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3 16:21:0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

(生汇报)

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说自己更大。

师:和0.06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

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

(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20=0.05,因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因为,所以0.06。

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0.06>

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125的互化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

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

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篇四

活动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1、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观察后找出在主题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楼房的形状是长方体,地砖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在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如:药盒、烟盒、冰箱、微波炉

2、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面:长方体中每一个长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分别指出六个面)

棱: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分别指出12条棱)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分别指出8个顶点)

长方体是由面、棱、顶点三部分组成的,你能依照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找出正方体的顶点、棱、面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知识搭积木、比体积。哪个体积比较大?(生生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探寻学生已有知识:

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

(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经验出发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

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

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cm3?(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

(2)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你能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迁移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注重运用类比的思想。】

(3)进一步感知1cm3的大小:

做一做: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用彩泥捏出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4)想一想,填一填:

师:我们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下列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体积是多少?(课件展示)

2、建立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1)举一反三:从1 cm3定义1 dm3、1 m3的大小。(生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类比的基础上尝试举一反三,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对概念的记忆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简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2)想象一下:1 dm3、1 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dm3、1 m3?(学生举例,课件、教具辅助)

【设计意图:学会定义1dm3和1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它们实际的空间大小,教师事先准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真正意义。】

(3)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

【设计意图: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想象一下1m3的空间有多大。这样的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如果能创造一个有趣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3、练习(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4( )。

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5( )。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80( )。

(三)继续类比,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师:学好知识要能触类旁通,今天我们从已知知识cm2、dm2、m2出发,探索了cm3、dm3、m3这一新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它们的区别,它们有哪些区别呢?(同桌交换意见)

2、追问:cm2、dm2、m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猜想一下cm3、dm3、m3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安排“猜想”有两层含义,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到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再创造”,虽然知识是前人证明和研究出来的,但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也像数学家们一样学会自己发现,“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3、验证: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证明1cm3和1dm3间的关系呢?(课件辅助演示1个——10个——100个——1000个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猜想—验证”这一重要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4、运用:同桌合作,请说一说1dm3和1m3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5、拓展:通过探究,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你能试着说一说1cm3和1m3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提出探索1cm3和1m3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也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或用100×100×100,或用1000×1000,鼓励学生能多角度思考与验证,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动手操作,质疑反思:(机动,也可作为课后拓展)

学生活动:用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做下面的活动。

1、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吗?

2、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3、你能再摆一个大一些的正方体吗?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以“猜想—验证”为核心,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并打通与体积单位进率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全课,感悟学习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生互动)

小结:今天我们从已知知识cm2、dm2、m2出发,探索了cm3、dm3、m3这一新知识,学习就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9 篇六

导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学案:

1、说一说等式的性质

2、解方程

12x=96x÷40=14x÷2.5=5

导学案: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课堂检测:

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在空格处列出方程

1.有两个工程队,第一队有46人,第二队有28人,从第一队调x人到第二队使两队人数相等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两队合作x天可以完成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汽车厂今年生产汽车16000辆,去年生产x辆,今年比去年生产的汽车增加1倍还多1000辆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生: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

(略)

四、课堂作业

1?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一第1,2,3,4题。

分数的意义

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如下的题目: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月饼的();

(2)把一张手工纸

练习篇八

不知不觉我们的课上到这就快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测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1、你能想像出与其相对应的长方体吗?(课件)

①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 )

②长方体( )面的面积分别是24

③长方体左右两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④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范文,共有939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下载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