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中落实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19 10:22:3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中落实策略

自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了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的核心。因此,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的学科素养能否在课堂中落实就成了关键。根据近几年课堂实践和研讨,我对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策略进行了一些总结,如有不当,敬请专家老师赐教。

一、教师如何落实?

1.重构课本知识体系:确定课节主题,围绕学科核心素养选取史料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对历史的叙述整体特点是宏观、高度概括。学生在学习时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存在较大困难。在课题组成员听评课和教研交流中,发现“主题式”教学可以很好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所谓“主题式”教学,即教师在明确本课整体知识框架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课节主题,并以此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取舍史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最终构成一节有着鲜明主题、生动材料和良好师生互动的优秀课例。这种教学策略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依据学生现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而制定、主题高度概括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主题为中心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和取舍史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某种独特的视角去考量教材、教法和学法,所有的内容都要为主题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再是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变为了历史思维、学习能力逐渐生成的过程,最终学科核心素养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落实。

2.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依据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手段渗透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它依托于一定的历史知识、生活经验,存在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知识的生成、有规律的发现、有情感的升华。这样抽象的知识便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学生的眼、耳、手等感知器官都被调动了起来,在实践思考的同时学科核心素养便自然的生成了。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依据联系生活、史料创建、实物创建、多媒体创建、语言创建五种方法。下面以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实践的高中历史必修三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为例。

本节课从新中国成立70华诞,各地组织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微视频这一生活场景导入新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史料和实物图片很好的再现了19世纪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不仅便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更渗透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诸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本节课小结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共同朗诵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节选内容,通过语言情境的创建渗透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

3.巧妙创设问题链条:基于史料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深化主题

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好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思考深化主题;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以本节课的主题为中心展开,具备逻辑性、明确性和启发性三个特点。当前,最为常用的设计是基于史料的设问。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相应的史料设置不同角度、难度的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予以编排,最终形成贯穿于整节课的问题链条。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这一链条渐次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清晰的逻辑演进中提升认知、方法,优化思维,从而使核心素养得到落实。教师在设置问题链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必须与史料分析相结合,基于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特征,围绕史料分析设计的问题才更为明确,创设的情景才有带入感;必须与教学目标密切结合,前后问题要有逻辑关联、层层深入,不能随意提问要始终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深化;学生作答时要尽可能多样化,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结果就不尽一样,这恰是思考的体现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纠偏、补充,通过营造开放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着力构建学生活动:以活动为抓手,推动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发展

没有生成的知识,便不会内化成人的经验。教学必须有活动、有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亲自感悟,才能有形成历史学科思维和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活动有史料探究、小组研讨、专题辩论、历史小品四类。教师根据不同课型、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安排一种或几种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以课题组的典型课例《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本节课在讲述甲午战争的过程时,依据活动任务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课下查阅资料总结战争爆发的原因,二组课上再现战争过程及重要历史人物事迹,三组结合课本搜集相关史料阐述战争的影响。课堂上,学生通过史料探究、小组研讨两种活动高效的呈现了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且在展示过程中能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诸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历史问题、阐述个人观点。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度参与,学生由学习的旁观者转变为了经历者,由史实的感性认知逐渐上升为理性认知,由知道学科核心素养到主动运用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不仅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深入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规范师生课堂用语:以素养为导向,深化学生历史认知和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是教师依托各种文本、史料带领学生进行的多维度对话活动。这种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两种基本形式。因此,师生双方在课堂中交流的语言必须以素养为导向,表达符合历史学科的严谨专业,在此基础上营造出有历史感的对话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深入发展。首先,教师要用精炼的语言引领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时空中,以当事人的视角来体会史实,进而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同时,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观点时,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予以评价引导,如“你能用唯物史观来解决这一问题,很好”、“你回答的内容虽然有遗漏,但时空感很强”、“你的观点很新颖,请注意结合史料”,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良好习惯。其次,规范生生对话。相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很容易在表达的内容、语言上出现随意性,导致历史理解的偏差和学科核心素养无法真正落地。因此,在课堂上生生对话的规范是史实准确、言之有据、客观表述。基于以上两点,教师才能构建起鲜活的、有思想的历史教学情境,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学习能力方能得到提升。

二、学生怎么学?

1.以自主学习为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学习的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自主学习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认真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体会历史时,学科核心素养便伴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发展。根据课题组成员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学习的探究能力是关键手段。

学习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依托的文字、实物、影像和网络资料。教师在课前根据本节课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提供有关资料让学生先行预习,自主探究某一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这一培养方法解决了教师找材料、自问自答、学生被动学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查阅资料、探究问题中,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使学科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2.以史料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甄别、研习史料的阅读能力

史料是构成历史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创设历史情境、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的解读史料是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高中阶段,学生一般接触到的史料有文献和实物两种。面对众多的史料,教师要着意培养学生甄别、研习史料的阅读能力,为日后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课题组成员的史料研读课《启蒙运动》为例。本课从展示“启蒙”一词相关的历史材料导课,指导学生思考“启蒙”的含义、产生原因,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接着,通过展示大量文字和实物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时代背景;第三,利用表格材料对比中外思想家观点的不同,指导学生去思考观点不同的原因、讨论其影响;第四,教师追问学生:这些材料能全面反映各思想家的思想吗?为什么?以此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反思和进一步的求证。整节课充分利用了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研读史料、分析史料,在逐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科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以时空整合为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史实的思考能力

历史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和演进的。只有明确而清晰的时空观,才能准确的观察、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创建时空轴和观察历史地图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时空模糊、张冠李戴的常见问题,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史实的思考能力。

在《辛亥革命》一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创建了三组时空轴:第一组,创建鸦片战争以来的国内国际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让学生在依次罗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第二组,创建辛亥革命成功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白革命的局限性;第三组,创建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时间轴,让学生观察重大史实分析革命的深远影响。通过时空轴的创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且在后面的复习时能准确的予以再现。

4.以课外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自主运用、创新的实践能力

在课题组的研究实践中发现,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撰写小论文、历史演讲比赛、人物访谈等活动,发动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其自主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课题组精心设计了《我眼中的孙中山》历史演讲比赛。首先,要求课题组成员组织本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我眼中的孙中山》小论文,并从中择优选出五篇参加演讲比赛;其次,要求所有参赛选手赛前熟练朗读;第三,课题组研讨制定比赛规则及要求,各校选手抽签按序上台演讲;最后,专家评委打分公布获奖名单。在整个活动中,参赛选手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作品内容不仅史实精准,而且朗诵声情并茂,实施效果很好。此外,课题组还组织了人物访谈活动,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不仅熟悉了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更进一步升华了家国情怀。

因此,课外活动作为历史课堂学习的补充,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运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中落实历史学科素养,还有不少方法有待尝试,但我们要抱定终身学习、虚心求教、不断总结的想法,一定会收获很多意外之喜。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经验总结,还不够成熟,望专家老师多多指教。

word该篇DOC格式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中落实策略范文,共有413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中落实策略下载
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中落实策略.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