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02 14:30:1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 教师主宰。(2) 主客体错位。(3) 忽视差异。(4) 知能脱节。(5) 重负低效。(6) 物式灌注。(7) 追求形式。(8) 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 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 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 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 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 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 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 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 教学“有效”。

(3)“课堂教学有效化” : 指在准确把 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 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 实践能力等方面) ,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 标,是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探索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 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 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 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 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 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 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 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 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三)研究内容

1. 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 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 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3. 有效教学实施手段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 有效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2.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 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4.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叙事研究法: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教师通过对教学故事(撰写教学案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

(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

(1)调查研究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

(2) 实践探索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 2014年1 月-2014年6月)

(1) 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 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 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

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六) 课题组织管理: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总负责人:程文鹏担任课题方案修改方案论证、申报立项。收集实践资料,及时认真组织组员总结,积累资料,做好资料汇总。组织召开结题会,做好课题鉴定组织工作。组员:张桂莲、张素真担任子项目《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的研究》方案实施计划,阶段、中期、总结报告,组织学校一线数学教师深入课堂,进行一线实践、研究,以及反思总结。

五、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组织实施课题的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学校将以吴副校长担任课题组长,聘请有关专家老师对学校课题进行定期指导,学校将按照校本研究的要求,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广度进行专项研究,确保课题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2、时间保证: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学校的一切教研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3、经费保证:学校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4、制度保证: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奖励制度做

保证,保证每一个子课题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

5、环境保障:我校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专门的教师办公室和每周定期的上网时间,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同时,校内设有内部工作交流网和电脑之间的共享网,为教师传递信息和积累过程性电子资料提供了教师科研资料储备的平台。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中期报告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是 我校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而提出的研究课题。2014 年4 月着手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15年6 月批准立项。两年来,我校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边实验边推广。实验时,进行了探索和大胆创新,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实现“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追求, 进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新 课程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注入新的活力。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 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 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 变。其主要表现有: (1) 教师主宰。(2) 主客体错位。(3) 忽视差异。(4) 知能脱节。(5) 重负低效。(6) 物式灌注。(7) 追求形式。(8) 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 的生命。”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1.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 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 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 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 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 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 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 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 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 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 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 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 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 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 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 “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 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 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 教学“有效”。

3. “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有效化” : 指在准确 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 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 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 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 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 一指标,是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 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任务(一)课题研究的意义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 学效益。通过本课题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能总结 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基本策略(有效解读文 本的策略、有效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有效教学 的实施策略),找到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化的因素并研究出与之相对应的手段,从而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推动我校乃至全区英语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地发展,促进一批教师专业成长,大面积提高数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

1、教学有效化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要在教学中确立学生 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 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概念,学生的 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 的发展。

2、教学有效化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而且,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教学有效化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同时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是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教学有效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5、教学有效化也是一套策略。据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

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

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2.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 .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4.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叙事研究法: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教师通过对教学故事(撰写教学案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4 月-2015年6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

(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情报组,撰写情报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3年7 月-2014年2月)

(1)调查研究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调整、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2014年2 月-2014年6月)(1)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 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索,使教师 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 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 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 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 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 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内容

1. 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 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 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3.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

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有效提问: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

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 有效训练: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 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 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 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 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 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 充分利用学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如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材料选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课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教育科研》等相关专业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和教改信息。通过学习,切实转变观念,逐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进一步明确了教改方向,理清教改思路,为研究、制定、修改具体的教学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厚厚一大本文献资料。

2. 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课题组成员“走” 出去参观学习、取经。我们先后组织了 4 人到兰州、张掖、如东等地参加全国小学经典教学研讨会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课题组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科研的规划、操作和管理能力。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所有课题组成员还都积极参加兄弟学校开展的观摩课听课活动。通过外出学习, 开拓了视野,学到了兄弟学校不少先进经验。同 时,各课题组成员还在本校开展相互听课活动, 取长补短。

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

首先,我们加强了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思想、目标、步骤。在数学教研组长邵淑巧的引领下,两年来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并坚持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次,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课题组成员围绕教改实验认真上好教改实验课、观摩课,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成效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辛勤劳动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表现在:

1. 构建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提出了明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现在,这些课堂教学手段已产生较大的影响力,逐步渗透、影响到其它一些学科教学及周边学校。在教研交流活动中进行了课题研究成果经验介绍和推广。

2. 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我校课题组认真贯彻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两年来,在区教育局对全区教学质量检测统一考试中,我校连续两年获全区第一名。

3. 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具体反映在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学习习惯好、知识面广、想像丰富、学习质量好、发展后劲足。

4.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科研研究,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科研能力、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奋进、勤于思考、善于科研、敢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借助该课题研究,学校培养了多名区级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在学校近两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均获得良好成绩;

(二)研究得出的观点及结论

1. 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1)基本观点: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我们认为: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 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 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 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 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 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 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 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 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 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 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 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 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 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 住“点” “线” “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线” “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 “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做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数学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数学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2. 有效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1)基本观点: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 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 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

① 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② 结合数学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③ 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数学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④ 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⑤ 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1)有效提问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A. 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 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 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B. 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

C .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① 新奇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冋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感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 动生成”

② 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数学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 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 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 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 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③ 思辨性

“浅”是提问的大忌。 “有疑而问”本来是天 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 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 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 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 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 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 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④ 开放性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数学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有效训练数学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数学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数学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 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 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 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 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 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 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数学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 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 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 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

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数学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数学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三)尚待研究的问题

1. 要进一步研究教材的二度开发,盘活教材资源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

2. 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得出更多好方法,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3. 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这也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需要探究的问题。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我校于2014年4月着手《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准备解决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 教师主宰。(2) 主客体错位。(3) 忽视差异。(4) 知能脱节。(5) 重负低效。(6) 物式灌注。(7) 追求形式。(8) 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在此形式下,我们提出了“新课

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这是一个很有 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 于 2014 年4 月开题,预期到2015 年6 月结题,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前阶段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 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 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 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 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我们的成果——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性研究”是指对我 校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性的调查,分析确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 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 有效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

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模。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数学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 年4 月-2014 年6 月)(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

(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情报组,撰写情报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5 年7 月-2015 年2 月)

(1)调查研究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调整、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

(1)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 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四)课题研究实施策略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根本的支撑)。因此,开展我们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从哪儿着手呢?就从教师的学习开始吧!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为此,每 学期开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 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 等。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 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 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 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 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 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 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 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 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 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平时,经常性 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做读书笔记,为自己的试验 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同时开展“请进 走出”活动。课题研究以来,邀请了教研室、学 校有经验的教师来做讲座、上课;在市级上公开 课二人次;赴兄弟学校上课余人次……这些活动 不仅给教师们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增强了科研的 意识,更是在试验课题的过程中多方听取宝贵意 见,使课题不断深入开展。除此之外,还对每人 进行制作课件、网页的培训;平时多读、多背文 学作品,不断提高数学素养;鼓励本科函授(青年教师大专已普及)……种种学习,不仅提高了 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 气质。

(2)组织研讨自课题研究起,成立了数学青年教师学习组这一沙龙团体。举办讲座、指定书目、读书沙龙等形式引导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实验课)、研课、上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两个个学期来,从没间断过。课题研究至今,八人皆上过实验课。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事实也证明,这些教师不仅自身成长,也以点带面,推动了全体教师的进步。拔尖要抓,入门也要抓。青年教师学习组就是主要以沙龙的形式展开学习,每两星期一次,每次也是两节课,每次主要交流两周内所学、所思、所做、所写。要求平时认真钻研,多读理论书刊(活动时要交流看了什么杂志),多听指导老师或同轨教师的课,同组间多交流、多问,上课多尝试(活动时交流自己课题实验时一片段),课后多思考,多动笔。每次活动前均做好充分准备,发言从不遗漏,而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次活动都顺利、热烈地开展,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收益。更可喜的是,一些看到课题研究就后怕、对于研究毫无头绪的青年教师也逐步走上了轨道。

(3)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小记” ,逐步养成勤于 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 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自己备课,我们的教后小记 都是“货真价实”的。随便检查谁的,你都会发 现有血有肉,完全是一篇标准的案例反思。二是 定期征集“案例反思” 。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 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选送参加市级比赛, 屡次获奖。三是举行论文发布会。在上述反思活 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 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 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4)及时总结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学习取舍,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二、课题研究进展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 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 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 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 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 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 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 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 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 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 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 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 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 住“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数学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数学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的策略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 不为,才能有所为”。

我们的做法: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数学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

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数学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 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 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有效

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呢?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1、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 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 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2、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

3、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新奇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 动生成"

2、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数学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 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 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 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 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思辨性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 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 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 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 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 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 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 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4、开放性

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数学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有效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数学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数学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数学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 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 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 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 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 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 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数学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

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 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 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 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 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 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 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数学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数学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三、对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考

该课题实施近一年来,所有组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中体验生活,学生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认真制订后续研究规划,以期做到:

1、丰富借鉴视野

不但要借鉴国内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要开阔眼界,放眼世界,研究世界各**语教学的经验,从中外母语的比较研究中获得可借鉴之处。

2、加强实践,提炼方法

立足课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累有效教学的经验,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具体的方法,是课题组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

3、总结研究成果

把整个课题研究加以归纳、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数学教学》、《中小学电教》《网络科技时代》等杂志;

2、《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3、《创新教育大全》;

4、《素质教育理论研究》;

5、《主体教育研究》;


育网

6、《数学新课程标准》;

7、相关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

8、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

河南远程教

通知等精神。

word该篇DOC格式《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共有210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下载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