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3-12-23 18:53: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

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

(45篇)

目录

1. 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恒心和本领........................... 4

2. “量身定制”让干部教育培训“精准有效”.................... 6

3. 干部教育培训要“铸”“赋”“固”...................................... 9

4. 张弛有“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一池春水”............. 12

5.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实”字文章................................... 15

6. 干部教育培训“对路”才能“对味”............................... 18

7. 干部教育培训需“学而信、学而新、学而行”........ 21

8. 干部教育培训当注重“输出方式”.............................. 25

9. 干部教育培训当求“实”向“新”................................... 28

10. “环环相扣”解锁干部教育培训“出圈秘籍”............. 31

11. 让青年科技人才“破圈出道”....................................... 34

12. “靶向发力”让干部教育培训“焕然一新”.................. 37

13. “精益求精”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派单”............. 40

14. “全方位”发力写好干部考察“更”字文章.................. 42

15. 干部教育培训:“专”属套餐更“对味儿”.................. 44

16. 干部教育培训要“高”“优”“强”“精”............................ 47

17. 干部教育培训要“定制”不要“预制”........................... 50

18. 年轻干部固本培元方能成长成才............................. 53

19. 人才引进文章要“写好全篇”....................................... 55

20. 干部教育培训当“除旧布新”....................................... 58

21. 激活人才集聚的“新动能”........................................... 61

22. 人才引用要善用“三道加法”求“合”........................... 63

23. “破立并举”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转型.......................... 66

24. 特色“四课”让干部教育培训更加有“度”.................. 68

25. 走好考核“后半程”......................................................... 71

26. 念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改”字诀.............................. 74

27. “三把量尺”考出干部考核“精准刻度”...................... 76

28. 组工札记:信息工作需“点、线、面”相结合........ 79

29. 乡村振兴:“烈火淬炼”锻造“高级工匠”.................. 82

30. 教育培训重在“修己”.................................................... 86

31. 执“笔”写实乡村人才振兴“命题作文”...................... 88

32. 干部教育培训需“有料”又“有味”............................... 91

33. “筑巢引凤”激活创新发展“人才引擎”...................... 94

34. 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进组织工作提质增效........ 96

35. “串点连线绘面”让基层党员教育“真”有效........... 101

36. 划出履职“红线” 让法规制度“落地生根”............. 105

37. 让高质量教育培训为干部赋能................................ 107

38. “拧干水分”让干部教育培训 “干货满满”.............. 110

39. 把握“三性”助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112

40. “五举措”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 114

41. 干部教育培训要契合“新”“实”“代”......................... 117

42. 念好人才工作“归”字诀.............................................. 119

43. “三强三为”解锁年轻干部成才密码........................ 122

44. 让人才登上“暖冬列车”.............................................. 124

45. 县域引才留才需“借优补劣”方能“破局开路”....... 126

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恒心和本领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及《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和“点石成金”的本领。

首先要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迭代,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工程,干部教育培训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要聚焦党和国家事业新目标新部署,不断适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需选教、按需施教,弥补干部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切实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

其次要明确怎么学的问题。延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开设各类学校,形成了“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良好学习风气。干部教育培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熏陶、逐渐内化的过程。要在做好组织调训、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集中学习基础上,着力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引导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宣传面、覆盖面,促进干部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转变,确保干部随时随地在线“云学习”。

最后要明确怎么用的问题。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在于推动工作的发展。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合力,用实际工作检验和深化理论知识。点石成金,真正把学到的方法、知识运用到解决民生实事、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去,从而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量身定制”让干部教育培训“精准有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各级组织部门要抓实抓细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因人而育、因势而教、因用而学,为干部成长“蓄势赋能”。

坚持“因人而育”,让干部教育培训更“精准”。开展教育培训,就是要为干部补短板、强弱项,增才干、长见识,如果培训内容“一锅炖”“一刀切”,乡镇干部和部门干部一个样,农村干部和机关干部一个样,既不能调动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无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最终训而无用、训用脱节。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综合干部职务职级、行业类别、岗位特点、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学历学位等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以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主导,兼顾干部个人实际需求,广泛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研,采用“点题培训+点名调训”的方式,变“固定式”为“点单式”,为每一名干部量身定制“培训套餐”,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精准性。

坚持“因势而教”,让干部教育培训更“鲜活”。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课题和广大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需求,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把握时代特点,以时代为观照,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建设全局中精准定位、科学谋划,充分体现时代性、全局性、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的背景是时代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干部需要具备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所以教育培训内容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不能“套模板”,不搞“老一套”,增添“新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要以热点为依托,在大背景下制定培训课程,也要以需求为导向,让培训内容更符合组织需要、干部成长需求。

坚持“因用而学”,让干部教育培训更“有效”。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对干部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质进行提高和改进。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补短、固长,既要打造“理论课堂”,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也要拓展“一线课堂”,把干部放在艰苦复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上壮筋骨、长才干,做到真学深学、活用善用。要找准教育培训的落脚点,不能“一训了之”“训前训后一个样”,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培训成果,把视角放在课堂外,看干部在岗位上知识运用的程度、真抓实干的力度、为民服务的温度,以此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效。

干部教育培训要“铸”“赋”“固”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新征程新使命,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焦“主题主线”,因人施策、因需施教,以“信仰信念”铸魂、以“实干实效”赋能、以“自律自警”固堤,让干部教育培训联系更广、更密切,问学更深入、更彻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

以“信仰信念”铸魂,筑牢理想根基。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从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觉醒者,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序幕,到如今的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前赴后继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火种”撒播到中国大地。信仰是立党之本、兴国之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团结凝聚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这既是“信仰信念”的呼唤,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要求。

以“实干实效”赋能,锻造过硬本领。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实干是展现青春搏击的最好力量。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伟大的号召、这是前进的号角,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干部教育培训正逢其时,意义重大,通过依托党校主阵地为载体,针对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的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需施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做到学习“量体裁衣”、培训“有的放矢”,有效消除党员干部“本领恐慌”和“知识短板”,提升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本领。

以“自律自警”固堤,锤炼扎实作风。“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各地党校要力戒形式主义,勤俭规范办学,全力营造干净清朗的学习氛围,把严抓严管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养心灵,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持之以恒地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勇于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审视自我,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严守党纪法规,强化自我约束,自觉净化“朋友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克己慎行,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党员、好干部。

张弛有“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一池春水”

没有干部培训,就没有事业发展。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组织部门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精准把握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和本质属性,加快构建培训内容有热度、授课形式有新度、成果转化有力度的干部教育工作体系,张弛有“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一池春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目标导向“有精度”,教学内容有效供给。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端起“需求视角”,摸清干部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才能实现教与学“供需匹配”。如若还是按照“开大班、上大课”或内容需求“两张皮”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只会因“供需错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要树立“靶向思维”,分门别类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及时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有效结合,强化与干部及所在单位之间的协调会商,科学研判分析,确保摸清找准干部短板弱项和课程需要。要丰富完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着重在教学内容供给上下功夫,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计划,丰富完善统编教材,条分缕析进行授课,着力构建形式开放的、内容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授课形式“有新度”,培训方式灵活多元。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当前,部分地方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还是习惯采取“你讲我听”“大水漫灌”等传统教学老路。想要干部教育培训“鲜活”起来,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培训方法,灵活多元培训。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方法,主动把课堂搬到房前屋后、接入移动互联,实现教育培训由“集中教学”“照本宣科”向“流动讲授”“云间课堂”转变,让科技手段成为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质效并增的新引擎。

成果转换“有力度”,学用结合辩证统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落脚点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参训学员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为指引,有计划、有目标地向书本学、向课堂学、向实践学,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确保学出理想信念、打开工作视野、提升看家本领。组织部门要注重干部培训跟踪问效,坚持在抓常和长抓上下功夫,以制度管长远、固根本,全方位考核干部训时学习成效,多层次查验干部训后学习成果,及时将干部教育培训成效与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着力锻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实”字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组织部门要切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实”字文章,努力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紧扣发展主题,培训需求要“实”。培训内容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实现和培训效果达成。要按照“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同力。要尊重干部的主体地位,根据干部自身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需要,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职务职级对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培训,提高履职担责的能力。

突出灵活多变,培训方式要“实”。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更要在培训方式上保持动态更新、推陈出新。要鼓励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方式方法,把课堂讲授、集中研讨与模拟现场、亲身体验结合起来,推行“教学课堂+现场体验”模式,让城市街区、田间地头、改革前沿成为“课堂”,让土专家、田秀才、先进模范和专家学者一起成为“教师”,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水平,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见效见行。

力求学有所获,培训效果要“实”。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用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始终坚持从严治训,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用完善的机制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把纪律教育贯穿到干部培训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划好培训底线红线。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跟班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近距离、多角度如实记载干部训前、训中、训后的情况和考核结果。要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将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要久久为功严加督促,持续加强帮扶指导,帮助干部应对能力危机、努力克服本领恐慌,着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

干部教育培训“对路”才能“对味”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树立系统观点,一体化做好“抓点”“连线”“拓面”工作,做到“有形”“有料”“有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聚焦“有形”抓统筹,抓好“培训什么”与“谁来培训”之点,做到丰富多元、有的放矢。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作为“必修课”,采取“理论宣教+实地观摩+研讨交流”多元模式,通过深学透悟、交流感悟、分享心得,强化政治历练、党性锤炼,不断提升干部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要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政治把关,选优配强师资队伍,科学设置课程,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要丰富教师资源,选荐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实干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业务精兵上台授课,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聚焦“有料”抓谋划,连好“短板弱项”和“培训内容”之线,做到精准对接、精确融合。教育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干部教育培训也同样如此,只有将“缺什么”“需要什么”和“补什么”“培训什么”精准融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育培训功效,提高干部综合能力。要坚持需求导向,按照“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意见建议,精心设计贴近基层实际的实践课程,变“固定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要聚焦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干部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

聚焦“有效”抓落实,拓展“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面,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衡量干部教育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用结合是否紧密,干部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现实问题是否解决。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课题,组织干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看、集中交流探、反复论证研,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提出对策。要聚焦中心大局工作,在重点片区项目、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群众一线、农村社区网格治理等领域开展实战演练,增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全方位磨炼干部看问题的能力、走基层的脚力、察民情的听力、谋发展的脑力。要加大考核评价力度,对干部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学习成效、遵守纪律、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记录,作为培养、考察、识别、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干部教育培训需“学而信、学而新、学而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各地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要让受教者“学而信、学而新、学而行”,切实让培训成效转化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助力强国建设的十足质效。

聚焦主题主线,在凝心铸魂中筑牢“学而信”的堤坝。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促进事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效开展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切实用好理论学习这个思想武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主线,坚持双向发力,既要着力强化政治训练,也要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在淬炼党性、锻造作风、提升政治“三力”、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上精准发力,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加强党的宗旨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分专题分领域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培训,引导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切实做到“强基固本”。

创新方法形式,在丰富载体中达到“学而新”的境界。现如今,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对提升培训质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你讲我听、你说我记”式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的需求,各地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瞄准“创新点”,力争用吸引力强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在研讨式教学中可以组织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学员分享感悟体会,交流学习心得,在“聆听”中长知识;在案例式教学中通过以案释法,加深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让正面案例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让反面案例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在“分析”中长知识;在模拟式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场景,让学者“身临其境”接受教学;在访谈式教学中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在对话中分享经验。除此之外,也可以把教学课堂搬到户外,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基层一线等,邀请“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作为“本土人才”,用听得懂、听得进、能理解的“方言土话”讲好讲实讲透大道理,实现从“一人讲、众人听”走向“人人讲,人人听”。同时,整合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云讲堂”,打破时空限制,让干部培训时时可行、处处能行。

树立结果导向,在赋能聚力中写好“学而行”的答卷。目前,有的地方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认为受教者“学了=学会了”,“学会了=干好了”,习惯于“一训了之”,对教育培训的“后半篇文章”该怎么写、往哪写思考得不多、研究得不深。理论学到位,关键还是要见行动,理论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施教者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把理论学习的深度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效度,把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重实践、建新功中的担当作为,引导受教者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树立强烈的“交卷意识”,明确“结果导向”,以学促干、以干践知。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把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作为最终的落脚点,要多去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收集一手资料,切实把理论中学到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在吃劲岗位、紧急关头把身份亮出来、把责任担起来、把胸脯挺起来,以此真切感悟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干部教育培训当注重“输出方式”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用人的前提是先培养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已然成为培育干部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实际上就是知识的输出和接收的过程,输出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教学过程要根据培训内容选择“输出方式”,进而激发参训对象学习热情,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理论培训要“倾情输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党的理论教育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首先要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各类培训的“首课”,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同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实现筑牢思想根基。要想理论学习培训能够触及灵魂、触及根本,就要坚持“倾情输出”原则,要在情感上充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性、正确性和价值性,提升站位讲好思政课,在备课、授课、结课等环节认真思考,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增强学员的“代入感”“亲临感”“参与感”,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又入心。

精准培训要“靶向输出”。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干部教育培训要增强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供给平衡”,保证相关培训真正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干部教育培训一般包括思想理论类、党性道德类、知识体系类、素质能力类等类型,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选择什么类型的培训,就要“靶向输出”什么样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立足实际情况,注重遵循培训目标所指方向和培训对象所需,坚持因势而学、因人而育、因材而训。要注意避免“一锅炖”“满堂灌”“交叉化”的输出模式,教师要做到“组织要求学什么就主要讲什么,学员需要什么就重点讲什么”,确保学有重点、学有方向。

业务培训要“全盘输出”。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业务能力培训与知识普及类、应知应会类培训有所区别,纯理论培训“点到”,较为容易在知其然的前提下做到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但专业能力类、岗位技能类、履职能力类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点到为止”“浅尝辄止”“适可而止”。抓好能力提升类的培训要做到“全盘输出”“倾囊相授”“不遗余力”,充分考虑培训的时长限制和场地所有,针对能力提升需要、完成任务需要以及考核督查需要,一方面要输出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能力过硬的前提是基本功过硬,基本功扎实,其支撑起来的框架才不会坍塌;另一方面要“捞干货”“讲重点”,要将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或者能够帮助学员真正提升的内容全部输出,及时补齐补全短板弱项,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干部教育培训当求“实”向“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踏步新征程,必须要在务实功、出实招、见实效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真正给党员干部带来新触动、新收获、新启发,为党员干部加油赋能。

因需设训“有实料”,强化质量催生“新触动”。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为党而兴,姓党是第一原则、政治性是第一属性。然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他们并不缺乏学习材料和学习重点,但因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对于略显生涩难懂的内容、知识点密集的篇章还是难以完全掌握,往往会陷入“不求甚解”的窠臼之中,久而久之便会失去主动学习理论的热情。因此,要做到因需设训“有实料”,坚持在精选培训内容上“求实”用心,坚决摒弃“大水漫灌”“填鸭教学”式的刻板学习模式,坚决避免“台上一人照本宣科,台下一片昏昏欲睡”的冷场面,真正把《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引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通过结合历史背景、鲜活案例、生动语言,为广大党员干部来一场有滋有味的“思想盛宴”,真正强化质量催生心灵“新触动”。

因岗施教“见实招”,突出重点带来“新收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补钙、赋能、提神的“充电站”,意在输出源源不断的优质养分、产生久久不息的奔涌力量,如果培训内容乏味、方式单一、手段滞后,就难以产生入脑入心的效果。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大锅乱炖”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干部扎根哪个岗位、需要何种培训,都一股脑地组织在一起,“教”与“学”之间呈现剥离之感,内容虽具“普适性”但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还是“个性化”不足、“定制化”太少的缘故,只有做到因岗施教“见实招”,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中勇于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在案例演练、研讨互动、情境模拟中回答党员干部工作中的困惑,让更多专业知识、实战经验、解题技巧为党员干部奋斗“赋能”,真正突出重点带来“新收获”。

因时而变“出实效”,引导落地唤醒“新启发”。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的重点在于转化,只有把所学所悟所获变为攻坚克难的“秘钥”、解题答卷的“良方”,方能真正在心中“落地生根”、在奋斗征途中“见行见效”。因此,要做到因时而变“出实效”,主动把课堂搬进大街小巷、放到群众家门、前置厂矿园区,紧紧围绕地区的重点工作、发展规划,始终聚焦国之大者、事业大局,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到一线调研、到一线问策、到一线解题,以火热的、沉浸的、立体的、多维的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激活干部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揣摩思考的潜力,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解决现实课题、回应民心期待上来;同时,要充分结合课后反馈、课后跟踪、课后评估等载体,检验干部的“消化水平”和“落地情况”,真正让培训不流于形式、不止于教学,不断唤醒党员干部谋划工作、思考未来的“新启发”。

“环环相扣”解锁干部教育培训“出圈秘籍”

干部教育培训是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面对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新课题,要训前问需、训中求新、训后验效“环环相扣”,多渠道、全方位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内容及方式,打破干部教育培训“固化”模式,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准训前问需“首要一环”,以精起来的培训内容打破“同质化”怪圈。干部教育培训要做到精准,破除“百搭教程”,因业、因岗、因人精准培训,才能有效回应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真正让干部学到真本领。要以“靶向思维”为导向,根据不同职级和职务,分类集中培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建立一套有层次感、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培训制度。要打造特征明显、针对性强的干部培训课程,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正培育出政治站位高、格局大的干部。同时,干部教育培训要以解答困惑、疏通思想困境为目标,将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成长经历的学员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区分,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精准落实,真正让干部教育培训落到实处。

把准训中求新“关键一环”,以活起来的培训形式打破“模板化”怪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充电蓄能的“加油站”“充电站”,不是那种“你讲我听”的单一“灌溉式”课堂,而是一场能吸引人、可操作、增加趣味的交流活动。干部教育培训要以“创新思维”为导向,力求形式创新多变,多层次打造出“万花筒”式的培训活动。我们要转变专请教授的倾向,邀请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商业精英等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心得和方法,激发干部的多向思考。我们要变“被动听”为“主动讲”,设置学员“微课堂”、业务大比拼等形式,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学习中深度调动干部的内生动力。我们还要不拘泥于现有资源,联合各个高校、各个地区等,开发沉浸式教学、实地参观、经验座谈会等形式,借助“他山之石”来雕琢高素质的干部。

把准训后验效“收尾一环”,以实起来的培训效果打破“形式化”怪圈。干部教育培训要以“答卷思维”为导向,建立健全培训验效机制,将教育培训评价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推动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要细化培训考核规则,整理一套可视、可感、可评的合理办法,以更加合理科学的结业考试、毕业答辩等方式,量化分数,达到严进严出的效果。同时,要注重训后验效,将定期督查和实地暗访相结合,观察落实情况、看变化、看实绩,将培训内容与工作实绩挂钩,综合学员培训期间考勤、理论学习等整体表现建立评价档案,将培训情况同干部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作为能上能下、交流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充分运用到干部评选评优、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工作中。只有真正培养出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部,才能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让青年科技人才“破圈出道”

青年人才强,国家发展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要抓好引才、育才、用才各环节,为其“铺路搭台架梯”,让青年科技人才“破圈出道”。

打好理论武装的“地基”,破“信仰不牢”之圈,让青年科技人才理想信念“出圈出道”。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不仅需要青年科技人才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他们坚定为党工作的理想信念。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就要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把“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当作青年科技人才赓续传承的精神源泉,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坚定为党工作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此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让他们坚定为党奋斗、为国争光、为民奉献的信心、恒心和决心,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点燃科技强国的信念之火、青春之火。

搭好能力淬炼的“舞台”,破“成长不足”之圈,让青年科技人才业务水平“出众出色”。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科学研究潜能爆发的“黄金期”,培好育强青年科技人才是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为科研工作贡献力量的关键。要对科技人才多支持、少干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体系,统筹解决人才与教育、科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要针对青年科技人才擅长的领域,精准识才、精心辨才,提供关键岗位,为他们完成科研、推进项目、成就事业提供支持,最大限度把其专业素养、科研能力转化为科技成果产出的动力。在重大项目实践中,为他们创造参与重大课题、境外学习提升的机会,鼓励资深专家和青年科技人才“结对子”,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快速锻造出能拼能闯的“硬肩膀”。

架好选贤任能的“梯子”,破“动力不够”之圈,让青年科技人才作用发挥“出效出彩”。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用好高水平科技人才,既要用事业感召、精神鼓励,更要重视创新激励。要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理念,并舍得投入、大胆投入、有效投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投入机制,把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所需的机器设备、活动组织、科研费用,作为重点投入经费保障到位。同时,落实好荣誉激励等措施,打破“均衡分配”“论资排辈”,不搞终身制、不贴“永久牌”,给予更多青年科技人才享有科技称号、奖励的机会。要正确评价“堪当大任”的青年人才和“术业有专攻”的“奇才”“偏才”,凝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让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青年人才有更宽广的平台实现自身价值。

“靶向发力”让干部教育培训“焕然一新”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随党而兴、为党而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今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聚焦好“人”这个关键要素和资源,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焕然一新”。

以机制融合为导向,靶向施策、分层分类,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国组织会议强调要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扎实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要使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达到高效、安全、成效显著的目的,各级组织部门就必须分层分类地制定更加详实的培训方案。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统筹办好各级党校主体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点围绕城乡基层治理、意识形态、依法治理、应急管理等,举办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同时,要紧扣新时代“一把手”能力需要,强化最紧缺最急需最前沿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制度,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每年对领导干部全覆盖开展履职能力、专业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关键少数”党性修养、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以做优课程为重点,细化举措、创新方式,丰富干部教育培训“新视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新时代新要求的背景下,必须不断适应各种变化,提高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创新和探索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此,各地要结合培训班实际情况、学员自身职责特性和业务工作,创新培训方法,将简单以学文件、学法条、一人讲众人听的“填鸭式”“快餐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沉浸式、体验式培训模式,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培训需求。各地可整合师资力量建立微党课开发小组和情景教学开发小组,深入开发激情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理论教育系统性,让参训学员既“解渴”又“管用”,进而推动党员干部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同时,还要在干部教育培训、谈心谈话、巡视巡察、日常监督中,赋予政治教育、思想引导的内容和要求,促进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性。

以效果跟踪为牵引,量化考核、训用结合,擦亮干部教育培训“新名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是需要让干部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在实践中获取技能。各地组织部门要建立用实践效果检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抓实培训效果跟踪,可对各类培训班全程收集整理学员出勤纪律、测试成绩、结业论文、党性分析报告等情况,从在校表现、学习成效、纪律执行、党性修养和考核加分等方面对学员学习期间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以此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同时,坚持把现实表现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建立“双向选择、多方联动”的选派机制,每年有计划地遴选一批优秀干部,以“党校理论培训+实践实训提升”的方式,安排他们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一线接受实践检验,采用过程化闭环管理、跟进动态监督、量化考核任务等机制保障实践质量,促进干部学干相长、学以致用。

“精益求精”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派单”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要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确保全员培训。当前,有的地方还存在搭培训“顺风车”、搞会议“廉价批发”的现象,哪怕乘客不同、目的地有别,仍“派单拉客”“眉毛胡子一把抓”,爬梯子换横幅,拍照留存“草草了事”。干部教育培训事关为党育才,绝不能“拳无实功,一场空空”,要统筹安排、按需施教,让培训更好服务工作本身。

量身定制,明确培训计划,满载“车无杂客”。《条例》明确规定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并详细列举包括专题培训、集中轮训、任职培训在内的六种情况。能成事的第一步是找对人,若目的地不同强行“凑单”,反而“耗时绕路”,培训得不到真效果,干部学不到真东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如同“接单系统”,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个人特质进行全面统筹、协调谋划。既要提前调研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干部的意见和需求,在符合组织意图的前提下,科学生成阶段性培训计划,进行“精准派单”,又要精细“设计路线”,处理好工学矛盾,合理安排干部参加培训的频次,避免出现“重复培训、多头调训、多年不训”。

精准施训,配套订单课程,实现“精准导航”。关于干部教育培训,毛泽东同志指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要干部“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干部教育培训就如同干事创业“导航”,既要加强政治引领,确保航向行稳正轨;又要提升能力素养,指引路线不偏不倚。要在内容全面性上下功夫,综合考虑干部事业发展、履职尽责和健康成长需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师资、教材、经费等基础建设,全覆盖完成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等必学内容。要在课程实效性上出实招,根据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针对性地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同时深挖本地现有资源和特色产业,结合地方实际应讲尽讲。

别出心裁,创新方法载体,谨防“原地顺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百年来,干部教育培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目标框架、阐释体系内容、创新形式做法,为完成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服务。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工作能力实效,若只顾追求速度和数量,长期“沿用旧法”或蹭“挂名培训”,培训就成了“原地一阵风”“吹过则已”。要优化模式,探索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实地研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特色教学品牌,谨防“一招鲜,吃遍天”。要以学促干,从填鸭式、讲授式向互动式、实干式转变,针对性开展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重要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培训,“充电赋能”推动培训成果转化应用。

“全方位”发力写好干部考察“更”字文章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程序和环节,干部考察工作历来是组织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重头戏”。组织部门作为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实施部门,要着力在考察方式、考察结果、考察效果上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干部考察走深走实。

“平时”与“年度”互补,让考察方式“更实”。坚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将政治素质考察与干部调研、任职考察、重点任务落实督查、党内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等有机结合,注重综合运用事由询问、疑点追问、交流提问、实地察问、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考察谈话,把考核的镜头推向“日常”、放大“过程”、聚焦“细节”,把一时表现和一贯表现统一起来,在众人的口碑中了解干部表现,力破“不到年底不考核、不调整提拔不考察”的考核考察怪圈,真正做到常态化监督、全方位考察,为干部精准“画像”打好基础。结合年度考核,开展政治素质专项考察,严格落实自查自评、正反测评、深度访谈等要求,注重从自评材料和班子成员、知情干部群众中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表现,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对干部政治素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画像”。

“定性”与“定量”结合,让考察结果“更准”。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既注重共性指标、出好“必答题”,又注重个性指标、出好“附加题”。坚持“点、线、面”结合,考人、考事、考绩并重,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详细量化德、能、勤、绩、廉测评权重,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前任基础与现任业绩、显绩与潜绩等情况。结合考察情况和纪检、法检、公安、信访、审计等职能部门反馈情况,注重吸收巡视巡查、审计、督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等成果,加强干部政治素质分析研判,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客观、公正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

“激励”与“惩处”并举,让考察效果“更好”。将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第一标准,作为评先奖优的前置条件,对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为优良且敢担当、善作为、识大体的干部予以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对考察结果为合格及以下等次的干部取消评优资格。同时,对考察过程中发现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及时进行提醒谈话、督促整改或暂缓提拔;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对工作中特别是在关键时期不担当、不作为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调离岗位等处理,切实用政治素质考察“利剑”树好干部选拔使用的政治导向。通过正向激励和惩处问责并重,既惩处乱作为、问责不作为、纠正慢作为,又鼓励激励干部敢担当、勇作为,真正让勤勉干事者得到褒奖,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干部教育培训:“专”属套餐更“对味儿”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写实干部教育培训“命题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训非其人、训非其需”,各级党组织要聚焦“专”字,定制“套餐”,让干部教育培训“供给端”与“需求端”精准匹配。

“强内容+固根脉”,打造“专醒脑套餐”,让理论学习贴近组织需求。《条例》强调:“育德为先,注重能力。”教育培训最基本的工作是要为党员干部注入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我们的江山不易色、政权不丢失、道路不改变。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原则、教育内容、教学途径等方面都要正确反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落实党的要求,要始终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通过“铸魂工程”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不断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浅出讲到党员干部的“心坎上”,引导党员干部在“常态化”学习中知其然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字斟句酌”中品理论至味、真理甜味,深刻领悟到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信念之坚、服务之诚、发展之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淬炼“政治品格”、提升“政治能力”。

“生动讲+趣味学”,打造“专赋能套餐”,让教育形式贴近岗位需求。教育培训是战略性工程,最根本的目标是履职尽责。《条例》强调:“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加强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否有成果,关键在于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水平是否有提升。要想让党员干部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履职能力,创新培训形式是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推动“授课模式”从“一锅炖”到“点单式”之变。要聚焦党员干部的岗位需求,构建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让城市街区、田间地头、改革前沿成为“场景”,助力党员干部在“生动讲”和“趣味学”中入脑入心、见效见行。

“下农田+入庭院”,打造“专实践套餐”,让应用实践贴近干部需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为党员干部上好“实践课”是干部和教育培训的“落脚点”。各级党组织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引导党员干部“双脚踏上沃土”“双眼看见民情”“双耳听见民声”,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菜场摊点、边缘村寨与群众面对面地聊天,在把准民生需求中找到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助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素养更加完备,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让人民群众“打分”,将人民群众的口碑纳入党员干部年终考核、职位晋升等综合考量之内,助力党员干部进一步明方向、知责任、善作为,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用双手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干部教育培训要“高”“优”“强”“精”

近日,中共中央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做到“高站位”“优作风”“强担当”“精匹配”,不断谋划理论学习、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履职能力、开展知识培训。

坚持“高站位”谋划“理论学习”,在“学深悟透、笃学细研”中筑牢思想根基。理论就是武器,知识就是力量。《条例》指出,党的理论教育要重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培训。通过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知识力量,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理论学习、思想淬炼是一个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理论学习要数十年如一日,在“黄金屋”中精耕细作,学深悟透,在水滴石穿、坚持不懈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思想根基。

突出“优作风”强化“党性教育”,在“忠信廉洁,立身之本”中巩固自身建设。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条例》指出,党性教育要重点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性教育,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党性教育要以育德为先,注重能力,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做到对党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干部教育要突出“优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作风问题及时遏制,打造懂政治、守规矩、讲纪律的干部队伍。以党章党规为镜以正衣冠,以党风党纪为尺以正其行,引导党员干部不触碰违规乱纪“红线”,彰显忠信廉洁本色,锤炼党性修养,巩固自身建设。

做到“强担当”提升“履职能力”,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坚持真抓实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条例》指出,履职能力培训要重点开展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培训,分领域分专题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在“干”,关键在“干”,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增强干的动力,实现干的成果。“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检验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教育的“试金石”,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干部教育的“基准线”。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以“实绩”问效,让干部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务实笃行、真抓实干。

聚焦“精匹配”开展“知识培训”,在“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中实现精准赋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条例》指出,知识培训应当根据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加强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学用脱节”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能犯的错误,干部教育培训须务实管用。党员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身份的党员干部培训要进行精准匹配和分类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创新性培训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只有做到因人因岗精准匹配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才能有效回应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让党员干部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精准赋能。

干部教育培训要“定制”不要“预制”

近期,关于“预制菜”的话题在网络上频频引发热议。预制菜是“快餐时代”下标准化、模板化的工业产品,虽能饱腹却难调众口。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倘若搞“预制”“大锅饭”“一刀切”,就难以满足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需求导向、按需施教,聚焦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定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和载体内容,推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聚焦“组织需求”,定制“政治教育”。政治过硬是干部能力素质过硬的首要标准,这就决定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突出“政治教育”属性。进入新阶段新征程,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理论功底和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作为锤炼干部政治能力的主渠道主载体,必须把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作为第一位任务。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既注重“全员覆盖”又抓好“关键少数”,充分考虑干部理论学习共同需求短板的同时,注重收集不同类型干部个性化需求,综合参训干部岗位层次、行业类别、年龄结构等因素科学设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要用好用活本地区红色资源,通过集中研讨、实地研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针对性加强党性教育,推动干部在政治训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聚焦“岗位需求”,定制“专业教育”。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当前,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项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专业知识日新月异,对干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领导干部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储备,故而干部教育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针对不同系统、不同类型、不同部门的参训对象,聚集其工作特点,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分门别类设置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经济金融等专题培训,培养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行业发展现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调整培训侧重点,同时,适时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兴领域内容开设“专题课”,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

聚焦“干部需求”,定制“实践教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践是锤炼能力的大熔炉,是检验能力的大考场,更是衡量干部教育培训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实践导向”,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地区发展中心大局和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搭建干部“用武之地”,推动干部投身于实践、扎根于实践、成长于实践。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有计划地推动开展干部“一线成长计划”,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前沿一线设置“课堂”,分专题、分领域开展“滴灌式”实践锻炼。要建立培训问效“回头看”机制,依托重点工作督查、专题调查研究等载体,定期考察参训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后的现实表现、专业素养、工作成效,把“课堂学”与“现场考”充分结合起来,严格奖惩考评,促使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担当、奋勇争先,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实绩实效。

年轻干部固本培元方能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多次就年轻干部如何成长成才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我们作为新时代“后浪”,自当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寻得方法路径,自觉苦练内功,增强本领,拼搏奋进,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驰而不息学理论,练好“基本功”。理论知识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攻坚破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夫、下深功夫。一方面,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上级要求学”变成“自我主动学”,坚定理论自信、强化理论认同,用“真信”推动“真学”,继而做到“真懂真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要把自己摆进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聚焦岗位职责,立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弱项,在学习中厘清思路、明晰方法,找到纾困解难的“金钥匙”。

求真务实搞调研,锻造“硬作风”。调查研究要戒“虚”务“实”,只有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当前,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强,“衙门作风”颐指气使,“官僚主义”令人生厌,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年轻干部应当放下“官老爷”架子,自觉沉下身子,真正走出办公室,脚上多沾一沾“泥土气”,常到一线聊一聊“家常话”,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多到情况复杂、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了解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解剖麻雀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知行合一抓落实,干出“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工作“路线图”谋定好后,关键在于如何高质高效推动落实。年轻干部应当发挥自身思路活、适应快、活力足的特点优势,志存高远、主动担当、砥砺奋进,多啃一啃“硬骨头”,接一接“烫手山芋”,切莫“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特别在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年轻干部必须落实好“重实践”要求,围绕“国之大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

人才引进文章要“写好全篇”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在健全完善优惠政策体系、精准靶向引才措施、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上出新招、亮实招,掀起轰轰烈烈的招才引智热潮。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招才引智“前半篇文章”做得有声有色,“后半篇”文章却不同程度存在重引轻用、任性使用、政策缩水等现象,以至于引进的人才“留不住、用不好”。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各地要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切实拿出务实举措,解决人才“落地”后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真正让人才引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聚人才、纳贤士,一引了之不可取。《战国策·燕策一》记录的“千金买骨”的故事讲述了当权者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现今,各地在人才引进上也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抛撒“橄榄枝”,招揽“千里马”,恨不能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然“引”时大张旗鼓,“用”时鲜有过问,致使珠玉蒙尘,人未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各地应加大人才引进分析研判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当前干部队伍与地区发展之间的“供求”矛盾,结合乡村振兴、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要,画好人才“需求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因事择人、按图索骥,确保引进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需要。要将引才和育才、用才结合起来,积极实施人才项目、搭建平台载体,让引进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明慧眼、识英才,任性使用不可行。韩愈《马说》的开篇第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点明了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悲剧的原因。人才被引进时,无不希望用人单位慧眼识珠,结合自己的“特长”安排岗位,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任性用才”的问题,认为人才进来后就归“我”管,“我”想安排在哪里就安排在哪,导致人才“明珠暗投”,未达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效果。各地在“用才”时要深度结合人才专业知识、工作经历、性格特征、个人意愿等,使岗位和人才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胆使用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着眼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引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人才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人才贡献”。

筑暖巢、引凤栖,政策打折不可为。“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是否让人“心安”,是人才能否“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关键。有的地方为了能“引得来”人才,不顾地方实际盲目推出所谓“政策优惠大礼包”,人才到了之后发现引才优惠政策“缩水”,难免产生“被骗”之感,继而难免“这山望着那山高”。各地在制定引才优惠政策时要做到“扬长而不避短”,将自己有的、能提供的服务全方位真实地展现出来,而自己没有的、暂时服务保障不了的也要明确说明,让人才感受到百分百的诚意。同时,也要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等服务体系,尽可能为人才“安居乐业”的“暖巢”,确保引进来的人才“留得下、用得好”。

干部教育培训当“除旧布新”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个别单位仍然存在课程内容“大水漫灌”、方式方法“不接地气”、考核运用“不够鲜明”等问题,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不佳、实效不显。因此,各单位党委(党组)应当聚焦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除”干部教育培训“过度粗放”“过时黄花”和“过眼云烟”之“旧”,“布”课程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考核运用之“新”,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成效显著。

精益求精“优选课程”,“除”“过度粗放”之“旧”、“布”“精准滴灌”之“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了解基层实际需求,有的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自上而下“依葫芦画瓢”,并未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因地施策”“量体裁衣”,搞“一锅煮”“大杂烩”,图完成“规定动作”了事,致使教育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用于实践、指导工作。干部教育培训应当突出“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蹲点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清单”,重点围绕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等方面进行“原汁原味”教育培训,摒弃课堂教学“填鸭式”、参观考察“过眼式”、返岗实践“不变式”的套路,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灵活多样“巧用载体”,“除”“过时黄花”之“旧”、“布”“通权达变”之“新”。“非唯孤峭与世绝,吟处斯须能变通。”若干部教育培训还是用“听授课、个人学、毕业测”这“老三样”,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也会影响干部参训热情。干部教育培训想要取得实绩实效,就要保持“新鲜感”,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在校内培训时,要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和情景模拟式等,通过多形式、多维度来加强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踏出校门寻“良师”,要通过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机关学校等地进行参观学习、以干代学,积极探索访谈教学、实践教学等“体验式”方法。同时,要运用好干部网络学院、“指尖课堂”等学习载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

多方全面“考准用实”,“除”“过眼云烟”之“旧”、“布”“训有所成”之“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干部教育培训应当聚焦结果导向,若仅仅将其作为年度主要培训班次任务来完成,以“开完了事”的态度来对待,那么“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培训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又徒增基层负担,也很难成为培训干部、识别干部、运用干部的“试炼场”。因此,要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请销假等制度,不断严肃学风、强化管理。要坚持“凡训必考、结业必考”原则,通过让干部“开口讲、提笔写、遇事办”的方式,全方位考核干部教育培训成效。“训是重点、用是关键”,要将参训学员的学习表现、培训情况、考核结果等及时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并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效果。

激活人才集聚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各地要系统推进人才“引育用”各环节,在人才“聚力、聚心、聚能”上下功夫,才能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在人才引进上聚力,精细构建引才“强磁场”。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引进是实现人才集聚的首要环节和开篇之举,需要围绕“全”字下足功夫,才能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流得通。要“全方位”打造人才雁阵格局,盘好用活骨干人才,适当打破引才的“刚性制约”,拓展柔性化人才引进方式,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合作方式,通过对具体技术人员、具体项目的分解与组合,灵活高效地开展人才交流合作。要“全领域”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挖掘储备本土人才,最大程度地打好本土人才感情牌,通过实施更加优惠人才政策,汇聚起一批懂专业技术、知本地情况的人才队伍,打造本地人才聚集的“生态圈”,促进人才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要“全链条”引进优秀人才队伍,建强优化综合人才配置,对照当地的发展特点来主动补齐人才短板,善于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推动人才链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互促互进。

在人才培养上聚心,精心创设育才“大课堂”。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基稳才能枝干正。人才培育是发挥人才集聚优势的重要保障,做好人才培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好人才资源的价值。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擦亮人才培育的政治底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引导人才向党中央看齐靠拢,增强育才工作的政治凝聚力。要深化校企地合作,坚持协同育才,统筹国家和地方、产学研各方和行业发展三个维度需求,不断创新人才交流培养模式,搭建新型人才流动平台,畅通拓宽人才联合培养渠道,实现人才的流动锻炼、协同培育。要实行分类分级的差异化培养,不搞人才培养“一锅端”“一把抓”,而是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挖掘激发不同种类人才的价值,实现人才培养效果的“最大公约数”,让育才工作有形式更有内容,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人才使用上聚能,精准打造用才“新舞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好,才能汇聚起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用好人才考核评价的“指挥棒”,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即时奖励和专项表彰相结合,针对当地发展急需紧缺的关键技术问题,设置项目攻坚擂台赛,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充分发挥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要贴好人才潜心研究的“护身符”,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人才放开手脚“攻坚克难”,要敢于拿出真金白银,解决人才生活、安家等后勤保障难题,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品质服务,真正实现从“留人”到“留心”。要寻找人才有位可为的“最优解”,积极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开展人才和项目之间“一对一”精准对接匹配,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破除人岗不匹配、人才闲置、人才边缘化等难题,让人才真正能够有位能为、有位敢为。

人才引用要善用“三道加法”求“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能不能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对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各地组织部门要用好“三道加法”,不断为合适的人才提供合身的岗位、打造合心的环境,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充沛人才动能。

“需求侧+供给侧”双侧发力,精准招引“合适”的人才。引才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要有精准定位的手段,只有破解了“大网捕鱼重增量、鱼水混杂轻质量”的问题,把人才引进变成连接产业需求与适用人才的桥梁,才能真正让人才发挥作用,避免有量无质、人岗不适。一方面,要立足县域发展的实际,聚焦特色产业、重点项目、乡村振兴等关键,对人才缺口全面摸排,分类分级制定人才需求清单,根据事业需要实时更新、动态调整,进一步强化需求侧管理。另一方面,要变“等风来”为“追风去”,主动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的对接,通过专场推荐会、人才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强化沟通、打通堵点,为意向人才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咨询服务,灵活使用兼职服务、技术合作、聘用等形式,把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点对点引进来。

“政策端+市场端”协调联动,科学供给“合身”的岗位。引进人才之后还要用好人才,决不能“一引了之”,没有下文,须避免机械化使用人才,亦或配套保障跟不上,导致“无用武之地”的窘境,真正把人才用好用活。要从政策端发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干事创业的束缚、羁绊,突出实绩实效的评判标准,对于想干、能干、敢干的人才,积极铺路子、搭台子、给位子,打破隐形台阶和成长天花板,打造好人才生长的“广阔天地”。要注重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在系统研判、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行业分领域赋予部分重点企业引才资格,支持企业通过柔性引才、备案引才、自主评才等方式,进一步把合适人才吸引到合适的岗位,依靠市场手段推动人才竞进提质,激活人才“一池活水”。

“硬指标+软指标”双管齐下,系统打造“合心”的环境。优化人才扎根的“生态”,既要看体制机制是否健全,也要看服务保障是否全面、重才氛围是否浓厚。让人才“流量”变“留量”,必须为人才系统打造好“合心”的环境。一方面,要把“硬指标”落实好,按照引才协议,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奖补激励等方面不折不扣把政策优惠落实到位,绝不能开“空头支票”,搞“折衷变通”,上级部门要将硬性指标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工作成效的重要部分,及时督促检查。另一方面,要把“软指标”做到位,用心用情抓实服务,完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从食宿、交通、就医、子女入学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对于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能办马上办,不能办也要及时回复、跟踪协调,切实让人才感受到尊重、关爱,消除留下来的后顾之忧。

“破立并举”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转型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建设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到因人施教、按需培训、以训促干,坚持推动培训模式、培训教学和培训成效“破旧立新”,以高质量教育培训为干部成长“蓄势赋能”。

破“生搬硬套”、立“量体裁衣”,推动培训模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部分干部在认知上仍存在将培训当做走形式、走过场的误区,其中的原因不乏有当地组织部门开展“大水漫灌”的“大锅饭”式培训,一味套用千篇一律的“旧模板”,导致培训成果收效甚微,造成“培训无用论”。要打破这样的培训“僵局”,就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聚焦当地发展需要和中心任务,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干部,分门别类设置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经济金融等专题培训,避免一股脑“开大班、上大课”,“精准滴灌”促进干部素能提升,让干部培训“解渴”更“止渴”。

破“食之无味”、立“对口对胃”,推动培训教学由“形式单一”向“灵活多元”转型。干部教育培训的背景是时代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随着知识体系日新月异、资讯信息纷至沓来,“组织开讲座+上课听报告+课后做测验”的“老路子”已无法满足干部成长发展的“刚需”,只有让课堂“活”起来、内容“实”起来,才能真正破解“本领恐慌”难题。故要推动培训教学由“形式单一”向“灵活多元”转变,综合应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体验、实地调研等参与型、互动式教学模式,设置即兴演讲和对抗辩论等强化思维能力的内容,开展“学员上讲台”授课述学活动,切实让培训变“独角戏”为“交响曲”,不断贴合干部的需求和期望,全面推动广大干部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型。

破“一训了之”、立“训有所成”,推动培训成效由“学用脱节”向“知行合一”转型。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如果不问实效、不问结果就“一训了之”,只会造成训前训后一个样。故要把艰苦复杂环境和急难险重岗位作为干部的“考场”,将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重大项目攻坚等重要任务作为“考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干部下沉一线压担子、经风雨、壮筋骨,用实干实绩答出“优秀成绩”。有效建立起干部考察纪实制度,通过“蹲点”观察、谈话谈心、回访群众等措施,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业务水平进行全程跟踪了解,将反馈结果有效转化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评定、提拔使用的重要指标,确保培训走深走实管长远。

特色“四课”让干部教育培训更加有“度”

近日,中共中央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用好特色“四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准度”“深度”“态度”“高度”,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干部教育培训新担当新作为。

因材施教搭配“课程套餐”,干部教育培训有“准度”。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一刀切”“一锅煮”“大呼隆”的现象,要转变以往“泛而全”“广而浅”的培训模式,由数量规模导向过渡到质量效益导向,避免“训不对人、训不达需”。结合上级工作要求和当前重点工作,聚焦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定期面向党员干部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一线调研基层需求,广泛征集各部门意见,“量身制定”培训内容,精准选取“学习素材”。按照“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到“一班一讲法”“一班一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座与研讨相配合、互动与体验相融合,实现教学“三合”。培训后形成干部培训质量评价模型,推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促进干部实干能力提升。

专业队伍加速“课程吸收”,干部教育培训有“深度”。针对基层师资力量不足、讲师队伍结构单一、个别课程内容陈旧、学习资源更新不及时、有的讲师存在上课“临时抱佛脚”等现象,要丰富学习资源“菜单”,完善讲师队伍结构,建强师资力量,以点餐式“精准送餐”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重点从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党务工作者、领导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中挖掘一批党员干部讲师,从著名高校、各级党校、驻区科研院所等邀请一批理论专家讲师,从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企业工厂中选聘一批实用技术讲师,通过内部试讲、组织打分、综合测评等方式,实现优中选优,组成“讲师团”,提供更具吸引力、代入感和现实指导性的课堂体验,为参训对象“传道”“授业”“解惑”,让参训对象获得最直接、最专业的能力“餐补”。

学以致用做好“课堂作业”,干部教育培训有“态度”。针对“学习走过场”“应付上面、装装门面”“敷衍了事”“学过即忘”现象,要摒弃形式化的“结业考试”,不以考试成绩“合不合格”作为唯一评价依据,把参训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估的重点。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回访、督查、入库、计分”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全面评估干部培训返岗后的工作情况。定期回访培训干部对于培训内容是否入脑入心、学懂弄通做实,采取领导评价、单位反馈等方式,督查干部能力素质是否得到真正提高、进行实际运用,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库,将跟岗考核信息定期入库,利用专家打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依据权重进行计分。将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任用考察的重要依据,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支撑。

融会贯通重视“课后效果”,干部教育培训有“高度”。“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关乎发展全局、事业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干部教育培养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要通过干部教育培养引导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训练“顶格思维”,使干部在新征程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具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心怀“国之大者”,以“顶格干”“一股劲”的工作作风,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动力”。

走好考核“后半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得人之要,在于考核,考核是评估工作、评价干部的“试金石”。以改深、用准、立严来走好考核“后半程”,切莫浅尝辄止、得过且过、避实就虚,是干部队伍持续保持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改”须“深”,防止浅尝辄止“掉头走”。手握考核“成绩单”,必须深查、深研、深除抓整改。深查“病灶”找问题,当激活“靶向思维”,在主客观上“双向发力”,真找问题、找真问题,避免以惯性思维想问题,不假思索列清单。深研“病源”定措施,要勇于直面考核结果中的负面整改清单,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以“稳准狠”的精气神儿全方位、多维度靶向纠偏,确保整改措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时时在线”。深除“病根”看效果,须“一步一回头”,做到“盯死看牢”,对标整改台账挂账销号、限期清零,真正补齐短板弱项、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履职效能。同时,引导推动组织、人社及行业部门职能作用发挥,匡正整改落实整体合力,确保“整”出实效、“改”出真章。

“用”须“准”,切忌得过且过“低头走”。精准客观的考核结果能够有效检验工作的实际成效,也是选拔任用、教育管理、激励约束干部的重要举措。须强化动态管理,注重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的“叠加效应”,科学合理精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让考核评价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围绕“好干部”标准,坚持真考真用、考用结合,形成组织、人社、纪检监察等多部门联动局面,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奖优罚劣、问责追责等工作精准挂钩、无缝对接,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常有益流动。唯有用准用足考核评价结果,方能证明和体现真干假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从而真正让干部有为、有位更有畏。

“立”须“严”,杜绝避实就虚“绕着走”。考核不是目的,以考核促发展才是考核本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以“严”的主基调对考核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跟踪分析,不断查找完善考核制度本身定位不准、机制不顺、运行不畅等问题,从而在考核制度设计、考核队伍建设与考核实战实操方面不断优化升级。要以客观公正精准的考核结果反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日常监督管理、关心关爱、容错免责及纠错防错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健全完善,大力培育干部干事创业良好环境、肥沃“土壤”。考核工作的建章立制必须实而严地“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用“考什么”引导“干什么”,以及“考准事”与“识准人”的有效贯通。

念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改”字诀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本质上是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组织起来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根基,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关键优势,以思想为引领、队伍为支撑、制度为保障,推动党建优势向为民办实事的治理优势转化,继而促进治理有效与乡村的全面振兴。

思想要“改造”,精神浇灌促党建与治理融合。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奥秘所在。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充分利用当地党校课程,联合高校、社会组织等,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深学细悟、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本地优势资源情况、干部自身实际,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其党性修养、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要发挥好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先进事迹引导其他党员同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增强主动为民办实事的服务意识,厚植其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大党员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在组织教育与岗位流动的过程中,与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及组织内部的党员干部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用人员“流动”促思想“交汇”,用岗位“流动”促业务“交融”,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用活用实,以科学理论指导治理实践。

队伍要“改进”,人才引领培育强劲支撑力量。谋划发展和乡村治理都需要人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各项政策落实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各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乡村人才队伍发展计划,将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纳入整体干部队伍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中,注重从退伍军人、能人乡贤、社会组织工作者等群体中选拔干部,利用好村级党组织换届,实现干部队伍的更新迭代。要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吸收愿为群众服务的好人、受群众尊重的强人成为党组织的后备力量,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要强化好领头人队伍建设,在致富能手中扶持一批、村党支部班子中培育一批、依托特色产业引进一批的方式,选拔农村致富带头人,依托带头人与有发展意愿的农户有效“结合”,将致富带头人的技术优势、思路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有机结合,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制度要“改善”,完善制度推动治理效能提升。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制度引领效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新格局的基础和保障。各基层党组织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以“一村一策”“四包一”等方式开展整顿工作。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围绕乡村振兴、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廉洁守纪等各方面赋分,明确具体加分项目、扣分情形,建立村干部履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薪资报酬的激励机制。要健全多渠道融资机制,依托自身资源吸引企业、公益组织、经济能人等多方社会力量入驻农村,引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社会治理领域倾斜,进而推动治理效能转化提升。

“三把量尺”考出干部考核“精准刻度”

“用人之道,贵在察举;察举之道,贵在核真。”在干部考察中,要不断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结果运用上探索优化,做到多渠道识人、差异化察事、综合性研判,用好“三把量尺”考出干部“精准刻度”,以科学精准有效的考核,促进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用好精准考核的“量尺”,坚持内容细化,确保指标“考得准”。根据岗位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工作进度、完成时限、标准要求等分解量化考核内容。将干部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和干部互评内容进行具体细化,重点突出个人工作实绩、考勤、学习等情况,综合开展考核。同时,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要分类考核评定,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为“人人都参与”,层层压实考核责任,按照“谁了解谁评价”原则,通过单位民主测评、分管领导打分、班子成员综合评价等程序,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全面覆盖的考评体系,推动干部考核工作提质增效;变“年底算总账”为“平时算细账”,周期化赋分,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全力打造以实考促担当、以考实促作为的鲜明导向。

用好全面考核的“量尺”,坚持全面科学,确保素质“评得实”。坚持“考全面”与“考重点”相结合,抓好考核指标的分类设置、量化评比,确保干部考核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科学设置“共性+个性+负面”考核指标,采取“政治素质”与“工作实绩”“定量”与“定性”“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的方式,分类设置“共性”和“个性”指标,建立“负面清单”。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方式,对干部的平常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评定。按照个人小结、审核测评、结果反馈等程序,对干部工作完成、现实表现、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做到摸清实情、画准肖像。

用好实绩考核的“量尺”,坚持导向鲜明,确保结果“用得好”。树立重基层、重实践、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在复杂环境和维护稳定、乡村振兴等重大考验面前发现识别、选拔使用干部。持续强化干部考核结果运用,在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中不断加强平时考核工作导向性、实效性。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推先评优、年度考核、管理监督等方面相挂钩。对平时考核结果为一般、较差等次的干部,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帮助引导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激发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有效破解考核“一阵风”、考核过后“抛脑后”,切实发挥考核激励鞭策作用,使考核结果倒逼干部作风转变,使干部队伍奋发进取,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组工札记:信息工作需“点、线、面”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做“千里眼、顺风耳”,把各方面新情况新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等及时收集上来,归纳综合,分析研判。组工干部在做信息工作时,要切准关键“点”、捋顺上下“线”,把握全方“面”,“点”“线”“面”相结合,推动信息工作“更上一层楼”。

常葆“事事思量、处处留心”的“细心”,切准信息工作的关键“点”,弄明白“什么是好信息”。信息员写好信息的前提是定位准确、切口准确。一是要明确落脚“点”。对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量体裁衣”,写经验类信息要立足知名度,篇幅短、内容实、文风新;写动态类信息要提高命中率,切口小、速度快、方法灵;写参阅类信息要注重影响力,问题真、诊断准、拿捏稳。二是要找准切入“点”。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切口”“小问题”“小气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照所在单位、地区的实际工作,选取干得最实、最亮角度来写,写出特色和新意,增强信息的活力和价值,做到“以小见大”,让“小故事”也能发挥“大作用”。三是要攻克困难“点”。对待工作的难点、堵点,信息员要勤于动腿,开动脑子、找对路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信息调研,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上下结合的盲点问题开展政策性调研,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对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经验性调研,及时了解基层的新诉求、新发展,了解干部群众的新变化、新想法,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发信息源,在第一时间抓住有价值地信息,去有效疏通信息工作的难点、堵点。

常葆“上接天线、下接民情”的“耐心”,捋顺信息工作的上下“线”,搞清楚“怎么找对信息”。今年全国上下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千万工程”形成的经验做法,在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这正是“捋顺上下线”的生动体现。一方面,信息员要上接“天线”。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广大信息员要抓住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的实践机遇,始终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牢记“国之大者”,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地方党委要求的情况,坚持权威准确、客观全面,及时上报开展各项工作中的重要进展、重要动向、经验做法、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更好地服务党委科学决策,更好地反应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另一方面,要下接“民情”。要在信息工作中感受基层形势变化之情、组工政策落实之情、党员干部群众期盼之情,要站稳人民立场、学会倾听民意,不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要真走、真听、真研、真究,把基层一线作为信息的“源头活水”,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做到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剖析总结各地工作地好经验、好做法,从而形成经验类信息不断推广。

常葆“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专心”,把握信息工作的全方“面”,真了解“如何写好信息”。在切准关键“点”、捋顺上下“线”后,信息员要点线面结合。一是要提高标准“面”。信息员要严格规范信息上报标准,在格式规范、体裁匹配、文字表述过关的基础之上,精准信息点位,不要上报没有参考价值的大路货、老问题;要把关信息质量,经验信息、动态信息的关键要素要齐全,参阅信息要掌握清情况、分析透问题;要用平实的文风,让上级易于理解。二是要抓紧速度“面”。新闻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沙子。”对信息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做到快速、及时、高效,才能在服务领导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信息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见微知著,善于从基层、公文、会议、报刊、网络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确保及时抓住信息线索,快写快报,及时跟进。三是要寻求创新“面”。一方面,人无我有,一些地方,因中央赋予了重大使命,比如河北雄安新区被中央定位为千年大计,深圳被定位为先行示范区,在信息工作方面往往会被更加关注;另一方面,要人有我优,报送比别人干得扎实、比别人干的成效更明显、更具创新性的工作。

乡村振兴:“烈火淬炼”锻造“高级工匠”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为乡村振兴激活人才动能,基层党组织任重道远。要燃烧“师资整合”“作风建设”“模式创新”“实践应用”四团烈火,淬就“高级工匠”,引领乡村振兴取得高质量发展。

燃烧“师资整合”烈火,宜“深入浅出”、忌“照本宣科”,淬就“一片丹心向阳开”之“忠诚工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论学习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如何让精华理论以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出来是基层党组织的“必答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党组织要以“师资整合”为突破口,既要激发“专职”党校讲师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力”,又要借鉴“兼职”讲师学有所成的“经验心得”,将党章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阐释出来,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中央及地方层面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针等理论内容“精准切入”,打造“示范课程”,做到有目标牵引、有标准对照、有进度把握,帮助基层干部在深嚼细品、久久为功中掌握思想精髓、精神实质,从而筑牢心中信仰、坚定前进步伐,推动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燃烧“作风建设”烈火,宜“案例导入”、忌“生搬硬套”,淬就“烈火焚烧若等闲”之“清廉工匠”。《吕氏春秋》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成败,一支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能够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披荆斩棘,引领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基层党组织是这支队伍的引领者,干部教育培训是锻造作风过硬队伍的发力点,基层党组织要精细化落实“廉政教育”的培训任务,常态化设立“廉政讲堂”,以案例式、辩论式、体验式教学为依托,引导基层干部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守党纪国法,磨炼心性意志,抵制纷繁诱惑,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让他们正确看待名利地位、进退留转,不断从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知足常足、终身不辱,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上丰富阅历、历练本领、锤炼党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燃烧“模式创新”烈火,宜“精准滴灌”、忌“大水漫灌”,淬就“天工人巧日争新”之“创新工匠”。“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基层干部理论学习的“形式需求”也不断变化,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只有“主动出击”,方能“巧开新局”。基层党组织要走出思维“舒适区”,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采取“分类授课法”,采用线上与线下“双线并行”的授课思路因材施教,打造更多能“解渴”、有“回味”、引“共鸣”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要借力“大数据”“云计算”,将传统课程以“图文结合”“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基层干部“揣进口袋”,还要借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轮训、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线下”学习的平台,以及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民俗文化场馆等阵地,将知识讲“活”,以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助力基层干部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转化率”和“效能值”。

燃烧“实践应用”烈火,宜“成果转化”、忌“虎头蛇尾”,淬就“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服务工匠”。“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教育培训起点在“学”,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是“落脚点”,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是成果转化的“一面镜子”。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基层干部要以“干”为导向,带领基层干部将“书桌”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做到“向实践学”“向人民学”,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基层党组织还要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和成果运用考核的“一条龙”机制,让人民群众成为“阅评员”,通过“入户回访”“问卷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形成受训干部“闭环评估”机制,并根据真实回访资料,建立干部培训个人档案,将干部教育培训成效与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着力锻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教育培训重在“修己”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是严肃的党性加强、党性淬炼。然而,仍有个别干部把教育培训视作放松、当作“假期”,要么不认真学习,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要么学而不思,照搬老经验,要么学用结合不紧密,甘心躺平,让难能可贵的教育培训“雨过地皮湿”。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组织“搭台”更要干部“唱戏”,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党性淬炼上下实功,依章依规自觉参训、主动受教育,推动自身学得更扎实、思得更全面、用得更有效,让干部教育培训真正取得实效。

以学为先,锤炼坚强党性。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为党而兴,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要让教育培训出实效,党员干部就必须率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打消“把教育当要求、培训当任务”的消极思想,调动“我要学”的积极性。要把政治训练摆在首要位置并贯穿全过程,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升学习的精准度,抓好自身理论武装。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集中研讨、重点攻关的难得机会,紧扣研学主题、学习重点,既把“规定内容”学懂弄通,又在“自选内容”上深耕细作有成效,努力做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时代之需、人民之需,从所学所悟中找思路、想办法、抓推进,针对政策盲点、思想困惑高效破题,以实际行动传承并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以思为要,打通工作梗阻。学而不思则罔,思维方法关乎工作成效。当下各项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通过教育培训学到新知识、新经验,如果不结合实际加以转化,则只会陷入纸上谈兵的泥沼。党员干部要善于以“思”作架构,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对身边情况来一场深入的剖析。辩证把握“抓重点”与“带全面”,坚持“谋全局”与“谋一域”相结合,既从“原点”看起因,又从过程看发展,理顺脉络,深触内核,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症结找到,就要猛药去疴,通过经常性地深入调查研究,把“怎么做”想具体,细化其中过程与步骤,确保“施工图”能真正落地落实。同时要把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沉淀下来,在成果转化上走在前列,真正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

以干为本,落实所学成果。教育培训是牵引,党性淬炼是根基,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员干部不能学用分家,只求学了,不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在严肃、认真的党性淬炼中,强化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眼自身经验盲区、能力弱项,进行专项训练、重点突破。要主动“揭榜挂帅”,深入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改革发展“试验田”,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多拿烫手山芋,切实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在实践课堂中进一步深化对业务工作、为民服务的理解与掌握,成长为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善于治理的行家里手。要把纪律挺在前,对标对表端正自身思想认识和行事作风,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考核,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立整改清单,挂账销号、挂图作战,严防“小塌方”演变成为“大管涌”。

执“笔”写实乡村人才振兴“命题作文”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牢牢扭住乡村“人才振兴”牛鼻子,下足“引育留”实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写就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精彩文章”。

饱蘸“引才”之墨,铺展“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求贤纸”,亮明“枝繁叶茂、鸾翔凤集”的文章主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日新月异的“希望田野”需要人才的支撑,唯有打造引才“强磁场”,才能盘活“三农”要素,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各级组织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诚心,打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组合拳。要打破阻碍人才引进的不合理“条条框框”,完善支持人才创业就业的体制机制,为人才在安居、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不断增强“吸附力”。同时,要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开放视野,广抛“橄榄枝”,广撒“英雄贴”,把各方面的紧缺人才引进来,打造乡村版“人才智库”。

握好“育才”之笔,书写“呕心沥血育新苗”的“遒劲体”,构建“沃野千里、百骏奔腾”的行文架构。人有不如自有,自有不如怀揣。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抢夺战,自主培育人才已成为掌握人才工作主动权的最优选。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育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把新农人、种养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各类乡土人才组织起来,通过地方党校、职业院校、专业培训班、线上课堂等学习的平台进行“回炉再造”,通过充电蓄能实现强基提能。“自古人才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引导乡土人才到产业谋划、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干事一线接受淬炼,通过“练脚板”“蹲苗苗”实现强基提能,在“扛担承压”中不断成长进阶,成为能干大事、堪当大任的“得力干将”和团结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细磨“留才”之砚,营造“善加惜爱待真心”的“主基调”,写就“有为有位、暖心归港”的精彩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引育”是基础,“留下来”才是关键。引进人才难在引心,留住人才重在留心,唯有倾注真心真情,方能留住人才。组织部门要持续释放服务质效,从业务培训、岗位晋升、生活帮扶、心理关怀等方面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人才服务机制。要尊重人才主体地位,通过谈心谈话、开门纳谏等方式,充分吸纳人才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温度。要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目标导向,着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来者安居乐业”的人才好生态,让他们“有为”更“有位”,在“暖心归港”中扎根基层、服务乡村。

干部教育培训需“有料”又“有味”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为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扎实稳步推进、深入有效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系统深入、政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履职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管用,培训保障更加坚实有力,有力促进了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开展教育培训时,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力”为导向、“需求点”为目标、“实战性”为重点,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系统推进,用一场场既“有料”又“有味”的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充电赋能、加油补钙。

不因循守旧,以教育培训的“创新力”为导向,尝“解渴又解惑”的内容之鲜。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坚决杜绝“一招鲜吃遍天”“旧瓶里装新酒”,效仿过去的做法、遵循原先的老路。必须谋划思路、科学布局,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在自选内容上下功夫见实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思维,把干部教育培训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新形势新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摆进去,引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

勿照本宣科,以教育培训的“需求点”为目标,品“可圈又可点”的形式之鲜。干部行业岗位、经历阅历、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不同,情况千差万别,不分层级“一刀切”、不看对象“一锅煮”,不问需求“满堂灌”,让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有效性。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要深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彻底摸清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立足不同群体干部实际情况,依托阵地资源、加强培训设计、丰富呈现方式、选优配强师资,变“组织配菜”为“干部点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一方百治”为“对症施治”,杜绝“把教育当要求、培训当任务”的消极思想。要聚焦激发学习“兴奋点”、寻找思想“契合点”、抓住情感“共鸣点”,做到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方法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多种手段齐头并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推行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等研究式学习,探索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方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

莫坐而论道,以教育培训的“实战性”为重点,感“受教又受用”的实干之鲜。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局限于学理论、听讲座、看直播等主观感受,更要以解难题、破难局、攻难关的实战历练成果检验干部教育培训成效。事实证明,实践是“平台”也是“考场”,是体现干部能力大小、素质强弱、作风优劣的一个“窗口”。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实战化培训,以教育培训的实绩和效果为标尺,把干部办事水平、服务水准、为民情怀作为学习是否到位、思考是否到位、领悟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推动广大干部跳出“舒适圈”、走出“空调房”、进入“奋斗场”,深入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改革发展“试验田”,在勤接地气、感受烟火中打开视野、充实头脑、丰富经验、获得真经,不断提升谋划高质量发展有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实招、落实高质量发展有成效的能力与本领。

“筑巢引凤”激活创新发展“人才引擎”

近日,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烟台闭幕,43支代表队,2357名参赛人员在这里挥洒才情、碰撞智慧、交流合作,献上了近1500场精彩的项目路演展示,释放出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激荡起人才振兴的时代之音。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强国之本、兴邦大计,是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抓好人才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唯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聚才、爱才、用才”三篇文章,方能发掘出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聚才有道,主动出击招揽人才。“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面对各地开展的一系列“抢人大战”,要想抢占先机,就必须主动出击,敞开大门纳四方之才。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分领域、分地区梳理好重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引才目标“三张清单”,加大对接引进力度,定向引进顶尖人才和标志性领军人才。加强校企沟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各地企业和社会组织要主动与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对接,发挥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新鲜血液。聚焦能工巧匠,练就“伯乐慧眼”,从在一线岗位工作,取得各级职称、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员工中挖掘人才,为驱动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爱才有方,用心用情服务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凰。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只有找准爱才留才的区域优势、成本优势、服务优势,才能打破周边中心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各项制度,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压实各级各部门抓人才工作责任,构建起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的人才工作体系。落实保障服务,构建人才诉求“一窗办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切实解决好人才在落户入编、住房租赁、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关键小事”,提高人才服务的精准度,让人才在城市中扎下根。强化正向激励,建立以国家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表彰的评选力度,既重视精神激励,也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让人才“劳有所获”。

用才有据,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长材靡入用,大厦失巨楹。要人尽其才,树牢“人人皆为可用之才”的“大人才”理念,破除用人上的偏见和保守思想,以“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的气度用好人才,敢于使用优点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的“争议人物”,在用才所长中避其所短,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要用当其位,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树牢“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风向标,科学选拔,精准任用,让真正有雄才大略、出类拔萃的人才涌现出来。要用当其时,不搞“拔苗式”“镀金式”培养,准确把握成才周期,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研学深造机会,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磨砺锻炼,让各类人才竞相涌动、活力持续释放。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综合竞争力才能与日俱增。

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进组织工作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应时代课题,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蓝图,为全党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论断,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新时代的组织工作,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再次诠释,是共产党人利益观、权力观、生死观、幸福观的再次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再次彰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再次嘱托。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部门,必须带头树牢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工作理念上,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真正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工作推进上,必须强化服务意识,真诚关心干部,多谈心交心,多引导疏导,激发担当作为积极性;真心关怀党员,难时有人帮,贫时有人助,激励模范先锋作用发挥;真情联系各阶层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聚合力、促发展。在工作评判上,必须由群众定优劣,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点评,强化问题整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信仰信念。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看,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深刻启示,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组织工作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组织部门教育培训、凝心铸魂作用,向广大党员干部讲清楚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光辉历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讲清楚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讲清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回顾历史中感悟历史,在今昔对比中体味幸福,不断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之基,涵养信心之源,自信自立奋进新的征程。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开创发展新局。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守正中擎旗稳舵、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激发活力。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既要在立场、方向、原则等根本性问题上毫不动摇,又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在主题教育中,要坚持深学细悟笃行,引导组工干部勇于创新、敢于创优,对最高的标,对最好的表,推出精品、创出特色,力争在全市、全省树标杆、在全国有影响。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题攻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去年以来,我们在组织系统研究解决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量小体弱问题,乡村振兴存在就村抓村、单打独斗问题,城市基层治理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树立求解优解思维,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数字化,班子成员领题攻坚,积极进行探索,通过创新经营农村模式、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健全服务治理体系等,逐一破解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把难点、痛点、堵点变成特点、亮点、满意点。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现一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组织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也构成一个体系,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树立系统观念,把各项工作联系起来把握、贯通起来推进,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效能。要强化系统观念的战略性,正确处理聚焦主业与站位全局的关系,既要把组织工作放在组织系统中来审视,坚持干部、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使各块工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又要把组织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来把握,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要强化系统观念的整体性,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善抓关键、扭住要害,合理确定工作的主攻方向、重点举措、优先顺序,抓点带面、纲举目张,又要善于弹钢琴,不畸轻畸重、不顾此失彼,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全面推进;要强化系统观念的前瞻性,正确处理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的关系,既抓好正在做的事情、解决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又加强长远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组织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强化系统观念的协同性,正确处理挖掘内部潜力与利用外部资源的关系,既立足自身,又借势借力,加强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调动好各方力量,形成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充满活力的工作格局。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服务中心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当前鄄城正处在铆劲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聚焦“一二三四”总体思路,紧盯“十条工作主线”,唯旗是夺、事争一流,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彰显作为。进一步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注重树导向、严管理、激动力,着力锻造一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骨干队伍;进一步树牢大抓基层导向,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攻坚突破,不断夯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突出政策、需求、问题导向,着力创建平台、创新政策、创优环境,切实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串点连线绘面”让基层党员教育“真”有效

加强基层党员教育,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要持续优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多点”切入、“众线”联动、“全面”开花,让基层党员教育更立体更有效。

“多点”切入,在“真谋”中抓实统筹规划,把牢基层党员教育方向性。通过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关键点”,围绕党员思想政治建设,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别的基层党员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依据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党员教育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切实突出教育培训的政治功能。要搭建阵地平台,夯实“立足点”,完善基层集中教育平台,推动红色教育阵地建设,构建以游览参观式、沉浸体验式、深度讲解式、故事表现式等多种课程形式为主打,以党性教育为重点,以实地考察为支撑,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各类培训活动,有效拓展基层党员教育阵地。要配强师资队伍,稳固“支撑点”,以政治理论、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专业技术等为重点,坚持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从政治素质高、基层经验丰富、热爱党员教育事业的先进模范、基层党组织书记、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离退休干部等群体中遴选师资力量,整合人才资源,着力打造基层党员教育的主干力量。

“众线”联动,在“真学”中推进互融共促,增强基层党员教育灵活性。通过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切实增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要打造“固定课堂”集中学,坚持把党员轮训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培训基地覆盖面广、场所固定、人员设备齐全等优势,分批、分类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同时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基层党员集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并开展交流研讨,确保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开发“指尖课堂”随时学,将基层党员教育与融媒体平台深度融合,用好“互联网+”载体,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和先锋系列等各级党建平台,积极开设各类学习专栏,定时推送党务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做法、党员教育图文、电视片等学习资源,同时借助线上党建工作群,定期开展“远程党课”活动,有效实现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要创新“实践课堂”担当学,积极构建跟班学习、岗位轮训、专题培训、实战攻坚“四位一体”培训格局,坚持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党员党性,将党员教育的课堂搬到基层一线,引导基层党员在产业发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综治维稳,项目建设等乡村振兴主战场,靠前作战、冲锋陷阵,助力党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全面”开花,在“真干”中引导担当作为,凸显基层党员教育实效性。通过把“学出成果,做出成效”作为基层党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党员教育见实见效。要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各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大创建”“大比武”“大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授经验、献良策、办实事。要推动党员靠前服务,围绕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积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各类形式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鼓励党员争当先锋,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不断培育专业化、品质化党员教育新动能,时刻提醒基层党员不忘初心使命,主动履职尽责,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营造比学赶超之风,以实际行动擦亮基层党员的“先锋底色”。

划出履职“红线” 让法规制度“落地生根”

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进一步严明事业单位纪律规矩、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提供了制度保障。“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我们要主动划出行为“红线”,持续在“严”字上下功夫,自觉尊规、学规、守规、用规,确保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坚持思想从严,划出政治“红线”,让法规制度“立得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考验的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担当精神,体现的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党员干部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把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党性锤炼的“必修课”、干事创业的重要准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贯彻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坚持治吏从严,划出纪律“红线”,让法规制度“行得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牢记教训和“镜鉴”就在眼前、诱惑和“围猎”就在身边、风险和“陷阱”无处不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将“纪律螺丝”拧得紧而又紧,养成讲规矩、守纪律的好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组织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的决策部署,避免“包装式”落实、“标签式”落实、“割据式”落实,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谈话函询等多种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监督从严,划出作风“红线”,让法规制度“管得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新鲜经验,强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法规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此次《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原则、种类、适用规则等进行了规范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处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因此,组织部门要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把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法用法守法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用监督传递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真正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让高质量教育培训为干部赋能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唯有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精准对接培训需求,基于需求精准供给,让教学内容因时而变、因人而定,不断淬炼干部的“善事利器”,方能以高质量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干部支撑。

需求对接重在准。干部教育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当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干部教育培训,又是个动态过程,供需两端是否精准匹配决定着教育培训质量的高低,应基于需求,精准对接供给。把准需求方能基于需求,要把需求调研贯穿干部成长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类型干部特点和干部成长不同阶段开展需求调研,全面细致摸清、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科学精准分析找到多维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摸清需求后,就要在对接需求上下功夫,按照“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优化教育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和方式方法,按需供给、精准供给,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培训内容贵在新。干部教育培训,是常训常新的课题。教学内容,是灵魂,关乎教育培训成效,必须因势而新、因时而变。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内容,结合多维需求,开发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聚焦发展需求、组织需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聚焦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根据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和产业发展等岗位实际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设定差异化的履职培训内容,与时俱进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设定培训内容,区分对象、按照需求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让干部成长为服务群众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善事利器成在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是推进工作至关重要的“善事利器”,学习是提升工作能力的根本之道。只有学到位,方能用到位。要大力创新对干部的“口味”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干部的学习兴趣,推动培训工作增质提效。要把实践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最好的课堂,突出实战培训,让干部在实战操练、情景演练、应急训练中提素质、强能力。让“实绩”问效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建立完善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跟进培训验效,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评激励机制,把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实效与奖惩激励、提拔任用、评优评先有机结合,把转化成效突出的干部纳入重点关注范围,加强对转化成效较差干部的跟踪指导,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见行见效。

“拧干水分”让干部教育培训 “干货满满”

中共中央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来不得虚假、掺不得水分,必须在理论培训上有深度、精准培训上有效度、业务培训上有精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水分拧干,让干部教育培训“干货满满”。

拧干理论培训“浅尝辄止、学用脱节”的水分,晒出学有所获的“成绩单”。理论就是武器,知识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要杜绝理论培训“浅尝辄止、学用脱节”的现象,要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培训的重点,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首要任务,突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同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筑牢思想根基。通过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拧干精准培训“你听我讲、大水漫灌”的水分,晒出靶向输出的“好做法”。干部教育培训包括思想理论类、党性道德类、知识体系类、素质能力类等类型。教育培训是战略性工程,最根本的目标是履职尽责。《条例》强调:“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加强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杜绝“你听我讲”“眉毛胡子一把抓”“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培训,让“你听我讲”少一点,让“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立足实际情况,注重遵循培训目标所指方向和培训对象所需,因人而育、因材而训,“靶向输出”所需求的内容,确保学有重点、学有方向。干部教育培训要“到现场”“下基层”,让教育实效落地落实。

拧干业务培训“点到为止、一知半解”的水分,晒出全盘托出的“真姿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业务能力培训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抓好能力提升类的培训要做到“全盘输出”“倾囊相授”。应“量身定制”业务能力培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捞干货”“讲重点”,要将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内容全部输出,及时补足短板弱项。邀请熟悉基层工作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授课培训,选派干部前往发达地区学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领域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模式,不断强化基层干部创新发展理念和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本领,破解本领恐慌、能力饥渴,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把握“三性”助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中共中央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要继承和发扬干部教育培训优良传统和作风,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面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不断创新优化教育培训内容、过程、形式,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性、针对性、有效性,助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立足政治性,让培训内容更“对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条例》指出,要突出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各级组织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将政治性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属性,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紧扣主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围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强化政治训练,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帮助干部淬炼思想、培根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聚焦针对性,让培训过程更“入味”。《条例》指出,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教育培训,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各级组织部门要结合干部岗位特点,分析干部在新形势下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护稳定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突出岗位锻炼,分类加强专业化培训,差异化提出培养方向,抓实专业训练,在培训过程中切实满足多样化需求。要着力推动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有序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让他们多在急难险重岗位上挑大梁、当先锋,不断拓展新视野、拓宽知识面,引导干部以更全视角、更宽视野思考问题、谋划决策。

突出有效性,让培训形式更“有味”。《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行动学习等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级组织部门要根据干部成长特点,创新形式和路径,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载体,以干部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抓住干部兴趣点,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吸引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干部需求精心制定“培训菜单”,合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吸引干部深度参与,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五举措”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打造“凝聚人心”好党支部有助于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只有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因此,打造农村领域“凝聚人心”好党支部是非常必要的。

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学习讨论、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及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村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加强对党员的考核和评议,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组织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提高组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培养锻炼,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带头人的管理和考核,及时调整不胜任的带头人,确保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推动经济发展。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可以鼓励和支持党员创新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党员干部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村庄的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及“包村联户”入户走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关注村民实际需求。深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村民对党支部的信任和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村民的需求和期望。

加强党建工作创新。探索新的党建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推进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激发党员的活力和创造力。及时发布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引导村民正确看待当前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保持耐心,共同推动村庄的发展进步,推动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

干部教育培训要契合“新”“实”“代”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实做优做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把握目标要求,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中心主旨,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效,锻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勿“新瓶装旧酒”,培训内容要“新鲜出炉”。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广,参与的党员数量多、层级不同、类别不一,回锅“过夜菜”、加热“预制菜”,只会让人食之无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做好做精干部教育培训,关键提高培训内容吸引力,变“套餐培训”为“点单培训”,要不断更新培训“教材”、丰富培训“课件”,深入宣传党和中央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同时要结合不断发展的具体实际和中心工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好“训前问需”,摸清“口味”、调研“偏好”,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措施,分级分类分需设立“学习专班”,健全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推出一批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课程和教材科学规划课程,增强学习教育感染力、引导力,让“新鲜”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大卖点”。

莫“竹篮子打水”,培训成效要“真实不虚”。学没学到位,实践是判断成果关键。各级部门想做好做实干部教育培训“后半篇文章”,不能轻易“划等号”,认为“学了=学会了”“学会了=有成效”,要多“打问号”、勤“提问”,把“知行合一”贯穿谋划、组织、考核全过程,形成在学中干、学中练、学中行的良好学风。要着力做好训后问效工作,不能“一训了之”,要把“当场考”和“延伸考”相结合,推行学员表现全程纪实管理、考核,既要考核干部训时的“平时成绩”,更要查验干部训后的“交卷结果”,如实记录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度”、政治素养“高度”、实践能力“精度”,将干部教育考核成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久久为功督促干部持续学、时时回头督促干部认真学,不断增加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确保教育培训切切实实有实用。

忌“一方治百病”,培训形式要“更新换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想“能治病、治好病”,“照书开方”不行,“一味药材吃到底”更不行,因病施针、因时而变才能事半功倍,保证培训“药到病除”。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各级各地要防止“填鸭式”“被动式”“突击式”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翻转课堂”“头脑风暴”“学员论坛”等形式,采取“分级”培训、“错峰”培训、“碎片”培训等方式,调动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摒弃“坐而论道”,重视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把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作为干部培训最好的课堂,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土专家”“田秀才”等走上讲台,请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懂方法的人教方法,让干部不怕培训“针头”,不忌“良药苦口”,助力干部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念好人才工作“归”字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没有人力资源做支撑、没有技术创新为突破,就难以抢占制胜高地。各地区当念好人才工作“归字诀”,在聚焦当地实际、服务发展大局中,不断促人才“归乡”“归心”“归位”,做到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共行。

以浓浓的“乡愁情愫”念好人才“归乡诀”。“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自古以来,对故乡的依恋就是根植于中华儿女心头的情感依系,从古代文人墨客写下的千古绝句,或寄月于情、或托物言志、或见景思家,到如今游子回味的田园牧歌、家乡美食、吴侬软语,乡愁是浓烈的、是炽热的、是直击人心的。各地区在“引才”方面既要有“海纳百川”之胸怀,把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技能选手吸纳进来,更要以“家在青山烟雨外”的乡音呼唤,以浓浓的“乡愁情愫”念好人才“归乡诀”,把本就拥有的“人才家底”盘活、盘火,充分结合高校毕业季、就业择业“迷茫期”这一切口和节点,向远在他乡的大学生、青年人发出情感满篇的“家乡信”,引导他们以反哺之心、以桑梓之情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以走心的“暖意服务”念好人才“归心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人才回得来、更要留得住,在个别地方我们常常看到“外来和尚好念经”而本地人才坐冷板凳的现象,或者引才时许下的承诺、保障,到落实时却频频“打折”甚至“忽悠”的行为,这不仅寒了心、伤了信任值,更会让地区“口碑”直线下滑,让人才工作陷入“引量增,存量小”的困境之中。所以,各地区当从“心”出发,以走心的“暖意服务”念好人才“归心诀”,要学会“换位思考”去了解人才的困境和需求,既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把衣食住行等现实需要落到实处,更要“情意交融”触达共鸣,以尊才爱才容才的“优质环境”影响和滋养人才之心,从而真正留住人才的“心”。

以革新的“发展理念”念好人才“归位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直向前的事业离不开“老专家”等匠人团队的引航和护航,更离不开源源不断新鲜血液的加入和涌流,当“一池春水”既有好引擎动力十足、又有新能源赋能加码,自然能澎湃出非一般的发展势能。各地区当以革新的“发展理念”念好人才“归位诀”,要激活“人才库”的动态机制,要坚持不懈用好“传帮带”的老传统,让有本事、有经验、有手艺的“老师傅”带出有热情、有动力、有想法的“新生代”,更要以“破立之功”为年轻一代给位置、搭舞台、给阶梯,在突破头衔、资格等限制中,促进广大青年人才勇挑大梁、唱主角,从而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赢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真正让人才能有干劲、愿为地方发展付出自己的青春热血。

“三强三为”解锁年轻干部成才密码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各级组织部门当持之以恒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思想引领、以培训赋能、以保障护航,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持续输送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先进人才。

匡正导向强思想,使想为者愿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干事观,才能在作风上展现“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行动上显见“事事落在实处”的执行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各级组织部门当牢牢把握“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工作总思路,扛牢干部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一方面,强化主动作为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将“四个意识”作为根本政治素养来恪守、“四个自信”作为核心政治能力来建设、“两个维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履行,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营造担当为荣的政治生态,选树争先创优、履职尽责的先进典型,宣传大干快上、敢闯敢拼的事业观,以榜样之力去影响人、感染人、激励人,持续营造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浓厚氛围。

培训赋能强本领,促敢为者善为。各级组织部门当积极发挥教育人、塑造人、凝聚人的优势作用,以“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为原则,为有想法有办法有做法的党员干部开办强基赋能的“必修课”、量身定制的“选修课”、互促互进的“公开课”,助推干部学习从“大而杂”向“小而精”转变。既要切中“本领恐慌”之痒,深入了解干部“想学什么、需要什么、缺点什么”,让学习内容“对味”“适口”;也要杜绝“知识折旧”之痛,常态化开展知识培训、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帮助干部及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为广大“种子选手”“业务骨干”的成长成才蓄势赋能。

宽严相济强保障,让有为者无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各级组织部门当建立健全干部干事创业激励和保护机制,舞好考核评估“指挥棒”、树牢选才用人“风向标”,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点评、专项考评为干部精准画像,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敢想敢干者放下包袱、解开束缚、大胆干事;另一方面,要敢于揭露、批评、纠正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强化监督体系,把那些推一下动一下的“陀螺型干部”、睁只眼闭只眼的“差不多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好人干部”拉下来,把那些为组织负责、为工作负责、为人民负责的干部推上去,让真正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

让人才登上“暖冬列车”

人才是强国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重视人才工作,将各类人才“引得准”“圈得住”“用得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纳贤之路无“距离感”、人才落地有“安全感”、人才发展高“赋能感”。以爱才的“温度”点燃全面振兴的“热度”,让人才登上“暖冬列车”,驶向下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慧眼识英“引得准”,让纳贤之路无“距离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念好引才工作中“本地经”,出台“揽才实招”,敞开“纳贤之门”,破除唯“院校、论文、学历”的评价标准,瞄准“需”处发力、紧扣“需”处供给,引进与地方发展方向、层次相适应的人才,让各类人才“百花齐放”。要拓宽视野,有爱才识才眼光,在人才的选拔上打破常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主动拆除引才“围墙”,降低引进“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长环境,让“进来”的人才没有“距离感”,更具归属感。

筑巢引凤“圈得住”,让人才落地有“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人才难得,应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千方百计成就人才。要为人才建立“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让人才都能够感受到亲情温暖;营造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让人才都能够享受到精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让人才干事创业更有底气。要重视用好人才,在满足人才对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和住房等方面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为人才提供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让人才“香饽饽”真正“落地扎根”。

人尽其才“用得好”,让人才发展高“赋能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青年人学习动力强、知识更新快、成长空间大,要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对人才成长给予呵护,帮助他们走出摸索期,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赋能人才快速成长,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在新领域让青年人才勇担重任,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要激励人才勇往直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征程上,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拥有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舞台。

县域引才留才需“借优补劣”方能“破局开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没有人力资源做支撑、没有技术创新为突破,就难以抢占制胜高地。近年来,各县域城市纷纷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引进人才,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个人发展空间与大城市存在差距,引进人才流失比例也同样较高。要想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县域引才留才必须“借优补劣”与大城市错位竞争,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增量”“存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以“理念新”补“底子薄”,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当前,各地方不断加码人才政策,对于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的县域城市而言,仅靠拼政策、拼地域、拼薪资,难以占据优势。越是落后的地区,就越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就越要发挥创新思维、独辟蹊径,从而在人才竞争中不缺位不落位。要变“盲目引才”为“精准引才”,眼光不能只关注“高精尖”,也要结合本地的人才结构、人才缺口以及制约人才队伍发展的短板弱项,制定个性化人才引进政策和实施细则,对口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大专以上青年人才等实用性人才。要变“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加大柔性招才引智力度,完善柔性人才引进开发评价体系、评价考核制度、奖励激励办法,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要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合作”,探索区域协作抱团引才机制,成立毗邻地区人才发展联盟,共同发布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团队式”引进一批地方发展所需人才,打造辐射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大市场。

以“机制活”补“发展难”,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当前,县域城市人才工作仍存在着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卡得过死,管得过多,评价人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导致引进人才难以发挥整体功能和技术优势。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要做到“人岗相适”,突出问题导向,为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陈规“紧箍咒”,在准确了解引进人才的性格特点、优势短板的基础上,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把引进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确保用其所长、用尽其能。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照社会和行业认可的要求,形成以同行评价为基础,兼有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被评价人才的状况。要实施精准教育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的培养模式,推动人才、企业“无缝磨合”。

以“服务优”补“基础弱”,涵养安居乐业“生态圈”。当前,县域城市与大中城市相比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留住人才压力大,更需要在优化服务营造“软环境”上下功夫。要“面对面”沟通交流,坚持县委联系专家优秀人才工作制度,常态化召开人才系列座谈会、思想分享会、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强化沟通交流和关心关怀,了解人才所思所想,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切实保障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要“一对一”精准服务,优化“专员制、专班制”专家人才联系制度,推行“1+1”人才服务机制,精准摸清人才工作和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在政务服务、交通便捷、金融贷款、公共平台、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让人才服务直抵人心。要“实打实”选树典型,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深入挖掘宣传人才成长成才先进事迹,制作杰出人才专题宣传片,推动形成“人人争当人才、人人爱护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范文,共有5889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下载
(4多篇)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