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运动的快慢》教案

发布时间:2023-09-19 08:56:5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课题

运动的快慢

时间

2023.9.11

主备人

课型

课时

审核人

每课三分钟

教学

目标

(核心

素养

内涵)

物理观念:

(1).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并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

备教具

相关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备教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归纳法。

核心素养内涵(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二次备课

通过情景引入,培养学生兴趣,建立物理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一、引入新课(情景引入)

找两个孩子在班里比赛跑步,找一个孩子当裁判员记时,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

1. 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

2. 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3. 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解决这些问题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从学生的经历出发,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素养要求。

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通过计算,更好的掌握平均速度的含义及求解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印象深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书本上的小资料,进一步让学生从物理回归生活,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由图片直观的展示两种运动,学生更容易理解

由生活中的实例过渡到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通过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巩固

二、新课学习

(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我国优秀运动员苏炳添在2021年东京奥运田径赛场上以9.83秒的成绩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打破亚洲纪录。请同学们欣赏当时奥运会百米决赛的录像。

思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思考我们现在的判断方法和裁判的判断方法一样吗?请你们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2.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而在实际当中,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生(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人为地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1)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经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速度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生(踊跃回答):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

师:回答正确,很好.

下面让我们看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板书:

1.速度定义式: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

2.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

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m/s =1×1/1000km÷1/3600h=3.6km/h.

师:不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如我们上学步行的速度通常约为1.1 m/s,骑自行车时的速度约5 m/s,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通常可达33m/s.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20“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师生一起阅读,并举例,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4课堂练习

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2)人步行:110cm/s

(3)我国规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最大速度为:120km/h

(4)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km/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PPT展示图片

列车沿直线运动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师:它们的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生:直线和曲线.

导入语:机械运动中的类型有哪些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按速度是否变化分类: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板书)

【过渡设问】如图,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教师讲授】

1.定义(板书):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特点:快慢不变、沿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板书)

三、变速直线运动(板书)

1.定义(板书):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

2.平均速度(板书):表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计算式:v=t总(s总)(板书)

【例题】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求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 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前50 m平均速度:v1=t1(s1)6 s(50 m)≈8.3 m/s

后50 m平均速度:v2=t2(s2)7 s(50 m)≈7.1 m/s

全程时间:t3=t1+t2=6 s+7 s=13 s

全程平均速度:v3=t3(s3)13 s(100 m)≈7.7 m/s

【教师总结】求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备作业

1.基础巩固

2.能力提升

3.实践拓展

备板书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

4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及不同列车行驶的最高速度。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单位换算)

t总(s总)

课后

反思

word该篇DOC格式《运动的快慢》教案范文,共有285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运动的快慢》教案下载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