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浅谈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2-08-13 10:54:5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浅谈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经过8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照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三化”建设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化建设的意识不够强

一是各镇街之间发展不平衡。尽管我市已经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但在选址布局、联络站软硬件建设、活动组织、反映问题记录处理、网上联络站应用等方面,各镇街之间的不平衡性还是比较明显。这其中既有镇街自身可提供场所、可投入财力等方面的原因,更有部分镇街在代表联络站建设意义认识和重视程度上在原因,往往镇街重视的联络站建设好、活动多、问题解决率高,形成良性循环,而镇街不重视的联络站最后失去生命力形同虚设。

二是联动站功能定位比较模糊。一方面,选民群众对代表联络站的知晓率和认可度不高,一些来访群众对联络站的功能作用了解错位,不少人将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活动等同于“信访接待”;另一方面,一些代表联络站认识不到位,觉得接待活动次数多、群众问题意见多,承办压力大,增加了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怕惹事”不敢接待、“怕麻烦”不愿接待、“怕不懂”不会接待、“怕没用”懒得接待等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做多做少没有标准衡量,被动应付完成任务的多,主动作为“找米下锅”的少。有的镇街只注重硬件建设,不重视活动开展和活动创新。

三是软硬件配套还需要提升。个别镇街受经济、办公条件影响,导致联络站场所比较简陋,设施欠缺,通常是一块联络站牌子、一间办公室、一台工作电脑。有的联络站选址不够科学合理,并没有沿街设立,选民对联络站了解有限,对代表进联络站的活动关注度不高,影响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除此以外,“网上代表联络站”的知情范围也非常有限,大多数选民群众不太了解“网上代表联络站”,或认为其用处不大,导致“网上代表联络站”的实际留言量较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规范化管理方面还有差距

一是全市代表联络站名称标识不统一。全市各地代表联络站名称标识不一,主要是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不统一,有的是某某村代表联络站,有的是某某村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有的代表联络站名称上没有冠上“人大”两字,只是“某某社区代表联络站”,有的没有地名只是称“代表联络站”,联络站命名没有统一规范。联络站挂牌有铜牌、木牌、横牌、竖牌、方牌,有的牌匾上有国徽,有的则没有,且大小规格各不相同。

二是个别代表联络站上墙信息不够全。不同的区、不同的镇街的代表联络站因场地所限及各地规定要求不同,上墙的信息也不尽相同。有的区内的镇街代表联络站的上墙信息也没有作统一规范。大部分代表联络站在代表联络站职责、联络站站长职责、代表信息、开放时间、活动安排、接待流程、处理机制等内容中选择其中几项上墙公开,没有统一规范。

三是有的代表联络站活动主题、时间、范围(地点)没有提前公告通知到位。有时存在走过场现象,活动时热热闹闹,活动后没有抓好跟踪落实,没有及时将办理情况和结果反馈给选民群众,容易降低选民群众反映的积极性。一些联络站虽然有活动,但存在记录比较简单、资料留存不够全面、代表考勤事后补做等现象。这些联络站软硬件建设上的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际成效的发挥。

三、常态化运行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在活动组织方面:

一是全员进站率待提高。我市五级人大代表均已安排编入镇街或村居代表联络站,联络站在架构体系上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全国、省人大代表和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进站活动的频率还有待提高。个别代表对代表职务认识不到位,缺乏履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致参加联络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存在消极应付态度,对年初安排的接待活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常会因工作冲突、外地出差等原因推掉接待活动,存在代表参加不均衡的问题。有的代表即使根据安排参加了接待,也是履行惯例,只作个简单接待和记录,事后也缺少跟踪监督,过份依赖当地人大和政府,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联络站活动的主体。各级人大代表间联动少,市级以上人大代表与镇人大代表联系少,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代表参加代表活动不多。

二是活动创新意识不强。各地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联络站内接待选民群众的“接待式”;二是走出联络站走访群众的“下访式”;三是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检查的“约访式”。但坐诊“接待式”多,出诊接待“下访式”少,“约访式”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的更少。从调研的情况看,代表联络站活动形式主要还是停留在定期进站接待选民群众这种方式,因地制宜增加“自选动作”的较少、开展主题接待的较少、开展代表学法业务交流的较少,走出去请进来的较少,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栗战书委员长提出的将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好桥梁、代表履行职责的好平台、代表学习交流的好阵地、国家机关听取代表意见的好场所”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拓展功能,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三是代表主体意识不够突显。目前,代表接待选民群众活动主要是由镇街人大定期安排组织,对群众反映问题意见的反馈督办也以镇街道人大督办为主,没有真正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在接待活动中,代表们基本还处在“站岗应付”状态,没有主动深入地了解和督办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同时,对选民群众反映问题意见的督办,代表们往往感觉力不从心,而且受代表自身资源、履职能力等因素所限,督办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督办的效果较好。

(二)在畅通民意方面:

一是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提高。一方面,当前进代表联络站反映问题的有热心的居民、有上访的群众、有矛盾纠纷的、总体来说“两多两少”:年老的多、年轻的少,个性问题多、共性问题少;另一方面,部分代表对选民缺少主动沟通,走出联络站主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少,代表与选民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导致倾听选民群众声音范围狭窄,民意收集广度不够宽、民意提炼深度不足。

二是社情民意获取渠道少。代表联络站社情民意获取渠道主要如下:一是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二是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接待群众活动;三是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四是对接人大及其常委会、镇人大主席团相关监督工作,积极参与有关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建议督办、现场督查等活动、跟踪监督有关方面工作。由于代表都是兼职,视察调研和走村入户比较困难,进站开展接待群众活动次数也不太多。这些都较大地降低了代表联络站获取民意的信息量。随着信息化的社会进程,面对面的联系方式一般只有闲暇时间丰富的老年人才会采用;网页、邮箱等联系方式一般只适用日常PC机用得比较多的人士;微信、电话等基于移动端的联系方式才是大众化的联系方式。目前以现场见面为主要联系渠道的代表联络站,社情民意获取速度慢,信息少。这与代表联络站社情民意信息获取渠道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拓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在解决问题方面: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安排进站代表的针对性不够,选题方面存在着欠精准。代表联络站接收到的问题,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类型多、具体化、生活化、小而微。大部分人大代表都是其所在领域的专业人士,同时代表身份使其获得较多的接触政府不同部门的机会,了解政府部门相关流程,在自身擅长领域内有能力对民众进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针对性指导,但是对于非自身擅长领域的问题,则很难有效处理。代表联络站根据代表时间安排进站接待群众,事先并不能确定进站代表是否熟悉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事后也没有相关处理措施,导致进站代表不能充分发挥吸纳民意、献计献策的作用。

二是对代表收集的问题意见,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反馈交办机制。即使通过镇街人大函告等方式转交给相关部门后,也未得到足够重视,或因办理困难较大,导致解决落实率不高,直接影响了选民群众对代表联络站的社会评价,对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发挥产生质疑。同时,部分选民反映的问题比较片面、不具有共同性,一些问题意见难以反馈交办。

三是镇街人大开展代表联络站面商对接会时,存在“单打独斗”情况,部门协同参与度不够。存在片面应付、重在参与而轻于真正解决问题的现象,导致群众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另一角度看,有时候由于部门不够重视,这也容易使人大工作陷入具体事务中,从“监督者”异化为“执行者”,需要理顺部门协同作战机制,才能使人大代表监督工作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进站代表影响力不足。在遇到各类民生问题,在与领导、企业或与执法人员发生纠纷时,选择人大代表解决的概率非常低,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度普遍并不高,这与大部分基层人大代表不为人所知有很大关系。群众到联络站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先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而未得到解决的诉求,解决落实难度大,使得群众认为联络站接待起不到实效而认同度下降。代表联络站对进站代表的宣传,目前大部分仅仅在联络站的墙上悬挂代表照片和字数较少的说明,这对代表和代表联络站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

word该篇DOC格式浅谈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共有36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浅谈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下载
浅谈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