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发布时间:2023-03-03 16:34:0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0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篇2: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爱国      帆来日出

1.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及点评

2.《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3.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4.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

5.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6.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7.思品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的心得

9.《彩票》教学设计

10.《阳光》教学设计

篇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2.这天我们一齐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透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透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透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透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构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能够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篇4: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是啊,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长廊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大家之前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此刻我们就来透过看图猜诗的方式分类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对古诗的掌握状况(送别类,情感类,咏物类,最后出示山水诗)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众多的耀眼明珠之中,像图片上这种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能够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与他共同游“望天门山”。(板书)

知其诗必先晓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大屏幕出示李白的简介)了解了本首诗的作者后,我们就正式进入本首诗的学习。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板书课题,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就应是一座怎样的山?(很高的),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师:什么叫“望”?怎样看才叫“望”?向远处看就是望。

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再一块儿读课题。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2、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吗?那就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出来(同学齐读课文)。指名读。

师:读诗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老师也想读一读,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好不好?(师范读,比划节奏)。

师:听到老师的朗读后,同学们想不想再读一读呀?(想)。那接下来老师就把机会留给大家,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这首诗,在你们朗读的过程中,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开始读吧。

自读、请同学示范读(教师可适时指导),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齐读。

3、师: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在诗中迅速的找一找。(学生画出景物)。看来同学们都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师: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作者描述了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想象,领悟诗意

师: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是)。我们一齐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貌的。(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1、师: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觉,能够说山的高大,也能够说其他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

师:天门山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那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就应读出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

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

同学读的可真好,咱们同学一齐读一下好不好?

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天门山这种磅礴的气势。

2、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

A天门中断楚江开。(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讲解一下断、开二字的含义,教师讲解,学生理解)

从什么地方能够体会到这种气势?(让同学说说想法)

断:断开开: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楚江水势很猛,把---)

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那惊天动地的轰鸣)

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我们一齐读出这种气势。

教师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雄伟奇丽的天门山傲然挺立,奔涌澎湃的的楚江水滚滚东流,那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让人觉得,仿佛天门山就是让这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给硬生生冲开了。真是奇哉,山也;壮哉,水也!

B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这种气势(“回”字)这个“回”,在那里是折回。

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在那里为什么会折回?(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在天门山的阻挡下,汹涌翻腾楚江水折向北流了)

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撞击天门山那惊天动地的轰鸣)

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

师:“滔滔的楚江水,虽然气势磅礴,但在天门山的的阻挡下,急转回旋,巨浪翻滚,这如野马一样的江水不得不掉头急转,改向北流。

请学生再次朗读此句,教师指导,全班齐读,连读前两句。

(出示比较的诗句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请学生找一找延伸的两句诗与《望天门山》前两句诗的联系或共同点。(都与山水有关,都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让学生试着朗读出这两组诗句的气势与感觉。

磅礴壮美是前两句诗给我们的感觉,但一首诗仅仅有磅礴的气势是不够的,还要融入作者丰富深厚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作者内心,身临其境的体会一下李白的情感,咱们共同来看看后两句诗

C“两岸青山相对出”

指读:这句诗哪个字最传神?(让学生说说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什么?是静态的定点观察,还是动态的观察呢?(是在小舟中观察的,是动态的观察)那是谁在动?(是小舟)

齐读,体味作者高兴、惬意的情感

D“孤帆一片日边来”

指读:哪个字最传神?“来”

指读:从什么地方来?“日边”指天边,是从天边来,“来”字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依旧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师:作者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天门山敞开自己巨大的胸怀迎接他,请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作者是怎样的情绪?(作者内心必须很激动。很高兴。)

此时的李白是处在人生的顺境之中,所以当他坐在小舟之中,向前行驶,青翠的群山相继出现,秀美的风光接踵而至,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情绪呀,自己乘坐的小船伴着晚霞,缓缓而来,似乎是从天边顺水而下一样,这是怎样一种的奇丽意境呀。所以读这两句诗时要读出一种激动高兴惬意的感觉。

E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指读)假如你是具有广博胸襟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是情感奔放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是豪情万丈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是寄情于山水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们都是畅游于青山绿水间的李白(学生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另外两句诗: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找出相同意象,体会在李白的诗中,相同意象也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让学生诵读

3、紧扣词句。

师:在刚才的学习之后,相信同学们对天门山和这首诗都有了必须得了解,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对于这四幅画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喜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幅画,并用与画相对应的诗句告诉大家。(学生发言)

请你们看着这四幅图,想象一下画面,自己试着背一背(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想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如果看到自己能有这么多的小知音,必须会十分开心的。但是李白这样的诗人肯定不想让他的小知音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天门山一个地方,他肯定也期望大家能够畅游祖国山河。

同学们都看到大屏幕上的地图了吧,古代的文人墨客最喜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游历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就让我们追随诗人们的足迹,共同欣赏一下他们所到之处的名篇佳作吧。我们的古诗之旅此刻开始。

在地图上老师重点标记出了一些地方,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去什么地方?(出示幻灯片地图,连接相应古诗,并让学生诵读)

《登鹳雀楼》《题西林壁》《望洞庭》《早发白帝城》《滁州西涧》

《乐游原》《枫桥夜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

五、结束语

师:与这么多诗人共同游历了这么多地方,相信同学们的对天门山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调动身上的所有感官,发挥你们的想象,大声的背诵出这首古诗吧!

这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篇5: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透过对文字、书法、音乐、绘画的赏析,到达诗书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学生的艺术通感,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境中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的神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透过诗中描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潜力和形象思维潜力。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这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诗)

点评:巧妙介绍作者及风格,透过链接李白的其他写景诗,引领学生获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的初步体验与感受,产生“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效果。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点评:吟诵是古诗教学中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初见新诗,学生总会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透过自主学习,到达读准、读通、初步读出韵味、读懂古诗的目的,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打下基础。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这天就让我们一齐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齐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样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明白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点评:“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一教学环节运用板画再现诗中描绘的景物,透过抓“开、回、出”等关键字,启发学生想象,使之在循循引导中理解诗意,内化语言,从而感受山之气势,水的澎湃。

14此刻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点评:紧扣关键字“出”进行感悟,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表及里,

再辅以复沓手法,透过一次次朗读到达回环效果,凸显“出”中之情。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

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

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

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

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点评:透过形象的视频、生动的讲解及入情入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喜悦的情绪,从而到达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古诗欣赏境界。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情绪。(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情绪,(读3、4句)

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板书:书画)

2诗能够是一幅美妙的画,也能够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课件出示)生齐读。

篇6: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透过诗中描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潜力。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透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这天,我们学习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此刻怎样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之后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述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述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齐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述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习)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能够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个性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能够看出。

师:个性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样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那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齐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能够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那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平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平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看看

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超多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齐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明白哪些描述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述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述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能够吗?

(课件出示描述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述的画面画出来。

篇7: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2.这天我们一齐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透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热爱神奇瑰丽的大自然。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透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透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透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构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能够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让学生一边感受大自然的完美,一边情感诵读。配合多媒体,更加形象具体!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篇8: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篇9: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断、开、流、回”,背诵古诗。

难点:能想象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李白写的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生可能会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师:看来,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大声的读,干脆的读)

(二)分析题意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师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释,那“望”在这里是第几个解释?

生:看,在远处看。

师:根据你对”望”的理解,你能说一说望天门山的意思吗?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师:天门山你们了解吗?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天门山?生汇报!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注释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这就是天门山(出示天门山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三)初读古诗,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与秀丽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这首诗里藏着几个有趣的词语,只有读懂了这几个词语我们才能读懂古诗,老师给他们涂了颜色,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那楚江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楚江?请看书中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讲解:这里的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字词都过关了,再读古诗我们会更加顺畅的,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学生)

师:我们把字音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谁来读?(指名读)

师: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这个节奏来读。

生读;

师评价:读得不错,奖励你一个任务,听好了,请你推介一位同学,推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的朗读水平很高,可能超过你!

师:你为什么推介他?生说明推荐的理由。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孩子!同学,请你不要辜负你同学对你的期望!来,请你读一读!

师:孩子,首先得感谢你,因为你的眼力很准,你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朗读的老江湖!

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望天门山>更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画,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看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笔圈出来。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补充)

师:把你们的回答串联了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的山水画了(出示PPT图片)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门山的雄伟与壮阔吧!

(四)指导想象,感悟诗境

师(出示第一句诗):读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生读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师: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给我们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生:断,开

师:PPT出示断字小篆体)这是断字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师:哦,江水的`这种气势你感受到了,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生可能回答:波涛汹涌、封号怒吼等

师:让我们聚焦这个开字,(板书“开”)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竟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请你再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我仿佛看到:()的天门山被()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师(出示PPT):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读

师指导

全班读

师:那又是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片展示);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生汇报:山

师: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是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生:回(板书“回”)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出示PPT)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高大、坚固、坚不可摧

师:是啊,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思考汇报

生: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时激起回旋

师(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画面(板书—回)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山阻水回的气势。楚江水撞击(或是板书勾画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的简笔画)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这样的壮举,让我们合着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波涛中,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行着,终于近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生汇报:“出”(化静态为动态)(板书:出)

好一个“出”字啊,这两岸的山好像是面对面的在比高矮呢!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当小船在青山间穿行的时候,李白抬头向远处看,他的眼前一片开阔,进入他眼帘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PPT出示后两句插图:两岸的()相互对立着,一叶()从()驶来。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从日边漂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板书: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

那诗人当时途径天门山挥毫写下这千古绝唱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2.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总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学们能熟读经典,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方法一)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是《天门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除了今天学得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都抒发了这种感情。

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八)板书设计

篇10: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篇11: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现在怎么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写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写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习)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特别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

师:特别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平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平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可以吗?

(课件出示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篇12:《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应该按照如下方式来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篇1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3、4名同学,及时评价)

同学们背的诗真不少,看来都非常善于积累。

二、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指名说)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三、初读古诗

1、自读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

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把古诗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古诗。合作理解诗意,再来读古诗,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个人自学开始)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五、交流、品读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

(出示天门山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汹涌的江水录像)

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5)学生练习,再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指名读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小结: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味欣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评价:非常有感情,体现出了长江流经天门上时的壮观景象。

五、欣赏录像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长江,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再说长江》的片段)

解说: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她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你们看,这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长江水只好紧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从两山之间挤出一条弯弯的水路,奔腾汹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当。有人说长江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也有人说长江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看,长江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你们听,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壮!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江山胜景,我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难怪当年的李白看到后诗兴大发,写下这如此不同凡响的《望天门山》,连清代的乾隆都称赞这首诗:“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六、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配乐)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

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精彩,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七、总结拓展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同学们记得可真清楚。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板书:

望天门山

青山碧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白帆红日

篇14:《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门山》描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

2、指名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3、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4、学生质疑。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总称。

楚江: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属楚国,因此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5、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两岸清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联系学生游三峡来进行体会。同时体会课题中的“望”)

3、教师小结。

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

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篇15: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篇16: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篇17: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

(1)把诗读正确、流利。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习成果。

(1)谁来读读这首诗?

(2)说说你在刚才的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

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

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

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反馈:天门山长江太阳帆船)我还知道同学们的画画水平挺不错,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下来。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的《望天门山》一诗,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棒,其实李白只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篇18: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 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 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 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2. 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3)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4)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提示“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

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

附: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篇19: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爱国

帆来日出

篇20: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断、开、流、回”,背诵古诗。

难点:能想象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李白写的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生可能会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师:看来,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大声的读,干脆的读)

(二)分析题意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师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释,那“望”在这里是第几个解释?

生:看,在远处看。

师:根据你对”望”的理解,你能说一说望天门山的意思吗?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师:天门山你们了解吗?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天门山?生汇报!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注释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这就是天门山(出示天门山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三)初读古诗,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与秀丽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这首诗里藏着几个有趣的词语,只有读懂了这几个词语我们才能读懂古诗,老师给他们涂了颜色,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那楚江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楚江?请看书中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讲解:这里的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字词都过关了,再读古诗我们会更加顺畅的,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学生)

师:我们把字音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谁来读?(指名读)

师: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这个节奏来读。

生读;

师评价:读得不错,奖励你一个任务,听好了,请你推介一位同学,推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的朗读水平很高,可能超过你!

师:你为什么推介他?生说明推荐的理由。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孩子!同学,请你不要辜负你同学对你的期望!来,请你读一读!

师:孩子,首先得感谢你,因为你的眼力很准,你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朗读的老江湖!

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望天门山更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画,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看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笔圈出来。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补充)

师:把你们的回答串联了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的山水画了(出示PPT图片)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门山的雄伟与壮阔吧!

(四)指导想象,感悟诗境

师(出示第一句诗):读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生读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师: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给我们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生:断,开

师:PPT出示断字小篆体)这是断字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师:哦,江水的这种气势你感受到了,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生可能回答:波涛汹涌、封号怒吼等

师:让我们聚焦这个开字,(板书“开”)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竟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请你再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我仿佛看到: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师(出示PPT):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读

师指导

全班读

师:那又是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片展示);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生汇报:山

师: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是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生:回(板书“回”)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出示PPT)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高大、坚固、坚不可摧

师:是啊,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思考汇报

生: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时激起回旋

师(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画面(板书—回)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山阻水回的气势。楚江水撞击(或是板书勾画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的简笔画)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这样的壮举,让我们合着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波涛中,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行着,终于近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生汇报:“出”(化静态为动态)(板书:出)

好一个“出”字啊,这两岸的山好像是面对面的在比高矮呢!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当小船在青山间穿行的时候,李白抬头向远处看,他的眼前一片开阔,进入他眼帘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从日边漂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板书: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

那诗人当时途径天门山挥毫写下这千古绝唱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2、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总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学们能熟读经典,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六)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方法一)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是《天门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除了今天学得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都抒发了这种感情。

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开借注释

回看插图

出想画面

word该篇DOC格式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20篇)范文,共有3389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20篇)下载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20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