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演讲稿 > 演说演讲稿 >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 学习宣讲材料

发布时间:2021-08-02 15:16:5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县辖7乡2镇,69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等6个民族,总人口26.64万。全县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群山裸露、乱石林立,是滇黔桂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西畴人民挺起脊梁、撸起袖子,与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叫响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时代最强音。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10.7%;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0元,年均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5元,年均增长12.8%。

新时代“西畴精神”是新发展理念在边疆的伟大实践。是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各族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苦干实干创新干的奋斗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进入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敦敦教诲,自强不息、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创新谋变,矢志不渝、接续奋斗,让新时代“西畴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1991年西畴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4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1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11年被认定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西畴经验”;201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先进县”;201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委列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西畴精神”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之路的最重要保证。西畴始终高擎党的领导这一重要法宝,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强信念,勇敢地向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用苦干实干闯出一条石漠化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彻底撕掉了千百年的贫困标签,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了脱贫奇迹。

(一)听党话。1955年,毛主席就对西畴《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做出过光辉批示,极大地鼓舞了西畴各族人民,他们坚信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翻不过的山。西畴人民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以比石头还硬的决心,比大山还高的信念,勇敢地向大山宣战,与石漠抗争,与贫困较量,炸石造地、开山修路、治水改水、修复生态、兴科办教、脱贫攻坚。面对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的特殊县情,西畴县委、县政府穷则思变,牵住“牛鼻子”,从解决群众吃饭难题入手,决定在蚌谷乡木者村开展炸石造地试点。1990年12月,全村300多名群众用最原始的工具,经过105天苦战,在石旮旯里刨出了360亩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台地,当年种上了杂交玉米,亩产400多公斤,产量比之前翻了4倍,从借粮村变成卖粮村,成为新时代“西畴精神”产生的源头。石破惊天地,木者村的炮声震动了四村八寨,震醒了西畴人民,各地群众纷纷行动起来,鸡街多依冲“埋石造地”,芹菜塘“点灯造地”的故事数不胜数。县委、政府顺势而谋,出台了“6421”农田建设补助政策,炸石造地每亩补助60元,坡地改梯地每亩补助40元,中低产田改造每亩补助20元,地改田每亩补助10元……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西畴县涌现出一批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的新时代“西畴精神”典型代表:有带领人民群众拉开炸石造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序幕,解决吃饭难题、出行难题、增收难题等民生问题的原县委书记郑清宽;有亲自点燃炸石造地第一炮的原县政协副主席王廷位和现任蚌谷乡木者村党总支书记刘登荣;有肖家塘村坚持6年开凿5公里山路的共产党员候寿高等当代“四愚公”;有坚守12年打通“最后一公里”进村路的岩头村共产党员李华明等苦干实干的代表人物;有把资金主要投入农村脱贫攻坚和民生事业,至今仍在30年前建盖的老办公楼里办公的县委机关干部。在西畴县,听党话已融入血液、植入骨髓,跟党走已内化为西畴人民的共同意志、人民的信仰。

(二)跟党走。西畴人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艰苦奋斗、勇于实践,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畴县切实把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作为凝聚战胜贫困的“洪荒伟力”,以敢让石漠变绿洲、誓让天堑变通途、敢叫穷乡换新颜的气魄,盯紧“石山区”,聚焦“贫困户”,锁定“老病残”,瞄准“返贫人”,竭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闯出一条石漠化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彻底撕掉了千百年的贫困标签,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了脱贫奇迹。三光片区大规模、高标准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江龙村在没有建设指标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建小康村的大胆尝试;拼命三娘谢成芬身患癌症带领乡亲们治理地球癌症的伟大梦想等等,都是西畴人民听党话跟党走闯出来的新路子。(三)感党恩。西畴人民从身边的沧桑巨变中,深深地感受到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更坚定了忠于党、跟党走的信念。西畴人民知恩图报,把感恩情怀转化为脱贫致富、建设家园的内生动力。在西畴有一个不等式:政府投入一万元,群众能干出几万、几十万元的事来。为了修公路,群众自愿让出土地、林木、房屋,形成了“占地不补、占林不补、占房不补”的共识。羊赶马村的伍光发,用外出租地种菜的11万元积蓄,开挖了1.2公里进村入户路;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超仁,带领乡亲自建小康村,喊响了“小康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与其等着看,不如自己干”的口号;80年代的“万元户”程敦儒几经磨难,凤凰涅槃,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坚持26年绿化荒山,在千亩荒山上种满了山豆根、重楼、白芨、石斛等上百种名贵中药材,让石漠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用半生光阴换来绿洲一片,成为全县中药材种植大户,带动700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38岁的张童林大学毕业后,回乡创办生猪养殖场,带动全县3000多户群众发展科学养猪2万余头,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减贫带贫建档立卡户1250户。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西畴人民感党恩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落实到了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行动之中。

(四)强信念。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今天的强起来!身处边疆的西畴人民有着另一番深刻的感悟——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当《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之时,《血染的风采》却在边疆回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成就今日之西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西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天换地、沧桑巨变,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西畴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出台政策给予炸药、资金等物资补助,组织发动全县各族群众集中力量炸石造地,向石漠荒山要粮,一举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此后,又集中力量劈山修路,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西畴村村寨寨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带头,举全县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了脱贫奇迹。这一脱贫奇迹,不仅是西畴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办成的大事,还是增进全县各族人民福祉、深得全县各族人民拥护的大好事,这更加坚定了西畴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西畴人民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弘扬光大新时代“西畴精神”,再一次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勇于担当、振兴乡村,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西畴。

二、苦干实干,自强不息拔穷根

西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带领全县人民“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创新干”,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合力拔出穷根,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一)自强自立,群众主动加油干。西畴人民始终坚信“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在西畴县流行一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面对“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西畴各族群众不悲观、不气馁、不抛弃、不放弃,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意识,以勇攀高峰、敢涉深水的勇气攻坚克难,毅然向大山进发、向石漠宣战、向贫困叫板。新马街乡农妇张贵相,女儿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她又遭遇严重车祸,瘫痪在床一年多,她说:既然死不了,那就顽强地站起来!正当村里准备将她家评为建档立卡户的时候,她坚持要让给更困难的群众,并说:我还能动,也有点文化,有党的领导大家的支持,靠双手一定可以走出困境,绝不会拖精准扶贫的后腿。她租地种植草莓40多亩,认真学习技术、创办合作社,带领10名留守残疾妇女用辛勤的劳动摆脱了贫困。蚌谷乡海子坝村女党员、村小组长谢成芬,在身患癌症中晚期的情况下,带领乡亲们拼命苦干3年,架电、拉水、发展种植核桃产业,并硬化全长8.8公里的进村水泥路,让群众走向富裕。……西畴人演绎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传奇。

(二)不等不靠,干部带头领着干。在西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开天辟地”,将“苦熬”转变为“苦干”,将“坐等受穷”转变为“实干致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把思路和想法落实到行动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始终坚持五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把全县划分为9个战区29个片区,由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担任战区指挥长,所有处级干部任副指挥长,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全县6000多名干部主动与贫困户结成“亲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用脚步丈量着西畴每一寸热土、用真情关爱着每一个村寨、用汗水浇注着每一名群众。有的帮扶干部背着刚满月的孩子走转访,小孩哭大人也掉眼泪;有的驻村干部为了照顾年幼的小孩,把父母一块带着驻村,一人驻村,全家帮扶;有的老人重病无法看望,甚至忠孝不能两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全县4名扶贫干部因公牺牲,11名干部工作中受重伤……他们在攻坚一线负重前行,是群众身边最美的奋斗者。莲花塘乡大锡板村共产党员、原副主任牟秀才,身患食道癌晚期的他,在病情恶化到连发声都很困难时依然用纸片和贫困群众交流,牵挂着他们的冷暖,把生命定格在了脱贫路上,生命伴随新时代“西畴精神”永远长青。全国脱贫攻坚个人奋进奖获得者西洒镇岩头村共产党员、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15户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坚持苦干了12年,克服不能使用炸药爆破的困难,用铁锤打、用炮杆撬、用錾子凿,打通了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进村路;村民李光祥为了筹集修路款,外出打工,右手臂不小心被机器绞断,厂里补给他的2000元工伤费,一分未舍得花全部寄回村里修路。如今,村里发展了生猪、乌骨鸡养殖,种植中草药材等,全村没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科学干。“西畴精神”不是不顾实际的蛮干乱干。西畴人民在抗击贫困的伟大实践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嘱托,始终坚持精准治贫良方不动摇,竭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采取“摸清家底,精细化找准贫因;对症下药,差别化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思路,前赴后继精准攻坚、一点一滴改变、一户一户脱贫,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紧扣“三率归零”目标,严格按照“三评四定”工作程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核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到纳入、退出精准。研究出台《西畴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西畴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科学规划“一库两图”,做到项目实施程序,项目资金定向投入精准。制定“1+4+N”的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精准综合施策到村到户到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在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等方面,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全面排查,制定一户一策措施,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做到脱贫销号精准。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在县级财政收入仅2.4亿元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到村到户帮扶项目,并保持每年10%的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地落实。

(四)八方支援,戮力同心合力干。“人心齐,泰山移。”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虹口区、中国铜业集团、省水利厅、省第一人民医院和19家州级挂包帮单位牢记“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的嘱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坚持把扶贫济困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与西畴县结成挂钩帮扶对子。广大挂包帮扶干部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当朋友,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初步形成了“大帮扶大协调大动员大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2012年以来,各级挂包帮单位直接投入和协调引进各类资金3420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628万元。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张玉亮,在脱贫攻坚最紧要的关头,他主动申请延长挂职1年,用心、用力、用情来干好每一件事情,帮助西畴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甚至在扶贫工作中受伤留下后遗症。被表彰为“云南省10个最可爱扶贫人之一”、云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奖和扶贫先进个人。云南省委要求:要把张玉亮同志的革命精神当作挂职干部学习的榜样,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化作工作行动,让它在云岭大地上开花结果。省水利厅下派干部此里能布矢志不渝践初心,真情实意扶真贫,紧紧围绕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以身作则遍访全县69个行政村,用实际行动指导工作队攻坚疑点难点,统筹协调重要会议和水利项目在西畴落地。

三、敢为人先,迎难而上谋发展

西畴人民敢为人先、敢开先河,勇于对贫困说“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坚持不懈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和成功模式。誓把石漠变绿洲,敢叫穷乡换新颜。

(一)治“三跑”地,破解吃饭难题。“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是西畴县严酷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人均耕地面积仅0.78亩。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西畴各族人民求温饱、求脱贫、求发展,用铁锤砸、錾子凿、炮杆撬、炸药炸,进行开山炸石、垒埂造地。大力开展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把“跑土、跑水、跑肥”石旮旯山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台地。据统计,全县累计改造田地24.4万亩,其中炸石造地10万余亩,人均增加耕地0.4亩,成功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炸石造地成为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激发内生动力的开端。

(二)“四轮”驱动,破解出行难题。西畴县99.9%的面积为山区,群众多半居住在大山深处,饱受交通出行难困扰,全县人民喊响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村村寨寨都主动集资投工投劳开挖公路。2013年以来,西畴县采取“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实施道路硬化五年大会战。到2018年,县级财政共补助资金2.2亿元,带动群众投工投劳400多万个,撬动群众自筹资金7.6亿余元,自发硬化农村等外公路3298公里,乡村公路是全省平均公路密度的3倍以上,实现行政村通公路率、硬化率均达100%,村民小组路面硬化率达99%。鸡街乡肖家塘村的4户人家,在共产党员、村小组长侯寿高的带领下,每家出一个劳动力,从日出到日落,从严冬到盛夏,苦干了6年时间,硬生生的在“猴爬岩”上刨出了一条“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走回来”的5公里进村山路,被称为“当代四愚公”。地处深山的董马乡张家老林村的张仁贵家,一家4口人中有3个是残疾人。为了修路,他们一家人凭着大锤、炮杆、锄头等简陋工具,用两年时间“抠”出了2.2公里的进村路。开山修路成为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

(三)“五法”治水,破解饮水难题。长期以来,春雨贵如油,滴水三分银是西畴人民的痛苦记忆,喝望天水,人背马驮依然远水难解近渴困扰着全县广大农村群众。为摆脱缺水困境,西畴县大力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形成制定规划“引”水、技术到位“建”水、五小水利“蓄”水、推行河长制“管”水、创新机制“活”水的“五法治水”模式,全县共建成总库容1203万立方米的重点水源工程16项,实现集中供水村民小组1401个,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达81%;累计建成水利工程4.1万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3万亩,既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用水问题,又解决了部分农田灌溉问题。五法治水成为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完成精准扶贫的必要条件。

(四)“六子登科”,破解发展难题。西畴人民在与石漠抗争的过程中,切身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在炸石造地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山腰“系带子”—25度以上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果,山脚“搭台子”—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台地,平地“铺毯子”—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高效农业,入户“建池子”—建小水窖、建沼气池,村庄“移位子”—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进行易地搬迁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由过去单一的炸石造地、改水、修路,转变为实施“山、水、林、田、路、业、村”综合治理。全县共治理石漠化200余平方公里,植树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5%提高到50.68%,把嶙峋石漠变成丰美绿洲。兴街镇三光村因“山上树木被砍光、山腰肥土流光、村里媳妇跑光”而得名,2013 年该片区70%以上是危房,石漠化高达86%。西畴县迅速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近50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治理,用5年时间封山育林2万亩,荒山造林1800多亩,建“三保”台地2万多亩,种植猕猴桃、柑橘、核桃等经济林果1万多亩,硬化乡村公路30多公里,对9个村庄实施集中危房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山、水、林、田、路、村、房、产业等综合治理效益,该片区甩掉了贫困帽子,近1万人在石漠化治理中受益,近2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30元增加到14000元,森林覆盖率达80.4%,昔日石旮旯不毛之地已变成金山银山,昔日“三光村”已变成“光荣脱贫、光彩夺目、光明前景”的新“三光”。“六子登科”是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创造的喀斯特山区综合治理的世界经验。

(五)穷则思变,破解增收难题。西畴县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生态强县”战略,采取“一村一品、多业并举”思路推进“特色农产、生态林果、绿色石材、康养旅游”四大产业的发展,培育生态绿色品牌,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经济”。全县发展核桃18.8万亩、八角8万亩、古树茶2万余株、水果4.13万亩、中药材8.2万亩、蔬菜7.5万亩,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年出栏生猪46万头、乌骨鸡60万羽;发展农业、电商、物流、消费扶贫等专业合作社340多家。特色支柱产业的逐步形成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为贫困农民增收提供了产业支撑,使人民群众结束了长期以来“有粮吃、无钱花”的局面。五大发展理念成为了新时代“西畴精神”最厚重的底色。

(六)勇于担当,破解扶智难题。西畴县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以“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担当,着力把最好的资源用在发展教育事业上,全力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一个不能少”,矢志不渝挖掉贫困家庭的“穷根子”,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13.44亿元,新建山村幼儿园66所,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从9.85平方米提高到14.85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93%,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8%,小学阶段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辍学率为0.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4.54%。把人才当最宝贵资源成为了新时代“西畴精神”传承创新的不竭动力。

四、锐意进取,创新谋变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解决一切矛盾问题的“总钥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西畴县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带领群众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模式,推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生动实践。

(一)推“五分钱工程”治理农村脏乱差。针对部分农村存在生活垃圾乱扔、畜禽粪便乱排、公厕无人清扫等环境“脏乱差”问题,西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他们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探索实施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五分钱自治工程”,摸索出一条既能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又能提升人居环境的新路子。花小钱办大事的“5分钱自治工程”,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动员引导群众每人每天节约5分钱,一年18元,县级财政每年“以奖代补”2400—4800元的方式筹集经费,交由村小组优先聘请档卡户担任保洁员,让群众用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既解决了部分群众村内就业、在家增收的问题,又拓宽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路径;既创新治理方式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小组脏、乱、差的问题,实现了精准脱贫和人居环境提升双赢,产生了村庄变美、就业脱贫、村民自治、卫生健康的“四重效益”,被云南省作为基层“六小创新”经验之一在全省推广。全县共有879个村小组实施“五分钱自治工程”,群众累计自筹保洁费用250多万元,县级财政兑现奖补资金536.5万元,全县共聘请1469名贫困户担任保洁员(其中档卡户810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建“幸福超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针对少部分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和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西畴县立率先脱贫之志,鼓我要脱贫之气。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村规民约为依据,以综合激励为手段,积极探索建设“幸福超市”,创建群众道德银行,实行全民“工分行动”,打造以劳动换取工分,再以工分到“幸福超市”换取商品的扶贫先扶志新模式,构建形成“党政推动、村社实施、群众主体、常态推进”的“道德银行”积分管理机制,唤醒群众“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自强自立意识,把贫困户主动脱贫、励志脱贫的志气调动起来,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活起来。“幸福超市”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管理,物资来源于村集体经济、民政救助、驻村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实行积分兑换制运行,按1分1元到村“幸福超市”兑换所需物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建设“幸福超市”,创建“道德银行”,鼓励群众将辛勤劳动和善行善举获得的积分存入“道德银行”,再用积分到“幸福超市”支取等价物品,让群众真切领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道理。按照有挂牌、有房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专人管理的“八有”标准,全县已建成幸福超市26个,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播新思想。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精神贫困、思想贫困、智力贫困往往比物质贫困更可怕。2018年以来,西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突出组织领导,建好四级组织体系;突出“西畴精神”,建好一批文明实践平台载体;突出特色亮点,建好一个“农民黄埔军校”;突出队伍建设,建好两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突出示范引领,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建设;突出项目清单,建立文明实践长效机制的“六个突出”思路,率先在文山州建成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自2019年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各类农民培训161期25713人,接待来访、调研、参观、学习活动60余批次2500余人(次)。

(四)探基层治理模式促社会和谐。历史上,西畴县的一些地方混乱与贫穷相互交织,社会治安曾被省里亮过“黄牌”。为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全县先后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平安县创建”等工程,创造了在全省推广学习借鉴的“西畴平安现象”。在新时代“西畴精神”的激励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和建设家园的激情转化为创平维稳的热情。坚持“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的原则,推进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矛盾在基层化解,积极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善治模式,努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出“人人为我站岗、我为人人放哨”的群防群治模式,创新推出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四诊疗法”强化基层治理,推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连年下降,全县村寨刑事发案率不到1.5%,实现1583个村连续10年矛盾不出村、645个村连续10年不发案,形成“发案少、秩序好、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西畴新现象”,被作为综治维稳的典型经验在全州、全省推广,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

五、牢记使命,接续奋进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近20年来,西畴县结合县情实际,始终咬定石漠化综合治理和脱贫攻坚目标不放松,坚持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实现了西畴县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

(一)从三餐不继到丰衣足食的巨变。2014年,西畴县仍有近4万贫困群众缺衣少食,肉、蛋、奶等更是稀缺品,近9万群众缺水。通过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到2019年底,全县粮食产量达11.3万吨,人均425公斤,养殖生猪46万头、肉牛3.5万头、其他大牲畜9.4万头、家禽存栏120万羽。现在每家每户都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一年四季有吃有穿,想吃肉就可以吃肉,蛋、豆制品等供应丰富。累计投入2.27亿元,在贫困村大力推进集中饮水、自来水、小水窖、小水井、引泉等工程建设,建设小水窖46794口、集中饮水项目646个,累计解决了1401个村19.3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能通自来水的地方都接上了水管,不通的地方都建了水池、水窖,户均有1口以上水窖,水装得满满的。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4年底的24%提高到2019年的81%,小水窖供水率从76%下降到19%。广大农村人口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告别了为吃水发愁、缺水找水的历史。很多人家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都可以洗上热水澡。

(二)从屋漏房斜到安全稳固的巨变。2014年,西畴县仍有8.6万人住在危房中,其中C级危房1849户、D级危房19940户。近几年,西畴县把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主攻任务,制定了“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基本建设标准和“一户一方案”改造措施,以及“防止大拆大建、因建房返贫致贫、一拆了之”的基本改造底线。累计对2.7万户农村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投入资金7.79亿元,实施危房改造21789户;易地扶贫搬迁近千户,把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群众有序搬迁到了城边、园区边、景区边和乡镇集市,贫困乡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现在,全县已经没有一户住危房,没有一户没有住房,大部分群众住上小洋楼、小楼房,实现了从“忧居”向“安居”甚至“优居”的转变。

(三)从人背马驮到四通八达的巨变。曾经的西畴县是穷乡僻壤、高山阻隔。经过长期努力,到2014年,仍有近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不通硬化公路,近10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群众出行及物资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针对这一现状,西畴县瞄准构建四通八达公路网的目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全县仅在交通建设上的投入就达到60.5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公路4000多公里,完成贫困村农村公路隐患整治42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6公里,新改建桥梁15座。目前全县所有自然村都通公路,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99%,农村公路密度是云南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居全省第一,“外连内通、通村畅乡、车辆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

(四)从难以糊口到收入增长的巨变。2014年西畴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为2169.25元。大部分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卖土特产、打零工挣钱,难以养家糊口。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难题,西畴县突出打好产业和就业“两张牌”,推动产业扶持脱贫和务工增收脱贫。充分用好贫困群众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让群众获得更多的现金、租金、股金、薪金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烤烟、木本油料、生态畜禽养殖、特色水产养殖等富民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引进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0余个,发展了乌骨鸡、香脆李等“一村一品”农特产业,实现了产业对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带动。全县种植烤烟1.62万亩,带动群众增收4040万元;甘蔗2.52万亩,带动群众增收1515.96万元;种植特色水果4.13万亩,带动群众增收5427.2万元;种植中药材7.72万亩,带动群众增收1488.8万元。充分利用金融政策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发放金融扶贫再贷款21亿元,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达1.6亿元。大量组织群众走出大山,打工挣钱,这几年全县每年都有7万人左右外出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近1.5万人,贫困劳动力每年获得务工收入超过3亿元。到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0565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342元,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的目标。

(五)从缺医愁学到文明健康的巨变。教育、医疗是压在贫困群众心上的两块大石。过去,西畴人为孩子上学愁、上学难、上学贵,上学学不到知识,造成很多家庭弃教,孩子厌学,失辍学孩子曾经达350人。为看病愁,不敢生病、生不起病,很多家庭“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2014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达4168人。西畴县下大力气抓教育扶贫,把县城最好的840亩土地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从9.85平方米提高到14.85平方米。现在全县各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条件用来办学校。全县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已经没有适龄儿童辍学,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考上大学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以前,西畴的农村没有一所幼儿园,农村的孩子上幼儿园只能是奢望,现在已建成乡村幼儿园66所,农村3岁以上的幼儿都能在家门口进幼儿园。下大力气抓健康扶贫,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改扩建了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新建了占地43亩的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新建37个村卫室。每个乡镇均建有1所达到标准化要求的卫生院,所有行政村均建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实现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拥有一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乡村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到心电图、彩超、血检尿检等“新N件”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各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医疗保险报销倾斜政策,让贫困患者不再为住院交押金和费用报销而犯难。2019年,共有1.1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总费用4700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96%。下大力气抓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补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全覆盖。全县纳入城乡低保对象2.81万人,其中农村低保2.39万人,占农业人口13.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的有1.24万人。

(六)从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的巨变。西畴县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任务高度叠加,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是同一个战场上的两场攻坚战。过去,西畴县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这几年来,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因地制宜推广林木、林果、林花、林药、林畜、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经济”,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投入4亿余元,累计完成营造林近50万亩,实施封山育林87万亩、公益林保护61.32万亩,义务植树32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68%。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抓好河(湖)“清四乱”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长年保持在100%。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长城,怪石嶙峋的石旮旯地被改造成一片片绿色的希望田野,变成了“喀斯特绿洲”。将1037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人年均增加8000元收入,共带动1037户3942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现在的西畴,宜生、宜长、宜居、宜人,绿色已成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美“底色”。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的人民创造伟大的精神。新时代“西畴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云南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理念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结出的金美果实,激励全省人民持续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是新时代伟大的奋斗精神!

西畴人民身在边疆,心向中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云南人民决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弘扬传承好新时代“西畴精神”,以高昂的斗志,乘风破浪、继续前行,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用优异的成绩,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word该篇DOC格式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 学习宣讲材料范文,共有1404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 学习宣讲材料下载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 学习宣讲材料.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