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房龙作品《宽容》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8-06 05:02:2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宽容》读书笔记

宽容人类精神上的“不宽容”

--《宽容》读书笔记

著名作家房龙的名著《宽容》,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人间悲剧,勾勒了一幅幅人类因为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发展场景。结合原著,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奢侈品;宽容是对文明的唯一考验,也是对文化的最大考验。这是一部人类思想的解放史,房龙用手中那支有魔力的笔展示人类寻求自由的漫长过程。

何谓宽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而我在阅读了房龙这部用文艺性笔法叙述了自中世纪以来人类反抗无知、偏执和暴虐的历史作品后,对宽容的理解更简单明了。宽容即宽恕和包容,就是用一颗宽大、包容的心去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这绝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也不是懦弱无能地委屈忍让。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风度,一种气量。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是成熟的一个标志。能够宽容别人是尊贵的,是高雅的。宽容是一种美德,能够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理解自己则是一种豁达。宽容是人类至高无尚的美德,放射人性独有的光芒。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

然而遗憾的是,一说起宽容,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宽容了别人,会让对方感到我是软弱无能的,软弱的人只会被别人欺负!

其实不然,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它可以使人际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精神一定充实,心灵一定纯洁,灵魂一定美丽!

宽容是一种人生的修养。我们称颂为人厚道、宽以待人,我们鄙夷尖酸刻薄、苛求于人;我们欣赏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不齿冤冤相报无尽休。作为修养,宽容就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就是国人谦逊真诚,待人礼让大度;就是能够宽恕别人无意间对自己的伤害……换言之,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宽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宽宏大度者,能够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甚至尊重、悦纳与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面对非议、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唇相讥,只能事与愿违,恶性循环。相反,如能冷静、忍耐、谅解,容时间作证,最终可以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当然,它还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违背宪法和相应的法律。大度者,能够以德报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教会人们为人处世,教会人们和平共处,也教会人们合作与共同发展。宽容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向另外一些人争取自己的权力,或者批判对方的观念、坚持自己的学说,他们总是指责对方的专横为不宽容;而当他们一旦拥有了权力,一旦自己的学说被承认后,便多以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批评他们的人。我们说,宽容既不是

一种武器,也不是一面旗帜,更不是一番说辞,而一种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产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人们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也可以使人们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如果对于一切新事物都不采取宽容的态度,那么,社会也就无法进步了,人类也就只能生活在愚昧、黑暗、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

怎样做到宽容。

要做到宽容别人,首先要学会宽容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摔上几跤也在所难免。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人不理解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其次要宽容地善待他人。没有必要和他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他人争强逐利。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冤冤相报何时了,与其去记恨和报复别人,不如去理解和宽容别人。给他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我们都善于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沿他人思绪斟酌一番,人与人之间也许能相互宽容,谅解。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最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记得小时候,我一直是一个乐天派份子,不论是考试失利或是与朋友闹别扭,我都像一个没事人一样,仿佛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能让我变的不开心的事情。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我慢慢地溶入了多愁善感的人群,让自己忧伤的事情越

来越多,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直到后来,仿佛只有沉醉在街舞与音乐的海洋里的时候才会快乐,只有和朋友交流心事的时候才不会寂寞。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现在想想,也许是因为我自己也已迷失了宽容的心境吧!倒不是说自己无法容忍他人的错处与误解,而是自己对快乐的定义下的过高了。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当你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看的时候,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亲情、友情、爱情也是如此。也许,乐观的人看身边的事物都会是多彩的,而悲观的人看身边的一切都是灰色的。

宽容对于自己来说是无比重要的。更何况一个国家。但是,国家讲究的是“不宽容”。

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紧抓实效,落实方针,适时调整,抓准机遇,迎接挑战。一个国家只有对自己不宽容,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奥斯卡电影“撞车”中的种种片段,不同种族之间相互的碰撞、摩擦,误解、猜疑和不信任让人们互相伤害、彼此受伤。其实,归根结底,是人们心中的恐惧感在作祟。因为害怕受伤,所以跌跌撞撞。

作者结尾写道:但是它会到来的,它将紧随着人类第一个真正的胜利——对人类自身的恐惧的征服——而到来,历史将记下这一切。的确,宽容两个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和做人一样。无论是大

学还是将来工作,我们都要慢慢懂得去欣赏,去接受。身边总是美好的,活着就是美好的事。或者我们也可以从房龙的《宽容》里提取点东西来,“他相信对于世界的拯救要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要想改造好世界,首先得改造好每一个人。”这句话是否也可以这样改写:“要想拯救别人,首先得拯救好自己。”

学会宽容,做一个聪明人。

史论田壮2014.2.1411

第二篇:宽容读书笔记

《宽容》读书笔记《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畅销全球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是他献给这个并

不宽容的世界的一份呕心沥血的礼物。这是一部被称作挑战愚昧与极端观念的历

史佳作,是一部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最经典最通俗读本。作者用极其轻巧的文

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细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

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

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

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

误。在西方,经历了希腊、罗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宽容之后,西方的文化

开始被基督教禁锢。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发展起来,自有其优势,那就是对

各国下层人民的爱悯,远胜过只有上层名流才能接触的哲学和艺术。当罗马日益

衰落、教会与世俗权力进行了交易,从此,教会大权在握。“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

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在

房龙看来,大部分信仰的出发点都是朴素乃至浪漫的,但它们一旦和世俗权利相

结合,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陷阱而不能自拔,上演出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不宽容的

悲剧。而自以为是的教会产生于无知的阶层,他们认为自己的无知是对信仰的纯

净,他们开始进行一波又一波的“纯净”,杀掉异己、破坏寺庙、焚毁书籍,整个

西方蔓延在无知和恐惧之中,人们因此而极不宽容。他在书中阐述了什么叫做真

正的宽容。揭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权

利选择自己所认可的信仰,不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应

该宽容的对待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从欧洲早期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圣巴多罗里

昂大屠杀,种种种族的,社会的,个人的不宽容,让我们在触目惊心中,能够更

加清醒的认识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如果我们怀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这个世界是否会少一些猜疑和杀戮,少一些流血和牺牲?正如房龙在书中所说

的:“总有一天,宽容将会成为法则。”

房龙借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

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说

要容纳别人的观点哪怕你完全不同意他的说法。而历史证明,要做到这样一点,是何等的艰难。尤其是在政治和宗教等涉及公权的领域上,占主导地位的学说只

有一种。那些不同于主流的观点与见解,往往会为当权者所忌惮、压制乃至完全

消灭。正如在书中序言的寓言故事: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听从守旧

老人的教诲,一辈子呆在山谷里,对于外面的世界,则不能心存妄念。如果有人试图铤而走险地走出祖祖辈辈的生活的山谷,就意味着对祖先的背叛与对神灵的亵渎。一位漫游者终于突破了守旧老人枯燥乏味的说教,勇敢地走了出去。但当他发现新天地而后负伤回到故乡时,等待他的不是同乡们的嘉许与羡慕,而是高居道德制高点的守旧老人的严厉审判。漫游者最终成为了殉道者,但这并没有引起乡亲们的觉醒,直到时代呼唤他这种人的出现,他才被作为先驱者被曾经杀害过他的人所纪念着。这其实是人类历史的缩影,实实在在的不宽容。因为不同,所以排斥,既而毁灭。这是守旧老人的行为逻辑,也是历史上许多当权者的一种做法。“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这是漫游者在回击守旧老人的控诉。的确,同为凡人,凭什么只有守旧老人才能代表神的意志呢?谁知道神一定不喜欢无知山谷的人类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呢?其实,这是一个并不需要追问的问题,因为这不是问题的核心。也就是说,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民众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只要民众对此毫不存疑,以守旧老人为代表的当权者就有了统治一切的权威。神,也不过是他们所要利用的工具。一旦有人提出异议,就等于对他们的权威提出挑战。那么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的压制乃至毁灭那些胆敢提出挑战的人,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于是,不宽容的现象由此而生。 人类在原始阶段没有宽容可言,因为他们面临随时丧命的恐惧,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严格遵守使整个种族得以延续的规矩,并防止规矩变化,因此,他们要惩罚那些拒绝把公共规则看作是神灵意志表现的人,要靠僵化刻板的不宽容制度。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今天我们有无数的警察和监狱,却不能轻易地推行几条法律,而在原始社会却能够使人们服从呢?原因很简单,原始人无知,他们不懂因果联系,他们误以为早晨被马蜂蛰伤是因为自己昨晚得罪了神灵,这种禁忌针对无知的年代和人才有效。就像房龙说的“人因为无知而恐惧,因为恐惧而不宽容”。 在书的结尾,房龙指出,虽然我们自称是文明时代的人,但是在本质上,现代的人跟古代的人并无二样,他说:「我们只是穴居的同时代人,只是抽着香烟、开着福特的新石器时代人,是坐着电梯才能到达家住在悬崖的人。」「只要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恐惧,那么谈论黄金时代、摩登时代、进步,就都是图然浪费时间。」[14]换言之,只有人类克服自己生存的恐惧,「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人类才能和平共处。

“进步的道路常常中断,但是我们如果把感情上的偏见置于一边,对两万年来的历史作个冷静评价(仅就这段历史来说,我们或多或少还掌握一点具体材料),就会注意到,发展虽然缓慢,却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总是从几乎无法形容的残忍和粗野状态走向较为高尚较为完善的境界,甚至世界大战的硕大错误也无法动摇这个坚定的看法,这是千真万确的。”“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史上的进步!”数十年前,房龙曾经这样满怀希望。人们总是在等待着那个近乎天堂的宽容时期到来,却不曾想过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在这个经济物质充斥

着生活的时代,人们更容易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在利益、信仰、民族面前越来越尖锐。房龙的心愿在我们的时代,被无情的践踏。这个时代使尖刻的人更加尖刻,宽容的人更加宽容。这个世界仍然不是一个幸福的世界,它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学会超越仇恨、愚昧、残忍和偏执。

历史上由于信仰、道德、风俗等的不同,人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团,每个集团总是居住在壁垒森严的城堡里,用偏见和固执这个坚固的屏障抵御外界和外来的影响。而这种不宽容来自于对人类生存的恐惧。房龙乐观地认为宽容的实现是可能的,在知识和理性统治的时代,人类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宽容便会大行其道了。我认为房龙先生对于未来太过积极了,汪国真先生说的一句话反而很有道理,“宽容就如同自由,只是一味乞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远保持警惕,才能拥有。”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就像善与恶是相辅相成的,世界上不可能出现一种善或是恶的极端现象,我们只能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世界,尽力使宽容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篇:《多一些宽容》读书笔记

看完《多一些宽容》让我懂得:宽容是一种胸襟,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待人处世的艺术。它体现了人格,它将友爱、体贴、理解与气度完美的凝缩于一点。睚眦必报的人生将会烽火四起,让人心力交瘁,而宽容能融洽气氛,交流情感,从而使人获得真知真情。

紫罗兰把清幽的香气留在了践踏他们的脚下,这就是宽容;大海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百川千河,这就是宽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宽容。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多一点宽容;当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多一点宽容;宽容是相互的,当你对别人做到了宽容,别人也会对你做到宽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就会多交一个朋友。宽容是一把小巧的金钥匙,能灵巧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宽容是一种明澈的润滑剂,能融合两颗相互抵触的心灵。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夜晚,在美国东海岸,有位韩国学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11个不良少年将他围起来,拳打脚踢将他打死了。两天内这11个人一一被逮捕。社会大众都要求严惩他们。然而,这位死者的家长却给有关当局寄来一封信,要求尽可能减轻对这群孩子的惩罚,并捐献一笔基金,作为这群孩子出狱后重新生活及社会辅导的费用。他不愿仇恨这些少年,他只希望这些少年从残暴、粗鲁、野蛮和病态的虐待性格中获得新生。这位伟大的家长在饱尝丧子之痛的同时居然做出了这么令人惊讶的决定,这种宽容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这种宽容或许可以拯救了11个孩子。斯宾诺莎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的。"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人生因为有了宽容而多了几分温情,生命因为有了宽容而添了几许高贵。

第四篇:房龙《

房龙《<宽容>序言》教案

戴果丰张晓玲

备教手记:《〈宽容〉序言》是一篇用寓言故事写成的序言,它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典型化,形象地概括了人类进步的旅程中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

故事本身情节结构简单,人物形象鲜明,学生极易将其读成一篇有趣的故事,而忽视了序言本身所蕴含的深邃的人文主义精神;极易将“宽容”理解为在生活中对人要礼让三分的这种容忍礼让,而忽略了文本中“宽容”的实质是人类思想领域中对异见的宽容,最终导致的是对作品所倡导的“宽容精神”的误读。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房龙倡导的宽容精神实质,避免误读,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透过表层文字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核。为此,教者设计了让学生“寻找杀害漫游者的凶手”这一颇具争议性的讨论话题,藉此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对话欲,培养学生通过讨论与辩论不断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并利用教师适当的点拔与引导来推动讨论的深入、理解的深化。这样,借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让“宽容异见”的思想实质在层进式的“辩析—矫正—再辩析”的思辩过程中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历史上的类似于寓言情节的事例,使其认识到“宽容异见”的现实意义,从而在内心深处植入宽容的种子,并生根发芽。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评价序言中寓言故事的哲理 2、培养学生通过表层语言深入探究问题实质的学习能力

3、领会文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学会宽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中寓言故事的哲理 2、领悟房龙宽容思想的实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激思

序言一般介绍写书的过程、目的或评价书的内容,其写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荷裔美国作家房龙为其《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他是采用寓言故

事的方式来写的,透过这个故事,我们来看看他想向我们传达什么。(课件展示房龙像及《宽容》一书的封面图)

2、情节梳理 ①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要求要素齐全。时间不超过3分钟。 ②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课件以ppt的形式展示房龙自作的关于寓言情节的简笔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边看插画边复述故事内容。

(此步骤意在检查预习情况,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3、分析主要人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漫游者,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漫游者人物形象鲜明,学生易于全面概括。)

明确:漫游者是一个具有怀疑精神,勇于探索,不怕牺牲,敢于坚持真理,为人民谋福的先驱者。

4、激发对话,探讨主旨

漫游者是一个英雄,可他却遭遇了被残暴处死的厄运,我们试着来做回侦探,一起来分析一下谁才是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元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言之有据。)

(这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学生极易从表层语言出发得出不同的答案,这就为更深一层主旨探讨作了准备) (1)学生可能出现的较浅层次的认识:

a、元凶是守旧老人:是反动势力代表,是律法的执行者,是他们判决漫游者死刑的。

b、元凶是村民:是他们用乱石砸死了漫游者。

c、元凶是律法:是“律法”即过时的传统的思想的束缚,导致漫游者非被处死不可。 (2)引导启发:

针对上述学生可能出现的浅层次认识,抛出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分析:

问题一:“村民是元凶”能够成立吗?村民们对漫游者之死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 ①学生讨论后找到原文:“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②由学生补充省略号所省略的具体内容。 讨论后明确:

“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不会杀死他”

“” “之灾” ……

可见,村民们绝对不是主观上的元凶。

问题二:为什么村民们客观上却成为杀害漫游者的帮凶? ①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布置学生找作品中关于村民生活环境的描写。

学生找到课文前八段描写生活环境部分,齐读后讨论明确:“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②这里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

明确:是这样的生活:知识的小溪水浅流短;生活方式原始野蛮;重复着千年前的字眼;古老的习俗一成不变。“知识的小溪”指的是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新的知识汇入。

“小溪”“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的文化发展缓慢,社会停滞不前。

“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总结:这所谓的“幸福生活”其实是一种愚昧保守、闭塞落后、黑暗衰朽的生活氛围。封闭落后导致他们易于满足,愚昧,固步自封,麻木,而这些又导致他们充当了杀害先驱者的刽子手。

问题三:那守旧老人是否就是十恶不赦的反动分子?是真正的元凶? ①学生找到原文:“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后来人们逃出无知山谷时,并未杀死守旧老人,而是把他们也带出了山谷。 ②学生讨论以上内容后,明确:

守旧老人并非是一个精神上的骗子,他开始是受到了人们尊重的,而这正是由于他们真正地臣服于祖先的智慧,对律法顶礼膜拜,自觉地成为了过时律法的维护者、执行者。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守旧老人是愚昧的、保守的、虔诚的、狂热的、顽固的。他是反动的,但也是可悲可怜的。他们主观上也并非要杀死漫游者的真凶。

问题四:那么,制造悲剧的元凶究竟何在?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最终指向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作者批判的矛头指向传统的过时的思想,“律法”则是这种可怕思想的代表,“律法”能被认可并坚决执行,就在于当时人们的普遍愚昧落后与封闭。 总结:悲剧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普遍愚昧、闭塞、落后、拒绝新知、排斥异见。真正的元凶在于这样一种生存方式、思想状态。

问题五:房龙借这个悲剧性的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要宽容异见;

要打破封闭,走出愚昧;

封闭导致落后,愚昧产生狭隘; 我们要改革开放……

(鼓励学生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5、延伸拓展

文章最后提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同学们能找到哪些“过去”或“现在”发生的类似的悲剧性事例?

学生们自由发言,不难找到以下例子:(学生未能提及的事例,教师可略作扼要介绍)

①布鲁诺主张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以火刑并被活活烧死。 ②清朝戊戌六君子因主张变法革新,被清朝廷残酷处死。 ③北大校长马寅初提出科学的“人口论”,在文革中饱受迫害。 ④张志新坚持真理,反对“四人帮”弄权,结果被红卫兵割喉后处死。 ⑤由于宗教信仰不同,2014年3月塔利班炸毁了著名的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 …………

【教师点拔总结】

沉重的历史让我们看到:真理起初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我们也像无知山谷的人们那样不但不予以保护,反而残暴扼杀,这只可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的自身困境,最终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

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真理有可能成为明天的谬误,因而我们更应宽容新思想,容许其存在,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期待着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在将来。让我们在心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宽容不只体现在社会思想领域,在我们的普通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宽容这门人生艺术,学会宽以待人。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宽容异见,宽以待人,拥有比海洋,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6、延伸阅读:⑴课外阅读房龙的《宽容》(可选读一部分章节),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与同学交流。⑵关于“不宽容异见”所带来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究竟有怎样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背景?悲剧发生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请你通过网络搜索或相关图书作更进一步的深入阅读。读后,你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读书随笔。

第五篇:现当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一、 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

二、 内容梗概: 小说描述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觉慧、觉民、觉新。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姐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婚后变得有点憔悴。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

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去。鸣凤向觉慧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琴因为她的好朋友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鸣凤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瑞珏几天后就生产了,她痛苦地为觉新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死了。觉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三.处理特别之处:

(1)、抒发真挚浓郁的激情:《家》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有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股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心。

(2)、意蕴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及细腻的心理描写。

(3)、舒缓自然、生活化的结构:《家》在结构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4)、朴素、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5)、典型化的赋予手法。

(6)、最主要的特色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人物大多性格鲜明,面目殊异。巴金描写人物特别注重人情美的描写。他在塑造人物时,一方面以人物美的外形来打动读者,另一方面以美的心灵来吸引读者。

四.令人深刻之处:

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价值立场。

五.传达讯息:

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

六.评价: 《家》所诞生的时代,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寻求自强自立、重建文明的时期。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对富国强兵的追求,维新变法改革制度文化的努力,皆相继归于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流于形式,中国社会陷入更加混乱失序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看来,在于中国自身,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阻碍着中华民族走向强盛。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命运,必须与这个传统彻底决裂。而这种决裂只有通过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和极力丑化才能实现。因此,在他们的笔下,传统成了罪魁、元凶、魔鬼、食人者。“启蒙思想家们几乎一开始就被安置在替辛亥革命补理论课,为民主共和制所象征的意识形态寻找价值合法性的角色位置上。”见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321页。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不可能轻易消失的,它必然会与新兴力量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而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往往会转弯抹角地凝结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观念,意识形态中的对立观念又势必表现为作品形式结构上的特点。《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正是现实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矛盾的具象化,而小说中子一代的出走与封建家长的死亡、封建大家族的崩溃,正是对这一矛盾的想像态解决。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七.观后感

《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

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虽然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威。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容。

在这个家里发生的故事也让人感觉到气愤与悲哀。第一个悲剧发生在鸣凤身上。已经六十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的丫头中选一个去给他当小老婆,而这个灾难恰恰降临在十六岁的鸣凤头上。鸣凤和觉慧之间有一段爱情,但是因为两人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少爷,身份悬殊,才导致这段纯洁的爱情别成了一个悲剧。刚烈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她死得比鸣凤懦弱多了。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二人之间也曾有过爱情,本来两家都同意结婚了,却又因为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觉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获得了爱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却当了寡妇,又回了娘家。两人依然对对方念念不忘。后来没得了肺病,却因为父亲守旧,不肯看西医,耽误了治疗,最后她怀着遗憾,软弱的死去。高老太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医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人们开始求助于封建迷信。最开始找道士在大厅里做法念咒,深夜陈姨太又在天井里拜菩萨。后来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后居然找巫师到家里来捉鬼,把老太爷吓得够呛,陈姨太等人被觉慧说了一番后羞愧地散了。又过一天,老太爷死了,临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觉慧等年轻人接收新思想了,可是已经太迟了。死得最令人悲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爷死后,封建的思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葬礼就办得充满封建色彩,这还不够,长孙媳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太太们说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就会有“血光之灾”。所以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后来瑞珏难产,却不能与觉新相见,她在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含恨离开人世。

这是四个悲剧,虽然发生在了几个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是却都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梅和瑞珏都是觉新曾经爱过的女人,而她们也都是封建主义的悲哀,她们同觉新一样,太软弱了,对于别人说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错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里,只会服从,不会反抗,他们的所谓“作揖主义”哲学纯粹是给在封建社会白白做出牺牲。高老太爷在临死之前能够醒悟也称得上是一种庆幸吧,不过他醒悟地太迟了,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根本不能给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带来丝毫的改变。而鸣凤,她与常人不同,她性格刚烈,虽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牺牲,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封建主义)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宁死也不屈服于封

建主义,至少她死得不窝囊。总之,封建社会给人们的痛苦远不只这些,所以年轻人才要推翻这个社会,让人们看到新社会、新生活的希望。

八.收获:

阅读近现代的文章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即历史唯物主义,在看到觉新的怯弱时我认为除了一味的指责外,也要站在那个时代的人物视角看待。此外考虑到当时的五四背景,体会到青年在思想解放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少年强中国强,不多增强自身素质。

word该篇DOC格式房龙作品《宽容》读书笔记范文,共有1479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房龙作品《宽容》读书笔记下载
房龙作品《宽容》读书笔记.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