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

生态建设总结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4 08:48:4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生态建设总结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态建设总结多篇

【第1篇】2022年县交通局生态县建设工作总结

一、改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硬化率方面

(一)环城北路:(环城北路既是城市道路建设,也是峨大线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收费站向东跨猊江,顺江往南接双小路,全长1.816公里,路基宽32米,主车道15.5米(双向四车道),非机动车道各3米,隔离带各1.5米,左边人行道3米,右边人行道4.5米,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设计概算投资3525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1592.18万元,直接工程费1932.82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9月启动建设,预计08年底完工。

(二)工业园区路网建设:主要包括回龙路、石邑路、舍郎路、天大路、玻璃厂路。建设里程9.12公里,预计总投资4200.02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1349.53万元,直接工程费2850.49万元。

—— 回龙路:起于昆峨线k125,跨玉元高速路经文碧、回龙村,止于玉林泉酒业公司新扩建区,全长4.72km,路基宽7~10.5米,路面宽6.5~9米,水泥路面,预计总投资2429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892.84万元,工程费1536.16万元,该项目现已完成路面铺筑1.2公里,预计k0+500~k4+720段在12月底完工,k0+000~k0+500段(含跨玉元路76米大桥)在09年4月底完工。

—— 石邑路:全长1.28公里,路基宽20米,路面宽12米,水泥路面,预计总投资820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296.69万元,工程费523.31万元,该项目现已完成路面铺筑200米,工程预计在年底完工。

—— 舍郎路(路基工程):全长1.33公里,6.6米桥梁一座,路基宽12m,预计总投资675.1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160万元,工程费515.14万元,自开工以来完成投资536.95万元,该项目预计在08年11月底完工。

—— 天大路:全长1.23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水泥路面,总投资199.41万元,已于2022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

—— 玻璃厂路:全长0.56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水泥路面,总投资76.47万元,已于2022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

(三)甸多路(07年追加通达工程):起于甸中镇甸头,经大、小烟厂至西就,止于大龙潭乡多依树,属县道,全长20公里,水泥路面,预计总投资810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至2022年8月全线竣工。

(四)大攀路:起于大龙潭乡绿溪经班得、迭所村委会,止于河口,全长21.9公里,设计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预计总投资1495万元,该项目已列入交通部08~09年国债资金建设通畅工程计划,已完成招标工作,施工单位于10月份进场复测,预计09年10月完工。

07~08年省交通厅下达我县通达建设项目27个,涉及8个乡镇27个村委会,建设总里程331.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06.90公里,沥青路面5.9公里,水泥预制块弹石路面21.5公里,人工弹石路面22.6公里,砂石路面75公里,预计总投资9264.9万元,现已完成98.6公里,占总里程的30%,在建53.5公里,占总里程的17%,除小街~宝泉路、水湾哨路外要求在09年6月底前完工。

其中:河西路(河外~西就)全长21.8公里,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

以上路网建设工程包括35个项目,总里程为364.74公里,建设投资规模达19294.92余万元。

二、老213线141至151段油路大修于4月28日完工,投资430万元。

三、争取岔河至甸中经夕阳国防战备路建设项目方面

根据云交战办(2022)23号《关于作好国防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需要进行改造的岔河至甸中段公路属于军兵种部队机动道路,由于现有道路大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道路抗灾能力弱,缺少必要的桥涵和防护工程,不能适应战区部队的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需要进行改建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该改建项目起于甸中镇s213线k91+000处,止于岔河乡s213线k119+600处。我局于2022年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测设计院完成了该段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路面改造工程全长28.6公里,公路等级四级,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6.5米、车道宽6米,估算总投资2805万元。资金来源:除国家和省按有关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玉溪市和**县承担。玉溪市发改委玉发重点(2022)505号向省发改委上报了“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市环保部门于2022年7月25日(玉环评准[2022]78号),通过了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2篇】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20_____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生态景区全域建设的决定,同时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生态景区全域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王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与我镇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扎实工作,较好的完xx县政府交付给我镇的各项任务,为本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视加强对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作出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的决定后,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将该项工作与本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旅游产业相关结合,及时调整工作机构。

二、认真做好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规划

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旅游产业。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开展后,特别是3月中旬全县生态景区全域化推进会之后,镇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结合我镇的实际,召开党委、政府班子会议专题讨论,适时调整做好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的工作规划,重点提出了与全县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紧密相关的几项工作规划,并一一作了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按照县政府的任务要求,全力做好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

三、对照行动计划认真开展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政府的任务要求,认真开展生态景区全域化的建设工作。

四、加强老景区的管理和安全运行工作,确保老景区的正常运行

寿仙谷景区是我县最早接待游客的景区之一,多年来,寿仙谷景区在外一直有较好声誉。为了使寿仙谷景区继续健康发展,镇党委、政府对寿仙谷景区的正常运行一直十分关注。在景区旅游旺季和“十一”黄金周来到之际,镇政府积极与县旅游管理部门一起,对景区的各项设施和游客的接待以及安全防范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寿仙谷区正常的运转。

五、鼓励支持农家乐休闲游

农家乐休闲游是我镇旅游发展的另一个亮点,为加强农家乐的发展,镇政府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商家开办农家乐,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建设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原有的农家乐申请评星工作。

总之,一年来,我镇在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中做了一些卓有成效工作,为我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只仅仅是这个工程小小一点,今后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作不懈的努力,去积极工作。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一定会产生丰硕的成果。

【第3篇】海洋与渔业局2022年生态县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环境有度有序开发海洋的必然选择。根据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书下达的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自查:

一、建立组织,领导重视,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

和往年一样,今年我局专门成立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局领导和各有关科室分别指导和开展生态县建设工作,并把此项工作提上日常议事日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立足“海”的自然和社会两个要素,加强生态海洋建设领域的投入。指导和帮助沿海镇乡街道做好2022年的生态县建设工作。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广健康养殖。

随着_____国华电厂的投入运行,我局加强了对象山港和三门湾的海洋环境保护,特别是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外。邀请全市有资质的海洋环境监测部门进行不定期监测,及时发布象山港环境状况,阻止了多次违法围填海、挖沙等现象。积极推广虾、蟹、贝混养,浅海藻类养殖,海水循环养殖,高位池塘养殖等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提倡健康饵料投喂,杜绝违禁药品使用,并逐年控制了网箱养殖数量。

三、加强源头管理,促进生态绿色产品发展。

我局在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的同时,积极培植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并组织实施水产品绿色认证工作。今年共完成4个国家级绿色产品认证、7个市级无公害水产品认证、8个市级绿色水产品基地的认证。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及时调查处理水产养殖污染事故纠纷。今年共调查处理渔业事故6次,维护了渔区的社会稳定。年终建立和本部门相关的生态县建设年度档案资料。

一年来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今后海洋环境管理工作的艰难,同时也感到担子的重大,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整个生态县建设,也关系到沿海渔区的社会稳定,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生态海洋的文章,不断提高实现认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_____县海洋与渔业局

【第4篇】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1999年4月国家批准海南建立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作为海南省会城市的海口市是省政府首批批准的6个生态示范市(县)之一,这标志着我市正式迈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行列。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及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帮助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环境立市新的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当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特色的资产和最大优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3.6亿元,经济增长10.2%;2001年为144.6亿元,增长10.4%;2002年为210.9 亿元,增长10.5%;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9.9亿元,经济增长13.6%。

同时,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底海口与琼山合并,区域面积的扩大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海口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完成省下达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努力,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编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了及时协调、解决我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2001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市委、人大、政协、工会及有关社会团体和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人任主任,计划局负责人任副主任,分设农林、海洋、水资源保护三个专业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制定了《海口生态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2002年5月市政府批转市环保局提出的《海口市2002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给各相关单位,要求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市区地面水体整治(美舍河整治和“两湖两沟”整治)、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消除“白色污染”、淘汰氟里昂以及城市海岸带防护林的保护等工作,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要求。2003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关于印发海口市贯彻2003年生态省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今年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表。

2001年10月底,我市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的《海口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了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该规划确定了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

(1)生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2)绿化覆盖率全国领先水平;

(3)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

(4)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

(5)居民生活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由于海口琼山合并,现正委托原编制单位重新修编。

二、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一个内在的基本要求。在海口市“九五”计划、2022年长远规划和四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城市发展战略中,市委市政府从海口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绿色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环境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目前,我市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已基本完成。

原先我市工业企业大多处在城市中心区和上风向区域,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着重解决工业的合理性布局问题,从环境功能布局上确定了金盘、永桂、港澳三个轻度污染工业区和中度污染的马村工业组团,这些工业区团都处在海口的下风向。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坚决关闭了地处中心城区的海口市水泥厂、陶器厂、制革厂等一批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一些技术先进、效益好、污染轻的企业做出了搬迁到工业区的计划。

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也为工厂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平台和潜力。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初见成效,2002年海口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从污染较重的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向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生态环保和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

今年我市海口椰宝绿色餐具有限公司、海口市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翔晟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个具有绿色环保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有利地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目前,我市“药谷”计划正顺利实施,罗牛山无公害蔬菜基地、魁星观光果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积极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引导、鼓励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用于燃气管道、液化气储配站和液化气供应站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液化气管理和供应系统,液化气供气能力达十多万户,全市居民用气气化率达99%以上。

距海口市40公里的福山气田于去年2月正式向海口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椰岛集团、兴业聚酯公司、亚太啤酒和欧化印染厂等企业开始改为燃气。政府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绿色环保工程正在启动,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加油站汽油出售实现无铅化。同时,政府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积极向企业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

目前我市已有三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强化环境管理,巩固创模成果,改善环境质量。2000年2月,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荣誉称号,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上了新的台阶。

巩固好这一成果,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对此常抓不懈。在项目环保审批中,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

同时,加强对原有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积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2002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的专项行动 ,今年开展了查处不法排污企业的活动,对工业污染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年多以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保护环境,做精做美海口,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改善市区生态环境,相继实施五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一)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约3.4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30万吨的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是省、市重点环保工程,服务范围9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0万人。自1999年10月底竣工以来,运行良好,处理后的水质优于设计要求。

随着市政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目前日处理废水约达18万吨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1.66%。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保护我市的地下水源、地表水饮用水质和城市景观水体,以及近岸海域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良好的、深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水源地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工程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我市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岸线景观,批准建立永庄水库保护区(面积9.6平方公里),金牛岭地下水源保护区(面积4.5平方公里)和海口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面积16平方公里),设立了界标和标牌,并制定有关管理规定。2001年开展了沙坡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建设,保护区划分范围报告书已经专家评审通过。

今年开始着手建设龙塘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环卫系统工程近年来,市政府下大力气实施以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资源利用和建设卫生公厕为内容的环卫系统工程建设。累计投资一亿多元购置100多辆垃圾装运车,建成密封式垃圾转运站15座和占地273亩的垃圾填埋场,使日产800吨的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到合理的卫生填埋。

总投资近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垃圾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颜春岭垃圾处理场,其第一期第一个填埋区(占地64亩)工程已于2001年4月投入使用。第二期填埋区占地面积208亩,去年11月份通过专家验收。

今年上半年完成二填埋区2万多立方米碎石滤层铺设工程及四周边坡的废旧轮胎铺设工程;其配套污水处理厂完成鼓风机和加药间重建工程,完成32,000立方米氧化塘土建工程,整个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全部完工,现正准备进行调试工作。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投入运行,对海口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使海口的城市生活垃圾步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轨道。

(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这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狠抓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区人居和创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2001年进行的市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市历年来整治范围最广、拆迁面积及工程最大的一项环境改造工程,包括海府路、海秀东路、滨海东路、人民公园东西湖四个分项工程,规划面积91.17万平方米,涉及道路总长7900米。

对各类不符合规划的违章铺面或建筑进行整治拆迁,完成了华海公园、东湖广场、海府路白龙南路口绿地等十七处绿化建设,建成绿地面积达9.8万平方米。架空高压线下地的电力沟建设和铺设燃气输气管道、人行道绿化带、路灯安装及道路亮化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经过整治,该区域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又对国贸区、滨海路等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市容面貌有较大的改观。

2、美舍河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海口市区南北的主要河流,是海口市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3.86公里,我市境内约长5.7公里,由于开发建设,水质污染严重。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9940.80万元,整治工程包括拆迁、清淤、护堤、载流、绿化等内容,分三标段进行治理。

自1999年11月动工以来,从国兴桥至白龙桥2.3公里示范段已投资近40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两岸完成绿化208亩。北段工程(白龙桥——长堤路)全长1.9公里,该工程于2000年8月初全面开工,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南段工程(五公祠——国兴桥)全长1.5公里,于2002年6月底全面开工,目前,除市政府决定暂不做的右岸污水干线、观光路、栏杆、路灯和取消的河床护底外,尚剩过国兴路段污水干管、五公祠内人行桥和五公祠后街桥、沿岸人行甬道、国兴桥底清淤护底。

整治后的美舍河水质将达到国家地面水体标准,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两岸建成带状公园,今后将形成一条横贯海口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

3、整治水源地以及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西海岸是我市岸线景观保护区,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西海岸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其整治工程投资近4000万元,全长10公里、占地1600亩的海岸带状公园基本建成,修建观海路10公里,种植椰子树等各种树木近万株,绿地率86%。

在1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不同风格的10个景点,把观海长廊园林灯连成一片,使海口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海露出来、把路连起来、把地绿起来、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的整治目标。

今年对海口市饮用水地龙塘取水点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取缔多间临江的家庭猪舍,清理江边垃圾,设立告示牌,严禁在取水点周边堆放垃圾、建养猪场等一切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整治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关闭保护区周边的饮食店,停止带船尾机的机动游船经营行为,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4、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海口市从2001年开始针对街边饮食店废水直排路面,油烟污染环境,“卡拉ok”噪声扰民,店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景观等环境问题,组织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效果,使街边环境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去年抓住群众反映较大的噪声污染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对社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我市的声环境质量。

今年加强对我市医疗废水废物的监管,对市区25家医院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处置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处5家医疗单位污水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令其限期整改。

5、绿化美化工程海口市自1992年起就将“创建园林城市”纳入城市发展总目标,确保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占有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保持生态平衡。年年有计划地在城市周边植树造林,构筑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199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在经贸区的滨海黄金地段划出1250亩土地,作为公共绿地建造“万绿园”。去年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拆迁建绿,见缝插绿,提高绿化水平,终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4%。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南海大道、粤海南站、东线高速公路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在我市五大道路出口建设生态森林体系,绿化美化环境,形成环抱热带滨海城市的林带。

三、坚持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海口的实际出发,立足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构想。

依托“碧水蓝天、金色阳光、常绿大地、清新空气”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兴建了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海南热带森林博览园等10个旅游休闲项目。

同时通过宣传,突出自然、椰风海韵的特色,打生态环保牌,吸引众多游人,让他们在领略美丽的热带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一次切身体会的生态环境教育

(二)消除白色污染和建立无氟区域城市。海口市在全省率先颁布了防治白色污染管理办法,并在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上实行强制性措施,步入了治理白色污染的良性管理轨道,消除白色污染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对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食堂和水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巡查和蹲点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执法频率和人数,有力打击了不法商贩。

海口市政府响应省政府建立无氟省级区域的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宾馆酒店、机动车辆实施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淘汰替换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完成42家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其速度和数量均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实施交通污染专项治理。海口市委市政府自97年至今,把机动车鸣喇叭、尾气污染问题作为一个专项治理工程,成立全市交通污染治理办公室,组织公安、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从机动车年检线的源头上、行驶道路上、超标排放治理上和超龄车报废制度上等环节实施综合治理机动车噪声及尾气污染,基本刹住了机动车乱鸣喇叭和冒黑烟的现象。

制定了《海口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并经省人大通过,为今后我市治理机动车尾气提供法制保障。

(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从99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四套班子领导的乡村工作联系点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试点单位,力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新的切入点。

通过整治乡村脏、乱、差,拆除乱搭滥建、铺村路、建立垃圾收集站、设文化娱乐场所,大举植树种草栽花,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改变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市各个区积极推广农村沼气试点工程,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基地,指导、帮助农民整治农村生产和生活居住环境,增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现已建成各类文明生态村359 个,计划在巩固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标准,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存在问题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我市被确定为生态市试点市县后,我们加快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刚刚起步,离生态示范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有待探索和建立,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往往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资金不足造成生态环保工程进展缓慢,如美舍河整治工程、公交和出租车“油改气”项目等。

【第5篇】2022年乡镇生态粮仓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

立镇x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xx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4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第6篇】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

铁腕治污调产业生态经济大发展—x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五年综述

“经市、区环境监测站监测,x区出境水质2022年全年、2022年1-9月全部达标,均为ⅲ类水以上,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新城区大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ⅱ级标准;市区饮用水源黄坛口水库水质保持ⅰ、ⅱ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合格率达100%。”一组组监测数据显示,x区环境质量状况自去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近年来,x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污染减排有关要求,按照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的总体部署,通过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使x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年来,经过四大环境污染整治,我区消灭了8000多个污染源,大大削减了排污总量。x区生态环保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的前列。经过四年多的创建,2022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了环保总局的验收,衢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今年5月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公布:x区在2022年度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全省参与考核的81个县(市、区)中位列第6名,在衢州市排名第一。

一、环境告急,百姓难安。

x区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9个乡和2个街道,总人口39.6万。x区的前身是衢县,建县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x区生态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历史文化悠久。但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经无序发展后污染日益加重,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规范,冒进的发展观一度主导了当地发展理念,加剧了x区局部地区的污染,x区面临着既要整治传统产业,甩掉历史包袱,又要发展现代新兴高新产业的双重压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工业县、新都市转变,任重而道远。

位于钱塘江上游的x经济开发区(原沈家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由于x经济开发区具有紧邻巨化集团的区位优势,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22年,x经济开发区有化工企业49家,化工企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群众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早期规划的欠科学,x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相联,再加上化工园区处于金衢盆地底部,气象条件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沈家一带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了下风向的衢州老城区,人称是衢州东大门的一颗“毒瘤”。几年前,沈家开发区内污水横流,化工企业日排放污水超万吨,东迹渡大桥周围臭气熏天,群众怨声不断,在风景如画的乌溪江与x交汇处,有时却是污水泛着白沫使江水混浊不清;化工园区的部分污水进入沈家村的农灌渠,原来有着丰满水草、小鱼嬉戏的沟渠,近年来有时竟成酱色,杂草不生,受灌溉的农作物产量、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沈家村的农民反映强烈,部分村民甚至有过激的言行,群众对化工企业的来信来访投诉相当多,污染纠纷也时有出现,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很高。

x南北山区是衢州的“绿色双翼”,植被较好,森林覆盖在90%以上,毛竹资源相当丰富,但隐藏在山谷间,溪流旁的100多家小竹造纸厂、作坊和7000多只竹料腌塘,却使清澈的溪水污浊不堪。早在明清时期,衢县的竹农就有利用嫩毛竹制浆造纸的传统,这也是山区、库区群众利用毛竹资源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的经济。造土纸用的主要原料为青竹料和老竹料,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2002年全区竹造纸企业年产土纸2万吨,使用毛竹腌料近10万吨,竹造纸企年排放废水约1000万吨,全年排放cod在3600吨以上,排放so2200吨以上。全区毛竹腌料塘7千多个,全年排放废水在数千万吨以上。竹料腌塘使用石灰甚至烧碱腌料,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且工艺原始,根本无治理设施,竹造纸企业、竹料腌塘排放污水常常造成鱼虾、水生植物绝迹,下游群众饮水困难,在夏天农灌期及枯水期,还多次发生下游群众围攻小竹造纸厂闹事,由于处理及时才未发生砸机器毁厂的恶性事件。竹造纸、竹料腌塘整治迫在眉

【第7篇】2022年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区××街道办事处东接××区,南临××,北靠××国道,幅员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万亩,常住人口1.4万人,是××市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xx年,办事处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368万元,可用财力2239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5150元。xx年预计实现全口径财政收

入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可达0.3亿元,农业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500元。

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方案》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街以“四季吉祥”景区范围内的××、××、××三个大队为试点,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建设目标,进行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目前三个大队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现就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一、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村民自治,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领导基础。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办文xx95号文}下发以后,××街工委、办事处对此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迅速筹备成立了××街道办事处创建文明生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街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办事处主任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试点大队负责人组成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创建思路,制定下发了《××街道办事处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创建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会和创建推进会等多个专题性会议,对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具体部署,明确了创建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标准、方法步骤。同时,办事处根据分工不同,印发了《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专班职责分工》的通知,将机关工作人员分成六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试点工作,为生态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按照“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原则,自xx年8月下旬起,办事处在以××、××、××三个大队按照《××街道办事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产生的指导意见》,通过选举准备、推荐社区筹建工作小组、选民登记和社区成员代表推选、候选人产生与竞选以及投票选举五个阶段的筹备,于9月28日由社区成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基本形成党支部、大队、居委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居委会成员和大队班子交叉任职的组成模式。同时,通过推选等形式产生居民小组长、居委会协商议事委员会,设立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委员会、社区治安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医疗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委员会、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社区共建和协调发展委员会等6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各社区严格按要求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明确居委会及6个专门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建立起一套党支部领导下社区依法民主自治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夯实群众基础。三个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大力推行队务公开、创新民主管理模式,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安装了队务公开栏,每季度向社区居民公开开支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流向以及本文来源:好范文网网重大决策等。办事处还引导××、××、××等试点社区的农户自发成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现有蔬菜种植协会、蔬菜运销协会、厨嫂协会、休闲游协会等18个群众性经济合作组织。群众可通过协会组织实现对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和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益,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投入,统一规划,完善三项建设

一是完善村庄外观建设。自xx年开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办事处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黄金期,把群众“住得好”和“富起来”两大工程综合考虑,以“搭建一个市民休闲旅游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为目的,在××、××、××三个大队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打造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为主题的“四季吉祥”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和休闲旅游观光带。按照“高起点策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对“四季吉祥”景区××、××和××大队的4个试点村进行统一改造。村庄的民居外观分别取长江上、中、下游的“××、××、××”古民居为特点,在原址原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体现古朴与自然交融的建筑风格,房屋外观改造总投资2675.62万元。

【第8篇】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2022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在旗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和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旗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和“双百万亩”林业精品工程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活化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标准,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经过全旗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林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 一、主要成果及特点 今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45.1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45%,占旗下达任务的113 %,其中春雨季完成人工造林38.1万亩,秋季成人工造林7万亩;合格面积27.67万亩,占旗下达任务的89%。退耕还林完成0.8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荒地造林完成19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双百万工程完成8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00%;其中综合治沙完成5万亩,丰产林完成3万亩。在三个薄弱环节中,农防林完成2万亩,公路绿化300公里,村屯绿化100个;封山育林完成22.67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13%;育苗完成4235亩,占市下达任务121 %。 从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看,都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双百万亩”工程开局良好。按照全市林业工作的安排,“双百万亩”工程是全市今后五年核心工程、示范工程。今春我们重点抓了这项工程。首先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工程重点安排9个苏木乡镇,5年规划完成全旗综合治沙25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杜绝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工程施工上,把工作重点放在造林质量上。甘旗卡镇营造的千亩沙地速生丰产林,选用2年生,胸径在2厘米以上杨树苗,进行开浅沟,深栽植,栽后采用大水漫灌,修杈留全株,效果非常好。三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原有“5820”工程对接,扩大规模。我们在安排工程地块时,尽量和原有“5820”工程连接起来。从原来千亩地块扩大到万亩和几万亩,尽量形成规模。四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林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林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丰产林营造速度。由于安排妥当,今年“双百万亩”工程效果非常好,今年全旗完成综合治沙精品工程5万亩,丰产林建设3万亩。尤其是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三个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农防林建设、公路林建设和村屯绿化动手早、完工快、效果好。全旗今春完成农防林建设2万亩,公路林建设300公里,村屯绿化完成100个。农防林、公路林建设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年。在工程施工上,我们把农防林建设和道路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大网格、宽林带,打破村屯界线,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欧里苏木五个嘎查统一规划,进行集中栽植,他们采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栽二年生标准苗,栽后浇水,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10公里。海力吐镇、金宝屯镇、协尔苏镇、浩坦苏木、打破苏木乡镇界线,实行联网。四个单位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达50公里,仅海力吐镇一春就完成30公里农防林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要在原基础上向四周幅射,最后形成覆盖十二个苏木乡镇、二个农场,控制面积600万亩,纯造林面积100万亩的我旗东部、南部农防林、牧防林兼用材林基地,今年刚刚开了个头。公路林建设进展很快,巴阿公路40公里公路林一春完成了任务。目前国、省、旗三级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乡与乡之间公路凡是定线也已绿化完成,村与村之间公路是今后绿化重点。全旗527个嘎查村以村旁、宅旁绿化基本成型,但村内重要街道绿化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三)补植补栽工作扎实进行。2002、2003、2022年我旗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79.4万亩,其中退耕22.8万亩,荒地造林56.6万亩,为确保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标准,从去秋、今春、雨季、今秋,各苏木乡镇对三年工程全面进行补植补栽,做到大坑大水认真栽植。确保一次性补植成活。据统计,全旗已完成三年工程补植24万亩。 (四)私有林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我们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私有林业。认真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实现了从原先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靠利益和市场两个机制,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在今春完成的造林面积中,全部都是个体造林和引资造林,即使是集体统一营造的路林和农防林,栽完后有的卖到户,有的是无偿分到户,全部实现了不造无主林。 (五)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随着大规模性群众造林活动的开展,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今春的造林生产中,各地普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的造林地块,实行先易后难。广泛应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机械开沟、沟内挖穴造林、钻孔造林、座水造林等技术。据统计,今年全旗开沟造林面积达33万亩,钻孔造林2万亩,半地下畦田整地达1万多亩。与此同时,我们严把种苗关口,坚持苗木品种对路,保鲜措施得力,苗木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实行就地育苗,就地用苗,随起随栽,栽后截干,小白龙漫灌,浇后回土,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在今年造林完成面积中90%以上面积都浇上了第一遍水。 (六)林业产业化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全市“双百万亩”工程的启动,丰产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农牧民把资金投向林业,投向用材林、甸子地、丘间低地、农防林带、河流两岸都成了投资造林的热点地方。造供孩子念书林、养老林已成了一个新的时尚。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也不放过这个发展机会,纷纷到农村买地造林或购买造完的林。外地客商也看到了后旗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把资金投向林业,特别投向丰产林这块。据统计,今年造林仅外商投资达2000多万元,造林面积达11万多亩,城镇居民投资达300多万元,造林面积3万多亩,引进大型细木工厂1个,林业产业化成为我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七)“二个一”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坚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是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在今年的林业生产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业的可喜局面。旗委几大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林业。并在今春林业生态建设会上进一步强调,林业要是坚持五个一(即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一个好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领导签订了生态建设5年任期目标责任状,并把每年任务进行详细分解。使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提前早知道,促使各项工作提前落实,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局下乡包点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奋战。旗里包乡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严把质量关,形成了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现场抓,齐抓共管的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八)林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 按照两个《决定》的要求和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乡级林业工作站的垂直管理。成立了旗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在全旗共同努力下,全年未有大小森林火灾发生。今年共开设防火道200千米,召开防火会2次,组织大型宣传3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稳定,几年来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尤其是松毛虫大发生已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公安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全年共查处各种毁林案件388起,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业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我旗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在今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出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问题,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 (二)速生丰产林建设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林业产业化建设目前看主体是以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商品林基地建设。现在农村和城镇造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包括栽植模式、品种选择、经营措施、采伐年限,以满足丰产林建设的需要。 (三)造林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年造林中总体质量是比较好的,个别地区只注重完成下达造林指标,重视面积数量,但是具体造林中,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精品不精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造林成果。 (四)重造轻管、重乔轻灌思想仍较严重 今年各地群众干部普遍存在栽完树就不再进行管理的重造轻管思想。不抚育、不浇水、牲畜在造林地散放毁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灌木造林上,今年完成的45.1万亩中仅有8万亩灌木,占总造林面积的17.7%。各地造林仍以乔木(杨树)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地下水位高低,全部上杨树,人为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现象的发生。 (五)苗木生产滑坡较大 由于受今年苗木滞销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育苗面积出现较大滑坡,影响今秋和明春的造林生产。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我旗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实现2022年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跃,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作思路 按照全旗四大战略,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思路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线,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切入点,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与农牧民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以抗旱造林为中心,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切实提高造林“两率”;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私有林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禁垦禁牧围封育林育草为手段,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越。 总体工作目标是: 2022年,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合格面积31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3万亩,农防林1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育苗完成5000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500公里,完成100个村屯绿化达标建设。 (二)工作要点 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和必保总体目标的实现,2022年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工程,抓好五个基地,做好六项工作。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这个中心。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我旗年年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以工程为依托,抓好牧业比重较大苏木乡镇的灌草型饲料基地建设,东片、南片农防林兼用材林网格建设,中片乡土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引草入林,引药入林。以宜林荒地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将工程的资金优势和个人的造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程招标造林、大户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在荒地造林管理上将采取以造林成活和保存兑现荒地种苗补助款的机制,确保造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突出四大工程 一是突出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在这两个大工程上对我旗有更多投入,按国家要求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并抓好上报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 二是突出“双百万亩”精品群工程。主要以“304”线敖古斯台、巴胡塔、伊胡塔、甘镇历年原有“5820”工程为依托,按照“双百万亩”工程要求,进一步规划扩建完善穿线,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措施,形成“304”线十万亩以上各具特色的精品群工程。以浩坦、海力吐、金宝屯、公河来、额莫勒、双胜、向阳等十二个乡镇场为重点,按照“双百万亩”丰产林要求,规划总面积600万亩,计划造林面积100万亩,利用5年左右时间进行大网格和小网格防护林相结合,将原有的防护林贯穿起来,形成规模,成为我旗最大防护林、用材林精品群基地。 三是突出全旗以公路林为主线的林业生态框架工程。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以贯通全旗南北的“304”线及贯通东西的“203”线、“303”线、甘金南线、北线,巴胡塔--阿古拉、通库公路、通查线为轴线,打破乡村界限,向两侧延伸,建设宽幅生态主穿带工程。主穿带内体现治理多样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退则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分步实施,形成贯穿全旗的8条宽幅绿色屏障。 四是突出天然林草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原有封育、飞播区为重点,建档立卡,树立碑界。以吉尔嘎郎、巴雅斯古楞天然红刺榆分布带,乌兰敖道山杏封育区,阿古拉双合山草原生态风景区,茂道吐至乌兰敖道两侧榆树分布区等天然林草植被较好的地区为重点,设立禁垦禁牧禁伐区,采取封造结合的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自然恢复,辅以人工补种、补栽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林草植被。对巴胡塔--阿古拉--金宝屯一线长200公里、宽3公里湿地划为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 抓好五大基地 一是抓好优质灌草型饲料基地。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养畜大户,抓好种灌种草。 以“304”线以西,甘金北线以北的牧业比重较大的苏木乡镇为重点,围绕着养畜大户,以畜定草,大力发展种灌种草,林间种草,建设优质灌草型牧场及饲草料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高效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人工种草尽量结合畜牧工程进行。 二是抓好灌木经济林基地。以乡土灌木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等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建设山杏园、桑树园、枸杞园等形式全旗建设好5万亩灌木经济林基地,逐年增加,形成产业。 三是抓好林药间作基地。2022年全旗计划抓好1万亩林药间作典型,主要在退耕地内推广,以南片、东片、中片苏木乡镇为主,使退耕地发挥更大效益,退耕户受益,避免今后退耕地内种植一年生作物。 四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全旗以向阳、双胜、浩坦、查日苏等东南部平原区苏木乡镇为重点,结合农防林、路防林建设,大力营造新品种速生丰产林,使其形成全旗商品林基地,缓解西北部林木采伐压力,2022年计划建设3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 五是抓好种苗基地,以国营林场圃及育苗大户为主,抓一批以培育乡土耐旱树种为主的育苗典型,树种主要以红刺榆、五角枫、胡枝子等乡土耐旱树种为主,形成基地,解决我旗长期以来造林以杨树为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做好组织考核工作。对全旗生态建设继续严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年初将造林、围封、飞播、育苗、生态经济圈等指标下达给苏木乡镇,作为年度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林业生产结束后,对各苏木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照规定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 二是做好工程质量督查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将组织林业技术员和乡镇干部队伍深入造林第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指导林业生产,严把施工的各环节关。在造林前,对技术人员和造林大户进行层层培训,要求各地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没有规划设计不准造林,技术责任不落实不准造林,不整地不浇水不准造林,苗木不具备“两证一签”不准造林,没落实抚育管护责任不准造林。推行浇水造林,推广覆膜造林,大坑大水,掐头定干,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组织群众利用抗旱桶拉水造林。要按照造林成果兑现种苗补助资金。 三是做好政策兑现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把好检查验收关,政府组织纪检、林业、财政、经管、粮食等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逐乡村、逐地块、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农户进行签字确认,并公示。填写《退耕还林验收证》,苏木乡镇依据《验收证》和《退耕还林合同书》填写核发《退耕还林证》,做为退耕户兑现钱粮相关政策的依据,在发放钱粮补助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将种苗造林补助费、钱粮补助足额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取信民众,杜绝乡镇嘎查集中领取钱粮和搭车收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越级上访。 四是做好补植补造工作。造林补植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果极为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致使一些造林地由于补植没有跟上而失败。今后,凡是当年的造林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要在雨季和秋季进行补栽上。当年补栽不完的,第二年春季也要补栽上。要采用大坑大水保成活办法,做到一次补栽成功。这要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要常抓不懈。2022年,要对前两年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补植。 五是做好项目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退耕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2002年-2022年的退耕资料进行了搜集立卷,专门设立退耕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保护退耕户合法权益,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档案资料。对验收合格的退耕地块及时办理土地使用变更手续,核发林权证,依法实施资料管理,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做好管护工作。加强对现有森林和新造幼林的管护工作。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严格制止乱征乱占林地,严格制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和盗伐林木,杜绝牲畜毁林现象。杜绝大小森林火灾发生,杜绝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要加强林业公安队伍的自身建设,使行政管理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切实做到依法治林和依法兴林。要坚持舍饲禁牧制度。 2022年已经胜利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再鼓干劲,开拓创新,为实现我旗林业新跨跃而努力工作。

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总结

【第9篇】2022年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

立镇x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xx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4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第10篇】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太湖水系西苕溪发源地,是上海黄浦江源头。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万人,全县设10个建制镇5个乡。境内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纵横交错,地势南高北低,是典型的“七山二地一水”山区县。安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生物资源丰富,全县拥有竹林面积67000公顷、名贵稀有白茶园2000公顷,是全国着名的“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农村总体已进入小康阶段。但是,在发展农业经济,追求资源最大的经济效益时,忽视了环境效益,农业开发不同程度带来了山林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同时,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以上种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96年以后,安吉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发现安吉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是环境。只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安吉的经济发展才有出路,于是就逐步树立了“经济生态化”的理念,最后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年我县在省农业厅的推荐下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科技部等七部委局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县”,使我县进入了农业经济生态化的全新发展时期。

五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项目建设合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今年5月,我们开展自查验收,认为已基本达到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标准。现总结报告

一、主要建设成效

通过近五年的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促进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初见成效。全县重点培育了笋竹、白茶、畜禽、种苗四大主导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0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0多个,年农产品销售收入40多亿元。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顶新、旺旺、养生堂等知名企业落户安吉,农产品出口值达9.1亿元。安吉白茶、“黄浦源”冬笋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达标率100%,2002年我县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称号。二是以环境优美为特征的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3%,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全县空气质量山区农村始终保持为一级,城镇也在二级以内。西苕溪干流水质从原来的ⅴ类、劣ⅴ类提高到目前的ⅲ类以上,被国家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三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监督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抽检和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完善了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防控机制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等称号。四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格局的农村生态体系初步显现。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竹制品和转椅二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0%和40%,发展以“中国大竹海”、“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等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旅游收入达5亿元。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化水平从五年前的29.6%提高到39.5%。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成生态示范村173个,受益人口25万。2002年我县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15亿元,比1999年增16.84亿元,年均增长6.3%;县财政总收入7.01亿元,比1999年增5.29亿元,年均增长61.5%;农业总产值13.66亿元,比1999年增5.95亿元,年均增长4.23%;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2元,比1999年增1646元,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均翻了一番多。据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的评价,安吉在全国的排名从第一届(2000年)的234名上升到第三届(2002年)的178名。县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排名居全省第19名。生态农业的建设,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发展,使安吉从25个欠发达县中脱颖而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二、基本做法

(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种养业区域布局,着力培育笋竹、白茶、畜禽、种苗四大绿色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笋竹年产值42亿元,占全国的14%,排名全国第一。安吉白

【第11篇】城管局2022年上半年建设生态文化工作总结

2022年上半年,_____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行业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基础年、保稳促调年、合力攻坚年”的要求,不断开创城市管理新局面。

一、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质量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上半年,_____区城市管理工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以新思路、新举措、新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确保让广大市民得到持续长久的民生实惠。

(一)扎实推进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完成汽车北站公厕、火车新北站公厕、_____公园公厕、永丰桥下、河西村梅堰公厕、孔浦夏家、红梅小区后门公厕等7座公厕的升级改造,其中_____公园公厕为“百万元”级的生态公厕。完成东草马路排水管道、孔浦路排水管道改造工程。完成槐树路部分喷泉设施整修工程。谢家垃圾中转站工程已进入招投标前期工作。环卫车队项目完成实体验收、墙体粉刷贴面、污水净化池、围墙和雨污水管道铺设施工、油罐加工制作与铺设安装等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三江六岸灯光升级工程前期协调工作。完成双东坊小区、槐树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槐树路空间安全工程立项工作。积极配合市兴光燃气公司完善08年的老小区改造工程,提高居民用户的开户率。

(二)不断提高市容环境整体管理水平。

1、完善市政公用行业日巡查考核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今年上半年全面推进责任区制度落实,责任书签订,指导各街道签订责任书1000余份,使全区主要道路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次要道路签订率达到85%以上,达到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要求。二是推进保洁路段延伸工作。继续巩固18小时道路保洁成果,加强重点路段保洁力量,确保养护作业水平提高。三是推广“三位一体”保洁方式。继续深入推进以“人扫、机扫、清洗”为一体的创新的三位一体清扫模式通过科学管理,提升辖区各道路的整体面貌。

上半年,新增北外环西段、机场—北外环立交桥、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一路、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三路、洪塘中路延伸段二期道路共5条保洁道路,共清扫道路65条计201万平方米,新增保洁面积3.7万平方米。

(三)努力提升绿化增色增香效果树路等路段的沿街花坛及翠柏路、范江岸路行道树树穴、解放桥槐树路匝道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对甬江桥扬善路口闲置地进行复绿种植,使迎检线路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对公园绿地、城区主干道隔离带及行道树进行缺株补种,共补种行道树90余株、苗木1000余株、麦冬3000余平方米,并做好外滩大桥、城庄路、惊驾路_____段等重大项目绿化移植工作。

2、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绿化养护质量。一是加强绿地考核管理。成立绿化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各公园绿地绿化专职责任人,采取专项考核、集体考核(明查)和暗查等形式对各养护班组进行考核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并分析原因。二是实施专项考核。开展定期的绿地病虫害考核、大树养护考核、设施完好安全考核,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专项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绿地养护水平。上半年,槐树绿地被评为宁波市公园行业文明优质十大服务窗口之一。

3、积极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一是举办_____区绿化成就画报展览、市民绿化知识有奖竟答、绿化知识法规现场咨询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举办绿化养护修剪技术培训交流会,重点讲解绿化养护知识和修剪技术,提高我区绿化养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群众种绿、护绿活动。09年上半年,全区推出8块共计32万平方米认养认管绿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积极开展春节及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桂花、樱花250余株。三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配合市园林局对我区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做好古树名木养护工作。

二、服务民情,切实加大重点工作执法力度

(一)加大执法力度,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2、严查渣土违法清运。上半年,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渣土清运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渣土偷倒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渣土清运污染城市环境、危害交通安全、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开辟海洋消纳新途径。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至目前我区已设立渣土海上消纳中转场站3座,以企业租赁港区码头,雇船运到海洋部门划定区域倾倒,企业收取服务费,城管部门与属地街道管理规范企业运作基本操作模式,缓解我区渣土消纳难的问题。二是不断完善“管理、执法、养护”三位一体的渣土管理机制,成立渣土管理领导小组,设渣土管理办公室,把渣土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化管理渠道,各中队提前介入,通过送法上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建设、施工、清运单位的宣传教育和协调沟通,深化服务型执法工作,提高工作效果。三是实现渣土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成立了由城管、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每天开展以设卡点伏击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夜间偷倒渣土等违法行为。上半年,共检查清运车辆2356辆次,共查处违章车辆滴漏洒、乱倒、偷倒及无证运输渣土行为148起。

3、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一是重点配合甬江街道做好湾头地块区内新发违法建筑整治工作;二是做好对繁景、莱茵堡、国际村等别墅小区内违法建筑的调查取证工作;三是继续做好老小区内的违法建筑执法;四是配合甬江街道,对5家企业的违法建筑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并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4、探索建立便民疏导点。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相结合、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开展了便民疏导点选址工作,重点调查了流动摊点的数量、分布、门类、人员身份等情况,并根据我区实际,确定了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的工作指导思想。目前,确定了第一批5个便民疏导点的位置,其中广厦怡庭菜场周边及洪塘文体路南段等地段为原街道已设置的以百货、水果摊点为主的便民疏导点,当地街道已实施规范管理,下步将新设3个疏导点,部位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及城市拆迁闲置地块等不影响市容交通环境部位。

5、积极推进示范路段创建工程。开展槐树路“城市管理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通过精细管理、文明引导、严格执法,努力做到“街容卫生整洁、市政设施完好、道路绿化美观、各类设置有序、店面经营文明”,切实发挥文明路段的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以精品效应推动市容秩序整治工作。

(二)完善执法机制,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调整执法中队管理体制。上半年,对涉农街道、慈城镇、工业区城管执法体制和工作职责进行调整,由当地分管领导兼任副大队长,按照执法主体不变、履行职责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依法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工作,切实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城管工作难点问题。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加强严管路段和中队建设考核工作,严格落实“五定”岗位责任制,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面控、路巡、点管,确保核心区域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同时,努力提升数字城管指挥巡查机制,认真落实数字城管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执行力。三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

规划、公安、交警、法院、环保等部门的联系,坚持执法工作例会制度,增强工作合力,齐抓共管,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常态长效执法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城管公安联络室、城管法院联络室职能,为城管执法提供有力的后续保障。

三、体察民意,加快城市管理职能延伸

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2022年_____区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任务分解内容,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城市管理职能延伸工作,不断拓展城市管理服务范围。

(一)加快推进城市管理职能向中心村延伸。一是认真开展调研。3-4月,分别到涉农街道、慈城镇下属中心村调研,听取街道(镇)、中心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制订相关管理办法。4月,制订中心村管理办法;5月,征求街道、镇和区直相关部门意见。三是对12个区级典型示范村和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村,就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公厕等管理方面作出具体指导。

(二)启动公交始发场站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截止4月底,洪塘公交始发站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庄桥始发站已完成建设施工招标。并在3-4月期间,与市公交公司衔接,对浦丰、民丰、八字等3个村调整和优化了公交线路。

(三)积极开展城乡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调研。一是开展全区污水管网调研。2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综合科牵头、局属市政绿化养护中心配合的7人工作小组,明确并落实各部门、每人的工作分工和职责。3月,调研小组先后到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排水公司、市排水处、区规划分局、区建设局以及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庄桥、洪塘街道和慈城镇、工业区管委会调查了解各区块排污管网与设施的基本情况。4月,根据前期调研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分析我区城乡排污管网的现状,问题及下步工作对策。目前已草拟了调研报告。4月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调研报告(草稿)进行论证修改完善。二是争取5个村纳入排污大管网。根据全区污水管网规划布局和现有主管网建设状况,前段时间,对有条件的5个村进行实地测算。目前,一方面与所属涉农街道对接,另一方面正在拟定补助政策,提交区政府讨论确定。

四、提升形象,不断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一)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局党委以“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加快建设新_____”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和谐城管新局面”为实践载体,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查摆分析问题,召开民主恳谈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讨论会、民主评议会,广泛进行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局机关、下属单位、执法中队的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城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各项具体工作上,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做到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时刻以“城管为民,情系百姓”的目标衡量工作,注重与人民群众沟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以中队为基础,以大队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机制,各中队每月坚持自行组织2次以上法律、法规学习和执法业务交流。上半年,组织开展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培训。

(二)抓宣传,深化公共服务内涵。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一是继续深化徐辉保洁班。突出“徐式扫地法”主动上门服务、主动沟通,“用脑”钻研、“用心”工作、“用情”服务广大市民的精神。二是成立bo绿服务队。服务队以社区、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花草课堂、花草诊所、花艺沙龙、园艺工坊等活动形式定期向社区居民免费传授家庭绿色植物养护知识、交流插花花艺、诊断花卉病害、提供社区绿化服务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绿化知识和技术技巧,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爱绿、植绿、养绿、护绿意识。

(五)抓监管,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半年,安全生产年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安全生产领域“三项行动”和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活动,举办安全生产学习研讨班,指导环卫和市政绿化养护中心开展岗位培训和防火演练,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

(六)抓基础,加大城区防汛防台力度。上半年投入55万元资金新增15台强排泵,并在局数字城管建设中专门设置用于监测江面潮位的数字化监控装置,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防汛防台技术手段。与城区四个街道和沿江二十九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09年城

区防汛防台责任书;修订工作预案,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建设等各个方面作了应对超强台风、超高潮位、特大暴雨的充分准备,努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有关民生诉求方面的问题还有不到位的现象。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周边环境还不够整洁有序,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周边脏乱差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服务群众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下大功夫。如渣土管理、环境综合整治、菜场周边占道经营等等一些瓶颈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使有些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增强发展意识,切实转变观念

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城市管理的具体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二、完善基础设施,关注民生问题

一是完成环卫车队项目并投入使用;二是完成谢家垃圾中转站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三是完成双东坊、槐树小区排污管网工程;四是完成槐树路空间安全整治工程;五是完成洋市河、大通河、地洋槽河等内河本年度目标整治任务;六是配合做好“三江六岸”灯光升级改造工作。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突出品质意识,提升市政设施完好率。坚持“立足大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路平、沟通、桥梁完好”为目标,确保市政道路综合完好率稳步提升。

(二)突出责任意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加强18小时保洁力度,努力提高机扫、人扫、水洗“三位一体”工作效率;强化垃圾粪便的收集清运工作,做到日产日清;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内河保洁工作。努力做好“三路”创建工作。

(三)突出精品意识,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抓好第二轮城区绿地和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做好兰江绿地、大闸路、清湖路绿化改造项目;在08年张桂河3000平方水体绿化试点基础上,09年有计划逐步推广;结合内河整治,同步实施河道绿化和水体绿化;重点抓好慈城毛岙村及洪塘邵家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化整改提升,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整体绿化档次和水平;完成09年度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申报工作。

(四)突出安全意识,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加强城区防汛防台工作。认真按照工作预案,加强与市、区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台风季节讯息跟踪和潮位监测,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监控探头,把各项防汛防台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全力做好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生产年”创建为主要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监管,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各类事故,进一步推动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发展。

四、规范执法,提升城管执法水平

(一)突出重点难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继续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整治活动。重点抓好违法建筑、渣土联合执法、市容环境秩序、夏季夜间市容环境及人行道专项整治等五项专项整治工作。

(二)完善案件办理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做到证据材料收集客观齐备、法律条款适用正确充分、执法文书制作送达严谨规范。二要加强和完善听征会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三要是继续开展“办案能手”竞赛、案卷质量评查、业务交流、法律法规知识测评等活动,提高执法队员业务素质。

(三)加强典型典范建设,积极推进文明中队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文明中队创建力度,力争今年有2个中队进入市文明执法中队行列;要注重中队首创精神,认真总结各基层中队及全体执法队员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通过适当形式予以推广,提高执法管理成效。要继续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加大文明执法中队的指导和典型典范的培育,完善队伍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中队规范化建设。

【第12篇】xxxx年10月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

立镇x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xx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4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第13篇】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全省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县高度重视,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制定方案,细化任务,狠抓落实,经过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第二阶段植树披绿、生态整治,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完成了高速、省道沿线一重山裸露墓地调查摸底登记造册508座,植树披绿508座,绿化率100%。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

全省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后,县长、常务副县长等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会议,对我县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成立县生态墓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民政局、林业局、监察局等相关县直单位领导及各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民政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的通知》(政人综〔xxxx年〕34号),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等内容。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部署会议,将会议及文件精神传达至各村、场,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责任人。同时,县委宣传部、民政部门及各乡镇通过新闻媒体、报纸、跨街横跨、电子滚动显示屏等渠道宣传墓地生态建设及殡葬政策法规,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努力营造墓地生态建设良好氛围。目前,《资讯》、电视台都开设专栏对墓地生态建设进行跟踪报道,同时向省、市报送21篇信息材料,3篇被采用选登。5月17日市督查组对我县进行督查,提出我县绿化树苗小遮挡效果差问题及时整改。5月20日县委常委副县长紧急召开高速公路沿线乡镇责任人会议,进一步明确墓生态绿化的意义,提出由林业局拿出进一步绿化方案,再调3000株1米5以上绿化树由乡镇组织力量补种。

2、部门各司其职,抓好工作落实。

确定县政府办牵头、民政部门组织协调,林业部门负责苗木,监察部门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负责具体工作落实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实。民政部门:2月28日视频会议后,马上组织力量,对境内的宁武、松建高速公路、省道沿线展开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并将裸露的坟墓造册。4月14日全面完成摸底,确认省道坟墓数量为314座,高速公路坟墓数量为194座,共508座。林业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按一座坟墓种植15棵树苗密度调苗,同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积极调苗满足各乡(镇、街道)需求,树苗全部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第一次调苗8768棵,其中柏树苗7187棵,樟树苗185棵,杜英苗1286棵,桂花苗110棵。第二次石屯、杨源调苗补种230株.第三次调苗补种石屯镇调杜英840棵,木荷120株。东平镇调杜英,红叶石楠1000株,杨源乡调红叶石楠435株。监察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墓地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式监督,要求民政部门随时关注墓地绿化动态,县林业部门跟踪绿化苗木调配、发放及种植情况。清明节前,县监察局会同县民政局、林业局深入生态墓地生态建设工作后进乡镇,面对面与主要责任人沟通,督促工作落实;4月中下旬,县监察局与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联合民政、林业等部门对全县10个乡(镇、街道)及实地现场开展第一、第二阶段墓地生态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及时发出《关于墓地生态建设督查情况通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个别乡镇调查摸底不够详细、部分墓地未绿化或种植等问题进行通报,同时要求责任单位针对通报中提出的问题认真整改。

3、乡镇做好对接、全力完成绿化任务。

全县墓地生态建设动员会以后,各乡镇、街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到各村。明确调查摸底由社会事务办牵头落实,绿化苗木由林业站协调调配,负责苗木种植技术指导。各村负责组织力量种植。乡镇挂村领导作为责任人抓好协调落实。清明前后将苗木(每座墓15棵)调到各村发放给农户种植,确保在植树季节内完成绿化任务。乡镇共发动群众1500人次,共种植苗木11423株苗木。部分乡镇由乡政府组织专业力量统一种植,东平、石屯、杨源高速公路沿线的乡镇进行补种,确保绿化达到遮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通过前一阶段的检查,我县墓地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一是各乡镇的进度不一,绝大部分乡镇完成的比较快、比较好,但个别乡镇工作开展较慢。二是墓地绿化苗木密度不一,有的3-5棵,有的8-15棵,有些苗木被绿化到二重山等墓地中。三是苗木种植方法不正确,遮挡效果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14篇】编办生态文明建设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县编办作为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xx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用,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现将xxxx年上半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省工作部署安排,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的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整合试点示范。我办于前期开展调研活动,准备集中开展体制改革。

二、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制定出台我县环保垂改有关机构编制方案。

我办已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环保局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三定方案,对县生态文明办、县环保局的职责职能进行了规范明确,并在接下来的生态工作中持续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三、建立生态综合执法体制,推动组建县级生态综合执法机构。

为全面加强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建设,经市编办批准同意后,成立县环境监察大队,为环保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组织实施联合执法,全面保障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健全。

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

我办已于xxxx年报市编委批复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并配齐编制人员,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的编制规定》,健全和完善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并将持续对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第15篇】2022年10月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

立镇x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xx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4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生态建设总结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生态建设总结多篇范文,共有3792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生态建设总结多篇下载
生态建设总结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