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企业文化 > 员工思想 >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5-02-21 07:55:4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企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时刻冲击着旧的运行模式,并使之不断被改变乃至被摈弃,由此而发出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波动,甚至引起职工观念上的混乱,他们不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疑虑,甚至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失去信心,归

根到底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引导企业职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认识自己,把握方向,增强信心,顺应时代发展作一探讨。

一、企业职工必须学习理论以武装自己。

当一个旧有的模式被改编的同时,首先解决的就使观念的问题。由于人们在旧的传统理论和模式的熏陶下,头脑里已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这种观念支配着人们去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又往往是人们看不到或不愿看到所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这种就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实行了几十年的“大锅饭”所带来的后果。而一旦旧的传统模式被取代之时,人们往往因观念的“顽固性”而发生抵触情绪,以至在新的机制运行初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或失误,成为人们的攻击对象。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愿意用过去事物的优点来比拟现在事物的缺点而往往去怀旧的原因。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现象。即我们在某一目的地时,往往是先依赖现在的路线,不管这条路是远还是近,是区还是直,而返回时,即使明知还有其它路可走,也要走原路,更不愿另辟捷径。

正是由于这种“本性”的作怪,是我国当前的改革导致一些职工的不理解,不接受,也是正常的现象。而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这种观念无疑要用新的思想理论。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联系到政治上,就是在破旧立新之时,首先要有一套新的思想理论作先导,它是人们认识形式,把握方向的基础。人们只有取用新的思想理论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逐渐地放弃和取代旧的观念。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实行对企业租赁、承包、倒闭、拍卖和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使企业职工在“主人”的认识上发生动摇,认为“主人”的地位下降了,没有了,甚至把自己视为“仆人”这种思想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主人”和“仆人”两者是一种辩证关系,关键取决于职工是否去爱企业,爱岗。实际上,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心为企业着想而不报临时思想,它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反之则是企业的仆人。

当然,即便是家庭成员,如果不为这个大家庭着想,反而给它抹黑,同样会遭到其他成员的唾弃,甚至被驱逐。在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后,我们也就明确了“监督”与“监控”的关系,即监督是一种互相作用的正常管理机制,属于一种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原则条件的权力和义务,干部监督工人,工人也可以监督干部。而监控则完全是一种不相等的失去自由的关系,即一方注定是仆人般的被动对象。

由此,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出现后,必须用新的思想理论去武装自己。在企业,学习不仅是干部的事,也是工人的事,工人只有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才能象干部一样,站的高,看得远,才不至于在新的情势下迷失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的含义。毫无疑问,我国当今的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一旦我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邓小平理论,改革中出现的一切疑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企业职工必须坚定信念易把握自己

自从我国进入体制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围绕着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便展开了持久的争论。由于这种企业改革是一种转轨式的新型改革,许多模式都要靠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这样便会经历一个不成熟的期段,在这一段里,更由于人们观念上的作怪乃至实践中的盲目而导致一些失误和偏激。如一些经营者在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行政手段,轻视企业职工的觉悟和作用,还有的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不尊重企业职工民智管理权利,有的企业干脆就搬来资本主义企业那套经营和管理模式往中国的企业里硬套。这些现象一时间形成一定的气候,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本来是十分明确的企业的“主体”和“客体”这一关系变得模糊起来,也就是人们对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发生了怀疑和动摇。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看,二十几年前实行的是“大锅饭”体制,职工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无忧无虑,便总感到这是一种“优越性”而引申出“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存在着一种误解。因为衡量职工是否是企业主人,关键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是否所有,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区别在于它的内部的生产关系,在于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在内的全体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主义企业的生0产资料是公有制,工人作为一个阶级占有着整个企业的生产资料,因此,企业工人必定是企业的主题。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大家庭”,职工便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没有这些成员便没有企业。既是成员,便有权享受家庭的利益,因此,

职工无疑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和“主体”。与社会主义企业相反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变成了企业的主题,职工由于事雇用劳动者,所以他们只能是企业的客体。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明确企业里的“管理”和“管人”的关系。在企业生产运营中,无疑要形成一种运营机制,这种机制便是一种分工,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为了

使企业按规律正常运营,就要有相应管理手段,这种管理包括各项制度和措施。它好比是一艘行驶的轮船,每个船员都要按各自的分工,遵循着各自的规范准则操作,否则便会发生问题,导致恶果。所以我们说,企业中的管理是正常的,使每个职工必须遵循和接受的,它象战场上的士兵,在敌人占领了阵地,自己面临危机之时,他便要不惜牺牲冲上去。

相反,如果作为企业的一名,他对企业漠不关心,把企业的生死存亡放到脑后,完全没有一种责任感,它便无疑要成为企业制度的被制约者,它也会处处感到这些制度是对自己订的,而成为被动者,被动者最重要失去“自由”和“利益”,即使在一个家庭里,这种不关心家庭的成员也是同样被其他成员所不容的。

由此,我们认为,企业职工在新的体制下应该在充分认识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主人翁”的信念,要明确承包和租赁经营只是企业经营机制改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既没有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也没有改变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相反,这个时期更需要企业职工去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来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和价值。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经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因此,做为一各企业职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想正确把握自己,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事务,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才能最终地把握好自己。

三、企业职工必须努力实践以完善自己

推行了几十年的我国企业运行体制为什么要改革?那是因为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根基下诞生的,在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企业体制运行时,并没有自己现成的模式可依,基本上是照搬和学习原苏联的一些东西。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发现了旧的模式弊端,同时也不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或者说,我国社会主义运行机制已逐渐走向成熟。这个时候,改革也势在必行了。

改革是在实践中寻求发展的一种自我完善,它是一种“推动力”,没有这种推动力,便不会有发展。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装饰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物品已经显得(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落后和不适用而被新的物品逐渐取代,尽管多少对旧有的东西抱有留恋之情,但哪个人又能不愿接受“破旧立新”的规律呢。

企业是这样,企业职工又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时,我们的心态可能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实际上来自每个职工的修养和素质,素质是一种综合反映,包括人的内在的心理、生理和外在的精神、物质,内在的素质来自于内因的培养和修练,外在的素质来自于外因的影响和注入,素质高的职工,对事物的认识便能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当企业实行下岗分流的运行机制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图发展的一条必由之一路,他们会因之而产生一种平稳的心态,另外,他们由于各方面素质的具备,拥有承受各种事态的能力而产生一种迎接挑战的心理。反之,情况就会是另一种样子。

既然企业职工关键是素质问题,那么我们在企业生产中常常遇到的“主动”和“被动”就是一种素质不同的具体表现。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社会之所以有今天,是靠人类的劳动和创造,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在企业里,这种劳动要领显得更为突出,因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丝丝相扣,既来不得马忽,更不能中断。做为企业的职工,本身就要把劳动当做自己应尽的职责,这也是一个职工的“权力”,这种权力本身是不能被剥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五十条规定:“职工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事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工作和劳动中的主动和被动,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结果,凡主动工作者,心情必然是顺畅的,效率必然是高频的,完成任务必然是出色的,因此也必然会受到赞扬和奖励,赢得相应的回报。我国每年所表彰的劳动模范等先进生产者,就是那些“主动者”的代表。相反,他不但不会受到大家的羡慕和肯定,反而有可能被剥夺“劳动”的权力。

这里便要求我们处理好“失业”与“失职”的关系。新时期企业为寻求生存和发展,在实行精兵简政改革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机制无疑是一种优胜劣汰式的,既优者留,劣者淘汰。那么,在这种新的体制的作用下,一部分职工便可能被列入“失业”的行列。然而“失业”本身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工人的存在价值,因为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职工,在企业倒闭中也会失去工作。但“失业”与“失职”却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说,失业是机制上作用的结果,那么“失职”不仅包括工作态度,还包括工作能力。态度可以先天支配,能力却要靠后天锻炼。一名战士可以舍身去炸碉堡,但如何炸碉堡却要靠平时的训练,反之,一名战士懂得如何炸碉堡,但在关键时刻却贪生怕死。两者虽性质不同却同样完不成任务,而最终被淘汰。为此,新时期企业工人,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失业”与“失职”的关系,他的前提使是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只有努力工作和实践,才能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只有不断地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素质。素质提高的过程,便是自身完善的过程,这种完善便是一种“资本”,有了这一“资本”,你便会感到失业只是大海中的波浪,它会给你带来大显身手的机会,使你有望成为时代的“弄潮人”。这个时候,你便会感到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谁也无权剥夺的价值。

第二篇:浅论新形势下政府如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于大局中展胸怀,在细节处见诚意

——浅论新形势下政府如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曾都区人民政府姜皓

鄂北重镇随州,拥炎帝故里、编钟之乡两张历史名片,连鄂西、武汉两大经济圈,以专汽、香菇两项产品名扬天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产业基础。“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开放先导”战略指引下,随州经济快速扩张,各项数据实现高速增长。然而,由于起步晚导致的体量相对较小是随州的实情:尽管增长速度高于省内其它城市,经济生产总值的差距仍然越拉越大。

振兴工业是发展经济的牛鼻子,市委、市政府充分研究、果断决策,于2014年提出“工业兴市”主战略,正式吹响了随州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得到了市辖各县(市、区)的积极响应和深入贯彻。作者所在的曾都区,抓住“建(随)县设区”契机,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确立“工业强区”的发展路线和打造“随州核心经济区、鄂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湖北新型工业强区、全国生态文明新区”的美好愿景。发展的核心在于开放,不仅要把特色产品推向省外、国外市场,更要能够把先进的技术、优质的项目和充足的资本引入曾都。区委、区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立足加粗、加长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链条,采取灵活手段,取得了全年招引百万元以上项目168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45个)、签约金额超100亿元人民币骄人成绩。

广招天下客,不仅需要宽广的胸怀,更要奉上精致的菜肴和贴心的服务,让客人有到家的感觉。超百亿的签约资金如何能够更多、更快到位,使项目投产、利税,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如何能让企业家舒心、放心投资曾都,并口口相传,形成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两个问题有共同的答案:政府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这关系到曾都解放思想的程度、招商引资的诚意,乃至“工业强区”战略的成败。

当时间迈入“十二五”起步年,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政策性监管等因素对企业发展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应如何转变思路,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在细节处体现诚意?带着这一问题,作者走访了曾都区内的部分工业企业。

受访的五家工业企业分别处于我区专汽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产值从500万元到

4.4亿元不等,规模上具有代表性。这些企业普遍运行良好,企业负责人对完成年度经营计划充满自信,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验证了随州市及曾都区立足专汽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业经济的前瞻性。这些负责人肯定了政府在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尤其称赞我区近年来行政服务更加高效,行政执法更为规范,体现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良好转变。同时,他们也忧虑的谈到新形势下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作者将其以三种基本生产要素——土地、资金、劳动力——形式进行归纳,并经过分析指出政府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中应发挥的职能作用。

土地

问题:1)规划地上拆迁不到位导致签约项目无法落地;2)在建项目审批过程较长;3)生产企业日常规费项目多。

分析:生产要素“土地”在这里既指代企业建设依赖的土地资源,又在广义上覆盖了企业发展需要面对的软性政策环境。当前,国家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了工业及商业用地审批的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工作上“超前谋划”、“打擦边球”等惯性思维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物权法》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陆续颁布,土地征收过程的规范性更强,被征收房屋业主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也提高了项目落地所需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新上项目从签约到投产,需要经过注册、立项、环评、规划许可、土地出让、建设许可、竣工验收等诸多审批环节,涉及工商、发改、环保、规划、土地、建设等单位的多个窗口。其中,一些环节的审批时间和收费金额存在较大随意性,使客商投入较大精力协调关系,影响投资热情。此外,虽然近年来涉企收费和执法日趋规范,个别部门确实存在乱收费现象,影响了我区的服务形象。

对策:1)科学制定规划。转变粗放式管理思路,集约、科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立足曾都实情,规划产业高聚集、链条强衔接的主体功能区域。在项目选择上,不仅要考量总体投资和每亩投资强度,更要优选高产值、高附加值的项目落地,使其达到一定的产值强度和税收强度,提高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2)加快园区建设。为使招商签约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如期投产,工业园区的建设一定要未雨绸缪,走在前面。这里既包括规划土地的收储和平整,也包括水、电、气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接通,还包括园区内交通、商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3)优化审批程序。针对当前审批环节存在的流程复杂、随意性强等问题,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专班,专职为企业代办各项手续。服务专班对企业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后,按收费标准和有关优惠政策,对各审

批单位开出“限时、定额”的行政审批工作单,从制度上保证了审批流程的时效性和公平性;4)严格规费管理。强化物价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对收费部门的日常教育和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培养企业对规费政策的了解和维权意识。

资金

问题:1)部分企业受资金影响无法达到最大设计产能;2)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

分析:我区规划的两个百亿元支柱产业——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均为生产型行业,企业常年或季节性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付原料成本,部分出口企业的货款回笼周期较长,资金对生产的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新增贷款余额相比去年大幅减少。考虑到随州市的信贷总量和新增存贷比两项关键指标低于省内同类城市,国家宏观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调整将对我市及区属工业企业带来更为直接的冲击。

对策:1)向银行要资金。构建银企对接平台,使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和政策广泛被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了解,同时积极向银行推荐产权明晰、运营良好、前景广阔的诚信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力争使区域新增存贷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资金聚集洼地,给力地方经济建设;2)向产业链要资金。我区专汽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和配套中国重汽、二汽东风等众多汽车(底盘)生产厂家,这些集团公司实力雄厚、资本充裕,是寻求资金支持的有效途径。区属盛星机械公司因铸件产品为东风提供配套,经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协调,以订单预付款形式获得东风集团公司2014万元现金,保障了资金链条的安全,是可以深入探索和发掘的融资渠道;3)向同行要资金。以政府倡导组建的行业协会为主体,在企业间开展技术和资金的全面合作。在规模相当、产品互补的企业间引入担保互助模式,分散资金风险;4)向中介市场要资金。通过优惠政策扶植区域内保险、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降低获得银行贷款的门槛和成本;5)向资本市场要资金。强化本土企业家对现代金融业和金融产品的了解,引导企业通过发行中、短期票据和集合债券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解决信贷市场的融资难题。为有上市前景的企业做好上市培育和服务工作。

劳动力

问题:1)普工工资大幅提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2)专业技工高薪难聘;3)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4)企业管理成本较大。

分析:今年以来,沿海地区的出现“用工荒”现象有向内陆地区蔓延的倾向。针对这一重要社会和经济问题,不能仅从生活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力自主迁移的表象进行解释,更要看到我国城市劳动力群体的构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生力军的80后甚至90后,一方面在规模上有所缩减,导致劳动力总供给减少,造成“用工荒”;另一方面在受教育程度和接受新理念的能力上远高于上一代劳动力,他们对未来预期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就业难”和“用工荒”问题同时出现。加之消费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未来很长时间内,劳动力将在总成本中占据更大比例。此外,区内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企业家在创业时期形成的管理模式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反而成为阻碍继续发展的瓶颈。

对策:1)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劳动就业部门应充分掌握企业用工情况,收集企业生产急需的技术工种组织职业培训。将专汽人才培训作为擦亮“中国专汽之都”名片的重要组成工作,纳入产业发展规划;2)完善职工保障体系。降低员工流失率是减小职工轮换和培训成本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在指导企业建立具有激励性质的工资薪酬制度、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强职工职业安全健康的监管工作。区域内行业协会应组织企业加强自律,杜绝恶意竞争、互挖墙角等人为抬高劳动力成本的行为;3)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积极为企业推荐理念先进、素质优秀的管理型人才。鼓励企业家解放思想、大胆放权,使人才充分发挥管理专长,带领企业迈入更高台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地方政府对辖区企业的管理和调控职能逐渐弱化,科学的产业引导和贴心的服务环境取而代之成为决定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者结合随州市及所在曾都区的产业背景,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政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有效出路,相信经过不懈努力,随州终将打造最佳投资兴业环境,实现“十二五”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2014年3月23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筹划浅论(3000字)

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筹划浅论

摘要:企业税收筹划是一种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不仅能节省成本,而且,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方面起着关键而明显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发展运用并不成熟,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让税收筹划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我国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及策略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浅论

企业税收筹划

abstract

corporate tax plann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not only can save the cost,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plays a key and obvious effe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tax revenue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 many areas there is still a problem, make tax planning can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this text is from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new situation tax revenue is facing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enterprise tax plann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opinion of a few shallow,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discussion on theenterprise taxto plan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无非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且,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然而, 企业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突破点,就应该考虑到税收筹划这一影响企业收益和成本的有效手段。

一般而言,企业税收筹划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且依据国家税法和立法精神,利用税收法规,通过对企业经营组织形式、投资方式、财务管理等进行科学合理地计划、安排,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面临着何种现状,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在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其具体方法和策略主要有哪些呢?以下是本人几点粗浅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在经历诸多曲折之后,近几年从“地下”来终于浮出了水面,也得到了税务当局的大力推广和宣传,税收筹划也成了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但是,我国税收筹划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和缺陷和误区。

(一)将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联系起来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事先的安排计划从而实现合理减轻或者免除税收的一种经营筹划策略,税收筹划具有事先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其事先性是指税收筹划工作具有超前性,应该在应税之前对企业的纳税规模及方式做好计划安排,并且测算出税收筹划的效果;其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工作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其实施的前提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不依法纳税的行为,应该属于偷税行为;其合理性是指税收筹划不仅要符合税法规定,还应该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并且和国家的立法精神相一致。例如,有些企业的税收策划行为,虽然没有直接触犯国家法律,可是,却违背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因此,就属于避税行为,也是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

但是,我国企业涉税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偷税、避税的行为,一些企业避税的行为,往往披上了税收筹划的外衣堂而皇之地进行着,这些企业认为,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区分不大,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其理财与经营是否违法,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所有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当然,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假如让这种避税行为打着税收筹划的幌子大肆推广,其产生的后果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一些媒体或出版物,将避税、偷税的行为当作税收筹划来介绍,不仅给税收筹划蒙上了一层模糊的面试,而且,还会让被篡改了概念的税收筹划行为得到鼓励和推广,从而走向误区。

(二)税收筹划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目前,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由委托中介机构、企业的会计、聘用其他筹划人员等途径来实现,因此,导致税收筹划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众所周知,税收筹划具有综合性较强、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对于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就我国而言,这方面的人才还是相当欠缺,所以,市场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和具体实践。

(三)税收筹划理论水平较低

我国税收筹划理论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个案分析中缺乏系统的理

论研究;第二,许多理论性较高的理论研究缺少具体的实践指导,属于纸上谈兵阶段。同样,对于市场上的一些专业理论书籍和著作、教材而言,质量得不到保障,抄袭现象和闭门造车、主观臆想的现象很严重,甚至有些教材概念不明,导致税收筹划理论研究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指导具体的税收筹划实践工作。

二、新形势下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策略

针对我国新形势下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几点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及策略,具体如下:

(一)税收筹划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走合法之路

无论如何,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走合法之路。假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只是为了打着合法的幌子进行违法的勾当,那么,不仅违背了税收筹划的本意,也是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轻视,要知道,企业要谋求发展,应该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去考虑,将成本控制到最小,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非仅仅依靠避税、偷税行为就能够实现的。因此,企业必须要从思想意识上摆正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正确理解并运用税收筹划,让税收筹划实现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非误入歧途。

(二)重视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要谋求发展,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拥有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针对我们税收筹划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应该充分重视并做好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当然,税收筹划工作的独特性对于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税收筹划专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税收、数学、管理、财务会计、统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也是必须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加大投资力度,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保持高度的重视并纳入企业的日常工作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成功率。

(三)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遵循成本效益,做好规避风险的防范

在企业具体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理论方案和实际纳税无法统一的状况,导致无法实现税收筹划的预想结果,因此,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筹划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一些其他的费用从而增加收入或减少收入,而且,应该考虑并预想到该税收筹划方案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收益,而不仅仅是在进行纳税筹划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只将目光锁定在如何降低税收成本的问题上。另外,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风险,税收筹划本身就和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税收筹划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其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在企业具体的纳税筹划过程中,应该确保同税务部门的及时联系和沟通,税收筹划专业人员也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而且,企业自身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都应该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以便做到事先预防风险,减少风险的发生,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综上所述,企业税收筹划不仅对于企业正常运营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税收成本的控制等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利用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实现

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减少税收负担、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获利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因此,新形势下,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税收筹划,并且,要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提高税收筹划的理论水平和具体应用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司言武.论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筹划[j].经济问题,2014,(8):64-66.

[2] 张凤华.企业税收筹划的探析[j].财经界,2014,(12):243,245.

[3] 张丁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会计之友,2014,(32):63-64.

[4] 阴锦春.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4,(36):161.

第四篇:浅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群工作

浅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群工作

马新月

(延长石油集团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的现状,从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结合点上,提出了党群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把“增强凝聚力”和“以人为本”相结合、与其它工作相联结的新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群工作;新方法

国有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政治优势。政治优势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党群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任何组织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党群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把党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使政治优势在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现状

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改制前,党委会是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改制后,按公司法规定,董事会、股东会成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二是改制后,党群部门大都与相关行政部门合署办公,党群工作岗位兼职化,职数、待遇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三是领导对党群工作的重视不够。企业领导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群工作是软指标,务虚解决不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减少和切断了党群工作开展的资源供给。四是党群工作创新不足。党群工作者将党群组织作用发挥的载体局限于“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制度上,党群机构形同虚设,党群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分析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再加上理论研究和相关配套政策相对滞后,因此,一段时间内造成了企业党群组织与现代企业制度难以适应。主观原因有:首先在定位上造成了主观错位,存在发展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其次在行动上,表现不够主动,敷衍了事的多、积极应对的少。再次是指导不力,党群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布置工作多,解决困难少。

二、现阶段党群工作的发展定位

政治优势非常重要,它是企业整体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不同,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是支撑国有经济的非常重要的组织。把国有企业看作单纯的经济组织是错误的。它不仅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同样也承担着推动国有经济发展,保证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高广大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责任。忽略了社会责任,就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必须保持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性质。我们是在党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我们办企业的目的,一是要实现企业的积累,实现企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生活水平。这两个目标是统一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要实现这两个目标,企业就要有效益、有积累。因此,树立员工的效益观念,这是我们发展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党群组织的全部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这个大局,把融入生产经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企业发展成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要做到党群工作要“围绕中心”,通过党群工作体系与企业管理流程的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参与管

理和财富的创造”。

三、现阶段党群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党群工作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对象,必须结合实际,把“增强凝聚力”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服务职工群众的党群工作机制。“增强凝聚力”,就是以尊重人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促进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各级党群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在时间和空间上统筹协调,在组织活动上要按照“主题鲜明、意境新颖、时地制宜、小型多样、见缝插针”的要求来开展“增强凝聚力”建设,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把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做好。

党群工作要在头绪多、范围广、资源有限的矛盾中破围而出,力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特色求发展,重点关注员工的生理心理需求,在情绪管理、压力释放、健康锻炼等方面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本着服务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宗旨来开展,对效益突出的活动要精心策划,提前安排,认真实施,务求实效;要在突出重点原则的基础上树立打造精品、形成特色的思想,从其重点活动中选出既有显著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又能突出员工精神风貌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党群部门的影响力。

党群工作要坚持观念创新原则、载体创新原则和方法创新原则。要克服“就活动而活动”的观念,在争取服务企业效益最大化上做文章,要转变“向八小时以外渗透”的观念,正确引导员工力争在八小时以内实现本职工作岗位效能的最大化,把更多的业务时间留给员工自己;要尽可能避免追求规模效应而导致工作和活动流于形式,应把员工工作的重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重心和员工的岗位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切入点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增效和服务职工的成长进步;要致力于通过各项活动的设计、规划和组织,加强党群干部工作方法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引导党群干部更新工作思维和拓展工作领域,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群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推动党群工作。党群干部要在各方面成为机关部门的表率、机关干部的表率。一是在模范遵守机关党委各项工作制度上成为表率;二是在执行上级党组织、集团公司党委工作要求上成为表率;三在团队协作和精神状态、精神风貌上成为表率;四是在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工作质量等方面成为表率,树立党群干部良好的形象,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时刻牢记责任要求;五是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企业发展、工作要求看,学习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每个党群干部都要把学习当作重要工作来做,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企业的迅速发展,面对员工思想多元化,面对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迫切需要不断地学习。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是一句空话。提高素质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中实现的。没有学习上的提高,就没有理性上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衣芳.人民群众主体论-群众观 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07

[2]黄海嵩.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03

【作者简介】

马新月(1972.8—),女,陕西延安人,供职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第五篇:浅论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

浅论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讨

论文摘要:从企业、银行和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指出,中小企业应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融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要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企业信用;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来说,企业融资能力与其资产规模、信用程度、企业未来成长的期望等因素成正相关,与企业风险成负相关。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抗冲击能力较弱等客观制约因素制约,融资困难。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cdp占到全国的60%,贡献了50%的税收,并解决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这一现实,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从政策环境、监管体系、服务机制、金融产品等不同层次,不断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4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的新问题。如果不对这些新问题加以及时关注,并采取应对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进一步恶化,大量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对经济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商业性贷款。信贷资金仅仅是企业融资渠道的一部分,企业融资渠道还应该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并购融资、票据贴现等。但这些融资形式门槛高,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是融资难的最根本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信用缺失。财务信用缺失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信用缺失的一个突出点。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归属于个人,很少具备健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而为达到融资目的,大量中小企业与社会审计机构串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造成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加大,使银行很难对其真实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这无疑使得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第二,融资信用不足。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信用风险偏高,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无法做大做强,就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银行发放的贷款少,获得的收益也就相应减少。这样就严重地损害了银企的互利关系,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环境的恶化。第三,商业信用缺失。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大量的商业往来都发生在中小企业之间。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大

销售,常常使用信用交易方式。但是实际上,信用交易的背后是大量的违约行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短期商业性融资。

中小企业信用的普遍缺失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低下,恶劣的信用环境反过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担保难、抵押难、融资难。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1.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掀起联合重组浪潮,“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受到冲击。在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立足地方、坚持中小”的市场定位,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特色。但近两年来,一些省政府出于做大金融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考虑,对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联合重组,组建规模更大的省级地方银行。而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的急速放大,进一步诱发了银行做大项目、大客户的冲动,离中小企业越来越远。此类改革使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小企业融资不可避免因此受到影响。

2.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成本高。银行虽然实行抵押担保制度,但落实起来却很困难,贷款手续繁杂,尤其是抵押手续,使很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或不愿贷款。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抵押物用于贷款抵押的难度较大,拥有较大规模厂房和先进设备的个体、私营企业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3.国有银行改制,加强了风险意识,使得银行“惜贷”。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银行信贷体制对贷款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很重,而激励机制不足。“贷款终身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出现恐贷心理,丧失了开展贷款业务的动力。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资本市场不完善。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我国股市经历了几次暴涨暴跌,国家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政策上限制了企业股权融资的门槛。中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很少部分能越过这个门槛。

2.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政策过于简单,行政干预过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曾经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服务部进行了整顿,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政策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对于稳定金融秩序十分重要。但是,多次反复整顿金融秩序也很容易给公众造成民间金融就是风险的错觉。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有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对民间借贷加以严格限制,而无视它给中小企业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虽然,2014年底人民银行开始为民间融资正名,并选定了4个省份的农村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金融试点工作,但各方面还不完善。

3.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尚没有广泛建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教育、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中小企业急需各种技术服务,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创新,为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做出贡献;职工和管理层需要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才。而政府在诸如此类的方面却没有能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虽然部分省市已经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远未成熟。

4.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完善。作为一个提供公共产品的部门,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完善。首先,专门的信用法规尚未出台。与信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和《刑法》等,但尚未有专门的规范信用活动的法规,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其次,虽然2014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法对于融资问题仅仅规定了20个条文,且都是概括性的规定,并且尚未出台有关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对于民间融资,该法也只有几个抽象性的条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1.强化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要求的。

2.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

(二)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2.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突出对分支机构和授信人员的正向激励。并且银行应将小企业授信情况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范围。对小企业授信人员的考核,可采取薪酬与其业务、效益和授信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的方式。另外,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确需上收的,上级行要提高审批效率;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3.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质押,基

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三)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vc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融资。中小企业将持续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凡是民间融资发达地区,就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融资不发达地区,就一定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地区。

3.政府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应借鉴《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和《担保法》等法规,构建以互助性担保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互助性担保的优势来自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临风险时,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而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系起来,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互助性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为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宜构建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机构为基础,以地区和市级、省级、全国三级再担保机构为支撑的结构体系。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融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条例》和《中小企业融资基金管理条例》等配套的法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必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使治理我国的信用环境有法可依。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季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4(1)

[2]李东艳: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济,2014(11)

[3]李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与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4(8)

[4]连平: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n].第一财经日报,2014,7,23

[5]邓聿文:中小企业的冬天来了吗[n].上海证券报,2014,8,8

[6]王禧扬、赵明星: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4(1)

[7]林毅夫:建立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世界商业评论,2014(12)

[8]邓华光: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求解[j].中南论丛,2014(1)

[9]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j].[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2014

word该篇DOC格式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精选多篇)范文,共有2021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精选多篇)下载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