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 5、实践性原则 6、规范性原则

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影响:1、信息资料和信息管理 2、目标决策与方案决策的一致 3、决策的个人因素和决策群体 4、决策者同专家以及执行人员的关系 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途径: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2、健全与完善行政决策体制 3、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

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指对整个行政执行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是对行政执行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和概括和总结,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行政指挥:指行政领导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所属下级的行政活动进行指导,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以行动计划为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偏差,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行政沟通:指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交流和传递行政信息,增进了解,同一认识的活动。

行政谐调:即协商调节,是一种协商调节的活动,指行政组织或行政领导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调节本系统各组成部分及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配合,以便共同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监督的特点: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行政监督 2、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行政监督活动 3、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施监督 4、行政监督具有直接、及时、灵活、迅速的优点。

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对行政管理的政治方向起着保证作用 2、行政监督对改革开放总方针的贯彻执行起着保障作用 3、行政监督对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起着促进作用 4、行政监督对于行政管理及其实施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推动作用 5、行政监督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起着保护的作用。 行政监督的原则:指在监督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1、适用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原则 3、既要维护法纪尊严,又要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原则。

行政监督的基本形式:1、列席有关会议 2、受理群众举报 3、实施检查 4、提出监察建议 5、提起申告 6、受理行政申诉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笔记

行政管理学

张永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重印

第一章 绪论

一、 对行政的含义的四种定义:

1)三权分立的视角: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把管理国家

的活动分为立、行政、司法三类,主张三权力的相互制衡。认为行政是政府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物。台湾学者将此观点谓之“法律执行说”。

2)从政治与行政视角: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活动的领域,主

要指国家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指实现国家目标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指国家政策的执行。美国学者古德诺的名著《政治与行政》之指出国家功能两分法,认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这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既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谓之行政。

3)从管理功能的视角:在怀特

4)

第三篇:管理学读书笔记2

梁小民的《读经济学书》读书笔记 梁小民著,201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刚读完了梁小民教授所写的这本书,他向读者推荐了一些经济学书,但这些书并不都是经济学书,还有管理学的书,更令人意外的是其中所包括的文学,梁小民教授通过看文学作品来发掘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经济学无处不在”。

看完这本书后,做个回顾,温故而知新。

第一部分 读经济学书,从教科书

学经济学,无论是作为专业还是作为业余爱好,都应该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奠定经济学基础的唯一捷径就是读好一本教科书。

梁小民教授在北大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读研时,杜度教授给他们用的教材是richard g. lipsey和peter o. steiner的《经济学》(第六版),这本书结构清晰、框架合理,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文字简洁、通畅,易于阅读。 梁小民教授提出了选一本好的教科书的五个标准:第一是内容全面,能涵盖当代经济学的所有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是内容新,版本新,能反映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第三是逻辑结构合理,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介绍准确、透彻;第四是举例丰富、读起来生动有趣;第五是文字通畅,不仅原书的英文通畅,而且中文本的译文也要信雅达。

1、经济学教科书的楷模——《经济学》

二战以前,欧美大学流行的教科书都是以英国剑桥学派领袖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为蓝本的。这本书初版于1890年,最后一版(第八版)出版于1920年。由于马歇尔所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绝对主流地位,大学里或者直接使用《经济学原理》作为教材,或者用的是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改编的教科书。这本书的内容是古典微观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垄断竞争理论的出现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完成。略后一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出现,又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的面貌。

萨缪尔森既熟悉新古典经济学(他的《经济学分析基础》正是用数学方法对新古典经济学内容的综述和发展),又是最早接受凯恩斯思想的人。他把这两部分结合成为新古典综合。这被称为经济学史上第三次重要的综合(第一次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综合,第二次是马歇尔的综合)。

《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包括四各部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其他经济问题。尽管后人对这种体系提出质疑。尤其认为这种体系人为的把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割断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至今没有人能从根本上推翻这个体系。

萨缪尔森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回答了一些经济学简介认为写教科书不入流的看法。一个人问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是为了赚钱。问另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是为了寻找创造性的乐趣。

2、百万美元一本书——《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的英文版我已经读过,曼昆教授对整个体系的把握能力,以及幽默的语言令人佩服。他用浅显的语言来描述经济学原理,就是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的

人也能看的懂他的书。特别是书中的大量例子来自于现实生活,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以及教会了我们怎样在平时的生活中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各种现象。他在开篇中归纳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使我们掌握了原理的一般方法。

看了梁小民教授的介绍后知道了书内容之外的一些内容,还根据我和梁教授对书本理解的差距来吸取教训,以后阅读文章时能有所改进。

美国德赖堡出版社决定出一本不同凡响的教科书,于是以140万美元的高价招标。哈佛大学年轻的经济学教授曼昆中标了。这么高的稿酬真令人不敢相信。《经济学原理》作为教科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创新,被称为是能替代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新一代教科书,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应该说,与其他篇幅巨大的教科书相比,《经济学原理》内容并没有那么复杂,或者说称不上是百科全书式的。但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把中心问题讲深讲透;二是不断修改,增添新的初学者必须了解的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结构不同于其他的教科书。在介绍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后,本书与其他教科书先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开始分析短期问题不同,先讲长期宏观经济问题,再进入短期分析。把长期安排在短期之前有两个好处:一是短期经济波动是围绕长期增长路径的背离,先了解长期问题再了解短期问题就容易多了;二是经济学家对长期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分歧主要在短期分析上,先讲一致,再讲分歧,有利于对分歧的理解与把握。

曼昆教授的这本《经济学原理》最大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3、精品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迈克尔·帕金并不是大师级经济学家,与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这些同类经济学教科书作者相比,在经济学界水平和名气都差的多。超一流的经济学家可以依靠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名气提高教科书的知名度,这是一种品牌效应。帕金没有这种效应,但他写的书被许多名牌大学作为教材,更显得这是一本优秀的书。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应该全面系统的反映本学科的基本概况。从内容来看,应该有一个严密而且逻辑性强的体系结构,应该能概括出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应该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帕金的《经济学》具备了这些特点。如果说曼昆的书更适于非财经专业和一般读者,那么这本书更加适于财经专业和想对经济学有更多了解的读者。

书中的每一个概念、原理都有相应的事件,读起来现实感强、不空洞,理解起来当然容易了。作者的文字表述也甚好,语言简洁、通俗,如行云流水。图形使用彩印,各种变动容易掌握。

4、读一本经济思想史——《经济理论与方法史》

每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甚至每一个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本经济思想史的教科书。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都是一个冷门,写出的书也不畅销,难以吸引有才华而又耐得住寂寞的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最有名的经济思想史就是苏联学者卢森贝的《政治经济学史》了。但这套书写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不是客观地介绍历史,而是按当时的意识形态的要求歪曲历史。它以批判为主线,体系陈旧、内容片面,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许多经济学家言必称经典的三大巨卷)。但这本书偏重于经济分析方法的演变,而且在熊彼特去世后由他夫人整理的生前讲稿,缺乏系统性,读起来不易。

美国学者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和罗伯特·f·赫伯特合写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史》。这本书尽管有不足之处,但还是可以看,而且读过后会有所收获的书。这本书的长处首先在于全面系统,它从古希腊写起,一直到当代。它的脉络非常清楚,按各篇分为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时期以及20世纪的经济学范式。粗略读一下就会对经济学演进的主要阶段有个大致的了解。说这本书全面有两个含义。一是各个学派都有所涉猎,既有各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也有非主流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包括了过去被人们忽略的一些经济学家。这本书的另一个长处是论述公正、客观,它以介绍为中心,并有公允的评论,而不是以某种教条为指南或用今天的眼光枉加否定前辈经济学家。作者对不同时代不同学者或流派的思想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其横向相互影响关系和纵向相互继承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体现出纷繁复杂的经济思想的内在联系。他把经济学家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评论他们的得失。

这本书的书名是《经济理论和方法史》,表明作者不仅关注理论,而且还关注分析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论的演变与思想的演变是不可分割的。许多思想史的著作偏重于经济思想,而忽略了方法论。这本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并重。作者不仅对每一个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有翔实细致的考察,而且还着重经济学家观察经济现象的角度和进行经济研究的方法,揭示不同流派思想和理论分歧背后的方法论基础。这对读者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经济思维,提高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无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经济学家争论什么——《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

英国经济学布赖恩·斯诺登和彼得·温纳齐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介绍了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与关系。

就专业经济学家而言,他们在微观经济学方面的一致性要远远大于宏观经济学,在实证经济学方面的一致性要远远大于规范经济学。即使在大家公认争论最为激烈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对长期问题的看法也基本一致,分歧就是在短期问题上。弗里德曼就指出,经济学家对实现稳定这一目标并没有分歧,争论在于对各种问题的解释,以及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当然这并不否认经济学之间存在分歧,而且这也是本书的重点。

作者认为,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更多地集中于理论问题、经验证据和政策工具的选择面。

第二部分 经典,不读也该知道

经济学经典就是在经济思想史中开创一种学说,或作为一个学派的代表作,或者对经济思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被一代一代人所阅读的著作。经典是许多重要理论的“源”,其他解释性著作都是“流”。读了经典知道“源”,自己才可以写出“流”。只要解释性的著作,有可能被误导。

1、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经济论》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有两本堪称开山之作的经济学著作:《经济论》和《雅典收入》。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430-355)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

《经济论》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克利拖布勒斯、伊斯霍玛斯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有人据此把它作为《苏格拉底言行录》的续篇。其实这本书是色诺芬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独著。这本书是至今仍受高度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它对“经济“这个词的解释。

《经济论》一书的副标题是“关于财产管理的讨论”。关于这一问题的结论体现在这样一段话中:“财产管理是一门学问的名称;这种学问好像是人们能够用以增加财产的;财产似乎是等于一个人的全部所有物;我们还说财产是对于维持生活有用的东西,也弄清楚有用的东西仍是所有那些我们懂得怎样使用的东西。”色诺芬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财富——带来效用与交换。

对于财富的来源,色诺芬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他在文中得出结论:农业是其他一切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时,其他一切技术也都兴旺,但在土地不得不荒废下来的时候,无论是从事水上工作或非水上工作的人的其他技艺也都将处于垂危的境地了。并在《雅典收入》中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们贸易”。 在如何增加财富的问题上,色诺芬谈到了三种影响财富增加的因素:分工、人才与技术。

2、市场经济的圣经——《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书名表明它要研究什么是国民财富以及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3、一部新世纪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4、读一本边际效用学派的书——《资本实证论》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应该使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和奥国学派的门格尔。但是这次所选的书却是奥国学派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这是因为杰文斯、瓦尔拉和门格尔的书都布不太好读,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是边际效用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全面、系统,而且较为好读。凯恩斯曾把经济学家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原创力的,他们的思想属于开创性,有思想深度,但著作较为艰深。另一种是具有综合力的,在总结前人思想方面贡献很大,尽管缺乏更多原创性,但他们的著作更容易读。庞巴维克就属于后一种。 在历史上有客观价值论和主观价值论之争。边际效用论是主观价值论。庞巴维克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需要(或称欲望)和需要的满足。需要只有在消费某种物品时才能得到满足。所以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就是效用。 6、创新时社会进步的动力——《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的副标题是“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熊彼特首先分析一种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没有利润,也没有资本和利息,生产过程循环往返,周而复始,也

谈不上经济发展。发展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是打破原来静止均衡的动态过程,它产生于替代传统方式和打破原来平衡状态的内部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创新。创新包括五种情况:“⑴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⑷掠取或控制原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⑸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创新要能进入经济循环流程,即成为影响经济活动的事情,必须要有资本。银行家为创新的实现提供资本保证,是新资本的创新者。

熊彼特用创新的概念解释经济发展和利润与利息的来源。一个企业创新所带来大利润引起其他企业仿效,这就形成整个社会的创新浪潮,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前进。熊彼特用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他把经济周期作为不断打破旧均衡实现新均衡的动态社会进步过程。在经济学中,创新理论是非常独特的,既不于新古典经济学,也不同于凯恩斯主义。创新理论强调了经济制度内在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生产技术和管理变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强调了企业家的独特作用。 7、真正的创新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他认为,决定就业水平的是国民收入。凯恩斯理论的中心正是要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所以又称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他在理论上的创新正是在于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大预期和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8、进步从认错开始——《通往奴役之路》

9、一本必须知道而不一定要杜度经典——《经济分析基础》

10、农业走出困境之路——《改造传统农业》

11、为“投资饥渴症“号脉——《短缺经济学》

科尔内把计划经济概括为“短缺经济”,用“软约束”来分析企业行为,用“投资饥渴症”来说明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用“父爱主义”来概述政府与企业关系。

12、发展的中心是自由——《以自由看待发展》

李光耀认为,经济河社会发展并不一定需要政治自由,甚至政治自由有时还会阻碍经济发展。如果要穷人在政治自由和满足经济需要之间作出选择,人民总是会选择后者。这种观点被称为“李光耀命题”和“李光耀推论”,是他和马哈蒂尔共同推崇的亚洲价值观。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对这种观点作出了否定回答。在1998年9月出版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论述了自由发展观: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个人自由的实现。

13、宗教与市场经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4、从低信任社会到高信任社会——《信任》

第三篇 雅俗共赏,在轻松阅读中学习

当代经济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运用了越来越复杂的数学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越来越专业化。数学和抽象思维能力成为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资格。另一方面经济学正在从象牙塔中走出,面对丰富的现实生活。这既包括用经济学解

决实际问题,又包括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经济学知识介绍给普通公众。我比较欣赏后一种经济学,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1、市场经济的入门读物——《自由选择:个人声明》

2、大经济学家的小文章——《生活中的经济学》

3、市场经济是一种观念——《不在神圣的经济学》

人们谈到市场经济时总是关注它的制度建设和运行等“形而下”的东西。其实,市场经济“形而上”的东西首先是观念。

巴罗把斯密的市场经济概括为两点:一是相信每个人利己的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会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一点很多人都接受了。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即使市场经济出现了问题,也要靠市场机制本身去纠正,而不能求助于政府或其他能力。斯密的市场经济观念正是巴罗这本论文集的一条主线。

4、走出萧条之路——《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克鲁格曼的这本书介绍了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拉美和亚洲的衰退,以及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但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不是要做那些新闻记者式的报道纪实,而是要探讨其原因,寻找走出萧条之路。

过去20年间,主流经济学家扬弃了凯恩斯的需求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经济学,把研究重点放到技术进步和长期发展上。这些问题并不是不重要,但“短期中的现实世界已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所有问题都涉及需求不足。”从这一现实出发,“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经济的生产能力,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正是本书题目《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的含义。

克鲁格曼指出,“从本质上,萧条经济学意味着两代人以来,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方面第一次出现问题,即私人支出不足以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越来越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通向繁荣的障碍。”因为“在一个没有足够需求的世界里,自由市场原则是很难运行的。”

美国经济学界有谈水边经济学家(芝加哥-明尼苏达)和海水边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之争。

这本书中对中国问题。首先克鲁格曼指出“能够挽救中国的原因在于它的货币是不可兑换的;其次,中国近期面临需求不足,失业严重等问题,且不说是是否可以称为衰退式通货紧缩,借助一下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刺激总需求还是有必要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僵化和教条。

5、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

6、经济学可以这样讲——《卖桔者言》

7、在生活中学会博弈论——《策略思维》 个人强烈推荐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性和趣味性,美国博弈论权威之一迪克西特和青年学者奈尔伯夫写此书的目的式“用描述性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论证明。” 8、披着狼皮的羊——《看不见的心》

用小说的形式介绍经济学是一种创新。这几天我正在拜读这本书,大概已看了一半,小说的故事情节很一般,但书中男主角山姆把经济学应用到生活当中来使别人相信并接受很值得我们学习。看完这本书后,我将会写个详细的读书心得。 梁小民的《读经济学书》的最后两部分:

一是,启迪而不是模仿,这是有关描写管理的书,我兴趣不大,就没仔细阅读。他推荐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策略》、彼得·杜拉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基业长青》、《赢利》、《富甲美国》、《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小总裁大企业》、《鞋王耐克》、《差距》、《大败局》、《水煮三国》。

二是,戴上经济学眼镜看文学。

第四篇:管理学读书笔记

《科学管理之父》读后感

弗雷德里克·温·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亦有人称他为“理性效率的大师”。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一系列科学试验的基础上。

1856年3月20日,泰勒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杰曼顿的一个“贵族教-清教徒”的世家。1874年,泰勒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但很快又因眼疾和神经性头痛,加之不满父母对自己事业的包办,辍学从工。次年,泰勒进入费城恩特普利斯水压工厂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期间,他亲身感受到了工厂中被他称之为“不好的工业状况”——包括工人磨洋工、管理低劣以及劳资之间缺乏融洽气氛等一系列问题。1878年,泰勒转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繁忙的工作生活。泰勒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12年(1878-1890)是从事试验的12年,这些试验为他的工厂管理制度和金属试验奠定了基础。泰勒在与工人的一系列斗争中充分认识到,制定新的工业计划对防止劳资对抗及其重要。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工作的科学探索。1886年,泰勒加入了美国机械工程协会。1890年,泰勒正式离开工作了12年的米德维尔钢铁公司。1893年,他一管理顾问的身份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之后,他一边进行金属切割试验,一边推行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1901年,他离开伯利恒钢铁公司,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和演讲来宣传他的制度。泰勒先后发表了《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论金属切削技术》、《科学管理原理》和《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等管理学著作。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学管理是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

泰勒认为在工人中普遍存在着“磨洋工”的现象和单凭经验的做事方法。劳资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增加产量,摒弃“在任何作业中,大量增加产量对工人不利”的谬论。同时,双方需要在对待盈余的态度上发生重大转变,即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增加盈余而不是如何分配盈余。对工厂内的所有事情,包括每项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工具和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等都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的个人判断和个人意见。科学管理是劳资双方的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是劳资双方在态度上和观念上的伟大转变,将对劳资双方产生重大影响,对双方产生同样有益的成果。如果双方不能够从思想上做出一次完全而彻底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二、 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否定了把公司红利或特定类型的管理制度作为标准,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也就是说,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它包括:

1、 科学的工时研究

所谓工时研究,就是对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耗用的时间进行精细的研究,其前提在于进行科学的动作研究。工时研究首先要把一个完整的动作细分成若干个小步骤,让工人按照设计好的动作完成每一个步骤,然后记录工人完成这些细小步骤所用的时间,最后把这些时间加起来,其总和就是这个完整动作所耗费的时间。为此,泰勒分别进行了生铁搬运试验、运送沙土试验、砌砖试验和金属切割试验。他科学地挑选研究对象,进行基础动作分析,将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项动作,合理地挑选工时研究的时机,使用精确地工具,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好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是,泰勒认为最快工时应该是一个合理工时,以不损害工人懂得安全和健康为前提。初看起来,把工作如此细的划分为这么小的基本动作和单元,其中没有哪一项基本动作的耗时会超过五到六秒,未免有些荒唐可笑。然而,泰罗认为对类似铲土这种技术进行快速而彻底的工时研究,这样的细分程度实质上可以简化工作,既可以使工时研究加快,也可以使工时研究更加彻底。通过对工时的研究,泰罗使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人的工资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工厂的生产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工时研究一方面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工人们的工作更机械化了,工人从工作中得到的快乐也少了。

2、 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

在科学管理中,企业应当科学地挑选工人,并提供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以促使其成长。无论是对资方还是个人而言,这都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对工人而言,原来是二等或三等的工人,在经过培训之后,可以成为一流的工人;许多原来只能从事简单工作的人,经过培训之后,可以从事更为复杂的工作。对资方而言,工人的进步将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在科学管理中,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它是把科学和工人有效结合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实现“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使工人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3、 采用新的工资制度

以往,资方采用了一系列的工资制度,例如,计日工资制,普通计件工资制,利益均沾工资制。但由于存在种种的缺陷,工人“磨洋工”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资方和工人为此也争吵不休。针对这一问题,科学管理主张采用一种新的工资制度,即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是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对那些用最短时间完成工作质量高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较高的工资率应当使工人比在同一机构中的工人每日的平均收入多些。这个方法与普通的计件工资制完全相反。工人在旧的计件工资制下,他们如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工资水平就会降低。差别计件工资制很好的实现了“高

工资低成本”,使工人的利益和资方的利益得到很好的统一,使工人的工作热情高涨。差别计件工资制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实行的十年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这十年中没有发生一起工人罢工事件。

4、新的科学管理职能

在科学管理中,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等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接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指责都被资方推到工人身上。工人做多少具体怎么做等细节都是由工人自己来决定的。新的职能管理原则使资方和工人之间重新做出分工,原来工人承担了全部的脑力劳动(计划职能,即工人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和体力劳动(执行职能,即现场的实际操作)要互相分离,脑力劳动改由资方承担。推行“职能工长制”的车间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率。科学管理主张把原来由每个监工所承担的粗放式管理改由八位职能工长来承担,包括工序和线路调度员,指示卡办事员,工时和成本管理员,车间纪律检查员,班组长,速度管理员,检验员,修配管理员。职能工长制的思想在企业中加你职能部门和实行专业化管理,起到了相当有益的推动作用。但是新的职能管理制度把一个车间一个工长变成了一个车间八个工长,由一个人监督变成八个人监督,这直接导致了工人们的心里压力增加,从而也影响了工人们的精神方面的工作环境,是工人们容易发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工长的增多也会使各个工长之间在对某项事情上发生矛盾。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对管理学思想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使得企业管理经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入了科学管理阶段。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工时研究取代了单凭个人经验的做事方式,科学地挑选工人取代了工人自己挑选工作,科学地培训工人取代了学徒制,科学地制定工作定额取代了经验判断。其次,管理组织形态的升级。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然后,以体制取代胜任的个人,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最后,标准化管理思想。标准化的工作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标准化的工具、设备、材料、作业环境,使车间内形成一种常规,有助于在整个工厂的范围内实现最佳的秩序。

不可否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一)、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即坚持“经济人”的假设;(二)、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三)、“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这些局限性即时个人的局限性,也是时代的局限性。

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价值。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虽然用现在的眼观来看并不是很完善的,但在当时他的思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工人工资的提高。我们不可用苛刻的标准去评判他,因为他受到了当时时代的制约,总之,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在当时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管理是文化的产物,反过来又使其文明成为一个在工业、社会和政治方面充满活力的成人。可以说,泰勒无愧于“科学管理之父”的称号!

第五篇:学校管理学读书笔记

《学校管理学》读书笔记

根据校长培训班的学习要求,我利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萧宗六教授编写的《学校管理学》这本书。通过研读与思考,我更多地了解当前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理念、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学校管理理解,为推行有效的学校管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萧教授的《学校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校管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学校管理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学校管理理念,包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第三部分阐述了学校人员管理,包括校长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第四部分阐述了学校工作管理,包括德育管理,智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教务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管理、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协调;第六部分阐述了学校评价。本书继承了学校管理学研究切实、致用的一贯宗旨和传统,同时针对新时期学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三个学校管理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为学校管理者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话虽然过分夸大校长的作用,但至少说明了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扩大了,对学校影响更大。”因此,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校长。

1、校长要有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精神。“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首先校长要有实事求是精神。对待学校的人和事,是则是,非则非。不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只讲空话,不干实事,只图虚名,不讲实效,校长的威信无法树立,难以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校长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真理,改正错误,脚踏实地的引领师生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这样学校才能发展。其次校长要有创新精神。意识超前,运筹帷幄,敢于打破常规,把先进的办学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投身学校改革,不断追求卓越。校长要有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依法治校。校长要乐于奉献,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甘苦与共,敢于承担责任,勇创成就的精神。学校需要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作为学校的引领者,校长就要高屋建瓴,寻求新办法、新举措、新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教师的创新教育,开创性地进行教育实践,走一条有特色办学之道。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校长是不可能开创学校新局面的。

2、校长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政治思想素质修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行动指导,把握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一个个人主义严重,吹拍逢迎,追名逐利的校长;一个对己、对人、对事不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校长,绝不是一个好校长。

3、校长要有民主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意识。学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校长即使才高八斗也不可能一个人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处理好,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工去完成。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发扬民主,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让师生人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形成宽松的民主管理氛围,才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民主管理对校长而言,应当表现为甘当公仆、民主施政、民主决策、合理分享权力等方面。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重视制度管理外,更要重视情感管理。制度管理可以约束人,但不一定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情感管理可以加深校长与教师的亲合力,促使教师忘我工作,现实学校的育人目的。作为一校之长,平时尽可能多些同教师零距离的接触、沟通,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需求,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合理的尽可能满足、采纳;适当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内校外文体活动,融合干群关系等。

4、校长要崇尚追求。校长科学合理的追求,是学校发展进步,创立品牌学校的动力,也是校长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要向教育教学专家型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的教学活动,引领学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成为优秀校长和成为名牌学校校长的追求。优秀校长应具备优秀的教育领导能力和个性品格。校长的教育领导能力包括分析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业务实施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校长的个性品格应表现在政治过硬,道德高尚;乐学好问,知识渊博;多谋善断,讲究艺术;胸怀坦荡,心存大爱;实事求是,公平正直;创新精神,廉洁奉公等。一所品牌学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校长在精心经营。一所品牌学校一定有它的特色,也是校长毕生追求的目标。没有追求,安分守己,得过且过的校长,绝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5、校长要有统筹时间能力。“时间就是效益”,校长要善于时间,用较少的时间办较多的事情,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首先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必须了解自己耗用时间的状况,定期分析自己耗用时间的价值,分析浪费时间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克服浪费时间的现象:如分清主次工作,在计划工作用时,把握工作的内在联系;按个人时效特点进行工作等。其次要善于处理上下关系中的时间因素。向下级人员布置任务,要有时限,以保证按时完成;寻约下级人员谈话,要把握时机,善于节约用时;对待下级人员的请示汇报要处理及时;发给下级填写的表格,要尽可能简化。再次要善于安排学校全局活动的时间。制定学校活动的时间表,对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以保证各类成员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能有序地进行。增强组织学校会议的时间观念,不开无准备的会,开会时不忘时间价值,争取最大时效。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当今的校长当中,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中,有的虽然身为校长,却对校长角色的定位不准。事事亲躬,为我独尊;处事武断,缺乏民主;少管教学,少问教研;言而无信,行而无果;心胸狭窄,逃避责任;心无大志,快乐时光等。这样的领导作风和处事方法,很难打开学校工作的局面。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学习来充实自我,通过实践来完善自我,通过创新来突破自我,逐步走向优秀校长的行列。

word该篇DOC格式行政管理学读书笔记范文,共有1656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行政管理学读书笔记下载
行政管理学读书笔记.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