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证明范本 >

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5-01-06 07:24:0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几何证明题(提升题)

如图5,已知四边形abcd,ab∥dc,点f在ab的延长线上, 连结df交bc于e且s△dce=s△fbe .(1)求证:△dce≌△fbe;

(2)若be是△adf的中位线,且be+fb=6厘米,求dc+ad+ab的长.

ca

图5

b

f

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的一点,且ce=dc,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接ac交bd于o,连接of, 求证:ab=2of.

a

o

d

g

当代数式x+3x+5的值为7时,代数式3x+9x-2的值是_________.

2

2

b

fe

24如图所示,△abc中,∠bca=90°,d、e分别是ac、ab的中点,f在bc的延长线上, ∠cdf=∠a,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f c

e

b

d c

e

(第24题)

a

2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 ae评分∠bac交cd于f, eg⊥ab 于g.求证:四边形cegf是菱形.

(第25题)

24. 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25. 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 直线bm、nc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 △cef为等边三角形;

(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七、24.选择第(1)种。证明:延长de到点f,使ef=de;∵点e是bc中点;∴be=ce;又∵∠bef=∠ced (对顶角相等);∴△bef≌△ced(sas);∴bf=cd,∠ f=∠cde;又∵∠bae=∠cde;∴∠bae=∠f;∴bf=ab;∴ab=cd。 八、25.(1)证明:∵△acm、△cbn是等边三角形;∴ac=mc,bc=nc, ∠acm=60°,∠bcn=60°;∴∠mcn=180°-60°-60°=60°;∴∠acn=∠acm +∠mcn =60°+60°=120°, ∠bcm=∠bcn +∠mcn =60°+60°=120°;∴∠acn=∠bcm;∴△acn≌△mcb(sas);∴an=bm.

(2) 证明:∵△acn≌△mcb;∴∠anc=∠mbc;又∵∠mcn=∠bcn=60°, bc=nc;∴△ecn≌△fcb(aas);∴ec=fc;又∵∠mcn=60°;∴△cef为等边三角形。 (3)补全图形如下:

第(1)小题的结论还成立,但第(2)小题的结论不成立。

24.(本小题10分)阅读探索:“任意给定一个矩形a,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b,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完成下列空格) (1)当已知矩形a的边长分别为6和1时,小亮同学是这样研究的:

7?

?x?y?

设所求矩形的两边分别是x和y,由题意得方程组:?2

?xy?3?

消去y化简得:2x2?7x?6?0,

∵△=49-48>0,∴x1,x2 . ∴满足要求的矩形b存在.

(2)如果已知矩形a的边长分别为2和1,请你仿照小亮的方法研究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矩形b.

(3)如果矩形a的边长为m和n,请你研究满足什么条件时,矩形b存在?

25.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对角线ac + bd =14cm,求ac、bd的长; 26如图,在⊿abc中,∠bac =90?,ad⊥bc于d,ce平分∠acb,交ad于g,交ab于e,ef⊥bc于f,求证:四边形aefg是菱形; a

c

e

gd

f

b

27.如图,正方形abcd中,过d做de∥ac,∠ace =30?,ce交ad于点f,求证:ae = af;ab

cdf已知:正方形abcd,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e交bd于f,交dc于g,m为ge中点,求证:cf⊥cm

ad

m

bc

e

2.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的中垂线分别交ab、bc的延长线于点f、e求证:(1) ∠ead=∠eda;(2) df∥ac;(3) ∠eac=∠b.

3. 如图,△abc中,∠acb=90°,d为ab中点,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de、ac相交于点f.求证:(1)点f为ac中点;

(2)试确定四边形ad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四边形adce为正方形,△abc应添加什么条件,并证明你的结论

b d c e

e

bc

4. 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

(1)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3)四边形acef有可能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f

e

b

d

ac

d

ac

b用关系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45o。翻折梯形abcd,使点b重合于点d,折痕分别交边ab、bc于点f、30e。若ad=2,bc=8, 求:(1)be的长。(2)cd:de的值。

四、读句画图,并证明

22.已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af。

求证:de=bf。

23.已知在⊿abc中,∠bac=90o,延长ba到点d,使ad=

12

ab,点e、f分别为边bc、

ac的中点。(1)求证:df=be。(2)过点a作ag∥bc,交df于点g,求证:ag=dg。

五、论证题

24.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p是斜边ac

a

o

e

b

d

c

上的一个动点,d为bc上的一点,且pb=pd,de⊥ac,垂足为e。(1) 试论证pe与bo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

(2) 设ac=2a , ap=x , 四边形pbde的面积为y , 试写出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5.如图,梯形abcd,ab∥cd,ad=dc=cb,ae、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ce⊥ag于e,

cf⊥ab于f。

(1) 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

(2) 选择(1)中你所写出的一组相等线段,说明它们相等的理由。

六、观察——度量——证明

26.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o角的三角尺

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o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 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2) 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2),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b

ec

b

ce图2

ed

c

a

f

b

d

a

图1

第二篇: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复习题2014--6—29姓名:一.填空题

1.过一点

2.过一点,有且只有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的,它们的交点叫做;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中,最短;a b 5.如果c[图1]6.如图1,ab、cd相交于o点,oe⊥cd,∠1和∠2叫做,∠1和∠3叫做,∠1和∠4叫做,∠2和∠3叫做;a7.如图2,ac⊥bc,cd⊥ab,b点到ac的距离是a点到bc的距离是,c点到ab的距离是d43

8.如图3,∠1=110°,∠2=75°,∠3=110°,∠4=;cb

二.判断题[图2][图3] 1.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命题都是正确的;()

5.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6.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如果a⊥b,a⊥c,那

么b⊥c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d、如果a∥b,a⊥c,那么b⊥c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过直线ab外一点c作ab的平行线cf b、任意两个奇数之和是偶数c、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d、两个角互为

补角,与这两个角所在位置无关a 3.如图4,已知∠1=∠2,若要∠3=∠4,则需 ()da、∠1=∠3b、∠2=∠3c、∠1=∠4d、 ab∥cdc [图4] 4.将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是()

a.如果同角的补角,那么相等b.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 c.如果有一个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d.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它们相等 四.解答下列各题 :p 1. 如图5,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qac 有、、;abf 2.如图6,直线ab、cd分别和ef相交,已知ab∥cd,orebba平分∠cbe,∠cbf=∠dfe,与∠d相等的角有∠[图5][图6]d∠、∠、∠、∠等五个。c 五.证明题e[图8]如图7,已知:be平分∠abc,∠1=∠3。求证:de∥bcb[图7]cadb

六.填空题

1.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过两点可以画 2.在图8中,共有条线段,共有个锐角,个直角,∠a的余角是; 3.ab=3.8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3cm,e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则ef=cm ;

4.35.56°=度 分秒;105°45′15″—48°37′26 ″ 5.如图9,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与be交于f点,则图中共有e 6.如图10,图中共有条射线,七.计算题bdc 1.互补的两个角的比是1:2,求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9]

a2.互余的两角的差为15°,小角的补角比大角的补角大多少?e

bdc[图10] 1.如图11,aob是一条直线,od是∠boc的平分线,若∠aoc=34°56′求∠bod的度数;

dc 八.画图题。1 .已知∠α,画出它的余角和补角,并表示出来aob

[图11]北 2.已知∠α和∠β,画一个角,使它等于2∠α—∠β北偏西20

β 3.仿照图12,作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西东 ⑴北偏东43° ⑵南偏西37° ⑶东北方向 ⑷ 西北方向 九.证明题[图12]南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平行(要求: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已知:求证:证明:

第三篇:几何证明题的方法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第四篇:初二几何证明题

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cf. (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a

e

b

第五篇: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提高学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性质、识别条件、事实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从证明的问题考虑,推导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明的结论继续往回推导,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条件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已知与求证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怎样做好几何证明题

高中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题专题讲解

如何解几何证明题

初三几何证明题

word该篇DOC格式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范文,共有56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下载
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