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探析

发布时间:2013-09-19 22:36:0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探析
马瑞
(钦州学院 社科部,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政党形象既是政党自身属性的外在表现,又是公众对政党的政治评价和主观印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理念、精神状态、优良传统、组织面貌等方面塑造自身的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特征,共产党的执政绩效、自身建设、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教育成为塑造政党形象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目标;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形”“象”概念由来已久。《庄子·天道》曰“故视而可见者,形而色也”。《易经·系辞》又说“见乃之象,形乃之器”。在现代政治领域,“形象”概念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国家形象、政府形象、政党形象等。所谓政党形象,即政党自身本质的外在表现。一方面,政党形象客观的外化于政党的执政绩效、组织机构、基本政策、阶级和群众基础等诸方面之中。另一方面,政党形象也包括公众对政党的基本政治评价和情感选择。它内化于普通公众的主观意识之中,主要体现在公众对某一政党的认识程度、对该政党及其党员持有何种态度,怀有何种感情以及对该政党的政治活动能力和执政绩效做出何种评价和判断。 [1]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之中,社会大发展与大变革双向推动。国情党情的深刻变革给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塑造带来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挑战。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的目标。在执政理念、精神状态、优良传统、组织面貌等诸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提出新的要求。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从执政理念的视角对我党政党形象塑造提出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 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形象。
2.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形象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是从精神状态的视角对我党政党形象塑造提出的目标。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4]。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胡锦涛在2008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5]塑造改革创新的政党形象,要求我们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
3.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形象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从优良传统的视角对我党政党形象塑造提出的目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成功塑造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成为执政党后,我党政党形象塑造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能否继续树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同时,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则应该也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阶段,艰苦奋斗不仅表现为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原则渗透到行政权力之中,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接触的资源越来越多,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日益加大。如果丧失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上就容易出现滑坡,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蜕变,丧失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廉洁品质。
4.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形象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是从组织面貌的视角对我党政党形象塑造提出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塑造充满活力的政党形象,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从制度上保证有序和充满活力。例如,建立健全干部选调任用、学习培训、交流轮岗、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等,加强发挥党员活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6]。打造团结和谐的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塑造团结和谐的政党形象,关键是坚持党的组织原则。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加强党员干部之间的感情沟通,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也是政党形象的根本属性。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任务:“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7]超阶级的政党形象是不存在的,“企图或拼命要用‘一个阶级’囊括各个阶级的做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8]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性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最鲜明的属性。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9]人民群众是共产党最为深厚的力量来源,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及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发生深刻变化,共产党为了实现其历史任务,不但要将阶级的力量动员起来,而且要把全国和中华民族的力量动员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必须是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物质之形象”与“精神之形象”的统一。“物质之形象”作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属性的外在表现,它是客观的、物质的、第一位的。因为党的执政绩效抑或组织结构都是客观存在的,执政绩效的成败,组织机构的废立,都是客观的,从长期上说,是不能用其他手段得以掩饰的。人民群众就是根据这些事实来审视这个党,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形成自己意识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的判断,即形成“精神之形象”。“精神之形象”是主观的,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受到个人生活经历、知识水平、个性心理特别是受到舆论导向诸因素的制约。正是这一点,为政党形象的可塑性提供可能,我们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传媒进行政治把关、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等手段,影响普通民众,使其更易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
3.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
“应然性”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解读政党形象的塑造,所关注的是政党是否遵循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等人类基本的政治价值。简单的说,“应然性”就是人民群众期望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样”;与之相对,“实然性”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现实的执政过程中“实际怎么样”。就目前而言,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期望是很高的。极高威望固然能够起到凝聚力量和统一政令的作用,然而,过高的期望值对于我党在执政中“实际怎么样”造成很大压力。政治现实是无情的,国内外政党得失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旦群众对政党的“应然性”的期望与实际的政治现实出现长时期的较大落差,那么,这个政党就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此时,任何塑造政党形象的宣传都丧失应有的效用,“应然性”和“实然性”的落差越大,政党丧失政权的危险就越大。就中国共产党而言,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让普通群众都能够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果,有序渐进的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刹住腐败现象。一句话,只要让人民群众获得与时代同步的经济需求、政治诉求,同时搞好自身建设,就做到了我党政党形象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
4.稳定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顾名思义,政党形象的“稳定性”主要强调政党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相对稳定。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政党形象的阶级性和人民群众对政党认同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任何政党都较为稳定的代表特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无论在政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上、组织形式上还是在具体政策上,都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与西方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不是进行政治选举的工具,而是实现人民最高利益的工具,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从这一点上,我党的形象更应具有稳定性。另外,人民群众对政党的政治认同是经过长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对政党的政治认同一旦形成,就很难轻易发生变化。政党形象的“时代性”主要侧重于政党的形象要顺应历史潮流、凸显时代特征。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与大发展并行期,我们党必须正确的适应社会的转型,体现政党形象上就是要使之凸显时代特征。特别是群众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增强,党若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就必须转变自身形象以调控改造、磨合适应公众思想领域的变化。如果政党漠视其自身形象转型以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政党就会在历史方位上失去坐标,政党的形象的塑造势必走向封闭僵化。当然政党形象的“时代性”并不意味政党形象被动的适应社会的转型和人民思想的多样性,政党对其自身形象的塑造应该是“边延续、边适应、边调控”,充分利用政治社会化的手段,在总体上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前提下,力求对社会和民众施加影响,以利于政党形象的转型和重塑。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的主要影响因素
塑造优良的政党形象,一方面,要强调共产党的执政绩效和党的自身建设。它们是党的形象的物质载体,人民群众就是以“党为人们做些什么,党自身怎么样”为客观标准判断某一政党形象。另一方面,要强调意识形态灌输和大众传媒的重要性。政党形象反映在人民群众的头脑之中,是人的意识到一种表现。人的意识除了受客观性因素影响之外,还受自身主体性因素的制约。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教育正是通过对人民群众自身施加影响,使人民群众更容易产生对党的认同,进而更容易在人民群众意识中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绩效
美国政治学者李普赛特认为,政府绩效集中表现为“有效性”,也就是“实际的政绩,即该制度在大多数人民及势力集团如大商业或军队眼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10]就中国共产党而言,执政绩效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实际业绩和工作效能,执政绩效主要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等诸方面。
政治绩效,强调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推行国家政务,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业绩和工作效能。突出表现在:其一,组织政府。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具有统筹政治资源,组织政府的权利。组织政府最突出的表现就党通过法定程序任命自己的党员担任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这些遴选到的政治精英实际政治作为和政府实际运作效率,成为衡量政党政治绩效的重要指标。其二,民主政治。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永远回避政治民主的问题。是否实行民主政治是衡量政党执政绩效最主要的标准,也是公众判断政党形象的重要尺度。其三,政治社会化。对于执政党来说,成功的政治社会化能够极大提高政党自身的凝聚力和普通公众对政党的政治认同,减少政党的执政成本,提升政党形象。其四,遏制腐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后必然会与权力发生联系。如何规范和界定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能否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已成为衡量中国共产党政治绩效的最直接的标准。
经济绩效,强调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推行党的主要经济纲领,实施并实现其执政前所制定的经济目标的实际业绩和工作效能。突出表现在:其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的就业,是巩固政党的执政地位,凸显其执政经济业绩和效能的现实基础。其二,公众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国家不仅要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共同品,还要通过各种规范性的经济政策直接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通过各种规范性的社会福利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满足社会各阶层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社会绩效,强调国家权力的政治管理,即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或方式把执政党的意志和要求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力意志和要求,以引导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实际业绩和工作效能。突出表现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离不开政治的稳定。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党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去协调利益、化解矛盾。
(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积极有效的政党建设是确保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永葆优秀政党形象的保证。纵观世界各主要政党,政党建设主要集中在健全党内民主、完善党内制度、协调派系争斗、遏制党内腐败、加强党内监督等诸方面。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从我党酝酿成立到长期执政近九十年的历程中,我党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正确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党在党情、国情、世情三大坐标系中的历史坐标,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实际。其二,形成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在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党的路线方面,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诸方面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其三,发挥党的领袖和每一名党员的带动作用。政党领袖在政党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政治素质、道德水准不再是仅仅代表其个人形象,而是代表着整个政党的形象。一般而言,政党形象与政党领袖的权威是同向运动的,当公众发现某一政党领袖(领袖集团)完全顺应自己普遍认可的因素,就很容易产生对该党领袖的认同,将政党领袖的优点赋予整个政党,进而形成对其政党形象的认同。在正常的政治生活中,政党的形象最直接的是通过每个党员自身的形象表现出来。毛泽东就曾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有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11]普通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民众在政治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党员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于民众而言,政党并不是距离自己很近的政治组织,民众对某一政党形象的了解,最直接的还是通过对该党党员形象的认知。
(三)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教育
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及互联网等信息载体。这些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面广,是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成为政党宣传自身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同时,公众的政治倾向、社会的舆论导向越来越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公共媒介对政党形象塑造影响不断加强。
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最终评价主体是人民群众,是自然人。所以,塑造优秀的政党形象,在加强政党自身形象建设和充分利用传播媒体同时,必须对政党形象的评价者施予教育,以利于公众更易于对共产党政党形象加以认同。从根本上说,这一过程通过意识形态的教育得以实现。对共产党来说,宣传和组织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告诫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12]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13]
成功的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加强人民群众对现存政治统治秩序的认同,进而加强群众对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政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当然,在现代社会,任何政党亦不能机械僵化的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中国共产党还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民心的项背,不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长时期保持政党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政党长期拥有良好的政党形象。
作者简介:马瑞(1982-),男,河北秦皇岛人,广西钦州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联系方式:广西钦州市钦州学院社科部。电话:15278761811。电子邮箱:lunwenyong2007@163.com。



[1]马瑞.政党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J].唯实,2008(11):2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4]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04-01-13.


[5]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1-02.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8] 列宁.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10]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53.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97.

word该篇DOC格式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探析范文,共有794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探析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探析.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