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桃花心木说课稿最新(实用9篇)

发布时间:2023-03-26 16:06:4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桃花心木说课稿最新》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桃花心木说课稿最新》相关的范文。

篇1: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种树人独特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

二、说教学目标。

《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针对本班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理解种树人的话,感悟人生哲理,自主发表见解”作为本课的重难点,这也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提出“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

1、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来感知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质疑切入。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就必须自己发现问题,这能为后面探索解决问题作铺垫。所以在开篇我引导学生看课题大胆质疑,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感知内容。充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这种形式下读,学生能够边读边释疑,逐步解决问题。在这两个环节里,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开动脑筋想,初步感知文中写的人生哲理,这样既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又在自主的基础上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从事实到哲理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第三、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第四、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谈感受,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七、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想法、见解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则处在引导、协助的位置,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是把学习的权利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与课文“全面接触”,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毫不保留地自主发表自己的真正想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从本课教学明白,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2:桃花心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课文通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借种树喻做人,道理深入浅出。

依据市教研室提出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理念和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枯萎、依赖 优雅自在、插秧、锻炼”等词语,理解“不确定、独立自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

在这些目标当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是教学的重点,“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教法主要有:

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4、补充事例及选文,深化感知,感悟写法。

近期,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文”。“课文”只是我们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凭借。吴教授的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认真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检查预习,感知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学会放手。所以,开课伊始,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中的基础知识环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抓主要人物和事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第二、深入重点,品读感悟。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本课一条比较明显的主线,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我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在探究、合作与碰撞中加深理解。

深入感悟作者受启发的句段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以课前学生在《自主学习记录本》中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列举的两个事例为提升点,将学生的视线由桃花心木引向做人,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主旨。

第三、感悟写法,实践运用。“借物喻人”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尝试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深化了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习作打下基础。

领导、老师们,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3:桃花心木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桃花心木》,(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 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

教学难点:育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 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 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 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

① 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 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 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⑶ 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 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 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⑵ 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⑶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⑷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⑵ 教师渲染: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篇4:桃花心木的说课稿

不定时、不定量       拼命扎根      参天大树

“不确定”           ——﹥       成长、成材

定时、定量          浮于地表          枯萎

八、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以上就是我关于《桃花心木》这篇课文的说课。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篇5:《桃花心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这篇课文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生需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是能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

四、说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

1、播放歌曲,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在上课前我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对学生说,古往今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很是经典,“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和考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桃花心木”。歌曲配合介绍,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然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前从网上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完成二件事,一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二是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两件事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接下来进入第三个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探究。

3、细读课文,品读探究。

在学习这部分之前,我抛出一个问题: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么培植桃花心木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第一部分,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与身边的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此时我很自然地出示问题:对于种树人的行为,“我”很不解,终于问了很多问题,种树人是怎样解释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学生很快从课文第12、13自然中找到了答案,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知道第12自然段是从正面来解释不定时、不定量浇水对树苗有哪些好处,第13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解释按通常方法来培育树苗会有什么后果。接下来,我出示语句: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不确定”指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来理解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最后让学生说说:种树人使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总结全文。

在品读课文之后,学生明白了《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我这时加以总结结束课文。

六、说板书设计

我抓住文中重点词进行板书,通过左右内容的对照,突出“不确定”一词。这些简明扼要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再在教师的总结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桃 花 心 木

(借)种树 (喻)育人

找水源 经得起磨练

扎 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百年大树

篇6:《桃花心木》的说课稿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启情导入: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重点认知:

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

(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四、反顾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课件出示:

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

《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篇7: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

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

【关于教材】

《桃花心木》是台湾当代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文章讲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了大树。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本文借事喻理,先写种树人的种树方法使“我”感到奇怪;再写通过“我”与种树人的交谈解开心中的疑惑,得知种树的学问;最后写“我”由看人种树引发的感想。

本篇课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意义隽永、意味深长,是一篇锻炼学生意志,开启学生心智的佳作。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要学生能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学习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关于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培养点:

⑴ 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 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长大成材。

【关于重难点】

理解种树人话中蕴涵的哲理,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关于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实现主动发展。

【关于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回答“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二是通过反复朗读种树人的话,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三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一、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语文教学要重开放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谈本文的大意,可以从部分上谈对某个段落的认识,也可以谈对种树人的话的粗浅理解。这种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反复朗读种树人的话,体会含义。──语文教学要重文本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但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语言文字上。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指导学生朗读种树人的.一番话,要注意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三、联系实际,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语文教学要重感悟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或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迹,也可从反面谈谈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经受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进行总结: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而在优越条件下的人却不行,因为优越的条件使他们养成了依赖性,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心”,也就逐渐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和能力。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 人

在不确定中

百年大树 坚强的心

篇8:《桃花心木》优质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写了种树人独特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

二、说教学目标。

《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针对本班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是能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启情导入:(幻灯片2—5)

1、新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出示幻灯片。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幻灯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这么美丽而高大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

(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奇怪:(出示幻灯片6)

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师相机发问

3、生发疑问:(出示幻灯片7)

如果你是一棵桃花心木,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

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1、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⑴自由朗读。感知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幻灯片8)师顺势引导理解“语重心长”及种树人的“笑”。

⑵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绝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渐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谁能用语言描述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生讨论后,细加品味。(幻灯片9)

句1: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3、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议论纷纷,说感受)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出示幻灯片10)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生讨论)

师小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五)、反顾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六)、拓展延伸: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课件出示:(幻灯片11)

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出示幻灯片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五、【说板书设计】(幻灯片13)

为了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升华到对生活的感悟上,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如下:

桃花心木

树借物喻人人

不规律不确定

适者生存自主成长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想法、见解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则处在引导、协助的位置,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是把学习的权利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与课文“全面接触”,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毫不保留地自主发表自己的真正想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从本课教学明白,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9: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闻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本身学会在地皮里找水源”的育苗要领和原理,阐明白在费力情况中担当生存磨练,降服依赖性,对人的发展有紧张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原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心情达意更蕴藉。文章还接纳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稀罕的举动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加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

教学难点:育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⑵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⑷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⑵教师渲染: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3桃花心木

不定时、不定量拼命扎根参天大树

“不确定”——成长、成材

定时、定量浮于地表枯萎

八、设计理念

1、讲授从团体到详细,再回到团体,从而到达思绪清楚,脉络明白。

2、在整个讲授历程中以“读”贯串始终,如许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准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读,能使门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范例的语言化为本身的语言。

3、讲授中学路明白,从“导——扶——放”上,全体门生在讲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睁开。

word该篇DOC格式桃花心木说课稿最新(实用9篇)范文,共有1938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桃花心木说课稿最新(实用9篇)下载
桃花心木说课稿最新(实用9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