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精选16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11:18:0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6篇《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相关的范文。

篇1:幼儿园大班教学方案案例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实施我保护和安全这方面的教育,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周围的生活开始,通过事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同时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道理。为此,我园组织了“我会保护自己”的主题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做危险的事

1、不玩火

有些幼儿爱玩火:玩火柴,玩打火机,用火烧东西玩,认为这样很有趣,但却不知危险。玩火,易造成火灾。轻者,烧坏衣物、身体;重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丧失性命。

教育幼儿平时做到:

(1)不玩火柴、打火机,不点燃火把,不翻弄火炉,不堆烧落叶和树枝等。

(2)不把纸、塑料这些容易着火的东西拿近火源。

(3)学会认识易燃物品的标志,不要把火靠近贴有易燃标志的物品。

(4)如果发现自家或邻居,或公共场所失火了,要迅速跑出,并大声呼救。如果附近有电话,要快拨通119,请消防人员来救火。

建议

(1)可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火灾的图片、录像,并引导他们讨论怎样防止火灾,重在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2)不要教幼儿参加救火过程,因为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2、不摸电线、不乱动电器

电是人类的好朋友。电能给人带来光明。电是主要的能源。电灯、电视、电冰箱、电车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但它们都离不开电。但是,电同火一样,也是有危险的,而且,由于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危险更大。使用不当,危险会发生。

幼儿好奇心强,对电是很感兴趣的,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甚至一点不知,所以要重视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

教育幼儿做到:

(1)不摸电线,不玩电源插头和接线板。

(2)不乱动家用电器,如落地灯、电扇等。

(3)不要走近设有“小心触电”标志的地方。

建议

(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东西导电,什么东西不导电。

(2)组织幼儿进行“找找哪些地方有触电的危险”活动,让幼儿说说为什么,并在这些地方贴上“小心触电!”标志。

3、不动煤气、天然气的开关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生火做饭,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但是,煤气、天然气是十分易燃的气体,一遇火星即会燃烧,甚至引起爆炸,造成火灾。煤气是有毒的气体,能使人窒息、死亡。

为避免发生危险,教育幼儿做到:

(1)不扭动煤气罐或煤气灶上的开关;不拉、不扯、不碰煤气罐上的软管。

(2)不到厨房里去玩耍。

(3)闻到煤气的臭味要赶紧告诉大人,并迅速离开那里。如果发现煤气灶开关没关或者灶上火灭了而漏气,自己又会关开关的话,可以快去关上。

建议

(1)带领幼儿参观有燃气设备的灶间,可将易燃、易爆的标志贴在煤气罐和煤气开关等地方。

(2)帮助幼儿识别易爆、易燃的标志。

(3)帮助幼儿识别煤气的臭味。

4、不乱**吃药

药能治病,能帮助人解除痛苦,但不能乱吃药。因为药的种类很多,作用也不同。有的药专治肚子疼,有的专治感冒;药除了人用的以外,还有植物、动物用的,如果是杀虫的药,专门用来毒杀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的药,等等。如果把药弄乱了,吃错了药,不仅不会治病,还会添病,甚至导致更可怕的后果。

幼儿因为分辨能力差,容易吃错药。由于有的药形状、颜色差不多;很多药表面有一层糖衣,吃起来会很甜,幼儿自己误吃的可能性会增加。

为此,应教育幼儿做到:

(1)不乱**吃药。生病的时候,要记住自己的药名和药盒,让成人给取药。

(2)大人给喂药时,如果觉得味道跟平时不一样,就不要再吃,马上告诉大人,请大人再仔细检查是否弄错了。等确实以后,再吃。

(3)学会识别有毒药品的标志。

建议

(1)帮助幼儿识记“当心中毒”的标志,内服和外服药的不同。

(2)培养幼儿辨别有毒物品的能力。

5、不玩锋利的物品,用器械做游戏要小心

刀子、玻璃片等锋利的物体,都是危险的。教育幼儿不要玩弄这些物体。使用器械

竹竿等做游戏时,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或别人。

建议

(1)可用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使用器械做游戏之前,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引导幼儿玩安全的游戏。

(3)可设置安全知识画栏,宣传安全常识。

篇2:幼儿园大班教学方案案例

活动目标

1、知道值日生的任务,明确值日生的分工,增强责任意识。

2、掌握收拾、整理的基本技能,养成做事细致、有条理地好习惯。

3、有乐意为集体、同伴服务的愿望。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

重点:知道值日生的任务与职责,,明确值日生的分工。

难点:掌握收拾、整理的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做值日生的经验。

2、幼儿做值日生的图片、照片。

3、歌曲《值日生歌》配套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值日生歌》,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你听到歌里的这个值日生做了些什么呢?

二、出示值日生收拾桌椅、玩具、整理书橱、扫地、浇花等的照片,萌发幼儿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

1.教师:你喜欢这样的值日生吗?为什么?

2.讨论:大班小朋友的值日生该做哪些工作呢?(如:管理自然角、为种植园地浇水、分发学习用品、检查区域材料收拾情况、为全班的画廊以及饲养角服务等)

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幼儿讲到的内容画下来。

3.提问:这些工作靠一个人能完成吗?怎样分工才能做好这些工作呢?(如:划分包干区、一个组负责一个区、轮流做等)

4.小结:班级的许多事情要靠小朋友自己来完成;能为班级做事、为大家服务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值日生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做事情,不能马马虎虎。

三、明确值日生的分工。

1.提问:每天可以有几位值日生?

2.一个星期上五天来幼儿园,你想当星期几的值日生呢?(确定每天的值日生的名单)

3.提问:每天的值日生怎样来分工合作?(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分工的方法)

四、实践:我会做值日生。

分组请幼儿学做值日生。如:照顾自然角、分发学习用品等。

五、延伸:幼儿自己制作值日生的标志。引导幼儿根据值日生的工作特点,设计值日生的标志。师幼共同选择若干个标志进行塑封,作为班级值日生的标志。

篇3: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上周四我们过生日,因为6、7月份的孩子一起过,人数比较多。我们在前面放了两个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们就为女孩子们梳辫子。吃到一半,小伟喊道“老师,我有鼻涕”,“那你出来拿餐巾纸吧”我对小伟说。可小伟没有出来,左顾右盼的看看边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么出来啊?”小伟坐在最中间,左右边都有小朋友,觉得出不来。其实只要把小椅子往后面一拉,就有空间出来了。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出来的”。结果小伟的办法是钻到桌子底下,爬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纠正他钻桌子的毛病,只是对他点点头,因为他想办法了,只是这个办法并不是最合理的。

又过了一会儿,小伟又喊了“老师,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来吧,叉子放在小脸盆里,盘子扔掉”。小伟看看手里的盘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么出来啊?”哦,原来,手里的东西成了累赘,钻不了桌子了。其实那个时候,小伟右边没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没有搬走。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出来的”,又使了个看右边的眼色。小伟看懂了“看右边”的意思,把手里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盘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脚的推开他的障碍物。放完东西,回过头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点点头,并说:“小伟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伟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有爸爸妈妈包办自己的家务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袜子等都由妈妈帮着穿。这让他养成了对爸妈的依赖性,所以遇到什么事总是先喊老师或阿姨,自己不动脑筋想办法。动手能力也就相对比别的小朋友差,使得小伟到了中班,纽扣还不怎么会结。总是以为阿姨或老师会帮忙,自己坐在小床上或地板上等着。小伟其实会做事,但是因为锻炼的不多,做的比别人慢,做的比别人差,妈妈看到就会指责,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错,做错后又会被批评。这又增加了一项对自己不自信的头衔。所以发生了两次可以出来却还要问怎么出来的事件。小伟妈妈也对我说过,“在家里,明明会做的题目,问我们好几遍还不肯下笔,这个孩子没用的来。”

案例反思:

策略一:遇到小伟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形成一致。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做,在家坚持不当他的左右手,放手让他做,做的错、差没关系,只要自己动手,就会得到锻炼,从锻炼中进步。让孩子能获得更多独自动手的权利。纲要中写到:“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策略二:在幼儿园也一样,教师要多鼓励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真棒”、“恩,进步了,继续努力哦”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引导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势,通过引导找出切入点。

幼儿自理能力已经是家长以及老师们坐下来常提起的话题,大家都希望能解决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相信通过家长、老师和自己的努力,小伟能克服他的依赖性和自主性。一起为小伟加油!

篇4: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案例实录:

在吃完午饭后大部分小朋友在安静的阅读书本,这时,听到了几个小女孩吵架的声音,老师便走了过去,是珂珂、雅涵、岚岚在争执,老师问:“发生了什么事情?”雅涵:“珂珂背地里她叫岚岚不和我做朋友,但是老师说过的,大家都是好朋友的,而且我也没做错什么啊。”老师说:“你们此刻已经长大了,有自己交朋友的想法,老师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自己看看怎样解决好吗?”这是珂珂就哭了,岚岚见状也哭了。

时间到了下午,小朋友在吃午点,珂珂又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发生了矛盾,老师看见了,但是没有过去干预,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了事情。在离园的时候老师将珂珂这天在园的表现悄悄告诉了妈妈,让她回家留意珂珂的情绪。

晚上珂珂妈妈回到家就悄悄给我打电话了,说珂珂回到家就抱着爸爸哭诉在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和她做朋友,她没有朋友了。

案例分析:

经过了和珂珂妈妈的电话沟通,将在幼儿园这几天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妈妈说了,妈妈就回忆周末的时候的一件事情,珂珂和一个从小一齐长大的姐姐发生了矛盾,姐姐已经上小学了,用小学的方式去处理和珂珂的感情,就教唆另外一个好朋友不和珂珂做朋友,一向到分开回家都没有和好,当天下午回到家珂珂就哭得稀里哗啦,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一向在很悲哀的和爸爸妈妈述说自己没有朋友了,一来幼儿园就会接连的出现刚才案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珂珂是一个懂事的小朋友,对朋友都比较重感情,情商较高,此刻是已经满了六岁,对于这种感情上的处理都会比较的重视,有自己的交友方式,在对于姐姐的事情对她的伤害个性大,她就模仿姐姐的方式去留住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就去挑唆岚岚不和雅涵玩。

措施方法:

和珂珂妈妈联系了以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和珂珂的妈妈一齐商量让珂珂打开心结方法,珂珂的心结还是姐姐的感情破裂了,所以让妈妈和姐姐的妈妈取得联系,在聚会一次,让她和姐姐能够和好如初,这样她才能不再为失去没有的事情焦虑,珂珂妈妈决定让珂珂在家休息调整两天,在周一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在来参加,那时珂珂和妈妈一齐选购了很多零食,和小朋友一齐分享,这样很快大家又欢声笑语起来,珂珂和雅涵、岚岚拥抱在了一齐,都说大家要永远的做好朋友。

篇5: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录:

班里有个叫胡骏的孩子,一向让我很头疼。每一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一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胡骏的名字。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主角,体会其他小朋友的情绪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下,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下了。一个对自己不报期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胡骏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胡骏通常来园很早,帮忙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貌,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透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胡骏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忙新来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样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夏寒就讲了胡骏帮忙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胡骏改正了错误,此刻很棒。我看到了胡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胡骏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

透过胡骏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此刻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篇6: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群众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状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明白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立刻就要进行群众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这天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料。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最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之后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这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貌,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貌,东张西望,不明白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透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决定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理解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应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必须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状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群众力量中用心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仅不帮忙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好处,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情绪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能够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潜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明白该怎样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此刻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思考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群众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忙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就应怎样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此刻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能够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能够和其他的小朋友一齐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务必要认真听讲。在那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好处了。

(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适宜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就应不理睬明明,就应想办法帮忙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5)教师要善于将群众力量用到用心的方面,能够鼓励孩子们帮忙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齐监督明明,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忙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群众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群众所同化。

篇7: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案例一:鑫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先是鑫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二:宁宁小朋友带来了可比克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宁宁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但是在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刘文琪小朋友神色有异,原先圆筒被她拿去了。

案例三:园内安排有一顿间餐,每次孩子们都会带来不少好吃的。带孩子们如厕时,活动室内有几个孩子没去,间餐时孩子们都纷纷说:老师,我的蛋黄派不见了;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我的火腿不见了。想必是让那几个孩子拿去了,可这又如何去找呢、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我们能说他是偷吗当然不能,非但不能说,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

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构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留意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案例二就是这种状况。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十分好玩,琪琪小朋友个性喜欢,因此便把它放入自己的书包里,并没有任何别的复杂动机。在见到刘文琪的神色有些慌张后,我就和她讲道理:“琪琪,宁宁丢了东西多着急呀!圆筒是宁宁的,你要是喜欢,就让妈妈去买,好吗要是你喜欢的东西也丢了是不是也着急呀你帮他把圆筒送回家吧。”透过一番讲道理,孩子也逐渐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并把圆筒送还了回去。

二、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案例一中,鑫鑫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妈妈还未曾给他买彩笔、铅笔和本子,自己没有而别的小朋友有,而别人的正是自己想得到的。别人能够写字、画画、涂色,自己却不能,孩子必须会想“那要是我的该多好”,所以把想要的东西统统放人自己的书包,愿望最后得到满足了。在与鑫鑫的妈妈交谈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彩笔、铅笔,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三、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这类状况十分严重,案例三就属于这一种。

此刻每个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是家中的小太阳,处于中心位置。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致使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来什么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心中没有他人的不良习性。别人的东西我此刻没有,但我想要就拿了;别人带了好吃的我想吃,于是就给吃了;他的玩具好玩我喜欢,就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了。这就属于一种十分霸道的行为了,这与孩子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务必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请家长不要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样下去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针对“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认真地总结出原因,然后对症处理,想必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处理方法

(一)因事而异

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事情发生了先要看严重程度如何,能自己处理的尽量自己处理,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事事都与家长沟通,因为孩子在园有了问题尤其是像这种事情,家长总是有些避讳。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一旦出现问题时必须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素质高、明事理的家长,能够开门见山地说,并一齐讨论处理办法;对文化层次低、态度强直的家长,能够委婉地讲明事情,并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们的意见。

二、家长的处理态度

(一)透过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字眼,帮忙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二)不能大发雷霆,夸大严重性,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带来心理压力。

(三)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助长其不良行为。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长大后很容易铸成大错。

(四)不能碍于面子,漠然处之,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已经做错事了,子不教父之过,长大后再出现问题则追悔莫及。

“老师,××拿我的东西了。”这样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里面隐藏着很大的学问,不可忽视。作为老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为,用专业的理论研究孩子的心理,春风化雨般地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润物无声地帮忙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用心向上地成长。

篇8: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

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篇9: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一、案例现象杨帆小朋友胖嘟嘟的,十分可爱,但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潜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自理潜力特差,能够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那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一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杨帆画画时的表现,我让潜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群众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此刻杨帆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透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篇10:大班教学反思案例

大班教学反思案例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大班教学反思案例,请参考!

大班教学反思案例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案例背景:

美术活动《狮子》选材于安徽省统编教材大班上学期,大狮子形象夸张、威猛,是小朋友们十分熟悉喜爱的一个动物。因此,在本学期的园本教研同课导构活动中,我们大班艺术组的两位老师协商后选定了这一课。为了将这一节课传授好,成立了以盛于兰、王春荣、汪渊老师和我四人的研讨小组,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差异,共同对原教案进行了调整。

案例呈现:

大班美术活动——狮子

原教案调整后的教案我的思考

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美术教学中,将语言作为一种内在的活动,贯穿其中,是十分必要的。

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

3、《狮子王》碟片、电视机、VCD。

4、范画一张,狮子图片一张。

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什么动物长一头漂亮的.鬣毛?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狮子。

(1)提问:你们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教师小结,

4、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

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过程:

1、放《狮子王》碟片片断。

2、谈话:

(1)你刚才看到的狮子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狮子是食肉动物。皮毛是金黄色的,公狮子身体强壮,头上有长长的鬣毛,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狮子,有的狮子被运到动物园,供人们观赏。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小结:我们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捕杀、破坏生态环境。

4、出示范画

师:你们喜欢狮子吗?瞧,老师这里有几只狮子,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6、幼儿作画,老师指导(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画出狮子的生活场景。

(2)画出一只公狮子,也可画出狮子的一家。

7、幼儿将自己的画编一个故事与同伴、老师分享。动画的播放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幼儿对直观的事物接受较快,也很感兴趣。

让幼儿对公狮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了幼儿对狮子家族的了解。

在传授美术技能的同时,进行品德和环保教育,一举三得。

欣赏教师的范画,旨在给孩子观察之余,以美的熏陶。

示范画法,给幼儿直观的印象,介绍了几种鬣毛的表现形式。

音画合壁,使五大领域自然融合。

旨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信。

案例反思:从活动过程来看,虽然思路清晰明朗,但从课后效果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大都千篇 一律,与老师范画中的狮子没有什么区别。失望的同时,我不禁要问自己活动中我给自己按排了一个什么角色?冷静思考之后,我想还是没能走出旧模式:先是教师示范、讲解,再幼儿模仿或进行简单的创作。这种方法既省时又简捷,殊不知它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造,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活动之后,一些问题总是在困扰着我:怎样能让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怎样能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乐?于是,我又重读了《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一段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想如果将本次活动调整为下面这个过程,也许效果就会有所改善吧!

围绕欣赏范例,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幅为教师作品:这幅画叫什么名称?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只公狮子的?这只公狮子在干什么?它在哪儿?通过这一环节,一是让孩子们了解公狮子的形象特征;二是让孩子们意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画面醒目的地方。另外,让孩子们体会到公狮子鬣毛造型夸张的特点。

然后再出示第二幅幼儿作品:

图上有几只狮子?它们都是谁?它们和公狮子区别在哪儿?它们除了在一起做游戏,还会到哪儿去干什么呢?这一环节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为孩子们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接着再将第一幅和第二幅画比较:

这两幅画中的公狮子有什么区别?鬣毛还有哪些画法呢?这两幅画都是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的?

这一环节的提问突破了重难点,开扩了孩子的思维,为孩子们打开了想像的窗户。

最后教师再提出请小朋友们为狮子照张像时,孩子们肯定都能大胆地进行。经过这样的修改设计,虽然因讨论花去的时间过去示范讲解多了,但我认为这一环节肯定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许这就是以前教师在示范讲解后,反复关照要画得跟老师不样,但大部分幼儿还要照样去临摹范例的症结所在吧!

活动给我的收获:

1、幼儿时期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势。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与可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讨论中培养幼儿将过去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养成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认识,乐于表现不一般的认识和习惯。

2、美术创作是一个极端个别化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构想与表现,但个人的思路毕竟是有限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创作思路和独特表现,既不会对集体产生干扰,也不会限制其他幼儿的创造。相反,我认为是对幼儿创造的推动。但如果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已经错过了,其意义就非常小了。

篇11:大班教学案例及反思

《看海去》

梦想课进行了半个学期的绘本教学,我感觉孩子们在绘本童话的世界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很高兴,很快乐,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还有很多老师都意想不到的新创意。可为什们我们在进行其它的教学活动时,孩子们却没有这样活跃的思维,也没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许,正是梦想课程让孩子们的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可以任意发表意见,可以任意进行表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固定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才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多了笑声,多了笑容,多了欢乐!看来,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

篇12:大班教学案例及反思

《亲亲爱爱一家人》这是一节语言课,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海马,了解海马爸爸“生孩子”的有趣故事。在我刚拿出图片还没来得及说话,小朋友就喊出这是海马。认识海马这一环节我就一带而过,因为大家都认识了。小海马是爸爸生还是妈妈生的?这样的问题实在出人意料,可以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第二环节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中来解决这个问题。上课时,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海马跟我们人刚好相反,我们是妈妈生的,它是爸爸生的。”在第三环节时,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海洋生物的亲子之爱,引发幼儿的感想。在最后一环节中,联系生活经验,幼儿说一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通过这节课,幼儿体会到深刻的亲子之爱。

篇13:幼儿园大班手工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参考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杯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感受纸杯的多变性、易操作

性,进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体验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杯进行小制作

教学难点:

自己在纸杯上设计造型

教学准备:

1、一次性纸杯。

2、剪刀、双面胶、即时贴、彩纸、水彩笔等。

3、教师用纸杯制作的成品,如白鹅、金鱼、小青蛙、小乌龟等组成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课时:

1课时

理论依据: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纸杯作为本次活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对纸杯进行绘画、剪裁、粘贴等来体验材料的多变性和易操作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幼儿欣赏作品。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来啦?(出示教师作品,用纸杯制作的故事情景《小蝌蚪找妈妈》)幼儿说一说都有谁。

2、以小客人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请你们看看我们是用什么做的呢?(幼儿回答:纸杯。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师示范设计制作。

1、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最喜欢哪个呀?(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以小青蛙为例,教师进行示范制作。

师: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完整的纸杯,现在我要将它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

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以杯底作为身体,用铅笔在纸杯壁上描画出青蛙四肢和嘴巴的轮廓。

(2)用剪刀沿着所画线条进行剪裁,剪时要注意力道,不要把四肢剪断了。

(可边剪边说儿歌:小剪刀,真灵巧,沿着线条跑呀跑,直着跑,弯着跑,慢慢跑,跑呀跑,跑呀跑,一只青蛙出来了。)

(3)剪完将四肢整理好,添画眼睛,然后用彩笔进行上色,涂色要均匀。

3、师:我喜欢的小青蛙就这样做出来了,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好好设计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

(引导幼儿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小动物)

三、我的纸杯变变变。

1、操作前,教师讲清制作要求: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正确使用双面胶,不要到处贴;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剪裁后的下脚料要放进桌子上的小筐里。

2、四人一组,每人一份制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采用直接介入指导、建议性指导、(同伴借鉴)及练习法的指导方式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

(2)密切关注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如果他们有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如果完成的快,有再制作的欲望可以满足他。(提醒幼儿在制作结束后,把多余的东西整理好)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完成后,把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

1、将制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区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更多种类的玩具作品。

教学评析:

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纸杯作为素材,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开始的导入部分,教师出示的示范作品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创作兴趣,一个小小的纸杯竟能变化出这么多好玩的手工作品。通过教师的制作演示,孩子们了解了制作过程,但是,由于幼儿是初次尝试这种形式的制作,因此,部分幼儿在纸杯上绘画时总是画不好,教师及时的发现了问题,进行再次示范、讲解要领,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并鼓励幼儿按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使每一名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生态意识,养成了勤劳节俭的美德,了解到废物不废,一双勤劳的小手也可以变废为宝,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骄傲。

幼儿园大班手工教学方案3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制作好的纸浆模型进行创造性的自由组合成娃娃。

2.在装饰中体验快乐。

二、活动准备:美工纸、固体胶、双面胶、剪刀、铅笔、及时贴、毛线等。

三、活动流程:导入――操作――欣赏(一)导入师:我们制作了很多的纸浆作品,但是还需要我们进行装饰,简单的涂色装饰,我们小朋友装饰的很好,那我们还可以用这些纸浆作品制作点什么呢?(幼儿讨论)小结:我们除了单独的装饰以外,我们还可以进行组合装饰,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组合装饰可爱的娃娃。

(二)操作:幼儿操作,设计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1.操作要求1)利用我们制作的纸浆作品进行组合,变成一个可爱的娃娃。如:用杯子做娃娃的脸,用纸浆盘子做娃娃的帽子等等。

2)选好组合时需要的纸浆作品,再进行涂色、粘贴、装饰。

2.教师指导1)给能力强的幼儿提出一定难度的装饰要求。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设计装饰的物品,讲解装饰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三)欣赏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作品,并请幼儿讲解自己作品的装饰过程,体验制作的快乐,互相分享,交流经验。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篇14: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案例

幼儿园活动教案一:《均衡饮食最健康》

活动目标:

1、理解事物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均衡饮食身体好。

2、初步尝试自己搭配营养均衡的自助餐。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马、牛、羊、狗等动物的图片

2、各类食品的图片

3、食品小面包、花卷、小馒头、各种各样的水果块,蔬菜片或丝、火腿、鹌鹑蛋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分别出示小狗、马、羊、老虎、狮子的图片,幼儿回答)

2、与幼儿讨论我们吃到的事物

(1)、教师:你们都吃过那些东西呢?(请打开幼儿用书)

幼儿回到,教师根据回答逐一将幼儿用书上的图画指给他们看。

(2)、教师:小朋友吃过的东西真丰富,我们为什么要吃品种多样的事物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只吃一种事物行吗?为什么呢?

(3)、幼儿讨论并回答

(4)、教师小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而我们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才能长得结实又健康。米饭、馒头、面包可供给身体热量,吃了身体才有劲;牛奶盒肉类提供给身体蛋白质,让我们的身体更有能量;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可清理肠道,使我们更健康。

3、自助餐会。

(1)、教师:每种事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我们来做小营养师,为自己搭配一顿自助餐吧!

(2)、教师先请两三位幼儿搭配一顿午餐

(3)、在集体面前点评。

教师:XX小朋友搭配的午餐中有什么?他这样搭配好不好?为什么?怎样搭配才最好?为什么呢?

(4)、幼儿拿好自己的餐盘选择食品,然后进餐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

教师: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因为各种事物都要吃,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这样身体才会长得坚实又健康。

幼儿园活动教案二:《我居住的楼房》

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了解城市各种各样的楼房,让幼儿知道我们的房子与城市的大楼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中各种各样的楼房。

2、能大胆想像,设计未来的房子,感受美好的生活。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居住的房子不一样,在参观欣赏各式各样楼房的过程中扩展对楼房的认识,让幼儿以多种表现形式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将一些与房子相关的图片,资料放在图书角供幼儿翻阅查看.提供大小不一的纸盒,各种颜色.质地的纸张.大小积木、彩笔、剪刀、胶带等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让幼儿介绍自己家的住房,教师观察发现每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请幼儿用绘画来表现我的家。

二、活动过程

欣赏有趣的房子,教师收集各式各样的楼房和有趣的住宅的图片,供幼儿欣赏,请幼儿讨论这些楼房与我们住的楼房有什么不 一样?!来自屈.老师教案.!这些楼房外形像什么?房顶为什么要造各种各样的?大高楼为什么不会倒下来?

欣赏散文[变色的房子]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学念儿歌[我家搬进新楼房]让幼儿感受新旧楼房的不同,知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向往美好的生活。

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并将工具材料发放给幼儿,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未来的房子。

三、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小小展览角”。

教学反思

1、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让幼儿有参观高楼的活动,不能让幼儿亲自感受大楼,说出见到大楼的感觉。

2、在活动中,着重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未来的房子,而忽略了幼儿利用积木,插塑搭建花园楼房的动手能力。

3、教师忽略了介绍房子的材料和构造,装饰等。

幼儿园活动教案三:大班社会教案《香喷喷的玉米》

活动目标:

1、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及一些玉米食品。

2、懂得珍惜粮食,愿意与他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玉米、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看它是什么?

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出示玉米

二、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1、小朋友,你们吃过玉米吗?你知道玉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吗?(个别幼儿回答)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视频教师解说)

2、个别讲述。

3、(出示课件)教师小结:原来玉米是在春天播种,玉米种子开始慢慢发芽,农民伯伯开始捉虫,施肥,玉米长高、抽节,然后长出玉米棒,吐出玉米须。到了秋天就收获了金黄黄的玉米棒了。

4、小朋友你有没有种过玉米啊,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农民伯伯种玉米好不好?(幼儿模仿农民种植过程)

你看了农民伯伯种玉米有什么感觉呢?(个别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其实不只是玉米,农民不管种植什么都是很辛苦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劳动者,平时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应该浪费,做个爱惜粮食的人。

三、了解玉米的多种吃法。

1、教师:农民伯伯种出了这么多的玉米,你们知道玉米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幼儿讨论后个别讲述。

3、(看课件)教师小结:玉米的本领可真大,嫩嫩的时候可以煮着吃,可以炒菜吃,(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老玉米可以爆玉米花吃,干的玉米粒还可以磨成玉米粉,可以做玉米饭、玉米粥、玉米饼等,原来玉米还有这么多的吃法呀。看得我都想吃了。

4、那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玉米呢?(幼儿个别讲述。)

5、教师小结:原来玉米不仅是粗粮还营养丰富。对我们的生长发育都是有用的。小朋友平时在吃的时候可要多吃点。

四、懂得与人分享。

1、师:有一只小熊它特别喜欢吃玉米。它就种了块玉米地,他种的玉米丰收了,你们猜猜看,它收了这么多的玉米他会怎么做呢?

2、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3、师:到底小熊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熊种玉米》

播放幻灯,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小熊是怎么做的呢?小熊和动物们一起分享了玉米,心里感到怎么样?

4、师:如果你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讲述。

教师总结:原来分享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小熊给我们带来了玉米呢,(老师分给大家)呀!不够啊!孩子分享了玉米。

篇15: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实录]

星期二上午,站在钢琴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折纸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美美小朋友的折纸折的很特别,一张大大的折纸被撕成了“四张小正方形”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而且折好的作品比人家的小。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张老师。我们两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美美上完折纸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学折纸的积极性,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纸娃娃大擂台”,规定每折10个折纸作品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美美加上“一撕为四的作品”折纸数正好是10张)。果不出我们所料,美美一下课,就拿着刚折好的四份作品,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折纸作品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张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张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佳怡小朋友大声喊:“老师,美美把一张折纸撕成了四张,她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佳怡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再看美美“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佳怡:“老师,美美这样做不算数。”

静怡:“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

思宜:“老师,应该把美美的折纸扔了。”

萌月:“对,老师怎么办?”

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美美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美美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开始讨论:

师:“美美为什么要把纸一分为四折?”

旭峰:“她想得小红旗。”

思杰:“她想得奖品。”

师:“她这样想对不对啊?你们有没有这样想啊?”

心茹:“我也想得奖品。”

冬琴:“我也想得奖品,可是能这样吗?”

东宇:“不能。这是骗人,骗人是不对的!”

静怡:“她把折纸撕成了四张,这是在耍小聪明”

师:“那你们觉得现在要怎么办呢?”

冬琴:“张老师,不能发给她作品。”

旭峰:“对,美美说谎骗人,老师该把她的小红旗收回来。”

思杰:“把这个大象扔掉。这次的不算。”

冬琴:“我们应该帮帮她,可以给她一次机会。”

师:“冬琴说要帮帮她,给她一次机会,你们觉得呢?”

小朋友有的点点头,有的想了想,慢慢的也点头了。

师:“那要怎么帮呢?”

佳怡:“美美,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耍小聪明。”

萌月:“上折纸课要表现好点,才能得到更多的作品。”

湉兮:“美美,你以后不能这样了。“

晋豪:“美美,你能改掉这个毛病吗?”

美美轻轻地点了点头,小声说:“能。”

师:“美美,听了小朋友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美美:“老师我错了,以后我要好好表现,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作品。”

师:“对了,要这样做才会是教师和小朋友都喜欢的小伙伴。那今天的折纸作品就不算了,你们说这样行吗?”

小朋友听了都点点头。

教师小结:美美想得到很多作品,很积极上进,这种想法很好,她也很聪明,但她把一张大折纸一分为四,当四纸来用,这种获得很多作品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作品,才算真本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反思]

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

[案例分析]

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

经过讨论,孩子们对于折纸小**的是非对错已经认识的很清楚,使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且我相信他们,也知道了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该怎样思考,怎样处理。

篇16: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A是班级里的小男孩,来幼儿园一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气,有时俨然一个大男孩,人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老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比较懒,睡前不愿意自己脱裤子,醒了更多的时候等老师、阿姨帮他穿裤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自己吃饭都懒得动手,做操时只要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手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手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境一:

“老师好!”门口A进来。“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老师一边摸着A的头,一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角,自己选一个进去玩吧。”他选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又是烧菜,又是做饭,还躺在靠垫上蹭来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时间,老师铃鼓响起,“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他还在玩,老师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了,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老师走过去,对着他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但是就是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A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他见老师这么说就象征性的拿了几个玩具放好,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就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没有穿“我不会!”A说。“不会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师说。A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场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着音乐做早操,虽然有些孩子的动作也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一个个都是一副认真的样子。这时,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开车开到他的面前:“A小司机当好了吗?”说着老师扶着他的手开着,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任何感觉的让老师扶着他开,开了一小会,老师放开了他,继续开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懒得动手了。老师叫他:“A,小手举起来了,变成小猪了吗?”老师扶着他的手夸张的做起来,他就跟着老师的手动起来了,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又停了,对此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师讲了嘟嘟熊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孩子们:“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嘟嘟熊?还夸奖他。”有孩子很快的说:“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带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对呀!所以老奶奶喜欢他,还夸奖他。那我们也要学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懒,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你的。”“A是吗?”旁边的一位孩子马上说:“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点点头。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穿好鞋子了,只有A还坐在他的鞋子旁边等阿姨出来帮他穿。一会,阿姨出来,老师对阿姨说:“阿姨,不要帮他,他会习惯的。”然后,阿姨没有帮他,他继续坐着,老师走过去,“我们今天来给你得小脚丫找家好吗!”老师把自己的鞋子脱去,“这个是它得家吗?”“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这里!”“那赶紧让它进家门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A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从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A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育效果经常不明显的原因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A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A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A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得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让A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得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室要及时得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达到很好得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得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得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得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得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

3、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室应为幼儿学习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室要观察幼儿、了解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教室仅仅作为他们参加获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找到孩子得兴趣点加以引导

都说兴趣是最好得老师。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得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得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得兴趣。

word该篇DOC格式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精选16篇)范文,共有2421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精选16篇)下载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精选16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