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整改措施 >

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发布时间:2014-11-28 07:54:4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 员会(简称‘两委”阳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 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 约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案例透视;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分析

去年以来,我们就‘两委”关系问题在湖南长 沙、岳阳、衡阳、怀化、永州等地抽样调查了500个 村,运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和积 累了不少发人深思的事情。经过案例分析和统计 归类,我们把当前农村“两委”关系分为以下五种 类型。

案例一:协调型、河湾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 村,老支书赵志民是全县的“王牌支书”。1998年 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养殖大户王建江当选村主 任。两人干得很投机,上级领导也很满意,人称 “黄金搭档”。该村大事原则上先由“两委”共同研 究,拿出方案,再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然后由村 委会具体执行。村支部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村委 会也定期向村支部汇报上作,“两委”工作比较顺 利,各方面反映都个错。

在这一案例中,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素质都 较高,往往志趣相投,不少方面互补,又能依法办 事,这是“两委”关系能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案例二:包榄型、1998年,东四村养殖专业户 李顺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村主任。他在竞选中承诺 要为群众多办实事,说公道话,扭转村经济混乱 局面。但上任一年多,村里大事小事,一切由支部 说了算。他对财务收支情况知之甚少,连开支几 百元为群众订科技杂志都无权拍板。村里年均收 入13万余元,但却累欠zo余万元,欠在哪里?亏 在哪里?对群众和村委干部来说是个谜!

在这一类型案例中,村支部包揽一切,完全失 去监督,村委会是个摆设。即使新任村委主任踌 躇满志也是枉然。作为一个富村也会变成穷村。 任其发展,将导致干群对立、组织瘫痪。

案例三:游离型。位于城郊河街村的张军是 当地小有名气的基建包工头,曾多次写申请要求 人党,老支书自知难以驾驭他,总说条件不符合。 在1998年的村民直选中,张军当选为村委主任。 上任后,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张军接管了村集体经 济管理权。自此以后,他带领村委一班人忙村里 的几个公司。有时也能听上级领导安排完成一些 工作,但村支部却无法对他进行‘领导”。

在这一类型案例中,村支书一般由于能力、素 质、健康等因素难以驾驭民选村主任,双方各有一 定势力,矛盾虽未激化,但党的领导无法体现,党 的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案例四:对立型。张家村从解放以米,村支书 一直由大户人家对付仁担任。1985年,刘付仁退 位,其子刘春生接班。1999年,在县市工作组的监 督下,张家村产生民选村委会。但选举后,村支部 却一直不把村财务移交给村委会。村委则依靠自 己的一帮人开展部分工作。在收取集体企业管理 费上,也是先下手为强,谁收准支配,各有一本 帐。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县审计事务所对该村 进行了审计,发现财务很乱、帐目不清、白条下帐 太多,但也没查出实质性的大问题,最后问题不了 了之,“对立”的局面仍在继续。

这一类型案例中的“两委”,往往依靠各自势 力,互不买帐,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也影响了村 民自治的有效开展,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案例五:一体型。傍依大河的鲁陂村有着丰 富的河沙资源,但由于“两委”班子意见不合,耽搁 了发展机会,致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 “空壳村’。1998年村委会换届,乡党委决定由支 部书记曹永安兼任村主任。曹永安当选后,与“两 委”其他成员协商,实行分工负责制,确立和实施 了以开发河沙资源为主体的村办企业新思路.不 但搞活了集体经济,还安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 村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在于村支部对村委会的 领导更容易、更直接,遇事不易扯皮,从而成为不 少地方解决“两委”矛盾的权宜之计。但监督艰 难,也容易产生“家长制”的作风,而且对书记的 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协调型、包揽型、游离 型、对立型、一体型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o.1%、 39.8%、5.8%、3.5% 、1o.8%。由此可见,当前农 村“两委”关系正由传统包揽型向现代协调型转 变,但良性化的水平还不高。主要原因有:

一是职权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 《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 例》)规定,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 作的领导核心”,但在职权上没有作出具体明确 的规定。在调查中,有65.6%的支部书记把“领导 核心”理解为:对各项事务具有决定权,其中包括 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近95%的村委主任刚 提出《组织法》关于“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财产由村 民委员会依法管理”的决定、村支部无权干预。这 是造成“两委”关系不顺的直接原因。

二是素质问题。部分“两委”干部思想政治素 质偏低、法纪观念十分淡薄。近1/2的受伤支部 书记不能正确对待《组织法》,习惯“一元化’”领 导,习惯里里外外“一把手”,不甘心所谓的“大权 旁落”。大部分村委主任则认为支部书记只应管 党员、理党务,自己是民选的,具有更广泛的合法 性,理应代表村民管理一切。这次被调查的村委 主任中,非党占15%,其中近1/5希望实河“无拘 无束”的自治。

三是机制问题。目前农村支部书记基本上是 由上级党委拟定、党员选举产生,而农村党员普 遍存在“最少质差”的状况,这样难以避免“矮了 甲边拔将军”的问题。特别是村委成员实行直选 后。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当选后,内心不 服只经“少数人”选举产生的支部成员;支部成员 则怀有上级“铁定”的优越感,难以认同民选的村 委成员。受访村委主任有 96.7%要求村支部干部 也实行公开选拔。这种机制引发的“互不买账”的 心态也成为“两委关系”紧张的诱因。

四是历史问题、由于长时期以来,村支部一 直处在农村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和各项工作的夹缝 之中,或因工作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引起村民的不 满,或因执行计划生育等政策与人结怨。而这些 “历史账”很容易界在村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身 上,部分村民倾向于把跟村支部唱对台戏的人选 作自己的“代言人”,少数人本身就怀着这种“出 气”的心态参加竞选、这些人一上台便忙于争权。 在这次调查中,关系紧张的村有近1/3是由这种 原因引起的。

二、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机制创赢、领导创流、 环境助铁,加快“两晏”关系良性化进程

1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确保“两委’”良性互 动。各地实践发明,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两 委”关系良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就目前而言,需 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权力机制,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的 分离。根据《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是村民“两 会”的执行机构,享有村务管理权,又负责召集“‘两 会”、组织村务公开,而“两会”和村务公开是对村 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形式。这在法理上势 必造成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在现实中 导致村支部不愿放权而成为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实 际拥有者。因此,必须实行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 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包括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 批权)交给村委会,而把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 开的权力赋予村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 权,从而避免“两会”召开和村务公开的随意性,真 正体现党的领导的本质意义,确保村支部结束“一 元化”体制后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是健全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要本 着村支部领导村委会,村支部管方向性、政策性、 全局性大事,村委会管事务性、技术性、具体性事 情的原则,对“两委”的决策范围、主要内容和程序 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确保村支部 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 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 “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建整力度。要改变 过去村级组织建设“重村支部,轻村委会”、“政出 多门、力量分散”的做法,形成建设合力,进一步完 善中央提出的“五个好”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体系。 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两 委”关系抓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建设, 把‘两委”关系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整考核的 主要指标,用“两委”的良性互动带动农村工作的 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领导创新,切实改善党的领导。 村支部在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之后,如何 坚持而不是放弃、加强而不是淡化党的领导,如何 处理好同村委会的关系?关键是推进领导创新,探 索和丰富党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

一是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感(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 召力。要改变传统村支部成员的产生方式,积极 推行四川等地已经试行的公开选拔村支部成员的 办法,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 最高、能力最强、群众最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 雁”,从而提高村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 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

二是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的辐射 力。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团 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同时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农村“三个代 表”的实践者,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一个党员 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渗透 力。要改正过去那种标语口号式、大会号召式、行 政命令式、你打我通式的旧做法,切实搞好思想政 治了作的队伍建设和载体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 作的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 导核心作用和其他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帮助 村民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不 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党组织的约 束力。要狠抓制度建设,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 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 规则之中,化作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做到用 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

3.积极推进环境创新,为“两委”创造有利的 工作条件。在目前“乡政村治”的压力型体制下, 村一级担负较多的行政功能,工作千头万绪、纷繁 复杂,“两委”之间的矛盾往往由此而起。因此, “两重”关系的良性化有赖于环境的创新。

一是创新舆论环境。要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 待“两委”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看主流,不要因为出 现一点矛盾、磨擦和失误,便大惊小怪,或片面强 调党的领导,置《组织法》于不顾,企图恢复党的 “一元化”领导体制,消极对待村民自治:或把党的 领导视为村民自治的障碍,企图取消党的领导。 要多宣传“两委”中的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 示范作用,为“两委”关系良性化提供强有力的舆 论支持。

二是创新服务环境。要树立“领导和指导都 是服务”的观念,加大宣教力度,使《组织法》深入 人心,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素质; 加大协调力度,克服“两张皮”的倾向,对“两委”中 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处,不姑息、不偏袒。 不得过且过,避免矛盾升级、关系恶化;加大培训 力度,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的培训教育,提 高“两委”成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加强执法执纪力度,定期检查《组织法》、《条例》的 执行情况,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严肃处理,坚持党 的领导,维护村民自治的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政策环境。上级党政部门要摆正与 “两委”的关系,依法行政,把农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 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利落脚点,多领导、不包 揽,多指导、不指令,多分优、不伸手.多解难、不责 难,理解和支持“两委”工作,不出台与《组织法》相 违背的“土政策”,不下发令“两委”左右为难、无所 适从的文件,不布置层层加码、劳命伤财的任务, 共同帮助基层克服历史沉淀下来的困难和改革过 程中的阵痛,共同构筑“两委”良性关系,合力推进 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农村两委现状措施》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14年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第二篇:农村两委关系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约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14个乡镇176村,共有支部书记176人,村委会主任175人,其中支

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5人,支委兼村委会主任28人,支委兼其他村委47人。2014年换届前,两委班子关系协调的村91个,基本协调的村58个,不协调的村27个。村两委主干(即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协调型的村99个;包揽型的村27个(其中支部书记包揽村务的19个,村主任包揽村务的8个);游离型(村主任与支部书记各自为政)的村30个,对立型的村13个。

两委班子关系协调的主要原因:

1、两委班子成员素质比较高。结构、气质搭配较合理,工作中相互沟通,注意协调,遇事多商量,班子成员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较强,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

2、重大村务实行公开,有关制度比较健全,并且能够比较好地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好党员、村民代表这两支队伍的作用,加强了民主决策,真正让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村务管理。

3、明确党支部在村级各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支部书记、村主任能够摆正位置,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带头做讲团结的表率,互相尊重,取长补短。

4、一些两委主干有多届任职经验。支部书记领导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5、发展经济思路明确,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稳定的村财收入,收支比较清楚,财务制度能得到执行。

6、挂钩村的乡镇领导能够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

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1、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支部班子战斗力不强,个别村主干软弱无能,个别村主干揽权霸权。宗族、宗派势力干预村务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村家族势力、宗族宗派势力比较盛行,他们拉帮结派,各立山头。

2、一些村委会成员不服从支部领导,出现村两委“两张皮”现象。表现在:一是有的村委会干部以为自己是村民选的,任免由村民说了算,党支部管不着,只讲对村民负责,不讲对党支部负责,甚至与党支部闹独立,唱对台戏;二是个别村委干部为达到长期担任村干部的目的,不惜用国家和集体利益交易,放纵村民不履行法定义务。三是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善于领导或不敢领导村委会工作,致使村两委形不成合力,甚至产生矛盾,各自为政,相互拆台。

3、关系不协调村的两委干部素质普遍较差,个人私利较重。个别村的一些“泼皮混混”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当选,这些人平时不务正业,喜好赌博,为人凶悍刁蛮,并且大多不热心于村里的工作,甚至有的扛着村集体的旗号倒行逆施,胡作非为。

4、村财收入较少,收支不平衡,有关制度不够健全,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些村干部无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要求,长期不公开村务尤其是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坐收坐支,滥收滥支现象严重,两委干部互相猜忌,工作互相推诿、扯皮。

二、近年来协调村两委关系的成功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协调所辖村的两委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突出党支部在村级各配套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组织村级班子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福建省村级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让村干部明确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是《宪法》所规定的。村民委员会及其他配套组织应当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指导村级班子工作中,要求村党支部书记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越权、争权,要充分听取村主任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村里的重大事项应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不独断搞“一言堂”。村委会主任虽是村民自治组织的负责人,但也应摆正位置,做到谦虚谨慎,主动争取支部书记的支持。

2、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个主干。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在换届准备工作以及候选人酝酿过程中,乡镇党委对各村的实际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充分考虑村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两委主干在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搭配,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为配好村级班子打好基础。同时,及时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间的矛盾,能调解处理的及时调解处理,不缓和的在换届选举时另择他人。在村级班子的调整配备中,引导党员群众将文化素质较高、年纪较轻、能力较强、事业心强的人选进村级班子,通过“两推一选”等形式,把群众威信高、肯做事、会做事的党员选进支委会。2014年换届后,所调研区域内各村两委班子关系有了比较好的改善,班子协

调的村增至137个,基本协调的村30个,不协调的村降至9个。村两委主干关系协调型的村增至138个,对立型的村降至4个。

3、强化对村级班子工作的监督,加强工作指导。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农村最基层一级政权组织,对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协调负责直接的领导责任。近年来,所调研区域内各乡镇党委实行了党员乡科级领导挂村担任驻村党建联络员,乡镇

干部驻村协助村级班子工作的制度,加强了对村级班子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驻村领导注意加强与村级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驻村工作的有利时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帮助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谈心、交心活动,注重做好村主干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为村集体事业做奉献,努力为村民办实事,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及时发现和化解村班子成员间、特别是两委主干之间的矛盾,做到防范在先。同时,还注意引导党支部改进领导方式,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各乡镇党委还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考察了解,发现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的,追究责任人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按照有关程序予以调整。

4、严格村级各项工作制度,实现制度管事、制度管人。我所调研区域内各乡镇在抓村级班子建设的同时,认真指导各村进一步健全村级班子的办事、议事规则、程序,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班子成员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民主决策进程,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村里的大事均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做到做事有商量、多通气,维护班子的团结。同时,加强村财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落实村财务有关制度,使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财务开支都公开、透明,努力清除产生两委班子不协调问题的温床。许多乡镇还完善了乡干部下村有关规定,严禁乡干部下村吃喝,控制村级招待费支出,减少村主干负担,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三、完善村两委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虽然各地近年来在协调村两委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农村两委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有些村仍然存在两委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因此,完善村两委关系还需要继续努力。

1、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教育,认真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抓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学习,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帮助他们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纠正对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级组织中地位、作用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福建省村级组织工作暂行规定》。依法规范村级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还要把定期的培训教育与经常性的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及时化解和消除相互间的矛盾。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保障村两委的协调统一。一是明确两委干部的职责。明确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支部掌握决策方向、把握全局,村委会落实具体的事务工作的原则。二是明确两委干部的权力行使。对村两委干部行使的权力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建立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加强民主监督,将村务工作管理权和监督权明确分离。完善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配套的有关村两委在村级组织、村级事务中的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工作程序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有关村委会成员罢免的条件和程序以及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进行约束、惩罚的法律规定。

3、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首要的是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感召力。以“两推一选”为主要方式,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党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致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其他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其次,严把入口关,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坚决把村痞、地霸堵在“两委”班子外,避免把流氓作风和习气带入班子。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不断为村级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且一时难以疏导的,可以借鉴各地下派县(市)乡干部驻村挂职、下派村级科技助理员的做法,改变村级班子的结构,逐步化解矛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4、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村级班子的不团结,工作难开展,往往是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正确处理农村各时期、各阶段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的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问题,严格村财的收支与管理,严格控制包括招待费等非生产性项目开支。同时,努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总量,从而为完善协调村两委关系提供物质基础。

5、落实村级管理各项工作制度,防范矛盾于未然。一是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要在有关民主选举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做好村委会选举的领导、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确保民主选举的顺利进行。建议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应先进行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在此基础上,由党组织领导和组织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对事关本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依照党支部或村委会各自职责,在广泛征求党员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或村委会提出决策意见,再经支部书记主持的村两委联席会或有村其他配套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讨论形成草案,最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付诸实施。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在依法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和以村财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四是民主监督制度,通过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委会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一述双评”考核村级班子成员制度等等,落实党员、村民对村两委的监督,完善激励和惩戒机制,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6、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保证村级班子的团结统一。乡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也是协调村两委关系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乡镇领导干部应转变领导观念,创新领导方式,维护和促进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委会自治作用的有效发挥,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动和村委会各项职能落到实处。通过乡镇领导驻村挂点,下派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村干部多谈心、多沟通,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村级班子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村两委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保证村两委关系的稳定协调。同时,注意引导村级班子成员正确处理好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凡事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切实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

村民自治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村两委关系问题仅仅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确处理和解决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村民自治必将不断走向成熟,村两委关系也必定会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

第三篇: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思想内涵,立足县情,以抓班子、强队伍为切入点,下大力抓好农村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有力促进了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孟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14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一、基本情况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委"班子各立"山头"。在选人用人上,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得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财物的管理使用上,不按规矩办事,自收自支,互不监督,互不制约,群众意见大;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量,而是"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今村民无所适从。如宋庄子乡某村201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新组建的村委会与村支部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缺乏互信,各行其是,尤其是在确定会计问题上,支书与主任之间分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村支部越俎代庖。在个别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地位受到片面性理解甚至曲解,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村委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章程》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有的村支部仍习惯于沿用封建"家长制"的工作方法,搞"一言堂",对村委会工作包办代替,使村委会成员只能担当"跑腿"、"听喝"的角色,村委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不注意抓大问题、方向性政策性问题,却包揽一切,事无巨细,尤其把财务收支由村支部"一支笔"审批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无权过问,监督的乏力甚至虚无往往给经济违法违纪造成可乘之机。孟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近几年该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张某不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而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竟擅自挪用集体资金11万元用于个人开办经营性歌舞厅,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第三,新老班子矛盾尖锐。矛盾的形成,既有新老班子对本村发展思路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村干部存在为政不廉等问题的原因,还有退下来的老班子心里失衡的原因。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村干部言行不一、有负众望。有的村干部上任前靠乱许诺吹大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由于既无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又缺乏无私奉献、扎实苦干的精神,因而治村有心无力,工作毫无起色,群众大失所望。宋庄子乡大高河村许某,去年竞选村主任时说要为村里修公路,打机井,建新校舍,兴办集体企业。一时赢得了群众的拥护,顺利当选。许某上任后不久就飘飘然起来,在群众面前常常挺胸腆肚,颐指气指,但并未踏踏实实为村里办事。任职一年多,许下的诺言没有一项践诺,村里的面貌仍是"涛声仍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第五,"两委"职责不清、工作无序

。在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期间,发现有些村干部对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

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农村"两委"班子中的突出问题。

一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程序和规则。建议上级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使党内和村务议事规则、办事制度等更加实化、细化,确保"两委"班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找准位置,演好角色,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克服混乱现象,实现统一意志,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努力从要命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要提高选举质量。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党员和村民中间讲清意义、晓以利害,使之提高觉悟、坚持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力;其次要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愿,不得指定选举某人或不选举某人。再次要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部门之间通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拉选票及贿选行为的发生,坚决排除宗派、家庭和农村恶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真正把政治思想好、办事公道正派、改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民主作风好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最后要探索多种方式。在目前实行的联名提名和海选两种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多种选举方式,只要是民主的方式、体现民意的方式、群众能接受的方式都可采用。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运用上党课、当地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既要发挥县级党校的优势,又要重视乡镇级党校的作用;既要搞好任中培训,又要做好任前培养;既要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注意两个"一把手"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当前则要把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予以突出,下大力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方针政策水平,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

四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

第四篇: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思想内涵,立足县情,以抓班子、强队伍为切入点,下大力抓好农村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有力促进了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孟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14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一、基本情况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委"班子各立"山头"。在选人用人上,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得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财物的管理使用上,不按规矩办事,自收自支,互不监督,互不制约,群众意见大;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量,而是"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今村民无所适从。如宋庄子乡某村201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新组建的村委会与村支部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缺乏互信,各行其是,尤其是在确定会计问题上,支书与主任之间分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村支部越俎代庖。在个别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地位受到片面性理解甚至曲解,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村委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章程》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有的村支部仍习惯于沿用封建"家长制"的工作方法,搞"一言堂",对村委会工作包办代替,使村委会成员只能担当"跑腿"、"听喝"的角色,村委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不注意抓大问题、方向性政策性问题,却包揽一切,事无巨细,尤其把财务收支由村支部"一支笔"审批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无权过问,监督的乏力甚至虚无往往给经济违法违纪造成可乘之机。孟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近几年该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张某不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而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竟擅自挪用集体资金11万元用于个人开办经营性歌舞厅,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第三,新老班子矛盾尖锐。矛盾的形成,既有新老班子对本村发展思路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村干部存在为政不廉等问题的原因,还有退下来的老班子心里失衡的原因。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

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村干部言行不一、有负众望。有的村干部上任前靠乱许诺吹大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由于既无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又缺乏无私奉献、扎实苦干的精神,因而治村有心无力,工作毫无起色,群众大失所望。宋庄子乡大高河村许某,去年竞选村主任时说要为村里修公路,打机井,建新校舍,兴办集体企业。一时赢得了群众

的拥护,顺利当选。许某上任后不久就飘飘然起来,在群众面前常常挺胸腆肚,颐指气指,但并未踏踏实实为村里办事。任职一年多,许下的诺言没有一项践诺,村里的面貌仍是"涛声仍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第五,"两委"职责不清、工作无序。在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期间,发现有些村干部对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

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农村"两委"班子中的突出问题。

一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程序和规则。建议上级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使党内和村务议事规则、办事制度等更加实化、细化,确保"两委"班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找准位置,演好角色,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克服混乱现象,实现统一意志,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努力从要命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要提高选举质量。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党员和村民中间讲清意义、晓以利害,使之提高觉悟、坚持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力;其次要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愿,不得指定选举某人或不选举某人。再次要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部门之间通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拉选票及贿选行为的发生,坚决排除宗派、家庭和农村恶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真正把政治思想好、办事公道正派、改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民主作风好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最后要探索多种方式。在目前实行的联名提名和海选两种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多种选举方式,只要是民主的方式、体现民意的方式、群众能接受的方式都可采用。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运用上党课、当地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既要发挥县级党校的优势,又要重视乡镇级党校的作用;既要搞好任中培训,又要做好任前培养;既要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注意两个"一把手"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当前则要把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予以突出,下大力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方针政策水平,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

四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县、乡党组织要把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尤其"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对有问题的典型村,"一把手"要亲自上阵,"解剖麻雀",一抓到底;县级特别是乡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经常下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解决,争取工作主动权;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配合不力的农村"两委"班子,以及群众意见较大的村支书或村主任,要严格按照法守程度予以调整。

五要注重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把握本职工作与农村工作的结合点,充分正确地履行好"教育、监督、惩处"职能;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以村务权开为核心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支持并执行"两委"班子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监督"两委"班子行使权力情况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各项部署的情况。

六要积极推行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工作。2014年,县委已选派200多名优秀青年干部下村任职、挂职,既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又减轻了农民过重的负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今后,要把这项工作与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超前谋划,落实有力,要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实现"点上深化,面上推开"的既定目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五篇: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思想内涵,立足县情,以抓班子、强队伍为切入点,下大力抓好农村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有力促进了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孟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14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一、基本情况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委"班子各立"山头"。在选人用人上,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得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财物的管理使用上,不按规矩办事,自收自支,互不监督,互不制约,群众意见大;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量,而是"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今村民无所适从。如宋庄子乡某村201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新组建的村委会与村支部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缺乏互信,各行其是,尤其是在确定会计问题上,支书与主任之间分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村支部越俎代庖。在个别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地位受到片面性理解甚至曲解,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村委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章程》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有的村支部仍习惯于沿用封建"家长制"的工作方法,搞"一言堂",对村委会工作包办代替,使村委会成员只能担当"跑腿"、"听喝"的角色,村委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不注意抓大问题、方向性政策性问题,却包揽一切,事无巨细,尤其把财务收支由村支部"一支笔"审批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无权过问,监督的乏力甚至虚无往往给经济违法违纪造成可乘之机。孟村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近几年该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张某不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而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竟擅自挪用集体资金11万元用于个人开办经营性歌舞厅,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第三,新老班子矛盾尖锐。矛盾的形成,既有新老班子对本村发展思路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村干部存在为政不廉等问题的原因,还有退下来的老班子心里失衡的原因。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村干部言行不一、有负众望。有的村干部上任前靠乱许诺吹大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由于既无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又缺乏无私奉献、扎实苦干的精神,因而治村有心无力,工作毫无起色,群众大失所望。宋庄子乡大高河村许某,去年竞选村主任时说要为村里修公路,打机井,建新校舍,兴办集体企业。一时赢得了群众的拥护,顺利当选。许某上任后不久就飘飘然起来,在群众面前常常挺胸腆肚,颐指气指,但并未踏踏实实为村里办事。任职一年多,许下的诺言没有一项践诺,村里的面貌仍是"涛声仍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第五,"两委"职责不清、工作无序。在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期间,发现有些村干部对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

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

好范文网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农村两委选举

农村两委换届主持词

农村两委工作报告

农村两委工作报告

农村两委工作规范

word该篇DOC格式农村两委现状措施范文,共有2316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农村两委现状措施下载
农村两委现状措施.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