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9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16:32:0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相关的范文。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9篇)

篇1: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运用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1元、5元、1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一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一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一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逐一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元)(2)这张呢?哦!(5元)(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元)

(4)来,我们看下一张吧!(我竖一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元)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三、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一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1元、5元、10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一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一张10元)(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5元)(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一张5元、五张1元)(4)还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1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一张10元)5+5(两张5元)5+1+1+1+1+1(一张5元,五张1元)

1+1+1+1+1+1+1+1+1+1(十张1元)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四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四、购物游戏

(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一二三,一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一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五、结束活动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10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篇2: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篇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1)、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2)、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四)、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四、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篇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应用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购物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课前准备:每组两袋人民币、教学多媒体课件。

实物: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师出示玩具猪问同学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学生答玩具猪)。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点几名学生猜)师鼓励:同学们都猜得很好!

2、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点几名学生说)师鼓励: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录像,师出示“乘坐公交车时投币及小朋友在超市买东西”课件让学生看:

师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答)有坐过公交车和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一定有,那么你们买东西的钱从哪儿来的呢?(学生说爸妈给的、压岁钱存的等)

4、师提问:零花钱除了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点名学生答)学生想不出,师提醒前年汶川地震你们把你们的钱拿来干什么了?(学生答献爱心),这时师出示小朋友存零花钱课件。

教育学生养成存钱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积少存多、不乱花钱的道理,别人有需要帮助时可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5、师问:说到钱,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学生答人民币)师鼓励: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自主发现,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认识情况。

2.再看一看,说一说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结认识方法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值、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新发现?

3.课件展示整套人民币,以游戏的方法再次辨认人民币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分一分,理一理。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老师觉得这些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

师:请大家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5.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做得最好的这一小组上来吧!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同学们要注意,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6.认识教材上没有的新版的5元和5角

师: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哪种人民币书上没有介绍。

7.课间休息:唱《一分钱》

要像歌中的小朋友一样,学习他拾金不昧的精神。

师(小结):通过整理人民币,我发现小朋友能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可真了不起,那你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会买东西吗?

生:会。

8.猜一猜,摆一摆。

(1)出示一枝铅笔。

师:同学们用的铅笔都是多少钱的?

师:请每个组的1号选手用人民币摆出铅笔的价格

(学生活动,摆价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都摆对了,1个2角和2个1角都是2角。

(2)出示转笔刀。

师:这个转笔刀是5角钱,请每组的2号选手用人民币摆出转笔刀的价格。(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激发兴趣

(3)出示格尺。

师:这把尺子是1元的,猜猜我会怎么付钱?(展示不同的拿法。)师: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老师都忍不住为你们鼓掌了。从上面组成1元的方法中,你能看出元和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老师也听明白了,原来1元和10角是一样多的。(板书1元=10角,齐读。)

9.合作交流—换钱游戏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整钱,有时需要零钱,小组内两人之间互相公平、准确的进行换钱游戏。如: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九的1、2题。

四、应用拓展

篇5: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记录单取钱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篇6: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

设计背景

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3、……

延伸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篇7: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前期经验的准备:

1、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篇8: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和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1号信封(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各一张),2号信封(5角、2分、5分的纸币硬币各一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媒体播放情境)谈话:星期天,小芳和几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买学习用品要用到什么?(指名交流)

2、谈话: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们国家

买东西通常要用人民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1)谈话: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媒体出示)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认一认。(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交流)

(3)谈话: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几类,你可以怎样分?请小组同学一起分分看,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分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分法。)

(4)提问: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

(5)说明: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将人民币分成用纸做的纸币和用金属做的硬币。

(6)师问:如果分成三类,又可以怎样分呢?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师随即板书: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

(7)说明:这种分法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在元、角、分下面加着重号。)请组长把这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都放进盒子里。

(8)谈话:生活中你用1元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角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分钱能买到一小块橡皮吗?(指名回答)说明:在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小。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情境图)谈话:下面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去文具柜台前看看,你能看到哪些商品的价格呢?(指名交流)

(2)(媒体播放: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明想买什么?(指名回答)他说什么?你们觉得可以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提问:用10角可以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呢?(指名交流,说明理由。)

(4)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媒体出示元角换算图,生边看边一角一角地数。)问:1元=( )角(生齐答后板书:1元=(10)角)

(5)谈话: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提问:1角等于几分?(指名交流)大家同意吗?(生答)谈话:下面让我们一分一分地数数看。(媒体出示分角换算图)

(7)揭示:1角等于几分?(生齐答后板书:1角=(10)分)

(8)(及时反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元、角、分虽然是不同的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是有关系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得牢不牢。(出示换算练习)

3、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

(1)谈话:为了使用方便,国家除了发行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外,还发行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请各小组的组长拿出2号信封,取

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成员一起认一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

(2)谈话: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认认看,其他同学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媒体出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指名交流。)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组长把这些人民币也放进盒子里。

4、教学“试一试”,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认识。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谈话:老师想知道 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角的人民币举起来。

(2)交流:你们拿了几张5角?(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3)(出示“试一试”第2题)谈话:几枚5分的人民币可以换成1枚1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分的人民币举起来。

(4)交流:你们拿了几枚5分?(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提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正好可以买到什么物品?(指名交流并连线)

(3)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随便揉搓,要爱护人民币。

2、想想做做第2题

(1)(媒体出示第1小题)提问:这张图什么意思?一共有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2)(媒体出示第2小题)提问:这张图又是什么意思呢?一共是几元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图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指名交流)

(2)问: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为什么?(指名交流)

(3)问:还可以买哪两样商品?(指名交流)

4、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明要给外地的哥哥写信,来到邮局,告诉叔叔(买1元2角邮票。)媒体出示问题:可以怎样付1元2角?

(2)谈话:小组讨论拿出1元2角可以怎么拿?比比哪个组的拿法多。(小组活动后交流拿法并板书。)

6、拓展练习

谈话:

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图案和颜色都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找准人民币上的关键地方,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比比谁的大

篇9: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word该篇DOC格式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9篇)范文,共有1164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9篇)下载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9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8695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