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14 06:00:3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六组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重在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立目标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高段阅读教学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组教材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借助图片感悟文本,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情境中想象、交流、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结合课文,感知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我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子之间的信任。”确定为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联系学情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课件出示)(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写法入手,初步感知;(三)品读课文,感受父爱;(四)迁移仿写,体会信任;(五)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开课伊始,我会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一组关于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惨状的图片,问学生:“看完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看后的感受。这样的导入不仅把学生很快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并且为后来体会父爱的伟大做好铺垫。接着进入新课学习:“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就是在这可怕的地震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写法入手,初步感知

“课题告诉我们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父与子。”(板书:父子)由课题中的“父与子”引入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自读之后,交流“作者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样的设计,紧扣本组预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一入文,就关注到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交流了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之后,进行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鲜活。”

除了人物的描写,课文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字比较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1和12自然段,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并找出文中出现的数字。接着,想一想数字在课文中代表的含义,试着用这些数字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数字的提示下,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了。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品读课文,感受父爱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将根据学情,顺学而导,具体的看看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1)聚焦第一组数字(30万人,不到4分钟),学生通过对比,应该能体会到地震的突如其来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有了这样的体会,再来读第1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好。

(2)聚焦第二组数字(8、12、24、36),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些数字,你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学生通过数字引发想象,初步感受到父亲形象。由此再回到课文,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找到文章的重点段落:“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体会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学习。“仔细读读句子,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特别打动你?”学生默读后,应该会抓住句子中时间的推移,父亲的外貌,体会到父亲的艰难、疲惫、焦急、无助、坚持,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对儿子的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在交流体会中,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自主品读,体会,交流后触摸了父亲的内心情感,然后再创设情境引读句子,父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慢慢丰满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父亲这么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这时,把这几句话变成小诗,创设情境:看,这段文字不正像一首向父亲表达敬意与赞美的小诗吗?出示: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聚焦父亲的语言。父亲在挖掘的时候,有人劝阻他,父亲是怎么说的?学生找出父亲的三句回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看似简单重复的回答,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三句话一样吗?”“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由恳求到焦急直至有点崩溃的心情变化。接着进行排比式的导读,串联起三句回话,让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情感状态中,急父亲所急,担心着父亲的担心。

然后,我继续追问: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引出文本的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时设身处地地模拟对话,交流,学生很快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这是因为父亲信守诺言,这是因为如山的父爱。(板书:爱)

(四)迁移仿写,体会信任

学生读懂了父亲的内心,树立了伟大父亲形象之后,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体会父子之间深深的信任。“想象一下:儿子在废墟下,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随时可能遇到危险,这36小时,儿子又是怎样的一种等待呀!”再次出示之前的小诗,“这个儿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_______/他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人再愿相信他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仿照描写父亲的小诗,写写儿子。通过练笔,学生再次感受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加深对信任的理解。这时,再读被发现后,儿子和父亲的对话,从儿子的语言中,就会体会到正是因为对父亲的这份信任,(板书信任)才让儿子那样的勇敢、坚强、无私。

(五)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父与子哪儿了不起?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最后再次点出本文写法:“父亲和儿子的形象一定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灾难中的爱与信任打动了我们,也更得利于作者运用的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后也能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人物,用上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这一环节再次回扣开头,点出了本组的训练重点,关注到写法上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篇二

【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幅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难点:

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说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说教法和学法】

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说教学流程】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上课伊始,以地震灾难为点,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地震灾害的资料,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导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

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一、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文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二、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课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三、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四、读写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巧用文本,引读便可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没有,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学生在反复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时,能够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高度感,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力量!体会到课文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表达上的好处。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是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读写融情的设计,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升华的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最后,整体回归,拓展阅读,发给学生一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的课处阅读材料:《背影》《点亮一盏灯》《游子吟》《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品味亲情的幸福,享受阅读的乐趣。

【说作业设计】

在课近尾声时,我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实践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向课外延伸:

1、扮演一名电视台的记者,向观众报道这次事件的经过:

(其目的是创造性地阅读文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与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的父爱,母爱:

(其意图是围绕单元专题,创设亲子交流氛围,以爱育爱。)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扎扎实实地练好学生的语文内功。整个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父与子》说课稿 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

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则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

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学法上,我始终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 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3. 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开课伊始,我设计了检复字词、理清文章顺序和回顾单元训练重点三个环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一种整体上的认识,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课文的2~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了在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文眼“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展开学习。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之前学习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的相关学习方法,而后呈现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并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文本和组内交流,学生勾画出了重点词句,并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冲”“跪”“站”“走”,外貌描写“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神态描写“双眼布满血丝”和“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连串的数字描写来体会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而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更能通过人物间的语言描写直接体现出来,我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的朗读,同时更有教师的范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真正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而对于儿子的“了不起”,我更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语言描写的捕捉,学生不难感受到儿子的勇敢、机智,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从而完成了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

(三)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这对父子在这场大地震中谱写出震撼灵魂的乐章。而这震撼灵魂的乐章更源于他们彼此之间信念的坚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语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间、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已毕,但学生们仍然被这份浓厚的情感紧紧地包围着。因此,我适机呈现了一组08年汶川地震时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真正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情景。最后呈现书中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得以相见、紧紧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来描述父子相见时的感人场景。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情感上得以升华,并为本单元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所进行的说课,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说学法 篇四

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朗读体会法和小组探究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结合发散思维,努力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五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2、揭示课题。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交流。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读它。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父 :不放弃、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整体默读,重点段品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朗读中感悟。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在课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说说最想说的话,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父与子》说课稿 篇六

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冒者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并理解“疾步、废墟、昔日、瓦砾、爆炸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第二课时:1、感受儿子的了不起,以及儿子的巨大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进行爱的教育3、有感情朗读课文

4、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教法和学法:(第一课时)

在这节课中,我以单元导读中的学习要求导入课题,把“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作为重点和难点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这堂课设计运用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疑促读,读中感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并在体会后及时总结了写作方法因为课文内容虽然感人至深,但毕竟离孩子们太遥远了,于是最后安排一组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伟大父爱和母爱的感人图片,把他们从书中拉到了现实,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有了切身的体会以后,再回到课文中去体会36小时后,儿子还埋在废墟中,父亲的内心世界,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感而发了

课后反思:

按照教学设计,总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了,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在品词析句时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的,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理解,结果是问题出来之后就直接说了,效果也就差了一些还有一些环节的衔接上也不够流畅小练笔安排的时间不够,孩子们没有尽情表达,有点蜻蜓点水总之,由于自己的素质及各方面原因,这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望评委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来帮助我提高,谢谢!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02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