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德育论文 >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7 15:33:2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求助者某是我校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初中,面对即将毕业,是否能进入理想的中学,和自己是否能适应初中生角色,搞好学习,生活,缺乏自信,产生恐惧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焦虑,紧张,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初中生活与自身素质的一些相关点,其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对待毕业阶段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12岁,六年级毕业生,身高1.70米,五官端正高瘦着装整洁。独,父母个体生意人,家庭和睦。衣食条件较好学习一般父母为他进入初中四处联系学校,目前学习成绩中等,进入理想学校,有一些困难。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开始升学招生以来,情绪低落,紧张,精力难以集中,失眠。

个人陈述:以前的学习中,没有认识到成绩与升学的关系,学习不太努力,到了要确定学校时,才发现成绩的重要性,一些自己想去的学校,要求都很高,怕自己去不了,一般的学校不太愿意去,现在非常后悔,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非常想当好一名初中生,可是开始担心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害怕初中生活,甚至出现不想读初中的念头。在学习听课时精力不能集中,常把老师的要求听错,对完成作业和参加升学考试灰心丧气,有时回想小学前几年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睡不着,觉得想离开学校,逃避目前的生活。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穿戴整洁,表情略显紧张,能够清楚说明自己的感受,说话谨慎,语速较慢,脚不时抖动,感觉两手不知放到那里合适,回避与咨询师的目光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情绪低落谈到升学考试时感到很沮丧,不时的叹气。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

根据对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李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思维和言语条理清楚,智力水平正常,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根据郭念锋教授主客观统一性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求助者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治愿望,属于心理问题咨询范畴。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根据刘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焦虑情绪其问题的产生是面对升学考试不自信而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不太强烈,不良情绪持续1个月,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仅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心理因素: 自我功能较弱,依赖性强,面对问题,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3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父母的过度宠爱。

学校老师,同学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关爱,社会支持系统不足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A、改善情绪。调整心态,认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听课、学习中,解决在适应升学考试、了解初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B、增强求助者的自信自立能力,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的能力,敢于正视现实,面对生活。

C、改善睡眠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通过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开展咨询,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现在情绪行为的后果,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对造成现在情绪和行为负有责任;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协组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认清现在其适应不良是由于不良的认知引起的。通过双方的努力合作,使求助者学会分辨自己的想法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了解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力。当求助者了解到不切实际的负面想法如何影响自己后,可以学会以实际、正确的解释去取代偏差的不合理信念,并逐步适应部队生活。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每次收费50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4315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谈话法

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观察该求助者的外在表现,进一步取得求助者的信任;

C、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确定咨询目标

E、布置咨询作业①回想开始升学考试以来的感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自己的影响有那些;②回去后与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对升学的感受;③每天写一篇有关情绪方面的日记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咨询时间:2014322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是指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这些非理性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谈话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布置的任务全部完成。求助者很认真地描述了自己开始升学报名后的感受,第一次听到老师安排升学报名的意向,自己彻夜未眠,还回想起了自己流泪的样子,感到很沮丧。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发现自己的想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情绪不错,明显好转,不像第一次那样表现的很沮丧和失望。

B向求助者介绍不合理情绪ABC疗法,即人们难过和痛苦,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通过和求助者交谈和分析情绪日记,让求助者明确在学习听课时精力不能集中,听错老师的要求,对升学考试灰心丧气的根本原因,(A)是因为求助者对升学考试的认识不全面,过于困难化,(B)一旦出现落差,就会产生想放弃学习,逃避考试,情绪低落。

C和求助者共同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当前任务目标;

D、布置家庭作业:①完成合理的自我分析,回想开始招生一周来的经历,找出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想法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什么;②继续坚持每天写情绪日记;③多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具体活动,增进对升学考试的了解。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4329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通过合理认知的改变,澄清了以前一些错误的想法,坚持写日记,情绪得到了宣泄,焦虑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B、针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咨询师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初中学校会给每个孩子尽力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并不是放弃哪些学生;

b自己在以前几年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不少知识,和一定的学习能力;

c、面对困难要能够挑战自己,抓紧最后几个月的时间来学习。

D、布置咨询作业①要求求助者回去后找自己以前毕业的哥哥姐姐,了解他们在面对升学考试时的感受,通过对比来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②要求求助者将原来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445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通过向已经毕业的学生了解后,发现自己先前对升学的认识是多么的狭隘。由于自己以前在学习中一直没有竭尽全力,导致没有形成对自我能力的认识,父母对自己比较宠爱,生活安排较好,没有什么困难,所以遇到第一次关于自己人生选择的问题时,无所适从,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应对升学考试出现困难;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鼓励求助者积极面对现实,学会自我管理。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D、SAS测验,标准分为43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我现在对升学报名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没有付出和努力不能实现目标,我应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害怕困难,我现在已经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投入到准备学习,考试中,抓紧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尽自己的努力,去一个理想的学校。

2、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每次见到咨询师都主动的跑过来打招呼,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说明适应不良引起的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2002年7月第11次印刷。

5)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5月第1版。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对而导致求助者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案例报告。求助者张某是一名六年级的男生,因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上学期间父母对其不正确的情绪和行为没有采取正确的引导,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求助者形成情绪暴躁,品行不良、学习成绩糟糕的现状。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特点,采用了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好转,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字:一般心理问题  阳性强化法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张某,男性,12岁,管城区某小学六年级,体态适中。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不佳,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紧张,时间近一个多月。

(二)个人陈述:他从小就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与母亲的关系不够亲密,经常被骂,如果他犯了错,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暴打,即使是不小心的也是同样对待。有一次,他和一只小猫做游戏,可是猫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父亲刚好回来,不由分说就是一耳光,他暗自哭了一小时,当时觉得父亲根本不爱他,对他的只是打骂。到了六年级时,姑父做了自己的监护人时,感觉就象是到了地狱。姑父比父亲更暴躁,下手更狠,如果口头上稍有顶撞,等来就是更猛烈的一顿暴打。其次在姑父家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感到姑父和姑母根本不爱自己,比如他有次放学回家口渴,又发现没有汤喝,就请求姑母煮一碗汤,可是姑母理都不理,还说没有配料。可是等到姑父一回家,她却主动问要不要煮汤,当时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觉得到是会爱他的。所以在学校里他也是这样看待同学和老师,谁如果对他不好,他的反应方式就是武力解决。虽然有时他也想改变,可是他知道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他会变好,以到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三、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谈吐自然,表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讲到伤心动情时会激动,甚至流下眼泪。
(二)家长反映:在家不服从管理,并且脾气暴躁,在家族中只怕姑父,对他的话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的反对。
(三)老师反映:在校不愿学习,对老师经常顶撞,对同学动手动脚,家长到校告状,要求严历处理。

四、     来访者背景资料

(一)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从小到大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和骂。到了六年级父母由于生意繁忙,没有时间管教,就托付给姑父监护。他的姑父是一个性格非常暴躁、教育方式简单的人,打骂下跪是家常便饭,而且程度是非常剧烈,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是木棍。张某在学校的表现是:学习不认真,成绩在班级倒数第一,脾气暴躁,与同学话不投机就是拳脚相加。

(二)目前现状:

1、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母亲和老师很反感,情绪易激动。

2、身体状态: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态:能按时上学、放学,但不愿意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紧张。

五、咨询问题的归类或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根据张某的临床资料,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张某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张某有重性精神病。张某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正常范围,是属于学生行为障碍中的一种,

2、对照症状学标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和姑父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的长久打骂导致张某的暴躁性格。他把父母教育方式迁移到学校,用同样方法对待同学,加上老师对其不够关心,使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形成。

(二)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根据郭念峰教授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该求助者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经泛化,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反应仅一个多月,内容反应只对有关的人员,尚未泛化,情绪反应可以理解,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品行障碍相鉴别:有某种持续的具有异常攻击性或反抗性的行为模式,如过分好斗或霸道、偷窃、残忍、故意破坏、反复撒谎、逃学或离家出走。上述行为存在6个月以上,才考虑本诊断。而该求助者出现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基本属于正常范围,严重程度远未达到。故可以排除品行障碍。

六、  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因素:处于青春早期的“心理动荡时期”

(二)社会因素:主要是父母和姑父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的长久打骂导致张某的暴躁性格,使孩子的心情长期受压抑。加上老师对其不够关心,使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形成。

(三)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他为了发泄长期压抑的心情,从而把自己的不愉快迁怒于同学,让家长老师同学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着急、生气的样子,求助者真是觉得太高兴了。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由于求助者年龄还小,适用于阳性强化法。

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项原则,与张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确定:
1、近期目标
(1)减少张某的暴躁情绪遭逢和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2)培养张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远期目标:促进张某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他的潜能,达到品行完善。

(二)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是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三)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八.咨询效果评价

(一)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暴躁情绪得到一定的控制,还交到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用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

(二)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现在在学校很开心,与老师同学关系得到改善,学习兴趣提高。在家里与父母关系融洽。

(三)他人评价:老师反映,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发生与老师对抗行为。

(四)母亲反映:张某在家的情绪暴躁的次数有一定的下降,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好转,父母的教育也能接受。

(五)咨询师评价: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目的,减少了对立情绪,能主动协调好与同学的关系,尊重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也融洽起来。

九、总结

1、需改进和需要肯定的方面

通过采用咨询方法,求助者行为方面有好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经验总结

    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甚至比技术更重要。

十、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word该篇DOC格式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范文,共有816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下载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