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

发布时间:2020-12-29 05:01:3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资本论,读书笔记,杭电

《资本论》读书笔记

我所读的《资本论》是由人民出版社与2014年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的共有三册的著作。经过多日的阅读与学习,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于资本论本身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我觉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去理解和认识马克思的著作。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在资本论中,虽然有的方面我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对于很多概念也似懂非懂,但是这改变不了我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通过对资本论的阅读,我知道了它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起来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资本论》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能够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体系的一本著作!

在第一卷中,有几个地方还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自从科技的发展,机器能够取代一部分的劳动力后,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的产生能够造成资本的积累,使得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的手中,而且又由于机器代替了人们的工作使得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最终导致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开始抢工作,并形成了资本家市场,在业人员不得不过度劳动,并且忍受资本家的财富,从而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贫富实现两级分化。而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发达的生产力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资本论》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写的著作。通过这一卷的阅读,我反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却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原本出现在资本主义的现象却出现在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身上。所以我觉得我还应该多多研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加深对《资本论》的理解。

因为《资本论》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所以由此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所以这是本站在无产者角度的一本著作。

而通过第二卷的阅读,我明白了什么是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如何被资本家攫取的。增值是物质量的变化,物质转换了形势存在,而物质的量并没有变,所以说不发生增值。即使加入人工劳动的部分,人工劳动的价格也应该和人工劳动的价值相等,但是资本家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增加了商品的价格,在交换的背景下人为的增加商品的价值,攫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所以对于资本家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得到远超过劳动者的价值的财富,而《资本论》的第三卷讲了剩余价值的多种形态,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粗略的有了概念。但是《资本论》的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存在矛盾,马克思晚年已经关注到信用制、股份制等新现象,最先觉察到从19世纪70年代起,近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新形态,因此,“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了。

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的概括:第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关系;第二,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第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但是经过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变化,我觉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应该做出一些的改变才能够彻底适应现在的社会关系,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死守书本的知识。我们要去理解《资本论》,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使它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但是它的根基是处于无产阶级。这个根本性的点是不能够被改变的。我们应该通过我们国家的国情,来适当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适当的社会主义改革,这是科学体系发展的必然途径。

第二篇:杭电读书笔记书目

a、文学类

1 《诗经选》 余冠英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 《唐诗选》(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3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 《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候编 岳鹿书社 1983年版

5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 《红楼梦》 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 《鲁迅选集》(上、下)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 《四世同堂》 老舍著 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 《围城》 钱钟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 《笑傲江湖》 金庸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 《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 《莎士比亚全集》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13 《浮士德》 (德)歌德著、郭沫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著、陈敬容译 三联书店 1950年版 15 《红与黑》 (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 译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 《高红头》 (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 《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年版

18 《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1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计 1959年版

20 《百年孤独》 (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

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21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22 《雷雨》 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3 《边城》 沈从文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4年版

24 《尘埃落定》 阿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版

25 《飘》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0年版

26 《蒙田散文集》

(法)蒙田著,黄建华、黄迅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年版

27 《雪国》

(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 译林出版社 2014年版

28 《家》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9 《徐志摩选集》 徐志摩 人民文学出版社

30 《朦胧诗新编》 洪子诚、程光炜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31 《文化苦旅》 余秋雨 知识出版社

32 《神曲》 [意]但丁,朱维基译 上**艺出版社

33 《堂吉柯德》 【西】塞万提斯,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4 《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王科一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5 《城堡》[奥]弗朗茨?卡夫卡 武汉大学出版社

3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米兰?昆德拉 作家出版社

37 《基督山伯爵》 [法] 亚历山大?大仲马,杨武能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38 《茶花女》[法]亚历山大?小仲马,王振孙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39 《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林出版社

40 《静静的顿河》 [苏]肖洛霍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41 《日瓦戈医生》 [苏] 帕斯捷尔纳克,蓝英年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42 《永别了,武器》 [美]海明威,林疑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3 《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 人民文学出版社

b、历史类

1 《史记》 司马迁著 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 胡绳著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 《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 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著 三联出版社 2014

5 《剑桥中国史》 (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

6 《历史研究》(上、中、下) (英)汤因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 《中国的现代化》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8 《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版

c、哲学类

1 《论语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 《孟子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 《周易外传》 (清)王夫之注 中华书局 1976年版

4 《老子新译》 任继愈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 中华书局 2014

6 《孙子兵法》 郭化若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 《坛经校释》 (唐)慧能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8 《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著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9 《传习录》 吴光、钱明等编校

(见《王阳明全集》上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10 《大同书》 康有为著 中华书局 1956年版

11 《胡适文存》(上、下) 胡适著 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7年版

12 《孙文学说》 孙中山著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13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著 商务印书馆 1957年版

14 《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汀著 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15 《新工具》 (英)培根著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6 《悲剧的诞生》 (德)尼采著 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17 《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库恩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版 18 《单向度的人》 (美)马尔库塞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19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

20 《思想录》 (法)帕思卡尔著 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21 《哲学史教程》 文德尔班 商务印书馆 1993

22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康德 商务印书馆 1996

d、文化、教育

1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学林出版社 1987年版

2 《傅雷家书》 傅雷著 三联书店 1984年版

3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美)丹尼尔?贝尔著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4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英)阿伦?布洛克著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著 三联书店 1987年版 6 《爱弥儿》 (法)卢梭著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7 《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 编委会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8 《西方经典教育小说》 王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4

9 《爱的教育》 亚米切斯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0 《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 三联出版社 1995

11 《高等教育哲学》 (美)布鲁贝克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2 《大学精神》 杨东平辽海出版社 2014

13 《大学的逻辑》 张维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4 《大学的理念》 韩延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15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 睢依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16 《大学的理想》 (英)纽曼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7 《大学的使命》 (西)奥尔特加?加塞特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8 《大学的追求》 柳菊兴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9 《大学的故事》 先勇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

20 《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1 《民主主义教育》 (美)杜威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2 《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 河北人民出版 1998

23 《人的教育》 (德)福禄倍尔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4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5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6 《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7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8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

27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 (瑞士)裴斯泰洛齐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8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29 《于丹说论语》 于丹 中华书局 2014

30 《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31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 ,新华出版社 2014年版。

32 《世纪新梦》 李泽厚 文艺出版社

33 《躁动的百年》 陆有铨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4

34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 商务印书馆 2014年版

35 《消费社会》(法)让?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刚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36 《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4年版

e、艺术、美学类

1 《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 《谈艺录》 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3 《艺术哲学》 (法)丹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4 《艺术问题》 (美)苏珊?朗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5 《美学的历史》 (意)贝尼季托?克罗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6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7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年版

8 《情感与形式》 (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9 《无墙的博物馆》 (法)安德烈?马尔罗,李瑞华、袁楠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10 《剑桥艺术史》(1-7卷) 苏珊?伍德福特等著,罗通秀、钱乘旦等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年版

11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12 《审美的人》 (美)艾伦?迪萨纳亚克著,户晓辉译 商务印书馆 2014年版 f、经济类

1 《资本论》 (德)卡尔?马克思著 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2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英)亚当?斯密著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3 《经济学》 (美)保罗?萨缪尔森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版

4 《经济学》 (美)斯蒂格利茨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 《经济学原理》 (美)曼昆著 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6 《通向奴役之路》 (英)哈耶克著 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

7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 (美)熊彼特著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8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美)贝克尔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9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美)道格拉斯、诺斯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0 《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厉以宁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11 《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 吴敬琏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维迎著 三联书店 1996年版

13 《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 汪丁丁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4 《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著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年版

15 《管理学》(第七版) [美]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16 《大败局》(上下) 吴晓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17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 三联书店 1987年版 18 《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 三联书店 1998年版

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

经济分析史 (美)熊彼特著,朱 泱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g、社会学

1 《江村经济》 费孝通著 商务印书馆 2014年版

2 《社会学》(第十版) [美]戴维.波普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 《社会学理论》 (美)d?p?约翰逊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 4 《社会心理学》 (美)巴克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5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法)e?迪尔凯姆 商务印书馆 2014年版 6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 (美)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 2014年版

《经济与社会》 (德)韦 伯著;温克尔曼整理;林荣远译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h、心理学类

1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美)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 《自卑与超越》 (奥)a?阿德勒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87年版

3 《快乐的人生美好的人生》 (美)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年版 4 《xa与文明》 (奥)弗洛伊德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5 《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i、政治类

1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

2 《mzx选集》(1—4) mzx著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3 《邓小平文选》(1—3) 邓小平著 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4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 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5 《国家间政治》 (美)汉斯?摩根索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6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美)亨廷顿著 三联书店 1992年版 7 《现代政治分析》 (美)罗伯特?达尔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8 《现代化新论》 罗荣渠著 北大出版社 1993年版

9 《当代国际政治析论》 王逸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0 《政治学》 亚里斯多德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11 《论美国的民主》 (法)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12 世界舞台的国际政治(9th) (美)约翰.罗尔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j、法律类

1 《论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著 商务印务馆 1996年版

2 《法律的正当程序》 (英)丹宁著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3 《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美)泰格、利维著 学林出版社 1996年版 4 《法治及其本土文化》 朱苏力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5 《联邦党人文集》 (美)汉密尔顿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k、其它

1 《从混沌到有序》 (美)伊?普里戈金等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2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美)里夫金、霍华德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3 《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著 三联书店 1998年版

4 《数字化生存》 (美)尼葛洛庞蒂著 海南出版社 1996年版

5 《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 (荷)舒尔曼著 东方出版社 1995年版

第三篇:杭电学子红楼梦等八篇读书笔记

《红楼梦》

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记。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在很远的大洋对岸又一个国家——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方式——诗剧。那时一私人的共同体,他那时期不灭的魂灵,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个儿、充实着自个儿。正如莎士比亚与诗剧的微妙关系同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人的共同体永不磨灭魂灵的一小批。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著作,还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权贵的生存,还不如说是当初当前局势的真实写照。从一点儿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吸引力表现出来出来,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语言刻画了千千万万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措不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一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独特的地方,可谓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漏洞。而从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体进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人民的生计国计,无不与此有关联。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面前说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后四十回我觉得正好相反。从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贾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加入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半中腰几乎没有啥子相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并且在最终又丢下已经怀胎的宝钗出家为僧。并且据闻高鄂是由于一个前一任官吏的赞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觉得一个最初的心愿就不那末纯洁的人,况且也没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没有办法写好的。再说假想曹雪芹同样的来塑造人物是十分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见还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仍然听美妙的。

读罢红楼,心中酸酸的。不知是为了啥子。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美女的女人的香消玉殒?仍然入垄分子的欺世盗名?好似每种都有一点儿。但老是感到那不是所有。从一个男子的角度剖析,我豁然豁朗,这是忌妒。我在隐约当中对稀玉萌生了醋劲。说来也真是羞愧,不过有几个男的看见一个纨绔子弟的四周围没来由的搅扰招数承担不了数的美貌女子而不心酸呢?

《笑傲江湖》金庸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我之前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写得比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更狗血,这个可不是假的。狗血之最当为《天龙八部》里面的段正淳,《笑傲江湖》自然也逃不出这个狗血二字,不过狗血得清淡,我也就不愿意把它说成狗血。令狐冲为一个岳灵珊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这一点我可是相当唾弃,他让我想到一个男性朋友对我说过的话,他说男人不管爱了多少个女人,最爱的永远是第一次爱的那个。我喜欢任盈盈,所以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觉得令狐冲对盈盈不好,配不上盈盈,不过任盈盈喜欢谁关我什么事。

我最不满的是东方不败居然就只出现了那么一刹那!我还满心期待看多一点关于他的事情呢。今天回学校坐在车上想为什么东方不败戏份就那么少,我想金庸先生用精简的笔墨来写这位天下第一的败落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可以衬托出他的凄凉。为男风而死也可

叹可气呀!

日月神教纵然是魔教,可我从一开始就不待见岳不群,早猜到他是个伪君子,没想到又被我猜中了。这才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呀。

看完整部小说之后我就马上想到政治,恰恰和金庸先生的后记不谋而合。金庸先生说不管在哪个朝代,总是会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和归隐派,所以他把《笑傲江湖》从时代中抽离,因为这样的事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可能发生。至此,我才对这位武侠巨匠佩服起来。他大略分析了四个派,也讲明了五岳人物设置并非是武林大侠,而是政治人物。除此之外说写书应写人性,这一点我真是不能同意更多!

不过虽然如此,我仍然觉得这本《笑傲江湖》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我总是觉得金庸小说还可以更精进一些。不管怎样,如果我以后有机会写文学史的话,我一定会把金庸先生列进去的,当然还包括三毛、王二、琼瑶、张小娴他们~

总之《笑傲江湖》是我所看的金庸作品里面又英雄又少女,又政治又抒情,亦正亦邪的一本书,也是我目前觉得最值得一看的金庸作品。

虽然的确是挺厚的几本书。

顺便说一句,金庸先生在后记里面说因为权力欲望去做一些事的人是可怜的,社会不允许隐士,权力不允许隐士,所以令狐冲才腹背受敌。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总是感同身受!带着一颗隐士之心活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上总会是步履维艰的,你同意吗?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任何物质的东西,我们只有赋予它现实的意义才能感受。我们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被我们解释过的现实。

《自卑与超越》(奥)a·阿德勒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不想被这样的问题困扰,于是用老生常谈的方式搪塞。人在平淡、顺利的时候,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都是在不顺利的时候,这样责问自己。每个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不需要语言表达,每个人的答案都会在他们的言行之中表现出来。他们的言行举止好像对某一种生活解释深信不疑,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他们对这个世界和对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似乎断言:宇宙就是这种形态,生活就是这个样子。这不仅仅是他们赋予自己的意义,而且是他们赋予生活、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生活的意义不同,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应该说,凡是被人应用的生活意义,都不可能是绝对错误的。所有的生活意义处在正确与错误两个极端之间。

地球是个贫瘠的星球,资源有限,人类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可能获得生存——这是人的第一个限制。人类个体是脆弱的,这种脆弱要求个体必须和别人发生联系,才可能很好的生存。一个人想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一切问题,注定只有灭亡。换句话说,我们居住在这个星球上,如果我们变得孤独,我们必将灭亡。我们想要生存下去,我们的情绪必须和这个问题以及目标相协调。——这是人的第二个限制。人类还有一种束缚,就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生命保存和延续必须顾及这个事实。爱情和婚姻就是每个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这是人的第三个限制。

总结:身体缺陷、被娇惯、被忽略的儿童最容易赋予生活错误的意义而导致失败。

每件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要想了解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大的帮助就来自于经历——包括想得起的记忆和想不起的潜意识的记忆。经历(记忆)告诉我们:这是你应该期待的东西、这是你应该躲避的东西、这就是生活......经验本身并没有已经凝结成意义的记忆来得重要。

儿童的最初记忆对自己的生活十分重要。当我们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寻找我们的童年,从我们的童年中找到解开困境的钥匙。如果我们找不到最初的错误,那唯一能够做的便是训练自己更好的合作、更有勇气地的面对生活。

《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美)泰格,利维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纵观近代欧洲及产阶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血淋淋的殖民扩张史,也是一部法律制度的建立史。在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漫长的600年中,资产阶级逐渐通过原始资本积累获取了财富,继而打破了自西罗马帝国覆灭以来的欧洲“封建庄园经济”。与此同时,城市的复兴、市民阶层的崛起、民族国家的诞生,宗教改革运动,这些都为资产阶级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资产阶级带来的不仅有财富,还有罗马法的复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的近代史是一部资产阶级法权的发展史。那么,资本主义法律是如何诞生,如何发展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阻碍?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法律?带着这些疑问我拜读了《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本书中系统介绍了资产阶级所承袭的六种不同的法律体系:罗马法、封建法、公教法、王室法以及商人法和自然法。为什么资产阶级要复兴罗马法呢,是因为罗马法最早涉及商业利益和私人财产。“我们在十二铜表法中初次见到关于债务、契约和民事罪行等法律观念的产生”。罗马帝国庞大的疆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罗马法不断完善,其中”法人“概念的产生足以证明罗马商业的发展是多么的繁荣。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拥有广袤领土的统一国家更具有发展商业的潜力。封建法是依托于中世纪庄园经济产生的,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这期间商业凋敝。商业的萎缩源于城市的毁灭,没有了大宗商品集散地,商业无从谈起。这一阶段商人和商业都是被压制的。书中谈到;“贸易衰弱到只有稀少的奢侈品交易。庄园是自给自足的实体。商业主要是地方性的。”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性关系也给商业带来不小的打击,因为商人主要是流动性的。

另外还有个可喜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争取政治上的权利和利益了。最初的斗争还在仅限于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但后来随着利益集团的扩大,资产阶级要求加入政府,甚至组成政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家族,他开创了官商时代。十字军东征客观来讲还把当时较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政治与法律广泛地传播到欧洲,为后来的宗教改革甚至资产阶级革命做了铺垫。与此同时,随着新君主国家的产生,教会不再是资产阶级依附的对象,统一民族国家的进程为商业带来了更大的利益,现在,商人们与君主联合起来了!

资产阶级的兴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用中国人的话说当时资本主义还在萌芽阶段,甚至萌芽还很脆弱。最大的阻力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为佃农和自耕农并没有实际的土地所有权,因此还要依附于封建领主。庄园式经济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在这个时候还是依附于政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并没有形成,上层建筑的变化直接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本书中这样记载:“由于封建领主收回抛荒了的土地另找人耕种,封建制度有在增强。货币经济多少退缩了,他原本并无强大力量,或是并未充分建立,经不起政治崩溃的打击。”从这方面看,早期的资产阶级仅仅是商业领域的一些比较有实力的群体,在初级阶段资产阶级没有实体经济。这种经济方式是极为不稳定的,因此,资产阶级必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使他们更快地强大起来。

《经济学原理》

(美)曼昆著三联书店1999年版

《经济学原理》的作者:n .格里高利 · 曼昆 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当学生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当教员时,他讲授过各种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当过一个夏天的帆船运动教练。曼昆教授是一位高产学者。他的著作发表在许多学术杂志上,例如,(美国经济评论)、 《 政治经济学杂志)和 《 经济学季刊 》 ,以及更普及性的报刊上.例如. 《 纽约时报 》 、(波士顿环球报)和(华尔街日报 》 。他也是最畅销的教科书 《 去观经济学)(诺思出版公司)的作者。除了教学、研究和写作之外,曼昆还是设在麻省坎布里奇的非燕利性思想库国民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学部主任,以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

曼昆教授现在与妻子德博拉、孩子凯瑟琳和尼古拉住在麻省的威尔斯利,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爱犬凯恩斯。

经济学离我们如此之近,在古希腊时代,经济就被定义为持家的人。每个家庭都会面临很多的选择,诸如谁来洗碗、做饭等等,为了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我们必须把人分配到他们愿意做、能够做的事情上去。社会、组织也是如此,不仅要知道干什么和谁去干,还要定下规矩如何分配胜利果实,因此,有些人富裕也有人贫瘠。

要知道的是,之所以资源分配如此重要,是因为他们如此稀缺。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社会如何管理有限的资源。

大多数社会或者组织中,资源分配是由数以万计的家庭或组织的行为组合形成的,经济学家要学习单体如何决策和单体间如何影响,最终分析经济总体上的影响和趋势,包括收入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等等。

《现代化的陷阱》读书报告

何清涟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读完何清涟女士著的《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感触颇深。此书展现出一个真正的学者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中问题的思考,不禁让人尊敬。在本书中作者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称为伟大的“第二次革命”,可见其艰辛与意义之重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得不发人深思。中国进行现代化改革,这一改革过程采用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路子,当初设想是这样可以避开矛盾从而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所有被小心翼翼避开的问题,最后形成了一种滞后效应,累积成为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探讨并理清,有可能阻碍改革的深化。我们作为一代中国人,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这一问题呢?在此作者探讨了中国转轨时期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转轨时期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就是“研究中国社会转轨时期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方式的全部因素,它要揭示的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和物之间关系变化的实质,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理清计划体制留下的遗产问题”。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最大遗产主要有:资源的管理配置问题;庞大国有资产的处理;没有失业的高度工作保障;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原则被破坏的相当彻底,变质的权力之手介入资源分配引发差距。所有这些问题积累成当今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劣币驱逐良币”,只要劣币与良币等值,只要体制不能使手持劣币者受到惩罚,人们便不会奉公守法,而只会效法那些投机取巧以及贪污受贿者。

这种改变要依靠制度,但也要依靠人得良知,经济学的本质是“文化”而非“自然”,在转轨时期中更需要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关怀。

本书的导言、结语部分的侧重点在于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做一些规范性研究,在前六章中,以中国当代原始资本积累(并非“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一纵轴,通过几次资本积累来展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制下,中国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式,来完成这一其他国家需要历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过程,以及中国民主是在一种怎样的经济伦理观念支配下追求财富的过程。揭示了中国自发私有化的过程。在后四章中,则从社会横断面剖析了市场前权力分配引起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揭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诸种不利因素。以下是我对本书内容的总结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单向度的人》(美)

库塞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作者赫伯特·尔库塞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标志着马尔库塞思想的又一次转折。批判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虚妄的文明,其主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鞭辟入里的反映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本质,即人的批判、否定、超越面的丧失,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成为单纯的物质世界的享受者,而丧失了超越者和开创者的使命最终堕落而麻木不仁。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的否定、批判和超越,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其中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的定义是什么?单向度”(one-dimension)又可译为“单面”和“一维”。“单面”虽通俗易懂,但难以体现其中包含的“趋势”之意;“一维”虽准确严谨,但过于抽象而不便理解,所以采用“单向度”的译法。马尔库塞用“单向度”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人们在富足的生活中逐渐麻木,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 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运行的社会为掩盖它最终会面对的问题,或者一直存在于其本质中不可抹去的弊病而努力的发展着。工业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高超,优良的物质生产使得生存于其中人们生活逐渐富足舒适,安居乐业,进而思想麻木,逐渐忘记资本主义本身永恒存在的弊病。人们被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技术进步,物质生产所蒙蔽??即使日益提高的压倒一切的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对大多数劳动民众的压迫,不能改变限制了个人自由,压抑人性这一事实,而是通过其随着越发庞大的生产而逐渐壮大的权利使人更加麻木,被蒙蔽。“如果你还未能逃脱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役,那么你还没有能力过上人的生活!”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人们失去的“第二向度”即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则,将现存的世界同哲学的准则所揭示的真实世界相对照的习惯。人个体的发展实则走向停滞,正如书中所说,这是一个想像消亡,批判停顿的社会。

《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汀著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在40~46岁之间完成的作品,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可以说是奥古斯丁心灵的声音和情感的见证。在书中,可以感受到极其强烈的爱——奥古斯丁对上帝的爱。他的书如同一篇极长的祷文,他的祷告对象就是上帝。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所有感情,一切感情的最终归结

点就是对上帝的爱。

《忏悔录》可以分为二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记述成长的过程,特别是信仰的转变。包括出生至15岁的事迹,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他思想转变的过程,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表达他的思想情况。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上帝六日创世的工程,最后在歌颂上帝中结束全书。 可以体味到奥古斯丁对上帝的渴慕。可以体味到奥古斯丁对上帝的思考。

可以体味到奥古斯丁对自己的省察。可以体味到奥古斯丁对信仰的审慎。

可以体味到奥古斯丁对救恩的感谢。 可以体味到奥古斯丁对上帝的颂赞和爱。奥古斯丁的渴慕出于心灵,出于情感,出于理智,出于意志,出于全人的需要。 他用心灵思考,用情感说话。

他省察中寻找方向,他的寻找中看见自己的内心。

他从不随波逐流,请看信仰;反之,苦苦求索成为习惯。这样信仰成为他的生命和真实。 他感谢上帝,因为他确实得着恩典;他感谢上帝,因为他把自己献上。由此发出感谢是源于感谢的本意。

他有了负担,对那些虚妄的“道理”有了负担,对那些苦寻的灵魂有了负担,对那些迷茫中昏睡的人有了负担,对上帝在恩典中赐给他的福音有了负担。这便是恩典的果子,便是福音的使然。

他用悟性歌唱,他用灵歌唱;他用悟性赞美,他用灵赞美。愿颂赞、权柄、尊贵、荣耀??都归给天上的父和宝座上的羔羊。阿们!

我无话可说。

奥古斯丁用美丽的语言表达信仰,用深邃的思考表达信仰,用倾注的情感表达信仰,用跳跃的心灵表达信仰,用丰富的恩典表达信仰。

他用尽所有表达信仰。

第四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杭电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我所看的《自卑与超越》是于2014年12月在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李青霞翻译的。算是比较新的一个版本,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完全读到(奥)a?阿德勒的原本意蕴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所以我读的那本书并不是很厚,而且也比较好理解。作者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成、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成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所以我觉得对于那些心存自卑的人,阅读这本书是非常有用的。它能帮助我达到成功的彼岸!!

仔细看了这本书的内容,我觉得它的主线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人活在地球,必须以群居方式生存,人与他人是联系的;人必须生活劳动来推动社会进步;人有两性,必须以爱情婚姻的方式繁衍。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那么,如何超越自卑?他的答案是: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自卑三个最主要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

人是群居动物,不能脱离集体而独自生活,所以我们每天就要面对不同的人。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需要交流,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独自的生活意义。他们所赋予的生活意义是属于个人的,所以在生活中就要面临失败。书上说这种个人的生活意义是最没有意义的。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生活的意义又能和自卑与超越联系起来。那些自幼就带有自身缺陷,或被娇纵、或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一味关注的就是自己,他们难以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最容易赋予生活以错误的意义。因此,要改造他们,应该训练他们培养起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导他们以坚定的勇气面对生活。所以要改变自卑,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意义做起。我原本还不是很认同阿德勒的“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的观点,但是生活的意义和自卑与超越联系起来之后,我就能够理解这个观点了。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东西,没有才会有问题。但是每个人对自卑的处理方式不同的话,例如是努力完善自我还是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者自我放弃,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每个人都拥有的缺陷都能使他变得自卑,而这种自卑的心态也会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自卑心态又重新反过来影响个人的生活了。这样一次次,每个人的自卑心态反而会越来越严重了,不利于自我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更多地问:“我能提供什么?能帮助他人什么?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而不能够一味的问:“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给我什么?”。因为后一种思想只是停留在对自我的关心,而前一种却能因自己的贡献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思考问题是都会应用后一种思想。经常对自己认为不会有所交集不感兴趣的人事漠不关心,我认为这是对的,是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细细想来,却是这种“不感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快乐来源越来越小。而自己也越来越自卑,无法做到超越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自从看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自己什么地方有缺陷,应该怎么去改变。现在我国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很多,大家基本上都是为自己着想,从不考虑他人,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但是这样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态,这是一种病态的心态,是不可取的!我们能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从小教育是最为可取的,因为小孩子的天性是很容易改变的,我们在他还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改变他对于生活的意义的看法,使他明白“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才不容易产生自卑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自己的长处等优点能够使自己超越自己,不断的激励自己,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坚持到成功,而不断的成功也能够对自己更有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超越自己!对于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世界对你的看法!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自卑与超越!

第五篇:杭电,谈艺录,读书笔记

《谈艺录》读书笔记

我所读的谈艺录是于2014年5月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作者是钱钟书。其实我对《谈艺录》的了解远没有《围城》多。但是在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这本书,觉得还是对我有所启迪的,

谈艺录》是一部钱钟书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读书心得。全书分91章,重点对唐宋至明清名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补注,对一些文学流派也作了深刻的点评,其中涉及的大家有30余人之多。

凡校注于书,莫不认真,但真正认真的还是钱钟书。钱钟书真的很认真,我们可以从《谈艺录》所涉及的范围、多次补注和修订,来看出钱老对文学的态度和近于苛刻的责任心。作为一个学者,一定要有这种负责的心态,因为他们所影响的是一代人的想法,影响的是人的灵魂,这比对肉体上的影响还要大。所以认真、负责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因此我很钦佩钱钟书,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作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他进清华后虽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看书时却只在书上用铅笔写划,并不作笔记。他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才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作读书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说起这本书,钱钟书在序言中说:“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返沪,行箧以随。人事丛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群飞,淞滨鱼烂。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他又在“引语”中写道:“昔人论文说诗之作,多冠以斋室之美名,以誌撰述之得地。赏奇乐志,两美能并。余身丁劫乱,赋命不辰。国破堪依,家亡靡讬。迷方著处,赁屋以居。”“立锥之地,盖头之茅,皆非吾有。”就是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月,作者以其认真执着的精神,从事了文学的探究和拷问,这给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大的震撼呀!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也都有着浮躁的意识,静下心的读一本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了钱老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钱先生十六岁时从读选本入手,有《古文辞类纂》、《骈体文抄》、《十八家诗抄》,即对古文、骈文、大家名家诗都读了。进一步结合任渊注来读《山谷集》、《后山集》,用法官断案的眼光,把作者和注者看作两造,看注释是否符合作者的情意,用老吏断狱的方法来作判断。这样就要查对书证,寻根究柢,索阅所引书,验其是非。这种老吏断狱的读书法,确实是做到切实的研究。钱先生这样做的用意,还不在于看任渊注得是否正确,在于通过纠正任渊注的疏失与不足,找出黄庭坚诗用词的来历,进而探索他的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意,结合他所表达的情意和用词造句来探索他的表达方法,即“体察属词比事之惨淡经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资吾操觚自运之助”。通过这样研究,懂得作者怎样形成各个流派,具有怎样不同的风格,甚至用词造句也有不同,从而探索到作者的诗眼文心,诗眼即作者在用词上的惨淡经营,文心即作者在表达情意上的用心。这样的研究,就接触到刘勰讲的“擘肌分理”,对作品的词语结构作细致分析,得出他所要表达的情意,和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也像严羽说的“取心析骨”,“取心”即指探索作者的灵魂,“析骨”即指分析作者的文词。

对于《谈艺录》我也只是浅略的理解,很多内容还是不能看明白的,但是我能从一点一滴中理解钱钟书的为人,《谈艺录》取中国古时写诗话用札记的体例,这确是读书做学问的一种好方法。钱钟书是以学识渊博名于世的,《管锥编》不论,从《谈艺录》中便可见一斑。一本《谈艺录》,专究文史的专家读后拍案叫好,钦服不已,而一般读者却只能浅尝辄止,无从深入。究其原因,并不是文章写得佶屈聱牙,实在因为其中涉及知识之广博,读者没有一定的存书量,一定的专门知识,是无法顺利通读的。通观钱钟书的著述。他是无愧于学者称号的。读完《谈艺录》,我印象最深的是,钱老虽然广征博引,备举前贤旧说,却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这是我从翻开目录就开始感觉到。

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受到两大诱惑,就是名与利。文人多看淡利而好名,然而钱钟书却淡泊于此。我

觉得,钱钟书并不愿意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他是一位纯正的学人。

word该篇DOC格式杭电读书笔记查询范文,共有1922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下载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