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向孩子学习》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4-12-28 07:23:4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通过讲述61个关于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像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两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 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 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 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 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 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 “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 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 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 886”“7456” “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第二篇: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撰写的《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也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会,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之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第三篇:幼儿教师《习惯左右孩子一生》读书笔记

“习惯”这个词,我们天天会挂在嘴边。习惯就像一把钥匙,人的一生都会随身携带,好习惯可以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带领你走出扑朔迷离的大海,为你的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坏习惯则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功之门,把你带到堕落和颓废的路上去。 因而“习惯”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看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这本书,我突然觉得小班年龄的孩子习惯培养是那么的至关重要。是的,现在有很多成人就是因为小时候习惯没有培养好而造成了许多的累赘和陋习。

记得在这本书中一位记者采访一位中国名人时,记者这么问:请问您的成功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这位中国名人说: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年幼时刚踏进园地的老师和我的父亲。记者觉得很奇怪继续追问:这是为什么呢?他笑着回答:因为是幼儿时的老师她教育我东西哪里拿的就要放到那里去;吃饭之前要洗手;伙伴之间要友好交往;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认真的注视对方;而我的父亲同样也在我年幼时就告诉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回家,不该说的话不能乱说;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在场的所有记者都被他的回答所打动。是的,一个好的习惯如果在你年幼时没有形成,那么它将影响你的一生。所以幼儿时,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行为习惯对身边的孩子是影响一生和至关重要的。

记得我在带小班时,我常把教育孩子注意卫生,爱护自己的教室挂在嘴边,但直到进入中班我还是不能改变孩子们随地扔垃圾的习惯。一次,小胖把一张吃好的早餐垃圾随手扔在了走道上,但小胖似乎又意识到了什么,回头看了看,乘这一个契机,我并没有给与批评,而是自己走过去捡起了这个垃圾,也许是我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小胖带动了别的孩子,他走进了教室对别的小伙伴说:我把垃圾丢外面了,是老师帮我捡的!于是我笑着说:这是我们中二班的教室和走道,我可不想让它变脏哦,我爱我的孩子们,还有这个教室!然后我自信的走开了。从那后,孩子们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也许,这样的习惯只要成人的一句话和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但它确实那么的重要。所以,教师你的形象和行为习惯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和家长总觉得孩子坏习惯总那么难改,不知道大家自己意识到了没有,其实改变孩子们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在他身边那位最重要,最模范的你。也许你也会把垃圾随手一丢,也许你和朋友交流时也会随口一句脏话;也许你把用好的东西也会随手一放,但你的孩子就是把你当做模仿对象,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他们的世界里都影响一生。

第四篇:幼儿教师《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是由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善于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本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正确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家长和老师之中,通常,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思维,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正确思考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虽然父母都是从孩子的阶段慢慢成长起来的,却早已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用何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会误解了孩子的本意,错误理解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的痛苦。

在家教中心实习的一个月中,我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班上一位小朋友画画画得很不错,颜色也涂得非常漂亮,但是每次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都会批评孩子:“哎呀,你看你这画得是什么啊?老师画的是皇冠啊,你怎么画成蝴蝶结啦?为什么不好好学啊,要跟老师画得一样啊……”第一次的时候我没怎么注意,可是多几次之后,我发现那孩子便不愿意再听妈妈说话了,每次妈妈发表意见的时候她就在一旁撅着嘴,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非常委屈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告诉家长以后不要这么说她了,孩子很努力,画得也很好,本来幼儿画画就不是为了要让她画得跟老师的一样,而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愉快的度过这个过程。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始终注意启发孩子,让孩子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所谓的画画的基本技巧,不过是家长急于看到成效而超过了孩子本身所能负载的东西而已。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来源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

我很认同这段话,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咋还能的社会,我们更多关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学历、高素质,各种技能的比赛、书面的文章……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被评定能不能胜任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时,是不是要再次评定他是否怀有一颗有爱的心?幼儿工作之琐碎、繁复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与教育两者间,我们更趋向于保育。刚刚脱离父母的孩子有着独自面对社会的恐惧,用蹒跚的小腿走向远方,离开他们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这种环境下,我想再强大的技能知识都是无力的,如果这时的教育者没有一颗爱的心,面对孩子的哭闹,他烦了;面对孩子的调皮,他恼了;面对孩子的彷徨与无知,他厌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们心中都有爱,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虐伤孩子的事件了呢?

我也很欣赏李老师在对幼儿培训时的方法。她会向孩子们讲述一个故事,是关于长袜子皮皮的,然后她会用语言描述长袜子皮皮的长相,再让孩子们在纸上画。当孩子遇到不会画的地方时,便会求助老师,这时老师再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单独辅导,我想,这也是一种因才施教的方式吧,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去教给幼儿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不是统一教给每一个幼儿同样的东西,这跟中小学学的学生上课有什么两样呢?但是家长却闹意见了,说把孩子送过来真么久了却没看到孩子学到了什么,而且孩子画出来的画也看不懂,画得都不像。李老师想的这个解决方法简直太令人佩服了,她发给每个家长一张白纸,然后让家长跟着她一起画了一个小女孩,画完以后,她又让家长再画一幅,这次是由李老师来口述,家长自己画,画的是长袜子皮皮。家长们画好以后,李老师让家长自己看看自己画的画,几乎每个家长画出来的画都是一样的,都是正面对着自己,两腿张开等的特征。家长们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李老师说:“你们画的第二幅画,是不是受了我教给你们的第一幅画的影响?”家长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发出哄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如果老师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是先教给孩子怎样画,然后再让孩子画,那么孩子发挥想象的空间就变小了,这是一种思维侵略,当老师先教给孩子们东西,再让他们想的时候,思维就会被教的东西控制了。所以,教育不能只用教的方法,而是应该多角度,对方面地去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激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大胆的想象,大胆的表达,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放飞想象,放飞思维,放飞什么都行。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希望家长们也能够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能够与老师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丰富有启发的环境。不仅是对孩子现在,对于其将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load小编推荐其他精彩内容: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word该篇DOC格式《向孩子学习》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范文,共有881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向孩子学习》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下载
《向孩子学习》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