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

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0:56:1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

全国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

杨清华,男,现年53岁,中共党员,成都市新都区新民镇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一位在农村调解岗位上干了12年的普通人民调解员,面对一起突发事件,为保护村民免遭歹徒袭击,防止恶性械斗事件的发生,被歹徒刺成重伤。他的先进事迹传遍了新都区,传遍了成都市乃至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他被区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被司法部授予“标兵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一、奋不顾身,用自己的热血保护了村民的安全

20xx年11月10日上午11时许,杨清华正在新民镇高祖村村部与村干部和区种子公司人员研究水稻治种工作,忽然听见街上有吵闹声。他马上警觉地站起身来,对在座的村干部说:“我出去看看。”说完立即走出办公室。看见柘桥村5社的王某某手握砖头将大成村9社的陈某某压在身下,正欲行凶。他大声喊道:“不许乱来!”迅速上前夺下王某的砖头,将二人分开。

当杨清华回到办公室准备继续工作时,外面的争吵声又起,他回头一看,王某某手握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与手拿镣环的陈某某对峙起来,一场械斗即将发生。情况紧急,顾不得多考虑,杨清华快步跑到两人跟前,吼道:“把东西放下,有事好好说!”那知王某某不听劝阻,举刀向陈某某刺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清华猛冲上前从背后将王某某紧紧抱住。这时王某某已是丧心病狂,反手一刀猛地捅向杨清华的腹部,鲜血一下子从伤口喷涌而出。为不伤及陈某某和旁边无辜村民,杨清华强忍巨大的伤痛,紧紧将王某某抱住。

村干部和村民们立即将满身是血已经昏迷的杨清华送往附近的卫生院抢救。但因伤势严重,无法迅速止血,医生紧急处理伤口后立即将其送到区人民医院急救。经区人民医院2次手术,杨清华的伤情才得到稳定。据主治医生介绍,刀尖已刺穿他的大肠,流血过多,如果再晚5分钟,后果难以设想。

而在昏迷了两天两夜后,杨清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那两个人后来杀到起了吗?旁边站着的群众受伤没有?”当政法委曹晋书记到医院看望杨清华询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杨清华却说,我做为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这是我的职责,是我应该做的,我没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听说他受伤住院,高祖村的村民们,还有他曾经驻过村的村民们自发地赶着公共汽车到医院看望他。被杨清华解救的陈某某也到杨清华的家中看望了杨清华,并向他致以深深的谢意。

二、用自己的一片真情,促浪子回头换新生

作为新民镇司法所仅有的两名司法助理员之一,杨清华同志承担了难度大,任务重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他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从1997年至在岗期间,全镇共回归89名刑释解教人员,但至今没有一人重新犯罪。回归后的人员还尽力回报社会。

三、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一级班子上来。作为驻村干部、司法助理员兼人民调解员的杨清华,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杨清华工作在新民镇,家住在马家镇普东村,但作为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这是杨清华追求的目标。“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这位年已53岁,10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的人民调解员、共产党员杨清华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诚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调解大使”。

四、离岗不退位,调解在心中

杨清华同志由于长年的基层工作、生活无规律,不幸身患重病,市、区、局、镇领导多次去看望他,在20xx年3月,组织上即时安排他去医院治疗和在家中休养,保养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他一方面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作好同病魔顽强抗争,另一方面他每天抽时间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到家中休养期间,他经常和居所地的村民打成一片,了解乡情民意。村民们都愿意把不顺心的话给他说,把其他村民的纠纷给他讲,那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有时身体好些时,就找这些不顺心的村民谈家常作思想工作。群众却你赞他是离岗不退位,调解在心中的义务调解员。在同病魔作斗争期间,杨清华同志还对遇到困难、纠纷群众进行调解,说服教育村民达10多人次,从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什么特殊待遇和要求,由于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今年“七一”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杨清华同志在司法助理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他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农村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00六年十月十六日

全国先进事迹材料 篇二

于海俊:生命在林海定格

6月1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6岁。

于海俊1987年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就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工作。是什么让他三十二年如一日扎根于茫茫林海,始终牢记当年的初心,至死不渝?

休克时手里仍紧攥着GPS定位仪

今年6月19日下午,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辖内的上央格气林场47沟附近发现烟点。烟点即是火情,火情就是命令。于海俊迅速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起火点。3个小时后,他们到达火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场胜利实现合围,外围明火被扑灭。

临近21时,天已黑透,燃尽的草木灰四处飞散,一些倒木、站杆上还有残留的星火。于海俊要求大家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清理火场,确保不发生复燃、受灾面积不再扩大。清理过程中,一根长约10米、直径约为32厘米的过火站杆被风刮倒,砸中了于海俊。

当队员们将站杆锯断后挪开,于海俊的一只眼镜镜片被砸碎,人处于休克状态。此时,他的手里仍紧紧攥着GPS定位仪。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于海俊终于被送到山下的急救车。但他没挺过这个夜晚,19日23时30分,因公殉职。

于海俊牺牲后,同事们找到了他多年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他参与扑救的每一场火灾。在扉页上,他写道:本记录本,经过烟熏、火燎、油渍、尘埋、汗浸、水淹、雨浇等多道工序,得以保存,实属幸事……除了这本珍贵的扑火记录,他留下的还有当晚没吃完的半包饼干和半瓶水。

自从来到根河林业局工作,于海俊曾屡次带队成功扑火,不止一次展现了极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素质:20xx年5月2日,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的火灾,是他严令队员们转移到河边宿营,才避免了后半夜因大风骤起火向突变,原宿营地被大火吞噬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20xx年6月2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发生火灾,出发救火时,他的脚就被严重砸伤,但他忍着疼痛,带队爬山、过河,带头扑火作战……

翻看这名老党员的档案,23岁那年,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我童年时代,常听大人们讲那些共产党员先烈的英雄事迹,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要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在于海俊牺牲的前一天,根河林业局党委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会后,于海俊写下心得体会:“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区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承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于海俊交给党组织的最后一份思想汇报。

调任根河林业局之前,于海俊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他经常背着帐篷、给养和工具,爬高山、穿密林、蹚河道、走沼泽……年复一年,带领森林外业调查大队深入北部原始林区,出色地完成了北部原始林区防火工程基础设施勘察设计任务。

国家启动一期“天保”工程的时候,于海俊作为设计项目负责人,几乎走遍了林区的每个角落,他带领团队准确核定了各林业局公益林、商品林的建设规模,为上级决策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依据。

多年来,于海俊负责并参加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工程设计和测绘项目共有100余项,其中完成“天保”工程设计32项,8个项目获评全国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主编或参编完成论文、著作10余篇(部),他还先后获得过“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项荣誉。

没有一个亲人沾了他的“光”

根河林业局距离于海俊过去工作生活的牙克石市200多公里,到根河林业局工作的8年里,于海俊和妻子刘文庆见面次数有限。

刘文庆回忆,和于海俊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共处30多年的时光中,听到最多的话是“在忙”。6月19日下午,刘文庆像往常一样,给丈夫打电话。电话一端的于海俊说,“我忙着呢,着火了,马上上山,不聊了……”就匆匆挂断了电话。谁知,这竟成了夫妻二人的诀别。

于海俊回家探亲、妻子去根河看望于海俊,都是乘坐绿皮火车,单程就得花很长时间。刘文庆珍藏着两人往来于根河和牙克石的所有火车票,本想等到于海俊退休后,把这些火车票编成一本纪念册。

今年是于海俊的母亲去世三周年,原本定好回家给母亲上坟的于海俊,后来给弟弟打了个电话:“林区干旱少雨,防火形势严峻,回不去了……”当年,为了供成绩优异的于海俊上大学,弟弟、妹妹只好相继辍学在家务农。于海俊一毕业就一头扎进了大森林,家里亲人没有一个沾了他的“光”。

至今,夫妻俩还住在仅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装修极其简朴。于海俊的办公室里,办公椅扶手磨破了一个大洞,办公桌上还放着一个很旧的白瓷杯子。于海俊在根河住的宿舍,冰箱里只有方便面和吃剩下一半的冻馒头。

于海俊因公殉职,组织上多次到家里看望家属。每次,妻子刘文庆都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一家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能够理解海俊所做的一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 篇三

王xx,女,共产党员,30多年来,她始终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师生好评。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直工委、企业工委、广播电视台、芮城县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芮城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当选为芮城县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她“甘为蜡烛照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2014年的各项工作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和谐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xx是风陵渡中学助人为乐的典范,在风中,“有困难就找王老师”已经成了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口头禅。

一、立足本职普通的工作也有无尽的享受

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从打字、印刷、司铃、接电话、看大门,到后来的教导员、班主任工作,她始终如一,干一行爱一行。在五十岁时以教导员的身份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她是风中第一人。2014年,她接带两个学困班,每天以“别让所有爱你的人失望”为主题来激励学生。她给他们讲励志故事,发掘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经常一个一个谈心。199班王俊同学做手术,她每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鼓励她战胜病魔,重返校园;平安夜,她从家里背来两袋苹果分给每个学生,祝他们平安快乐;冬天流行感冒时,她从家里拿来炉子、食醋,在教室里熏蒸杀除细菌……,“王妈妈”是许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称呼。2014年高考后,她所带的班级85%的学生都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他们的确没有让爱他们的人失望。

二、牢记党章奉献让生命更有价值

有二十七党龄的她,时刻牢记党的章程,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一切。作为一名党员,学校危房改造时,她捐出两个月工资,并且动员丈夫捐献2014元;南方冰灾时,她主动捐出600元为国家分忧;汶川地震时,她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又鼓励丈夫和儿女各捐献500元……作为一名教导员,每届三年下来,她叫得出大部分同学的名字,熟悉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她总会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或是倾听他们的烦恼,或是给他们提供帮助,她无数次从家里拿来衣服给学生御寒取暖,无数次给学生拿出生活费。三十多年来,帮助别人,感恩社会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她捐献的数万元让她的生命更有价值。

三、爱的双手,捧起的是幸福的笑脸

三十年来,每当年轻、年老的同事有困难时,她总会积极地替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出钱又出力,帮助他们度难关。几十年来,她还利用工作之余,为无数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促成几十对美好姻缘,使他们安心教学,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另外,她还组建了“风中女教工舞蹈队”。她自己出钱买来了播放器,下载音乐,从网上学习动作,然后手把手教给大家。每天,她都及时充好电,七点半准时来到操场或舞蹈室组织大家练习。无论是谁加入,她都笑脸相迎。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舞蹈队很快就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人。

爱放在怀里是一个世界,爱放到世界就是整个宇宙!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感恩社会是她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全国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

20多年来,她用平凡书写崇高,用爱心成就自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体验作为教师的真正幸福。

在五莲县第三中学这所年轻的学校里,名师荟萃,她只是普通的一员,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尽着一个教师的职责。她心怀一个“爱”字,对学生的慈爱,对同事的仁爱,对学校的热爱,就是在这种平淡的爱,成就了她美丽如花的心境。她就是日照市巾帼岗位明星、日照市教学能手、日照名师、日照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最近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寇介芳老师。

在平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寇介芳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五莲县一处乡镇农技中学任教,她不怨天尤人,勤奋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到院西中学任教,后又来到五莲一中任教。1998年8月,五莲三中筹建首届高中班,她又被调到五莲三中工作。那时她已经在五莲一中工作了近7年,担任教研组长,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她很清楚,去一个新建学校作拓荒者一定会面临着许多困难,且五莲三中地域偏僻,处于工业区,生活环境较差。但当接到调往三中的调令后,她没有犹豫,立即去报了到,与从全县各个学校调来的三十多位教师一起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由于刚开始办学,人们还不太信任三中,部分学生流失,生源相对较差。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学生比在其他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取得更好的成绩。她常常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备课,批改学生作业,找学生谈话,有时工作到深夜。冬天坐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办公室里办公,腿都冻麻木了也坚守岗位。经过艰苦的努力,在xxxx年的高考中,五莲三中的化学科取得了全市重点中学优秀率、平均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xx年12月,她正任教高一的化学课,且期中考试的成绩很好。突然学校领导找她谈话,要她任教高三两个班的化学课。她想,离高考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去接两个成绩较差的班,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有大的起色,搞不好,不仅损坏了自己的声誉,而且还有许多经济损失。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她打消了,她考虑到,学校既然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不得已的,应该为学校分担困难,不能考虑个人的私利。于是她很快就奋战在高考备考的第一线上了。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

在任教的二十二年中,寇介芳同志有十三年送高三毕业班的经历,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十八年。她在批改作业和练习时认真细致,从不敷衍。多数时候采用评语式批改法,把对学生的评价、建议和希望通过作业本带给学生,同时也收到学生对她的建议和要求,使作业本成了师生联系的桥梁,具有了多重功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她精神振奋、教法灵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间信息交流通畅,教学效率高,深受学生欢迎。她的教学成绩非常突出,在高考中多次取得优秀率、平均分和高分率三项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三十多人次在奥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期中、期末统考中,她任教的班级的化学成绩在全县始终遥遥领先。

寇介芳同志除了教学尽职尽责外,还像慈母一样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热心帮助学生解决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深受学生爱戴。她平日善于观察,能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了解学生有异常表现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若是生病了,就指导或带其看病治疗;若是心理问题,则循循善诱,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开导学生,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若是因学习困难而苦恼,则帮他们分析基础情况、努力程度、学习习惯以及改进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措施帮他们补课;若是生活有困难,她能尽力从资金和物品上给予帮助。学生们都能把她当成知心人和朋友,有什么烦恼会主动找她解决。在每学期末学校举行的评教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她的满意率均高达99%以上。

一个精于业务的人永不知疲倦

寇介芳同志能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逐步具有了较高的教科研能力。她带领全组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科研创新工作,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五莲三中化学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常规,规范了各年级的化学课堂教学。近几年来,她带领全组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引式”和“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成绩稳步提高。目前,“问题导引式”教学法的课题已获得县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已在全县推广。在她的带领下,化学组始终凝聚力强,整体教学水平高,成为学校的优秀学科。

寇介芳同志在教学之余,能够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科研成果。她曾举行过三次市级公开课,一次省级公开课;获得过县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优质课二等奖;有三篇论文获得省二等奖,十篇论文获得市级一、二等奖;在《中学化学》、《起跑线》、《中学生理化报》、《学习报》等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12篇。于xxxx年五月,她与赵献华老师一起主编了志鸿集团的《高考备考完全手册》化学分册一书,图书质量较高,书稿被评定为B+等级,同时受到用书学生的好评。另外,她还多次参与日照市高中各年级教学资料的编写工作,稿件质量较高。

自xxxx年9月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新教材与老教材有很大的不同,且教材版本多样,内容也不尽相同。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且上级教研部门对教学没有很具体的安排。老师们感到教学的难度和深广度很难把握,一段时间里感到困惑。为了尽快熟悉新教材,把握新的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的重点,找出适合于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寇介芳同志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认真听讲、领会。回来后,她反复阅读教材,将新教材与老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与高一教师们一起讨论、制定了五莲三中实施新课改的教学方案,并带头上示范课,组织老师们评课,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修正教学思路,使学校的高一化学教学很快走上了正轨。在高一两个学期的期末统考中,五莲三中的化学优秀率、平均分均居全县第一,她还在县市两级新课改的教研会议上作了题为“落实化学新课改的实践与反思”的典型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近几年来,寇介芳同志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充实自己,不断向五莲教育网上传教学资料,供其他教师使用,同时也学习和使用别人的资料。近两年来,她不辞辛劳,不怕麻烦,认真收集了五莲三中各位化学教师电脑里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化学教学资料,然后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供老师们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学。

身为教研组长,寇介芳同志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不遗余力,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如何融洽师生关系、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欢迎他们随时听她的课,看她的教案,并经常听他们的课,认真为他们评课。在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会及时找他们谈心,鼓励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经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大多数德艺双馨,很快就成为学校、县级或市级的教学骨干。例如孙安英老师现在已经是市县两级教学新秀,连续三年送高三毕业班,成绩优秀。刚刚参加工作三年的沙金秋老师,教学基本功较好,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长迅速,从高一一直教到了高三,在xxxx年的高考中,她的成绩在高三化学组中是最好的,在全县也名列前茅。

“甘为人梯,痴心不改”,寇介芳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于做人她是高调的,而对于荣誉她总是低调对待。正如她自己所说:“荣誉是一时的,淡薄名利的心境才是最大的财富。”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 篇五

阮盛东,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年70岁,是小江镇政府退休干部。196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商业局、七拱派出所、县战备办公室、县知青办公室、县人大常委办公室、小江镇政府工作,于2014年退休。他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为党工作,一贯忠诚于党,在政治上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在日常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严谨探索,品德正派高尚,乐于助人,他的先进事迹深受干部群众颂扬和好评。

一、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2014年1月退休,退休后他本来可以在家安度晚年,可他为了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顾身体做过胃、甲状腺切除术,也不顾需要照顾已有90多岁的年迈老母亲,根据党委的安排,担任了小江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从退休的第一天起,还没休息过一天,又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去,一干就是十个年头,十年来从未向党委政府叫过苦和累,不向组织提和工作无关的要求。镇关工委的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从来没要求过不干。周围一些干部群众都说:都是退休干部了几十岁了还从事关工委工作天天都要忙这忙那,又没有工资发,他真傻。可他认为,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的,退休了也要发挥余热,为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再苦再累都值得。

二、献了青春献白发

他在党的阳光下哺育健康地成长,他的一生闪烁着党为人民的阳光和艰苦拼搏的精神,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工作了40多年,曾多次被上级和本镇评为“优秀人民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14年1月任镇关工委驻会副主席以来,为了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工作,经常在节、假日、晚上加班,他也不叫一声苦和累,从2014年起至现在他一人驻会顶三个人驻会的工作,他克服了工作的重重困难。在他的辛勤工作下,2014年被省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被县评为“好父亲”、“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被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4年被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小江镇关工委得到上级关工委的好评,分别在2014、2014年被市、(更多请你搜索)县评为“先进集体”关工委,2014年3月,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等领导到我镇塘楼行政村大江自然村视察关心下一代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小江镇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三、坚持救助家庭贫困学生

他救助了不少的贫困家庭学生就读、就医,比较突出的有患白血病的冯志福、患精神病的陈丽萍、误食农药的欧海清、意外伤的何育平、孤儿陈文杰等弱势群体。近10年经他推荐的特困家庭学生助学的有30多人,给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仁翁扶贫助学;最近,他发现黄牛滩村特困学生欧阳恩茵,患有严重性骨肉瘤病,石螺马铃坑村孤儿陈桂莲跌成脚骨粉碎性骨折和未入户口,塘楼大江村纯女特困户陈土梅患有重症肺炎、重症尿毒症、感染性休克消息后,他除了个人慷慨解囊外,还联系妇联联合发出倡议书,向群众、社会求救这些弱势群体,在他的努力下和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下孤儿陈桂莲终于领到了自己的户口簿。在他的救助下,特困学生安心读书,冯志福考上了大学本科a线,其它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中共小江镇委

2014年7月20日

全国先进事迹材料 篇六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没有惊世骇俗的豪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在身患顽疾、行动艰难的情况下,他坚守一个人民教师的道德操守,以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注解着为人、为师、为夫之道,默默的顽强的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用生命、挚爱和执着践行着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

——题记

他,股骨头软骨完全断裂,双侧坏死,下肢接近瘫痪。但是,他多年如一日,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始终坚守在偏僻而艰苦的农村小学的教坛。

他,数度住院,行囊常年寄存医院,成为医院的特殊病人,却从没落下孩子们一节课,在孩子的眼中他没有残疾,他健全而且阳光。

他,家与镇中心小学仅隔一条不足5米的马路,但他放不下对村小那些孩子的牵挂,每天要去十里外与孩子们一起沐浴知识的甘露。15年间,他骑坏了五辆自行车和两辆摩托车。

他,不能长时间站立,孩子们在教室里为他准备了一张长凳,可他即使坐着,也总是努力保持一种挺立的姿势,成为孩子眼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他,承担过小学所有年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像一块补丁,只要学校教学工作哪儿有了缺口,他总是听从安排,随时补上,而且干得兴高采烈。

……

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大丰市万盈镇中心小学驻村教学点负责人孙进。从教十五个春秋,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即使身患腿疾、行动不便,也依然耕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时刻把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系于自己生命的年轮,以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价值,用自己的生命和业绩铸就了一曲献身农村教育的动人华章。

铭嘱托根植村小,图有为初试锋芒

1995年秋,刚刚师范毕业的孙进,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到镇文教办报到。镇教育助理看着眼前这位英姿勃发的小伙子,语重心长地说:“孙老师啊,你刚毕业,还很年轻,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锻炼成长啊。虽然你家在集镇,但是村小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条件也比较艰苦,需要像你这样的正规师范生去充实,去改貌!”助理一席话无疑让孙进老师心头一冷,原以为能在心仪已久的镇中心小学教书,现在看来也只能先到村小转个一两年,再调上来了。就这样,孙进怀着一丝失落走上了工作岗位。

1995年8月30日上午,孙老师蹬着父亲给他新买的自行车,早早地来到了他工作的第一站——天池小学。这所学校比较偏僻,校园连围墙也没有,操场是泥土夯成。老校长满心欢喜地将孙进介绍给送孩子报名的家长们。家长和孩子们一听说来了个会讲普通话的正规师范生,都异常兴奋,他们围着校长,恳求校长让孙老师教自家的孩子。一些家长还不住地做孙老师的工作,希望他成为自己孩子的老师。镇教育助理的叮嘱、农村孩子和家长渴求的目光、朴实的话语,犹如重锤敲打在他的心上,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责任,想早点调进中心小学的想法就此变得模糊起来。就这样,他在天池小学开始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生涯,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里,孙进老师任教过小学阶段各年级的所有课程;十一年里,孙进老师辗转洋岸小学、六里小学、李北小学、文达小学等四所村小,干过教导主任、教学点负责人,在哪里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同事们最敬佩的人;十一年里,他往返学校行程七万多里,骑坏了5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

1998年秋天,组织上考虑到孙进老师事业心责任感强,便将担任六里小学教导主任的他调往李北小学任学校负责人。这是一所离集镇最远的村小,不仅路途偏远,道路坑洼不平,而且各方面条件都异常艰苦。尤其是这所学校人际关系复杂,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受到影响。面对艰难的局面,肩负组织信任的孙进老师没有退却。上班的路途远了,肩上的担子重了,工作没有原来顺手了,但是他深信:磨练自己、检验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来到了李北小学,破旧的校舍、满地的荒草没有让他失望,倒是人心涣散的现实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先后召开教师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与村委会协调磋商办学事宜、请文教办领导规划协调资金,顺利地解决了校园商店经营、校园土地承包等引发重重矛盾的热点问题;利用休息时间,他带领全体教师整理校园环境,动员有泥瓦技术的家长和他们一起义务修葺校舍,协调资金添置教学设施,同时落实了教育教学管理责任。短短五天时间,当镇村领导和家长再次走进李北小学时,他们无不为这里整洁的校园、严谨的管理和高昂的士气所折服。孙进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以优秀的业绩初步展示了自己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遇厄运笑对坎坷,苦支撑情动校园

意气风发的孙进老师在教育教学一线找到了教书育人的感觉,几所村小的教育教学经历逐渐磨炼出他坚毅、果敢和至诚的人格。他在工作笔记里曾经流露,希望自己能把学校办得像模像样,让周边的群众不要为择校大伤脑筋;他在课堂上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将来有了出息能给学校投资改变学校的落后状况;他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曾经多次描画学校发展的前景,激励教师的信心。作为学校负责人,他对学校的美好前景充满向往;作为同事,他对与他并肩奋斗的老师们充满了感激;作为人师,他对学生充满了期待与关爱。生活的画卷正在年青的孙进老师面前徐徐展开,然而,正当他渴望在三尺讲台上建功立业、大显身手的时候,灾难却突然降临,刚刚三十出头的孙进老师遭受了疾病的痛苦折磨与沉重打击,经历了人生中最为残酷的考验。

xxxx年秋天,孙进老师偶尔感觉左腿特别容易疲劳,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长时间在校园巡查、站立,只要在校园走两个来回腿脚就不听使唤。这种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孙老师揣测可能是疲劳所致,并未太多的在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未加任何治疗这种症状自行消失了。可是间隔了一个多月,孙进感觉在行走时髋关节疼痛症状突然加重,并且伴有扩散性疼痛,从臀部至腰部,到膝关节,有时腰椎剧痛得让他直不起腰、迈不出步。在镇卫生院做中医的妻子劝他请假外出检查诊治。他当时担任学校负责人,兼任毕业班语文课,又在积极准备迎接上级对学校的改薄验收,他愣是坚持着、支撑着上班、上课。每天,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迈进家的门槛,妻子都会心疼得直流眼泪,责怪他说:“这样不要命地工作,图个啥?你就是为这个家想想,也要请假去医院检查一下。”孙进无力地望着焦虑的妻子,强打精神说:“等这次改薄验收结束,我把毕业班语文课的进度再往前教一点,我就去检查!”妻子拿他没法,她知道丈夫放心不下他的学校,放心不下他的学生。为了减轻孙进的痛苦,妻子凭着自己的中医基础,尝试着帮孙进按摩,放松肌肉,缓解病痛。

20xx年3月的一天,孙进老师正在班上给孩子们讲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顽强面对人生的故事,讲到重点处,一个转身准备将关键词语板书下来,他突然感觉左股骨间一阵钻心的疼痛直窜腰间,两眼直冒金星。孩子们发现孙老师脸色苍白,豆粒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掉,他再也无力支撑了,一个踉跄摔倒在讲台旁,眼镜摔坏了,额角磕碰到讲台边,鲜血直流,孩子们不知所措,有的孩子急得大哭起来,同事们发现了赶忙七手八脚的把他送到了医院。

诊断书很快出来了,在场的人们都不敢相信年轻的他竟然患了二度股骨头坏死。同事们都很清楚,这是他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所至;这是他多年来面对凛冽的寒风,赶早上班所至。同事李老师还清楚记得1998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上班的路,孙进同志硬是拄着木棍,踩着齐膝深的大雪步行近二十里路赶往学校打开校门,迎接学生的到来;另一同事常老师不会忘记,1997年春天,修建省道陈李公路时,孙进同志常常绕道数十里,一路雨水、半身泥浆赶往学校……。看着诊断书,不少同事为他担忧为他惋惜,一个年轻有为的教师患此顽疾,今后他的事业、他的人生、他的追求也许会是一片空白!在领导和同事的极力劝说之下,孙老师勉强住进了医院。至今他还觉得,在医院的那段日子特别难熬,不是因为病痛的折磨,而是心里总放不下那所偏远的学校,放不下那群质朴可爱的孩子。孩子们知道后,集体给他写了一

封信,孩子们信中的那段话至今让孙老师无法忘怀,“孙老师,您安心养病吧,现在我们全班同学都惦记着您,盼您早点康复带着我们一起读书、写字……我们现在才知道有孙老师上课多么幸福,每天早晨我们没有一个同学迟到,我们把所有的课文都背上了,您康复回来为我们上课就不觉得累了……班上的小调皮吴海波也乖巧多了,他说特别想您,以后一定不惹您生气了……”孩子们甚至还在信中告诉孙老师他们要集资给老师买一辆轮椅,要轮流推着送老师回家……孙进老师的眼睛湿润了,这群孩子懂事了,知道了感恩和回报,还有什么比这珍贵、令人欣慰呢,多好的孩子啊!在医院里,只要他一闭上眼睛,眼前就会浮现出孩子们翘首期待的脸庞和如饥似渴的眼神,他再也躺不住了,对妻子说他要出院,可是妻子说啥也不同意。他挣扎着下床,跛着腿找到主治医生:让我出院吧,我不能再在这儿耗着,孩子们的课拉下来耽误不起呀,手术改在暑假进行吧!一些医生听说后都跑来劝他,然而他义无反顾,在场的人全被他感动了,默默地为他收拾好行李,送他回家。第二天,孙老师被自己的父亲送到学校,当他拄着双拐艰难跨进教室门槛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宁静,他走上讲台刚站稳,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孩子们齐声背起了老师还没有教过的课文。讲台上一张红纸上不知是谁用毛笔写着一句话——孙老师,您觉着累了,就坐下来为我们上课吧!看着眼前的一切,孙老师热泪盈眶,孩子们以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表明了自己的成长!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更有价值呢。孩子们最朴实真诚的言行就是对老师最美最好的回报啊!

从此,学校里重现了孙进老师的身影,只不过比往常多了一副拐杖;教室里回荡着孙老师抑扬顿挫的话语,一样的铿锵有力。孙进老师拄着双拐行进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师生的脑海中定格了他坚强、执着的笑容。

立根本坚守课堂,显挚爱真情回归

20xx年暑假,孙进老师在妻子和同事的陪同下,到盐城协和医院做了股骨头钻孔减压手术,短期修养之后,他准备拄着单拐继续工作。考虑到身体原因,妻子劝他办个手续病休,他坚决不同意,他说:“离开了讲台、离开了课堂,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妻子拗不过他,提出要找组织照顾,将他调进离家仅一路之隔的中心小学,这样不仅减轻路途上的困难,而且也方便对他的照应。孙老师却说:“村小教学点的孩子也不多了,布局调整后即将撤并,就让我站好最后一班岗吧!”有人说孙进太傻,连命都不一定保住,还硬撑什么;有人说孙进太倔,最亲的人都劝不回头;有人说孙进太自私了,追求自己的事业把家庭抛在一边。只有孙进最清楚自己图的是什么,他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也许身边有许多人不理解我的所作所为,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自己的活法。当初选定干教师这行,就定下了为人、为师的信条,要活得像个教师。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学生,我也将离‘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名字越来越远,人生除了遗憾还有什么呢?”从孙老师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读懂了一个农村教师的心迹,他不愿做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而是追求实实在在地工作在学校、奋斗在课堂的教师的幸福。

新学期开学前夕,孙进接到了组织的通知,叫他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上班。他说什么也不能接受,六里小学本来就比较偏远,又缺少教师,虽然只有一至三年级,可也有近两百学生。他试着丢掉拐杖,一瘸一拐从家里走到镇教育办,摆出一副康复后的轻松姿态,极力要求开学正常上班。领导都以为他真的康复了,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八月三十日一大早,孙进来到了六里小学,布置开学工作。

刚好五年级一位数学老师因患急性阑尾炎手术请假,数学课无从着落,教导主任与孙进商量解决办法,孙进说“我来!”他忍着病痛,承担起五年级语数包班的教学任务,可以想见,这对于身体刚刚康复的孙进来说是怎样的负荷。消息传到妻子的耳朵里,妻子急忙骑车赶到学校,二话不说就拽他回家。他陪着笑脸对妻子说:不要紧的!我又不是第一次教这么重的课!妻子知道,98年秋学期,他一人包班教五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学实绩列全镇前茅。可那时候,孙进身体毕竟还没什么大毛病。现在身体已经是这个状况了,还玩命地工作,要真有个闪失,这个家怎么办呢?可是孙进就是不让步,他反复做妻子的工作。最后,还是妻子妥协了,她知道工作上的事情历来还是丈夫说了算,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为了把课上好,课前,他精心备课毫不懈怠,找资料、做教具、忙录音,最大限度地把课备好、备充分。课堂上,他尽量站着为孩子们上课,服从于组织教学的需要,他还必须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股骨手术后的病痛一阵阵袭来,疼得他满身是汗。实在无法支持,他走到哪一个孩子的身边,就伸出手就着学生课桌的边支撑一下,以减缓因长期服药日渐发胖的身体对髋骨的压力。同事见了,劝他歇息,他总是笑着说,我能行的!直到有一天,教室前的讲台被孩子们移到了教室的角落里,前面横放着一张长板凳,一个孩子说“孙老师,以后您就坐下为我们上课吧!”这一声清脆的童音让孙老师热泪盈眶。是呀,还有什么样的理解比这更动人?孙进老师的倾情付出赢得的是孩子们的真情回报。从此以后,孙进老师任教的所有班级教室前面都有了一张长板凳。那张横着的长板凳成为联系一个视教育事业为最爱、视孩子为己出的教师与他的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真爱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割舍和代替的。有了这张板凳,孙进老师的课堂异常的温馨;有了这张板凳,孙进老师的课堂充盈着感恩;有了这张板凳,孙进老师扎根课堂的意志更加坚定;有了这张板凳,孙进老师特殊的上课姿势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里。

在与孙进老师以及他周围的同事、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感动于他对课堂的那份执着和坚守。一个身体脆弱得随时都可能倒下的残疾人,缘何能像一轮新月,用他的清辉照亮一片碧蓝的天空?从他的教育随笔中我们可以窥见孙进老师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他说“当我走进课堂的时候,当我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写字的时候,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围坐在我的周围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时候,我才会真正忘记我是一个肢体不健全的残疾人。孩子们琅琅的书声、快乐的欢笑和成长的点滴就是我的精神支撑,让我活成了一个健全人。谢谢孩子们!”如果说孩子们心存的那份感恩过于质朴和直接,那么孙进老师由衷的那份感动就显得异常厚重和深沉,也只有超越对生命意义作简单理解的人生,才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孙进。

对家庭且存愧疚,为人师真爱无痕

有人说,孙进老师心中只有工作,只有学生,他出家无家。这样的认识对孙进老师来说是不公平的。孙老师有父母、有家庭、有孩子。作为家中的长子,孙进为自己没能经常承欢于年迈的父母膝前而有太多的愧意,作为丈夫——家中的顶梁柱,他常为自己不能为常年生病的妻子分担家庭的责任而有着太多的歉疚。

孙进的妻子在镇卫生院工作,因身体原因也常年服药。这些年,孙进股骨头坏死,长期服用一些激素类药,致使孙进的身体日渐发胖,渐重的身体严重影响股骨头的生长复位。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查阅了大量的医药书籍,请教中医专家开具药方,将中药煎制成汤药或者研磨后制成胶囊,让孙进随身带着,便于及时服用。孙进也觉得自己亏欠妻子太多,每每下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总是抢着做一些家务活,为妻子和自己熬药成为他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之一。孙进常常跟妻子打趣道:“我们俩是病友,互相搀扶着往前走!”有了这样的搀扶和鼓励,在孙进的心中对妻子的那份亏欠、愧疚和遗憾才会淡却几分。

相对于对家庭的亏欠,孙进对事业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那份关爱则是海一样深厚山一样凝重。

1998年夏天,226省道扩建,孙进到李北村小上班,每天不得不绕行30多里乡村小道。有一次,孙进连人带车翻进芦苇丛中,多亏一位路过的大伯帮忙,才爬上岸来。也是这年隆冬的一天,大雪纷纷扬扬,像扯棉絮一般下了一天一夜仍不停歇,孙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惦记着学校,天没亮就连忙赶往学校。路上雪深的地方淹没了大半个车轮,根本辨认不出前方的路,他只好把车寄到路边一个大婶家中,跟大婶找来一根木棍,拄着它深一脚浅一脚继续往前赶,准时打开了学校的大门。半小时后,还真有个学生来上学了,于是他给这一个学生上了半天课。

还是在李北小学,由于这所学校规模不是很大,学生是两三个村小撤并而来的,他们离家较远,许多学生家长又常年在外打工。如果碰上阴天下雨,一些孩子就不想回家,在教室里啃几口方便面凑合着当午饭。孙进看到这情景非常心疼。学校没有炊工,他就自己承担起义务炊工的责任。每当碰到下雨下雪天气,他就在办公室门前放上一块小黑板,孩子们只要在小黑板上写上班级、姓名,中午就可以在学校吃饭了,虽然简单了一些,但饭菜都是热气腾腾的,吃着心里热乎乎的。这下雨饭一直持续到李北小学撤并。

xxxx年秋学期,班上有一个“后进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随奶奶生活,学习成绩非常差,而且经常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欺负其他同学。孙进老师找到他,诚恳地对他说:“你是个好孩子。”那孩子疑惑地看着孙老师,以为刚刚接班的孙老师不知道他过去干过什么。孙进老师说:“你有很多优点,比如,你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镇小学运动会上,你

拼命跑,为我们学校挣了那么多分,真了不起!”说到这里,这位学生眼睛湿润了,他开始跟孙进老师诉说自己的一切。孙老师读出了孩子那醒悟的表情。孙进老师深切地体会到,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从此,他经常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将这个学生留下来,为他补习、辅导功课,现在这个孩子进步很快。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孙进老师深谙此理。每接一个新班,他都把学生按成绩、表现、特长组成若干个小组或对子,形成一个互帮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都有双重角色,既是某个方面的教育者,又是另一方面的被教育者,使每个人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以此去帮助别人。孙进老师说:“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可挖,你认为他行,他就会努力的告诉你他行;你认为他有问题,他也许就会真的出问题。”

“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成功”是孙进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他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学生——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春去秋来,孙老师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里的事轻易耽误一节课,他常常说:“我得对得起孩子们!我必须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称号。”

是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幸福。这幸福源自孙进老师辛勤努力后的收获,来自孙进老师真情付出后的喜悦,更来自于孙进老师面对病痛时笑对人生的勇气和决心。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催人泪下的传奇,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曾经的领导、曾经的同事、曾经的学生难以忘怀。孙进老师用自己的平凡、执着和真情演绎了“做人民满意教师”的丰富内涵,书写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外延!

残月泻清辉,流光碧云天!孙进老师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是,他用自己的平凡书写了伟岸,用付出的真情书写了忠诚,用为人师表书写了荣光。不论孙进老师已经或即将收获多少人生光环,他永远属于学校、属于学生、属于家庭。我们衷心祝愿孙进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路前行!好人一生平安!

——后记

全国先进事迹材料 篇七

20xx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xxx作为xx镇一名普通的人口普查指导员,他深知人普工作的艰巨性和繁重性。该同志在认真学习人口普查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识,从始至终保持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按时、按质完成全镇人口普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学习、严格标图,做好人普前期准备工作

作为指导员的他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和工作知道守则,坚持不懂就问的原则,精益求精,熟练自己的业务技能。

他负责xx村人普工作。该村是xx镇最大的一个村,全村总人口约5000人,流动人口多,此次人口普查将该村分为19个普查小区,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在开展普查小区绘图工作中,他与该村普查指导员一起走遍了普查区内的所有建筑物,确保小区边界和建筑物不重不漏。

二、任劳任怨、进家入户,做好人普入户登记走访工作

他在人口普查中不仅要给普查员指导工作,其本人也单独承担了1个普查小区的普查任务。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任劳任怨,更是讲求工作方法。例如,面对有些不配合的人,他总是用微笑去感化居民,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人普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义,并承诺对其信息进行保密,最终取得居民的理解配合。

他在完成白天的普查任务后,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查校当天的普查数据,及时纠正错漏。假期也放弃休息,加班反复检查核对,全程指导普查员的摸底工作。同时,发现普查数据出现了问题,便迅速召集部分普查员和他一起加班加点进行整改。

三、尽职尽责、克服困难,确保人普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任务重,紧靠个人难以进行。他以身作则,积极向上,不畏艰难,为全镇人口普查工作按时保质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 篇八

段杏花,女,白族,中共党员,1977年1月出生,200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20xx年当选保山市第三届青年联合会委员。20xx年当选为政协保山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她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坚持投身于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中,致力于志愿服务活动,把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当作一种人生乐事,被大家誉为“爱心姐姐”、“天使阿姨”。早在学校就读期间她就参加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伍,先后参加了“99世博会志愿者服务”及各种志愿活动,20xx年4月加入保山市志愿者协会。20xx年当选为协会副会长。

她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先后组建了“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志愿服务团”、“保山市志愿者服务队伍。20xx年10月,组建了保山志愿者之家。两个志愿者团队的组建,起到了很好的带领、示范作用。

在从事志愿者的工作当中,她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为促进保山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作了积极的贡献。她多次组织单位医疗队到保山各乡镇进行扶贫、义诊;先后组织参加了志愿者各种志愿服务7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近100余天,约800余小时。

20xx年9月,保山市志愿者协会为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上瓦村光彩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12月,她又组织大家为瓦马乡上里濯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室,为学校85名学生带去新书包、铅笔、文具盒、笔记本、玩具等,价值共7100余元。20xx年10月组织志愿者到河图小官庙村小学捐建了“爱心图书室”,对于建好的图书室,她还定期抽空进行回访。20xx年,组织单位志愿者到河图中学为该校初一年级216班残疾同学刘祁延进行义诊,捐款。20xx年,参加区社区志愿者上门为6名老人进行了体检,到隆阳区敬老院开展爱心帮扶、义诊活动,到潞江坝邦陇村开展“贫困大学生帮扶活动”。参加“宝盖山环保活动”,参加保山市登山协会“珍爱高黎贡山,我们在行动”志愿活动。20xx年,组织志愿者进行了“大学生爱心捐助一对一帮扶”活动、大中专学生到志愿者之家进行假期体验、爱心衣物、书籍捐助,到农村为留守老人、小孩进行免费理发,每月组织1—2次“太保山环境治理”等活动。

“她是一个有爱心的热心人”,与她共事过的人都这么说,不管在什么地方,还是什么情况下,只要听说朋友或者同事有事有困难,她总是最先忙活的人,她总是把快乐带给别人,周围的朋友称呼她为“快乐女神”,就算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只要别人有困难、有需要,她都会伸出援助之后。单位的几名退休老职工,无论谁来医院办事,咨询,她斗殴热情接待,并经常看望几位年纪较大,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关心她们的生活及身体即可状况。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洗衣服、做饭、剪指甲。一次她下乡来到瓦房乡瓦河村,在走访中,看到两位老人留守在家,老爷爷双目失明,老奶奶患有多种疾病,儿子外出打工偶尔才回一次,卧室里床上用品已经很旧。心疼得她直掉眼泪。回来后,她组织志愿者们给老人捐衣捐物,购买了两套新床上用品给老人带去。

20xx年,当她了解到隆阳区河图中学初一年级216班残疾同学刘祁延虽然患病,到自立自强,一直坚持努力学习的情况后。组织单位的志愿者为该学生进行义诊,为他捐赠了一台治疗仪和其它生活用品,还捐赠人民币1080.00元,志愿者医生们现场为刘祁延同学进述了相关医学常识,并指导如何使用仪器及其它用品应注意的问题等。全体志愿者和学校领导还到刘祁延的家中进行义务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等。她不断地鼓励刘祁延要把大家所给予的爱转化成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动力,凭自己坚强好学的毅力,好好学习,发挥自己特长。刘祁延同学也坚决表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在各方面取得好成绩,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回馈政府、回馈所有关爱他的人。

此外,她还组织志愿者们到保山关爱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孩子们捐衣物,提供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如今,志愿者之家每天经常摆放着社会各界人士捐助过来的衣物、书籍等。每一次孩子们见到她都会双手翘起大拇指,虽然那一个动作对于他们来说是那样的艰难,可那一个动作都是发自内心,是很有能量的。20xx年元旦节,她又四处奔波,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在保山团市委的组织下,她和其他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开展了一次联谊活动,为孩子们献上了表演,给孩子们分发糖果,他们有的是聋哑,有的是盲人,虽然他们不会说话,可孩子们脸上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圣诞节,她又和志愿者们一起把保山关爱学校的盲班学生组织到志愿者之家郭圣诞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幸福的味道,是爱的美德,每当他看到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她总是很开心,她常说:“当我为别人付出一分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获得一分平静,我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快乐,这才是我活着的意义”。

她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感染周围的人。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她除了自己主动献爱心以外,还积极号召青年朋友、家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她认为一个人不能仅仅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目标和追求,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她经常利用周末或是业余时间,组织志愿者开展环保活动,曾多次组织志愿者们到宝盖山、太保山开展捡垃圾活动。组织女儿班上的家长、同学一块参加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清理了环境。她常说:“环保是一个真正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事业,太保山是大家活动的公共产所,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家干净整洁,还应该让我们共有的地方干净起来,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好。”她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地美化着自己的家乡,用实际行动号召大家一起来美化家乡,市民们看见这些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身着红衣服将地上的垃圾一点一点的捡起来,都不解的问:“这是政府组织的吗,你们是哪一个部门?”,她总是微笑着说:“我们是志愿者,这是我们自愿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来参与。”她们的行动得到了许多市民们的认可,在一次次的环保活动中,市民们也从中受到了影响,大家都更自觉地将垃圾丢在垃圾桶里,口痰、烟头越来越少了。路过的车辆还主动帮她们搬运垃圾下山。她们的这一环保活动也让这个公共活动产所更加洁净起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了其中,她们的这一行动曾多次在保山电视台进行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此外,她还发挥工作优势,长期积极号召组织大家进行义务献血,很多同志在她的号召下积极进行义务献血,几年来先后号召组织300多名志愿者义务献血。她自己先后几年已献血达2500ML。20xx年,被保山市中心血站聘请为“义务献血宣传员”。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家人也积极的参与到这一活动中,积极参与献血及宣传活动。并以助人为乐为美德,她常说:“当我得知某个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身上流淌着你的血,一个生命得以延续的时候,那是无比的幸福。”20xx年春节,与市中心血站一起组织策划了“保山市无偿献血新春晚会”,在保岫广场进行公演,获得好评。

20xx年,在她的帮助协调下,先后有2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获得“一帮一助学”资金。

上善若水润人生,助人为乐添快乐。段杏花同志助人为乐的美德,感动着被她帮助的每一个人,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展示了新世纪、新女性的风采,她,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传播者,她把“助人是快乐的”当做一种信念,当作一种心态。她给人们的印象是她优秀的品德,是她的耐心、温和的心境,是她的热情、友善的心态,是她的真诚、真挚的善举,她就是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典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 篇九

他叫朱永记,男,汉族,生于1955年12月,原阳县xxxx村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正是一个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凭着自己的热心、爱心和树立正气的责任心,默默无闻的帮助着别人。

1983年,朱永记在村里任小队长,因为工作负责任,19xx年,村里又将治安主任、民兵连长的担子压给了他。当时年轻的他并没有多高尚的想法,只是想:既然上级组织信任我,自己就要好好干,不能辜负了上级和人民的期望。在任治安主任、民兵连长的时候,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却时时处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当时的农村治安比较乱,他就组织村里的群众天天打更,夜夜巡逻,每天晚上他都是第一个上岗,最后一个睡觉,在任时村里没有发生一起盗抢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故,村里的群众都笑称他为张双井村的“看家人”。

1996年8月,黄河发生汛情,洪水从韩董庄乡吴厂村决口了,如猛兽般向护村堤以北扑来,朱永记当时正巧正在河边干农活,见此情况,他马上召集了村里的民兵、群众上坝堵口,又借了当时村里唯一的农用三轮车,拉柳料、送木材、1运石头等防汛物资。他从护村堤到村里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也没有回家里看一下。凌晨2点多,当他忙完回到家中,家中的20000多斤稻已经浸泡在了水里,他老伴拉着孩子站家门口边哭边说:“家里的粮食都淹里了,你咋才回来啊!”朱永记知道,如果他提早回来,家里的粮食不会淹在水里,但他没有说话,又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去组织群众迁安转移。

工作上的他,尽心尽职,生活中的他,乐于助人。2011年10月,村里的村民常喜林出了车祸,常喜林的家人找到朱永记,想让他开车和儿子去看病。他二话没说,开车就去了。陪常喜林去郑州看病,来村里帮忙借钱,到交警队解决事故。他一趟趟的跑,一次次的去,却没有过一丁点的抱怨。以至于最后在常喜林因为伤情较重,医生准备下病危通知书的时候,也是把朱永记当成了病人家属,只给朱永记打了电话。

李玉修是村里的上门女婿,2007年检查出了肝癌,其妻子李桂英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挣钱门路,朱永记闻讯后,把2000元现金送到了他的家中。又开来了自己的汽车和李玉修去县医院、新乡市传染病医院等多家医院看病,前前后后跑了六七趟,村里的其他群众不理解的问他图的是什么,他笑着说:乡里乡亲的,既然叫我过来,是看的起咱,就算帮不上什么忙,我来了,他们心里都有底了。

2012年,村里老支部书记郝桂珍的儿子检查出患有脊索瘤,省肿瘤医院的医生打电话告诉郝桂珍必须要住院输血,还要准备6000毫升O型血,但是医院血库O型血只有几百毫升了。郝桂珍接了电话后顿时觉得无望了,爬在电话上好久没有抬起头。朱永记恰巧当时在郝桂珍家中串门,看见郝桂珍这样,就问咋了,郝桂珍告诉他说,医院要儿子住院、输血,可她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钱了。朱永记听后,说:嫂子,我是O型血,我去献血,其他的你别管了,我想办法。随后,他到村里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组织人筹钱、献血。第二天早上天刚亮,郝桂珍的家门口已经聚集了20多个要去献血村民,村里组织了三辆昌河车才将人拉到医院。到医院后,缴费、抽血、化验、拿结果,朱永记来来回回的跑着,但是老天似乎也在作弄人,检查结果只有6个人合格,只抽了2000CC血,这离医院所说的数字差的还很远,朱永记晚上从医院回来后,也顾不上了身体的疲惫,又一次到村里发动村民人去献血。第二天一早,二十多村民又一起来到了医院献血,其中还有几个在外地打工的,他们也是听说后主动回来献血的。最后,…好范文网 haoword.com…共筹集到合格的O型血5800毫升,已经满足了手术的要求。

血虽然是够了,但是动手术要钱,郝桂珍的家中已经因为给儿子看病花光了积蓄,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朱永记一切都记在心里,又主动拿出了3000元给郝桂珍送了过去,郝桂珍说什么都不要,说:刘记(朱永记的小名),你已经够帮忙了,咋能还要你的钱!朱永记却劝道:钱不重要,花了再挣,孩子的命要紧啊”。在朱永记的感染下,村里的群众也纷纷送来了爱心的捐款,就这样,你5000元,我2000元,他500元,光张双井村的群众就凑来了20000余元,解决了郝桂珍家的燃眉之急。

朱永记在村里威信高,人缘好,大大小小的事村里的人都会来找他帮忙出主意,也是这样,也引起了家人的一点小误会。村里常建福的孙媳妇和孙子闹矛盾,要离婚。家人叫了几次都不回来,尚建福给朱永记打电话,想让他帮忙,朱永记当时因为孙子生病住院了,在郑州儿子家中陪护,当朱永记提出要回去时,儿媳妇不满意的说:你就恁忙,来这才两天就走,恁孙子有病你也不管,孙子你不要了吧!朱永记却说:村里有事,人家说出口了,我不能不管吧。第二天,朱永记就回到了村里,因为这件事,儿媳妇好长一段时间没和他说话,但是后来,也就慢慢理解了,支持了。

朱永记做的好事还有很多,汶川地震、村里修路、盖学校等等,他每次都积极参与,慷慨解囊,出钱出力,毫无怨言。

这就是朱永记的真是写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范文,共有2319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下载
李成环先进事迹(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