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汇报材料 >

关于开展建筑业专题调研活动的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3-09-19 22:12:1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关于开展建筑业专题调研活动的汇报材料
为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建筑业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现就建筑工业化和劳务用工情况有针对性作如下汇报:
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
一  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
(一) 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推行建筑工业化对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作用?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一、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在实现一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市场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须按计划进行。
二、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只有当构配件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同使用目的和环境才有可能。构配件如果要进行批量生产就必须具有一种规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三、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工业化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建筑营造需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提供一系列能够组成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配件。
建筑工业化对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建筑效率,服务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服务生态城市建设;
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 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业相比有哪些优势?
1956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这是我国最早提出走建筑工业化的文件,文件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现机械化、工业化施工,必须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地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
工业化的基本原则是:专业社会化、加工机械化、生产批量化、出厂标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
而建筑施工目前的状态是:
1、作业手段的原始——大部分的施工现场依旧摆脱不了“秦砖汉瓦”的身影,简单的工具、大量的劳务人员手工操作;
2、生产过程的模糊——在现场既是原材料的加工厂,亦是建筑成品的加工现场;
3、产品形成的非标性——施工现场由于参建人员的个体属性,造成产品形成的过程中人为的因素,使得建筑成品的非标性突出。
4、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和质量标准的难以提高——。
5、施工安全——由于大量作业人员集中在多风险源的作业环境中施工,使得建筑安全成为建筑施工最大的隐性成本。
6、“四新技术”推广缓慢。
与传统建筑相比,工业化建筑在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方式,建筑材料和设备选用上都有很大突破,因而具有很多优势:
舒适性:大量采用保温隔热、阻隔噪声、防水防潮、安全无毒害的新型建材,加上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全面提高了住宅的舒适性。
安全性:绝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制作就等于将工地“搬”至工厂。工厂化生产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产品质量,加上现场工序减少,只需按图安装,大大减少了出错的机会,使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经济性:标准化设计和通用构件的使用,极大的缩短了建设周期,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大量人工和管理费用较低,集成建筑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使用管理简便:全新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如实现五表(水、电、煤气、采暖制冷和卫生热水)远传自动记费,家电电话远程控制,红外防盗系统等,使住户的生活水准得以提高;实现物业区域管理,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可以掌握整个小区的情况。
时尚和个性化:预见性设计及不断引入先进的居住理念,引领住宅发展趋势。要消除人们对工业化生产住宅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成见,户型布置多样化,装修材料和色彩系列化,为住户提供多样选择,使居住者个性展示有足够空间。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由于施工现场大部分作业为干法施工,与传统湿法施工相比,噪声、粉尘、建筑垃圾等污染大为减少。绿色建材和通用构配件的大量使用,建材回收利用和住宅可变性,甚至整栋住宅的异地重建,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三) 目前各市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包括:1、在推动建筑工业化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2、建筑构配件预制化生产规模如何?3、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含装饰工厂化生产情况)?4、建筑企业装备情况和建筑机械化施工情况,在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方面有哪些激励措施?5、在建立标准技术体系和集成推广方面的情况、6、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4.现在建筑企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施工能力相对比较低,由于建筑结构都是排架结构,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现代化的运输设备一般都是商混生产企业配置较高的设备,而施工企业设备配置多为垂直运输设备,机械化施工能力相对较低。推行建筑工业化施工企业必须配置较高配套完善的机械设备,提高施工能力,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 推进建筑工业化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 在体制上存在有哪些障碍?
(二) 在标准体系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三) 在施工技术上存在哪些困难、
(四) 在市场推广方面有难些困难?
并综合分析原因。
(1)在标准体系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1、目前标准体系还有待于统一——国标、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同时存在,同时这些标准并没有总则作指导。
2、企业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比较困难——一方面,建筑产业历经几千年,几乎所有的相关的工艺、流程已形成固有态势,四新技术推广缓慢;另一方面,企业自行创新存在投入大、周期长、效益前景不明显等因素
(2)在施工技术上存在哪些困难?
1、技术员工的培训——原有建筑工人重复的事低级的密集型劳动,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等级偏低,接收新技术能力欠缺。
2、改变原有施工模式,使得在施工组织、人员配备、材料采购、质量验收手段等方面提出新的课题需要加以解决。
3、管理人员在新的施工模式前需要加强培训,特别是对新领域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 加快我省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一)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任务目标和工作原则。如何确定建筑工业化发展目标,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重点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选择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切实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资源消耗。
(二) 加快推动生产方式转变。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提升建筑业,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扩大建筑构配件的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
工厂化建造是指采用构配件定型生产的装配施工方式,即按照统一标准定型设计,在工厂内成批生产各种构件,然后运到工地,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成房屋的施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建造的住宅可以被称为预制装配式住宅,主要有大型砌块住宅、大型壁板住宅、框架轻板住宅、模块化住宅等类型。预制装配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构件工厂生产效率高,质量好,受季节影响小,现场安装的施工速度快。缺点是:需以各种材料、构件生产基地为基础,一次投资很大;构件定型后灵活性小,处理不当易使住宅建筑单调、呆板;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差,抗震性不佳。日本为克服预制装配式住宅抗震性差的缺点,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时采用节点现浇的方式,以加强其整体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类结构被称为预制混凝土结构(PC),目前我国的万科公司正在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改进。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已经则已经运用国际最先进的PC构件进行工业化住宅生产
(三) 关于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四) 关于培育市场实施主体。培育工业化生产企业推广设计、施工一体化和“菜单式”装修,加快建立工业化生产基地。
培育市场主体,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政策、制度、规定、标准和规范,加快建立工业化生产基地,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1.积极培育建筑工业化生产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研发新的工法工艺,提高生产设施和企业管理水平。对于实施建筑工业化项目并编制省级以上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规程企业,鼓励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相关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2.加快提升建筑业企业整体实力。推动形成具有建筑工业化设计、制造、施工能力的产业集团,并鼓励其采用BT、BOT形式参与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全面提高建筑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对引进大型专用先进设备,可享受与工业企业相同的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3.加强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研发成果,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过程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究。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建筑工业化科研项目研究经费的支持力度。
  4.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基地和钢结构、构配件及部品等一批工业化基地建设。各地要根据发展需要,将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纳入相关规划,并合理安排用地。
(五)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长期战略,将覆盖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必须面对竞争和挑战,克服不足和差距,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同时采取以政府信息化为先导、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推进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导是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政府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从而改进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尤其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化处在关键和核心的位置,发挥着先导作用。这是因为政府在制定政策、规划、标准和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信息化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网络框架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是要按照政府信息化的要求,对现行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开发基础业务数据库,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前提条件;
第三,是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加大力度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和制定财政、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是要构建指导政策、技术标准、法律规范三位一体的政策法律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创造制度环境;
第五,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证。实施政府信息化,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以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公务员队伍做保证,这是政府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六) 推动建筑工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1.改革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加快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在设计收费方面,要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的收费标准;在招投标方面,要制订针对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要制订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工程质量安装和验收标准。
  2.开展建筑工业化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评价、现场装配与施工评价、部品与整体建筑体系评价制度,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方法。
  3.加强部品生产目录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建筑工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定期发布推广应用、限期使用和强制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目录。
(七) 加强政策扶持的相关意见建议。
为使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业的深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专职机构,政府直接推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与扶持计划,推进建筑工业化,设立产业化实施机构,发展建筑集团和民间机构,从组织和人力资源上保证其贯彻实施。
第二,除法律层面外,政府还应制定行政法规保证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如建筑性能保证制度、优良建筑部品认证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设计及运行认定制度等。
第三,推进建筑工业化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与扶持,如优先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减免、金融鼓励扶持等一系列政策。
第四,政府可率先试点,启动市场需求,如在保障性住房进行试点,按照一定规模进行工业化技术应用。鼓励政府投资工程采用工业化技术,将其工业化支出部分计入建设成本。
第五,政府应将建筑生产与技术进步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视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第六,应积极建立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建筑标准化,加快建筑施工与管理技术、建筑节地节能等标准与技术的研发。
第七,高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要加强建筑工业化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业务培训,加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第八,要加强市场监管。在审图、质监、安监、验收、造价等环节建立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的服务程序和监管模式。施行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资质标准
建筑业企业劳务用工情况
一我省建筑业企业劳务用工情况
(一) 建筑业和劳务企业发展情况。当地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及劳务企业种类、数量和外地劳务人员占比情况企业劳务用工制度及劳务企业队伍管理、职工培训、劳务合同、社会保障和业余文化生活等情况。
(二)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管理情况。当地城镇化进展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乡村建筑队、包工头和农村工匠情况;当地政府是否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建筑劳务基地?出台的有关政策,如何实施管理,效果如何?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管理有什么具体意见和对策措施。
(三)建筑业企业改革和项目管理情况。企业项目法施工、项目管理演变发展情况;目前项目部人员构成及主要功能,如何运转?管理层、作业层是如何分离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1982年鲁布革项目法施工开始,建筑施工企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心内容就是推行项目法施工。项目法施工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施工企业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的具体体现。其产生是改革我国施工企业传统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施工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传统施工管理体制形成具有特殊性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建筑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施工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化,项目施工管理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实现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
项目部职能分配
(1)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管理本项目的施工运行,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决定项目资源配备,明确职能人员管理职能。确定项目质量方针、目标并保证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对项目质量负第一责任,采取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措施,使质量方针为全体职工掌握并贯彻执行。
控制工程成本,合理管理项目资金运转。选择和评审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审核其资质并签订分包合同。做好项目管理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
(2)项目工程师、技术员
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与业主和设计人员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图纸设计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差异而需解决的问题。绘制施工作业中所需要工作图和定制材料大样图,提供相应技术数据和资料,做好施工作业图纸的发放、更改和回收工作,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监督指导工作,参与质量验收。
(3)施工员
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总体进度和分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安排各专业施工班组进场施工,督促各班组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每日施工进度情况进行检查记录,组织如开施工现场协调工作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作好计划调整工作。作好材料和预制加工件订货进场计划,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计划得以实现。
(4)材料设备员
汇总材料供应计划,及时向公司材供部提交材料供货清单,与甲方保持联系,做好材料定样工作和甲供材料供应工作,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验收合格的入库保管,制订领用制度严格执行。做好施工设备的调配和领用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检查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使用率。严格控制无质保文件和不符合技术规范指标的材料投入施工,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5)质量员
按质量文件和合同要求,实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工作。负责对分部、分项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和参与最终产品质量评定工作,独立行使施工中质量、监督权力。组织QC 小组,对质量通病和难点进行防治和攻关。负责各种质量、材料的填制、收集、立卷工作。
(6)安全员
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贯彻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坚持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审查制,特种工种作业人员上岗前的上岗证的检查。实施工程项目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检查工地卫生管理制度及防火制度。
(7)核算员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控制,合理组织资金周转。做好成本核算,为项目经理提供决策依据。并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各项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负责文件资料的登记、分办、催办、签收、用印、传递、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来往文件资料收发应及时登入台帐,视文件资料的内容和性质,准确及时递交和办理项目经理、业主、监理和有关部门批示和意见。
(8)工段长
为施工工段负责人,要项目经理领导和专业人员指导下,对所负责施工区域计划安排、进度检查、质量保证负责。及时调度所属班组长开展施工作业,加强现场管理。
(9)施工班组
负责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组织安排,执行施工组织计划,保证施工计划的顺利进行,贯彻并坚决执行管理层的各项决定,确保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等指示的顺利完成。
一、项目经理的作用
(一)项目经理
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承担单位的法定代表在该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是负责项目组织、计划及实施过程,处理有关内外关系,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的直接领导与组织者。严格意义上说,只负责沟通、传递指令,而不能或无权对项目制订计划、进行组织实施的负责人不能称为项目经理,只能称为协调人。
(二)项目经理的位置
项目经理的位置是指项目经理在公司中同其他经理之间的位置关系。
1.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的比较 .
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在公司中所担任的角色、责任、义务等均有不同。部门经理一般是公司的一个专业部门负责人,限于对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或职能进行管理。因此项目经理在确定其项目团队的人员时往往要通过人员所在部门的部门经理及人力资源部经理,确定费用时可能要通过财务部门经理。
项目经理在项目确定后对经费的具体使用、工作安排及项目计划控制等有一定的决定权,但在项目技术的选择及专业人员的安排使用上部门经理有一定的影响力。
项目经理在项目工作结束后,其工作职责也就基本完成,而部门经理的职责往往不是与项目结束与否相衔接的。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工作和项目团队,而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的业务和人员。
2.项目经理与公司总经理
项目经理必须取得公司总经理的支持与信任,否则在资源获得等方面容易出现困难;项目经理一般由公司高层领导任命,工作绩效也由高层考核,因此其培养与发展也往往是由高层决定;项目经理的权限往往由公司高层决定。
项目经理与以公司总经理为代表的高层领导的上述关系,对于项目经理的有效开展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项目经理的作用
1.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是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进行中,项目经理要根据项目进度及具体情况,及时与项目客户或委托方进行沟通,调整项目的方向、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度等,确保项目的实施成果满足客户或委托方的需要,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2.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
项目经理是经过授权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各种事务进行全面、细致而有效的管理。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工作必须进行周密的筹划,对其工作时间要进行认真的安排。在日常管理中,项目经理要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加强对成员在项目工作中的指导,对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预测与判断。
3.进行项目具体事务决策
项目在进行中经常有许多问题需要当机做出判断,决定在何时、采取何种具体行动,以及行动的具体方案。项目经理是项目的具体决策者与指挥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公司法人代表在项目中的代理人。对于项目运行中出现的矛盾、项目经理要及时处理,进行决策,必要时还要请示上级决策者。
需项目经理决策的问题一般有:计划进度的调整,项目工作方案的变更,项目团队人员分工的改变,项目技术方案的修改等。
与其他决策一样,项目经理在重大问题决策时,要注意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比选和专家论证。
(四)项目经理的培养
1.注重在实践中培养
项目经理的工作是要通过其所负责的团队的努力,把计划中的项目变成现实。项目经理的能力与水平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所以在培养项目经理时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出的项目经理将能很快适应项目负责人的要求。
2.放手与帮带结合
项目经理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更是伴着成功与失败成长起来的。但项目本身是容不得失败的,因此,要让项目经理尽快成长起来,就必须在放手锻炼的同时,注意帮带组合。
3.知识更新
项目经理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项目经理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及项目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作为项目的上层主管,要注意为项目经理的知识更新创造条件。项目经理自己也要注意平时的知识更新与积累。
二、项目经理的选择
(一)项目经理的能力与素质
1.项目经理的能力
选择项目经理注重的首先是其能力方面的表现:
(1)决策能力。项目经理的工作中决策是重要的一环,许多事情必须当机立断,即刻做出决策,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大部分事情都已经授权,不应该再去请示上级决策者。因此,较好的决策能力是项目经理任职所必需的。
(2)领导能力。领导能力主要表现在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方面。项目经理是整个团队的负责人,基本需要独立地领导团队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调整等都由项目经理去领导完成,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也需要项目经理的工作来调动。因此,项目经理在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方面表现出的领导能力就成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3)社交与谈判能力。项目的工作不可能是完全封闭在项目团队内部的,或多或少要与团队外部甚至是公司外部发生各种业务上的联系,包括接触、谈判、合作等。所以,一定的社交与谈判能力也是项目经理所应该具备的。但对于不同的项目,社交与谈判能力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对于开放程度大、社会合作性强的项目,对项目经理的社交与谈判能力的要求可能就高一些,反之可能就低一些,要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4)应变能力。项目运作中的情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虽然事先制订了比较细致、周密的计划,但可能由于外部环境、内部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而要求对计划与方案随时进行调整。此外,有些突发事件的出现,也可能在没有备选方案的情况下要求项目经理立即做出应对,所有这些都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5)业务技术能力。一定的技术能力是项目经理的基本要求。项目经理是项目目标完成的领导者,一个对项目技术一无所知的人是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正确决策的,更无法在出现紧急突发事件时采取适宜的应变对策。项目经理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并不一定是技术权威;同时在项目团队内往往会有一些技术专家专门负责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项目经理往往不一定要求其技术能力特别强,但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至于技术能力多大为宜要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6)较宽的知识面。工程项目经理不但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经济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做基础,还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工作当中才能得心应手。
(7)相应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对问题与资料进行处理、综合分析,并将咨询意见通过文字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准确地传递给委托方是对项目经理的重要要求,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项目经理还要具备相应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
(8)其他能力。除上述能力要求外,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时还要求项目经理具备其他一些能力。如工程咨询项目有时还要求项目经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等等。
2.项目经理的素质
项目经理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品格与知识两个方面,具体有:
(1)良好的社会道德。项目经理首先是社会的成员之一,良好的社会道德作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项目经理的职业要求。项目经理所完成的项目大都是以社会公众为最终消费对象的,没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作为基础,很难在利益面前进行正确的选择。
(2)高尚的职业道德。项目经理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掌握一定权力的职业,这种权力的行使将会对项目的成败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而这种项目所涉及的资金少则几十万,多则几个亿,甚至几十亿、几百亿。因此,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正直、诚实,勇于负责,心胸坦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3)性格素质。项目经理的工作中人的工作占相当大的部分。所以要求项目经理在性格上要胸襟豁达、性格开朗,易于与各种人相处;既要自信有主见,又不能刚愎自用;要坚毅,经得住失败和挫折。
(4)学习与思维的素质。项目经理不可能对于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知识都有比较好的知识储备,相当一部分知识需要在项目工作中学习掌握,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善于学习,包括从书本中学习,更包括从团队成员、从外部甚至从顾客那里学习。另外项目经理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明辨事物的内在规律与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项目经理的选择途径
1.项目经理的选择原则
除上述关于项目经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之外,在选择项目经理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一定类似项目的经验。如前所说,项目经理的职责是要将计划转变为现实。所以,对项目经理的选择,有无类似项目的工作经验是第一位的。那种只能动口不能动手的口头先生是无法胜任项目经理工作的。判断一个候选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了解其以往的工作经历,也可以结合一些测试来进行。
(2)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项目经理的知识基础比较弱,难于应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这样的项目经理所负责的项目工作的质量与工作效率不可能很好,所以在对项目经理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候选人是否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分析可以通过候选人所受教育程度和相关知识的测试来进行。
(3)要把握重点,不可求全责备。对项目经理的要求的确比较宽泛,但并不意味着非全才不可。事实上对不同项目的项目经理有不同的要求,各有侧重。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所有项目负责人都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也正是由于不同的项目经理有不同的差异,才可能使其适应不同项目的要求,保证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环境中顺利开展。因此,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要把握重点,不可求全责备。
2.项目经理的选择方法
目前项目经理的产生主要来自公司内部,也可以从外部专家中选聘。
(1)公司或部门内部产生。项目经理在公司内部产生一般首先要通过公司内部的标准性考察。正常的产生程序是:公司内部自己定一个项目经理的候选人标准,这个标准包括实际工作年限、学历、参加项目的数量等;还要通过相关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在达到上述标准后,所在单位认为项目经理候选人具备了项目经理资格。具体聘用时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采取组织选定、自荐、内部招聘或几种方式结合来选定项目经理。
(2)外部聘用。大部分工程咨询机构都有自己的专家库,这些专家不但要包括技术专家、经济方面的专家,还要包括项目管理专家。从目前国内情况看,有项目管理专家库的机构还不多。当需要从外部选定项目经理时,项目单位则在项目管理专家库中直接挑选,也有的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项目经理选定后,要办理相关手续,如签订委托合同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建筑市场管理难度加大问题。建筑市场存在低价恶性竞争,业主和施工单位在市场博弈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业主违规的目的是降低投资成本,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投资收益。例如:土地无规划、建设无规划、无施工图就开工、应缴的养老保障也不交。而施工企业的违规只是管理上的漏洞。
究其原因是利益驱动。
招投标体制与劳务用工的关系,最低价中标对企业劳务用工有何影响?请用具体事例说明。
招投标体制与劳务用工的关系就目前来讲是没有直接关系,现在的招投标一般没有直接对劳务进行招标的,但是,如果总承包单位承接的工程,如果是低价中标,劳务分包时分包价格降不下来,这样总承包企业人工费就要亏损,总承包企业的利润就要受到影响。
(二)建筑企业用工制度改革问题。实施或取消劳务分包制度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随着项目法施工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原有施工班组陆续解散,一线施工完全由劳务分包队伍实施,从而逐步实现了管理层与劳务层的分离。特别是2006年开始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型式。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发展,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型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来完成。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技术水平差、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无章无序、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等种种弊端逐步显现出来,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质量、工期、安全、稳定等种种隐患。为此,总包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提高,政策法律、法规逐渐国际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业主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国有施工企业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变单一的劳务承包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劳务用工机制,即是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当前建筑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与施工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有何关系?总承包企业建立或拥有自己的核心劳务层有哪些困难?劳务分包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施工企业如何应对一线操作人员短缺和破解用工荒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素质农民工严重短缺。因为农业政策的落实、乡镇工业的发展,向建筑业输送的农民工呈现严重不足。劳动力不足和素质低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各工种配合施工方法不当,造成工期滞后,质量低劣,安全隐患重重等问题,给项目履约埋下祸根。
2.分包队伍素质下降,农民工权益无法保障。随着需求的扩大,劳务分包企业不断膨胀,但因为培训不足,建筑业农民工技术素质和实操水平不断下降,而工资水平却不断上涨。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熟练工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小包工头,许多农民放下锄头马上就走进了工地、参与高空施工作业。虽然他们中有的是力气,但不乏他们中严重缺少安全生产的防护意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
3.分包队伍履约率低、给结算造成障碍。一些低素质的分包,由于不能按期提交结算报告,或者提交的结算报告水分偏大,或者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期、质量、成本控制目标,或者索赔、变更资料不全,或者因为对合同某些条款发生争议等原因,与总包企业扯皮,导致结算无法进行下去。更有甚者,少数“包工头”利用政府保护政策,打着为农民工索薪的旗号,钻政策的空子,组织散兵游勇,采取堵工地大门、拉闸停电、围攻总包或业主办公场所等手段,聚众闹事,敲诈勒索,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国有施工企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承担这部分社会成本。
4.大部分劳务公司由个人出资组建,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本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由于其在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金、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极低,基本不具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旦因各种原因发生亏损,往往无力承担。为了转嫁亏损,有意无意的在总包与承包班组之间制造矛盾。少数黑心“包工头”,借工程工期长、农民工来源杂、管理约束少的机会,利欲熏心,目无法纪,与农民工一年结一次账,有的甚至拿着民工们的血汗钱卷铺外逃,销声匿迹。不规范的“包工头”行为,既损害了广大民工的切身利益,也造成了劳务纠纷的频频发生。
5.优秀劳务分包队伍成为卖方市场。在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很多优秀的劳务分包企业也转型成为总承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存在着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但优秀的劳务分包企业仍然越来越少,供不应求,成为卖方市场。多层次承包班组的普遍存在,大大小小包工头对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务承包价格不断上涨,项目劳务成本控制成为老大难问题,有的项目可能还会陷入经营困局。
二、原因分析:
     1.市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降低。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取消了农业税,使农民种地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农民不再外出打工;同时各地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吸引了部分农民工在家乡附近打工,不再流向大城市。
2、劳务管理不规范、劳务合同缺乏刚性的约束力。在实际项目施工中,总承包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队伍的利益目标是通过合同来约定的。实际上,签订合同很容易。困难的是,劳务分包队伍作弊和造假的手段极其高明,总承包企业很难查清楚劳务分包队伍的各种条件,即使是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对分包来说也缺乏刚性的约束力。一支没有装备、没有资金,仅有素质不高的劳务队伍,如何确保其自身应有的技术能力、赔偿能力、自我完善提高能力和社会劳动保障能力去参与规范化的市场运作,这一系列具体问题亟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3.政府部门的原因。一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设立形式及规模、运作模式及程序、监督体系及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措施文件尚未配套出台。二是政府制定的工程承包合同条款本身存在法律欠缺,工程业主随意修改标准合同,一些有利于分包队伍的条款,为结算埋下隐患;三是政府对层层转包和支解工程处理软弱,给管理和结算造成一定难度;四是政府对市场管理不规范,垫资现象普遍,这又是分包管理难的一个症结所在。五是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强调总包负责制,似乎发生在施工现场内的所有问题都必须由总包企业解决。而劳务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存在、劳务承包合同的合法性往往被忽视。
三、对策与措施
劳务分包队伍的素质低下与管理混乱,造成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控制力度减弱,劳务纠纷频繁发生,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大劳务管理工作的力度。
1.把好“三关”,摸清劳务分包的资质、实力和组织结构。一是把好审核关。总承包企业在承接一项工程前,首先要根据工程体量、结构状况、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因素,选择数家劳务分包企业参加投标,重点把好资质审核关,坚持劳务队资质不符合要求的不用,资质未经年检的不用,资质借用、挂靠的不用,保证劳务资质符合市场要求。二是把好考察关。总包方要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对劳务分包在建工程现场实地考察,走访业主对该劳务分包的评估,从保证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场文明施工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全方位考察、调研、认证,防止低素质队伍进入给给总承包企业造成不良后果。三是把好组织结构关。审查劳务分包队伍项目班子组建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经理、五大员、三大工种负责人有无岗位资质证书,核查其近期施工项目业绩是否名符其实。
2.完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一是在招标文件的编制阶段,根据项目的特点,完善承包范围和承包内容。总承包方与劳务分包队伍签订劳务分包合同,要做到“全、细、实”。所谓全,就是合同中的劳务分包内容要全;细,就是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子目要细,不能缺项、漏项;实,就是合同中对劳务分包的要求要扎实具体、便于操作。二是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项目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工程管理人员要熟悉劳务合同,做好基础资料的积累工作。三是在合同结算阶段,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严控合同外用工;对合同外用工必须程序化管理,月结月清。
3. 强化劳务分包日常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劳务分包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劳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规避管理混乱带来的不和谐因素。二是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总承包项目部要配备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对劳务分包人员进场情况、流程安排、工期保证、质量控制、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等内容要跟踪检查,防止工期拖延,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通过实名制等形式,加强劳务分包用工管理。劳务分包必须向总承包方报送进场人员实名制花名册,每一进场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并持证上岗,特殊工种持证率必须达100%。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开展劳务用工检查,监督劳务分包按时、按月发放工人工资,杜绝恶意讨薪、上访等事件的发生。四是劳务分包管理的内业资料要标准化,重点抓好人员进出场、月考勤、月工资支付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五是总承包施工企业必须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比如聘请法律顾问参与分包合同审核和结算过程。
4. 广泛挖掘劳务分包资源,引进新的劳务队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是尽量选择在建筑市场上有一定实力、知名度、影响力、管理规范的劳务企业,一来便于管理,二来发生纠纷或矛盾便于协调、沟通和处理。二是推进与优秀劳务分包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三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评劳务队伍的优劣,保留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四是在外埠地区要敢于引进当地劳务队伍,要允许在引进过程中交学费。五是改革现有承包模式,尝试按工种或班组承包,省略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劳务成本,提高竞争力。
5.开辟劳务基地,建立自己的劳务承包公司。与一些劳务大省建立长期的用工协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劳务来源,有效控制私拉滥招、非法用工问题。一支相对稳定、技术熟练的自有施工队伍的存在,可以提高公司在劳动力方面的自我保障能力;可以成为公司创长城杯、鲁班奖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公司内部劳务市场的平衡力量,起到一定的调控劳务价格的杠杆作用。总包企业还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把工会建立到农民工队伍中,以提高其组织意识、主人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6.强化素质培训。建筑劳务分包队伍与一般服务性行业的不同点在于:粗放型、规模型、密集型和高危型。所以必须探索建立民工培训基地、农民工夜校等形式,把文盲、法盲和科盲在基地进行消化。另外,进施工现场之前,还要对农民工进行大量的岗位技术培训,通过实践和锻炼,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打造成新型产业工人、融入城市。作为一个纯劳务分包,除了必须缴纳正常应纳的各种基金、税金、规费外,还必须支付一笔可观的培训教育费或企业管理费,
(三)劳务分包企业健康发展问题。但前我省建筑业引导扶持劳务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各市建筑劳务企业资质管理遇到难些问题?建筑市场大量存在“包工头”现象是否合理?“包工头”与劳务企业是何种关系?“包工头”转变为正规劳务企业存在难些困难?主要原因什么?企业在劳务用工方面存在的企业问题?
培育和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是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加强劳务分包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筑业管理部门在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时,要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指导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充分使用好扶持劳务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对企业申办劳务资质的宣传和政策扶持。制定出本区县劳务企业发展的规划,要将本区县的建筑劳务输出全部纳入劳务分包企业进行管理。
包工头,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当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进城找工作之时,包工头作为一种满足供求双方需求的职业介绍,应运而生。在不少人印象中,包工头常常被视为靠榨取农民工血汗而发家致富的“剥削者”。
不能否认的是“包工头”目前仍然是建筑劳务市场上被投诉的热点和欠薪主体之一的事实。建设部决定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包工头”将被“劳工代表”所代替
“包工头”,顾名思义,把工作包揽过来,招人作业,他自己当头,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当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进城找工作之时,包工头作为一种满足供求双方需求的职业介绍,应运而生。在不少人印象中,包工头常常被视为靠榨取农民工血汗而发家致富的“剥削者”。但近年也有言论认为,“包工头”并非拖欠民工工资的“罪魁祸首”,只是欠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非源头。
中国建筑法律一直没有给包工头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按法律规定,民工直接受雇于施工企业,与施工企业是劳动关系,但实际情况是,施工企业很少与民工直接发生关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包工头与施工企业签定劳务合同(实践中多数叫施工合同),再由包工头与民工签定劳务合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为口头协议)。由于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之间的这种关系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同时也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因此,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除确属工程承包、转包等法律禁止性的行为外,一律按劳务合同关系即有效合同处理。  
其次,由于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之间是劳务合同关系,而非工程分包合同关系或劳务分包关系,因此施工企业不能将质量、安全、工期等工程责任转嫁给包工头。尽管包工头负有部分管理职责,但仅限于对民工的日常管理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工程责任,应由施工企业全部承担,而不能将这些法定责任转嫁给包工头。中国《建筑法》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将工程质量、安全等工程责任确定为施工企业的法定责任,施工企业不能以合同形式将其法定责任转嫁给第三人。因此,即使施工企业与包工头签定的合同条款中有明确约定,法院亦可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认定该条款无效。
由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联合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称,包工制度不仅是建筑业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根源,也造成了建筑业的一系列问题,是建筑业的万恶之源。
三完善建筑劳务用制度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路子;机制创新,主要是深化施工组织方式改革和推进企业管理方式转型,采用BT/BOT/EPC等新型建设方式和工程总承包、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和投资、建设一体化,进一步提高项目生产力水平。
坚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挑战。
1.要实现四个转变。
建筑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但历史的长河已流入二十一世纪,建筑业必须实现从传统型向具有现代特征的工业化、信息化的转变。具体的说,就是要完成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产值扩张的数量型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要在四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即在队伍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专业结构、市场结构、资质结构上下功夫。
二要在坚持做好主业、突出主业,发展多元经营上下功夫。有能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可根据市场的发展,实现企业集团自身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以及横向跨行业的科学拓展。企业要扩大投资在经营中的比重,形成投资经营与工程服务的紧密结合,做强主业、做精专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三要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积极引进各类专门人才,形成人才的梯形结构,为企业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构筑人才基础。要创造条件积极创造省级研发中心,结合工程实际研究总结出省部级工法,主动参与各类规范、规程、标准的编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四新”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按照产权清晰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建立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现代特征的职业经理人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规范工程投标行为,加强企业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信用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体制性、机制性保障。
3.要做好四篇文章。
一要做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这篇文章。企业战略研究可以定位为企业在形势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总体性、深远性的规划及其实施措施。企业战略研究过程中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在制订战略进程中必须把握:
⑴总体系统性。战略研究是以企业的总体发展为目标进行的,它指导企业的总体行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益。
⑵深远预见性。战略研究应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兴衰,无论是做长远规划还是近期安排,都要求决策者对未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状况有足够的预见。当然随着条件的变化和所获信息的不同,预见要不断被修订,但只要企业对不远的未来保持有深远的预见,企业当前和近期的发展规划才可能具有战略意义。
⑶对外的抗争性。战略研究是直接与竞争对手和各种竞争压力相联系的。市场如同战场,应战才能生存。同时,战略研究必然是抗争性的。如果没有具有十分有效的应对良策,企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⑷战略研究具有灵活应变性。企业制订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不断分析研究竞争各方主体的战略决策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应变或修订。否则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被击败。当然,其应变的频率和幅度要依赖事态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而有所不同。这方面对企业家来说,具有相当高的素质要求。
二要做好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这篇文章。无可置疑,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企业制订的科学战略、制度和团队卓越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强调的是,建筑业企业必须十分强调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它在企业综合实力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专家指出,企业经营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高境界。所谓经营文化,是企业为维护一种生产方式而启动的社会渗透工程。一旦启动这种渗透工程,企业的市场将真正与社会融为一体,与广大消费者融为一体。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理论内涵其实就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工程建设与工程服务中所共同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根植于全体员工的行动上,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让文化融入企业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使基业常青。
三要做好企业品牌建设这篇文章。建筑企业百年树一品牌就已很不易。正因为不易,建筑企业应立足当前,一步步耕耘,从现在起严格要求,努力打造。所谓品牌指的是企业的品质、品位、品味、品行之总和。品质指的是企业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建后服务质量、每建必优的气概;品位就是企业自身的定位和立足于市场的规模化、区域化的战略以及居于建筑工程和项目总承包高端市场的定位;品味指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和“以人为本”的文化实践,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制造力,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品行就是具有科学、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和诚实守信的经营行为,用企业的实力和员工的智慧,真心缔造美丽的家园,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出不懈的努力。企业品牌建设向所有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工程建设的项目创优向企业品牌建设的跨越是历史的必然,是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的时代性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全行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的自觉性,从而掌握品牌建设内容的系统性,突出科学性、规范性。从落实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建筑业企业品牌建设的紧迫性。
四要做好企业管理这篇文章。要把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等。尤其要建立起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杜绝挂靠和违法分包,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刚性化、人性化。从而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建立起企业自我科学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总起来说,建筑业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迈上新的台阶,从而实现建筑业从“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二)促进劳务企业健康发展。劳务企业健康发展对做优做强山东建筑业至关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调查研究,提请政府和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全省建筑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劳务企业健康发展要做好劳务基地化管理,首先要完成四个转变:1、要使基地企业真正做到人员稳定,做大做强,前提是在任务上要给予倾斜,双方的合作要由公司化、地域化,向全局化转变。2、与基地劳务企业队伍的合作要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使得使用基地企业成为一种长期发展战略,这有利于队伍的长期发展和稳定,促进现有企业的基地化。3、基地化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企业之间的合作向由政府参与保障的复合型合作转变。4、管理模式上要从目前“两层分离”的体制向“两层结合”的方向转变。使原有“松散型”合作管理模式向“紧密型”合作管理模式转变,要使企业管理嵌入劳务队伍的管理之中,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由于总包企业以包代管带来的诸多问题。
建筑劳务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劳动力资源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谁就占领了建筑劳务行业的制高点。因此,加强劳务企业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六大保障体系:
一是后勤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工的衣食住行问题,如设置定点就餐餐厅,设置有空调等设备的专用宿舍,发放返家交通补贴,配备专职服务人员等。
二是收入保障体系。实行最低月工资保障,确保核心技工在工程进场到收尾期最低工资不低于5000元,优先分配工作面,在公司基本定额的基础上对核心技工的承包单价统一上浮5-10%。
三是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为核心技工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实行退休工龄津贴制,对不愿参加保险的核心技工,根据其服务年限给予工龄津贴。
四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保障资金投入,从工地现场安全、员工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等全方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预控和应对机制。同时,为核心技工购买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
五是精神和文化娱乐保障体系。为核心技工配备电视,订阅报刊,定期组织旅游,定期组织送文艺节目下工地慰问,开展“十星级”农民工评选活动等。
六是救助保障体系。企业从每年利润分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基金用于对核心技工的子女就学、因灾致困和重大疾病等方面的救助。
(三)重视和强化劳务层建设。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利用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确保企业拥有稳定的操作层。进一步完善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劳务人员和农民工培训,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素质。
劳务企业已成为建筑业的主力军,它关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针对以上劳务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不断在内容上优化,机制上创新,并为劳务企业搭建平台,促进劳务企业不断发展。
(一)严格劳务人员岗前培训,确保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岗前培训。二是开展学习技能咨询日活动。
(二)创新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机制。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专业技术培训。二是实行对劳务人员全员技术培训。三是进行学历培训。
(三)发挥传帮带作用。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的形式,签订师徒合同,进行传、帮、带,增强师傅的责任心和徒弟的进取心,提高帮教效果,使职工很快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工作。
(四)搭建平台,让有技术的劳务派遣工施展才。主要做法是,对技术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劳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在全面提高技术素质的同时,放到管理岗位进行培养锻炼,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让有才能的派遣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五)制定政策,分配向有技术人才倾斜。鼓励职工尤其是劳务人,制定分配政策向技术工种倾斜。
(四)探索建立新型劳务用工制度。充分利用国家推行建筑业税改试点和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有利时机,探索研究适应建筑业发展的新型劳务用工形式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劳务用工制度,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劳务基地建设的核心是落实三方共建职责,这包括:1、应切实为基地劳务企业提供活源,每年定期召开对基地企业的劳务推介会,并及时发布分包工程信息,。2、组织开展对劳务基地的对口培训工作。3、发挥基地政府组织协调纽带作用,当地政府在规范劳动力输出,劳动力组织培训,协调劳务合作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了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4、基地劳务企业满足的劳务用工需求,人员来源定向,输出有序,具备从业基本素质,为优质完成劳务分包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落实基地合作各方议事制度,三方沟通渠道畅通,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协调三方关系,解决合作中的各种问题,深化基地建设工作内容。
(五)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稳步推进建筑农民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全力推进工伤保险,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工资、煽动恶意讨薪、蓄意制造群体事件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一)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积极查处、协调纠纷
制定法律,关键还在于如何贯彻落实,执法上同样也应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切实得以落实。聘请工会、妇联、纪检、人大作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监督员,劳动监察部门应积极开展劳动用工和农民工工资执法大检查,特别是在春节等特殊敏感时期加强监督检查。
1、在监察内容上: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问题应作为当前及今后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应重点对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定期进行严格的监察,既要解决旧的拖欠,又要防止新的拖欠;
 2、在监察手段上:要以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支付工资、提供劳动保护等情况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提供劳动保护等违法行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举报投诉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3、在监察队伍建设上:要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增加监察机构和人员编制,同时抓好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劳动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本着依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及时立案、快速处理。对农民工因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工资、工伤待遇等问题申诉的仲裁案件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减少农民工维权成本。必要时,通过相关部门给以农民工法律援助。
问题加强监察。
 
 
 
 
山东枣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word该篇DOC格式关于开展建筑业专题调研活动的汇报材料范文,共有233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关于开展建筑业专题调研活动的汇报材料下载
关于开展建筑业专题调研活动的汇报材料.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