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6-10-13 06:34:5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新学期开学,会有很多变化。孩子转进转出,老师调进调出……最近,因这些变化引起了一位家长的诉求,着实让我对我们家长无度的爱而感慨万千。

事例描述:因教育局人事调动,**班两位带班老师均离开本园至外园工作,在即将开学的日子里,园长室对这一班级的孩子发了一个前期预告,告知家长这一变动,希望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在报名这一天,班中一家长还是以孩子不能接受两位新带班老师找到园方,反复针对园方的这一决定表示不满。这位家长如此的着急和处事的态度,不禁让我深深感到如今家长工作的难做,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文章:要合理处理“家长投诉”。确实,现在的家长,在对待自己宝贝的独苗的教育中,往往因为知识的缺乏或过于溺爱,导致产生家园教养的不一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站在科学教养、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上可以这样处理

1.正面应对:对于园方不能规避的情况,明确答复家长回到原来状态是不可能的。我们成人能做的就是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变化,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科学教导: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事件,并快速地适应,这是孩子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当然,首先,在做到这一点前,家长要学会运用这一技能。如果家长都不能适应这种必然的变化,谈何教育引导好孩子。

3.晓之以理:如果孩子确实因为这一变化而产生强烈的不适应,那么说明孩子缺乏一定的新环境交往能力、耐挫能力较弱、面对困难的解决能力较差,这些状况都会影响孩子健康全面发展,教师有必要与家长在今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加以关注并多进行适应性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回避一些变化。

4.动之以情:从情感角度上理解家长焦虑的心情,并与家长共同承担起帮助孩子的责任,多关心帮助孩子,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老师。

让家长理解教养孩子需要有技巧、需要懂方法,一味地包办、过度地溺爱,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老师专业的眼光和科学的教养方式,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张义文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了我工作的主旋律,这一旋律因学生而悦耳,因忙碌而充实,因进步而欣喜,这一切都归功于教育的指明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淡淡的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细品《给教师的建议》知道了以个真正的老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体会与方法的渗透,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地阅读、品味。

首先,我们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这就是说,教师要读书。其次,做一名宽容的老师。第三,要谨记知识的最终目的—运用。

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教师就要读书。把有感触的教育随笔或设计独特的教学案例多看几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摘录下来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多姿多彩的,才能像那位历史老师那样“用终生的时间备课”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课的老师入了迷,才能给学生的永远是新鲜的营养,这才是读书的关键—读以致用,这样才能做一名专业扎实而又博学的老师。我还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老师,要有现代的教学。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我要树立一个信

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连上帝都能原谅孩子犯错更何况是身为教育专业岗位的我们?因为犯错所以更应该有改错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只要从言行上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品德的养成。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 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这是我从中体会到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里就为知识做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的目的就是运用,只有用才能体现学会,只有善用才显灵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谨记: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的交流生动中,不断过程活期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与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大限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书中的每条建议都阐明得生动明白,每一个案例都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每个观点都带给我们启迪和收获,让我们从中汲取方法,品味建议,感悟教育,做一名不断提高自己的老师,用理论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前进的道路!

第三篇: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作者:竹 日期:2014-4-2 9:58:00

《 给教师的建议》第50条写到: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当今学生负担过重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我们的教育体制问题。面对中考、高考,一分定终身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了提高成绩,学生、老师、家长不知要付出从多少的艰辛。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再好的教育同样需要时间,作业、习题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以前的建议中专门指出过。学生自己的时间不知还有多少,我的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每天下课都在做作业,为啥作业就是做不完呢?我听了觉得学生真的好可怜,但是又无能为力。面对升学压力,学校能放过你吗?各科作业迎面而来,有的学生甚至不堪此击,逃学、厌学甚至辍学,好多学生我们在接他们上学的时候都躲起来不愿意来学校。

排除客观因素,在我们的课堂上又应该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认为,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想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便可减轻学生的一部分负担。建议中指出: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

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定义,学生不加思索地便去记忆。这样的记忆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去思考,去探讨,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理解的去识记,可能终生难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识记,这在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它们,又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掌握它们。先理解,再运用,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循环中成为自己的财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这样在我们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至使学生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概念、公式背非常流利,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出现错误,归根结底,就是她没有真正的理解概念或公式,导致浪费更多的时间来辅导这些内容。

通过这些可以得出,在对客观条件我们无奈的情况下,可以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如何使学生减负,提高课堂效率是很好的一个办法。此外,如何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是关键,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有感于以下几条:

1.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工作。在衡量知识质量(也就是劳动质量)时,教师的评价带有明显的道德意义。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通过这种评价,不应当使儿童对于人们怎样看待他(是爱劳动还是懒散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评价所能起的这种微妙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就是它一定要跟儿童的内在的精神力量结合起来。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如果由于学生不善于学习而给他一个不及格的评价,那就更糟:儿童觉得教师已经把他看得什么都不行,他就会欺骗和弄虚作假。学生不善于学习,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件起初的小事,那就会酿成大祸―――懒惰和散漫。

2.学习―――这并不是机械地把只是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教师的任务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

读书笔记:我读《马承与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近期一直在学习《马承与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一书,作者马承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是我国外语教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他的“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包括小学阶段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初中阶段的“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马承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尤为感兴趣。因为这种教学法对现行的小学音标教学十分适用。在pep小学英语教材里,音标教学虽然被安排在c部分,新课标中也没有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是否要掌握48个音标,但音标教学仍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学好音标,将为中学的单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与马承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所主张的语音教学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语音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正是英语课程二级目标之首。在马承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中,他把讲授26个字母名称音作为学习音素的基础,把掌握音素作为学习音标的前提。学了字母学音素,学了音素学音标,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系紧密,过渡自然,易懂易记,学生一开始就能掌握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这相对pep教材所提倡的音标方面按部就班的教学而言,属于跳跃性的教学。到底这种跳跃性的教学学生是否适应和接受,我打算在新一轮的三年级教学中通过实践来检验。

在本书中,无论是马承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还是他的另一个教学理论——直呼式韵律英语教学法,无疑都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

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学生乐于学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会学习。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坚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单词教学时引入游戏式操练,会话教学时采用情景教学,语音教学时引入竞争机制,阅读教学时口头听力练习和笔头阅读理解练习相结合。通过多元综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学会用简单的英语表情达意,与同伴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同时,我还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记课堂笔记的习惯的培养。我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指导,如把马承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结合到五、六年级的语音教学中,从而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马承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教会了我们怎样学习,以及如何学习更有效率。这与《英语课堂标准》里提出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即learn how to learn”的理念又一次不谋而合。所以,马承老师和他的“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对我们今天的新课改仍然具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读《教育信息技术》有感

每当读起《教育信息技术》一书,我的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对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着一场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流的技术革命,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是无形的财富,那么,培养信息财富的创造者——有信息意识、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肩上,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更应该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教育观念,科学地、准确地预测未来社会的需求,为迎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作好必要的准备。作为中小学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一)具有信息意识是每位社会个体成员在未来社会成功的前提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信息技术充斥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具有信息意识,谁就具备迈向成功的可能。因此,对于未来社会个体成员——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意识不仅控制着人对信息需求的认识,而且对信息的获取过程起着支配作用。

古语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的“有心人”就是指有信息意识的人。信息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尤其是处于教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价值在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地认识,精明的现代人对有价值的信息不是消极的适应,而是积极主动地、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捕捉。这种对信息的追求和捕捉不同于一般凭直觉和经验的信息感受,它有明确的目标、高度的自觉,并且常常是有组织、有计划、凭借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涌现的、浩若烟海的信息中要能准确地选择、迅速地获取所需要的那部分特定的信息,需要有战略眼光,需要有科学的预见能力,需要有正

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事业的成败,往往就取决于此。曾被评为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从一期<大众电子>杂志封面刊登的出售个人电脑的广告上看到了商机,微软公司也就由此诞生了。“比尔?盖茨”的成功决非偶然,而在于他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敏感性。看到这则广告信息的决不只“盖茨”一人,但获得如此成功的只有盖茨。由此看来,信息只服务于那些有信息意识的人,信息意识是获取信息的前提。

(二)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对未来社会的人才取向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是社会发展的依据与基础。未来社会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在人才的取向等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具有战略性的眼光,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取向等问题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科学的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剧增,原有的人才观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新的人才观即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力、健康的体魄、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要求学校不再是培养知识的学习者而是要培养出大批有知识、有信息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表明,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利用程度和信息意识。二战后,日本一跃而起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其一,重视普及教育。因而他们的企业拥有世界上令人羡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其二,日本人对信息的敏感性极强。在七十年代末,日本政府就把信息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从1980---1985年,信息产业投资均以18%的比例递增。1985年,日本信息设备投资额为1050亿日元,到2014年总投资额约达到6820亿日元。其信息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可见,一个民族的信息意识对这个民族的发展多么重要。而教育是培养信息意识的最佳途径。基础教育在我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信息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读《给教师的建议》52条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部分提到: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越来越难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负担过重。而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学生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也许光是忠实于“教科书”的教学不算是优秀的,要敢于给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启迪他们的思维。同时,要把书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枯燥的知识“动”起来。这些天,我正在尝试着把各种有趣的小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学、读、背、演、练。因为对于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感觉有些厌

倦了,并且语言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光靠书本中有限的资源远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反而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读书笔记:读《督促孩子学好英语的几大绝招》有感

读了《督促孩子学好英语的几大绝招》一文后,原本以为有很大的启示,其实还是那“老三篇”。

一要在兴趣上下功夫;

二要在能力上下功夫;

三要家长恒心上下功夫。

虽然自己是教英语的,可是深知孩子需老师来教的道理,因此在孩子学习英语面前从不敢以英语老师自居,总是鼓励她跟老师学,跟录音机学,跟同学学。只要她能主动跟别人学,她一定不会对英语陌生,只要她不怕英语,就不怕她学不好。

正如文中所说:“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都希望他们从小就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求学奠定基础。”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又何尝不一样?所以激发孩子学英语的兴趣是关键。“在家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英语有关的少儿电视节目,主要是让他对学英语产生兴趣。家长还可以为孩子买一些浅显的英语故事、卡通画来提高他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英语的价值,让孩子从你的说话或实际例子中感到你对他学会使用英语的能力表示认可,并解释你为什么认为这种语言具有较大价值的原因。”以我的实践来说,以上做法要基于一个关键:不要布置任务。否则孩子就会兴趣索然,几次任务下来,她就再也不理你了。

我认为文中所提到的“要培养孩子‘开放型性格’”很重要。因为在教学中曾见有些孩子,智力水平不可谓不高(请勿抄袭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考试成绩也很好,但没有养成说英语的习惯,他们仅仅把英语当做一门“学问”,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手段和工具。课内课外都 “怕开口”,怕其他同学笑他,时间一长,与同学的差距就大了,更不愿意张口,当然就很难学好英语了。最好的就是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家练习,当然家长必须与孩子共同学习,可以将对孩子的帮助融入整个家庭生活中。例如:在餐桌旁,你可以叫孩子将“apple”递给你,而不使用“苹果”一词。这种有趣的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孩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孩子便能在家长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

正常的英语学习离不开“利用磁带、电视节目学习”,而且“注意鼓励孩子学习课堂上并未要求的内容,特别是口语训练”,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家长应配合学校要求孩子,监督并指导孩子晨读(或每天坚持听录音半小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训练”。此外,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孩子一道“计时”,认真计算一下,便可知道,10分钟可以记住两句话或七八个单词,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值得的,以此帮助孩子具体了解“10分钟的价值”,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而以上的种种,必须以家长的教育恒心为基础,我并不主张“陪太子读书”的教育思想,我认为家长的教育恒心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而不是放在每天晚上陪他做作业的时间里。因为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远比学习知识重要。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这是终身受益的。而这些方法的指导不能单靠老师的课堂,或是单从考试的成绩去判断,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试验,更要在应用中巩固和提高,才能形成孩子自身的学习素质,帮助他们跨过学习和人生中的一道道难关。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汪中求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后,非常有同感。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工作,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了一个“小”字。这本书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就能成就大事。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伟大与平凡”的真理,

细节的实质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

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我认为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要想做好、做强就必须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位才行。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书中的众多例子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细节能够表现整体完美的道理,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细节在创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还能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细节是一种创造。由此可见创造就不一定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小改小革,细节调整同样是一种创造。“细致到点”,从细节中找到创新的机会――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把握了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做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吧,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word该篇DOC格式《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共有1170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下载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