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组织部调研报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1-24 13:29:4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委组织部调研报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位于***省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辖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2万人,总土地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8147.5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4952人,其中:党政人才2514人,占16.8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96人,占1.97%;专业技术人才5216人,占34.88%;技能人才1076人,占7.19%;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850人,占39.15%。全县人才队伍中,女2810人,占18.79%;少数民族943人,占6.31%;中共党员6410人,占42.87%。研究生9人,占0.06%;本科生903人,占6.04%;专科生3427人,占22.92%。
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
1、总量不足。每万人有人才286人,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整体素质不高。全县人才队伍中,70.98%为中专以下学历。
3、分布不合理。县直单位较多,乡镇较少;上四区多,下四区少。
存在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工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人才市场严重滞后,几乎没有人才市场。
3、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留不住人才。
4、没有招引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
二、今后改进人才工作的措施
今后,全县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措施,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拓宽渠道,改进方法,着力培养人才
     1、健全培训网络和培训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大中专院校、行政学校、职教中心、农广校等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相继建成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并依托深圳、上海、大连、温州、苏州、山东和省内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人才培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普遍建成多媒体微机室、多功能投影教室,开通了卫星远程教学网,形成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覆盖广、多元化、开放型的教育培训网络。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中心,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规定,将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及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并与职称评聘、评优树模、提拔使用、工资福利相挂钩,进一步规范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力地调动各类人才参加教育培培训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真正将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按照实用人才优先培养,产业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抓紧培养,各类人才分层培养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培养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坚持把岗位培养、集中培训、赴外培训和脱产进修相结合,把提高现有知识技能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经常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各类人才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组织实施万名干部培训工程和千名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培训计划,鼓励党政干部实行“打工训干”。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农大等知名院校签订长期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共建关系,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县开展科研交流、技术咨询、辅导讲座,走出了一条依托院企、院校合作,催生带动各类人才成长的工作路子。有计划地聘请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到我县做专题讲座。
 3、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人才工程的实施,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项目资助、跟踪培养等多种措施,加快人才的成长,并且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和培养一批工业、农业、卫生、教育、科技等行业中起骨干作用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加大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级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的推荐选拔力度。
(二)完善政策,主动出击,大力引进人才
 针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不拘一格,多渠道引进人才。
1、优惠政策引才。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人才开发办法(试行)》、《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专业人才奖励办法》、《招商引资,鼓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在制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法时,向高学历、紧缺专业的人才倾斜。对志愿来我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采取简化相关手续,补建人事档案、报销学费、补助安家费、破格晋升职称等优惠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消除人才引进的障碍,解决了人才引进的后顾之忧,开辟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2、主动赴外招才。在认真了解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3、围绕项目聚才。每年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重视项目推介,用好项目吸引高新技术人才采到我县创业。实现人力资本与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优化环境,培育载体,努力用好人才
    为进一步稳定、用好人才,充分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我们应该从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真正做到留得住、用得好。
    1、营造干事环境。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利用宣传栏和标语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实施人才强县的战略目标,宣传人才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组织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讲座和座谈会,不断深化对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政策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同时,从改善人才政策环境人手,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政策规定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2、激发干事热情。一是积极推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科技成果拥有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技术特点和发展要求的成果转化和分配方式。可允许其提成转化收益的20—49%部分,由贡献人员协商分配。二是对志愿到非国有单位工作的统招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由县人事部门从财政统一列支的经费中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设立“优秀科技人才”奖、“科技功臣”奖和“科技进  步奖”。不断完善其他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努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通过各种措施的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引导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开展学术研究、技术推广工作,大胆承包科技项目,积极营造聚集人才创业的平台和环境。依托政府信息网站,开设人才网页栏目,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介绍人才开发、吸引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度措施、做法经验和先进典型,促进人才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完善服务功能,为各类人才创业、流动搭建了平台。
4、做好毕业生就业。把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加强信息化建设、就业指导与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四)健全组织,创新机制,全力服务人才
    针对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的新特点,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管理调整到服务上来,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满足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
    1、加强组织领导。省市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县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学习传达会议精神,讨论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领导责任制,层层靠实责任,狠抓措施落实。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成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编制,配备工作人员。确定人才工作联络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2、创新服务机制。分级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制度和高层次人才恳谈、慰问制度,四大班子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了重名县级高层次人才,定期登门拜访,加强沟通联系,经常举办座谈会、联谊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进行一次回顾总结。专门开通县长热线和人才热线,及时受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协调帮助各类人才解决课题研究、领办项目、创办实体、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在各类人才的工作调动、医疗保险、住房购置、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子女就业、家属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解决其后顾之忧。
    3、优化人才配置。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原则,打破人才条块分割和身份、行业、地域壁垒,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用和调配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支持人才选准适合发挥能力的岗位。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切实搞好公务员录用工作,优化公务员队伍人员结构,提升全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在党政机关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部分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等制度,重视选配知识型、产业型、经济型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在事企业单位试行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度,在农村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形成“能者居位、庸者让位”和“重能力、重实绩”的良好选人用人机制。 
word该篇DOC格式组织部调研报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范文,共有403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组织部调研报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下载
组织部调研报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