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1:29:5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篇一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2022语文中考重点知识点整理 篇二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

(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

(10)环境描写

(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3、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5、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1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 篇四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严。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2018中考语文复习必备的成语(2)

11、不入虎x,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妇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中考地理复习策略 篇五

一、梳理知识细化归纳,强化读图

以前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在老师帮助下梳理知识总结归纳,总结知识点、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可按内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各地理要素间的关联,融会贯通,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只要把握知识结构,明白知识线索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题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中考涉及到的地理区域读图较多,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强对区域读图的练习,要下工夫找准攻破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口。

二、加强做题训练,注意解题技巧

综合文科地理分值少,训练时间不够,利用范例备考,做题要精选。学生要着重注意老师课上提到的重要问题、专题。老师课上做过的专题总结,学生课下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对做题的准确度和答题思路都要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避免侥幸心理。

地理中考题型分两大部分,考试时注意掌握答题技巧和如何拿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要认真审题,审题除通览题目,看懂题意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的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重视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可在读题时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辅助理解题。地理选择题的特点是一图带多题,而这一组题是有关联的,注意信息的利用。

第二部分综合题。一般为读图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地图、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归纳、说明成因的能力。在将题目整体浏览一遍之后我们就要下笔了,这时要注意:1.填写地理事物的分布、名称时,注意写法的规范,不出现错别字。2.基本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陈述,要做到要点完整、意思全面、条理清楚(主要的写前边,次要的写后边)、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拿到题后要注意审题,明白题目在问什么,需要答哪些,做到得分点明确,最好列出一二三点。

中考审题技巧 篇六

一慢一快,指的是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题目本身是解题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别是每卷必有的选择题中的题干中有许多解答该题的规定性,诸如: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选一项还是两项等,这些我们一定要在读题时耐心地把它们读透,弄清要求,否则是在做无用功。中考卷大多是容易的,在大家容易的情况下就看谁更细心,而细心最主要的就是审题时要慢要细心。当然选择题之外的题目也应如此。

需注意的是文科与理科卷的审题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解答理科类题目中出现的条件充分用到、用足,不能有多余条件;而文科,比如语文卷中,有些题中出现的条件、信息、却不一定全用到,需要我们通过审题加以取舍,有些信息有用,有些信息是没用的。

理科非选择类题目的审题要做到“三审”

一审:解题前要审(这是做题的前提)

二审:解题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要审(看看有何条件未用,什么条件背后隐含着个什么条件等等)

三审:解题结束时要审,防止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审题这一步,不怕“慢”。

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答题时速度应快。做到这一点可从两方面入手:

1、书写速度应快,不可慢吞吞的。

2、书写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噜嗦重复,尽量写出得分点就行了。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篇七

1基本作图知识点

一、基本作图的有关概念:

1、尺规作图: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作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五种基本作图:五种基本作图是尺规作图的基础,数学中的五种基本作图是指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过定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基本作图的原理和步骤:

1、原理:边边边公理

2、步骤:作图题的方法与证明题解法不相同,对于作图题首先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即要写出题目的已知、求作、作法、证明。

三、尺规作图的优点: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工具虽少但能正确地画出的图形,比度量法画出的图形更精确。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3判定方法

判定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4: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5: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和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注意:抛物线位置由决定。

(1)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①开口向上。

②开口向下。

(2)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②图象过原点。

③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

①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②对称轴是y轴。

③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4)顶点坐标。

(5)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①△>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②△=0抛物线与x轴有唯一的公共点(相切)。

③△<0抛物线与x轴无公共点。

(6)二次函数是否具有最大、最小值由a判断。

①当a>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

②当a<0时,抛物线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范文,共有801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通用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