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幼儿园说课稿(整理53篇)

发布时间:2023-04-10 16:55:4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3篇《幼儿园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幼儿园说课稿》相关的范文。

篇1: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时钟》是幼儿园小班数学课程。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说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离开家的时间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请幼儿看几张图片,并以小兔的口吻提出:“小兔子要来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此次活动是以游戏:“小羊,小羊几点钟?”结尾的。幼儿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游戏规则是由老师扮演老狼,小朋友扮演小羊,老师摆出时间问小朋友:“小羊小羊几点钟?”小朋友要马上回答出来,当老师问到6点钟的时候,小羊得马上跑回家,否则将被老狼吃掉。

本次活动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钟到了……

3.教室内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7:00起床、7:30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篇2:幼儿园说课稿

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游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根据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听懂并能理解游戏规则。

2。学习怎样去形容水果。

3。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图画,根据画中特色去猜出谜底。

活动准备:水果图卡

为适应活动目标的需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教师先问问幼儿吃过哪些水果?请幼儿发表一下自己喜欢吃什么水果?以次导入主题。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猜果谜的游戏。教师可以加一些肢体动作,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如:弯弯曲曲的一条藤蔓,一片片绿色的叶子遮满棚架,像铃铛挂在上面,可是铃铛不响酸又甜。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以次加强幼儿的猜谜线索。当幼儿猜出谜底时,教师和幼儿分享谜底(葡萄。西瓜)的特征和吃起来的味道。

接下来,请幼儿一边看着书中的图画,一边以轻松的心情分享刚刚猜果谜的趣味。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水果图卡拿出来,和幼儿继续玩猜其他果谜的游戏。

最后,学习词语:葡萄。西瓜

教师自制词卡,引导幼儿说出葡萄和西瓜的外形特色和它们吃起来的味道。并且提问:

小朋友,请问葡萄的外形像什么呢?葡萄吃起来的味道又如何呢?

西瓜的外面是什么颜色的呢?里面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吃西瓜会吐什么东西呢?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游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获得好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思维、丰富词汇的最佳时期,通过学习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选择讲授山东省幼儿教材上册第六单元的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这个故事语言自然优美,重点语句反复吟唱,极富感染力。对话简洁、生动,语言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学前班的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复述故事。

这个故事的教学目标是:

1.德育目标: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2.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复述故

3能力目标:教幼儿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词汇:亮堂堂、一闪一闪。发准墙、窗、房、堂等的字音。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难点:让幼儿运用词、词组完整的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关键:让幼儿懂得一个道理,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教学图片,结合提问,逐幅讲述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学会角色对话。

四.启发提问,懂得故事道理。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六.结束:

在欢快的歌声中,赠送鲜花。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我做了如下准备:

1、歌曲磁带、录音

2、教学图片四幅。

3、小羊、小鸟、小狗、小猴头饰、小队标志。

4、花篮、手工鲜花。

5、字卡:亮堂堂、一闪一闪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会根据不同角色的特征,注意讲述的语调,以真挚的情感讲述原文,感染幼儿,并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幼儿在复述故事时主要掌握角色对话。

篇4:幼儿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歌表演《好妈妈》。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易于幼儿理解。同时,歌曲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美好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幼儿要爱妈妈,爱劳动,知道妈妈劳动了一天是多么的幸苦,通过学习歌曲内容要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以实际行动爱妈妈。情感是音乐中的核心问题,让幼儿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与浓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与浓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

知识目标: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能力目标: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合适的表演动作,并与同伴合作进行分角色表演。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1、与幼儿举行谈话活动,我的好妈妈

2、邀请一位大班幼儿和配班老师按歌词内容编排情景表演。

物质准备:

1、根据歌词内容制作卡片。

2、录音磁带。录音机。

3、茶杯若干

根据幼儿园《纲要》中艺术活动的指导要求: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同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只有在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以幼儿朋友的身份完成整节活动的教学,与幼儿一起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全曲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教法,让幼儿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激发内心情感,通过歌表演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人物情景表演,使活动进行的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体观念,更直接地感受表演者所表达的爱。

启发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幼儿观看情景故事表演后,我设置了几个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事中有谁和谁?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什么?借助于提问,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动作,按顺序组织讲述内容的层次,这样即使幼儿容易接受,又使幼儿的思维受到合乎逻辑的训练。

引导发现法:当把图片,展示出来时,我没有将图片直接按歌词顺序摆放,而是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发现、归纳歌词的顺序,以便再次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全曲教学法:在听完录音范唱后,引导幼儿从头开始唱整首歌,在学唱过程中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因为是整首歌唱,幼儿必须自己动脑子去记忆,这可促进幼儿音乐记忆力的'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也势必会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使幼儿能以主动的态度学唱新歌。

在活动中我通过观看法、讲述法、发现法、操作法、情景表演法一些学习方法,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创编,成为主体。

此活动共分六大部分,下面我将其仔细说明一下:

1、观看情景表演

亲爱的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

起做游戏好吗?为了感谢大家欢迎我,下面我请大家欣赏一个小节目。

(以朋友相称,可以拉近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孩子们感到他们是“主人”,邀请大班幼儿表演,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愿望。)

2、提问:“故事中有谁和谁?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老师的提问,可以激起幼儿想要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故事内容的愿望。)

小结:哦!我知道了,这是妈妈下班回到了家,劳动了一天很辛苦,姐姐看到她的妈妈很辛苦,想帮帮妈妈,于是就赶快帮妈妈拿凳子,让她坐下,还给妈妈倒了一杯茶,想让妈妈好好的歇一歇,并且深深地亲了妈妈。

(教师小结,总结情景表演的内容,让幼儿初步对歌词有所了解,通过歌词理解感受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

3、出示图片

我刚刚看到了一些图片,好像顺序颠倒了,我们一起来根据刚才看到的小节目的内容,来把它们整理一下吧。

(通过操作卡片,再次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4、学唱歌曲

(1)听,谁在唱歌?(播放录音范唱)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吗?猜猜它的名字?(幼儿回答)出示歌曲名称《好妈妈》。

(2)再次播放,一起轻声跟唱。

我们唱的真好听,怎样唱的更能表达出我们爱妈妈的心情呢?

(引导幼儿要用连贯的、柔和的声音去唱。)

(3)再次跟唱。

5、创编表演动作

朋友们,我也想学刚刚那位姐姐表演节目《好妈妈》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做吧。

(1)边唱歌曲,边让幼儿即兴创编表演动作。(教师注意观察,即时肯定,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2)选择大胆的,动作设计的好的幼儿与老师合作,幼儿当孩子,分角色进行歌表演。(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情感的交流。)

(3)引导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歌表演。让幼儿拿自己的茶杯,将椅子摆放好,进行情景歌表演。

6、教师与幼儿谈话

进一步启发幼儿认识:祖国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要像爱妈妈一样爱祖国。

现在我们一起呐喊:祖国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在呐喊中,活动结束。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坐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篇5: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水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水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个别幼儿不爱吃水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水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水果特征的理解,激发幼儿爱水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培养幼儿喜欢水果的情感,并在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

(2)通过实物、图片及对话识别所学单词。

(3)能在所学单词前加上适当颜色。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通过实物、图片及对话识别所学单词。通过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水果,使活

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能在所学单词前加上适当颜色。通过教师示范和情景表演解决。

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把幼儿围成半圆形,操作台放于前面。

2、物质准备:小兔子毛绒玩具、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如桃子peach、梨pear、柿子persimmon、橘子orange等 )。

3、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多种颜色,并对水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要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操作主要是探索各种水果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中获得感知。

2、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小兔子的果园”,让幼儿对水果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更有兴趣学习。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小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水果、买水果、品尝水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幼儿又有好动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适当的游戏,使幼儿能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学习。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说一说、尝一尝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水果发生了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各种水果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认识、喜爱水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提问讲解——自由探索——情景表演——品尝延伸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子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子的水果丰收了”多媒体展示,引发幼儿观察水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子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提问讲解

在此环节中,教师会把故事情节再梳理一遍,采用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学习四种颜色各异的水果(桃子peach、梨pear、柿子persimmon、橘子orange),通过出示实物及其图片帮助幼儿记忆单词。

(三)自由探索

教师安排适当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单词。再与以前所学颜色联系起来,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新旧结合,创造出新的语境。老师要先作示范,如:a red apple 。幼儿再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尝试着给每种水果加上颜色,如yellow banana;purple grape;green watermelon。

(四)情景表演

根据幼儿喜欢模仿、扮演小动物的特点,老师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去小兔子的果园买菜,喜欢吃哪种水果就买哪种,但要用英语表达。Eg。I like red apple。

(五)品尝延伸

幼儿从“果园”买回水果后,“到家”洗一洗品尝一下水果不同的味道,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讲给伙伴听一听,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特征,从而培养幼儿喜欢水果的情感。

篇6:幼儿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学校的###。请允许我套用一句广告词来开始我今天的说课,那就是——健康美丽,从“齿”开始!)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出示课件)

我所面对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乳牙“退休”,恒牙即将“上岗”的交替时期,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我们有责任抓住儿童换牙这一时间段,对他们进行关注自己的牙齿,养成正确的护牙习惯的教育。为此目的,我就依托鄂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第六课《我会爱护牙齿》中的第一主题,与孩子们一道分享了换牙的特殊感受,设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三维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借助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具以及小镜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自己的牙齿。

二、教学方法设计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十分注重课程的活动性,通过活动过程与儿童积极活动,给予他们支持、合作等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交流式、辩论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又生活化的活动把整节课串联起来,力图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充分体现无痕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激趣,感知牙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营造教学氛围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前激趣尤为重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首先出示谜面,让他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牙齿。接着出示牙齿模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说一说牙齿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活动二】合作学习,认识换牙

课前,我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开始换牙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换牙阶段牙齿的特点,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相互笑一笑,露出牙齿,谈谈发现了什么。观察牙齿的活动,从学生身边的材料入手,丰富了学生对牙齿的感性认识。

接着我让这些小朋友照照镜子,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最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在掉牙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一些有趣的、难忘的、甚至是出丑的事情,大家来说一说吧。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换牙的年纪,对于换牙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整个活动人人有事做、有话说。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我也参与其中并收集了一些信息(出示课件视频)这时候,课堂掀起了一个高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体会到换牙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消除他们掉牙的恐惧心理。

【活动三】辩中求真,研究换牙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消除掉牙的恐惧与不适 ,弄清乳牙掉了可以再长的特性,我从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出示了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换牙记》,学生欣赏完毕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争辩:其一,大伙儿都嘲笑换牙的美羊羊,不和她玩,这样对吗?其二,慢羊羊村长掉的牙跟美羊羊掉的牙是一回事儿吗?这样为他们提供探究、发现、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辩论等得出结论,获取知识。最后教师出示牙博士的一段话进行归纳总结:别怕,你们掉的是乳牙,过一段时间会长出恒牙。如果恒牙掉了,那可就长不出新牙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牙齿更换的规律,也增强了保护牙齿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也随之有了情趣与活力。因为我知道,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硬塞的结论,记忆要深刻的多。

【活动四】明理导行,保护牙齿

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正确导行的目的,从而把悟出的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学到的知识、获得的信息,只有在他们的生活实践、行动做法中转化为自觉行为能力,教育才有了生成,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我出示了教科书p23页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再进行辨析:换牙时的这些做法对不对?进而讨论,换牙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从而进行护齿的教育。最后活动拓展,寻找身边换牙的小朋友,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提示、设问等,让学生发现、认识换牙这一平时并不在意的生理现象,并自觉形成保护牙齿的意识和正确保护牙齿的习惯。

为了突出重点,我还设计了如下简洁的板书(课件出示)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遵循了“激趣引题—探究明理—思辨导行—拓展延伸”这条主线,精心设计了教学程序,灵活的采用情境激趣法、图文结合明理法、联系实际辨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了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达到了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我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谜语、牙齿模具等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同桌互相笑一笑”、“谈掉牙的感受”、“说掉牙时的有趣的、难忘的、甚至是出丑的事”等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并注意将儿童喜爱的动画片有机地切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在看完动画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辨析喜洋洋他们行为的对错并说说慢羊羊村长与美羊羊掉牙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牙齿,正确看待换牙现象,并初步弄清恒牙与乳牙的区别。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呈开放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重视学生亲身体验,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生活化。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我们的品德课应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还应能动的向学生的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使课堂学习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地结合,取得《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整体收益。

所以,这堂课并不能因为课堂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应继续关注孩子们在换牙中的故事、感受,并长期关注他们的护牙习惯,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从“齿”开始!

谢谢大家!

篇7:幼儿园说课稿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 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有关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要激发孩子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必须先要认识它、了解它长城这一建筑的构造并不复杂,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孩子们也基本熟知。但长城存在于古时和现今的作用却是离孩子们的生活较为遥远的,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因此,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由万里长城的学习,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需要幼儿情感的迁移。

而情感迁移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独生子女的盛行使这些孩子自主独立意识过于强烈,情感的激发较难,因此将其定位为活动的难点。

为解决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多媒体重现的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让他们的鲜血在场景中沸腾起来,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的。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

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篇8:幼儿园说课稿

【活动意图】

随着小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在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门口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奶奶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局面。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们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地从知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呢? 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情感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儿歌《我要自己走》

2.物质准备:录像镜头

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

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

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儿园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3.动画课件: 儿歌《回家啦》

【教学过程】

1.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

(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提问:小朋友看到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小朋友的)。放学后,家长们来接我们小朋友了,离开教室后,你是怎样到幼儿园门口的?

2.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习。

导语:老师把平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到幼儿园门口的镜头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

提问:

你认为他们中谁做的最棒?

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

为什么你觉的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对他说一说。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习儿歌《我要自己走》。

导语: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跑得很远。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学习儿歌,在文学艺术美中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导语:老师把小朋友正确的回家方式编成一首儿歌。

儿歌:放学啦!回家啦!

爸爸妈妈来接我!

我和他们手拉手,

快快乐乐走呀走。

我不跑,也不抱,

早早离园回家啦。

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边看录像,边听儿歌。

和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4.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习。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存在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经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但是这些琐事却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的选材,教师注重了对生活地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下午放学后幼儿离开教室”的这一段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运用录像让孩子们平时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有话可说。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了孩子们放学离开教室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做做——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呢,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9: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腊梅花》是一节美术活动,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腊梅花在我们当地的生活中很少有见过的,孩子们更缺乏了解,在这次活动中能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腊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腊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手指点画、彩笔添加的方法,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

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把体验吹画的乐趣,提升孩子审美能力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

1、墨汁、红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吸管,展板。

2、雪中腊梅的图片,点吹腊梅花的范画。

3、腊梅花的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观察法: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篇10:幼儿园说课稿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通过本课的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设计理念:

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到语文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因此这节课我以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教学重点,舍弃与此无关的教学环节,并以读来贯穿全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教学目标:

1、加强预习力度,分层次检查词、句、段。

2、重点学习第二段,分层次朗读,从读顺到读出动态美到读出颜色美。

3、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第二段,分层次朗读,从读顺到读出动态美到读出颜色美。

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拓展导入,加强感受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雨的词语,从而了解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生反馈:倾盘大雨、绵绵细雨、雷雨、暴风雨……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言的学习应该突出层次性,从词到句到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检查三组词语:

(颜色词)黄色 红色金黄色橙红色 紫红的淡黄的 雪白的

(叠词)轻轻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动作词)扇哪扇哪 飘哇飘哇 你挤我碰争着 频频点头勾住

此环节设计一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为读通读顺做好辅垫;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感悟、运用语言。

1、检查句子

师:下面的句子更长了,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点击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总结:咦,大家发现了吗?这五句话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它包含了无限的情趣和韵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生齐读。

2、有目的通读全文

导入: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更有趣的是小诗里的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里,最有趣的还是每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些话展开的。不信,让我们再去读读文中的句子。学生再次有目的的读文。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我是想给学生暗示读书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读,不仅要注意课文语言的形式美,更要注意课文的写作方法,在这节课中能实实在在的有所收获。

三、品味语言,重点教学第二段

一方面体现自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另一方面也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明确自己选的内容确实是很值得大家学习,探究的。

最后师生达生共识,一起学习第二段。

1、检查朗读

请几个学生指名读第二段,检查朗读。

2、重点教学第二句话。

板书:五彩缤纷

生说五彩缤纷的意思。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要真正理解五彩缤纷,可不这么容易,不过答案就藏在第二段的话里面,你能找到吗?用“__”划出来。

生反馈。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比较读:A不同的语言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用心去读读前半句话,带给什么感受?

生谈(把银杏叶当作了小扇子,把银杏叶写得更美了——指名读)

B读读下面整句话,带给你的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谈,朗读指导(带着你的这份感受读给大家听)

a扇哪扇哪,你扇得真温柔,多像妈妈手中的扇子。

b扇哪扇哪,你的这把扇子现在握在了谁的手中?怪不得扇得这么有力(或轻快)。

总结: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扇,使原本静静的画面立刻动了起来,不但把银杏叶写美了,更把银杏叶写活了,相信这回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此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3、教学第三句

同样的写法,同样能把树叶写美,写活的句子还有吗?

生读——谈感受——再读。

两句话合起来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4、教学四、五、六句

秋天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藏在哪里呢?

生反馈:第四、五、六句话。(指名读后,教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海洋等,也可学生自己评价或谈感受。)再次指导朗读。

5、理解后回到五彩缤纷

现在你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吗?生答——出示第二段。

让我们注意这些颜色词,注意这些极富情趣,活力的动词,把第二段读好。

(此设计,品味语言,由扶到放,达到情感的升华,为下环节的运用语言作好铺垫)

五、内化运用语言

出示图片:落叶,大雁,桂花树,石榴图片,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语言,方法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介绍秋天的美景,生试说后交流。

口语表达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完课文后,应让学生把课文学到的语言从消积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运用语用,学以致用。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这节课中视野有所开阔,语言有所发展,情感有所升华。

篇11:幼儿园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让同学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

2、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

说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充沛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和发明力

说教学难点:

同学根据音乐旋律创设有关情景

说教学准备:

钢琴、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

说教学过程:

一、同学听音乐做自身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二、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主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儿赶着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鲜嫩的青草,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精精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牧笛吹起来,听,的笛声传来了……)

三、指名同学回答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四、请同学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五、儿歌——(在主旋律音乐声中完成)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由想起了一首儿歌,你听……(配乐儿歌声起)

2、听录音范读儿歌

3、教师听录音伴奏按节奏范读

4、变换形式读儿歌

师:你们自身读一读吧——自由读、同学发现问题、同学解决问题

按节奏齐读、分男女生读、

师:谁来想个方法使儿歌读得更好听呢 ——同学设计伴奏型、

5、师:同桌的同学做打花巴掌的游戏

按节奏读一读儿歌

六、歌曲

1、听琴哼唱旋律

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牧童又高兴的唱起了歌儿

听音乐范唱

2、同学设计不同的单音哼唱旋律

师:小牧童说呀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先想一个单音来哼一哼这段音乐——同学设计

3、听琴学唱

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

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指名同学解决问题或听范唱后再解决

4、同学齐唱

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三段?当小羊儿吃的饱饱的回家去时,它们的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生:远),那我们唱的声音就要越来越——(生:弱或小)

5、听教师范唱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6、接龙唱

师:你们来当小牧童吧,老师来跟你们开火车唱

7、加入衬词——咩……

师:小羊儿听见你们这么动听的歌声,它们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呢,谁能把小羊儿的声音配进来

8、除了放牧小羊儿外,小牧童还放牧什么呢?

同学设计创作并演唱(放牧小牛儿)

七、扮演

“真够热闹呀,谁能想想主意,设计一些形式,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一组:体态律动;二组:打击乐;三组:分角色扮演 四组:小羊叫声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并参与到同学的活动中

八、拓展

1、歌曲出处、简介

师:小牧童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哪里的民歌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介绍江苏: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那里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况

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关放牧等情况吗?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人主要吃奶制食品、牛肉和面食,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老实,特别尊重长辈。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有的乐器马头琴相当知名。

4、模仿马的动作

结束: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在《牧童》的笛声中赶着自身的小羊、小牛儿回家——出教室结束本课

篇12:幼儿园说课稿

设计思路: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聪明的小鸡》,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一些竞技性质的游戏活动,我们班的孩子更是如此,在活动中他们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如喝水,拍球等等,但是孩子们的比赛结果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我选择这个读本《聪明的小鸡》,通过这个读本是想让孩子们明白,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较,肯定是失败的,所以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战胜对方。

教材分析:《聪明的小鸡》是选自大班的分享阅读的一个故事,这个读本所讲的是机灵可爱的小鸡在农场里如何智斗狂妄自大的狐狸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

首先从故事的角色中,小鸡和狐狸都是最能引发孩子极大的兴趣的小动物,故事的读本:惊险、起伏的情节、富有推测的故事内容尤为符合大班学龄儿童的探索和乐于助人的社会的心理。《纲要》在语言领域中也曾经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根据绘本的每一页故事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口语的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认真倾听,喜欢这本读本,并大胆讲述的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和面对困难,懂得比自己强的人,去斗智斗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变化,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述。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发现与图片相关的线索,喜欢这本读本。教学的难点,理解小鸡发起三次比赛的真正用意,感受故事中小鸡的聪明、机智和勇敢,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乐趣。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小鸡和狐狸手偶各一个。小鸡,狐狸,农夫人物各一个。背景图一副。故事绘本。背景音乐。大小树枝各一个。

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我除了以我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合作交流和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操作演示法:通过手偶的形象引导,会使幼儿深受喜爱,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在我操作手偶时,也可以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到小鸡与狐狸之间的差距(一个弱小,一个强大)。

观察法操作: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鸡,狐狸和农夫之间的关系,我选择了,用绘本故事书,这样使幼儿可以感受到形象,具体,有趣。

表演操作法:让幼儿与教师一起互动合作,进行情景的模仿表演,能引起幼儿的一定态度体验和感受,使幼儿能得到心理上的发展,并让幼儿观看,说说他们的感受,这样能渗透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分组讨论法: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根据不同环境下人物心里的变化进行讨论,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自己遇到了困难,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让幼儿学会用聪明才智斗志坏人和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延伸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遇到困难时候,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并作以记录,将好的办法可以教于其他小朋友,以便每位小朋友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篇13: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宝宝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宝宝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宝宝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说目标定位

从中班宝宝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宝宝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说教法学法

新的《宝宝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宝宝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宝宝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宝宝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宝宝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宝宝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宝宝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宝宝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宝宝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宝宝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宝宝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宝宝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宝宝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宝宝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宝宝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宝宝: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宝宝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宝宝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宝宝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宝宝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宝宝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宝宝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宝宝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宝宝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宝宝园教育应尊重宝宝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宝宝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宝宝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宝宝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宝宝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宝宝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宝宝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宝宝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宝宝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宝宝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宝宝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宝宝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宝宝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宝宝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宝宝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宝宝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宝宝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宝宝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宝宝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篇14:幼儿园说课稿

大家好! 我是来自济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张宏,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过马路》。接下来,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过马路》选自人教版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常识第六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的是过马路的两条小规则:一是走人行横道,二是先看左、后看右,注意来往车辆。这是常识性内容,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自理能力为主要目标。

我所面对的儿童主要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智能特别是认知能力相对落后,表现在课堂上则为:对事物细节观察的灵敏度不够,听觉方面语音辨别较为困难,有时候对所学的内容缺乏积极探索的好奇心,特别爱走神,知觉的恒常性比较低,容易出现对所学的内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情况;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学目标与对普通儿童的目标稍有不同,教授的重点不在于学科知识而在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面,表现在本课上即为让学生了解过马路的两条基本规则并能够正确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真实情景中来。而这种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本节课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会通过ppt呈现一张小朋友过马路的动画图片,并采取提问的方式:同学们,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来引出我所要讲授的课题。并将注音的过马路这一标题写在黑板正中央。导入结束之后,我会再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让学生通过或说或表演的方式来展现他自己的过马路状态,以此顺势来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两个提问环节凡是认真的进行回答和思考的学生我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表扬。

接下来,首先我会让学生自己观察我所展示的这张幻灯片,让他们找出图片中都包含哪些内容,我会加以提示图中有小朋友和汽车,让学生自行找出我没有提到的内容;学生若是说不出斑马线或者人行横道,我会指出图中的人行横道所在位置,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提醒,以此来让学生了解第一条过马路的规则:要走人行横道,资料《幼儿园说课稿《过马路》》。接下来,我会以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熟记这条规则:拿出人行横道的微型模板,首先问学生这是什么,回答正确即进行下面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演示情景,我会先做演示,之后请2-3为学生上来进行练习,最后以:所以过马路要走哪里呢?请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下走人行横道来作为这个小环节的结束。

接下来,我会在屏幕上呈现第二张动画图片,在教室里空出的演示区域中进行基本的场景布置,用长绳将演示区分成两个部分,以此来对两条单向车道进行区分。请四位同学上来配合老师演示,让两位同学按照图片上两位小朋友的位置站好,并分别做出向左看、向右看的动作,另两位同学扮演过往车辆,这时我会在一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过马路时 ,何时向左看?何时向右看?以及为何要向左向右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我会请两位同学来整体完成一下这一小规则,学生在完成一小步之后,我会在一旁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会从旁提醒,并让他重新完成刚才发生错误的那一小步,再进行接下来的步骤。接下来,学生轮流自由上台,进行演练,发生错误,我会暂停,由其他学生为他指出错误之处,掌握此项规则之后,将先看左、后看右,写在黑板上,我一边写,学生一边读,加深印象,此环节结束。

最后,在刚才布置的场景的基础上,拿出人行横道的模板,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并重申第一条规则,以此唤起学生对第一条规则的记忆。将人行横道模板放在演练区合适位置,请两位同学跟在我的身后,排排队过马路,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再次重复这两条规则;之后,我会请学生三三为一组,进行过马路训练,请学生自告奋勇做领头羊带学生过马路,在学生们过马路的过程中,我会从旁给予指导。在最后这一环节,对于部分学生我的要求是边说规则边进行过马路演练,对于另一部分的学生,则只要求会做即可。

在两个小环节和最后的整体运用方面,我所强调的主要是真实情境的模拟,通过真实情境的基本再现,使学生在此方面进行知识迁移便不会显得那么困难,由导入引出,并通过三个环节的逐步开展,由此本堂课我的教学目标便很轻松的达成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15:幼儿园说课稿

教材的思考:

《调皮的小老鼠》一共有三幅图,讲的是小老鼠做面具,玩面具,在玩的过程中吓晕了鼠妹妹,然后把鼠妹妹背回家,结果又吓跑了鼠妈妈这样一件事情,图片表现的故事情节一目了然。看到这个教材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教材能带给孩子什么。知识能力上,简单讲述情节对孩子比较简单,如何丰富孩子的讲述,扩散孩子的想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情感上,生活中像小老鼠这种玩闹孩子们也有,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实际中往往会玩忘了,通过这个内容可以提醒、引导幼儿。我个人认为看图讲述,首先是要让孩子仔细看图后,通过推理、猜想,然后讲述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其实这个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续编内容,但结合这次“看图讲述”的主题,我把重点放在了看图、猜想、讲述上。

活动的设计用意:

看图讲述的开展有一个重要的媒介,那就是图,同样的图,不同的出示方式,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想好要给孩子什么时,就要设法让图为其服务。我在我们幼儿园的上次比赛中,采用按顺序出图(先图一,再同时图二三)的方式,发现孩子讲述比较有条理,讲述也比较完整,但总觉的思维比较定势。

考虑到大班的孩子其实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提供不同的条件会有许多不同的结果,如何更好的利用图片,发散幼儿思维,在开放中又能有一根讲述的主线,真正做到看图讲述,思考尝试、调整后,采用了今天的出图方式。开始通过出示部分,通过描述性和发散性提问,在仔细观察,讲述后,引发猜想;然后通过联系部分,在孩子逆向思维上,展开推理;最后通过完整出示图片,完成完整讲述。

看图讲述,看着图去说,图是静止的,但事情的发生是动态的,孩子通过图,开始往往只能讲出表面的、简单的情节。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描述图片后,如何引发幼儿猜想,丰富讲述上,我借鉴了漫画书中的对话框、想象框,大家知道孩子特别喜欢看漫画书,其实漫画书正是通过对话框、想象框,比一般的图书向孩子更生动的展示了故事内容,同时又给孩子更多的想象,这其实正是我们在看图讲述中需要引导的。于是借助这一媒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猜想,有目的的讲述,进而让孩子学习生动、有趣的展开讲述。

看图讲述到最后需要孩子的连贯述说,孩子一般观察讲述比较零散,当孩子不知道怎么串时,就需要老师教孩子方法,帮孩子理出一条串的绳子。一幅图的讲述时我通过提出连贯的问题的方式,教孩子串;多幅图讲述时运用连词,帮助孩子串。这其实就是给孩子一根讲述的主线,讲清事情,丰富讲述内容,最后达到完整、清晰、生动的讲述。

以上是这节课设计的一些出发点及自己的一些思考,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一些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加指点。谢谢大家!

篇16:幼儿园说课稿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篇17:幼儿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a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也是学前班学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拼音。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学习a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启蒙课,可见其重要性。这一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单韵母a配有一幅图画,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在四线格中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二、教学目标

虽然刚入学,但大部分孩子已在幼儿园对拼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难免存在一些差异而已。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前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这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会a这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的音。

三、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a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教学的重点。发音的正确与否、声调读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后面的拼音教学,所以,让孩子们第一课就读正确带调的字母,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难点

a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其实不能简单地说第二声或第三声是难点,应该说两个声调在发音时,学生容易混淆,在书写上也容易搞错书写的方向。

五、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会重点运用观察法、游戏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教学准备

1、一些五角星或小红花,帖于额头上,用于表扬已经掌握了本课学习要求的所有孩子。

2、做一顶方方的博士帽,帽身四面帖上四个声调。

3、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准备一面小镜子。

七、教学大致流程和教学策略

第一版块:谈话激趣。

我准备一本童话书,给学生们读一个简短又有趣的童话,然后告诉他们这些课外书里还藏着许多非常有趣的好听的故事,只要你学会了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了。

第二版块:教学新知

第一步,先问:小朋友们学到过拼音吗?会读这个音吗?出示“a”,让学生自己试着发音。多请一些学生读读。如果大部分对,表扬之后就说明白对在哪里。如果有错的,就借此教学a的正确发音方法:发音时把嘴张大,唇不动,直到发完音后也保持一会儿口形才行。

第二步,学习a的形。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本插图,提问:图上小女孩的哪个部位和a的形状有相像?通过小女孩的脸型和小辫子,配合教学字母a的外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记住a。

第三步,教学“a”的带调读。

韵母特别喜欢带帽子,a也不例外。它一共有四顶帽子。(出示四种声调,分别标在四个字母a的头上。)看清老师写这四个声调了吗?我们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写。我们读声调的时候,你的声音和手的写法一样,跟老师一边笔划一边读。(教师要注意学生手写的方向,防止第二声和第四声的方向混淆。)然后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小火车读,一律要求边读边比划。

第三版块:进行趣味练习,巩固新知。首先进行看黑板齐读字母练习,然后指名读。接着请一生上台,让他手上拿一张拼音卡片,请大家先读一次。我拿出博士帽戴在他头上,然后让生转两圈停住,请生读出朝前的声调。

最后在课堂内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

根据“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的要求,我在教学字母时,根据小朋友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我努力假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又运用儿歌、游戏,让学生学得更言主动,更快乐。

这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

篇18:幼儿园说课稿

一、结合实际,介绍教材

本节课选自省编幼儿主题活动,大班教材《动物的秘密》一书。是教师和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方法进行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浅显易懂,寓科学知识于社会、语言诸领域的活动中,让幼儿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获得了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和帮助别人体验快乐等情感体验。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目标的一个粗浅的尝试。

二、明确活动目标,设计教学方法

结合《大纲》,教学内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通过观察各种蛋,让幼儿知道除了鸡、鸭、鹅等会生蛋外,鸟、蛇、乌龟也会生蛋,初步了解卵生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蛋有大小、颜色的不同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由于本节课的课型为综合活动,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各种各样蛋的相同、不同的特点,知道生蛋的动物是卵生动物。难点是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知识。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有意注意,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了实践性、直观性、发展性、游戏性及巩固性原则。同时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游戏发现法、观察法、讲解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游戏贯穿于始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轻松愉快地了解了卵生动物的特点。发展综合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三、安排活动过程,巧用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主导与主体的完整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环节,重点在第二环节,难点在第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巧妙地运用了教学方法和教具,使整个活动过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第一环节:大约要2分钟,我运用了手指操《小鸡出壳》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本课的情境。

第二环节:大约15分钟,通过与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谈话引入本课内容:那些小动物会生蛋?接下来,运用比较发现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亲自发现事物间的规律。加之教师的小结,幼儿对卵生动物的卵(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幼儿不断的观察比较判断中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大约10分钟。学前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运用了看图创编讲述《一个奇怪的蛋》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和探究的兴趣,最终获取知识及情感体验。

在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时,我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独立观察、思考、想象、讲述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别,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轻松愉快地使教学接近了尾声。

第四环节:大约需3分钟,通过教师的小结,布置第二课时的

活动任务。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让幼儿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卵生动物送给好朋友,并讲一讲卵生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幼儿有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

以上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粗浅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加指正。

20xx年4月20日

篇19:幼儿园说课稿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的内容

如果选用“七说”的说课模式,则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

1、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类。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密切联系学生情况,同时尽量紧扣现实生活。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的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弄清一般教学和重点突出的部分,其确定的依据主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来说明。教学难点是由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原因来分析。学生难懂的原因从教材内容来看,一是内容较深、抽象性强,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偏高;二是综合性较强,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广泛;三是分散性较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偏高。从学生来看,一是年龄和心理特征;二是原有知识基础。

3、说教法:

说教法,是指说教学方法,即说怎样教的问题。

教法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来确定。一节课选用的教法一般以1—2种为主,1—2种为辅。教法不宜过多,否则就成了教法的展示课,同时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也难以适应。

说课时先概括地说教法的类别,再具体阐述选用的理由,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用。

4、说学法: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就学习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程序、手段等等。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模式的大前提下具体进行学法指导,并在说课时解释清楚进行某些学法指导的做法和原因。

5、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选用了哪些教教具,采取了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通过哪些评价方式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等等。对于选用的教学手段,都需要说清楚其目的性何在。

6、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应该以激励为主。教学评价有针对学生群体的评价,也有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其主要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等,最常见的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通常又有语言评价、行为评价、软件评价、制度评价(操行)等方式。说教学评价时,既要说明采用的何种评价方式,也要简单介绍其操作办法,并着重解释其好处。

7、说精彩教学片段:(在无教学课件的情况下)

所谓精彩教学片段,即是指说课教师就所设想的一节课,将在场的同事当成学生,即兴展示自认为设计最精彩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对精彩教学片段的展示应该以组织性或者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不仅要演示这个片段中的教师活动,更要说清楚学生的活动,同时阐明自己认为这个片段精彩的原因是什么。

或着7、说教学程序:(在有教学课件的情况下)即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或其它辅助教学用具、媒体,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叙说教学程序时,需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解释清楚,并说明整体设计的好处和理由是什么。

篇20:幼儿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xx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谈话活动,题目叫《猜猜我有多爱你》。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猜猜我有多爱你》用形象的动作、通俗的语言诠释和表达了相互之间的爱。其次,如今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而4~5的幼儿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他们大多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只是一味地享受,不懂也不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希望通过此教材能够引发幼儿对身边人的关爱之情。再者,《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了一个表达爱的故事,两只兔子朴素而真诚的话语令人感动。对幼儿的语言及情感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认知:(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爱和故事的语言美。

情感:(2)能够感悟被爱的`幸福,并萌发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技能:(3)能够用具体的动作、活泼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人的爱。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活动难点:用具体的动作和语言表达爱。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准备:

(1)物质准备:《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课件(将故事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幼儿)、配乐、挂图(挂图即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物体具象的对比)和头饰(小兔子头饰每个幼儿一个,可在之前的美工课让幼儿自己设计准备)。

(2)心理准备即是通过对主题墙的设计和教室布置,营造温暖、和谐、充满爱意的氛围。

2.幼儿准备:每人自带一份小礼物

四、教法选用

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谈话法②提问法③图片展示法④表演法。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讨论法②体验法③观察法六、活动过程为了完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此次活动第一,兴趣导入;第二,边欣赏边比较;第三,拓展思维,感悟尝试;第四,交流讨论,迁移体验

(一)兴趣导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提问法,向幼儿抛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有多爱?”然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二)边欣赏边比较环节本环节中,我主要是带领幼儿共同欣赏故事。在欣赏故事的每一个片段的同时,在黑板上展出相应的挂图,如当故事中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在开。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兔妈妈的手臂要长的多,她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这时,教师可抛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兔子和小兔子谁爱谁更多呢?为什么?”然后便可出示挂图,将大兔子和小兔子的手臂放在一起比较,通过幼儿观察、教师提问,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故事的语言美。

(三)感悟与尝试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在故事讲完之后,再展示几幅挂图,如高楼、海水、围巾等,启发幼儿思考,然后教师和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教师扮演大兔子,幼儿扮演小兔子,师生共同模仿表演。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幼儿用更多的动作、语言,富有创造性地表达爱。

(四)交流与体验环节通过上一环节的表演和经验积累,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向周围人表达爱,然后启发幼儿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同伴互赠礼物,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和快乐之情。在互赠礼物同时,提醒幼儿回家之后,试着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七、教学亮点

我此次教学活动设计的亮点是:首先,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在原有水平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如问题的设计和角色表演,既让幼儿积极思考,又能兼顾个体差异;其次,师生共同表演,既能充分挖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幼儿为主体的地位,又能让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最后,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互赠礼品,既贴合了活动的主要目标,又是一次情感的传递和升华,将整个教学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篇21: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我就选择本次活动《形色对应合成》,提高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凝集力。

二、目标分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所以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的动态来制定。活动目标分为三个: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2、培养幼儿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3、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及记忆能力。

三、重、难点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目标的部分辨识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抓住重难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波澜叠起的功效。

本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难点: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通过情境表演,操作游戏来激励幼儿思维与记忆能力,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综合判断能力。

四、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为此我准备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每人一份。

2、教师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红黄蓝颜色卡、“√”,几何泡棉、自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盒子。

3、幼儿学具:几何泡棉;幼儿操作纸与蜡笔;和一段柔和的音乐。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围绕教学目标,一步一步渗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活动气氛中学习,获得有益经验。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操作法、观察法、情境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说一说、做一做中完成教学目标。

篇22:幼儿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社会活动——我们长大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新《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 .他们内心都非常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比他们大的孩子和大人。但由于其认知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意识不到自己在慢慢长大,本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 论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体味成长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促进幼儿心智上的成长——我长大了,长大真好,我要长大。

为此,我选取了本次活动。跟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方面考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自己身体的的长大。

2.体味成长的快乐, 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3. 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说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作了以下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图片。

2.各类婴儿衣物等。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采用多种教法进行。

1直观法:

通过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幼儿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

3、操作法:

杜威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接触,他们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长大了》是一个社会领域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看照片初步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自己长大了。

(二)通过试穿衣物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到自己的成长:我是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进一步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幼儿知道自己真的长大了,教师用欣喜的语气感染幼儿,对幼儿的成长表示肯定、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长大感到快乐、自信和自豪的情感,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通过观察发现讨论,让幼儿感知到自己能力上成长:我真的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看图片和讨论以及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

(四)延伸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你们真的长大了,长大了你想要干什么?你要学会干什么?从心智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长大的渴望,我要长大,长大了我要……

篇23:幼儿园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2、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3、学习撕纸和粘贴的方法。

理论依据: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感,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任务。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两周,请家长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到附近的果园去看看,有机会还可以参加摘果子的活动。

2、《摘果子》的音乐磁带,课件《美丽的水果屋》。

3、画有大树的大幅图画,各种颜色的纸、棉棒、胶水。

4、游戏区布置好结满水果的水果藤(塑料制品)。

[活动重点]

幼儿能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和表现秋天果园的美丽,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难点]

幼儿年龄小,手的肌肉群不是很协调,撕纸和粘贴有一定难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主题的活动价值,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 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具体采用的方法有:

1、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你见过哪些果树”在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秋天果园的美丽。放《摘果子》的音乐,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名称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趣味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我选择在活动后采用游戏的形式对本活动进行巩固。

说学法

1、情感体验法 幼儿通过视、听、讲,对秋天的果园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小手去展现秋天的美丽。

2、操作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在用彩纸撕果子的过程中,了解了果实的形状、颜色,练习了手的灵活性,用自己的小手装扮了硕果累累的大果树,很有成就感。

说活动程序

1、放《摘果子》的音乐,幼儿做简单的摘果子动作进入活动室。这样既稳定了幼儿的情绪,又能让幼儿再次体验摘果子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在哪里摘过果子,摘过什么果子”,我见过苹果树、梨树、葡萄树山楂树,我见的苹果树结的苹果可多了,我看见葡萄树上结满了红的葡萄还有绿的葡萄……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回忆,孩子们踊跃发言。[]

1 2 下一页

2、小朋友,你知道水果能建成房子吗?(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下面我们来看《美丽的水果屋》,熊妈妈和熊宝宝搭建了漂亮的水果屋,他们高兴吗?(高兴)出示大树图画,那你们看,大树妈妈高兴吗?(不高兴),为什么?(孩子们想),因为树上的水果没有了。对,小朋友真聪明,因为水果宝宝都离开了妈妈,那我们想个办法帮助她好吗?

篇24: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小鸡、小猫为角色,讲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想办法用树叶当伞,并且帮助小鸡和小猫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蕴含了许多的美德。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个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用了这一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纲要》精神和我班幼儿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知识目标: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

活动重点、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故事教学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改正、逐步规范的过程,幼儿在使用不同的语调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为幼儿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小白兔、小鸡、小猫头饰。

知识上的准备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种雨具。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难点,我采用了视、听、讲、演相结合的方法。

“视”,就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画课件中的内容。

“听”,是引导幼儿倾听老师的语言启发、诱导。

“讲”是幼儿讲,满足幼儿说的愿望。

“演”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学法

本次活动多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现自我。还结合了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印象。“结果前置提问法”是让幼儿在想像、创造性思维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我整个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把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导入活动:猜谜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这一环节旨在短时间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感知游戏内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学习方法

(1)、运用“结果前置”的提问方法,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第一遍故事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不出示任何教具,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边倾听边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讲述完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观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渗透情感体验

通过观看课件,结合故事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白兔、小鸡、小猫之间的对话,如:全体幼儿一起说、师幼分角色说、幼幼分角色说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其中还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小动物的情感,从而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

(3)、再次欣赏课件,迁移故事主题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获得“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想办法,学会关心、帮助他人,被别人帮助后要道谢。”的一系列美德。

游戏《找朋友》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贯穿游戏之中,让幼儿感受更多的快乐。

六、说活动延伸

表演游戏:《下雨的时候》教师提供道具、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的表演,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续编故事:教师提供指偶,幼儿借助直观的动物形象进行续编。

篇25:幼儿园说课稿

一、活动目标:

1、笑有很多种,能用体态、表情、小胜方式表现各种笑。

2、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获得快乐体验。

3、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确定这样的活动目标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目标为依据,一大半幼儿发展为出发点设计的。

二、教材分析:

1、主题说明:

笑、开心的大笑,对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乐观开朗的人格品质具有直接的作用,幽默、滑稽、有趣的事儿最能引起幼儿发笑。“开心一刻”引领幼儿开心欢笑、忘情大笑,在校生中体验、认识、评判自己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调控、转化自己的情绪、情感。当笑声关进了神奇的箱子,大家都笑不出来时,幼儿感受到不能笑竟然像生病一样难受。当有趣的童话细腻的描绘了痒引起的笑,幼儿入迷地细察了生理反应的体验竟然与心理情绪愉悦有着直接联系;知道了笑,了解了笑,不能只会傻傻的笑,在惟妙惟肖的真实写照中,幼儿辨析了吹牛、说笑话、漫画、卡通片能让人开心愉悦,他们同骗人的谎话有着本质的区别。

2、用电脑投影出课件,请幼儿说一说是谁在笑,是怎么笑的,请幼儿学一学图片中人物或动物笑的表情和样子,谈谈自己的感受(以集体活动形式,主要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

3、结束部分:

1、幼儿做各种表情、体态,教师用数码相机对幼儿进行拍摄。

2、讲数码相机与电脑相连,让幼儿欣赏自己。

(以自由活动形式,运用尝试法、游戏法、演示法)

4、活动方式的选用:

整个活动我以分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开展,采用了小组讨论法、谈话法、尝试法、游戏法、演示法、互动法、观察法、比较法,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活动中我注重幼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

本次活动既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拓展幼儿经验,既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和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其长远发展,使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性,更好达到师幼互动,在活动中我利用了数码相机、电脑及课件。

为更好地配合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家庭这一教育资源,让家长与忧而共同收集相片回忆开心的往事。

整个活动中,教师使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及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耐心倾听,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即使以适当方式应答。尊重每一个幼儿,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在美妙的谔谔中外音乐旋律中,幼儿学习如何悦耳的笑、优美的笑。在科学活动、美术活动中、幼儿探索他们知道如何化解消极情绪,驱散心中阴郁,让自己心中更多些“阳光灿烂”的时刻。

5、重点、难点、关键点:

《开心照片》的重点在于指导笑有很多种,能大胆清除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用体态表情,笑声等方式表现各种笑。本次活动关键点在于引导幼儿获得愉快情绪体验,学习开朗、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确定以上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从大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和为幼儿园的终身教育服务为依据。

三、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自己或他人(动物)的不同笑态图片或实物布置主体墙面。

2、要求家长与忧而共同找出不同笑态照片,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当时开心的原因。

3、一部数码相机、一台电脑,制作各种人物、动物不同笑态的课件。

4、创设区域供幼儿日常活动。如美工区:提供笔、纸,幼儿画出人物表情。表演区:提供各种装扮材料,入口红、纱巾、幼儿自由扮演滑稽人。益智区:提供各种有趣滑稽的图片或图书,幼儿分析不同的`情绪。图片区:提供多种笑话、漫画书籍,供幼儿欣赏阅读。

语言区:幼儿看漫画书,滑稽的cd,及阅读幼儿活动材料。

四、活动设计:

根据新纲要精神和本次活动内容,我设计了三个部分:

1、开始部分:教师出示自己开心大小的照片,说说自己笑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么开心。

2、基本部分:

1、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相片,说一说自己笑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么开心。

(以分组活动形式采用小组讨论法)

2、请幼儿学你的笑,看一看不同的笑,并用体态、表情、笑声表达不同的笑。

(以集体活动形式,采用谈话法、互动法、探讨法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投入幼儿活动,与幼儿共同体验快乐)

篇26: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 “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 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小班数学配对活动:找朋友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篇27: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 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 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 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 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篇28:幼儿园说课稿

一、背景:

生活是孩子探索的源泉,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把握住身边一切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事物、情景,启发孩子们去探索,去研究。

二、实录:

看到孩子差不多都吃好饭了,时间也蛮早的,于是,我叫孩子各自找好朋友,到楼下去散步。孩子们听到我的话都赶紧去找朋友拉手了。

来到户外,孩子们就象是飞出笼子的小鸟一般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李老师,地上冒烟啦!”王馨怡兴奋地指着冒烟的操场对我说。“哦,这是怎么了呀?”我故意装出了一副疑惑的表情,并向孩子们提出了质疑。王孜马上提:“这是有人在抽烟,随便乱扔,所以地上就冒烟了。”“可是这里都没有人呀。”我们班的张皓立刻反驳了王孜的说法。这时王馨怡惊呼到:“我知道了,肯定是地下着火了,所以就冒烟了”。“不对,不对,是有人在抽烟!”一些孩子提出异议。至此,我班的幼儿也有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老师,这到底是什么啦?”幼儿把问题抛向了我,虽然我知道这是水蒸气,可是我一时也不知道怎样去回答他们比较好,一下告诉他们答案吗?于是我顿了顿。这时,孩子也不等我回答,又争论开了,有的`幼儿说“这就是哪里飘过来的烟吧。”有的幼儿说:“是食堂里的阿姨在烧开水,水开了所以就冒出来许多烟了。”……可是绕来绕去就是得不到能够完全说服对方的理由。为了证实孩子的想法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食堂去看看,结果证明孩子们错了,食堂里没有在烧水。孩子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从食堂里走出来,这时正好彭老师在操场上,我乘机让彭老师来解决孩子们的疑问。彭老师把“水蒸气”的原理简单的告诉了孩子们,至此问题总算解决了,虽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够理解“水蒸气”的原理,但是获得了一个探索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

三、反思:

近段时间,天气一直在下雨,每天地面上都是湿湿的,难得今天出太阳,地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对这一自然景象,幼儿们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些幼儿的意见比较单一:是别的地方飘来的。而有的幼儿明显是进了一步,他们有的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经验,不过还是有部分的幼儿的经验储备和大部分幼儿比较接近,但是又有些不同:能够说出证明自己观点的一些小理由。可见幼儿的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积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知识也不断丰富。

孩子的探索精神是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培养的,在未去食堂前,我故意设疑,把孩子的“胃口”钓了起来,孩子的兴趣也果然集中在了“烟”上。之后在他们激烈但是没有结果的讨论中,我运用层层说理以及让他们自己亲自观察,并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开动了脑筋,也培养了他们的好问、探索的精神。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疑问的人才是有创造性的人。我们现在的社会提倡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机会,努力使孩子们摆脱“见惯不怪”的思维模式。

篇29: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这是早期阅读分级阅读2绘本《边界》的一个引入性活动。这是一个科学性的语言活动。虽然是中班的绘本,但边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且难理解的概念。所以我选择了大班的幼儿参与这个活动。我们的生活中,边界无处不在。人有边界,动物也有边界。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大班幼儿已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本分析,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一)、初步感受边界的含义。

(二)、观察、发现并了解一些动物的边界,并试着自己动手设计边界。

(三)、引起阅读绘本《边界》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法和提问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的边界,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边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学法有观察发现法和体验法,让幼儿帮小动物设计边界,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音乐

2、狼头饰一个,兔妈妈头饰一个,积木达成的大圈。

3、课件

4、印有不同动物的纸,水彩笔一人一盒。

5、大书一本。

四、说活动过程围绕目标,我把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游戏引出课题;

(二)、了解几种动物的边界;

(三)、帮小动物设计边界;

(四)、引出绘本。

第一环节:游戏引出《边界》,并初步了解边界的含义。

过渡语:我们游戏里那个大圈就是我们的边界,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边界,让我们来看看吧。

第二环节:播放课件分别了解狼和园丁鸟的边界。知道狼是用尿的气味作为边界,园丁鸟是用树枝做边界。

第三环节:给小动物设计边界。

1、边界是动物用来告诉别人,这是我的地盘,你不能侵犯。如果你是一种小动物,你会用什么来做边界?

引导幼儿用:如果我是xxx,我会用xx来做边界2、帮小动物设计边界。

说得真好,有很多小动物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们设计边界。

提出要求:设计的边界要牢固,要特别,设计完要把水彩笔送回家。

3、介绍自己设计的边界。

第四环节:引出绘本生活中有很多边界,你们想知道你们给小动物设计的边界对不对吗?(出示书),这本书里藏着更多有趣的边界,这是一个叫王晓明叔叔写的,书的名字就叫《边界》。

你们想看吗?想了解更多边界的秘密吗?想知道我们人的边界吗?那我们一块到阅读区去看吧!

篇30:幼儿园说课稿

大家好!

我是来自学前06的简单日子,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尾巴的用处》,它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教师用书学前班秋季》中的主题五:动物的奥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尾巴的用处》这个活动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虽然有些幼儿会害怕某些动物,但是,大多数的动物还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会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当提到动物们的尾巴时,是会激起幼儿的兴趣的。学前班的幼儿,了解到的动物也比较多,也已经可以对动物进行粗略的归类的,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打下基础。另外,这个活动还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较灵活的教学目标:

这个活动是以语言和科学为主,艺术次之,社会和健康为辅。所以我设计的目标是以导入的问答来增长了幼儿的科学知识,然后让幼儿熟练朗诵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接着是用仿编儿歌来开发幼儿思维,最后是引导幼儿画出喜爱的动物然后互相评价,这样幼儿就体会到了绘画艺术,与此同时它还提供给幼儿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化。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儿歌中的尾巴的特点,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并延伸儿歌。

第二部分是幼儿分析

本活动是幼儿认识并学习了许多动物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内容。我所教的幼儿是学前班,比起更小的幼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强了许多,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好,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儿歌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了这样的前题,加上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又易分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尽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是教法分析

由于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语言和科学为主,而且整合性较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前班的幼儿刚好处在前运算阶段,所以我在教学中以直观的环境来刺激幼儿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活动,也就是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仿编作品,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四部分是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将主要对活动过程加以说明

我的活动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我先用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和幼儿进行问答,通过这个问答,我把幼儿的兴趣引向动物的尾巴,并通过自已或幼儿说哪些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没有,动物们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幼儿每提到一种动物就在黑板上用图或简笔画版出来,留到活动第三部分时幼儿参考用。

(二)、接下来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在和幼儿问答讨论完了之后,版出儿歌《尾巴的用处》及发放幼儿用书,以轻松活泼的语气教授儿歌。边教边让幼儿回忆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幼儿对儿歌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后,我先自已编一种动物的尾巴到儿歌中,然后引导幼儿把前面导入中提到的动物的尾巴及他们的作用编入儿歌中,比比看哪个组的幼儿最会编儿歌。

(三)、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的尾巴。

当幼儿学会了儿歌后,我就跟幼儿说我想请他们每画一幅画,然后用这些画,和他们一起制作一本小图书。接着我发给幼儿预先在旁边打好孔的图画纸,让他们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并把动物们可爱的尾巴画漂亮些。画完后和同伴交流自已画的是什么,最后交上来制成书。

最后,我想谈谈本次活动的教学特色

1.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快乐。

2.注意挖掘教材、教师、幼儿的情感因素,充分应用自制教具、故事图画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尾巴的用处”这一活动的有关分析和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篇31:幼儿园说课稿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纸的来历,萌发节约用纸的意识。

2、初步了解节约用纸的方法,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准备:

ppt课件、作画用的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个自己平常用的本子、收集幼儿一天扔掉的废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来历

师:这是什么地方?树有什么作用呢?(引出造纸)

幼儿观看“造纸”视频短片。

小结:原来我们用的纸也是用树造出来的。

设疑:这几天,大树爷爷伤心得直落泪,这是为什么呢?

二、了解浪费纸张的行为,萌发节约用纸的意识。

1、观看“浪费纸”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这两个人是怎么用纸的?看了他们的行为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谈话:你还见过哪些浪费纸的行为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3、幼儿自我检查:检查一下自己平常用的本子,看看有没有被浪费掉的地方。

(教师出示幼儿一天扔掉的废纸)看来小朋友或多或少都有浪费纸的行为。看,这是咱们班小朋友一天扔掉的纸,一天就扔这么多,那一年下来得扔多少啊!这么多纸得砍多少大树啊!浪费纸就是在砍树。

4、大树爷爷就是因为看见有些人浪费纸,害得它身边的亲人白白付出

生命,所以伤心得哭起来。咱们想办法帮帮大树爷爷吧。

三、初步了解节约用纸的方法

1、分组讨论,再选一个代表画下来,教师展示、评价幼儿想到的办法。

2、判断对错:哪些是节约用纸的做法。

四、总结,提出希望。

大树爷爷终于笑了,它还有话对小朋友说呢:小朋友们,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森林,希望你们说到做到,从节约用纸开始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吧!

篇32: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

2..活动目标定位

数学教育目标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育评价的依据。《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重点与难点

中班幼儿在认识事物方面,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尝试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

重点: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难点: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 学习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大森林片,.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直观、精美的教具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指导。

三.说学法

根据《指南》要求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活动共分三个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习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 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是根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五.说评价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序数,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情景化、简洁化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篇33: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甜蜜的约定》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内容,故事充满童趣,幼儿易于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甜蜜的约定》通过“小葵”与“妈妈”之间的对话,使即将上小学的幼儿懂得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不能贪玩;并且要爱惜文具,好好学习;理解长辈对自己的爱。故事贴近幼儿生活,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情绪体验。符合纲要中提出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画面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幼儿间的交流与讨论,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够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懂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活动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

难点: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幼儿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大班幼儿最显著的特征是好问好学,而且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同时,大班幼儿记忆的特征仍然是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幼儿的理解力,促进幼儿意义记忆的发展,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说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主体性,采取互相尊重、协商、交流、共同建构的方式,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视听讲做相结合的方法,辅之以讨论法、提问法等来进行教学。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在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说活动准备

教育是一种环境,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欲的需要,正如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用书、小卡片、录音

经验准备:能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即将进入小学

五、说活动过程

以过上对于教材和学情等方面的分析都是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做铺垫。接下来,我将详细说说我的活动程。

1、提问思考,引出话题

在活动开始时,与幼儿一起做简单的律动操,“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小手放哪里?小手放这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之后我将依次向幼儿提出以下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每年暑假都去哪里玩呢?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啊?”

(2)“今年的暑假就要来临了,大家有什么计划吗?”待幼儿回答后,告诉幼儿今天要讲一个和暑假有关的故事。

2、感知作品,理解内容

经过以上提问环节,开始生动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内容。由于大班幼儿能初步理解事物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因此在讲述结束后,依次向幼儿提出思考性问题如:

(1)“今年暑假小葵为什么不能去奶奶家呢?”

(2)“小葵不想上学的原因?以及奶奶做了什么?”

(3)“邮递员送来的神秘礼物要给谁呢?都有些什么?”启发并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3、播放录音,加深理解

在故事讲述完后,我将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故事的内容,在幼儿对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之后,向幼儿出示故事图片,鼓励并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内容。之后向幼儿提出思考性问题,“如果你是小葵,你想得到什么礼物呢?上小学之前,你们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幼儿将故事内容成功的迁移到生活中来。

4、教师小结,巩固成果

在活动最后引导并帮助幼儿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小葵从幼儿园毕业了,今年暑假要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不能去奶奶家玩。小葵收到奶奶的礼物很开心,并且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懂得爱惜东西。启发并引导幼儿明白,自己也即将成为小学生,要向小葵学习。

六、说活动延伸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活动过程,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设计的活动延伸是:发给幼儿一张卡片,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暑假的计划,第二天在语言区和小朋友们交流分享。

篇34: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识字7》是对反义词的对子的一课归类识字课。本课教材借鉴了有关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更可结合第七单元的主题:品行教育,进行是非教育。可谓一举三得。

二、说目标

全文六行,六对反义词,较为浅显易懂。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在经典诵读中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三、说学生

本校正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们积累了《弟子规》、《三字经》和部分《论语》的古文言的经典,这为“对子”这种语言结构的学习打好了良好的基垫。

我班的学生,通过一年的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够小组合作小老师带领学习。

毕竟是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理解“虚伪、诚实”等词语较困难。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对朗读及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策略

针对班上学生的现状和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在这节课的安排上我主要突出了“诵”、“读”、“认”、“辨”、“讲”、“写”这六个方面。

1、“诵”:

诵读经典最可见的功效是学生语文素养有全面的提高。即使是幼儿园,学生只大声地读了一个多学期,都有令人惊奇的发现。我由此引入,让学生发现在文言中常用相对的词来突出对比,“对子”更是古诗文的基础。最后再回到我们日常生活,积累名言佳句,并自行创作,古为今用,提升语感。

2、“读”: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拼音熟悉了解文章和生字。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将构成不同的词,不同的字词相连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它们都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我喜欢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范读,让还没读通的学生串起句子,读通了的学生有感悟的空间。

我在本课设计中读出四个层次,逐渐深入: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⑵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⑶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⑷ 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① 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②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渗透品德教育)

丁培忠老师说过:“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多读、熟读乃至背诵,就是通过读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和感悟语言,学习表达。

3、“认”、“辨”、“讲”:

认字是本课的重点。整体感知后,在我的认字环节,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很精妙地串起了五个环节:

⑴ 认读词语,在词语环境中学习生字。

⑵ 把意思好的词帖上小红花吗?了解褒、贬义词。

⑶ 理解词义,给教师的简笔画选贴上合适的词。

⑷ 词语宝宝分裂开来,变成了字宝宝,认、读,再组词。

⑸ 字宝宝真调皮,它们跑到了小故事《熊和鹿》里了,读带有生字的小故事。由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感知词义,再单独检测生字,还给它们搬个家巩固。一步步地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巩固识字,丰富词汇、语言,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表达。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即使记住了汉字的读音、字形,也不会灵活运用。本文的词语抽象,“赞”、“骄”、“傲”、“虚”、“诚”等字也难记忆,勉强记住了不及时有效地巩固,效果则不显著。我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所认读的字,在熟读中理解语言内容。最后结合语言环境和学生生活实际了解生字意思,识记生字字形。

另外,我认为,对幼儿园学生提出褒、贬义词的概念,并不是超纲,而是让学生了解,并用语文的概念去理解,去思考。

我爱画画,抽象的词如用简笔漫画出现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给画选词,既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也是语言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一个亮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正如在本课中,字宝宝分分合合,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生字的最后,把生字换个语言环境,在浅显的故事中出现,这是巩固生字的绝好途经。

4、“写”:

重视写字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课程标准》对幼儿园的写字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教学设计中,我指导学生书写,先指名读准这六个字,然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接着,让学生来提醒我怎么写好这两个字。学生提醒完后,我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学生练写。在学生练写前,我先提醒写字的正确姿势:“身正,脚平,一尺一寸一拳,老大老二对对齐。”写完字后抽两个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评价后再练写。

篇35:幼儿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

(二)难点:通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知道指纹的用处。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轻松、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通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提供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可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

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在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

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

(一)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

(二)物品准备:

1、指纹印画一幅;

2、印泥和白纸若干;

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

4、双胞胎指纹图;

5、实物投影仪一台;

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

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

8、破案小故事。

篇36:幼儿园说课稿

《火车呜呜叫》是一首节奏非常鲜明的歌曲,中速,匀速每个音都有配一个字,整首歌曲有4句,以8分音符为主,每句都是相同的节奏╳╳╳╳一音一字的格式幼儿在演唱中就感受到了八分音符在42拍中的旋律节奏。我班幼儿已经学过2拍子和4拍子的节奏型,所以要他们来给曲子完整打拍是很容易的。但要两种节奏结合起来以双声部的方式来打拍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所以我将曲子同时用4分音符和8分音符来表示,不同的节奏型可以让曲子表达的更丰满、厚实有立体感,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声音效果,激发了幼儿学习打击乐的兴趣。小朋友在春游活动中已看到过火车的外貌,聆听过开动的声音,这个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火车形象的自由舞台。

二、活动目标: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集体的打击乐活动中对幼儿的倾听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有专制的注意力,还要有与他人协调配合的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4、8分音符来同时表达歌曲旋律节奏,让幼儿感受到不同节奏型表现的不同声效。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节奏感和感受力。

三、活动准备:1、曲子的节奏谱电脑课件一个。2、已学会唱《火车呜呜叫》的歌曲。3、录音机一个。4、圆舞板每人一件。

四、教学方法:本次活动以乘火车的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活动环节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利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无形的音乐,用有形的动画来表现,有利于幼儿对节奏的理解。运用单句引导,整曲练习的方法,让幼儿由易到难掌握整首曲子的节拍。

五、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有五个步骤1、听音游戏。2、复习歌曲。3、语言节奏游戏。4、观察节奏谱,学习用两种节奏同时打拍。5、律动《敲锣、打鼓、放鞭炮》。

下面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听音游戏《去森林玩》整首曲子有六个乐句分高、中、低三个音区,要求幼儿在不同的音区做不同的动作。如:在低音区做弯腰动作,中音区:向前平衡地开火车,高音区:抬头抬手往上爬。整个练习提高了幼儿听音的能力,同时发展了动作表现的能力。

复习歌曲《火车呜呜叫》。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乘火车到祖国各地去玩一玩呀,请你唱一唱《火车呜呜叫》,唱的时候注意火车声要有远到近,声音从轻到响,速度稍快些。教师示范一遍,幼儿演唱数遍。在演唱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

三、单句练习4分音符和8分音符的合奏效果。在这里主要练习四小节:╳╳┃╳╳╳╳┃

的节奏。出示课件动画,有上下两个画面,上面是2拍子的烟囱冒烟的情景,一拍冒出一团

烟雾。下面是车轮滚动的画面每半拍车轮就由原来的黑色变为红色。两种画面都能分别隐藏。

在这两种节奏中4分音符的拍打是难点,因为他不是一词一拍的。而按照幼儿平时的打拍惯

常会把2拍子处理成╳0╳0的形式。因此我隐藏了8分音符的画面,不从视觉上去

干扰他们,集中注意力练习╳╳┃的节奏型。为了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乘火

车旅游的游戏。“小朋友,我们坐着火车出发罗,火车漫漫启

动了,准备好了吗?请你跟着

火车的车轮声用╳╳┃╳╳┃╳╳┃╳╳┃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教师出示表示伤害内的东方明珠塔。并用拍手的方式示范一遍要求原来的空拍也要用手拍打出声音来。教师用1、2给出语言速度,让幼儿有个心理节凑,有利于整齐的打拍。幼儿练习数遍。

2、隐藏上面的画面,出示8分音符的画面,幼儿用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虽然一词一拍但同样的音乐换了8分音符后打拍的速度就快了,所以要提醒幼儿在拍手的过程中幅度要小些否则来不及。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两种节奏一起打,同时出示两种节奏谱,先请女小朋友打4分音符的节奏,男小朋友打8分音符的节奏,要求一边念词一边打拍,用有声的语言和画面的变化做有形的指挥拐杖能让幼儿将两种节奏磨合的更整齐。以同样的形式进行交换,在幼儿掌握一定方法和规律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如:将上海替换成北极等,一方面让幼儿觉得有了新意,另一方面通过多次的练习能将双节奏的配合磨合的更加协调整齐为整首曲子的演奏打下基础。

篇37: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活动。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PPT课件、亲子照片、记录卡、笔等。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朗诵法、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朗诵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朗诵法、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以及朗诵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呀?

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二、展开

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你感觉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

3.学习诗歌ppt

课件:图一(1)画面上有什么?

爸爸是(一座山),妈妈是(一座山),我是山间的(小溪)

课件:图二(2)采用上述方法,鼓励幼儿看图学习诗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树)妈妈是(一棵树)我是树上的(小鸟)在爸爸妈妈身边飞过。

4.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地完整朗诵。

5.引导幼儿按诗歌中的格式仿编部分内容。

(1)爸爸、妈妈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树,爸爸、妈妈还可以是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

(2)带领幼儿念一念自己仿编的诗歌。

三、结束欣赏歌曲《爸爸妈妈和我》

四、延伸活动:

1、角色表演:爸爸妈妈和我。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2、绘画:爸爸妈妈和我。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篇38:幼儿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秋天色彩斑斓,瓜果飘香,这正是引导幼儿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真秘的好时机。这小小的文学作品句式简短、句式结构重复,有利于幼儿学习规范的语言,适合这个年龄的幼儿学习。中班的孩子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词汇量开始丰富,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较好,也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基于这点掌握儿歌内容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思维,这对中班的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我将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理解诗歌,学习仿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以此来解决这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注意力集中,语言能力增强,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这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诗歌,感知诗歌所表达的秋天色彩美。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及讲述的方法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还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索活动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幼儿在看看、摸摸、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本次活动我采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操作法、难点前置法等方法来完成教学活动。

直观操作法: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激情,让孩子对活动更加感兴趣,更直观地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我逐个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欣赏作品。

游戏教学法:我打算在第二环节中使用,让幼儿给小树穿衣服的游戏,引导边说边玩相互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活动我简单明了地概括四大部分,下面我详细的说一下:

(一)观察感知,积累经验(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共同寻找秋天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瞧,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

(出示直观的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多彩,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也就是所说的难点前置法。)(二)操作探索,具体感知“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来帮忙找朋友。”(出示菊花、松树、枫叶的图片,让幼儿与红色、黄色、绿色图片匹配)(我设计的给小树穿衣裳的游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三)理解学习诗歌“老师用卡片编了一首诗《秋天的颜色》你们听:‘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谁来告诉我刚才说了什么?菊花、枫叶、松树都说了什么?”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秋天是什么样的,(师生共同念儿歌)”

篇39:幼儿园说课稿

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活动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设为以下:

说活动目标:

1、认知活动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活动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活动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活动目标1为重点,活动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

1、环境上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

(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

说教法:

1、活动游戏激趣法。活动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说学法:

1、观察学习法。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促进知识的内化。

2、分享式学习法。谈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分享学习的过程。

3、多感官司学习法。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活动中,幼儿看看、穿穿、说说、做做,更能激发幼儿对长大的期盼。

说活动过程:在本节活动中,遵循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活动游戏激趣——直观感知——交流讨论——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一、活动游戏激趣“猜猜我是谁”

用照片导入,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开始请幼儿辨别较容易的,再辨别变化较大的,请幼儿将照片与真人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我们现在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照片和真人的对比,引出“长大”一词,给幼儿以直观、可感的视觉感受。

二、直观感知自身的长大。

1、感知身体上的长大。

出示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袜等,进行操作练习。

让幼儿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一起操作、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请一幼儿示范穿小时候的衣服,给大家展示。身体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长大。

播放一段幼儿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录像,进行对比观察,让幼儿感知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3、教师进行总结,以一位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配背景音乐,讲述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中,感受长大的快乐,体味生命的奇妙,运用情感上的煊染,调动孩子的激情,为孩子在下面的活动中萌发说一说的愿望。

三、交流讨论: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想干什么?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构表达的框架,让幼儿抓住表述的要点,进行交流讲述,老师要适时进行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清楚表述。

四、集体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1、小宝宝排排队 将一位幼儿不同时期典型照片进行排序。

2、我需要的东西 将不同实物图片发别粘贴在婴儿和中班幼儿的旁边。

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感知长大,同时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提高。

五、音乐活动“你别说我小”中,进行表演,结束活动。

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长大的自豪。《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活动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去画一画长大后的自己,给成长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长大过程中的快乐瞬间。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

篇40:幼儿园说课稿

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火和销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时有面临战争的威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今天的音乐欣赏活动我选择了歌曲《保卫黄河》。

其目的是:

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祖国,反对侵略,有扞卫祖国尊严的情感。

目标1和3是本活动重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难点。

活动前我作了以下准备:

1、课前认识黄河和观看抗日战争记录片。

2、歌曲《保卫黄河》的mtv和磁带一盘。

3、红旗、大刀、长矛、木枪等道具。

本次活动我主要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幼儿随《儿童团歌》的音乐踏步入场,营造本次活动的氛围,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及词作家,提出欣赏要求后,放磁带整体欣赏歌曲2遍,然后让幼儿讨论:

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然后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欣赏歌曲的前面部分,听听、想想、说说、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说。

然后欣赏歌曲的后面部分,听听、想想、动动、让幼儿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动起来。

最后整体欣赏歌曲,比较歌曲前后两部分旋律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跟唱歌曲最后一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激情与扞卫祖国尊严的决心。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放影歌曲《保卫黄河》的mtv,丰富幼儿想象,增进对歌曲的理解。

最后:自由欣赏,自由表现。

幼儿用木枪、大刀、长矛,等道具,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大胆创作表现,同伴间相互合作交流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篇41:幼儿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亿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课程第3级第3册续编故事《贪吃的哈罗德》。《指南》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给幼儿更多创造与表现的空间。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一﹑说设计意图

贪吃的哈罗德是一篇富有想像的故事.如此多的动物被一条叫哈罗德的蛇一口一口吞进肚子里,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然而在阅读中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哈罗德的血腥与残忍.故事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哈罗德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把肚子里的小动物全都喷到了马戏团.这样的结局与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相结合.哈罗德的肚子又饿了它会去哪儿呢?孩子们愿意去想像哈罗德的自由旅行并续编成故事。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从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提出本次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对哈罗德”贪吃”的本领感兴趣,乐意大胆想像哈罗德的自由旅行。

2.能力目标

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体验夸张的情节带来的乐趣。

3.知识目标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会讲述《贪吃的哈罗德》的故事,并熟悉超市、公园、玩具店、水果店等生活环境。

2.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水果、动物、玩具、小朋友等各种图片及哈罗德的图片若干

3.媒体准备 课件轻音乐

四﹑说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想想﹑说说﹑听听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教学重难点。本次活动运用的方法有:提问式教学法﹑自主讨论法﹑评价激励法﹑电化教学法﹑合作创作法。

提问式教学法: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把课件里看到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自主讨论法:孩子们讨论:哈罗德还会去哪里?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评价激励法:当孩子们有好的创意时,老师马上以欣喜的表情肯定孩子。如摸摸孩子的头﹑给她一个微笑﹑给予小礼物激励孩子,让孩子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合作创作法:让幼儿结伴分组,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共同创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学习语言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目标,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游戏导入

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听音乐玩“蛇行走”的游戏。

2.共同讲述

我和孩子们一起复习讲述《贪吃的哈罗德》的故事体会故事异想天开的乐趣,引出活动主题

3.讨论交流

哈罗德打了个喷嚏把肚子里的动物们全都喷到了马戏团去了,哈罗德的肚子又空荡荡的了,你们觉得她接下来会去哪里呢?会做些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幼儿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会去超市公园动物园?

4.观看课件,大胆猜测

带幼儿观看课件“哈罗德的旅行”问幼儿你喜欢哪副图片为什么?因为课件里很多像剪影一样的画面,很多画面需要幼儿猜测。我不会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猜测我会用“是这样吗?”“你是怎么发现的”“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奇特”等语句回应幼儿的回答

5.创意粘贴

根据幼儿的猜测我会为他们准备大量的图片请幼儿结伴分组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合作贴画,然后把他们的成果进行展示。

6.创造讲述

请幼儿把自己粘贴的内容,续编成故事。在这一环节中我巡视幼儿活动,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参加讨论,发表意见,进行一些提示或启发。帮助幼儿营造开心﹑有趣的氛围。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不管幼儿讲述的是否合理,我也会引导其他幼儿一起鼓励讲述大胆有特别想像过程的幼儿。

7.创编表演

请每组幼儿推荐一位小组长来讲述创编的故事,其余幼儿做为评审团对故事进行评价。

篇42: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此话又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惧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托班早期阅读《自己来》一书,描绘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熊,每当妈妈要帮他做事情的时候,他总是要求自己来做的故事画面,图片内容虽然简单,但十分贴近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幼儿在家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己动手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绘本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

初步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

2、能力上:

练习用较完整、简单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

3、情感上:

从向小熊学一学、与小熊比一比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从向小熊学一学、与小熊比一比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2~3岁的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不再说了,或者答非所问,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用较完整、简单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

(三)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的教授,我作了以下准备工作:

1、为了引出课题,我为幼儿准备了小熊的玩具,来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2、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绘本《自己来》,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观看和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

3、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在向小熊学一学、与小熊比一比的游戏环节中能兴致更高地投入,从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迁移法、提问法等。

(1)情境迁移法:

我尝试根据故事内容,出示每件事情的前一般,让幼儿进行情境迁移,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自然就丰富起来了。如当妈妈给小熊穿裤子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联想到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情境继而来说说小熊会怎么做。

(2)提问法:

这是语言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熊是怎样对妈妈说的?他是怎样做的?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启发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启发谈话法:

幼儿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这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

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出示玩具小熊,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在看看、说说、想想、聊聊中阅读绘本。

3、完整地翻阅、朗读绘本。

4、游戏:我来当小熊。

1、出示玩具小熊,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先出示玩具小熊,采用创设悬念的手段,吸引大家看绘本的欲望,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2、在看看、说说、想想、聊聊中阅读绘本。

这个环节我始终围绕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讨论:妈妈要帮小熊做……的时候,小熊是怎样对妈妈说的?他是怎样做的?(让幼儿通过先联想到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情境,继而来说说小熊会对妈妈说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自由讲述的形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完整地翻阅、朗读绘本。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妈妈要帮小熊做……的时候,小熊是怎样对妈妈说的?他是怎样做的?然后再一起翻阅绘本,浏览小熊到底是怎么做的故事画面。鼓励幼儿幼儿用较完整、简单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从而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

4、游戏:我来当小熊。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所在,也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教学捷径,一起快乐成长!谢谢

篇43:幼儿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活动延伸等环节对本教学活动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活动。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PPT课件、亲子照片、记录卡、笔等。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朗诵法、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朗诵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朗诵法、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以及朗诵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呀?

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一、展开

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你感觉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3.学习诗歌ppt课件:图一(1)画面上有什么?

爸爸是(一座山),妈妈是(一座山),我是山间的(小溪)课件:图二(2)采用上述方法,鼓励幼儿看图学习诗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树)妈妈是(一棵树)我是树上的(小鸟)在爸爸妈妈身边飞过。

4.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地完整朗诵。

5.引导幼儿按诗歌中的格式仿编部分内容。

(1)爸爸、妈妈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树,爸爸、妈妈还可以是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2)带领幼儿念一念自己仿编的诗歌。

二、结束欣赏歌曲《爸爸妈妈和我》

三、延伸活动:

1、角色表演:爸爸妈妈和我。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2、绘画:爸爸妈妈和我。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篇44:幼儿园说课稿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幼师和儿童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儿童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儿童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儿童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儿童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儿童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儿童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儿童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儿童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幼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儿童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儿童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儿童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儿童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儿童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儿童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儿童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篇45:幼儿园说课稿

设计意图:

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正不断的威胁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难降物塑料袋,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xx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自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让他们深入了解塑料袋,了解此政策的重要意义,毕竟幼儿是未来的主力军,让他们成为环保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并从中找到快乐。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塑料袋很难溶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产生做“小小环保宣传员”的愿望。

目标重点:知道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并感知其危害性。

目标难点:“小小环保宣传员”的持续性。

为了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情境等活动,再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比较等探索,又为幼儿创设了多处畅所欲言的说话环境,活动延伸部分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二、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一个月以前,带领幼儿在园内挖两个坑,分别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纸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记号。

2、多媒体录像

3、做纸袋的材料,如各种纸(牛皮纸、挂历纸、彩纸等)剪刀、浆糊。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以下做法:

1、问题设置法:使当地提问,有助于儿童的思维,启发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动手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参与法:在活动中,幼儿比比、做做、说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统统多媒体录像直接获得生活体验。

3、谈话法:让幼儿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幼儿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塑料袋”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1、现场观看实验结果。

“一个月前,我们一起把塑料袋和纸袋埋在了地下,你们猜它们现在会是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幼儿的极大兴趣,它们会迫不及待地和教师来到了掩埋处,挖出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和纸袋,教师不需发问,幼儿对两者的变化就一目了然“纸袋已有点腐烂,但塑料袋却完好无损,教师及时小结。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亲眼目睹其变化,不仅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对塑料袋会难腐烂的特性有所了解,还知道在土壤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2、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其危害

先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那些地方塑料袋用的很多,然后再播放菜场、超市、水果店等塑料袋使用频繁的录像,多媒体的播放会让幼儿直观获得经验,并会让他们大吃一惊,教师接着提出两个问题:1、人们每天不停的使用那么多塑料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2、用过的塑料袋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问题提出之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这是播放垃圾场到处丢弃塑料袋情况的录像,这又会让幼儿吓一大跳,幼儿轻而易举的就会了解到塑料袋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会造成白色污染,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

3、讨论减少塑料袋污染的方法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这么严重,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呢?之后让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当幼儿提出用篮子、纸袋、布袋来代替塑料袋时,再让他们说说使用这些有什么好处呢?篮子结实耐用且可清洗;纸袋携带方便,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复使用。不光让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制作纸袋,做“环保宣传员”

“纸袋埋在土里可以腐烂,可以回收利用,让我们自己来制作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吧”。分发各种制作材料,幼儿动手制作纸袋,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设法把纸袋做的结实些。

5、延伸部分

完成纸袋的制作,并把做好的纸袋送给家人或路人,并对他们说出原因,“人人争做环保宣传员”,此次活动会得到家长及路人的赞扬和参与,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另一种乐趣。

六、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塑料袋引出环保,从中体现环保这件大事。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它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的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与激励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46:幼儿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称来写,使孩子们在欣赏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为学习散文打下了基础。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幼儿欣赏散文,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儿情操,感受身边事物的美丽,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

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散文。

二、说教法:

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散文录音、

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散文录音带。

3、蒲公英头饰若干。

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散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散文,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通过播放散文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在孩子们对散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

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

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

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

④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有趣?

(二)帮助助幼儿欣赏散文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对蒲公英成长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里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散文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让孩子用动作去表现体会“轻盈的降落”。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引导孩子了解“蒲公英的种子轻盈的降落是为了什么?”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散文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示范举例说明法,让孩子去讨论:

①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②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通过孩子们自发的讨论归纳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们理解了的基础上学说比喻句并能举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脸红得像苹果”、“妹妹长得比花儿还要美”等等。最后帮助孩子归纳主题,总结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优点。“你觉得这篇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优美呢?”

(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少了点教师机械授教,多了点轻松与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绘画——“ΧΧ花”。

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张贴,让孩子们自由评价:花的品种、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等,使一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仿编散文。

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进行仿编。“ΧΧ上开着ΧΧ花,我最喜欢ΧΧ花。ΧΧ花开着Χ色的花,多么ΧΧ的ΧΧ花,春风吹来,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阳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鸟)飞来,ΧΧ花说ΧΧΧΧΧΧ。”

散文的长短因人而已,允许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不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结构仿编。

篇47:幼儿园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钟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对时钟的运转规律有了一个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始我用谜语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 (出示钟的实物)

第二部分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师问:小朋友们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针,还有12个数字。)然后请幼儿比一比,看一看两根针的不同点,引出时针和分针的概念。 再通过老师演示,拨动后面的齿轮请幼儿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在幼儿主动探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第三部分: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只的钟,分别拨好了12点、1点、2点,让幼儿观察、对比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进一步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篇48:幼儿园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火灾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条件,认识灭火器材和防火材料,了解火灾为人类带来的危害。

2、初步学习收集、查

找相关资料,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

3、感受火灾现场的真实场面,能正确的估计火势的大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基本自救措施。

l活动准备:

1、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及幼儿探究活动中需要的材料。

2、创设火灾现场的场景,让幼儿亲身感受火灾发生时的真实场面。

活动流程:

在主题实施中,我将采取“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经线,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实践、资料收集与共享为纬线”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典型活动:

一、防患于未然

户外活动时,机灵的刘瀚琪闻到烧树叶的味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咦,火可以把树叶烧断。”“为什么烧过的叶子会有难闻的气味呢?”一连串的问题被孩子们抛了出来。我想:孩子们一定是非常渴望了解火的秘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我就顺势引导孩子:“火可以烧毁哪些物品呢?”于是《谁能燃烧》这个实验开始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塑料、纸、木头、金属、针织品进行燃烧。当他们第一次看到火迅速地将棉花烧着了,好多孩子都吓得发出了尖叫声纷纷逃跑,我鼓励孩子把燃着的棉花放进水里,使火苗熄灭。并问到:“湿棉花还能着火吗?”还是那些比较有生活常识的孩子们答对了:湿棉花当然不能烧着了。当他们燃烧塑料制品时,又闻到了难闻的气味,还有黑色的物质残留。聪明的韩梓鉴很有经验的说:“这难闻的气味就是塑料燃烧时排放的毒气。”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捂上了鼻子和嘴。通过他们细心观察,亲手实践,孩子们知道了谁能燃烧,谁不能燃烧。接下来,大家又发现家里的窗帘,床上用品,厨房里的柜子,毛巾,教室里的玩具,桌椅都是易燃品。这是金彤彤小朋友和妈妈在网上搜集到的放火材料的图片,孩子们还在家中统计了飞机和火车上禁止携带的易燃品。

由收集资料到寻找答案,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加深了对“防患于未然”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寻找答案与分享经验的快乐。

二、灭火有高招

自从孩子们找到了身边的易燃品后,他们就一直担心着:如果哪一天人们由于注意不当而引发火灾,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想到了消防队——这个火灾的克星。他们从网上收集到消防队灭

火过程的图片,知道了消防队是用消防车、高架云梯、救生犬来灭火的,还为我们沈阳自制的灭火炮而拍手叫好。我们还认识了身边的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箱……孩子们建议在家中,幼儿园里多准备几个灭火器,谨防火灾的发生。不过当他们了解到其实还可以利用窒息的办法制作灭火器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他们收集了好多的塑料瓶,将水、沙子、盐倒入瓶子中,希望用它来灭火。可是塑料瓶是摔不破的呀?大家讨论应该用玻璃瓶来制作,但是玻璃瓶摔破时会有玻璃片崩溅是十分危险的。还是婷婷最有办法了,她想出用塑料袋制作的灭火弹既安全又方便而且价钱还很便宜呢。在后面的环节中,孩子们自制的灭火弹也派上了用场。

三、火灾来了怎么办

孩子们制作了灭火弹后就幻想着用它显显威风。针对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决定明天来一次真正的消防演习。点子多的佳佳说:“我们应该设计好逃跑的路线,火灾来了我们就能顺利的逃走了。”她的想法启发了大家,孩子们纷纷动脑设计逃生路线。有的用荧光笔画箭头贴在墙上,有的用不干胶纸直接粘在地上,孟孟还利用了小彩灯照明,即使有浓烟也不会迷路。孩子们还细心的为小班的小朋友想了逃生的好主意:拉着诱导绳逃跑。

“光有逃生路线还不行,万一门外起火逃不出去,我们可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方广权若有所思的说——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具体了。“我们躲到厕所里吧。”“不行,厕所里不通风,毒烟进来会被熏死的,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冉冉很有经验的说着。“火灾来了要带上湿毛巾用来捂嘴,还有湿的被子可以保护自己,王老师你别忘了带上药箱和哨子。”“为什么?”我奇怪的问。“你可以吹哨子叫我们集合,万一我们受伤了,你可以为我们擦药啊。”孩子们想的可真周到。我们利用间操前的时间进行了一次预演,孩子们有的拿玩具,有的抱录音机,甚至连坐垫都带上了,结果用了十多分钟集合完毕,孩子们发现:真正的火灾是不能带这些东西的。

11月9日这一天,孩子们格外的兴奋,当听到火灾警报时,孩子们快速的穿上衣服,有的孩子急的衣服都穿反了,有的找到自己的小毛巾弄湿后将嘴和鼻子捂好……孩子们快速站队,统一下楼。当遇到浓烟时,孩子们都蹲下行走,有的学着解放军匍匐前进。保育员则负责保护年龄小的幼儿快速撤离。

当我们跑到安全的地方时,袁一凡拨打了报警电话,请求消防队救援。这时潞潞提醒了我:“老师,消防栓里不是有报警器吗?”是啊我怎么忘记了呢。

这时刚刚被困在教室里的那部分孩子跑到阳台大声的呼救。有的用喇叭,有的用颜色鲜艳的手绢,有的用杯子敲击栏杆发出声响,还有的吹哨子……孩子们运用多种方式呼救,使整个演习成功的结束了。

演习结束后,我们讨论了个别孩子出现的危险行为:大家一致认为:不能从窗户逃生,在火灾中扶手会很快被火烫热,不能顺着扶手滑下来。我们的活动还得到了市急救中心的救护员——我班张斯飞妈妈的大力支持,她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了“火灾中烧伤、烫伤事故处理的办法”,使整个活动推入了高潮。

活动中孩子真切的体验到火灾现场紧张的场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时的逃生、呼救、报警,它是探索火灾自救措施的升华。

自评与反思:

一、

活动中孩子危险行为的发生,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当孩子们讨论这种行为是否可取时,我又意识到:其实这也是个反面教育素材,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使孩子们对整个活动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二、

开展本次活动时,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能与孩子们亲自到消防队进行参观这点略有遗憾,近期我们会尽量争取弥补这个遗憾,让孩子们亲自走进消防队中感受真实的灭火氛围。

三、

本次活动的到了家长的极力支持,他们与孩子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我们将这次活动上传到沈河教育网,还有家长建议我们班在网络上创建主页,将班级的各种活动上传到网上。

篇49:幼儿园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顽皮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阶段,幼儿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优美语句,体验散文优美意境。

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意境,培养幼儿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关系。

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

为了更好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更清楚、仔细。

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直观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进步。为后面谈话做了铺垫。

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方法,用事先录制好下雨时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欢呼,及时把幼儿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并消除了散文声音课件,为幼儿表述提供了直观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小雨滴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土坑里,在柔柔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语句,体验散文优美意境,培养幼儿艺术思维。

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幼儿说自己画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发展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目。

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乐趣。

篇50:幼儿园说课稿

在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开展前,我们班的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电动玩具,其中包括为数不多的几个手电筒,在幼儿对手电筒的把玩中,他们惊奇的发现它能照出影子,于是,对影子又有了新的兴探索。

想到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理解环境的途径,因此,为了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现象的能力,于是设计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有洞才能透光”这一科学现象。

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注意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差异。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探索有洞才能透光的科学现象,主要通过感知、探索、交流、制作等来实现。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活动目标,《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为此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手电筒若干,小兔头型若干,四个盘子(里面放记号笔,剪刀,固体胶,纸,牙签)等,物品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孩子的经验。

本次活动的教法主要以游戏法,操作法为主。在操作法中,我非常重视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

本次活动的学法:

此活动我着重操作尝试法,围绕“如何让你的小兔影子也有眼睛”这个问题,鼓励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得到新颖、多样的方法。

我的活动流程如下:

找小兔影子――第一次探索如何让小兔的影子有眼睛――交流、验证、总结――第二次探索制作小兔影子的眼睛――尝试制作小兔影子的其他五官――延伸:为什么有的小兔影子眼睛小,有的大?

中班科学活动:

小兔的眼睛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有洞才能透光”这一科学现象。

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手电筒若干,小兔头型若干,四个盘子(里面放记号笔,剪刀,固体胶,纸,牙签)

活动过程:

一、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宝宝们看,我们今天玩什么?(手电筒)我把手电筒对着白板,打开,你看到了什么?(光)

2、这是谁啊?(小兔),如果把小兔放在手电筒和白板的中间,你会看到什么?

3、你想来找一找小兔的影子吗?

4、幼儿第一次操作。

二、探索方法

1、出示课件,集体交流:

这两只小兔影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的小兔影子有眼睛吗?怎样让你的小兔影子也有眼睛?

2、这里还有些材料(教师介绍材料),它们也许会帮助你找到小兔影子的眼睛,一会儿我们去试试。幼儿第二次操作。

三、集体讨论,修正方法

1、集体交流,请画,贴,挖洞的宝宝个别验证: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办法(画),能看到小兔影子的眼睛吗?(不能)

师幼总结:看来,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什么方法才能看到小兔影子的眼睛?(剪洞)为什么用剪洞的方法就能看到眼睛了呢?有洞,光就能穿过去。

2、刚才没变出小兔影子眼睛的宝宝现在有办法了吗?刚才已经变出眼睛的宝宝想一想,小兔影子除了眼睛还少什么?让我们再去试一试。

3、幼儿第三次操作。

四、分享成功,延伸经验

刚才**和**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他们两个小兔影子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回去再研究研究好吗?

篇51: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喜欢,《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顺序和轮回问题。我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轮回,对不同生肖年龄进行简单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轮回是本次活动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有效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特点。本次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形式记住十二生肖顺序,感受十二生肖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属相,知道父母属相,父母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属相吗?属啥?

2、你知道父母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问题很好,可是人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几种,实际上人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特征,强化幼儿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十二生肖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传说故事,在讲故事同时依序将对应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孩子属啥?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高潮。

三、结束部分。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篇52:幼儿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小班的年龄都处于3~4岁之间,这个时期,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明显改善,感知觉也逐渐趋向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其思维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较多依赖于生动、鲜明的形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这个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儿歌的感知和理解,让幼儿来感受诗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从而激发幼儿有朗诵儿歌的兴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经验,而小班幼儿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并对小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内容在小班教学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 ,所以我选了这个内容,以促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活动目标及其重难点解决策略。

1. 感知小鸭、小鱼、小鸟的行走方式,乐意学习儿歌。

2. 学习儿歌《谁最羞》,体验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点:感知小鸭、小鱼、小鸟的行走方式,乐意学习儿歌。

解决策略:结构图能帮助幼儿直观的感知儿歌中的动物形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难点:了解小袋鼠的羞是难为情。

解决策略:小班的幼儿也有自己的是非观念,能简单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在出示图片袋鼠妈妈抱着小袋鼠的时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妈妈抱石难为情的,并在理解难为情的情况下,教师再说一个好听的字“羞”,让幼儿对羞产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动准备: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教学结构图,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乐《乖孩子》

三、活动流程:

1、感知图谱,认识动物。

出示小鸭、小鱼、小鸟,使幼儿对这些小动物产生兴趣。

2、分析图谱,理解儿歌。

观察小鸭和鸭妈妈;观察小鱼和鱼妈妈;观察小鸟和鸟妈妈;最后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妈妈。图谱的出示,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整个图谱说的是什么事。

3、学念儿歌,深化情感体验。

(1)看图完整欣赏儿歌。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2.看图完整学念儿歌。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并做动作。

(3)小结:鼓励小袋鼠自己独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劝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妈妈抱。

4、再次深化情感体验。

最后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时幼儿园放学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并用背景音乐《乖孩子》。

篇53: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认识时、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七单元:90——91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二、学情分析:

今年我担任二(5)班、二(6)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会5分5分地数分钟,学会两种记录时刻的方法。理解1小时=60分钟。使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大格数、小格数、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8: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9: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会5分5分地数分钟,理解1小时=60分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六、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听声音、猜钟表。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是有关猜测的游戏,我设计了猜一猜,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7时、8时)会认读吗?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认识7时、8时,及时巩固了旧知识、引出了新的知识。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③出示钟面,教师调试,学生感知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个是1小时。小结1小时=60分。

④填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动画出示时针和分针一起走感知1小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在通过巩固练习落实所学内容。

(三)拨钟表游戏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12时、12时30分、1时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2、探究新知、认识钟面。(整5分、整10分)

①4: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4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4: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4,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4: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4:30(出示图片)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4:45(出示图片)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由4:05,4:30,4:45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⑤、体验1分钟。(口算题、写字)

【设计意图】在本课1分钟时学生口算、写字,教师记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7:50、915、4:20、1:05、10:40、6:35、8:5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4、拨钟练习。

①老师说出的时间学生拨。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并说出所拨的时间。

③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自己认读。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四)拓展练习

出示北京20xx年7月13日晚申奥成功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时间的能力。

(五)总结:谈自己的收获?(部分转载)

word该篇DOC格式幼儿园说课稿(整理53篇)范文,共有927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幼儿园说课稿(整理53篇)下载
幼儿园说课稿(整理53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