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8-11-09 11:19:3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宋天宇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对于徐悲鸿的爱国情怀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徐悲鸿的异国思乡情:

徐悲鸿1919年到法国朱利安院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特别注意对素描的训练,这为他以后的油画中的表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曾以他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大批具有思乡情感的作品。他特别注重西方油画和中国画意境之美的结合。其代表作品《箫声》对优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一次完美而充实的表达。此作品在构图、色彩、笔法甚至思想、情趣和笔墨情趣上,都蕴含着浓郁的东方绘画精神。画面中女子忧郁的眼神所流露出的思乡之苦慑入心弦,那无声的泪水仿佛已溢出画面,而画面中的箫声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这也是当时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文化品质的完美体现。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的真谛,心中割舍不掉的是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在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挑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二、徐悲鸿游子归来的爱国情怀:

1927年,徐悲鸿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秉承欧中绘画的经典手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其中较为经典的是他于1939年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该作品是徐悲鸿现场观看王莹的表演的一部戏而被戏中的爱国精神感动而创作的。这部戏讲的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中国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一对父女以卖唱为生的故事。在表演时,女儿准备提桑,却因饥饿而晕倒在地,老父亲却拿起鞭子抽他,这时有位愤怒的青年高声一喊,“放下你的鞭子”,并夺下辫子。老父亲和女儿诉说了日本侵华的行径和沦落他乡的艰难生活,激起了观众强烈的抗日救国的情绪。由此,徐悲鸿创作了大幅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徐悲鸿在创作中对民族风格进行了深入探索,有意将中国美术和艺术精神融入其中。比如,他虽然对人物的脸部和手部进行的较为写实的刻画,但在衣服的表现上却用了中国画中的写意的方法。此外,主人中的脚部也也有明显的写意成分,再加上衣服的色彩本身就是中国水墨画的特征。画面的表现既有西方油画的写实精神,又有中国艺术美学中写意的笔墨韵味。背景中的街道和农民形象使人倍感亲切,体现出中国老百姓的质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徐悲鸿以表现中华情感为己任,其作品流露出他对祖国和人民强烈的爱。

三、徐悲鸿的抗战爱国情怀:

1934年,在中国东北三省沦陷、国难当头之际,徐悲鸿为了鼓励中国同胞,创作了《新生命活跃起来》。画面中瘦骨嶙峋的雄狮侧身腾空,飞跃到三座大山之上。其中雄狮代表了贫苦且力量弱小的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依然奋力一搏、决不放弃、斗争到底、取得胜利的决心,画面中三座大山代表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画面中的松树、山石朝着雄狮的方向倾倒,再现了中华民族势不可挡的精神力量,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1930年,徐悲鸿大型历史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油画《田横五百士》,画面长349厘米,宽197厘米。《田横五百士》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田横是秦代末年齐国的旧王族,继田檐之后为齐王。汉高祖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小岛上,刘邦听说田横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去说服田横,赦他的罪,召他回来,欲封其王或侯,否则威胁将要诛灭他们。但田横在走到“尸乡”时,终因不肯屈服于刘邦的淫威而自杀。岛上五百壮志得知后也随其后而自杀,表现了田横及其子民的“威武不屈”的“高节”,这也是千百年来,优秀中华民族的许多仁人志士所拥有的、当民族处于外忧内患之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高节”。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画了不屈的激情。田横身着红袍,挺胸昂首,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他的眼睛里闪着凝重、坚毅、自信和视死如归的光芒。壮士中白发老者沉默低首,垂髫者掩面而泣,忧伤无限;远处更多的勇士在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的离去。一瘸腿老者,右手拄杖,左手微伸,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似再向田横做最后的劝说。执剑的壮士,无助和悲戚的目光射向画面之外,他们仿佛已感觉到这已是最后的诀别。在田横身侧画面的右下角,一个少妇和一个老妪身拥着一个幼童昂首注视着田横。画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徐悲鸿创作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中国横行,徐悲鸿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

1942年至1946年期间成就了大量佳作,并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

“皖南事变”时,徐悲鸿怀着愤怒的心情,在盘溪中国美术学院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画了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之上,竖立两耳,怒睁一双像手电灯泡那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扑鼠状。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写在画幅的上角:"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

1942年秋天,中国美术学院地址选在盘溪石家花园石家祠,每天清晨,徐悲鸿步行去嘉陵江边,在小摊上买两个烤红薯当早餐,然后坐渡船过河到沙坪坝中央大学艺术系上课,中午始回,下午和晚上在此作画。徐悲鸿过着艰苦的生活。吃集体伙食,和大家一起吃包饭,吃的常常是发霉的"平价米",喝的是田里的水,点的是煤油灯。

在一个除夕的夜里,徐悲鸿怀着国破家亡的愁绪,独自徘徊在嘉陵江畔,目睹一个捡拾破烂的老妇,便把身上所带的钱全部掏给这位老妇。回到盘溪后不久,他在画中刻画了一个衣衫褴褛、身背竹篓、拄杖寻觅的《巴人贫妇》。在她饱经风霜的脸上,惶恐不安的眼神,流露出极度的饥饿。

 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他笔下的马千姿百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并且他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徐悲鸿的马以《奔马图》为代表,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同时,徐悲鸿不仅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来激励中国人民,还在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多次义卖画展,所得的财物全部捐献用于抗日活动。

徐悲鸿在运用西方油画、素描的不同表现手法时注重融入中国画的元素,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始终力求以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融会贯通。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总之,徐悲鸿的作品是中国画坛中的奇迹,更是世界画坛中的奇葩,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博爱的情怀。

最后,我用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艺术评论家傅雷的话作为结束语: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word该篇DOC格式徐悲鸿的爱国情怀范文,共有367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下载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