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47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6:45:2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7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的范文。

篇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请小组代表发言:=1=2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

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

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6÷5=1

(二)小结。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

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

(四)思维训练

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_时,它能化成整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篇2: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l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篇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篇4: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教学难点:

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 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 )占( )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 )页;书是 200页,看了( )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 ( )%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篇5: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具体百分数表示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呢?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篇6: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第十册(第23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百分数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学习百分数。

三、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搜集整理百分数的信息,课上再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类推、辨别,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五、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七、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情境出示:

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五(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

队员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1)同学们,如果你是五(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回答:

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我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平,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2、师小结后,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的个数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20xx

3号队员5043

(1)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思考过后,会想到:直接算出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再去比较。)

(2)那谁来说说怎么算?(生交流,师板书:22÷25=17÷20=43÷50=,然后再通分===)

(3)是呀,得出后仍不便于比较,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学生回答出三个分数的意义)

3、小结,引出百分数。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比较特别,分母都是100,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88%。(板书: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也就是在原来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一起再看一遍。(板书:85%)。你会了吗?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像这一类的数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2)谁能说说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分别说出这3个百分数的意思)。

(3)现在你能确定几号队员投篮水平高些了吗?借助这三个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选择哪个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了,看来百分数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联系生活,感悟意义

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百分数意义。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各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稍微留心一下,在我们生活周围到处可见百分数,这是一件衣服的合格证,(课件出示:合格证),在上面你能找到百分数吗?请你读出来。(学生读:棉75%涤25%)75%、25%表示什么意思呢?

2、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收集标有百分数的标签、合格证等,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全班交流。下面想请几位同学带着你的收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4、补充练习。

(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百分数,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从中能看到百分数吗?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2)一起再来看老师从网上搜索到的一条信息,(出示网络信息:20xx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金额比同期增长110。7%,预计全年汽车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自己轻声地读一遍。这儿的110。7%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109。1%)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几个百分数,看似随意,实则是别有用心,这几个百分数不只是与学生收集的百分数的简单重复,而正好是学生所收集的空白所在,它们的出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

(三)分析比较,深化认识

1、回顾整理。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百分数,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时,全都采用了怎样的说法呀?(引导学生交流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归纳小结。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3、观察分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咱们也了解得很多了,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仍以四人为小组,去研究研究,看看百分数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谈发现,师引导整理。

(1)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只有是100,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小学教学设计网)

(2)写法不一样。

(3)读法不一样。

(4)百分号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100,可以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意义不同、写法不同、读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5、实例中体会不同。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发现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不同的,有很多特别之处,现在请你来看一看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课件出示: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米相当于米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一种关系,而其余几个分数都是一个具体的数量)那你能不能将这两句话读一读,让别人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设计意图: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百分数仅仅“形象化”地理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百分数与分数区别这一内容,因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辨析、去感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拨开心中迷雾,认识“庐山”真面目。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出示:1%、18%、50%、89%、100%、125%、7。5%、0。05%、300%

要求: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练习中,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学生在回答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以及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千姿百态时,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问题包装、形式变化,枯燥的百分数的知识放射出迷人的色彩。每个学生都乐意读出自己感到特别的百分数,都乐意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发现,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

2、小游戏:让学生写出10个喜欢的百分数,学生动笔写了一小会,教师突然喊停笔。要求学生用今天学的百分数向全体同学汇报写了多少?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说明已经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对于刚学习百分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是通过这个练习,形成思维的阶梯,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屏幕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读法,而且从这两句话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中足以看出我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到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感觉从珍惜土地的角度出发更好一些,强大?有点勉强)

(五)总结提升,体现价值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在一节课时间里真正弄清百分数的所有知识那是不现实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研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这几年,我们烟台的变化可太大了,这一点咱们是有目共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展开专题研究,向家长、亲戚了解了解,或者到报纸上、网络上去查找查找,收集收集有关我们烟台近几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百分数,相信当我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全班交流时,你一定会被我们烟台的变化之大以及变化之快所折服!

设计意图: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从“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板书设计

百88%、85%、9。3%、100%、110。7%,……

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数和分数区别: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九、创新特色

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思维对话与碰撞。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节课:

(一)0把数学引向生活,引向学生身边实际。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学有用的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发现,自我感悟并初步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既轻松、快乐,又扎实、灵活。

(二)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思维的提升处。

1、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

本节课伊始,围绕推荐几号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引发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学生思考思考、创造出更趋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应运而出了。

2、把数学活动建立在思维的提升处。

在学生自主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辨析与感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百分数的本质,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十、评析

本节课较好地的解决了数学与生活,数学学习过程与思维过程和谐统一的问题。

(一)现实情境与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谐统一。

数学的魅力在现实,数学学习的魅力在现实问题。教学中,我们找到学生经历过、体验过的本真现实,也就找到了吸引学生的魅力。本节课,执教者追索到篮球比赛派谁上场这一现实。在学生的经历中,派谁上场就是一个简单的、指令性行为,其实不然,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悬念和设问中,抖露出一系列学生熟视无睹的内在的学向和发人深省的数学问题,数学价值、数学学习的价值昭然若揭,学生在派谁上场的研究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具体的,思维必然由感而发。

(二)问题解决与事实解读和谐统一。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数学问题发生碰撞,通过思维对话,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本节课,执教者通过该派谁上场的确定过程,让学生算出答案——每人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结果是表示三个人投中率的分母不同,不容易比较。此时,事实说明和呼唤新的表示方法,使大家容易比较的方法,至此,百分数在“呼唤”中闪亮登场,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在百分数意义的解读过程中,执教者又再次运用已有的事实。

(1)从投篮比赛结果生成的的百分数中去解释每个百分数的意思。

(2)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的百分数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去解读。

这样把百分数的学习纳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事实研讨与解读过程中,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为学生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三)知识的学习与有效建构和谐统一。

数学知识是延续的,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空间永无止境。在数学知识中,探求其联系性,在数学学习中,把握知识的生成与联系,这是组织建立和谐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为使学生形成结构,执教者组织学生去解析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异同,这是建构的得力举措。

(四)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读本节课的设计,执教者既重视了通过百分数的引入与学习,使学生在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百分数意义的认知过程,获得了应有的体验和感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执教者对教材、教学处理的人性化、教育化。从课的引入开始,教师就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教给学生做人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练习设计中,又透露出种种人文关怀:“你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正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责任。

篇7: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 。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是它的( )。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 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来表示,但是这个 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篇8: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教材在安排教学百分数意义时,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要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组织与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和联系。

篇9: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篇10: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理解有关单位“1”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伯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法,小组交流学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的放大图,学生自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2、小红家买的是盒装月饼,每盒8个,她说:我分得这盒月饼的1/4。谁知道小红所说的1/4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2、关于分数的意义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板书设计:分数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篇1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教具:

课件、各种形状的纸张、水彩笔等。

引入:

1、分苹果

师:今天老师带来三个苹果,准备分给两个同学,谁能帮老师分一分?

生:一个同学分一个。

师:那还剩下一个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师:那也就是说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是。

2、(幻灯出示书上的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古代,因为生产的需要,人们为了测量,把物体分成一段、两段、三段,不够一段了,不是整数,不能用整数的结果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出示幻灯,找同学来读)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一、学习一个整体的分数

1、幻灯出示1/4,这就是一个分数,它读作什么?(生答四分之一)谁能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它表示什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了教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吧。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1)任意选桌上的的材料创造1/4

(2)用你喜欢的方式把1/4表示出来。

(一)、学习一个物体的1/4

(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根一米长的彩带)

1、展示汇报

(1)师在同学中分别找到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的1/4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师帮助强调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边做,师边幻灯演示。

2、师小结:以上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1份”“1/4”)

3、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幻灯练习题),请说说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4、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巧克力蛋糕,准备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幻灯出示)这是一块正方形的蛋糕,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代表它,它是原来蛋糕的1/4,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做一回设计师,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画它原来的样子。

5、请小组内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啦?

6、学生展示,老师幻灯演示。

同学们,你们真是优秀的设计师。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学习一些物体的1/4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这又是一块蛋糕,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来会是什么样子么?同学猜测。

师出示圆形的蛋糕

(2)老师这里还有一块蛋糕,用分数表示是1/8(幻灯),请同学们猜猜这次的蛋糕原来的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动手画一画原来是样子。然后小组讨论。

同学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年同学画的都是圆形的蛋糕,可是这次的蛋糕不是圆形的了,而是由8块单独的蛋糕排列组成的。请看大屏幕。(幻灯出示)

师: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这次的蛋糕不是一个了,而是一些物体了。(板书“一些物体”)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刚上课时摆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体摆出的1/4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请2名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教师在旁边指导,让学生说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灯出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请同学读)老师板书“一个整体”

请同学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说说你把谁看成一个整体了?你是怎么样分的?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再找两名同学展示)

3、请同学们看看你刚刚分的1/4,都是1/4,为什么有的同学分得的是1个物体,有的是2个物体?

生汇报,这个整体变了,因为四分之一是1个物体的原来是4个物体,四分之一是2个物体的原来是8个物体。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说说同样是一个这一个物体,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汇报:可以

师:为什么?

生:当有4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4,当有8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8…师:这说明什么?

生:分子不变,分母变了,说明分的份数变了。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二、学习单位“1”

1、师:刚刚我们分过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称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这个“1”加了引号,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答:因为这个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个物体或者一些物体。)

2、师小结,刚刚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3、请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刚刚分过的物体,它们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了?

(教师举例课后题)

4、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三、练习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12块糖),看看谁最聪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灯的练习

四、学习分数单位

1、同学们,请看黑板,其实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我们就把他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谁能说说刚才题中的分数单位?

生:1/4、1/8、1/2…

师:老师说一个数,看谁能快速地说出他的分数单位。3/4、2/5、8/9…

生抢答。

师:老师还没说分子呢,有的同学就已经回答出来了,你们发现什么窍门了么?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个份数。

师:所以说,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单位“1”,和分数单位。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而骄傲,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12: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要求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形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已经了解,并且知道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平均分。在以往有关分数的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学生也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很抽象,存在理解的误区。学生对于分数的感知很少,好多就是靠背下来的,没有亲身体会过分数的真正含义。由于分数与“除法”、“比”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意义不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四、设计思路: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有挑战新问题情境的结合体。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的过程,探索分数的意义,充分感知体验分数概念中的各要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西瓜图)现在要把这个西瓜合理的分给每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做?(平均分)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对于这个分数你有哪些认识?(关于这个分数,我已经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顾,明确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举例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是把一个西瓜进行了平均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进行平均分?(学生举例)

估计学生会举出: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

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如果学生没有说到一些物体的平均分,教师直接引导:我这里有一些笔,你能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吗?)

抓住学生中所说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事例问:他把什么进行了平均分?和前面几个同学说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师小结揭示单位“1”: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些个整体,我们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1”。

举例单位“1”

(3)举例单位“1”

师:谁能说说我们还可以把哪些想成一个单位1。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句子,读读看,它们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书上练习: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

男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的

一条路,已修好全长的

小丽看了一本书的

(4)总结单位“1”

刚才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单位“1”,老师这里用一首儿歌概括了,读读看:

一条道路一个梨……

一吨稻谷一克米……

一片树林一群鸡……

都可看做单位“1”。

自己读读看。看懂了吗。这里的指的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5)单位“1”与数字1的比较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单位1,那么单位“1”和以前所学的数字1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举例,理解单位“1”,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单位“1”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2、揭示分数的意义

(1)集体演示分数

老师这里有一些笔,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

如果我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该怎样做呢?(指生来做)

其中的一份就是,两份呢?

(2)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得到分数

利用手中的材料,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把找到的分数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说清你是怎样找到分数的?

活动材料:6只小狗8只梅花鹿10只蝴蝶4块橡皮

(3)汇报

学生汇报:

渗透分数单位明确分数单位

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

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4)具体环境中理解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一起来看一看:中桥小学五一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3人,男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5)揭示意义

师小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一起读一读。(板书)(如果开始学生说不出,在这里揭示: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由具体的事物抽象出语言形式,是思维的一个提升、概括。】

(三)、生活中的分数:

1、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分数

2、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读读看。学生在自由读题后指生回答。

果品生产是平谷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平谷建成了大桃、板栗、红杏、苹果等8大果品基地,年总产量1.6亿公斤,约占北京市总产量的1/4,连续12年居北京市首位,是全国果品百强区之一。表示把北京市果品总量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平谷的果品总量占其中的1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分数不止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四)、数学小知识

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设计意图:数学小知识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发展,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看书: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75页到77页,完成练习十二的1、2、4、5、8题。

(六)、游戏下课。

篇1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对具体情景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1/2)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每天睡眠时间占全天时间的1/3

头的长度占身高的1/8

2、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篇14: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2/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⒎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拓展练习思考题

?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篇15:“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出意义。

1.让学生看图和实物回答问题。

①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这个苹果的多少?

②把一张纸平均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得这张纸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

(附图 {图})

3.在下面图中,用阴影表示分数。

(附图 {图})

4.7分米=( )/( )米

3厘米=( )/( )米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亲自实践,认识意义。

1.了解分数的产生。

让学生看问题:

①两个小朋友分一块糕点,平均每人分得多少?

②用1米长的尺子去量黑板的边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点,怎样用数量表示?

③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用折纸的'方法,分别折成表示1/2,2/3,1/4,3/4的 图形。

通过以上实践,小结:

把“一件东西”平均分成2,3,4……份,分数是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本第52页第一段课文后,再小结:

人们在等分物体或在测量和计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为了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常把1个单位(或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再用它的1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2.理解分数意义。

①突出“平均分”。

回顾前面的“复习旧知”与“教例”,指出“平均分”这一前提,增强学生的均分意识。

②明确单位“1”。

1)让学生看课本第52页与第53页列举的6个图,讨论各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每份是几分之几:1/2,1/3,1/5;

阴影或括号部分表示几分之几:2/3,3/4,5/8。

2)教师指出:从6个图形中可以看到,一块糕、一个圆、一条线段、一个长方形在没有等分前,都是一 个完整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或整体“1”。

3)出示课本第53页的苹果图,提问:

这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4)出示红旗图,提问:

这幅图是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面红旗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5)教师小结:单位“1”具有以下“三性”:

A.概括

[1] [2]

篇16: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评析:关注生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学生的认知基础。在上课伊始,设计了猜谜的活动,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分数来,同时也让学生感知数学是无处不在,简单愉快的氛围,为学生带给了宽松的学习空间。]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长的线段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更重要是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要得出分数,务必进行平均分,而分的物体能够是一个也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这样突破了理解单位“1”的难点。分数的意义完全是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悟”出的。教师但是做了些适当的引导,帮忙学生用自我的语言说出了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送你的占这些卡片的1/3;送你剩下卡片的1/4;送你剩下卡片的2/3;送你一张,占这几张卡片的几分之几?送你2张,占这几张卡的几分之几?

[评析: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比较灵活,而且贴近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题的设计能紧扣分数的意义.再次突破难点.尤其是最后一题的设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了形式多样。]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篇17: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蔡洁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60—62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透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透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三个装有不一样数量小棒的盒子。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四张彩纸剪成的圆或规则的四边形、剪刀、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2/5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此刻让我们一齐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明白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明白你们在昨日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状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方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明白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这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出示图1:世界上最早的分数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的。我们看,明白这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吗?(生答)对,1/4,人们借助圆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

出示图2:你认为这个分数是多少?(3/5)这是我国2000多年前,用算筹来表示的分数。这是有考证的。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简,上方就记录了一些这样的分数,表现得整齐划一,这批竹简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统一十二年的,算到这天大约2360年。

出示图3:这是之后印度用数字表示的分数。这个分数是什么?(3/4)

出示图4:到公元12世纪,距此刻大约800多年,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分数就延续至今。这个分数也是?(生答:3/4。师板书)

2。感知3/4,理解分数意义

师:此刻我们就来看3/4。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个学具,剪一个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大家把它拿出来。你能找出你手中图形的3/4吗?自我动手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剪。

(2)学生汇报剪的方法。(强调:平均分谁是谁的3/4。)

(3)归纳分数的意义。师:大家都是这样剪的吗?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样办呢?(生回答)这就告诉我们分数是表示什么的?(生齐答,师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阅读教材61页,画出分数的概念,读一读。

3。合作探究,理解单位“1”

师:同学们,看到书中的概念,你们对老师整理的概念有异议吗?

(师生交流,提出“一些物体”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

师:一些物体能看成一个整体吗?让我们拿出小组内准备的三张饼,这次小组合作,要剪出三张饼的3/4,该怎样办呢?让我们一齐探究剪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汇报剪的方法,师演示剪的过程。

(3)明确单位“1”:我们把三张饼当成一个整体来分,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当成一个整体来分,这一个整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

(4)说一说你想把什么作为单位“1”来分一分?(生举例)

(5)完善分数的概念

(师板书:把“一个物体”换成“单位1”)

4。弄清分数单位

(老师出示线段图: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分。)

(1)问:一份是整体的多少?另一份是整体的多少?2个1/7是多少?3个呢?4个呢?1/7是什么?

(2)学生再与文本对话,画出概念,同桌互相说说分数单位的意义。

(3)说出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课前复习的几个分数的单位分别是多少?

5。巩固:老师那里有12块糖,能够把这12块糖看成单位“1”吗?你怎样分这12块糖?创造出了什么分数?分数单位是多少?

四、练习:深化理解,回归生活(12分钟)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然后全班交流。

2.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吧?也喜欢挑战吧?下方让我们在游戏中理解挑战,看看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拿出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装5根小棒,第二个盒子里装10根小棒,第三个盒子里装15根小棒。老师抽出小棒,学生猜分数或盒子中小棒的数量。)

3。共同完成练习十一第7、6题

师:分数很搞笑吧?分数在我身边比比皆是,看64页的第7题带给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一齐开看。

(生默读信息,举手交流)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分数?把你搜集的分数和同学们说说。(可留为实践作业,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0。5分钟)

练习十一的5、8、9题

六、全课总结,感受收获。(2。5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在本节课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很棒,收获也很多,表扬自我一下吧。

假设一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样长,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一来评价一下自我的表现。(第一,最棒)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二来庆祝一下自我的收获。(成功,耶)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三来表示你是否同意下课。(OK,OL)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3/4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单位“1”: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1/4分数单位

篇18: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数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明白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我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能够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还能够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此刻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群众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能够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概括分数。

老师:透过上方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也能够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能够很小,也能够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务必是平均分。

(四)思维训练

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61页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明白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能够用单位“1”表示。

3。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潜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篇19: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潜力与方法:透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构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潜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透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这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资料。

老师往这一站就能够用几来表示?“1”除了能够表示一个人,还能够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明白,但此刻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1”除了能够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能够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1”还能够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能够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此刻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此刻的“1”不但能够表示一个个物体,还能够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透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能够看做一个整体,都能够用“1”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就应怎样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就应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那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1”)

总结:原先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能够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1”就能够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资料。)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就应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方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方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1”的四分之一?

生: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1”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构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1”,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1”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1”。

3、比较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1”相同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1”?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1”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思考: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习

1、读读下方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一天的睡眠时光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到达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方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方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占大长方形面积的()、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5、数学智慧

那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但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第二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篇20: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知识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

作业纸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月饼,现在我要分给4位同学,你觉得怎么分才公平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均分)

导入课题: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认识分数,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1)教学单位“1”的含义。

(出示第52页例1的图。)谈话:先来看这四幅图,你能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写出分数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相机指出:一块饼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称之为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最后一幅图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

提问:想一想,在这几幅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这几个分数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概括分数的意义,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提问:从这几个例子来看,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板书:分数的意义)追问:这里的若干份在一个分数里表示什么?一份或几份在一个分数里表示什么?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渡:我们知道,在整数和小数里都有计数单位,分数里也有相应的单位,这个单位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分数单位)

提问:那这四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2)练习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同学们说得很棒,可是光说不练怎么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练习纸,这里把6个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分一分,涂一涂找到喜欢的分数。

(学生自己操作,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分数,你能和大家介绍下吗?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谈话: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我也涂了其中的4个,想一想,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呢?(板书:6432)

64,说说你的理由。还有不同答案吗?32,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同样涂四个三角形,还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都把6个三角形看做单位“1”,为什么找到的分数不一样呢?(是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有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相信这些都难不倒你,谁能快速的说一说。练习八

2、直线上的点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在直线上同长用0—1之间的线段表示单位1,页可以用1—2、2—3之间的线段表示单位1.小眼睛仔细看,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那这里可以填多少呢?你觉得还可以填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下面的请你试着填一填。

3、你会涂色表示2|3吗?打开书本,自己试试看。

师:同学们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的桃子个数不一样呢?

小结:一个圈里不管都多少个桃子,都是把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就是2|3.

4、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分数的意义,那么下面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给大家点提示:

同桌相互说一说。你会说哪一个,谁来说说看。

出示3:一节课的时间是32小时。32小时的意义是什么?刚我们已经说过这个分数的单位“1”了。

(四)巩固游戏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我准备了15块崭新的橡皮,准备送给你们,想要吗?。我先说要求:等会请同学上来,按照我所说的分数来拿,如果拿对了,橡皮就送你,如果错了,橡皮只能留下,听明白了吗,谁愿意来试试?

要求1:我先请他,他举手发言最为积极。

听清楚:请你拿出这15块橡皮橡皮的51;(停顿一会)开始

(1)他还没拿,可能是紧张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要拿出15块橡皮的51,应该把什么看做单位“1”?应该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你能在展台上分一份吗,平均分成5份,你来说,要拿几份?1份是几块?(3块)。很遗憾,这三块不能给你,送你一张我们学校的书签作为鼓励,谢谢你的参与,请回坐。我拿掉这3块。

(2)给大家看看你拿了几块?(2块)他拿对了吗?。你来想一想,要拿出15块橡皮的51,应该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在展台上分给大家看一看,(这2块也放进去),平均分成5份,要拿几份?1份是几块?(3块)。你只拿了2块,很遗憾,橡皮不能给你,送你一张我们学校的书签作为鼓励,谢谢你的参与,请回坐。我拿掉这3块。

(3)给大家看看你拿了几块?(3块)你是怎么想的?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在展台上分给大家看一看,(这3块也放进去),平均分成5份,要拿几份?1份是几块?(3块)。他拿对了吗?橡皮送你了,请回坐。

要求2:还剩几块?我们继续,他的手举得最快,我请他。

听清楚,拿出这些橡皮的123;(停顿一会)开始

。。。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2份。。。

要求3:还剩几块?继续吗,这回要请两位同学一起来。

你先来,听清楚,拿出这些橡皮的31;(停顿一会)开始

请你拿出剩下橡皮的31;(停顿一会)开始,(。。。停);

同样是31,为什么他们一个人拿了三块,一个人拿了两块?(橡皮数量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

从剩下的4块橡皮里拿出几分之几给他,就一样多了呢?41,几块?

要求4:还有3块,已经有同学举手了,等等,这回我们换个要求,根据你们自己所想的分数,上来拿。(笨的)

如果你们上来拿,想拿几分之几呢?拿几块啊,3块全拿走

要求5:(还有很多同学没拿到是吧),还有一道题,谁率先算出答案,并说对理由,这两块就给他。(不要说,还有三份一共有这样的几份?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总结:今天和大家继续学习了分数,一起来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还认识了分数单位,那什么是分数单位,。

(1)最后留一题作业给大家,练一练第三题,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去解决,好吗?

这堂课就到这结束了,感谢大家,也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谢谢!下课吧,同学们。

篇2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单位“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分子、分母表示的实际意义。

3.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分数

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2. 练习十三第3题。

3. 动手操作

老师提供了三样材料:正方形纸片一张、画有一分米长的线段的纸条一个、6个三角形。我们动手给它们平均分,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分数?

配合讲解,实物展示.

① 动手折一折,涂上阴影并标出分数。

你得到了什么分数?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② 在线段上标出分数。

“一分米长的'线段”同①(顺势学习分子分母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2.(紧接着上面两个操作)6个三角形,你能给它平均分成几份?又得到了什么分数?动手试试看。

你还能给6个三角形怎样平均分,又找到了什么分数?大家动手再试试看。

3.刚才我们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做第74页上面的两道题和练一练的第二题。(注意辨析)

4.不管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说成把_平均分。刚才的分数都把谁看作了单位“1”?

生活中,你还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

5.老师这里有一个分数-,你猜猜看,老师把谁看作了单位“1”,也就是把_平均分成了2份,取这样的1份?

你能说得与别人不同吗?能说得更有新意吗?

6.谁来说说 表示什么?〖根据板书,揭示意义。

7.让某一小组站出来2名学生,老师也站进去,问:2名学生占我们3人的几分之几?你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吗?

为什么同样是2名学生,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篇22: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一读下列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你能举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圆的1/4。

突出整体:

师:谁能用分数表示被涂上颜色的小喵咪?

生:把8个小喵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

4. 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黑板上的三个分数,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单位1的几份之几。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四、练习巩固。

1、说出下列题中的单位‘1’。

2、学生汇报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习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第十册(第23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百分数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学习百分数。

三、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搜集整理百分数的信息,课上再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类推、辨别,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五、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七、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情境出示:

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五(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

队员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1)同学们,如果你是五(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回答:

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我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平,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2、师小结后,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的个数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3017

3号队员5043

(1)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

(2)那谁来说说怎么算?

(3)是呀,得出后仍不便于比较,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

3、小结,引出百分数。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比较特别,分母都是100,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88%。(板书: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也就是在原来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一起再看一遍。(板书:85%)。你会了吗?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像这一类的数就是百分数。

(2)谁能说说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3)现在你能确定几号队员投篮水平高些了吗?借助这三个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选择哪个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了,看来百分数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联系生活,感悟意义

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百分数意义。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各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稍微留心一下,在我们生活周围到处可见百分数,这是一件衣服的合格证,在上面你能找到百分数吗?请你读出来。75%、25%表示什么意思呢?

2、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收集标有百分数的标签、合格证等,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全班交流。下面想请几位同学带着你的收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4、补充练习。

(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百分数,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从中能看到百分数吗?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2)一起再来看老师从网上搜索到的一条信息,自己轻声地读一遍。这儿的110.7%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几个百分数,看似随意,实则是别有用心,这几个百分数不只是与学生收集的百分数的简单重复,而正好是学生所收集的空白所在,它们的出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

(三)分析比较,深化认识

1、回顾整理。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百分数,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时,全都采用了怎样的说法呀?

2、归纳小结。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3、观察分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咱们也了解得很多了,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仍以四人为小组,去研究研究,看看百分数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谈发现,师引导整理。

(1)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只有是100,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2)写法不一样。

(3)读法不一样。

(4)百分号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100,可以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

5、实例中体会不同。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发现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不同的,有很多特别之处,现在请你来看一看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课件出示: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米相当于米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一种关系,而其余几个分数都是一个具体的数量)那你能不能将这两句话读一读,让别人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设计意图: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百分数仅仅“形象化”地理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百分数与分数区别这一内容,因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辨析、去感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拨开心中迷雾,认识“庐山”真面目。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出示:1%、18%、50%、89%、100%、125%、7.5%、0.05%、300%

要求: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练习中,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学生在回答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以及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千姿百态时,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问题包装、形式变化,枯燥的百分数的知识放射出迷人的色彩。每个学生都乐意读出自己感到特别的百分数,都乐意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发现,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

2、小游戏:让学生写出10个喜欢的百分数,学生动笔写了一小会,教师突然喊停笔。要求学生用今天学的百分数向全体同学汇报写了多少?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说明已经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对于刚学习百分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是通过这个练习,形成思维的阶梯,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屏幕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读法,而且从这两句话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中足以看出我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到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五)总结提升,体现价值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在一节课时间里真正弄清百分数的所有知识那是不现实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研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这几年,我们烟台的变化可太大了,这一点咱们是有目共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展开专题研究,向家长、亲戚了解了解,或者到报纸上、网络上去查找查找,收集收集有关我们烟台近几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百分数,相信当我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全班交流时,你一定会被我们烟台的变化之大以及变化之快所折服!

设计意图: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从“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 。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是它的( )。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 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来表示,但是这个 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篇2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l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深入理解了四分之一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8个三角形分别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找到了1/4。现在请你继续观察,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 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 ),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 )/( ),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 )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 )/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l 课后反思:

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分数的旧知后,我出示了4张图,组织学生分别找出他们的1/4。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在领会其实际意义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切入到本课的重点。巧妙地利用对1/4的理解,连接了旧课与新课。

接着让学生利用一些小棒拿一拿、猜一猜,深化理解了一个整体,从而为单位“1”的揭示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揭示单位“1”后,又安排了一个猜数游戏,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升华,加深了单位“1”的理解。接下去,我再次利用4个苹果和8个三角形这两个素材,让学生自主找其他分数,通过对1/4、2/4、3/4、4/4的比较得出分子与分母的含义,从而为接下来分数意义的揭示打下了基础。最后通过对5/9、5/( )、( )/( )含义的叙述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分数的意义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在新授过程中,以初步理解一个整体——深化理解一个整体——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主线,通过学生对不同材料的操作、在交流和表达中建立分数的感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加速”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学习的总结,进行有效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落实。最后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也参与到学习中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而了解更多有关分数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开始“冲刺”。

篇24: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篇25: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习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习题

通过练习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篇26: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平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习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习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习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习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篇27: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 (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篇28: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深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问:天气越来越冷,老师想去买一套保暖内衣,在商场里选了这样两套衣服。在看了合格证以后发现这样一些信息,请你来帮老师选一选,买哪一套比较好?(出示课件)

明确:100%棉表示这件衣服是全棉的,65.5%棉表示这件衣服含有65.5%的棉。

(二)新课教学

1、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举例说一说。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个这样的数。

总结:像刚才这样的数,都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中的“%”叫做百分号。

2、理解意义

提问: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这样表示吗?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

明确: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14/100。

提问:那么没有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多少?(86%)表示什么?

提问:你能用这样的形式表示收集到的百分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讨论)。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学生讨论75%、50%各表示什么意义。

总结:分数既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具体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量。

(三)巩固练习

练习:猜盐水的浓度。

这里有一杯淡淡的盐水,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这杯盐水的浓度吗?这杯盐水的浓度是5%,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果这杯盐水的浓度很高,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一个百分数表示?为什么没人猜是100%?可能是100%吗?如果盐水的浓度是100%,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四)小结作业

学习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谁能和大家分享分享?

(四)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五)教学反思

篇29: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成语引入:

1、回顾分数,了解学生的起点。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吃的?猜猜看,是什么?哦,请看电视,是(蛋糕)

师: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生答师板书)

师:关于这个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4”是分母,“1”是分子,1和4中间那条线叫做分数线。

二、展开——分数意义的研究

1、研究,理解单位1。

(1)探究,用多种材料表示出。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什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来表示吗?我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呢?

课件边展示老师边说: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一米长的绳子一条,画有四个熊猫的图片一张,小圆片12个。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材料表示出,然后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要求了吗?那我们赶紧行动吧!

小组活动。

(2)反馈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来表示的?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把其中的一份涂成了红色,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2:我把一条绳子两次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绳子的。

生3:我把4只熊猫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1只)就是这些熊猫的。

生4:我把12个小圆片平均分成4堆,其中的一堆(3个圆片)就是这些小圆片的。

(3)归纳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出了,我们一起来看电视,回顾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的。

师:是的,我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板书:平均分成4分,表示这样1份的数)

师:刚才在表示有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地方吗?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小组商量。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有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长方形的纸,1米长的绳子,有的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4只熊猫、12个小圆片。

师:是不是这样?

师:有的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那么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刚才我们把这根绳子平均烦人昵称4份,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多少?(生:1米)

像这样1米长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像4个熊猫、12个小圆片,它们都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大家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有什么字?(生说)

师:“1”是吧,我们就把它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及大括号)

师:单位“1”有哪些呢?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师:那么一个物体出了可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外,还可以是什么?(生说)

师:那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那一个整体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叫做单位“1”,那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大家一起说。(单位“1”)

(4)研究几分之几

师:对我们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板书:把)

那剩下的部分,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

师:表示什么?

师:老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这样7份的数,应该是多少(找生:)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吗?表示什么?

师:那像这样的分数能写多少个?

师:这么多的分数,你能根大家说说什么叫分数吗?(生说师补充板书:若干份、几)

再找生说,并板课题:分数。反问:什么叫分数?再找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分数的意义。(补充课题)

师:关于分数的意义,你清楚了吗?下面老师请你在演草纸上写一个分数,并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生写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分数说一说?(找生说)

2。理解分数单位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同学们,你们看,这里这么多的分数,它们的分母有的是4、6、12,那分母都表示什么?(生: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你们再看看这些分子?又表示什么呢?(生:取这样的几份)

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板:分数单位)

反问:什么叫做分数单位?(生说)

师:(指黑板任意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

师:看看,刚才你写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三)练习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

1、课件出示:(教材63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会吗?(找生口答,并问为什么?说到第四幅图时有2种答案。可以问,还有补充吗?)

2、教材63页第2题。(略)

师:刚才这些图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接下来这些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喊声在黑板上做,并请这个学生订正,同学们把答案写在演草本上。)

3、7题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们看看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图)

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图)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师: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说一说。

生1:如果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一个人头部高度就是这样的1份。

生2:把长江干流水体所有的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有3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3:这里的表示把死海表层海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盐就有这样的3份。

4。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苹果图)

师:接下来,老师请每个同学都动手,(课件出示)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卡,开始做。

师:为什么都是十二个苹果,分得的每一份的数量却不一样呢?

生说师结:刚才我们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非常不错,这节课有多少同学发言?站起来,。你能说说发言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吗?现在发言的人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师:看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联系实际举一个有关分数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生说:分数的意义),那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分数的产生及历史,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介绍。

师:谢有学同学还做成了幻灯片呢!真用心,我们一起看看!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分数单位

把单位“1“一个计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这篇文章共7996字。

篇30: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分数的意义已经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已往学过的知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这节概念课,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教学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分一分,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2)“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1)单位”1”的建立及理解。(2)分数“单位”的理解。

篇3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平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平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平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平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2、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篇32: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复习旧知,引出意义。

1.让学生看图和实物回答问题。

①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这个苹果的多少?

②把一张纸平均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得这张纸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

(附图 {图})

3.在下面图中,用阴影表示分数。

(附图 {图})

4.7分米=( )/( )米

3厘米=( )/( )米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亲自实践,认识意义。

1.了解分数的产生。

让学生看问题:

①两个小朋友分一块糕点,平均每人分得多少?

②用1米长的尺子去量黑板的边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点,怎样用数量表示?

③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用折纸的方法,分别折成表示1/2,2/3,1/4,3/4的 图形。

通过以上实践,小结:

把“一件东西”平均分成2,3,4……份,分数是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本第52页第一段课文后,再小结:

人们在等分物体或在测量和计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为了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常把1个单位(或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再用它的1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2.理解分数意义。

①突出“平均分”。

回顾前面的“复习旧知”与“教例”,指出“平均分”这一前提,增强学生的均分意识。

②明确单位“1”。

1)让学生看课本第52页与第53页列举的6个图,讨论各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每份是几分之几:1/2,1/3,1/5;

阴影或括号部分表示几分之几:2/3,3/4,5/8。

2)教师指出:从6个图形中可以看到,一块糕、一个圆、一条线段、一个长方形在没有等分前,都是一 个完整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或整体“1”。

3)出示课本第53页的苹果图,提问:

这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4)出示红旗图,提问:

这幅图是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面红旗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5)教师小结:单位“1”具有以下“三性”:

A.概括性。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件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盒乒乓球 、一个班的学生等,所以单位1应加上引号。

B.可分性。即可以根据需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C.相对性。即每个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如把半块饼看成1/2,它的单位“1 ”就是一块饼。如把4块饼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那么一块饼就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1/4)了。 必须注意,单位“1”要根据对象范围来确定。

③认识分数意义。

1)引导学生重看课本第52页与第53页的6个图,从第52页3个图中可看出,把单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后(指着图解释“若干”的意思),只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是(指着上述板书的第一排数)1/2 ,1/3,1/5;从第53页3个图中可看到,把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后,表示其中的几份,得到的分 数是(指着板书的第二排数)2/3,3/4,5/8。

2)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练习,巩固意义。

在完成书本上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下列几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下面各图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附图 {图})

2.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把15支钢笔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钢笔总数的1/3,是把钢笔总数看作整体“1”。

②把全班人数分成5个小组,4个小组是这个班的4/5,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3.说说下列题中把什么作为单位“1”,题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1分米是1米的1/10。

②一堆煤有30吨,已运走了2/3。

③五年级甲班女同学人数占全班的3/5。

④玲玲看了一本书的1/5。

四、小结归纳,强化意义。

1.演示:教师在一个纸盒内放上6支粉笔,让学生分别从盒内拿出这些粉笔的1/2,1/3。接着, 使纸盒中增加到12支粉笔,又让学生从盒内分别拿出总数的1/2,1/4,1/3,2/3,3/4。在 此过程中,归纳出:首先要确定把多少支粉笔作为单位“1”,再平均分后取出所需的支数。

2.讨论:前面我们分了些什么?还可以分哪些东西和物体?

归纳出单 一个东西(一个水果,一块糕……)

位“1” 一个计量单位(1米,1吨……)

一个整体(一所学校,一项工程……)

3.引导总结:把表示单位“1”的量都是怎样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若干份)分数是 表示这样的多少份的数?(1份或几份)然后总结“什么叫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篇3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咱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近视,近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篇34:《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主要是百分号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3、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数学思想

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但是课题很特别,谁发现了?的确,正常的数它不会说话,但是,当一个数回到具体的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的时候,它呀,就会说话了。

2、提出4个问题,感受数会说话。

(1)看到100分的考卷,什么感觉?

(2)100米的跑道长吗?

(3)100米高的杉树,感觉怎么样?

(4)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行动中,有100个儿童受伤或者死亡了,感觉又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本来不会说话的100,现在怎么了?会说话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会说话的百分数,其实一个道理,当百分数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听懂百分数的话。不过同学们,要想听懂百分数的话,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达成目标:新颖的课题,对100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精心点拨,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首先得认识百分数,研究百分数。

根据我们前面五年的经验,从4个方面着手,板书,读法,写法,意义,用处。

2、读法、写法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之前,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和老师提供的百分数。

交流时,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读法。

写法,师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小圆圈”。

在练习本上快速的写上3个百分数,比比谁写的百分数又快,又有点特别。

交流。强调出百分数的4种: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比100大的,等于100的。

3、意义。

屏幕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百分数,我们只要求同学们研究第一个就行了。也就是“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你觉得这里的98%它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呢?我相信,多数同学能凭着自己的直觉给出你的理解,我希望我们四人小组里边能出现不同的想法。咱们比比,看哪些小组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百分数的含义,好不好?

交流。

及时鼓励表扬。

师小结:同样的一个98%,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想法,就是“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98/100”,(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下面那两个百分数,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说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一人说一个,开始。全班交流。

4、同学们,三个百分数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含义,接下来老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三个百分数,尤其看看它们后面所表示的含义,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带领同学看屏幕的三句话,谁占谁,边说边勾。

原来,百分数都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其实,孩子们,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用处,过程中感受。

都说百分数会说话,下面的时间,请大家仔细的看看屏幕上的三个百分数,你从哪一个百分数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它可不是三个抽象的数哦,如果你带着真正数学的眼光,你是能独处一点东西的,把你的感受在死人小组里面好好的交流一下,有不同的想法,及时的进行补充,开始。

全班交流。

师提醒是哪一个数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发现,好像蛋白质的含量好像都是选择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找了几种动物的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出示表格),比较得出鸽肉蛋白质含量最高,难怪有人把鸽肉称为动物当中的蛋白质之王。

改成用分数可以吗?(屏幕出示分数)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你是一个顾客,到商店里面去买这个肉类,你想了解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你更希望看到百分数呢?还是更希望看到分数?为什么?

6、既然鸽肉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吃一只鸽子吃到的蛋白质就要比吃一只鸡吃到的蛋白质要多呢?

那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分数并不能明确的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只能反应蛋白质和整个肉的一个关系。正因为百分数它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表示的是量和量之间的一种百分之几的关系。(板:关系)

简单介绍百分率,百分比,百分点。

所以,细心的同学你会发现,无论你从生活当中哪里找到的百分数,低头看看它们的后面有单位名称吗?

没有名称说明它们能不能作为具体的量?它只能表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蓝色星球,进一步感受。

7、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组内合作探讨交流。两名学生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写百分数。

两名学生汇报。

达成目标:认识百分数及其类型。组内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四五个同学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1、一件衣服总共分成100份,然后棉占98份;

2、这里面不含棉的占2%;

3、百格图来表示;

4、线段图来表示;

5、一件衣服的棉布占衣服的一百分之九十八。

达成目标: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达成目标:能试着说出每个百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同桌交流。共同的地方1、分母都是100;

2、它们表示的是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

组内交流感受。

两三个同学说说对98%的感受。百分数,方便,简洁,便于比较。

达成目标:在对比中构建新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没有。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继续考验大家。(出示7个百分数,三句话)从这七个百分数里边,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1)啤酒在西方是一种饮料,酒精含量约占xx。

(2)成年人的人体当中,水分大约占总体重的xx。

(3)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xx,淡水占了xx。

四人小组里面,说你的想法,更要说你的理由。

先组内交流

几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达成目标:深入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83页做一做1-2题

自主完成练习

达成目标: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爱迪生格言。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及收获。

达成目标:学会总结概况所学知识,通过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深入理解格言,立志努力。

篇35:《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意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收集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既然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表格。

师:3位球员进行投球比赛,你认为谁的水平高?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的水平高,只看投球次数或者投中次数可以吗?要看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几。

3.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位球员投中次数分别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中。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通分)

生通分后汇报,师板书:13/20=65/100 ,15/25=60/100, 31/50= 62/100

通过进行比较,发现球员A的水平高。

(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写法。

1、用百分数表示,读、写百分数

师:请你说65/100 ,60/100, 62/100每个分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师课件显示:

65/100表示球员A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五。

60/100表示球员B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

62/100表示球员C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二。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读作百分之几。(板书)师示范写65%

师:谁能来读出这个百分数?

生:读作:百分之六十五。

师:将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并读出它们。

2、件出示表格,补充完整。

3、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请你举例说说你收集到的其中一个百分数,它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举例说明,师板书记录。

篇36:《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

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两个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

师:嗯?你的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课件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xx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可以用?来表示;(并板书)

课堂评价一:P47页(见PPT)

课堂评价二:PPT口头完成做一做(P46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再通过两次的课堂练习评价,巩固分数的意义及为分数单位的学习再做铺垫。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

师:刚才我们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生:一堆糖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老师指着PPT学生回答:2份、3份、4份、6份)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在数学里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分数单位”。例如的分数单位是。

师:指着课件(学生用圆片表示后剩下的空白部分)同学们看看空白处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

师:的分数单位是?里有几个?

生:,3个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

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含义(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师:看到这些图,美不美?还有比这更美的呢?请同学们欣赏下并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些什么规律?(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师:孩子们,今天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的惊喜,相信明天的你会更精彩。最后老师用与分数有关的话送语送给你们,或许现在不明白,慢慢的你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篇37:《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11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一课时第82、83页“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百分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知识,并且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后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本节课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就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读、写,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思考、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自然课上老师要做自然实验,为大家准备了3杯盐水。

1号杯

2号杯

3号杯

盐的重量(克)

22

17

43

师:根据条件,你认为哪杯水最咸?为什么?

教师出示:

1号杯

2号杯

3号杯

盐的重量(克)

22

17

43

盐水的重量

25

20

50

师:请再次选择,并把选择方法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

预设:①求每杯水中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22÷25=22/25,17÷20=17/20,43÷50=43/50,再通分,得到:88/100,85/100,86/100,可以比较出第一杯水最咸。

②求每杯水中盐与盐水的比。1号杯88:100,2号杯85:100,3号杯86:100。

随机板书。

3.说一说三个分数88/100,85/100,86/100所表示的意思。

4.师:为什么要转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有什么好处?

小结:88/100、85/100、86/100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母都是1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示,那就是去掉分母,在分子后面直接加%,例如: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

5.指名改写成百分数

88%85%86%

齐读一遍。

6.揭示、板书课题:这样的数大家见过吗?是什么数?(揭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意义

1.师:百分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课前大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信息,请和附近同学交流:说一说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并说出你从信息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课件展示百分数,共同分析

师:老师也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想看看吗?

①光明小学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为90%,及格率为100%。

师:90%表示什么?100%呢?

②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xxxx年,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30%。其中,在校的小学生佩戴眼镜的比例为30%,中学生为50%,大学生达到了75%。居世界第二位。

师:看了这则信息,你想说什么?

3.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信息,比如70%,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说一说什么叫百分数吗?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三、巩固深化

1.写百分数。

师:请大家准备练习本,我读数,请你写出来。

课件出示。

2.选择上面的百分数,填空。

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这单元测试及格率一定能达到98%。

②高铁的速度大约是是普通列车的350%。

③1米是1千米的'0.1%。

3.辩一辩

(1)一根绳子长60/100米,剪去30%米,剪去了它的50/100。

(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75/100可以约分成3/4,而75%不能约分。)

(2)37.5%读作:一百分之三十七点五。

(3)百分数的计数单位是1%。

小组讨论:仔细观察,你发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吗?

课件出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学生默读,理解。

4.你能用百分数表示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①百战百胜()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事半功倍()

②语文课上还有哪些成语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

(100%的命中率:百发百中;50%的国土:半壁江山)

四、总结提升

1.师:你有什么收获?

2.宣读“给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爱迪生说过:“天才那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希望同学们要勤奋学习,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200%),你才能在学习中百战百胜(100%),做百里挑一(1%)的好少年!

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分数代表一个数值,也可以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

2.读法不同。分数读作几分之几,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3.写法不同。百分数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行了,而不是写成分数的形式。

4.分母不同。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5.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如:1.5%,300%。

6.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单位是几分之一,而百分数的单位只能是百分之一。

7.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篇38:《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篇39:《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篇40:《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篇41:《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篇42:《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正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同学们怎样称呼我(黄老师),同学们真有礼貌!今天能与咱 的同学度过愉快的40分钟,老师真是高兴,同学们高兴吗?有没有信心?好!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一)谈话导入,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

(1)师: 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快赶上老师的身高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高吗?”

(1米55厘米或1.55米).

(2)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上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没有2米高的吗?有3米高的吗?(没有 )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不能)

(4)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 师:课件出示:

老师要把一张纸分给4个同学

师:为什么不公平?(没有平均分)

师:要想公平就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

(2)师:课件出示一张平均分好的纸(右图所示)

师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每份的大小是多少?

2、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1/4)

A、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 1/4.(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

B、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

师:那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指着这张纸上的图形)

生:2/4、3/4。

3、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理解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

1、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它们各自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2、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做游戏)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一个苹果)

生:一个苹果。

师:一个苹果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两个苹果你还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吗?(出示两个苹果)

生:-------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换了一种眼光,他用“双”(对)做单位,两个苹果也可以用“1”表示,老师要感谢他,为同学们开启了另一扇思维的大门。

师:四个苹果呢?50个苹果呢?

生:一组----一盘-------一箱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还可以表示多个。其实我们是把2个、4个----看作了一个整体。

3、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并说说是怎么来的。

创造分数,感悟分数的意义

师:说到分数,我们不陌生吧?那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分数怎么样?(师演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过程)这一份怎么表示?

生:1/2

师:嗯,很好,刚才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分数,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分数!

生:能。

师:好!今天咱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创造分数,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请同学们动手动脑来创造分数

1、每人利用你们课桌上的材料任选一种,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涂一涂)创造出一个分数。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合适的分数让学生展示)

师:好了,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请这个小组来把他们创造的分数给大家介绍介绍。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咱们在座各位同学也要给以评价,好吗?

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师注意展示不同的分数,介绍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一份是谁的几分之几,生生评价,师生、生生互动)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数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们,瞧!这是我们经过动手动脑自己创造出的分数,多么了不起呀!(手指分数及图片)刚才我们在创造这些分数的时候,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生:1个圆,1个正方形,1条线段,4个苹果,6只熊猫-----

师:1个圆,1个正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物体,师同时板书)

师:1条线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计量单位,师同时板书)

师:4个苹果,6只熊猫我们可以他们称为什么?(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师同时板书)

我们在表示不同分数的时候,是把这些(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了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师:单位“1”可以指什么?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等等。

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圆-----还可以指一个计量单位比如一条线段-------还可以指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4个苹果-----

师:单位“1”还可以指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举例,同学们发现单位“1”可以指一个,还可以指多个。

(手指分数及图)刚才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到底什么叫分数?小组内试着说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2:---------

生3:----------

(师注意引导“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师:请同学们再来试着说说什么叫做分数。(生说,师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得很棒,不仅创造了分数,还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 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组成的。那么分数中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师:同学们,看这个分数表示什么?(例3/4)

生:------

4、(游戏)理解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5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大家学得累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么?

(出示粉笔盒)猜一猜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一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两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师:请同桌两人,一人拿6枚棋子,一人拿8枚棋子,准备好了吗?请你们都拿出全部的1/2。

生行动----

师:谁能说说是几枚吗?同样都是1/2,为什么表示的数量不同?

生回答(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12枚棋子,准备好了吗?

请你拿出全部的1/2,是几枚? 请你拿出全部的1/3,是几枚?

请你拿出全部的1/4,是几枚?

师:同样是取一份,为什么却是不同的数量?

生回答(同一个整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就不同)

师:(指1/2、1/3、1/4)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反思: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回到具体,结合具体的分数解释意义,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拿出我们的手来做个游戏,

师:请你拿出一只手的五分之一

一只手的五分之三 一双手的五分之三

师:把一双手分成5份,一份是多少?

生: 2个。

师:那么3/5是多少?

生:6个。

(四)、课外拓展,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老师先说。(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小组人数的2/8,

屏幕出示: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说明: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有助于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有助于把课内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篇43: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篇44: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2/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⒎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拓展练习??思考题

?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生活的需要

分数的意义

1/4?3/4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篇45: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认识百分数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个性化的教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题:

姓名李明张华吴军

投中次数157235

投篮次数2010050

提问:从上面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问:从表中呈现的信息来看,冠军将属于谁?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像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表示成75%、72%、70%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感悟、体验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尝试理解每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1)师生交流概括: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师生交流深化百分数的概念

提问:这句话提到几个量?

小结:这2个量表示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练习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绒10%,羊毛85%,锦纶5%,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②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尝试百分数的读与写

(1)学生读例题中的百分数,教师指正。特别强调100%的读法。

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的区别

(2)教师写百分数,学生观察,并小结出写百分数的步骤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数进行练习

比赛:写10个自己最喜欢的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10秒后让学生汇报完成的任务(我完成了任务的()%),并提问:为什么?

特别强调指刚好完成任务与超任务的情况。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一)书本练习p99/试一试,

(二)选百分数

1、出示练习

2、思考:百分号前面可以是哪些数呢?

3、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4、提问:最小的百分数是1%吗?最大的百分数是100%吗?巩固概念,辨析异同。

(二)1、思考: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和分数比较相似),那么百分数和分数完全一样吗?

2、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出示练习题:我校占地面积公顷,其中教学楼的占地面积约占()%,足球场的占地面积约()公顷,约占总面积的()%,

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4、出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还可以表示成某个具体数量,可以带上单位名称;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后面没有单位名称。

联系: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三)判断对错。

(三)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用1%的灵感+99%的汗水去换得100%的成功,祝愿我们班100%的同学都成为人才。

篇46: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一袋大米,吃了。

(2)一袋大米,吃了千克。

这两题中的有什么不同?

二、导入新课

老师这有一张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谁找到了?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

三、新授

1、百分数的读、写法。

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这些数叫做“百分数”?

它们就相当于分数中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所以叫做百分数。只是通常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写成59%、41%这样。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写百分数。

2、百分数的意义。

你们知道黑板上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棉51%、涤49%等。

这些百分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两种量、两个数的关系。我们把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和我们学习过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四、练习

1、课前复习题中,谁能换成百分数表示?

2、在规定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用含有百分数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写了几个?

3、飞标游戏,说明什么?

4、成语中的百分数。

如:百里挑一、一箭双雕、百发百中、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9—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百分数。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不同。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相互学习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其价值。难点能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反思:

1、让学生们对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进行研究这一环节耐人回味。这一节课中老师并没有急于自己讲解新知或自学课本,而是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去积累对百分数的感性认识,主动建构个体对“百分数”的理解。在各个个体对百分数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且这样的学习是现实的、有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一些区别,同时,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2、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习。根据成语说百分率。如:百战百胜、十拿九稳、百里挑一等。

3、结语中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百分数的实例,但却独具匠心。既是文化的渗透,又是育人意识的集中体现对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素材的研究,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地方,比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问中的错误没能及时纠正,对于学生学习百分数可能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印象,因此,我觉得,要上好数学课,不但要认真备课、上课,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篇47: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在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会读写百分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是独立的,是学生新认识的,与前后内容无关联。

2、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认识百分数势在必行。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的知识,老师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学的很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表现的也不错,都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我们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对百分数的了解不是太多,因此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

(2)、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word该篇DOC格式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47篇)范文,共有10003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47篇)下载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47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