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

新人教版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热门14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17:13: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新人教版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新人教版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的范文。

篇1: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昨天晚上老师买来三瓶糖,谁知有一瓶给我儿子偷吃了两颗。像这样的商品比标准的商品轻了些,我们就把这商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好不好?(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探究(教学例1)

1、自主探索。

(1)刚才老师手上的三瓶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称来称。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称来帮忙找出次品。

师:用天平称来称,至少要称多少次保证可以找出次品?

(2)请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1,1) 1次

小结:从三瓶里找出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多少次?( 1次)

2、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如果不是三瓶,而是2187瓶,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1)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胆说出猜想结果。

(2)小结:看来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但是2187瓶数量太大了,我们先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开始。先研究5瓶吧。

3、组织探究

出示例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一共是5瓶,你还能用天平称将那盒次品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多少次?

1、小组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里互相讨论,小声说一说。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操作过程。

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 2次

5(1,1,1,1,1) 2次

师: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2份,一份是2瓶,一份是3瓶呢?

小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操作过程,天平两边放的数量要相等,否则称了也是白称。

三、拓展提高,优化方案(教学例2)

谈话:5瓶研究过了,但是离我们的2187瓶还相差很远,接下来我们研究9瓶怎么样?

1、明确题目要求。

出示例2,有9口香糖,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明确问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并指出重点词语:次品轻、至少、一定保证。

2、组织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完成表格:

口香糖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次数是4次,有同学是2次,他的方法高明之处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

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1、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怎样?

2、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据生回答出示:最好方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板书)

4、验证刚得到的策略:

如果零件是12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如果不是平均分,又是多少次呢?

五、回顾课前的设疑:

师:从2187瓶里找出次品,真要2186次吗?

生:不用。

师:要多少次呢?

生:7次。

师:原来7次就保证找到了次品。

六、小结

师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篇2: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的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明白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本节课先分析从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 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还需要认真的思考。

1、分的动手操作和课件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

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2、本节课中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

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的`重要思想。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2、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篇3: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

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12个小圆片

一、确定研究方法――用天平称。

师:你们知道伦敦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吗?2012伦敦奥运会就要到了,为了使每个运动员都能打好每场比赛,工厂里对每个体育器材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绝对不能出现次品,否则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这不有个工人不小心,把一个次品球与2个好球混到了一起,你们愿意帮帮他找出那一个次品球吗?(出示课件)你们有哪些方法呢?

生1:用手掂一掂,轻的就是次品。

生2:用天平称。

师:刚才有同学说使用天平,大家见过天平吗?

(课件出示天平图片)

师: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请用手势表示)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轻的一端就会怎么样(上扬),重的一端就会怎么样(下沉)。

师:如果使用天平来找出这3个球中的一个次品球,你打算怎么样称?

生:天平两端各放1个,(是任意拿的吗)如果天平两端平衡,那天平外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两端不平衡,那次品就在上扬的一端。

学生在说的时候出示相应的课件。师:能这样称吗?学生齐读。

③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刚才在称的过程中,天平出现了几种情况?(2种),一种是两边相等的情况,也就是―――天平平衡(板书:平衡),第二种情况时天平一边高,一边低,也就是不平衡。(板书:不平衡)

这3 个球不管天平平衡不平衡,称一次,就保证能找到次品。(保证找到)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起来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者是重一点,我们习惯把这类物品称之为“次品”。

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这样用天平称来找次品的方法。(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体会找次品要求中的“保证、至少”和“全面的考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3个太少了,是吧,你看,不用老师教,你们都知道了。我们来点挑战性的。想挑战吗?请听题:如果你是一个工厂产品检测员,现在有243个零件,里面有1个是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一定能够保证找到次品?

师:哪位同学大胆来猜测一下?

生1,生2,生3

师:没关系,既然是猜测,就允许出错,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大胆地说出来。 师:你能验证到第几次呢?有办法吗?数量太多验证不出来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从小点开始研究。

师:你们觉得可以从多少开始研究?生;??师说:那我们就从5开始好吗?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问题:这里有 5 瓶钙片,其中 1 瓶少了 3 片,是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

1、生独立审题

师:这道题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要求)要求:同桌合作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圆片)当钙片。

思考:(1)把待测物品(5 瓶钙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2、学生独立活动。

3、学生汇报、演示。

A、第1个学生汇报,是分成5(2,2,1),天平每边各放两个,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次品就在上扬的那两个中,再把那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哪边上扬,那么那个就是次品,至少要称2次。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天平外那个就是次品,只要称一次。当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相应的板书。师:你们听懂了吗?谁再来说说他是怎么称的。(课件演示。)

师:称一次能保证找到次品吗?对吗,运气好可能一次能找到次品,如果运气不好,那就要两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还有不同的称法吗?

B、第2个学生汇报分法:分5份(1,1,1,1,1)每份1个。天平每边各放1个,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个上扬的那个就是次品。

师:找到次品了吗?能保证找到吗?

生1:用这种方法称球,称1次只是可能找出次品,而不是一定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次品就在剩下的3个中,需要再称一次,也就是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教师板书。)谁也来说说这种称法。(课件演示。) 师:虽然方法不同,却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那就是5个物体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 2 )次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师:好了。3个,5个的问题解决了,在一些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手段和方法了。

现在我们把数量再增加些,看看能否找到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寻找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体现缩小范围的思想方法。

1、出示题目 :有9个网球,其中一个网球是次品,它比其它的网球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师:这题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说说题意。

生:有九个网球,其中一个重一些,是次品,用天平称,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

师:大家可以选择学具摆,也可以在纸上像老师这样用图表示,先想把9个网球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再想一想称一次至少能排除几个,也就是次品一定不在哪几个中。开始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的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现在把你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负责把每种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这张实验报告单中。大家再观察实验报告单并比一比哪一种是最优策略,想一想为什么?并选一个代表汇报你们组的方法。

2、学生活动

3、汇报分法及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出示课件。

师:哪一组同学的代表愿意来汇报一下。(点出相应的课件)

①(分3份(4、4、1)的方法)生:天平两边各放在4个,如果天平平衡,那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两边不平衡,下沉的那个盘子的4个再分成(2,2),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这时一定有一边下沉,然后再把那两个分成(1,1)放在天平的两边,这时下沉的那边一定是次品,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3次。师:你这种方法称一次至少排除几个?出示课件:5个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②(分5份(2、2、2、2、1的方法)

师:2个2的称,如果不平衡,次品在下沉的那个盘子里,再把2个分成(1,1)下沉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两边平衡,次品在剩下的5个中,这时天边两边再放两个,如果平衡,那么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再把下沉的那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3次。师:你这种方法称一次至少排除几个?出示课件;4个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分3份(3、3、3)的方法)生:天平两边各放三个,如果天平平衡,那次品就在剩下的三个中,如果不平衡,那么次品就在下沉的那一边。再把3分成(1,1,1)如果两边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一个,如果两边不平衡,次品就是较轻的那一个。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2次。师:你这种方法称一次至少排除几个?板书:6个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9:(2,2,2,3)3次9:(1,1,1,1,1,1,1,1,1)4次。

师:9有很多分法,可是能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最好的方法是怎么样分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为什么呢?

生:分成三份,称一次排除的个数比较多,

师:那我们要先考虑分成几份呢?(3份)

师:这两种都是分成三份,哪一种更好?为什么?生:平均分成3份保证称一次排除的个数是最多的。师:那谁再来说说这种的称法?出示课件。

师;最好的方法是怎么样分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

出示课件:分3份平均分

3)小结:9个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平均分成3份,至少称2次保证可以找到次品。

三、推测:

师:那从27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需要称几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你是怎么样分的。

生:27(9,9,9)9个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至少称2次保证可以找到次品。27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需要称3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

师:你真是聪明的孩子。那81个呢?怎么样分?

生:81(27,27,27)只需要称4次就能找到次品

师:243个?师: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说多少次啊?现在是不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它的魅力我们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是研究物品总数是3的倍数如何来找次品,如果不是3的倍数,比如10个,11个,25个等等,又该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要探索的内容。 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学了一节什么课?如何找次品?什么样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谈谈你的收获吧。

板书:找 次 品

5(,1)2次 保证找到

5(,,1)2次

篇4:找次品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 ——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如我首先安排了从5个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安排了8个,继续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继续发现多种方式找出其中的1个次品。最后安排了9个找出次品,这次提高难度要通过写一写的方式找出次品。总结以上三种情况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如分几份最好? 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篇5:《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准备: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一)、出示问题情境一(用实物演示)有3瓶一样的木糖醇,其中1瓶少了3颗,请你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用课件展示天平模型)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结论:两瓶可以一次找出次品3、3瓶的时候怎么找出来呢?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一瓶。结论:三瓶也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二)、出示问题情境二1、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

(2)学生小组合作

师提示:大家可以拿出小正方体,用手摸拟天平摆摆看

(3)生汇报,师板书:5(2,2,1)-2(1,1);2次5(1,1,1,1,1)1次

(4)师质疑:称1次能找到吗?一定能找到吗?称2次呢?

(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板书:5瓶称2次)

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木糖醇的总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数量

保证能找出次品

需要称的次数9 3 4、4、1

3 9 3 3、3、3

2 9 5 2、2、2、2、1

3 9 9 1、1、1、1、1、1、1、1、1 4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结论:九瓶也只要两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最优策略:1、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2、尽量平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三、智慧冲浪,提升思维。

1、练习二十六第2题师: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2、书本做一做

(1)师:有10瓶水,其中9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2)如果是11瓶呢?又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如果是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更接近平均分成3份。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成立呢?大家不妨课后再举更大的数据来试试验证。

四、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五、作业:书本练习二十六第1―3题附板书设计:平均分分成3份所称次数最少尽量平均分

篇6:《找次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7:《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一)、出示问题情境一(用实物演示) 有3瓶一样的木糖醇,其中1瓶少了3颗,请你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用课件展示天平模型)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 结论:两瓶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3、3瓶的时候怎么找出来呢? 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一瓶。 结论:三瓶也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二)、出示问题情境二 1、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

(2)学生小组合作

师提示:大家可以拿出小正方体,用手摸拟天平摆摆看

(3)生汇报,师板书:

5(2,2,1)-2(1,1);2次     5(1,1,1,1,1)1次

(4)师质疑:称1次能找到吗?一定能找到吗?称2次呢?

(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板书:5瓶称2次) 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木糖醇的总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数量

保证能找出次品

需要称的次数 9 3 4、4、1

3 9 3 3、3、3

2 9 5 2、2、2、2、1

3 9 9 1、1、1、1、1、1、1、1、1 4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 结论:九瓶也只要两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 最优策略: 1、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2、尽量平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三、智慧冲浪,提升思维。

1、练习二十六第2题 师:有 15 盒饼干,其中的 14 盒质量相同,另有 1 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2、书本做一做

(1)师:有 10 瓶水,其中 9 瓶质量相同,另有 1 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2)如果是11瓶呢?又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如果是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更接近平均分成3份。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成立呢?大家不妨课后再举更大的数据来试试验证。

四、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五、作业:书本练习二十六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平均分       分成3份                        所称次数最少                    尽量平均分

篇8:《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探索规律。

(1)分组探究,并将探索的情况填入下表。

(2)全班交流。

①分别请称4次、3次、2次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此时学生对使用复杂的图示介绍方法可能还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进行图示,为学生做出正确示范)。

②每次每边称1个的小组为什么需要的次数比较多?

学生:每次称的零件数量太少。

③每次每边称4个的小组为什么反而不如每次每边称3个的小组完成得快?

学生:每次每边称3个,称一次就可以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

【设计意图】问题②和问题③迫使学生去思考采用不同方法造成次数不同的原因,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太容易发现“尽量三等分”这个最优化的策略。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例1,发现利用天平不仅可以对天平两端的零件进行判断,而且可以对没有称量的那一部分做出判断。

(3)概括最优化策略。

①如果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怎么称?

学生:平均分成三份,每边3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3个零件中;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3个零件中。然后再每边称1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1个零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是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那个零件。

②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将所有零件平均分成三部分,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的次数最少。

③用你发现的规律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将找的过程用图示法记录下来,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操作得出结论属于不完全概括,属于猜测,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无法严密证明,只能通过大量的事实加以验证。验证的过程既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用水平,并通过交流提高熟练程度。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5瓶钙片中有1瓶是次品(轻一些),完成下面找次品的过程。

2.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盒饼干?

教师提示:将15盒饼干三等分,每份5盒,称一次可以确定那盒少了几块的饼干在哪5盒当中。然后参考前一题的方法找出这盒饼干。

3.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教师提示:将28瓶水按照9瓶、9瓶、10瓶分为三份,称一次可以确定这瓶盐水在哪一份当中。如果是在某个9瓶当中,则继续三等分找出这瓶盐水;如果在10瓶当中,可以考虑按照3瓶、3瓶、4瓶的方法继续分组,找出这瓶盐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对练习二十七中的练习与“做一做”的顺序进行了微调,是为了体现由易到难的教学顺序。数量越大,操作和思考的过程就越复杂,对学生而言难度也越大。特别是例2后面的“做一做”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一是因为要称4次,二是因为28不能平均分成三等份,所以进行了调整。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1)今天研究了什么问题?

(2)找次品的最优化策略是什么?

2.知识拓展。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都是已知次品比较重或比较轻,如果不知道它比较重还是比较轻,你还能找出次品吗?请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思考。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找次品”是一种理想化的问题,把不知次品轻重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篇9:《找次品》教学反思

新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一直是教师感叹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内容,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低起点,拾级而上,我将例1单独作为一课时来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困惑:

一、两处成功

1.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想快捷准确地解决此类型问题,教师可以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的解题方法,即每次尽量将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不能平均分时,也应使每份的相差数不大于1),然后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这种方法。这样的教学虽然短时高效,但却只重结论,忽视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如我首先安排了从2~8个零件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安排了9个零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如分几份最好?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把零件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2.重视“数学化”。

用语言描述找次品过程,当遇到使用天平次数较多时,叙述起来十分麻烦。在例1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更乐意用绘制简单天平示意图的方式表示找的过程。可是随着物品个数的增加,这种方式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方便。“繁”则思变,教材137页第5题用简单文字加箭头的方式清晰描述过程10个物品分成3份:3个、3个、4找次品。这种方式比画天平简洁得多,但有没有更简便的记录方式呢?《教参》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树形图。这种树形图用小括号代替了“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别是几”的叙述,一目了然。同时还吸收了箭头示意图的优点,用两个分支表示称得的不同结果。但我觉得“天平两边各放3个”这类语言能否符号化,使图示更具有数学味,也更简洁。当天平两边各放3个平衡时,再将4个物

品分成3份,1、1、2,后面也应按前面格式写明“天平两边各放1个”,接着按平衡或不平衡分析,这样思维才能完整体现。经过自己的修改,我将树形图改为如下格式:

我通过在两个数字下划线的方式代表“将这两堆物品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这样既减少了文字,又方便最后统计次数。每种情况,最后只需数一数共划了多少条横线即可,既准确、又形象。

二、两点困惑

其一、找次品的题目一般都是求“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在使用树形图记录中,是否必须在最后标明谁是次品。即上图是否必须像这样写:

其二、当所分物品是偶数个(如4、6、8)时,我发现学生更亲睐于将其平均分成2份。这种分法在总数是4和6时,并不影响最少次数,但如果是8个物品时,如果平均分成2份,则至少需要3次,而如果分成3份(3、3、2),则只需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所以,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应尽量将物品分成3份,能够更好找出次品“找次品”教学反思显得有些牵强。在练习中,有部分学生仍旧痴迷于平均分成2份的方法,在“做一做”中就有部分学生将10分成5和5,用这种分法同样也能做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该怎样评价

篇10:《找次品》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后感想:

(一)情景的创设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使学生肯动脑、想参与、乐学习。

(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盒木糖醇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三)层层推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字更大的时候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部分在备课时我进行了调整,将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学挪到了下一课时。本节重点砸实,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样找出次品。总结出规律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增加了课后“你知道吗”中一部分内容。学生充分练习后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最优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11:《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我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新闻片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次品造成的危害,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明白检验产品排除次品的重要性。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利用课件中的“天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操作,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即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2:《找次品》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找次品”这样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如果期望在一节课内讲完所有的知识点,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是一知半解,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找次品的过程以及对过程的优化。

首先从天平特点认识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所反映的数学信息,确定找次品的方法及正确判断,方法的针对性。数学教学反思

然后动员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找不合格钙片的策略,学生都能想到要分组,缩小范围,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排除不是次品的物品个数。但到底具体分几组,有意见分歧。我没表态,顺承大多数同学意见,分不等的3组(2、2、1),在大家的商议中找到了次品。接着我让他们从6个物品中找次品,有分2组的,有分3组的,虽然最后用的次数一样,到那反映了不同的数学策略,分2组,每组3个,只能排出3个,而分3组,称量一次却能排除4个,数量多的话,更有优势用时更短,这就把分组的科学性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

然后用通过其他数量比较并不是分组越多越省时间,得出3分法找次品是最佳的方法。

接下来,让学生体验不能平均分的数量怎样分,从算式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有其中一组与其他两组相差1,这既是分组的科学性有时分组的数学客观性。

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怎样确定次品了。

最后要把方法和理论合二为一,也就是根据实践归纳推理,找出数量和检验次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大宗物品的检验次数是可以事先计算的,同学们越学越有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学有用的数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简单明了。所以自己感觉这一堂课比较成功。

要真正的上好每一堂课,研读教材、读懂教材是很关键的第一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真正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学生,每一堂课才会真正有效!

篇13:《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缩小待测物品范围的优化策略。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传统设计思想的分析

传统设计一般是首先找5个零件中的次品(目标:在认识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可能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框图,经历逻辑推理的过程);再找9个零件(目标:找到最优称法,形成猜想);然后称8个,27个,探索规律;最后称100个、243个零件(目标:继续学习化归方法,找到零件个数与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从过程来看体现了操作----猜测----验证----归纳----应用的教学思路,它的`重点放在学生优化方案的比较上。这样设计有两个弊端。

问题一:按这种单刀直入式进行研究,因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储备不够、跨度过大,思维难以突然从方法多样性提升到最优化策略上来,学生的思维容易断层,探究会屡屡受挫,从而造成对此类问题的探究兴趣不足,影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问题二:在9个物品中找次品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猜想最佳策略:分三堆,每堆尽量同样多的规律,学生不容易找出来,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更难。学生探究的多样化一方面暴露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对最佳策略的关注。如何通过优化策略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老师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探索适合学情的实践尝试

1、巧:游戏互动做铺垫--巧妙渗透优化思想

在学生的猜数过程中,高老师总让学生处于最不利的处境,除非他选择了最佳策略,否则猜的次数总是最多。高老师心中想的数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学生的猜在不断的变化,也就是说,一开始他心中并没有想好一个具体的数。让最不利发挥到极致时,学生就会最大限度地理解策略的重要性。通过找中间数,学生认识到运用缩小范围猜数可以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猜数游戏中感悟快速猜数的方法与策略。

2、趣:交流策略多样化---引出优化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我让学生用肢体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学生非常感兴趣。高老师放手让学生探究3个、5个测品中找一个次品,体现策略多样化,引出优化的方法,分三原则。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即外显了学生的思维痕迹,又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的含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实:打破常规设悬念---激起优化需求

如果说数学思想方法是可以传授的话,那教师肯定是把其中富有思考意义的东西机械化了,这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所以渗透优化思想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了自主体验和反思顿悟的过程。本节课高老师打破常规,让学生大胆猜测:如果有2187个测品中找一个次品,你认为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到这个次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有什么办法?(把数据变小些,并举例研究。)激起学生优化需求,学生也从中认识到以退为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为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走好了坚实的一步。

4、准:找准盲区巧点拨---形成优化策略

学生挑战在100个中找次品时,高老师及时点拨引导——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结合课前游戏,借鉴缩小范围的策略。小组合作拟订第一步怎么办?的计划。当出现分2份和3份的对比分析时,我又适时提问导引:是不是分的份数越多越好呢?让学生在例证中归纳出将待测物品尽量等分成三份的规律来。用准时点拨为学生扫清思维盲区,为优化策略的形成搭桥铺路。

探索实践后的启示与思考

启示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备这课时,高老师也考虑到用天平来操作演示,但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没有准备现成的天平;同时又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也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在此处多用时间有喧宾夺主、影响主题的嫌疑,因此他在本节课中没有把实物天平带进课堂,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演示代替天平操作。只要能让学生得到发展,删繁就简是很划算的。

启示二:万丈高楼平地起。解决再难的问题,丰实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的思维顺利由方法的多样性转向最优化,高老师在教材例1之前增设在3个中找次品的环节,目的有二:

1、走实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重温天平的结构和用法,收集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为后续研究储备能量。

2、强化和预示方法。通过在3个中找次品的演练,引起学生思维方法的先入为主趋势,同时也顺应了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的习惯。要想学生的思维提升的更高,必须把思维的基础打得最牢。

思考一:经历了本堂课的预设与生成后,对于本课这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到怎样一个度是最合适的?

思考二:这节课中,对于最佳策略的成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方法呢?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从高老师的数学课中,我们领悟到了这样的理念:通过数学学习,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14:《找次品》教学反思

新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一直是教师感叹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内容,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低起点,拾级而上,我将例1单独作为一课时来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困惑:

一、两处成功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想快捷准确地解决此类型问题,教师可以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的解题方法,即每次尽量将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不能平均分时,也应使每份的相差数不大于1),然后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这种方法。

这样的教学虽然短时高效,但却只重结论,忽视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如我首先安排了从2~8个零件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安排了9个零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如分几份最好?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把零件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2.重视“数学化”。

用语言描述找次品过程,当遇到使用天平次数较多时,叙述起来十分麻烦。在例1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更乐意用绘制简单天平示意图的方式表示找的过程。可是随着物品个数的增加,这种方式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方便。“繁”则思变,教材137页第5题用简单文字加箭头的方式清晰描述过程10个物品分成3份:3个、3个、4找次品。这种方式比画天平简洁得多,但有没有更简便的记录方式呢?《教参》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树形图。这种树形图用小括号代替了“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别是几”的叙述,一目了然。同时还吸收了箭头示意图的优点,用两个分支表示称得的不同结果。但我觉得“天平两边各放3个”这类语言能否符号化,使图示更具有数学味,也更简洁。当天平两边各放3个平衡时,再将4个物品分成3份,1、1、2,后面也应按前面格式写明“天平两边各放1个”,接着按平衡或不平衡分析,这样思维才能完整体现。经过自己的修改,我将树形图改为如下格式:

我通过在两个数字下划线的方式代表“将这两堆物品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这样既减少了文字,又方便最后统计次数。每种情况,最后只需数一数共划了多少条横线即可,既准确、又形象。

二、两点困惑

其一、找次品的题目一般都是求“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在使用树形图记录中,是否必须在最后标明谁是次品。即上图是否必须像这样写:

其二、当所分物品是偶数个(如4、6、8)时,我发现学生更亲睐于将其平均分成2份。这种分法在总数是4和6时,并不影响最少次数,但如果是8个物品时,如果平均分成2份,则至少需要3次,而如果分成3份(3、3、2),则只需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所以,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应尽量将物品分成3份,能够更好找出次品“找次品”显得有些牵强。在练习中,有部分学生仍旧痴迷于平均分成2份的方法,在“做一做”中就有部分学生将10分成5和5,用这种分法同样也能做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该怎样评价?

word该篇DOC格式新人教版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热门14篇)范文,共有2134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热门14篇)下载
新人教版找次品教学设计及反思(热门14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