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整理21篇)

发布时间:2022-07-25 17:00:1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1篇《先进人物事迹材料》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先进人物事迹材料》相关的范文

篇一:先进人物事迹

xx同志,中共党员,是县房产科的一名维修人员,同志工作几十年来,他时时刻刻不忘了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的要求自我,做事不声张,勤勉工作,是同志的工作特点,这些年来,同志以他出色的工作潜力、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我的人生理想,践行着自我的入党誓词,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同志多次被评为出席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并被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一、勤奋好学,钻研工作业务

1976年,年轻的同志参加了工作,成为县房产管理所的一名维修工。工作中,憨厚、朴实的他一方面用心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休息间隙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研究、维修,将自我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不仅仅很快使梁士忠成为了单位业务骨干,也极大的降低了单位的维修费用和购置成本,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一个人能够没有文凭,但决不能够没有知识”,这是他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同志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光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努力将自我的工作吃透,干好。

随着单位维修量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原先作为设备维修主力的卧式管道疏通机,常因施工中进水而造成电源短路,既影响施工进度又是事故隐患,同志暗自下定决心,必须要对原有机器进行技术改造,啃下这块硬骨头。

同志明白自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我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卧式管道疏通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其间,有的同志开玩笑的说:“咱就是一个维修工,操那份闲心干啥呀”?每逢这时,他总是淡淡一笑,心里说:“因为我是党员,就得要钻研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同志最后解决了将卧式管道疏通机改成立式的技术难题,机器投入使用后,不仅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还为单位节省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万元以上。

近年来,城镇居民区下水道井盖丢失问题严重,这不仅仅加大了维修的工作量,更危及到群众的出行安全。经过同志的几经调研,提出了利用单位废旧钢材自制水泥井盖代替原先铸铁井盖的思路,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推广,如今的水泥井盖不仅仅避免了丢失,而且还为单位节约了超多维修资金。

同志的钻劲不仅仅表此刻技术革新上,还表此刻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如今,他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户主的简单介绍,就大体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干一行,钻一行。如今,凭着这股钻劲,使原本木工出身的,成为了集木工、瓦工、管道工、水暖工、油漆工为一身的全能人才。

二、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

作为一名房产管理所的维修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在与广大居民群众打交道,谁家的屋子漏了,谁家的下水道堵了,哪片的居民区污水外溢了,都离不开梁士忠和他的同事们,每当这时,不管时光早晚,梁士忠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

2月26日,建华楼1号楼1单元202的于师傅因家中下水道被堵而急匆匆来到房管所请求帮忙。原先,于师傅家里的下水道因为种种原因18年没有疏通了,此刻找了几个维修队,要么人家嫌活太脏,要么觉得技术但是关都没有承揽,万般无奈之下,于师傅找到了房管所。同志听说状况后,二话没说和两个同事就来到于师傅家开始工作,寒冷的天气,加之下水道刺鼻的屎、尿、洗衣粉等味道混合在一齐,熏的人抬不起头,但是他没有任何抱怨,率先跳入下水道开始工作,机器处理不了的地方,他就把手探进去清理,清理过程中,污水不时的喷到脸上、身上,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住同志的工作,最后,同志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最后将管道疏通了。当时,于师傅激动的说:“我儿子18岁,这个下水道就整整18年没有疏透过,这天,你们但是了去了我一块心病!”

房管所维修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更是不得闲着,为此,有的朋友也劝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干啥,该歇就歇了!”每逢这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就得要为群众着想。”因此,每当群众有了困难,他显得比户主还着急,总是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11月26日,星期六,同志正在亲戚家忙碌着丧事,接到报修电话,说沿河路街85岁孤老户唐淑珍家的坐便器漏水急需修理。他二话没说,和亲戚打了个招呼就会同同事赶到了唐淑珍家。由于坐便器老化,第一次维修后还是往外渗水,虽然这样,唐大娘还是一个劲的说:“大礼拜天也不让你们休息,行了,行了,这就挺好的,挺好的!”但是,梁士忠思考到老人年纪大了,身边又没有人照顾,毅然又把坐便器拆了下来进行了补救,彻底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同志不善言辞,但是他的心里总是这样想,任何家庭成员都代表着自我家庭的形象,同样,自我是党员,也就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梁士忠在工作中总是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努力将群众因维修而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排千家忧,解百家愁。同志解决的虽然都是些烦琐的小事,但是他以自我那凡事都要多为群众着想的朴素感情,书写着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炽热情怀。

三、共产党员,时刻无私奉献

同志上有年近七旬的老母亲,下有在外上学的儿子,妻子没有工作,全家的收入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同时,他自我也患有血压高和轻微的甲亢,如果工作累了,身子就会发酸,出虚汗。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丝毫影响他的工作热情,相反,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30年来,他奉献了多少个公休日已经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了。

今年年初的一个星期日,楼居民区下水管道因过往车辆碾压而破裂跑水,污水又很快溢到地面结成冰层,如不及时抢修就可能造成人员、车辆事故。这天,在家休息的同志接到报修通知后,迅速和三名维修队员赶到现场。施工中,因天气寒冷,冻土层深达几米,每一钢镐砸下去,镐柄震的手掌都发麻,手都打起了血泡,但是同志全然不顾,毅然脱下外衣继续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体维修队员仅用了半天时光就在主管线位置挖出了一个2平米的作业坑,然后马不停蹄的拆碎管、安新管,很快使下水管道恢复了正常,临近施工地点的饭店老板主动邀请他们吃饭,都被他带头谢绝了。

有朋友不解的问他:“凭你的技术自我干必须比在单位干强多了,何必在那瞎守着甘奉献呢?”每逢此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党员,就得要无私奉献。”就这样,义务奉献也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奉献源于职责。多年的维修工作中,总是以高度的职责感投入工作,很少想哪些是自我的本职工作,哪些是无私奉献的,他心想:只要群众对自我的工作满意了,自我也就知足了,也就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了。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中尽自我的努力为大家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梁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篇二:国企先进人物事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XX部门的口头禅。它的倡导者,是一个年轻小伙子XXX,这个皮肤黝黑,平常一脸严肃的年青人,就是部门最年轻的XX。正如他的名字,他的到来,也是给这个班组振兴与希望,给这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部门注入了青春与活力。

初到这个岗位,大家对他还怀有质疑,承担这里的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的大家的种种疑问,他说干就干,短短几天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并熟练掌握了岗位职能,这位部门中最年轻的小伙子以他的决心和干劲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着XX部门存在的种种问题,他制定了三大战役,开始了对于初出茅庐的他尚言艰难的工作。定标准,整纪律,促团结,抓效率,提形象,搞改善,他给自己定下了这十八字方针,严格从六个方面对班组进行积极整改。

纪律,是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养成习惯的一种规范,是一个部门决策、意志得以贯彻执行的可靠保证,更是维护一个团队团结和提高一个团队形象的重要因素。所谓国有国法,X有X规。部门的各项制度,就好比组织的骨架,有了完整的结构,部门的各项行动才能行之有效。在担任部门负责人的第一个月里,他就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包含岗位职能,设备管理,物料防护,安全规程,文明生产责任制等共13项,使这个年轻的部门有了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作表率,“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他常常对员工说的话。

有了铁一般的纪律,大家车同轨,人同行,积极进取,克服难题。对与部门改造的这样的大工程,一人之力难行。作为领导的他,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规划设计改造图,并主动放弃春节长假,督促设备工程的改造,确保了设备按时交付使用。受到他行动的感染,大家齐心协力一条心,提前1个月完成了改造计划,确保了高产时期不出差错,打好了公司高产的第一战。

铁血亦柔情,在大家为胜利完工庆贺时,他接到一个电话:孩子生了,很健康,不用担心。这时一向不苟言笑的他哭了,是幸福,是喜悦,也是愧疚,愧疚没有陪伴在妻子身边,只到孩子降生。他回了趟老家,看望完妻子后,又匆匆赶回了工作岗位。

“我们就像发动机上的齿轮,我们卡壳,发动机就转不动”这是他形容XX部门对于生产的重要性。看XX,盯XX,保生产,他给自己制定XX审查制度,每个订单逐一检查,并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各种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方法。确保生产信息的及时反馈,降低了本部门环节占整个生产周期中的比重。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XX部门的口号。在XX部,它是改善的口号,改善不分大小,人人动手,全民改善。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部门成员积极动脑,巧于动手,你发明,我改善,大家你争我赶,不甘落后。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各类改善30多项,内容涵盖到品质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并涌现了一批改善明星。

如今的XX部门,这个昔日大家眼里后进的部门,已俨然成为各部门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那汇聚了N道光芒的新星,还将继续闪耀。 回望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那位年轻的XX应该有太多的故事要说,他却憨厚的一笑:没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篇三:国企先进人物事迹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举世瞩目中实现太空牵手。11月17日,伴随着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至预定地点,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无数国人为之欢呼雀跃。这一刻,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γ高度表的主任设计师,王征在电视机前心潮澎湃,为一这刻的到来,他和他的项目团队已经持续努力了十余年……

矢志不移,执著追求

γ高度表工作是神舟飞船飞行任务的最后环节,是飞船安全着陆的关键设备。该设备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然而,长期以来γ高度表在技术上却一直受制于国外,一直引进使用国外产品,成为飞船上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誓把‘中国制造’的γ高度表送上天!早日实现神舟飞船的全面国产化”已成为大家共同的梦想。

在γ高度表研制的18年的艰苦历程中,由于多方原因,高度表课题曾经前景黯淡,人员大量流失。留下来的都是热爱这项事业,并乐于奉献的人。王征2000年一参加工作就坚守在该项目组,矢志不移,潜心求索,遇到多少困难也咬牙坚持。与项目组成员一起摸索前行,解决工程技术关键课题。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交付“万无一失”的高质量产品。

在项目研制期间,王征同志作为主任设计师,统筹全局,在产品研制、生产、组织管理、试验验证、外协配套及条件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对比验证产品的技术参数,王征同志多次操作放射源,身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损伤,导致轻度脱发、身体虚弱,转氨酶指数高出正常值4倍,医院要求住院治疗,他却收起病假条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攻关任务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项目组成员一同攻克了光子测距机理、测距精度、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

由于该表的特殊性,大量外场试验不是集中在寒冬,就是在酷暑,环境十分恶劣。多少个冰雪严寒,虽然穿着军大衣和毛皮鞋,人被冻得膝盖以下没有了知觉。夏天40多度的天气,外场在荒无人烟的大片空地,没有遮挡物,太阳似乎要把人蒸发掉。王征面对这一切总是一副以苦为乐、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是三院人的执著追求和拼搏进取精神的缩影。

为了确保产品生产高质量,他更是亲历亲为,带领项目组成员逐个工序的跟踪、检查和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2010年,国内唯一一家给神舟产品配套生产某重要配件的厂家要搬迁,生产线即将停产。王征闻讯火速赶赴该厂,几次三番找厂长协调沟通,最终他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厂长,生产线暂时不搬直到生产完该配件。

潜心钻研,忘我工作

立志航天报国,是王征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他早已把这些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投入到工作中。在γ高度表研制进度最紧张的日子里,王征身先士卒,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统筹全组所有的科研进度,常常加班到深夜,在他的时间表里已经没有了“8小时工作制”和周六周日的概念,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赶时间,就是为以后争取时间”。一次,在产品的试验过程中,外协件出现了故障,飞船总体要求必须在9天内完成归零工作。他不分白天黑夜,吃住在实验室,一边进行故障模式分析,一边组织外协单位开展工作。那段时间,他与时间赛跑,“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他身上得以最好的诠释。通过反复试验,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归零工作,按期交付飞船总体,首次参加XX试验中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上级的好评,坚定了上级领导使用国产γ高度表的信心。

为保证产品研制符合载人航天的要求,他结合质量保证要求和载人航天器可靠性安全性设计要求,多次跑到高能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找专家调研学习,翻阅有关资料,编制了产品保证大纲,规范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他提出的可靠性试验方案及研制流程得到总师及评审委的一致认同。王征带领他的项目组用奉献的精神,严谨的作风,按照标准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一点问题。他总是说“我们做的是载人航天工程,我们的工作要保证宇航员安全着陆,不能有一丁点儿差错,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在工作中提出要严格遵守“交付的产品确保不带任何问题,到了外场参加各种测试不带隐患上天”。积极开展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工作,认真分析总结历次试验过程,从元器件、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固化产品技术状态。在研制过程中,他还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生产规章,使科研流程更科学合理。

在神舟八号初样研制期间,王征同志带领项目组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争时间、抢进度,积极配合总体单位开展工作。详细比对数据,配合总体完成仿真分析工作,查找问题机理,协助总体优化改进措施,保证了工程进度,得到了总体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与认可。正是他的精益求精,保证了神舟八号飞船γ高度表的无质量问题,试验一次性通过。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王征作为主任设计师,平时不仅抓技术,还注重研制队伍的建设。他每次给新职工讲的第一课就是航天传统精神教育,他讲述该项目组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讲述航天新人应以什么样的责任来承担任务,给新职工以无限的鼓舞。通过阶梯式培养,两年来共培养了3名新职工,他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和质量为先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他在工作中知无不言,授人以渔,手把手教新职工如何开展工作、遇到技术瓶颈如何找到突破口、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去解决问题等等。外场试验条件艰苦他先上;需要加班时他一直都在同志们身边。他的点滴言行是项目组其他同志最好的榜样。在科研生产任务再忙的情况下,他也做好自己党支部支委的工作。十几年来,王征曾因工作推迟了婚期,连蜜月旅行都是在妻子的催促下后补的;由于忘我工作,留下了颈椎病的病根,每次都是坚持工作直到眩晕难耐才被同志送去医院就医;他把神舟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认真负责地对待,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在女儿出生后,他却没时间照顾妻子和孩子。谈到女儿眼中满是慈爱,谈到家人他总是心怀愧疚。

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当神八飞入太空,问鼎长天之际,γ高度表首次作为主份产品参加神舟飞船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5所研发制造的γ高度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实现神舟飞船单机设备的完全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此我国载人航天不再受制于人,实现了把“中国制造”送入太空的誓言。

篇四:国企先进人物事迹

2001年7月,怀惴着实现人生更高追求的理想,洪刚与大批农家子弟一起从浙江龙游外出打工,来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成为一名从事船舶制造的电焊工,开启了他漫漫的创业之路,他扔下了锄头,拿起了焊枪,迎接闪闪的电弧光和炽热的钢板。电焊作业是造船行业的主要工种,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在常人眼里,电焊又苦又累,而洪刚却凭着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劲头,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十三载,从农民到工人,从电焊工到班组长,从班组长到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这一次次华丽的转身,展现的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创业之美。

初到船厂的洪刚立志吃透电焊这碗饭,虚心拜老前辈为师,边学边干,每天下班后,就到培训工厂借钥匙,练习焊接技术,往往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即便熬红了眼睛、蹲麻了双腿,依然坚持不懈。为了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他利用午休翻阅大量的教材和资料,好几次都因为太投入而错过了午餐时间,洪刚还积极参加公司各项技术培训和岗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急难重问题,还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技能本领,成为农民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电焊技师,凭借着优秀的技能以及出色的工作表现,公司全面投产后,洪刚担任了电焊班长。从普通电焊工到班组长这一转变,给洪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他今后的道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洪刚在担任班组长期间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和班组管理创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积极履行“实现班组效率提升10%,达到14米/小时”的承诺,推进实施派工单管理,探索工作量与员工能力的日对照分析制度,建立日评估、日反馈、日改进机制,在部门班组中率先试行“实物量考核”及“员工记分卡”管理,通过“绩效挂钩、奖惩分明”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班组人均焊接生产效率成立初由8米/小时提高至14米/小时,班组焊接产量从2007年的每月33248米,提升至每月53446米,在行业中位居领先水平。焊件拍片检验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2013年国防邮电工会以洪刚的名字命名其班组为“洪刚班组”。洪刚先后为部门培养出高级工15名、中级工123名,其中12人获得了公司级以上的荣誉,全面加强了部门的队伍建设。围绕公司“降成本、强管理、促发展,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洪刚积极投身部门“同舟共济迎挑战,降本增效促发展”主题活动,同时他积极推进班务公开工作,日常工作中考勤、物量、月末考评等信息,通过班组管理园地全部进行公开,依靠大家共同监督来保障员工的利益。

2014年,洪刚同志凭借出色的业绩、扎实的作风、良好的群众基础,被公司提拔为加工部部长助理,实现了从一名班组长到公司中层管理者的转变。作为一名生产部门的管理者,他全面抓好各项管理工作,在生产管理方面,加强计划的柔性管理,分别推进了切割、部件的三日滚动计划等小日程计划管理,同时通过每日的生产平衡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使每个环节的生产能够在计划的指导下运行,确保了生产的准时性。通过积极的劳动力平衡,千方百计确保生产物量的完成,同时也保证了海工产品与常规产品双双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针对海工产品的特点,积极与海工项目、海工设计、物资配套、品质保证等部门进行沟通,确保了海工产品的顺利建造。在部门产品质量控制上,洪刚通过进一步加强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推进部件的LINE-QC内部焊前、焊后检验制度,特别是在实名制现场会后积极建立员工质量信息档案,并通过自编软件实现信息化手段,使每道工序、每个工种的质量问题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使每月的质量纠错培训和每日的现场巡检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了全员的质量素养,通过质量管理的快速响应机制,部门赢得了OCEAN BULK、NAVIG8、U-MING等船东的信任,海工产品的内、外检一次合格率更是达到了100%。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洪刚坦言,与大多数农民工一样,一开始外出务工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想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但是十三年的工作经历告诉他,学好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个人发展之基。劳动立身,创业圆梦,作为一个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只有把个人生存与企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以主人的姿态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2008年以来,洪刚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当选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2年当选为党的代表,洪刚用自身十三年的工作经历以及一次次华丽的转身诠释了农民工的创业之美。

篇五:防疫先进人物事迹个人版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陈__同志作为__乡__村支部副书记,带领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上级防控部署,及时筑牢本村防控安全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在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和村委成立村级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织各村组组长、党员干部在各村组进行地毯式排查,排查出人员后立即对其进行居家隔离,并指定村医对其进行体温检测。并对村庄所有出口进行封闭,仅留一条应急出口,村领导干部、党员和志愿者24小时进行值班。

陈__同志作为包组领导,在其所包保的__村上寨组,总是冲锋在前,再苦再难也不畏惧、不退缩带动全组党员和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自20__年1月22日开始便坚守阵地,安排部署各项防疫工作,下村组到每家每户排查外出返乡人员;特别是武汉返乡人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登记,劝其自行隔离14天,并对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确保村民安全和平安。踊跃投身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带头执行防控纪律,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带头宣传预防知识等相关防控工作,在全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陈__还组织村民群众一起加入到防疫宣传队伍,张贴防疫通告、挂横幅标语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陈__还经常在__村八个村组间进行检查,确保无人员聚集,并对我村的企业进行排查,严禁工作人员上班等,经常忙到夜里十二点,一线防控工作虽然有危险,但作为一名党员,在危难之际就要挺身而出,担起守护家园的责任。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陈__肩上担着全村村民的安危,压力很大,但责无旁贷。他坚信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积极投身防控一线,陈__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兑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给全村的群防群控工作作出了典范和样板,凝聚起了干部和群众在疫情面前不退缩、不动摇的强大力量,彰显了人大代表的政治忠诚和责任担当。

篇六:防疫先进人物事迹个人版

覃__,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所有“战士”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大大的能量。她总是骑着电动车,为值守关卡的工作人员送水、泡面、纸巾等物资,同时做好考勤、排班、协调等工作。只要镇北社区关卡守护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应,急人之所及,第一时间赶到需要帮助的同志身边。无论刮风下雨,总能看见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区、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镇北社区共设置有29个关卡点,做好这些关卡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__同志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1月28日以来,覃__同志和全体镇北社区的所有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街道办同事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备齐疫情防控宣传单、入户登记表等赶往社区各个小区、街道楼幢,街巷进行入户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为社区“防控小组”,主要负责不间断地对社区开展宣传、巡查、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同时通过移动喇叭,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把防疫知识传递进市场、小区楼幢。为确保不遗漏一个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个楼幢,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住户之间进行采集,排查登记。与此同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疫情防控宣导,为疫情防控自愿爱心捐献等工作。

她说:“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经过这次的经历与考验,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热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区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的,正如覃__同志所言,目前,我们仍需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篇七:防疫先进人物事迹个人版

20__年的春节,少了几分人气,多了几分冷清,但在____却有着一名散发着党性光辉的逆行者,他就是____的文书—____。在家中,他是家里的主心骨;在村里,他是人人夸奖的好文书;在村容村貌整治中,他是优秀的指挥着;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是领路人;在疫情防控面前,他是最帅的逆行者。

在过去的20__年,____回响着挖掘机的轰轰声响,位于山沟里的____存在着大量建于几十年前的老旧危房,这些农村老旧房屋长期闲置,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____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从____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全面启动拆临拆危、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虽然春节因为疫情使得节日气氛冷淡,但外出归家人员却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变化,道路整洁了、危房变少了、原来随处乱对的草堆、粪堆不见了,有的是整洁的道路,有序的柴堆、草堆和粪堆,环境变的都快和城里比肩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变化,____同志在背后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同村组干部商量拆哪间危房、作哪户群众工作,如何安排机械等等工作,多少个夜晚忙到夜里一两点,吃睡在村委,几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努力,____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拆除危旧房屋601间。拆除前期,____分成四个片区,由片区书记和各小组长挨家挨户开展前期摸排、登记和界定,掌握实际危旧房屋数量并形成台账。同时通过广播、入户、告知书等方式宣传拆临拆危的重要意义。

拆除过程中,他作为片长,坚持 “一户一宅、危房必拆”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思路,主动带头拆除自家危旧房屋,并积极做好近亲属危房拆除工作。针对“拆危”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纠纷和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宣传、邻里调解、亲属帮劝等措施,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拆除后将拆除的土墙和废弃物将进行分类处置,因地制宜,打造各家门前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切实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外面一进入杨家村内,你会看到几十间大棚正在拔地而起,它们背后也有着____努力的身影。____5000多口人,但外出打工人口居多,每年留守在村的多为老人、儿童。又因为自身原因,全村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增收途径少、务工地点少。为了解决____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增收途径少等问题,____多方努力为____带来了产业、带来了希望,引进了姬松茸种植基地。这背后是村民土地流转、种植基地工人安置、大棚搭建等多项工作。为了解决大棚占地问题,____多次和村组干部考察,最后确定了瓦窑小组的农户稻田为基地,他同村小组长多次上门为农户讲政策、普及大棚建设对自身创收意义,最终得到所有农户的理解。20__年的十月,____顶着烈日,带领群众、村组干部测量土地,对有问题的土地多次测量,直到群众满意,没有闹出一起纠纷,128亩土地成功流转,成为了杨家的产业基地。

产业基地用地解决了,但搭建大棚的工人住房、办公基地又成了问题,但____独具慧眼,他发现瓦窑小组原来闲置的的小学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他联系大棚基地负责人、村组长一起商量,把荒废学校改建成了办公楼、宿舍,既解决了荒废学校问题,又解决了办公用地,还帮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三得,得到了多方认可。

现在大棚基地建设已走上了正规,大棚搭建、腐殖土运输、农户承包已按部就班,相信不要多久就可以为村集体、群众带来收入。这一切离不开____在背后的默默努力。

20__年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影响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____是最帅的逆行者,由于他的带领,____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战,全村未出现一例感染者,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大年初二,大家还沉浸着春节的欢乐,但____全体村组干部已经走上了抗疫前线。____指挥有度,外出务工人口排查登记、接触者隔离、设卡检查、隔离人员观测检查等等,都有序进行。

防控期间,他带头坚守岗位,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防控措施,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及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带领村干部、小组长,挨家挨户发放张贴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并展开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常住人口、务工返乡人员、在外读书学生以及走亲访友情况,不留一户及时排查出武汉归家人员、接触者,及时隔离。组织村里做好监测、消毒、卫生治理等工作,甚至半夜前往新发现接触着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上报等工作。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为杨家打赢这次疫情防控奠定了牢固基础,有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篇八:防疫先进人物事迹个人版

张__,女,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佳木斯市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村医。

村医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张__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25年,疫情防控以来,今年52岁的她一直蹲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安全的“防护墙”。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有常驻人口518户、1346口人,这次共排查出12名武汉返乡人员。__年春节,这12人成了张__最牵挂的人,从武汉返乡回来的12个务工人员,尽管隔离在家,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恐慌,为了不让村民担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张__每天穿着防护服,拿着听诊器、温度计和“返乡人员情况摸排表”,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录数据,给村民宣传防护方法。期间,武汉返乡人员吴某某找到她,说自己咳嗽几天也未见好转,让张__帮忙来看看。联想到近日在网上看到的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闻,医生的敏锐性告诉她,这件事必须引起重视。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张__顾不上那么多,多次往返吴某某家中,量体温、看症状,并第一时间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立刻协调县疾控中心为吴某某诊疗诊断,最终确定其未感染,是慢性肺炎引发的咳嗽。事后,大家都问张__:“你不害怕么?”张__说:“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全村12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县乡卫生部门同意,村里对这12名返乡人员延长隔离时间7天。本来就已经很烦躁的这些人,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总提出要出来见亲人和同学。张__发现这一苗头后,逐户进行心理疏导,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与此同时,张__为了得到他们的理解,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由于隔离时间长,有些人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出现短缺,她就主动提出为其购买和运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除武汉返乡人员外,全村百姓的安危也是张__一直放不下的事。疫情防控以来,双合村村干部立即进行返乡人员排查,张__也投入一线开始紧张的监测工作。虽然村子户数较多,但她从不漏走一户、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劝她,在家里打电话问问情况就好了,她却说:“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医生,会保护好自己,我得让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顾他们,密切关注他们”。

尽管张__这样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大家,但还有个别人有抵触情绪,说些刺耳的话。“我也不是外地回来的,也没有接触武汉回来的人,你干嘛就不让我出门出村,你就看好那些武汉回来的人,少管我们。”面对乡亲的指责,她只能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泪流在人后,依然用微笑和柔情进行劝阻和劝说,直到他们理解。有人问张__,这么坚守图个啥?她说:“身前是疫情,身后是乡亲,这个关键时刻虽受尽委屈但我不能转身!”张__的母亲居住在县里面,已是古稀之年,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陈旧性脑梗塞,而且有新发病灶,自己是名医生,自然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母亲的病一直都是她在亲自照顾。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忙忙碌碌的她根本顾不上母亲的病,有时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得知母亲哪里不舒服,自己又不能亲自在床前照顾,她总是在电话这头偷偷地流泪。

不光是母亲,自己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只有假期才能和家人团聚,然而,张__白天入户走访,夜间测体温监测,一家人吃顿饭都成了奢望。女儿虽有些不高兴,但看到百姓安全了,她在心里开始心疼和理解妈妈了。当被问到你这么做不觉得亏欠家人么?张__哽咽说:“我自己内心肯定是觉得亏欠了家人许多,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欠’那12名返乡人员和全村的百姓呀,他们的健康是我这名村医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篇九:防疫先进人物事迹版

在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__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__在接到命令后,以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抉择,化身“逆行者”,以一种女战士的英雄气概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用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1月24日,__在400余公里外的__县大山深处的的公婆家。她丈夫在国外留学,这是她一年中唯一一次与丈夫团圆的机会,没想到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接到全警取消休假的命令后,作为该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的__同志,深知这异常凶险的“疫”线战场远比家人更加需要她,肩负警察使命与责任的她,必须要舍小家为大家。__看着许久未见的丈夫,内疚地说:“等打赢了这场仗,我再想办法补上团圆饭。”她做通了丈夫与公婆的工作,独自驾车风雨兼程6个小时,赶到了__防疫一线岗位。

指挥中心作为全局调度指挥的枢纽核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将高速而又精准地下达指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全局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度显得尤为重要。大年初一开始,__吃住在分局,连续二十多天不分白天黑夜连轴工作,做好全局指挥调度和数据指令上传下达工作。极度疲惫的她,染上了感冒。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休息,她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仍然坚守在岗位。

在指挥中心,__一坐就是一整天,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但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叫过一次苦。制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维护定点医疗和集中隔离场所周边秩序应急处置预案,与卫健部门沟通联系,摸排武汉返乡人员情况和湖北籍、武汉籍人员来__情况,及时将工作指令、要求传达到相关警种部门,一丝不苟地分析、汇总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对指令核查反馈情况汇总统计并上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事态的愈发严重,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几天下来,__双眼布满红血丝,眼睛干、疼的时候就去用凉水冲一下。

有时候半夜接到核查任务,__看到男民警辛勤地奋斗在防控最前沿,她就默默地独自揽下任务。她办公室的电话几乎打不进去,不是在反馈情况就是在对接群众核查。有的群众接到电话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误会在电话里谩骂侮辱。面对这些,__说:没有办法,生命高于一切,防控重于一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一名人民警察义不容辞的责任。自抗疫以来,__同志共计处置核查指令16批,协助排查湖北返乡人员1500余人,核查确诊患者同户、同行、有密切接触嫌疑人员500余人。

疫情在前,女警不退!__同志用一心为民的忠诚、巾帼不让须眉的拚博,用行动践行誓言,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新一代女警的飒爽英姿。

篇十:防疫先进人物事迹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组却了人们归家团聚的步伐,冲淡了欢度春节的喜悦,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疫情的担忧,对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的急剧需求,而这一切无疑是对市场监管系统、市场监管人的重大考验。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清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医疗器械保障组自组建以来,坚决贯彻落实_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主动作为,强化科学监管、依法监管,着力保障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紧急防护用品企业复产扩产,坚决守好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安全大门。

党员带头,召必回回必战

广东省启动一级响应,药品医疗器械保障组的全体成员立刻听从指挥,取消休假,到岗待命,党员干部更是冲锋在前,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防控一线。

市局党组成员、食品药品安全总监潘有辉同志,虽已是接近退休的年纪,但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老党员,他坚持冲锋在前,带头奋战在一线点位。1月16日,是他年休假的第一天,恰巧当天,他接到了参加全省第一次疫情防控视频会议的通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敏锐触觉的他意识到这场疫情没那么简单,没有迟疑,立即销假赶赴会场。从那天起,他就开始在一线点位忙碌着,即使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周六日也不间断。晚上九点,他还在工作群里部署安排人员参加药械防控工作,强调“一级响应,刻不容缓”。

在这场战“疫”中,医院是主战场,也是市场监管的重点场所。1月22日,潘有辉同志按计划率队前往我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检查防治物资储备情况。当他准备进入医院大楼的时候,刚好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被紧急送入医院,紧张的气氛瞬间笼罩在医院上空,连口罩都没有的他并没有退缩,坚持绕道深入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库房和治疗点进行实地检查。

这些也只是他工作的小缩影,黎建华局长都多次为他点赞:“疫情不息战斗不止”、“老潘同志精神可嘉,年近花甲,不辞劳苦,防控一线打头阵”。称赞面前,潘有辉同志低调回应:“共产党员应该的”

在局党组和党组成员的带领下,保障组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纷纷响应号召,坚守岗位,为防控工作奉献一份力量。

保障组组长郑炳添同志,身为药械科党小组组长的他,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从早忙到晚,不是外出检查就是协调统筹组内工作任务安排;计量科科长温志忠同志即使腿部伤患、行动不便仍坚守一线,奔赴源潭、横荷等高速公路联控防疫点,了解和指导红外体温仪等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使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江泽慧同志,在接到科室加强到该组的通知后立马向组长请战:“科室全体人员随时听候安排,随时出动!”还有,化妆品科科长吴英同志、标准化科科长谭珈慧同志、药检所所长张峻菁同志,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不讲条件、迎难而上,主动投入一线,家庭、工作两兼顾,展示了巾帼良好形象。

主动作为,守好药械监管大门。保障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药械监管,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防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保障。保障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药械监管,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防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保障。

加强监管,切实保障供应质量。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重点强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着重对我市辖区内的药械经营使用单位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压缩式气体雾化器、医用超声雾化器开展监督抽检,保证疫情防控用药用械质量安全。截至2月21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疫情防控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家次、经营企业11474家次、使用单位254家次,抽检疫情防控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19 批。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重点强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着重对我市辖区内的药械经营使用单位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压缩式气体雾化器、医用超声雾化器开展监督抽检,保证疫情防控用药用械质量安全。截至2月21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疫情防控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家次、经营企业11474家次、使用单位254家次,抽检疫情防控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19 批。

强化协作,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密切配合执法部门严把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关质量关,有效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2月3日下午,我局会同公安部门查获一批无生产许可证号,无执行标准号,无生产日期和批号,标识为“75%医药酒精”的可疑物品,并将样品送药检所检验。药检所接到检验任务后迅速启动了应急检验工作,快速确立了非标检验该批样品中乙醇、甲醇两项指标的方案并成立应急检验小组开展实验。经过检验人员争分夺秒、严格细致的工作,发现令人震惊的结果:样品乙醇含量仅4.4%,甲醇含量高达45.8%。甲醇对人体危害极大,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该所立即把应急检验结果向我局和公安部门汇报,为监管部门迅速作出应对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消毒酒精流入市场。密切配合执法部门严把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关质量关,有效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2月3日下午,我局会同公安部门查获一批无生产许可证号,无执行标准号,无生产日期和批号,标识为“75%医药酒精”的可疑物品,并将样品送药检所检验。药检所接到检验任务后迅速启动了应急检验工作,快速确立了非标检验该批样品中乙醇、甲醇两项指标的方案并成立应急检验小组开展实验。经过检验人员争分夺秒、严格细致的工作,发现令人震惊的结果:样品乙醇含量仅4.4%,甲醇含量高达45.8%。甲醇对人体危害极大,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该所立即把应急检验结果向我局和公安部门汇报,为监管部门迅速作出应对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消毒酒精流入市场。

靠前服务,保障药械市场供应。在为解决目前口罩市场紧缺的情况,指定专人,组织专业团队贴身服务企业,帮扶16家企业生产口罩、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实现了两天时间建起一个口罩厂的“清远速度”,目前共有5家包括口罩在内的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正式投产,将_我市口罩紧缺的难题。动员全市药品批发企业、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广开门路采购防疫口罩、防护服、红外线测温仪等紧缺物资,为政府防疫物资保障服务。在为解决目前口罩市场紧缺的情况,指定专人,组织专业团队贴身服务企业,帮扶16家企业生产口罩、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实现了两天时间建起一个口罩厂的“清远速度”,目前共有5家包括口罩在内的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正式投产,将_我市口罩紧缺的难题。动员全市药品批发企业、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广开门路采购防疫口罩、防护服、红外线测温仪等紧缺物资,为政府防疫物资保障服务。

做好疫情防控药械安全守护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场监管人责无旁贷,更义无反顾。药品医疗器械保障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全力以赴,切实守好防控药械安全底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药品医疗器械保障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全力以赴,切实守好防控药械安全底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篇十一:2022防疫先进人物事迹

20_年春节前,大家都沉浸在举家团圆的气氛中,肆虐的新冠病毒突然爆发,面对这场防疫战,宣化派出所党支部全体同志临危不乱,在党支部书记程现军的精心组织下,率领宣化派出所全体民辅警连续奋战在第一线,实践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诺言。

按照市政府、市局统一部署,支部书记程现军立即组织全所民辅警召开“战时动员会”,签订“军令状”,1月25日以来,根据疫情的动态及时的按排工作重心和内容,在整个防疫期间宣化派出所党支部党员民警身处外地街道命令通知后,克服道路积雪驱车100余公里于当天返回单位报到,入党积极份子辅警 更是在知晓疫情情况后更是从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宁波市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单位。到岗后,宣化派出所每名民警辅警都认真履行着各自的职责,根据工作安排,宣化派出所民警辅警先后走街串巷核查重点地区返回人员,逐一见面,了解身体状况及生活轨迹,逐一登记造册。同时由于,宣化镇地处登封市东南角,与禹州市交界,辖区内有高速上下口,还要肩负高速路口卡点执勤任务,宣化派出所所有同志都没有因为危险而后退一步,自疫情工作开展以来一直24小时坚守在高速卡点,检查车辆3000余辆,检查人员2万余人。在执行此次任务的过程中,宣化派出所副所长张福晓的父亲突然中风住院,而 只是当晚将老父亲送到医院安排好事务,第二天清晨便返回工作岗位,宣化派出所民警年迈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就是在这样紧急的关头,吕金道仍然心系工作,多次不顾所长的劝说,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履行了一名党员的职责。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由于居民们每天呆在家中,使用手机的频率提高了,随之而来的诈骗案件也就多了起来,为了预防辖区群众的财产受到损失,宣化派出所民警、辅警一方面在辖区显要位置张贴防诈骗宣传横幅,一方面积极进入各村民小组的微信群众,以为微信的方式对居民们进行防诈骗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防诈骗意识。在疫情防控期间宣化派出所未发生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这一幕幕都体现了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派出所党支部作为一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党支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攻坚克难,赢难而上,党员民警、辅警克服自身困难,舍小家为大家,充分体现了宣化派出所党支部是一个能担当,勇担当,能打胜仗的基层党组织。

篇十二:灾后重建先进人物事迹

灾后重建先进人物事迹

灾难面前凝聚人心 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记灰汤村村民小组长叶泽元

叶泽元组织抢修组级公路

叶泽元是灰汤村古水塘组的村民小组长。7月1日以来,洪水肆虐,灰汤村各处受灾严重。古水塘组的水利设施被全部冲毁,导致供水系统呈瘫痪状态。

大灾之后又是大旱,如果水利设施不早日修好,全组村民的用水都面临严重问题。叶泽元本来在长沙做泥工补贴家用,镇上组织召开灾后重建及抗旱推进会的第二天一大早,叶泽元就赶回组上与村民们一起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他为组上捐赠了几百米的水管用于临时灌溉,每天都坚持守在灾后重建的工地现场,不计报酬地带领全组人投工投劳。因为组织得力,仅用了3天时间,就让全组的水利设施在全村率先完成抢修,所有抗旱水泵全部安装到位。古水塘的组民成为灰汤村灾后最先通水的组,抢救了组上 90多亩水田。

紧接着,叶泽元又动员全组22户村民,找来1台挖机、1台铲车、3台小四轮抢修被洪水冲断的组级公路。组上的村民被叶泽元尽心尽力的精神所感动,都积极投身组上的灾后重建,天没亮就下工地,夜深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组上一队60多岁的老夫妇,家中儿女都远在外地打工,无法回来帮忙。老夫妇两人自始至终坚持每天下到工地帮忙。大家都说,“有叶泽元在前面带头,我们干活都更有劲头!”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灾难面前凝聚人心,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坚守岗位,乐于为民

――记灰汤村村委委员黄安乐

7月1日,特大洪灾让整个灰汤满目疮痍,灰汤村作为灰汤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救灾压力尤为繁重。位于灰汤村的刘家坝水泵房被洪水摧毁,严重影响灰汤村数千村民的用水。

黄安乐是灰汤村村委委员,家住灰汤村立山湾组。灾后重建中他负责刘家坝的水泵房修复。他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购买新泵,请人补修。当时是最炎热的'下午,黄安乐本可以回家休息一会儿,但他硬是在水泵房守了一个下午,帮工人一起修补机器。看到修补水泵的老人在高温下热的汗直流,流到眼里辣得眼睛都睁不开。黄安乐不忍心,凭自己懂得一点技术,主动帮老人一起修补。因为天气实在太热,黄安乐全身汗透了,下午三点多的光景,他感到越来越乏力,喘不过气,眼前一阵阵发黑。估计是中暑了,周围的群众都劝他赶紧回家休息。但黄安乐不放心,硬是等到新的水管安好才松口气。

在试水的过程中,新买的水管由于质量不达标炸裂了。当时修补队的人已经离开,没办法,黄安乐立马找到补轮胎的材料自己尝试着修补。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尝试花了很多气力却失败了。他不甘放弃,尝试好几次之后,终于将水管修补好。水泵房的正常运营,让村民们的用水又回归正常,黄安乐这才安心回家中去。

在整个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像其他村委们一样,黄安乐每天都是五点多天不亮就到达修复工地,每天在工地上做工十多个小时,从不间断。他说:“趁清早和大晚上凉快点的时候多做点工,我们灰汤村才能早点恢复到以前,村民们出行才方便。一天没修复完工,我们村委一天放不下心。”

是坚守、责任与执着,鼓舞着灰汤人持续作战,对抗灾难,齐心协力,义无反顾。

篇十三:灾后重建先进人物事迹

灾难面前凝聚人心 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记灰汤村村民小组长叶泽元

叶泽元组织抢修组级公路

叶泽元是灰汤村古水塘组的村民小组长。7月1日以来,洪水肆虐,灰汤村各处受灾严重。古水塘组的水利设施被全部冲毁,导致供水系统呈瘫痪状态。

大灾之后又是大旱,如果水利设施不早日修好,全组村民的用水都面临严重问题。叶泽元本来在长沙做泥工补贴家用,镇上组织召开灾后重建及抗旱推进会的第二天一大早,叶泽元就赶回组上与村民们一起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他为组上捐赠了几百米的水管用于临时灌溉,每天都坚持守在灾后重建的工地现场,不计报酬地带领全组人投工投劳。因为组织得力,仅用了3天时间,就让全组的水利设施在全村率先完成抢修,所有抗旱水泵全部安装到位。古水塘的组民成为灰汤村灾后最先通水的组,抢救了组上 90多亩水田。

紧接着,叶泽元又动员全组22户村民,找来1台挖机、1台铲车、3台小四轮抢修被洪水冲断的组级公路。组上的村民被叶泽元尽心尽力的精神所感动,都积极投身组上的灾后重建,天没亮就下工地,夜深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组上一队60多岁的老夫妇,家中儿女都远在外地打工,无法回来帮忙。老夫妇两人自始至终坚持每天下到工地帮忙。大家都说,“有叶泽元在前面带头,我们干活都更有劲头!”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灾难面前凝聚人心,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坚守岗位,乐于为民

――记灰汤村村委委员黄安乐

7月1日,特大洪灾让整个灰汤满目疮痍,灰汤村作为灰汤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救灾压力尤为繁重。位于灰汤村的刘家坝水泵房被洪水摧毁,严重影响灰汤村数千村民的用水。

黄安乐是灰汤村村委委员,家住灰汤村立山湾组。灾后重建中他负责刘家坝的水泵房修复。他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购买新泵,请人补修。当时是最炎热的`下午,黄安乐本可以回家休息一会儿,但他硬是在水泵房守了一个下午,帮工人一起修补机器。看到修补水泵的老人在高温下热的汗直流,流到眼里辣得眼睛都睁不开。黄安乐不忍心,凭自己懂得一点技术,主动帮老人一起修补。因为天气实在太热,黄安乐全身汗透了,下午三点多的光景,他感到越来越乏力,喘不过气,眼前一阵阵发黑。估计是中暑了,周围的群众都劝他赶紧回家休息。但黄安乐不放心,硬是等到新的水管安好才松口气。

在试水的过程中,新买的水管由于质量不达标炸裂了。当时修补队的人已经离开,没办法,黄安乐立马找到补轮胎的材料自己尝试着修补。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尝试花了很多气力却失败了。他不甘放弃,尝试好几次之后,终于将水管修补好。水泵房的正常运营,让村民们的用水又回归正常,黄安乐这才安心回家中去。

在整个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像其他村委们一样,黄安乐每天都是五点多天不亮就到达修复工地,每天在工地上做工十多个小时,从不间断。他说:“趁清早和大晚上凉快点的时候多做点工,我们灰汤村才能早点恢复到以前,村民们出行才方便。一天没修复完工,我们村委一天放不下心。”

是坚守、责任与执着,鼓舞着灰汤人持续作战,对抗灾难,齐心协力,义无反顾。

篇十四:医生个人先进人物事迹

医生个人先进人物事迹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理解,王少松认为“治病救人”四个字就是对这个职业的全部概括,他认为也许救治病人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如医院的条件设施,自身的技术水平,病人的自身病情变化,家属的配合,病人的经济条件等等。这里面有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有些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事在人为。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同志,他首先发起了建立中医病房的设想。在科主任的支持和全科同志的努力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一年半的艰苦工作,中医病床从两张到六张,到19张,直到发展成为现在的独立中医病区。这中间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工作不分是医生的`护士的他都干,责任无论是你的我的,他都认真负责到底。他的工作量达到每周三个夜班,而且上下夜班都不休息。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他认为抛开一些客观因素,我们医生都能做到的就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大医精诚》)。如果一个医生把病人的病痛当成自己的,他就一定能一心赴救,不做功夫行迹这些表面的工作来敷衍患者。要想做好一名医生,他认为必须做到对待患者尽心、尽责、尽力。尽心是一个医生对患者爱心的体现。2008年6月中医科住了一名72岁的女性患者,这名患者因患有卒中后抑郁,一直怀疑她的老伴有外遇,因此多次无故在病房内与其发生争吵甚至打骂,常使她不能顺利接受治疗,严重影响了她的病情恢复。走在科室的走廊里经常听见他们的争吵声,为了能让她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王少松大夫在给她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每次争吵都去床边劝解,经常是不管多忙,和患者一谈就得1个多小时,从病情恢复、家庭关系等各方面进行劝说,帮助疏通她的心理障碍,后来每次一吵架,她老伴都先跑来找王大夫,科里人们也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不光管治病,还管调解家庭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中药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不仅从床上站了起来,还能迈出了稳稳的步子,在走廊中来回行走,而且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脸上常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为了表达她和老伴的感激之情,他们精心制作了一个匾送来。那上面写到:“是谁又让我站起来了?是王少松大夫,是谁又教会我行走了?是王少松大夫,是谁帮助我康复了?是大夫和天使。光荣医生和护士啊!我赞美你们。”这是患者对一名医生最高的奖赏和鼓励。

出院后他们在家中发生争吵时,患者老伴还会打电话到科里找王大夫帮助劝解,2008年年底老两口一起来到医院来看王大夫,带了很多的糖和巧克力,患者和她老伴说“王大夫,你以后不仅是我们的医生,也是我们的朋友”。

尽责是一名医生职业操守的体现,2008年12月5号,中医科住进了一名病情较重的脑血管病患者,用了心电监护及输液泵,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正值王少松大夫值夜班,那天为了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他每半个小时就到床边去看看心电监护,整个晚上几乎没有合眼,第二天主任去查房时,他的护工和科室主任说“我在很多医院护理过病人,但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负责任的医生”,说他非常的感动,很少见到医生不用护士叫自己一趟一趟的去查看患者的。患者家属也向他深表感谢。

其实他不仅是这样对待这一位患者,在值夜班时,王大夫12点钟以前基本上都是1个小时左右就要到病房去转一圈,不等护士来叫,这样他才能放心。如果有重病人,他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床边查看,整晚都坚持这样。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就是我们的职责,无论是正常时间上班还是值班,只有认真去查看每一位患者,随时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才是尽到了一名医生该尽的责任。

尽力则是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的体现

中医科住过一个病人,是一个表现为阵发腹痛,不能进食的病人,入院前已经有10几天未能排便了。这名患者在半年的时间住过四家医院,一直没能确诊,病情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与多家医院发生了矛盾,后来住进我院中医科。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也未曾接诊过,对于治疗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接诊后,在保证静脉营养的同时,我们尽力采用了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灌肠、艾灸、针刺等,经过这些治疗,患者腹痛有所缓解,为了能让她排出大便,我们用中药和甘油交替灌肠,并且每次医生和护士都亲自下手为她进行人工协助排便。每天她的床边都没有离开过医生和护士的身影。有一次凌晨4点钟左右,患者又诉腹痛,王大夫去床边为患者进行人工协助排便时患者家属说“你别再喊疼了,王大夫都来给你掏大便了”并连声的表示感谢。

患者后来终于能自行排便了,而且能少量进食米汤、酸奶了,后又改成口服中药汤剂,以便更全面地调理胃肠功能。患者家属不但没有提意见闹矛盾,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经常把感谢二字挂在嘴上。

有时候像人工协助排便这种事儿家属都不愿意做,确实是又脏又累,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只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利,再脏再累我们也得去干,这也只是中医科众多病例中的一个,王少松认为医生就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全心全意去救治患者,不做一些敷衍患者的表面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患者缓解病情,解除痛苦。

在中医病房刚开始起步阶段,科里护理人员紧张,如取药、熬中药等工作他都主动承担下来。在他夜班、下夜班的休息时间他都统统在医院忙碌,经常接连四五天都回不了家。

在科研方面,他更是走在前面。他从进入二院以来,结合自己的针灸专业,接连申请了两项区级的科研项目,并协助科主任为科室成功申请市级课题建设示范中医科项目一项,在第二年,在他的大力倡导和帮助下,新来的年轻同志也成功申请区科技新星人才资助项目一项,共为医院争取科研资金39万元,他认为,科研工作是整个科室的共同协作的一项事情,并不是一个负责人的工作,每次从课题申报到工作总结,他都会组织科里的老中青医生一起参加,一起为科研工作出谋划策,逐渐形成科室重科研、讲创新的良好氛围。作为医院科研申报的成功榜样,在我院科研工作推进会上,他向全院的高级人才作了科研课题申报经验汇报。总之,在敬业、奉献、创新,各个方面都成为我们学习的先锋模范。

篇十五:杜富国先进人物事迹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 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 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 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词

你退后,让我来!

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 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他已获得的荣誉包括:

2018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在18年12月里,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此外,他还入选了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他是于2015年6月15日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的。2018年他才27岁,当年才刚结婚。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他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则在他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篇十六:中国航天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踏在了深邃无垠的宇宙星空上,他们的问候传来时给中国人的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这是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敬航天英雄刘伯明的颁奖词。

时至今日,五十五岁的刘伯明已经两度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战,而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的他为国家在航天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哪怕是刘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曾经那个一度辍学去打工的刘伯明如今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甚至得到了被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证书的殊荣。

短短十几年的改变,竟然变化如此之大,那么当年的刘伯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又因为什么事情让他进入了航天事业呢?

刘伯明与航天英雄

1985年,一位英俊秀气的青年从教室自信满满地走了出来,而后被通知已经通过招飞体检的青年又参加了文化课的考试,最终这位青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从家乡齐齐哈尔来到了长春空军飞行学院。

这位青年就是刘伯明,刘伯明面对前来送行的老师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过飞行员的考试。

刘伯明的高中老师张福林这次也亲自赶过来送刘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欢刘伯明这个聪明努力的学生,这次刘伯明通过录取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刘伯明在高中时期非常聪明,也非常懂礼貌,几乎教过他的老师都会喜欢上这个安静踏实又努力的孩子。

临走前张福林对刘伯明说道“继续努力,按照你高中时期的精气神来继续坚持,以后一定没问题,如果感觉自己有进步就给我写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师带着深切的希望和打破离别的幽默之下,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而刘伯明也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之中坚定地踏入了学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刘伯明获得了好成绩都会给老师张福林写信告知。

“他的信每次都挺长,有时候会跟我说训练上的事情,感觉每次都很累,但是只要提到这个他都会接一句说老师,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放心这种话”

作为高中班主任的张福林其实非常看好自己这个看了三年的学生。

每次张福林收到刘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总是第一时间来读信,信中的刘伯明会把近期发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对学业的困扰都告诉他的老师,张福林每次读完信都会既心疼又希望刘伯明能够坚持下来。

因为作为刘伯明的老师,他非常清楚这对于刘伯明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所以每次给刘伯明的回信中张福林都会想办法开解他,跟他说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家乡的变化,包括每次都会鼓励刘伯明。

在张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刘伯明的,因为高中时期的刘伯明一直都是一个能吃苦又踏实的好学生,所以他希望刘伯明能把握这次机会。

两人的信件来往持续了整整四年,这份简单却又浓厚的师生之情陪伴了刘伯明整个大学生涯,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师友亲切地期盼,所以刘伯明非常重视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学业。

刘伯明在学校每天早上都要进行一万米的晨练,刚开始的他很难跑下来,但是每次都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后来慢慢适应之后的刘伯明每天早上不跑还感觉不习惯。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曾经在北京亲眼见到了儿子真实的训练是怎样的,“坐在一个高空上面,那个椅子会来回旋转,然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甚至要一整天头朝下睡在一张斜的床上”。

刘父每次提起儿子的训练都是一脸的无奈和心疼。

因为刘伯明优异的成绩让他先后在牡丹江机场和锦州飞行大队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而后在1991年刘伯明开始执行单独飞行任务,包括单独驾驶当时国家最新型的战斗机歼八,这是对他新的考验,也是对他的信任。

1998年,刘伯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与翟志刚等人一同被挑选为我国的第一批航天员,航天员与飞行员虽然都在空中作业,但是二者的区别和难度还是相差非常大的。

来到了新环境的刘伯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训练,因为要去外太空完成任务,这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刘伯明重新拿出了之前那股努力劲儿,硬是咬牙挺了过来,在2005年还被选为神舟六号的备用员。

直到2008年,刘伯明执行了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与他一同前去的还有航天英雄翟志刚和景海鹏,顺利完成任务并成功着陆的刘伯明三人被当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了“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

这也是刘伯明首次真正执行飞行任务,而后被送到学校学习之后的刘伯明攻读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在今年的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人员名单上,刘伯明以五十五的年龄成功入选。

谁能想到以四十岁的年龄还能将博士学位攻读下来,谁能想到以五十岁的年龄还能成功入选艰巨危险的航天任务,谁能想到这样的刘伯明曾经还有一段辍学打工的故事。

篇十七:杜富国先进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中的所有人物事迹都是来源于现实,他们身上都有我们看得到的可贵精神和品质,一直鼓舞着完全中国人民,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勇于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在浮躁、逐利的当今社会,感觉这样的精神尤为匮乏。

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

他已获得的荣誉包括:

20__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在20__年12月里,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此外,他还入选了感动中国20__候选人物。

他是于20__年6月15日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的。20__年他才27岁,当年才刚结婚。

20__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他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则在他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也许我们会想,生活中的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啊,其实不是,刘盛兰老人早就为我们诠释了普通百姓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篇十八:杜富国先进人物事迹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2018年11月24日,一场特殊的授奖仪式在排雷英雄杜富国的病房中庄重举行。10月11日下午,中士杜富国在雷场作业时让战友退后,独自处置不明爆炸物,突遇爆炸,下意识地向身后战友那一侧倒去,英勇负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荣立一等功,英雄背后留下一方净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当向那些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致敬,更要力行致远。

负重前行当牢记宗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若心中没有人民、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便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负重前行当勇于担当。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折射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境界,体现着“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精神,彰显“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气概。于党员干部而言,“敢于担当”是一种优秀品质,领导干部要敢于真干事就要坚持不推诿扯皮,做“太平官”,遇事不回避、不躲避,直面问题的存在,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负重前行当履职尽责。“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增强责任意识、作为意识,不断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在其位谋其政,立足本职,勤业敬业,为国家、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始终以身作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无尽的付出,不尽的努力。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航船上需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扛重担,接重任,带着使命负重前行。

篇十九:中国航天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刘伯明的辍学打工路

1966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个小村子里,刘伯明出生了,而后几年中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陆陆续续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刘伯明在家中排名老二,他的上面有个哥哥。

其实那个年代的农民生活非常不容易,因为家里的小孩太多,而且家长们都需要出去干农活或者打工,所以几乎很少有时间来管他们,家里的小孩子都是哥哥姐姐们带大的。

刘伯明作为二哥所以需要每天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担一些压力,因为从小刘伯明就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这也导致了刘伯明从小就养成了拥有责任感的好习惯。

“那个时候我跟他母亲很忙,我们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来,所以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刘伯明)来做,包括照顾这些弟弟妹妹们”。

刘伯明不只是懂事,在学习成绩上也是名列前茅,虽然平时刘伯明都会跟随小伙伴一起疯玩,小伙伴包括家长都说在家没见过他学习,但是刘伯明依然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既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起初刚进入高中的刘伯明非常好学,并且勤奋懂礼貌的他被很多老师认可,但是随着冬天的到来,刘伯明每天都要步行很远的路程才能走到学校,“有一次我半夜起来,突然听到家门响了,我还以为有小偷过来了,没想到是他刚从学校回来”,刘父这样说到。

心疼儿子每天这样辛苦的刘父于是咬牙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是二手的,但是也花了他一百多元钱,这笔钱对当时的刘家来说还是不小的数字。

可是随着弟弟妹妹们的长大,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刘伯明每次回到家中都能看到父亲蹲在门口一直抽烟,而眉头也紧紧地皱在一起。

父亲要供这么多孩子上学实在是负担不起,刘伯明是明白家里的情况的,白天上课的刘伯明每次想到父亲皱到一起的眉头都忍不住心酸。

于是经过了思考的刘伯明决定—辍学,把上学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1984年,正值高一的刘伯明从学校辍学后,决定去当地的一家瓦砖厂当小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当刘伯明来到厂子里,厂子的负责人看到刘伯明又瘦又小就不同意让他来工作,可在刘伯明的苦苦地哀求和保证下,厂子的负责人也心软了,便同意留下他。

这件事被刘父知道非常震怒,但是又无奈儿子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刘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儿子装出一脸无事的样子跟他说辍学了。

其实他知道儿子有多渴望上学,是他实在没有能力啊,每次想到这里刘父都会泪流满面,心疼儿子的懂事。

然而他也知道瓦砖厂的工作不好做,连他有时候都觉得难熬,但是刘伯明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可每次想到自己聪明伶俐的儿子没有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是正用他小小的身躯为这个家努力地扛东西时,刘父总是控制不住情绪。

后来是刘伯明的老师张福林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前去家中亲自劝说刘伯明,而刘伯明在体验过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所以刘伯明在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学习,直到1985年,此时按照刘伯明的成绩是足以考上一个好大学的,但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伯明背着家人偷偷报名了飞行学院,只为可以省下学费。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刘伯明的老师和父母亲自去送刘伯明报到,而这也是刘伯明从“辍学”到成为一名飞行员的经历。

如今的刘伯明已经成为了航天英雄,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骄傲,刘伯明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在每次人生的选择中都能牢牢把握住了每次机会,加上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最终摆脱了命运。

篇二十:中国航天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 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 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篇二十一:中国航天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word该篇DOC格式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整理21篇)范文,共有3124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整理21篇)下载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整理21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