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30 10:37:2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篇1: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今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658号),指出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强省。为更好地了解湖州市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近日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6家休闲农业企业开展了休闲农业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休闲农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6家企业均为本市规模较大、较有名气的农业企业,经营内容主要从事田园农业与休闲度假搭配,企业员工多为本地人就近招取,仅上禾佳农业有限公司因业务需求聘请了一部分台湾人。 

                                              

                                          表一   6家休闲农业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运营情况。 

    1.客流主要来源。6家企业中,有4家50%以上客源来自本省,2家30%客源来自本省外市,省外客源超过50%的企业有2家,客户主要来自上海。 

   2.主要收入来源。6家企业中,湖州福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吴兴移沿山农庄与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收入80%以上来自餐饮住宿,玲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收入来源为餐饮、观光农产品采摘销售与附属农产品销售混合,湖州上禾佳农业有限公司收入来源100%来自附属农产品销售,而浙江凤凰国际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营业收入90%以上来自组织服务、提供场地。 

   3.业务增减与成本。从业务量看:2016年前3季度,6家企业营业收入与业务量均为5增1减,仅浙江凤凰国际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与业务量同比减少35.5%、35%,原因则是客源减少。从经营成本看:浙江凤凰国际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经营成本较轻,约占收入20%;而其余5家经营成本占收入比重均达50%左右,湖州上禾佳农业有限公司甚至高达120%。调研显示,企业税收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较低,在营业成本占比中接近甚至超过50%的几项成本分别是员工工资、维护费用或其他。 

    二、休闲农业发展亮点 

   (一)自然与文化优势明显。 

  湖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9%,被称为“江南清丽地”,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同时湖州有47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素有“丝绸之府、渔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湖笔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传统文化十分厚重,桑基渔塘、溇港圩田等历史文化非常独特,成为吸引周边地区游客的优势。以此次接受采访的企业为例,湖州福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张志和笔下“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西塞山景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更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举办鱼文化节,吸引大量游客。 

   (二)政府重视支持。 

  休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近年来越发受到政府的重视,此次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2家是外地招商引资项目。另外此次参与调研的湖州玲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福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位于吴兴区妙西镇,为保障休闲农业发展的进行,目前该镇政府已经开始大力完善相关配套如:道路的完善美化、增设服务点等,并进行了大力宣传。 

  (三)投资者对前景看好。 

6家调研企业都是近几年新成立的,成立时间最早的为2005年7月,最迟的今年6月才开始营业。6家企业的负责人在调研过程中均表明了他们对于休闲农业前景的看好,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及目前的经营都比较专业及用心,湖州上禾佳农业有限公司与湖州福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在调研中明确表示了在3至5年后见成效的耐心与信心。 

  (四)企业员工素质较高。 

6家调研企业名下的员工大部分为本地农民,在上岗前都接受过技能培训。其中将员工送到专业机构培训的有2家、进行内部定期培训的有4家、参加岗前培训的有1家、依靠平时师傅传帮带的有2家;这一系列的培训确保了从业人员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 

   (五)企业开发有序。 

    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做好了对耕地和环境的保护工作。由于6家企业的土地来源都是流转而来,当地政府对其土地使用也有明确规定。如湖州玲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餐厅是悬空搭建在农田上的简易房,一旦拆除对耕地使用不造成任何影响;湖州福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西塞山度假区对于山上原生态茶林、竹林等未做任何改动,在林边搭建度假小屋,形成人、景的和谐统一。 

  三、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尽管湖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但总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缺乏统一引导,难以形成区域优势。 

目前湖州市的休闲农业企业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有力的政府专门机构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因地制宜,使各个企业之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湖州玲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州福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例,2家企业均位于吴 兴区妙西镇,相距不远,双方业务之间也无合作,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二)资金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 

在调研的6家企业中,资产总计超出千万的有5家,休闲农业总体建设投入成本较高,人力成本、基础建设以及后期设备维护等费用都较为昂贵;且休闲农业要彻底盈利,回报周期较长,往往需要3-5年时间。如湖州上禾佳农业有限公司在企业成立后的第一年,公司运营重点偏向于基础建设的完善,及各种台湾引进品种的气候与土壤适合的测试,2015年整年均未正式投入销售。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司必须要有足够资金及股东要有长远的眼光,才能够使得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 

  (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企业发展。 

基于企业经营形式且占地较广,调研企业均位于农村,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6家企业与火车站或高速公路路口之间都有着一定距离,其中5家提供停车位的企业有4家明确表示节假日车位紧张。湖州玲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园区入口前道路是企业自己修建,花费了较大一笔资金。 

  (四)经营项目重复雷同,主题内涵缺乏。 

  此次调研的几家休闲农业企业,除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鱼文化节作为亮点项目,其余几家都尚未建立其独特的亮点项目吸引游客,大多是大同小异的现场采摘、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这样的状况不仅导致游客新鲜感降低,也使得同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影响企业的效益。并且这些项目仅仅是简单将“休闲”与“农业”拼凑在一起,停留在最浅层的“吃”、“住”、“玩”,缺乏特点、缺乏亮点、缺乏文化支撑点,难以进一步地开拓市场。 

  (五)宣传效果不够显著。 

  目前6家企业对于宣传均比较重视,但宣传方向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主要依靠网站、微信等平台、建立专门的互联网主页等,影响力也主要集中在本市甚至本县(区),无法真正扩大其知名度。在调研中有2家企业明确表示宣传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反倒不如最基本的口口相传更见成效。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明确负责部门。 

建议政府建立一个明确的牵头部门对休闲农业进行管理,有利于农业部门、旅游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配合,在整体上进行规划整合、资源统筹、营销宣传;帮助休闲农业企业建立相关的合作社等组织,根据不同地域特色进行营业规划;将相关企业进行联合,产生优势互补,创立一条休闲农业的特色旅游路线,建立起集群化效应;还应对相关审批手续进行简化,为休闲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改变思维,建立长效机制。 

企业应改变传统农业思维,保持耐心,建立长远眼光,不局限于一朝一夕的利益,做好长远发展的心理准备、资金准备和人才储备。政府也应构建包括财政、金融、土地、信息服务等在内的长效政策扶持体系,推动休闲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财政上对休闲农业进行相关补贴或对休闲农业项目金融贷款进行优惠等。 

   (三)跟进配套设施建设,保证基础设施条件。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农村交通、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做好配套的住宿、停车等后勤保障;不仅要提高企业园区内的环境质量,也要整治好周边村落的卫生环境 

   (四)优化休闲农业产业结构。 

应充分发挥湖州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推进乡村传统文化产品化;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的村落特色和田园风貌,设计出更多体验性高、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打造出一批有口碑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五)拓宽休闲农业宣传渠道。 

   从调研企业目前的客源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于本省乃至本市,建议企业不要将宣传方式局限于网络,可以在高铁站、高速入口等位置投放广告牌,或加强在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上的宣传;利用特色农业联合中小学组织相关活动;为疗养机构、公益组织提供放心蔬果等,多方面着手建立起让人信赖的品牌。此外,政府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以县(区)、乡镇为整体联动推介,将休闲农业打造成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 


篇2:关于常州创意休闲农业需求的调查报告

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的创新之路,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我市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8年5月4日至2018年5月31日。现将调查报告汇总如下:

一、在线调查主要结果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男   占63.16%

女   占36.84%

2、您的年龄: 单选题

20岁以下    占0%

20-30岁     占21.05%

30-40岁     占47.37%

40-50岁    占10.53%

50-60岁     占21.05%

60岁以上    占0%

3、您的文化程度: 单选题

初中及以下     占0%

高中(中专)   占15.79%

本科、大专及职业高校  占73.68%

研究生及以上   占10.53%

4、您的工作性质: 单选题

国有企业    占0%

民营企业    占31.58%

外资企业    占10.53%

政府机关    占21.05%

事业单位    占26.32%

社会团体    占0%

学生        占0%

自由职业者  占10.53%

5、您的家庭年收入: 单选题

5万及以下   占5.26%

5-10万      占31.58%

10-20万     占42.11%

20-30万     占21.05%

30万以上    占0%

6、您是否经常外出游玩及度假? 单选题

是     占36.84%

否     占63.16%

7、您外出游玩及度假的频率? 单选题

每年1-3次     占68.42%

每年4-8次     占21.05%

每月1-2次     占0%

每月3次以上   占10.53%

8、您外出游玩及度假的目的地有哪些? 多选题

常州市内(包括金坛、溧阳)              占34.21%

省内周边城市(如南京、无锡、苏州等)  占28.95%

省外周边城市(如上海、安徽、浙江)      占26.32%

其他省外城市(如北京、广州、重庆等)  占10.53%

9、您外出游玩及度假主要选择以下哪种方式? 单选题

跟团                占0%

半自由行            占15.79%

自由行(背包客)      占15.79%

自由行(自驾)      占68.42%

10、您外出游玩及度假的出行人数一般为? 单选题

2-3人    占68.42%

4-6人    占26.32%

7人以上  占5.26%

11、您对我市的休闲农业(农家乐)整体是否满意? 单选题

非常满意    占5.26%

满意        占31.58%

一般        占63.16%

不满意      占0%

12、您体验过我市休闲农业(农家乐)的下列哪些项目? 多选题

蔬果采摘    占18.75%

农事体验(如翻田、踩水车、采茶等)    占6.25%

品尝农家菜  占25%

亲自烧农家菜占3.13%

购买农产品  占9.38%

休闲活动(如钓鱼、划船等)    占17.19%

户外拓展(如真人CS等)     占10.94%

亲子活动    占9.38%

13、您觉得我市的休闲农业(农家乐)下列哪些项目仍需改进? 多选题

整体环境    占30%

产品价格    占20%

服务质量    占28.33%

活动设计    占21.67%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中,参与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60岁之间,且30-40岁的比例高达47.37%,说明中青年对休闲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一)市民外出游玩的意愿比较强烈,参与调查的市民中有36.84%经常外出游玩,且调查中出常州市游玩的比例达到了65.79%;(二)市民外出游玩的方式较以前更自由和多样化,选择自由行的市民高达84.21%,出行人数以2-3人为主,说明家庭出游十分普遍;(三)市民体验休闲农业的方式比较集中,品尝农家菜、蔬果采摘和钓鱼等休闲项目占比达60.94%;(四)市民对我市休闲农业的期待值较高,希望改善整体环境、降低产品价格、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活动设计。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投入机制。鼓励支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开展创意独特、影响广泛、带动能力强的创意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

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加强休闲农业质量标准化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以高效的行业服务质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发展环境。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注重借势“互联网+”,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农业,通过专场促销、专题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全媒体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常州休闲农业,有效提升我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3: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贵州省农委《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黔农办发[2014]230号)文件和市农委的相关要求,我局积极安排相关部门,认真开展此项调查工作。通过在各镇农业服务为中心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对全县范围内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线路、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观光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县受传统农业发展因素的限制,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农家乐为主,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也在探索起步中,目前,我县有农家乐90家,投资总额达8667万元,其中休闲设施投入达1799.09比例,营业收入6161.6万元,利润达35.6%,有桃花江和核桃坝国家级示范点2个,皆于2011年获得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土地使用面积达4110.49亩,已有建筑面积347.99亩,受益农户达7950户,拥有床位数640、餐位数11683位、车位数2453个,年接待游客量184.615万人,接纳会议及培训人数1570人,带动长期就业人数达500人。

    二、发展优势

    1.交通优势。湄潭县距遵义市中心城区70公里,距省会贵阳200公里,距黔渝高速公路70公里。326国道和204省道交汇县城,杭瑞高速、遵义机场、沿江渡港口和规划建设的黔北高速、昭黔铁路等构成示范区重要效能枢纽。县内形成“二横、二纵、二连线”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县城到达最远的乡镇所在地仅需1.5小时。

    2.环境优势。湄潭山川秀丽、生态良好,佳境胜地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素有“贵州高原明珠”和“黔北小江南”之誉,环境优美、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高达60.08%,境内无重污染企业,空气和水体干净,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同时我县从2007年开始大力发展以“四在农家”和黔北民居小村寨为载体,以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业。目前全县有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烟草现代高效农业园区4个,已建设黔北民居40000户以上,打造村容整洁的自然村寨700多个,形成了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点,组有示范户的美丽新农村格局,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已建成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12个,已发展乡村农家乐、度假村120家。

    3.旅游资源优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国家AAA级景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茶海生态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核桃坝—龙凤风情茶庄”,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的“中国茶海”,省级风景名胜区“湄江山水画廊”、“十里桃花江”,国内最大的天生桥群和喀斯特博览园“百面水风景区”,具有极高医疗矿泉水价值的温泉等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避暑旅游、科教之旅、红色之旅正蓬勃发展,“中国茶海•休闲湄潭”旅游品牌日益彰显魅力。2011年累计接待游客2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8亿元。 

    三、存在问题

    1.发展不平衡。从全县农家乐的调查情况来看,受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如县城周边湄江镇、黄家坝镇和鱼泉镇等镇发展较好,而基础条件较差的西河镇,天城镇、马山镇、新南镇、高台镇、石莲镇等镇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几乎是空白。

    2.特色不够多。除少数农家乐能够立足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依靠乡村旅游景点开发,打造出独特的经营品牌,来吸引四方游客之外,大部分的农家乐依然是经营规模较小、形式和内容单一,设施不全,定位不准,只限于简单的餐饮和娱乐,没有向高品位、上档次、多功能型农家乐经营模式转变,导致客流量不稳定,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整体效益较低。

    3.资金投入少。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综合产业,无论是修建基础配套设施还是发展特色农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各级政府对这方面又几乎没有投入,经过调查,很多农家乐由于资金不足,他们的很多好的想法、规划都难以实现,导致农家乐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

    4.管理跟不上。由于农家乐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性质,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经营和规划布局方面知识,也没有接受必要的知识培训,组织能力和管理技能欠缺,在经营上常常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跟不上,甚至出现宰客现象,与顾客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使农民能利用这个产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要使生态环境更绿色,使它能真正成为发展新型消费生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第一,要提高认识。目前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认识不一致,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与农业区域布局相关联。因此,必须要做到有序发展、合理布局、规模经营。要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统筹规划,把休闲农业规划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美化环境的理念贯穿于规划的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要坚持突出特色。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上做文章。要注重吸引游客参与,并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第四,要坚持加大投入。投入不足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在道路交通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第五,要坚持优化服务。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服务始终贯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要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休闲农业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篇4:“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11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以黄民志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人大代表以及县人大各室委领导为成员的调研组,对我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调研了龙头乡沙中屯、玉马屯,广西龙鼎特色农业科普示范项目,汪庄农家乐“休闲农业”项目,龙谷湾项目,渠旧镇聚隆生态农庄,东罗镇都充村,广西扶绥县益林辣木农业专业合作社,昌平乡的夏果种植基地,中东镇的广西西南粤来月香食品有限公司、三哨村黄仍龟鳖养殖基地等。并召开了有县政府办、发改局、农业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建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文体新广局、卫计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扶贫办、乡村办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了解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和机遇

    (一)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十三五”开局之年。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农家乐,农民的房屋成了游客居住的乡村旅馆,农户的产品成了就地购买的土特产品。这些有效带动了农户的产品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二是可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作用,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努力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新的增长极。三是能够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要吸引城里人来休闲消费,就必须改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整治美化。农业产区变成了人们亲近自然生态的风光景区。四是可以引导城乡要素合理流通。休闲吸引城市的资金、人才等现代要素,助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积极影响。

   (二)“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有了显著的发展,成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从市民的临时安排变成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从农业部门的一般性工作变成了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政策鼓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并且在用地政策上,首次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要求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在扶持项目上,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的基础服务设施。国务院办公厅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三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门安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实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百千万”工程中,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和政策红利,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二是发展基础较好。这些年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推介、注重部门配合等,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全国法定休假日增加到115天,休闲度假会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我县位于南宁、崇左周边,属城市周边旅游带范围,拥有铁路、水路、高速路,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迎合了南宁等周边市民就近旅游的需求,发展休闲农业极具优势。特别是龙谷湾休闲旅游度假区开业运营后,预计将吸引大批市民前来休闲游玩,对推动我县其他休闲农业项目发展和拉动我县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连带效应。

   二、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

    扶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8大主类齐全,有28亚类、103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到总类别的90.3%和66.5%,是旅游资源大县。一是山青水秀生态美。我县境内有左江风景区、金鸡岩、客兰湖等丰富的奇山、奇水资源。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畅游左江笔架山、金鸡岩时,写下了“石山最胜,石岸尤奇”的名句。2013年7月,被评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称号。二是白头叶猴资源珍稀独特。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最早在扶绥发现并命名。据统计,目前全球仅有白头叶猴1059只,在我县的九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就有599只。三是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我县境内岩画分布较广,分为沿江岩画和陆地岩画两种类型,目前共发现25个点。沿江岩画分布于左江沿岸石山崖壁上,始于渠旧镇的闸口山,止于昌平乡平白村的青龙山,共有15处,绵延近100公里。岩画图案规模以闸口山岩画和七星山岩画为代表。陆地岩画分布于远离江边的石山崖壁上。目前已发现10处,集中在渠黎、昌平、中东3个乡镇,其中以渠黎镇碧髻屯的岜赖山岩画为代表。其图案数量、画像规模都是左江流域陆地岩画之最。2014年10月,崇左市将扶绥县的闸口山、小银瓮山、大银瓮山、七星山、岩怀山、孔驮山等6处岩画点,列入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作为中国2016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例岩画类遗产申报项目,崇左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四是农业特色产业丰富。我县是全国甘蔗种植面积最多的县域,常年种植面积达97.8万亩以上、入厂原料蔗402万吨/年以上,混合糖产量48.4万吨/年以上,蔗糖产业产值达74.1亿元/年以上,县内拥有两家全国最大的制糖企业。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剑麻生产加工基地;全县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是南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坚果、龟鳖、蛇等特色种养规模明显,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创新发展。五是壮乡文化底蕴浓厚。我县壮族人口居多,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特色民间艺术中的白鹭舞、唱春牛、采茶话剧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是恐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山圩镇那派盆地分别于1973年和2001年挖掘出土恐龙化石,其中一具是世界上最高的蜥脚类恐龙化石;2014年,我县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称号,是广西唯一一个入选的县份;2015年,荣获“中国恐龙之乡”称号。七是中国长寿之乡深入人心。我县目前共有百岁老人 46 人,90岁以上 1054人,2013年4月,我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三、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在21世纪初,农家乐才星星点点出现。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3家星级乡村旅游区,其中1家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炎鑫度假村),1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碧髻乡村旅游区),1家二星级乡村旅游区(吉到社区);建成5家星级农家乐,其中1家三星级农家乐(栩欣山庄);建成待评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个(皓月湖生态休闲园、友能聚龙生态农庄),以及1家三星级农家乐(新唐休闲农庄);此外还有一批以星级标准建设的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正在建设中。但发展迅速,正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辐射带动休闲观光农园和农家乐的发展,积极引导一批资源条件好、产业优势强、开发热情高的村屯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载体。

    我县“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依托优势发展。我县“休闲农业”紧密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条件,在具有区位、资源优势的区域发展起步,“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发展雏形初显。一是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如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龙鼎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区、姑辽茶文化生态旅游区、昌平坚果基地、益林辣木基地等;二是以交通区位为依托,发展休闲农家乐,如炎鑫山庄、栩欣山庄、聚隆生态农庄、碧髻乡村旅游区、皓月湖生态休闲园等;三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发展山水景观游,如客兰水库、左江河风光、金鸡岩景区、九重山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逐羊景区等;四是以文化底蕴为依托,发展文化旅游,如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刘三姐故里、龙头古镇、贝丘遗址、敢造遗址、渠旧骑楼等;五是以恐龙之乡、长寿之乡为依托,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如龙谷湾旅游休闲度假区、中国乐养城等;六是以工业产业为依托,发展工业旅游,如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南国铜业等。

    (二)经营方式灵活。我县“休闲农业”的投资主体是民间资本,大都属于自发性,业主按照自身的优势和利用现有资源特点,灵活确定经营项目,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随时变更经营项目,以便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在用工上更加灵活,主要吸纳农庄(基地)周边的农民工就业。这些从业人员随喊随到,来去自由,离土不离乡,既创了收,又不耽搁农时,还降低了经营成本。

   (三)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休闲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今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自治区“加快建设旅游强区”和崇左市“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战略,重点研究部署我县“休闲农业”发展,邀请自治区、市旅发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把脉评审,制定了《扶绥县旅游十三五规划》和《扶绥县文化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县旅游发展的布局、任务、目标和措施,成为我县全力打造山水扶绥文化城,建设全域休闲旅游胜地的行动指南。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发展“休闲农业”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属起步阶段,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思想重视不够。“休闲农业”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新兴产业。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休闲农业发展都比较重视。但仍有的单位和领导对发展休闲农业认识不足,协作意识不强,不知道不清楚本单位在全县发展休闲农业工作中的职责。而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对休闲农业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

   (二)规划定位滞后。我县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滞后,大多呈现诞生后完善,往往是经营到有一定规模与市场之后,才来规划、规范。因此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风貌变更频烦,总体品味不高、市场生存能力弱,就全县来说,缺少一个全县面上的总体发展规划。就具体乡镇来说,缺一个个性的具体开发建设规划。个体农民没有能力先规划再建设,工商资本有能力没有意识,往往是拍脑袋作决策,因此,目前全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处于正当发展的状态,但是总体品味不高,市场生存能力弱。

   (三)项目缺乏特色。经营项目缺乏特色,活动内容基本相似,且与乡村旅游景点结合不够,阻碍了精深发展。全县休闲农庄多为低、小、散,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休闲山庄园区规模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特别是农庄的农产品大多停留在供游客观赏、品尝、采摘的层面,缺少精深加工的农副产品,更没有形成名牌产品。同时,大多数休闲农庄种养基地面积较小,容易受农业季节性瓶颈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农业辐射带动能力也不够强。

   (四)政策扶持较少。我县目前没有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全县休闲农庄的外部道路建设主要以经营者自行建设为主,投入压力很大。加上大多数休闲农业企业周边的水、路、电等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企业经营。95%以上农庄企业是租地,土地、房产等不能抵押,融资困难,而税费整体偏高,制约了产业升级。

    (五)基础设施薄弱。县城到各游玩点的交通不方便(从发放收回的700份调查问卷来看,交通不便就达到521条),有些路段路面窄而不平,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差,如即将开业的龙谷湾旅游度假区目前只有一条县级道路通达,无法满足正式园后游客进入、疏散的需要,须考虑拓宽现有道路或从不同方向修建通往景区的道路;扶绥县县城距离各景区(点)的路程都不远,但是没有通达景区、景点的公交车、旅游专线车;全县旅游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救助设施、旅游购物、旅游餐饮与住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场所缺乏;卫生设施跟不上、景区内公厕少之又少(从发放收回的700份调查问卷来看,没有公共厕所就达到378条);电信通信设施信号不到位(从发放收回的 份调查问卷来看,通信网络差就达到436条)。

    (六)规范程度不高。由于休闲农业没有准入限制,大多数经营企业管理滞后,用地不规范。加之部门监管不到位,政府服务不够等。其运作程序、营销模式、接待服务、硬件设施、卫生条件、消防安全等均有待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80-90%来自农村,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比较少,专业技能人才和职业管理人员更是普遍缺乏。

    五、几点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浓厚发展氛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把发展休闲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建议由县农业局牵头,研究制定我县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发挥休闲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拓展消费空间、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政府和各部门、乡镇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进一步增强加快扶绥文化旅游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依托全社会力量,强化对广大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县休闲农业。

   (二)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扶植。我县休闲农业发展有很多优势,正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期,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研究,配套出台支持鼓励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休闲农业走规范发展之路,调动包括农民、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在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休闲农业”企业合法经营,做好配套服务。要把休闲农业列入新农村建设公益设施投入的支持范围,纳入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范畴,对经营起点高、带动就业多、市场前景好的品牌休闲农业企业,探索从税费、土地、水电、信贷、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休闲农业做强做大。

   (三)精心规划布局,建立示范基地。当前建设特色休闲农业,首先必须克服低、小、散、乱的现象。要由政府出面,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根据我县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精心规划,谋篇布局,开设项目,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定位。建议把现有的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穿点成线,以点带面,建设休闲观光带,组团经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以龙谷湾为龙头,规划打造我县精品休闲农业游线路,如龙谷湾—好乐岛—甜蜜之光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炎鑫山庄—碧髻村—吉到村,益林辣木基地—东罗客兰水库—都充村,渠旧骑楼—坡利屯—聚隆生态农庄,龙头古街—龙鼎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沙中屯—玉马屯,昌平夏果种植基地—中东龟鳖养殖基地—西南粤来月香食品公司—新安水库,左江游线路:花山岩画—山秀水电站—金鸡岩—龙头古街—沙中屯。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深度加工方向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突出农业特点,做浓特色旅游。旅游景点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竞争力。旅游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要将 “农业科普游”、“农家乐”、“传统农事乐”、“传统农业博览会”等富于农业特色休闲项目积极引入园区,力求贴近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别在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功能拓展,满足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做浓休闲农业特色。

   (五)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旅游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旅游标示牌、停车场、咨询点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星级酒店宾馆、农家乐、休闲农庄、风味餐饮、娱乐城、休闲体育中心、特色文化精品街、旅游购物、旅游专车、公共汽车线路、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同时,要结合我县资源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辅助产品,如:扶绥有名的姑辽茶、东门鸡、那白鸭、板包糯米、酸粥、自制花生糖、艾糍粑以及扶绥有名的水果:荔枝、龙眼、西瓜、柑果、柚子等等,使农业旅游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组建旅游休闲农业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依托政府网络和旅游网开展运营,通过政府主导营销的方式,解决农业旅游小规模、分散化的营销瓶颈问题。

    (六)切实加强领导,规范旅游管理。建议成立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挂任组长,县政府、人大、政协等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为成员,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组建休闲农业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休闲农业行业的规范管理和协调服务。出台休闲农业行业管理章程,开展休闲农庄星级评定推荐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定期组织服务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篇5: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为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我们对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网上调查及专题调研,对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分析。目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上到下已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实现了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已成为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一、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星级农庄51家,省五星级23家、省四星级17家、省三星级11家。通道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分别于2012年、2014年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麻阳万盛休闲农庄种植的万亩“香橙园”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称号,中方县大松坡“南方葡萄沟”2015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新晃县扶罗乡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侗藏红米”被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统计到2017年底,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472家,休闲农业村32个,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58个,年接待游客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年实现经营收入13.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8.1万元,其他经营收入5.5万元)同比增长16.5%,利润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22%,解决农民工就业2.2万人,联结当地3.68万农户.农民工年均收入2万元。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单纯的乡村娱乐、农家餐饮“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初级发展模式的规划引导,突出抓好休闲农业基地建设和与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着力探索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农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休闲农业在发展模式和整体产业发展的引导上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变化。

1、突出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在各地加大了对单纯的乡村娱乐、农家餐饮“农家乐”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规划引导同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企业三产联动的优势,突出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产业深度结合,地方文化渗透度、周边农户参与度,休闲农业经营特色逐步显现。如沅陵茶叶,新晃的肉牛,芷江的鸭,麻阳的柑橘、葛根,中方蔬菜、葡萄,洪江的竹制品,会同的油茶、木制品,靖州的茯苓、杨梅及通道的兔肉制品加工等。这些特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中方县2017年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全县刺葡萄总产量达7.6万吨,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2012年已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3年“湘珍珠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县以桐木镇大松坡村为核心,依靠4000亩刺葡萄产业,发展葡萄架下的休闲农业,形成了城乡激情采摘、观光旅游、农家美食、休闲垂钓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格局,目前,新建以湘珍珠刺葡萄为主题的农家乐12家,乡村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17年在葡萄成熟季节接待游客10万人次。引进投资亿元,年产万吨刺葡萄的大型酒庄,生产干红、白系列刺葡萄酒10多个品种,彻底解决了淡季销售难的问题,大松坡村已通过AAA景区验收。“中国南方葡萄沟”、“中国刺葡萄之乡” 享誉三湘四水,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认证的“百年老藤”刺葡萄更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2017年 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婚纱摄影、钓鱼、千人自驾游、绿色骑行、农家乐、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以刺葡萄产业为依托的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好产业。“中国南方葡萄沟”已经成长为怀化乡村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突出融入旅游圈发展休闲农业。通道县作为一个侗族特色浓郁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山区县,最明显的优势是资源丰富,最独特的资源是大桂林旅游圈与相对原始的民俗风情生态资源并存。近年来,该县加快了与大旅游圈发展的融合步伐。每年定期与桂林、柳州市政府召开旅游发展研讨会,沟通协调旅游发展措施,深度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对接长株潭和“两广”旅游市场,在每年的旅游旺季,组织休闲农庄、旅行社、景区负责人到长沙、广州、南宁等城市召开旅游推介会,效果明显。在主动融入大旅游圈的基础上突出产业化发展路径,在休闲农业发展上着力突出和彰显侗文化元素。一是休闲农庄建设风格坚持侗族建筑艺术特色。全县休闲农业从总体规划、建筑艺术,到建设施工和装修,统一由县委、农业委组织住建、国土、旅游等部门审核、监督和验收,确保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确保侗族建筑艺术的传承。二是实施民居改造。按照“侗族特色天人合一”的原则,对县城、皇都、芋头、坪坦古侗寨进行立面改造,是休闲农庄与民居、公共建筑浑然一体,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是提升品牌形象。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春节系列侗族民俗活动”、“大戊梁歌会”、“月地瓦”、“芦笙节”、“过冬节”、“六十周年县庆”等活动,有意识地在各个景点景区和侗寨进行,有力提升了通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该县皇都侗文化村积极打造“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复合型旅游农业综合体。景区核心区在加快提质的同时,突出“侗文化原生态体验”主题,打造五星级大侗寨农庄,大农庄里面有小农庄、农家乐等乡村闲情,有鼓楼、风雨桥等侗寨美景,有“一月一节”等文化大餐,有合拢宴等侗族盛宴,等等。景区核心区外,建设有果蔬采摘体验园、农耕体验园等,联合周边坪坦、芋头等申世遗侗寨,连片打造五星休闲农业庄园,形成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发展。通过创建4A景区和打造五星农庄,皇都侗文化村的影响力持续放大,“侗寨游”不断升温。2017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

3、突出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休闲农业。麻阳县文化独特,底蕴深厚。苗、汉、瑶、回等15个民族在此和谐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盘瓠祭”和“花灯戏”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盘瓠文化实物留存最多、非物质形态文化保存最丰富的地方。民间绘画蜚声全国,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麻阳县倾力打造“中国长寿之乡”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围绕这一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县域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布局中,把冰糖橙、高山富硒刺葡萄、高山蔬菜、黄桃、猕猴桃、白鹅养殖和高山肉羊养殖作为长寿文化重点支撑产业,重点发展西晃山长寿农业产业中心,“中国长寿之乡—生态苗乡、长寿麻阳”这一品牌,依托麻阳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从事名优水果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珍稀林木种植,优良种苗培育等产业。如:麻阳诚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颖园农庄)以文昌阁乡坳头坪村为核心,连同周边祖冲村、黄坳村、罗家冲村等村,集中连片集约荒坡荒山5000多亩土地流转开发。2017年已完成1500亩的弥猴桃的种植和搭架;800亩的红叶冬桃和黄桃种植;500亩野果和其它水果的种植;1500亩以上的各种名贵花草的种植。做到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摘,目前已投资近亿元。积极打造怀化第一个“国家西晃山农业文化公园”项目。

4、突出茶叶品牌建设,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2017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神韵大湘西、潇湘碣滩茶”品牌整合力度,出台了《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怀化市2017年茶叶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奖补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市财政安排了3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加大与央视、省市电视台、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平台等多家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在全国300个高铁火车站已上线播出“碣滩茶”宣传片,“千年贡茶、怀化碣滩”广告已经登陆央视7台、央视13台播出。积极参加农产品品牌评比活动,怀化“碣滩茶”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并作为茶样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萃厅。全市已有28家茶叶企业被授权使用“碣滩茶”,初步完成全市“碣滩茶”公共品牌整合工作。在全市开展茶叶品牌整合过程中,中方县华汉茶园山庄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山庄是以生态茶园为主题,集农家餐饮、乡村娱乐、会议住宿、茶叶采摘、农耕文化、下乡知青生活体验等主题活动。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即年被怀化市教育局挂牌成为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的科普实践教学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和共青团中央同时评为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称号。华汉茶园山庄是以茶文化为依托,茶园功能分区设计分为:茶文化风情体验区、茶生态观光区、茶种植示范区、禅茶休闲度假区。设计充分考虑茶园原有良好的基础和游人体验的多样性。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3700万元。年增长率12.%、安排当地农村劳动力150人,占职工总数的75%;近两年发放农民工工资总额平均递增率为11% 。公司以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目的,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怀化“茶旅融合””的一张特色名片,

5、突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我市是为数不多的休闲农业资源优势区域之一,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一片利好,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突出怀化亮点,彰显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是休闲农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制定了沅澧山水之旅、原生态侗苗风情之旅、生态丹霞之旅、古城古镇古村之旅、长寿文化之旅等五种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并以鹤城、中方、辰溪、溆浦四个县市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做为重点建设区域打造,重点策划了新晃侗民俗生态休闲农庄集群、芷江客仁棚村和碧河村旅游、通道县侗寨旅游、溆浦县山背花瑶梯田等四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洪江市、麻阳县成功地举办了“柑橘”节,靖州县、中方县举办了“杨梅节”、通道县举办了“侗族大戊梁歌会”、 辰溪县成功举办了“稻花鱼节”,通过举办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聚集了人气,获得了较好收益。

溆浦县山背村位于雪峰山中,是花瑶群众集中聚居地,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路远、交通落后,全村1900多人,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但该村有着独特的梯田风光、花瑶民俗、稻作文化、历史人文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很大,但养在深闺无人问。

2014年5月原大康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返回溆浦老家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成立了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决定对山背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首先,从村级公路提质改造入手,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6公里高标准通村公路,解决了山背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其次,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优质猕猴桃、金银花等2000多亩。三是对绵延15里、层层叠叠800多级、面积2200多亩的梯田景观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四是对花瑶村寨、房屋进行了民族风貌改造。形成了梯田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农业、山地运动等五大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人均月工资收入2800元。如今的山背村已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村,山背梯田也形成了一道乡村美丽田园风景。

三、我市发展休闲旅游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休闲农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发展单一。怀化目前上规模的休闲企业(年经营收入500万)企业只有67家,占全市休闲农业企业的14 %。大多数农庄缺乏产业支撑和特色产品。因休闲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民,文化较低,忽视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功能不配套,大部分农庄果园只供游人观光,采摘果实,垂钓只供钓鱼。尚未形成休闲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产业和拳头产品,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

2、休闲农业经营理念落后,不注重整体规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是休闲农业农庄,占70%以上休闲农庄没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在经营观念上,一是整体观念落后。开发者在进行休闲乡村旅游开发时,不注重规划。在建筑风格上只注重成本和耐用,不考虑围边与大自然的统一协调, 没有融合当地的乡村风貌。同时,开发者还经常“跟风”,见什么赚钱搞什么,大家都一窝蜂的上,结果市场不买账,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二是经营理念有偏差。受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场定位不准,经营理念有偏差,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方面只注重休闲旅游功能,没有建立农业产业基地 ,经营收入波动起伏较大。 三是开发环境较差,部分投资者在开发建设中,会遇到当地百姓的阻工、闹事。如:泸阳镇的伊江庄园,目前游泳池主体工程已建好,泉水一直引不进来,当地老百姓不支持、不配合休闲旅游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花海中间夹杂有一小块荒地,十分影响景观,而那小块荒地就是当地百姓不愿意流转的土地。

3、休闲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休闲农庄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差。目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基状况差,存在安全隐患,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入性和可容性以及景区点互通连接性差,使众多游客“望路生畏”。二是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县城缺乏上档次的酒店、宾馆,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旅游休憩服务设施不足,缺少必要的停车场地、旅游公厕以及休息场所等设施。三是休闲旅游融资难, 虽然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及鼓励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在县级层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资金和发展机制瓶颈,大多数县没有成立休闲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没有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投资领域。 职能部门配合协调不力。

4、休闲农业企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每年都很多,但落实到小农庄企业的仅有几家,很多农庄受到了条件的限制,享受不了惠农政策的扶持,大部分农庄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求发展,很大一部分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路、桥、电还要自己来投资修建,如:靖州青龙界农庄几年累计已投资路桥建设达700万元。有关对口部门对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纳入年度整体建设规划中。

5、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多数休闲农庄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才。在安全、餐饮、住宿、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卫生习惯较差、服务意识淡薄,乡村旅游景点缺乏规范管理,通过院校培训培养的旅游人才不愿到农村就业等原因。乡村旅游产业从创意、策划、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对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围绕打造“五溪休闲胜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三五”末,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合理;产业地位明显提升,重点打造10个休闲农业产业园、50个五星级休闲农庄、10个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0万个;休闲农业及相关产业年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年游客量达到4000万人次。

1、高起点谋划全市休闲农业。当前,休闲农业已经由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阶段转变,已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新的亮点。要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建设部分重点项目,以点带面,以核心带动边缘,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全面发展”的思路,按照《怀化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的总体部署。各县(市、区)要以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为契机,按照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从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确定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当地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

2、重点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加快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在提质上下功夫: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的契机,使之成为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二是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科技含量高的休闲农业园区,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休闲农业产业支撑功能。做大第一产业,扩大种养规模;承接第二产业,做到购有特产;优化第三产业,做到优质服务;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重点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企业。

3、加大休闲农业市场开拓力度。一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整合信息发布资源,搭建多媒体、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大休闲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要利用各种载体捕捉亮点,形成焦点,汇聚热点,提升怀化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重点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专场促销、旅交会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网络营销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怀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是依托民俗节庆,做好营销活动。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聚集人气、提升形象、扩大效益。合理整合一定区域内的农业节庆活动,举办省级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

3、进一步强化管理提升品质。一是扎实做好休闲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帮助其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休闲农业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尽心竭力搞好服务,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发展。三是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办班、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开展针对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农庄管理层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经营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促进休闲农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五、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建议出台省级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机构改革后,机构职能要进一步理顺,当前很有必要出台一个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以进一步凸显农业委对休闲农业的管理职能,并进一步加强各市州、各县市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

2、建议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过来,各级十分重视休闲农业发展,但资金支持力度不大,主要是给“帽子”,真金白银的扶持不多,建议参照“百千万”工程扶持“百企”的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精选几个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一批休闲农庄进行重点扶持,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推广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word该篇DOC格式休闲农业调研报告范文,共有2613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下载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