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九加几教学设计(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3-08-18 16:54:2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九加几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九加几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九加几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小星星18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连算.

10+6=()10+2=()

10+5=( )10+8=( )

10+3=() 10+4=( )

10+7=( ) 10+9=()

提问:为什么你们都算的那么快呢?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这些题都是10加几,10加2就是12,,10加3就是1310加几就是十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88页主题图

这场景热闹极了!同学们可要仔细观察哦,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1.指名说出发现的信息,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每组交流各项有多少人,你最喜欢哪项活动。

3.汇报交流情况。

数一数每项活动各有多少人?(同桌互说)你喜欢哪项活动? 提问:大家想一想运动员们辛苦吗?

那我们给他们送点饮料吧?出示放大的数的饮料画面:盒内有9瓶,盒外有4瓶。怎么知道共有多少瓶饮料呢?大家仔细看看,你是怎么知道的?

(1)有的一个一个的数出、、、

(2)有的接着往下数、

2、认识“凑十法”。

你会不会怎样列式计算出来呢?指名说出算式,同时教师板书:9+4

提问:该怎样计算得到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9加几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叫做“凑十法”,“凑十法”

就是要在式子里找到10,图片上没有十怎么办呢?你能不能想办法找到10?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盒子里的9瓶再加上1瓶就凑成了10瓶。外边的4瓶饮料拿走1瓶后还剩3瓶。10瓶和剩下的3瓶合起来是13瓶。所以9+4等于13。

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说9+4的计算方法?学生叙述,并总结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讨论每一组的联系与区别。

2、小猴也给大家带来了3组有趣的题目,如果能发现里面的小秘密。小猴就会带大家去游乐园游玩,想去吗?

出示第一组题,指名计算。9+1+2= 9+3=

比较上下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呢?(答案一样,3可以分成1和2)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凑十法”也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出示第二组题目

9+1+5=

9+( )=

出示第三组题目

9+( )+( )=

9+( )=

3、开火车完成“做一做”第三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在9加几的学习中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些?(凑十法)对这节课的学习你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90页第1.2题

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算式过程中,学生由于凑十法计算的优点还不能一下掌握,所以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耽误时间,以致后面的观察图很仓促,在教学中应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使每一个环节处理的更加到位。

篇2:《九加几》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一(1)班和一(2)班,共74个学生,知识基础较扎实,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兴致高,可以说对数学情有独钟,平时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精心选材,辅以讲故事的形式,力求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说明】: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一下几点:

一、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个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三、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是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

3、本节课是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篇3:《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引入:看小猴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例题图)

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盒子里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绿苹果)根据图中的意思,你能提什么问题呢?(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引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怎样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9+4= )

2、探究算法

思考:9+4等于几呢?

(1)生猜测。大部分学生肯定知道得数是13,可也有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在学生们的争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各自探索:9+4等于几呢?

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放进盒子里,9个加1个,就是10,再加外面的3个,是13个。

3、引出“凑十法”

(课件演示)根据回答解说: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到盒子里,盒子里由原来的9个加了1个就是10个,再加上盒子外剩下的3个就是13个。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师:先想到将一个苹果放进盒子里凑成十就好算了(黑板板演过程):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也就是把4分成了1和几?(板书:9 + 4 = )

1 3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把这1个苹果放到了盒子里,也就是9和1合起来是10(板书:9 + 4 = 13

“9加几”教学设计 1 3

最后再算10+3=13(补充板书) 10

像这样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我们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领读)

4、整理算法

9+4,在计算时先把4分成1和3,再算9+1=10,10+3=13。

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4分成1和3,不可以分成2和2?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说说题意,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学生完成后,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7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6、比较:9+4与9+7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了,这两个算是都是9加几,从而点明课题。通过比较,使学生再次感悟到,计算9加几时,要先把9凑成10(也就是要先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完成第1小题。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想计算几加几?它准备怎样算?

引导:你能根据小猴的操作过程,完成图右边的填空吗?学生完成填空后,再指名说说计算9+6的思考过程。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同桌说说“凑十”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圈出10根小棒,再填空。学生完成后,讨论:圈出10根后旁边还有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计算,边算边想有什么发现,而后说说每组中的的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开火车完成,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各自完成。

(2)交流每题得数。

(3)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篇4:《九加几》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一(1)班和一(2)班,共74个学生,知识基础较扎实,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兴致高,可以说对数学情有独钟,平时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精心选材,辅以讲故事的形式,力求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篇5:《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一下几点:

一、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个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三、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是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

3、本节课是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篇6: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

最后再算10+3=13(补充板书) 10

像这样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我们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领读)

4、整理算法

9+4,在计算时先把4分成1和3,再算9+1=10,10+3=13。

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4分成1和3,不可以分成2和2?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说说题意,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学生完成后,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7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6、比较:9+4与9+7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了,这两个算是都是9加几,从而点明课题。通过比较,使学生再次感悟到,计算9加几时,要先把9凑成10(也就是要先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完成第1小题。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想计算几加几?它准备怎样算?

引导:你能根据小猴的操作过程,完成图右边的填空吗?学生完成填空后,再指名说说计算9+6的思考过程。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同桌说说“凑十”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圈出10根小棒,再填空。学生完成后,讨论:圈出10根后旁边还有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计算,边算边想有什么发现,而后说说每组中的的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开火车完成,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各自完成。

(2)交流每题得数。

(3)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篇7: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引入:看小猴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例题图)

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盒子里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绿苹果)根据图中的意思,你能提什么问题呢?(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引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怎样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9+4= )

2、探究算法

思考:9+4等于几呢?

(1)生猜测。大部分学生肯定知道得数是13,可也有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在学生们的争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各自探索:9+4等于几呢?

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放进盒子里,9个加1个,就是10,再加外面的3个,是13个。

3、引出“凑十法”

(课件演示)根据回答解说: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到盒子里,盒子里由原来的9个加了1个就是10个,再加上盒子外剩下的3个就是13个。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师:先想到将一个苹果放进盒子里凑成十就好算了(黑板板演过程):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也就是把4分成了1和几?(板书:9 + 4 = )

1 3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把这1个苹果放到了盒子里,也就是9和1合起来是10(板书:9 + 4 = 13

篇8: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引入:看小猴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例题图)

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盒子里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绿苹果)根据图中的意思,你能提什么问题呢?(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引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怎样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9+4=)

2、探究算法

思考:9+4等于几呢?

(1)生猜测。大部分学生肯定知道得数是13,可也有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在学生们的争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各自探索:9+4等于几呢?

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放进盒子里,9个加1个,就是10,再加外面的3个,是13个。

3、引出“凑十法”

(课件演示)根据回答解说: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到盒子里,盒子里由原来的9个加了1个就是10个,再加上盒子外剩下的3个就是13个。

最后再算10+3=13(补充板书)10

像这样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我们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领读)

4、整理算法

9+4,在计算时先把4分成1和3,再算9+1=10,10+3=13。

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4分成1和3,不可以分成2和2?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说说题意,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学生完成后,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7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6、比较:9+4与9+7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了,这两个算是都是9加几,从而点明课题。通过比较,使学生再次感悟到,计算9加几时,要先把9凑成10(也就是要先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完成第1小题。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想计算几加几?它准备怎样算?

引导:你能根据小猴的操作过程,完成图右边的填空吗?学生完成填空后,再指名说说计算9+6的思考过程。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同桌说说“凑十”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圈出10根小棒,再填空。学生完成后,讨论:圈出10根后旁边还有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计算,边算边想有什么发现,而后说说每组中的的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开火车完成,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各自完成。

(2)交流每题得数。

(3)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word该篇DOC格式九加几教学设计(精选8篇)范文,共有883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九加几教学设计(精选8篇)下载
九加几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