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5-24 11:28:5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总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校走在时代的前沿,发出耀眼的光芒。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空前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

一、增加投入改善环境

1.现代化的硬件设备

近几年来,我校在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已初具成效。现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48间,教师办公用笔记本电脑每人一台,希沃智慧黑板10个。学校还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了扫描仪、录音机、多媒体视频剪辑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硬件资源。到目前为止,学校建有双师课堂专用教室一个,学生用微机房两个。无线网络覆盖,使每台电脑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充分做到了网上信息的流通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2.钉钉未来示范校

在我校钉钉网络平台,大到学校各项“制度与细则”、“职能与要求”、“计划与方案”、“总结与汇报”,小到各项会议通知,从预案、部署到落实都在网上运行,教师只要直接在电脑上点击,就能一目了然,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参政议政”的主动性。

为了合理使用资源,不使资源浪费流失,保证学习资料的有序传承,教师们将自己制作的各类课件、教案、反思、总结整理上传到钉钉平台上,作为资源积累的一项主要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二、注重教师提高素质

1.革新思想,推陈出新

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因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思想引领,改变观念,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教学便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让老师们一专多能,不仅是专业的领头羊更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好手。

2.注重教师的培训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关键。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没有一支高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再先进的设备也是一堆废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学校以着力培养骨干教师为突破口,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所有教师不同程度地、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12月28日,我校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

三、运用好身边现有的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硬件上的更新,更多的是课堂教学的应用,这种应用应是师生广泛的参与日常教学的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八年级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为例,教师抓住学生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将一大召开的过程大胆设计在一套动画视频中。视频悬疑铺垫,吊足学生胃口,期中小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优化整合, 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师生、生生互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解放战争胜利一课时,在当堂检测环节进行分组竞跑的小游戏,老师将学生熟知的竞跑小游戏形式来判断对错。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步伐刚刚开始,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word该篇DOC格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总结范文,共有169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总结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总结.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