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9 12:38:3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

《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一

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本文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方法:

1、预习清障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本文,使他们对本文有提前的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2、讨论点拨法: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效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融入其中,真正体会文中渗透的感情。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七十三年前一群强盗闯入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强盗们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于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抗日军人。

在美丽的白洋淀,有这样一个干瘦的老头,年近六十,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到底是怎样一位孤胆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

(二)明确目标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孙犁出生于1913年,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2)疑难字词

(3)初识白洋淀

展示一系列关于“华北明珠”白洋淀的图片资料,让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环境有所了解。

白洋淀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淀上波光荡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

(三)整体感知,体味情感

读文章,初步感受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四)合作探究 感受传奇

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这个传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觉得这个老头可爱吗?(重点探究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重点探究老头子的性格内涵)

(3)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五)展开想象 口语交流

(1)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

(2)在品读中展开想象,假如自已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3)出示画面,请同学给老头和二菱配上独白式的画外音。

通过这样的带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真正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六)小结存储 体验拓展

小结: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课文中的老头子就是一个真实,可爱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斗志和非凡的智慧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胜利。从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中,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就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所有人!

(七)作业布置 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佳句。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小说名作《荷花淀》。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可以很好地说

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情节

护送→受伤→复仇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

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

《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头子”。分析这位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总体把握情节。

2、学习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

三、粗略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但要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由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交流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要求同学用“我喜欢这篇小说的xx,因为xx。”这样的句式说话。畅谈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思考这篇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

(由学生任选一方面思考,准备第二课时交流。)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精细探究

(围绕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作进一步探究。)

1、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⑴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⑴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出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⑵学生朗读相关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尤其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⑶学生齐读表现“老头子”的复杂心理的语段,在想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复杂心理及理解人物性格。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⑴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揣摩其妙处,再在小组交流。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三、拓展延伸

补写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这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并仿写家乡的景物。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一、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写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寒噤xx仄歪xx提防xx穿梭xx

张皇失措xx疟子xx黄稍xx吆喝xx竹篙xx转弯抹角xx苇塘xx

蹿xx趴xx扒xx打牙跌嘴xx飒飒xx疟疾xx

2、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小心防备。xx②央求。xx

③尖锐;锐利。xx④、技能、本能。xx

⑤、闲适自得。xx⑥、倾斜、歪斜。xx

⑦、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xx

⑧、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xx

⑨、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xx

3、文体常识积累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

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环境:

三、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

2、请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其意思

3、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xx,他的身份是xx;次要人物是xx她们的身份是xx。

四、人物性格初探

1、请找出文中对老头子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相关语句。从这些描写中归纳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

人物描写关键词、句品性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五、环境描写的探究

1、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社会环境或社会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2、写景欣赏与探究: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②、“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③、“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六、品味句子

1、“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2、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3、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句子,请找出并细细体味

4、老头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写小女孩子的话是什么意图?

七、拓展延伸(作业)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先找出来读一读,并抄下来。

2、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一定佩服之至,请你展开想象,把她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芦花荡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生难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

2、能力: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景物)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传奇色彩)

教学难点: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写作手法及通过阅读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的了解。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淀》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相关知识;预习课文,积累字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吧?里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没错,就是荆柯刺秦王的故事,荆柯是战国时期燕赵人,为了挽救国家,他毅然前往刺杀秦王,所以,古语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时隔上千年,仍旧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这种慷慨悲歌的义士精神,一个年龄将近六十的干瘦老人,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下面我们就让我们走进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介绍作者情况及故事背景。

(1)作者人生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孙犁不但熟悉白洋淀,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苇塘中坚持抗战的白洋淀英雄人民。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文集》共5集。《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的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本文亮点

①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鲜明,很有传奇色彩。

②景随情移,情景相生。在孙犁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3)有关材料。

①以抗战为背景的影片有《鸡毛信》、《小兵张嘎》、《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等。

②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烈火金钢》、《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③以抗战为背景的歌曲有《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等。

④反映抗战的重大事件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淞沪之战”等。

(4)方法讲练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三、提问: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教师明确:小说。

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四、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

教师点拨,明确:《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五、用心品味。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作者有怎样的语言风格?(结合本文的相关内容讨论后回答)

2、课文一开始就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水乡图,可仍能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气氛,试着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如此美丽、富饶的国土,怎能允许日本侵略者侵犯、践踏?如此美好、恬静的家园,怎能容忍敌人糟蹋、破坏?因此,这极大的激起了人们的愤怒,保家为国,全民动员。在这种大背景下,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来加入,便不觉得是怪事了。

六、布置作业

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传奇色彩。(写到日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由复习导入

找同学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人物分析。

二、研讨探究

1、本文主人公的核心性格特征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分析。

明确:过于自信和自尊。并仔细分析“过于”的含义。

2、文中有一部分心理描写非常真实感人,找出并分析。

明确:“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听着受伤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他是那么喜爱这两个孩子,孩子受伤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伤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强烈地自责,他感到自己向部队的保证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里?”,各组派代表发言。

明确:

(1)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2)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2、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3、结合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老鱼鹰”老当益壮,本领高强

老头子:大菱“挂花”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正午惩敌智勇双全,乐观豪迈。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芦花荡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

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目的:

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想像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

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预期目的: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预期目的:

学习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写法。

教师小结

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布置作业

完成研读与练习。

试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连成一段话,写在练习本上。

芦花荡语文教案 篇六

【设计说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景物描写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步骤】

导入: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员等等。今天我们学习来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

一、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请自由细读文章,准备复述故事。

2、口述: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这是……”复述。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护送两个小女孩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为受伤的女孩报仇,痛打几十个鬼子的故事……

3、分小组总述: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4、根据故事梗概理清写作思路:

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芦花荡和人物老头。

一天夜里老头护送两女孩,一女孩受伤。

第二天老头设计斗鬼子,为女孩报仇。

二、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小说通过对老头的外貌和事件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与品质?请用:“他是____人”的形式说话,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他是一个自信又自尊的人。课文描写他为部队运送粮食、护送干部,从没有出现过意外。当他这一次送两女孩时,一女孩受伤,就使他感到无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大菱报仇。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现。

2、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六十多岁了,深夜独自一人出入芦花荡,神出鬼没,不带一枝枪,负责淀内淀外的联系,这是他机智的表现。特别是他单身一人,设下计谋,痛打十多个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谋的表现。

3、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在护送中他与尽了力,但对小女孩的负伤,他是那样的自责,这表现出的是对小女孩、对自己同胞的爱。而痛打鬼子则是体现了他对敌人的憎恨……

作者表现了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还有什么深意?

1、他没有姓名,因为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喻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三、感受芦花荡的美景,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划出全文景物描写的语句,结合课文前的图片,展开想象,用“这是一片____的芦花荡”说出来。

2、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它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了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是融情入景。

四、课外作业

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芦花荡》教案 篇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传奇老人。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师:《芦花荡》讲述的就是一个老英雄的传奇故事。速读全文,概括这个故事。

2、师生交流文章记叙的要素,小结:文章记叙了一个无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负伤的大菱报仇的故事。

3、师:文中的无名老英雄充满了传奇色彩,读课文,说说他“奇”在何处。

教师示例:他“奇”在“将近六十岁”却不在家休息。

4、学生活动,交流:

“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样样都行。

“奇”在敌人封锁严密,他却来去自如。

“奇”在他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奇”在他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奇”在他工作那么繁忙危险,他却始终是那么乐观和自信。

“奇”在他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5、教师小结:“老头子”“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自信而又自尊的性格。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师:对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腔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在课文旁写批注。

教师示例:

我喜欢“老头子”身上那种自信,请看他的语言--

(1)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2)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3)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4)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批注:每一次你都说:“不怕”,难道你刀枪不入吗?不,只是因为你熟悉芦花荡,对自己“水上的能耐”非常自信;同时,你有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使你藐视一切敌人,所以,你无所畏惧。

2、学生活动,如:

(1)我喜欢“老头子”的自尊,你看他得知大菱负伤后的心理感受--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批注:敌人封锁得那么严,枪林弹雨中,谁又能担保万无一失呢?你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出了一点差错你就自责成这样。

(2)我喜欢“老头子”的智勇双全,你看他的行为--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着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批注:我真佩服你的胆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还如此悠闲;我也佩服你的智谋,这“一个一个”投进嘴里的“又肥又大”的莲蓬果然让鬼子馋得上了钩。

3、师: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正是“老头子”坚定信念和高度责任心的表现。

四、语言积累

1、师:孙犁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它是怎样表现“老头子”的英雄形象的?

示例: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把小船比喻成一片苇叶,既表现了水乡的特色,又写出了小船的轻快敏捷,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2、学生活动。

3、全课小结。

芦花荡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理解“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学会应用

②.了解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

①.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②.细细品味景物描写的好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重温革命歌曲,情回战场:

播放《洪湖赤卫队》歌曲,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其实,在那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除了红洪湖赤卫队外,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岁的老人照理应该是养老的年龄,但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他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就随着孙犁一起走进《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的故事吧。

二、解题:

1、了解作者,熟知写作背景:

孙犁,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平安县人。1937年投身抗日战争,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在冀中地区,写的许多小说、通讯、散文,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赞颂他们乐观的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如《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建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哥》。作品虽然描写的是战争题材,却很少描写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战争描写,而是更多的展示战争中人物心灵的美。他的语言口语化,简洁凝练,富于诗情画意,月光似的轻灵,行云似的明快,流水似的清新,体现小说抒情的调子。

2、知识小卡片:

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三、解字说词,相互补充: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苇塘(wěi)竹篙(gāo)疟子(yào)寒噤(jìn)仄歪(zè)飒飒(sà)穿梭(suō)泅(qiú)

2、掌握重点词汇。

蹿:向上或向前跳。

仄歪:倾斜、歪斜。

编算:方言。这里是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是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好。

四、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概述文章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

明确: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决定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为女孩报了仇。

2、用两句话分别概括小说的两个重要的故事情节。

明确: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

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五、精读课文,评析人物:

1、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老头子”的特点: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明确: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①.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的英勇的交通员。他的爱国热情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抗战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眼皮下的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着高超的“水上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表现在“过于自信和自尊”上: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的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闲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让她们安心睡一觉。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股掌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始终是非常自信、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③.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抗日队伍,他满怀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他对受伤的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可见,老头子是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④.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他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敌人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野兽。就这样,他用计谋很轻松地为大菱报了仇。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也知道老头子是一位具有传奇性的老英雄的人物。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热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七、布置作业:

1、模仿文中描写老头子的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突出其性格特征。

2、以《谁不说俺家乡美》为题,以文中景物描写为蓝本,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景物。

要求:两个片段任选其一,300字左右。

芦花荡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一、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了解小说的特征;了解抗日战争概况。

教学重点:

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疑点:

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三、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欲知详情,请看课文《芦花荡》。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wěi)寒噤(jìn)疟子(yào)舀水(y?o)竹篙(g?o)提防(dī)

2、走近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刻骨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这一切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二)四边互动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说。阅读时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请速读课文,理解情节,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为三个片断: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3、文中有哪些情节你最喜欢?请你为大家复述一下,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片断。

——学生任意选择复述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4、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教案 ) 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5、老英雄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6、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他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于”有非常和过分双重意思。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说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过分自信自尊。

7、这篇小说是怎样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芦花荡里来去自由,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传奇色彩。

8、你喜欢这个“老头子”吗?

————-要求能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训练内容

1、解释下列词语。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B仄歪:倾斜,歪斜。C张皇失措:慌慌张张

D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三个片断。

a概述老英雄形象;b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c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富有传奇的情趣。

2、方法归纳

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通过理清情节来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六、布置作业

1、实践探索

你能根据文中的有关描述,为老英雄画一幅像吗?

3、课后练习1、2。

七、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1、概述老英雄形象

情节2、护送女孩到苇塘

3、痛打日本兵

人物过于自信自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了老英雄“老头子”。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yōu)寒噤(jìn)疟子(yào)仄歪(zè)阴惨(c?n)

2、选词填空。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A(A、钻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人们的眼再B(A、锐利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三、合作探究

四边

互动

1、这篇小说在刻画老英雄形象时除运用外貌、语言描写外,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

——-还有动作、心理描写等。

2、找出文中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心理的文字,体味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这段文字是:“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这段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笔,突出了老头子“过于自责”的内疚和痛苦,表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可从钦佩老英雄足智多谋、看鬼子挨打心里痛快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景物描写句子,为大家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学生可任选一处或几处朗读。

5、细细揣摩一两处景物描写的句子,领悟这种描写的妙处。

——-师生讨论交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6、“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么形容芦苇长得高?

————-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

7、通过文中的景物描写,你对孙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有什么认识?

——-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写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报了仇解了恨的心情。

四、课堂训练内容

1、选词填空

(1)半夜以后,小船又A(A、飘B、摇)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

(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B(A、飘摇B、飘撒)。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和自尊。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还表现在他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2、方法归纳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应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链接生活

用心品味一个人物雕像、木刻画或者油画,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记下来。

2、实践探索

课外阅读孙梨的《白洋淀记事》,进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创作风格。

3、仿照课文第62段的写法,写一段描写你家乡景物的文字(或者课后练习3)。

七、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外貌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描写

芦花荡语文教案 篇十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感受其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预习形成

一、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吆喝()蹿()提防()仄歪()

飒飒()张皇失措()白洋淀()竹篙()悠闲()

2、解释词语。

转弯抹角:悠闲:

张皇失措:月明风清:

三、复述故事,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

2、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9-54)(开端、发展)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第三部分:(55-末尾)。(高潮、结局)

四、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作出标记

五有关战争题材的传奇英雄人物故事或歌曲,说或唱给大家听听。

【预习困惑】

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或疑难,请记下来吧:

【自主学习】

一、“老头子”是位英雄人物,他的英雄性格表现在多方面,请用“老头子是一个的人,因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的句式说一段话,写出你心中的“老英雄。

二、文章是何如直接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

三、跳读课文,找出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描写的段落,细细品味,然后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合作展示】

一、深层探究:小说中的“老头子”是位英雄人物,他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请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二、思想交流:作者着力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何深刻的用意?

三、篇小说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环境描写却富有诗情画意,请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妙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范文,共有1935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下载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