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

发布时间:2012-01-15 23:10:4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

 李奕珊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理论创新,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认同,以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理论创新,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这对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基于当今的时代发展社会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首先,经济全球化进一步释放了资本主义社会容纳社会生产力的空间,使社会主义在与其竞争共处格局中仍处于劣势的地位。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因而也成了西方推行其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认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社会阶层分化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人们自觉认同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产生了冲击。再次,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研究中被边缘化使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学界的指导地位被削弱。此外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最终要反映到人们精神上来,形成内心的矛盾,甚至导致精神危机,出现了核心价值观迷失。

因此,在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少有两个的:一是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价值观念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构建一种富有时代特征、人文内涵、中国气派和普遍认同的崭新的现代价值体系,为建设和谐文化乃至和谐社会奠定精神基础;二是要从精神层面解决人们的内心不和谐问题,特别要解决道德缺失甚至精神危机的问题,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安身立命的寓所,进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铸造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价值认同

指导思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首先,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思想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依然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值力量。总之,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其次,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的伟大体现在他的人格、他的信念、他的学说中。马克思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在贫苦的困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马克思一生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马克思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也是最引起人们关注的著作。路透社在评述“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时强调: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再次,马克思主义是思想理论领域、现实政治生活中最具有真理性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说;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它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们理论思维的逻辑力量,给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观。

正因为这样,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国家的危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逐步发展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直至成了中国思想领域的主流。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80多年中,以具体生动的实践和无可争辩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选择。我国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文化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世界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共产党宣言》指出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是错误的。其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主义的低潮现象。从历史看,在新的社会形态处于不成熟、不巩固的状态时,出现旧制度的复辟,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英、法、美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都经过了200多年、起码近百年的调整和完善过程才走向正常运转。在这个过程之中,它们充满了政变、复辟、内战、动乱,然而当时它们是历史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最终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成熟起来。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理所当然地需要自己的历史调整时间。

2.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近代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使新中国实现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变革,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使人们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党的八大曾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部署。毛泽东在《论十**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论著中对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为我们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实践创**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开始于毛泽东时期,形成于邓小平时期,在邓小平之后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近30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区别,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相比,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条稳步创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大文明建设再到四位一体乃至五个文明的发展过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认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

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既是我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深刻影响我们的今天和未来。

中华民族在她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能够做到历经磨难而不衰;在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也只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应当说这是同我们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相关联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但其共同点就是表现为:心系国家安危,情牵黎民百姓。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中华民族有很强的整体认同感,有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情怀,有无以为国,何以家为的先国后家、先人后己的高尚风格,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行为准则。

这种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造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崇高抱负和追求;在我们民族的词典里,汇集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催人奋起。这种凝聚着爱国思想的格言会转化为巨大的报国动力,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传统。这种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在**涅盘中再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命运、共呼吸的思想感情基础。

 2.改革创新与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具有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十分丰厚的,但追根溯源集中表达于《周易》上的两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发展成了革故鼎新、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后者发展成了以人为本、团结和谐、海纳百川、协和万邦的人文道德精神。这两种精神各有侧重,却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如果仔细地考察中国文化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动态特征,相当勇敢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因素,至少在文化的很多层追求流行、时新,与此同时毫不犹**地抛弃旧有的模式。”正是在这种传统推动下,我国不仅以著名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等伟大创造闻名于世,不仅以诸子百家思想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而且以不断变革创新的实践彪炳人类变法自强的制度创新史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最具浩然正气和思想活力的改革创新者。从改革创新的视角看,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之争,是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实现改革创新的问题。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本身就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改革创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解放的先锋,而且是最具浩然正气和思想活力的改革创新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论成果就是这种改革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中国发展新阶段体现发展和为人民相一致的最新思想成果。这些伟大的创新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而且孕育了体现中国历史具体发展阶段要求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充分体现和弘扬了时代精神。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是几千年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的精神升华。它一经形成,就又成为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无形力量,帮助我们度过一个个似乎不可逾越的难关,战胜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创造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的认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个时期以来,社会道德观、荣辱观的混乱、扭曲甚至颠倒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人寡廉鲜耻、颠倒是非,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判断力,一些人公然鼓吹卖国有功、勤劳无用、无知无畏、个人第一、能骗是本事、奢华是身份,已经丧失了做人的道德底线。

为什么会出现荣辱观混乱的现象?这里有三种情况:

一是原来大家是明确的,但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使原来的认识模糊了、困惑了。比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一个“扩大内需”,这本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驱动,却被一些人作为鼓吹“消费主义”乃至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依据;一个“各有各的活法”,这本来是倡导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却被一些人当成了混淆是非善恶界限的托词,许多原则界限就被搞乱了。 

二是我国道德传统的弱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强烈地扩大了、突出了,比如法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问题十分突出、各种利益矛盾十分复杂,需要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才能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有深厚德治传统的国度,法治意识却相当欠缺。一旦利益撕裂了道德的缺口,缺乏法治精神护驾的社会,道德失范就会象瘟疫一样地迅速蔓延。因此,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建设问题,它还和依法治国、人的全面发展等紧密联系。

三是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反映。把人们的思想搞乱,把人们的价值观搞乱,是西方对于社会主义“攻心战”的不变目标;而利用其优势的文化商品为载体,从颠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手,则是其惯用伎俩

所以,荣辱观的提出,不仅是针对不良的社会风气,更是针对党要管党、如何确保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它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个人修身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精髓、以德治国之基础。首先,中国历来强调立德修身方可为人,而荣辱观则是立德修身之本。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和社会(环境)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个民族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于大多数个人的荣辱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无数个人的荣辱观又会通过历史积淀在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国家制度、国家核心利益和价值取向对于个人的荣辱观起着导引的作用,而个人的荣辱观又可以影响国家制度的变革,尤其在国家危难之际是这样。再次,中华民族是一个荣辱观特别分明的民族。正是这种爱憎分明、知荣明耻的民族精神使得国家危难时总有志士仁人、总有万众一心,使得无论世风如何吹,总有公道在人间、总有良知在人心。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的荣辱观,是千百年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层价值取向荣辱观的作用方式,它不仅表现为大多数民众所信奉的善恶、是非标准,而且表现为一旦它受到强烈的冲击,就会引起广泛的忧虑、发自内心的呐喊并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3.“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体现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体现了道德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八荣八耻”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浓缩。“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立人之本”;“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成人之路”;“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做人之道”;“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律己之规”。

“八荣八耻”解决了一个困扰多时的问题,即道德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道德理想性的统一。道德理想是道德超越性的体现,是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动力;而道德实践则立足于做人的起码要求,是能够贯彻的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中的每一条,都体现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同时,如果“八荣八耻”真正成了个人自觉的道德实践,那么他也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道德理想境界,具有一个完善的道德人格。

“八荣八耻”解决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我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给个性、个人自由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就是传统道德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由社会身份决定的社会责任。而现代西方文化的最大缺陷则是自我的过分强调,个性的过分张扬,甚至恶性膨胀,从而陷入个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个人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个人的自我完善的有机统一,在努力克服上述两个偏向的基础上塑造当代中国的道德精神。它的全部着眼点在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如何成人、如何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价值集中到一点,就是以十分尖锐的方式把如何做人的问题摆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追问,就在于每个人到底给历史留下什么,是为历史的丰碑谱写新篇章,还是被历史的耻辱柱记录在案。如何使自己做的每件事,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后代,让子女以你为荣,这是最能拷问中国人灵魂的传统方式;今天,加上一个追问,即如何上不愧历史春秋,下不愧万民百姓,把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个体生命的荣辱廉耻紧密相联这应该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道德教育才能发生作用。这也就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为深厚的内在动力。

 

word该篇DOC格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范文,共有71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