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银行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4-24 08:01:3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前言]银行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银行调研报告多篇

银行调研报告篇1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股东或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xx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三)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四)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化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 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二)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

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四)坚守宗旨:改“弃农”为“惠农”。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坚守宗旨。一是量化考核。规定村镇银行对当地“三农”的信贷投入不得低于70%,吸收的存款原则上应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防止“资金进城”和“农转非”现象的发生。二是价值回归。村镇银行要立足“三农”,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增加金融供给,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形成合力:改“取”为“予”。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理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六是监管部门应出台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银行调研报告篇2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在xxx银行进行两个月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坚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经过两个月的实习,虽然还是觉得很茫然,但是细细盘点下来,却也是收获颇多。下面我把我在xxx银行实习的情况从实习的内容和过程以及实习心得感受展开论述。

一、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实习期间,我主要对会计业务、储蓄业务和信贷业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1、会计业务部门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

2、储蓄业务部门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办理储蓄卡等,凭证不在想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3、信贷业务部门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哈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和不动产抵押。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二、实习心得与体会

我的主要工作在个人业务部的最基层,即营业大厅。在整个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了储蓄柜台以及对公柜台业务包括个人及单位账户开户、账户规范、理财业务咨询等。同时还深入了解了个人金融部,贷款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内容及相关业务流程,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勤奋好问和实战训练,我已经可以熟练的进行对公以及储蓄账户开户全部流程业务的基本操作,掌握部分账户规范业务,回答顾客理财等各种方面的咨询。其次实习生活极大的扩展了我的经济学知识面。可以说在营业部接触最多的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感触最多的是经济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的。

最后,我想谈谈实习的心得感受。第一,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第二,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第三,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尤为重要。比如:对待客户要用敬语;与客户传递资料时必须起立并且双手接送;对客户咨询要耐心的解答等。这使我认识到在真正的工作当中要求的是我们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发展。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任何工作,做得时间久了是谁都会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与人际沟通更重要。

银行调研报告篇3

根据全省行长会议20xx年“巩固、提升、创新”工作总要求,切实抓好“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推动财会基础管理再上新台阶”工作,确保“岗位职责清晰、制度覆盖全面、业务操作规范、工作流程优化、风险控制严密”,近日,我行就“柜面操作精细化”问题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客户意见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柜面操作基本情况

我行柜面操作情况较好,各级领导和负责人十分重视柜面操作精细化,利用晨会、学习会、培训会等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银行省分行财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特别是学好“柜面操作精细化”的相关工作精神,提高员工对“柜面操作精细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柜面操作精细化”的工作要求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工作中。每个员工能够在上岗前做好“三到位”营业准备,按照凭证受理“十关键”要求在权限范围内进行业务处理,在现金箱管理上做到“三严格”,认真细致谨慎办理现金收付业务。同时认真做好开户管理、存款管理、贷款管理、印鉴卡审验与保管和授权业务等工作。通过落实“柜面操作精细化”,有力促进了我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增强了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较高。

二、柜面操作存在的问题

我行柜面操作情况虽然较好,客户满意度较高,没有发生大的操作风险与责任事故,但是与不断发展的金融形势相比,对照“柜面操作精细化”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本次调研情况的梳理归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问题。

1、柜面操作精细化观念依然淡薄

我行虽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柜面操作精细化”要求,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但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刻,培训计划性、针对性不够强,以致绝大部分员工和管理人员对“柜面操作精细化”观念依然淡薄,认识没有到位,没有真正把“柜面操作精细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得各项柜面工作离“柜面操作精细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员工素质尚不适应“柜面操作精细化”要求

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需要高素质的员工,这方面,我行员工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业务素质尚不过硬。服务过程中,有的柜员对结算工具的特点和优势掌握不充分,操作不够熟练,办理业务速度较慢,业务质量不够高。二是服务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柜员对农发行业务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认识不到位,对客户不断提高的结算需要感到不适应,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意识不浓厚,在结算工作中图省事、怕麻烦,没有积极向客户推介最佳结算方案,没有根据结算事项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结算品种,积极帮助客户排忧解难。

3、银企对账手段落后、时效性差

目前,我行与开户企业对账仍使用银行每月月初定期向开户企业签发纸质对账单进行对账的手工方式。这种方式从银行签发对账单到开户企业完成对账并反馈对账信息,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交接和传递,造成对账周期长,对账时效性差。部分开户企业对账意识不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认为对账可有可无,在收到对账单时,不认真核对,直接盖章了事,甚至不向银行返还对账单,使对账流于形式。目前开通的短信金融服务平台系统作为定期账务核对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纸质对账的不足,但仍存在不足,客户发生每笔明细变动后,系统只提示其当前发生的明细,未能将其当前余额一并告知客户。

4、支取资金审批环节多

信贷资金管理制度规定,每一笔信贷资金的支付要经客户经理审查,报信贷主管和主管行长审核,客户才能拿着支付凭证和《贷款资金支付通知单》去柜台办理。柜员接到支付凭证和通知单后,要先进行凭证审核、验印和通知单的审查,100万元以上的资金汇划要通知资金管理员,超过500万还要向上级行请示,通过notes上报临时资金审批单,等资金管理员确定有足额的资金头寸后,客户的资金才能支付。由于实行多人、多岗层层审批,无疑加大了工作量,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一笔业务下来快则10分钟,慢则需要1小时,客户意见非常大,有的客户干脆中途就放弃了。

三、解决柜面操作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人是万物之主,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要转变员工的观念,要提高员工的认识。一是营造“柜面操作精细化”浓厚氛围。要宣传“柜面操作精细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动员会、座谈会、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把“柜面操作精细化”的理念、目标、方法、成效传递给每个员工,使每个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自觉树立精细化意识,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二是引导员工开展“柜面操作精细化”。通过专业授课、讲座方式,利用内部简讯、网站等宣传阵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柜面操作精细化”的核心内容及给经营管理带来的成效讲清讲透,赢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投入到“柜面操作精细化”实际工作中。三是领导要做好表率作用。各级领导要带头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工作行为给员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形成从领导到员工大家一致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四是宣树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要宣树“柜面操作精细化”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成为员工身边的学习榜样,提高员工的认同感,促进“柜面操作精细化”工作深入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关键在于员工素质。要切实加强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教材,安排培训时间,注重培训效果,以此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全面推行“柜面操作精细化”夯实人力资源基础。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能够按照《银行省分行财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一是全面提高业务技能。良好的业务技能是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的基础,通过各类业务培训,员工全面提高业务技能,具有良好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既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又为客户提供一流优质服务,赢得客户口碑。二是落实“柜面操作精细化”。员工切实做好营业准备工作,按照凭证受理“十关键”要求在权限范围内进行业务处理,加强现金箱管理,认真细致谨慎办理现金收付业务,认真做好开户管理、存款管理、贷款管理、印鉴卡审验与保管和授权业务等工作,把“柜面操作精细化”落到工作实处,提高“柜面操作精细化”水平。三是全面改进服务态度。员工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客户的满意与赞誉,树立文明优质服务形象。要热情主动接待客户,做到微笑与细心聆听,友善亲切解答客户询问;要主动热情了解客户需求,合理地挖掘与分析客户需求,根据不同客户推荐不同的结算方式,耐心细致地为客户解决问题;要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积极热情帮助客户解决业务办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认真帮助客户办理完业务;要虚心接受客户的批评意见,真心实意整改,获得客户的满意。

3、整合制度,优化流程

做到“柜面操作精细化”,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要按照《银行省分行财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精神,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使制度更加符合“柜面操作精细化”要求,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促进“柜面操作精细化”的深入发展。要优化工作流程,在不影响金融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按照“柜面操作精细化”精神,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层次,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特别在银企对账、支取资金审批等方面,要改进工作手段,减少审批环节,促进工作提速高效,提高对账时效,减少客户等候时间,促进经营业务发展,提高银行经营效益,获得客户满意。

银行调研报告篇4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眼行的用户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自兴起至今的十年间,国内电子银行业当称硕果累累——逐渐完善的渠道、不断丰富的产品、日趋成熟的安全体系……随着这些硬性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用网上银行的越来越多。而在广大的农村,虽然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子银行是什么现状呢?带着诸多的疑问,我对我们起步镇的100户人家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从我的调查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这个村中有电脑的家庭已有70%;有手机的人数是89%;手机经常上网的.占30%;网上支付的人有20%;经常上网的人占36%;会使用电脑的占76%;从对电子银行的了解程度:不了解67%,了解一点24%,了解9%;而想了解的有67%;排队等待占33%;在会上网人群中,年龄在15-25占35%、25-35占38%、35-45占20.00%、45以上占7%;20**年,手机银行推广年,用户签约的数量仍不断上升,但使用功能还需要加以改进。跨行实时转账功能是活动用户使用最多的手机银行功能,其次是查询和缴费功能。而手机银行活动用户对当前手机银行不满意地方主要是功能少、之后是操作响应慢。

农信社的另一个产品网银,它的安全性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20**年个人网银用户签约数明显比20**年多了一倍,且使用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网银的安全性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市场对于网银安全性的信赖也正稳步提升。个人网银活动用户使用usb数字证书的位列各种网银安全认证手段的第一位,其次为手机短信认证、口令卡/刮刮卡,这表明数字证书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手段被用户认可。据调查,未来个人网银新增用户是25岁以下、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学生和公司职员为主的人群,他们将更加重视网银本身的优势。

企业网银的使用已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企业网银的强大转账功能,使企业节省了柜面等待办理业务的时间,省去了繁琐的手续,避免大额现金领取,因而企业网银也得到了推广使用。

二、影响电子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电脑的普及率。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有电脑的家庭用户中,85%开设有网上银行的业务。所以,电脑的普及率是影响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文化水平的高低。农村电子银行集中在35岁以下年轻人用户占73%。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化水平在农村是比较高的。他们乐于接受新的事务。

(三)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现在农村的物流还处于空白阶段,就是在离城市比较近的农村物流也是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在网上购物后,往往还必须亲自得到城市去取,而要送货,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定得费用,这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农村物流发展也成为一个阻碍电子银行在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网上银行使用安全问题。在网上银行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同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无论对企业网银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包含活动用户和潜在用户)而言,网银的安全性能仍然是他们选择网银时最看重的因素。与此同时,网银用户的安全意识也在迅速提升,数字证书作为成熟、有效的安全保障手段而被更多用户所认可。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工作薄弱

从经营运作层面上看,电子银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之中,如科技、银行卡、会计、个人业务、机构业务、公司业务等,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造成电子银行在业务拓展和管理控制上各自为政,管理职能分散的局面,部门之间的"合力"无法形成。在立项、开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电子银行发展的需要。

(二)营销机制不健全,客户结构不理想

从客户结构上看,高低端客户比例明显失衡,客户资源不容乐观,客户结构有待调整。面对电子银行低端客户占比较大的现实,一些银行的电子银行市场细分不足,客户结构调整不力,存在畏难情绪。

(三)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高

一些银行对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攻势不大,宣传方式不够丰富,宣传投入乏力,立体营销格局尚未形成,因而市场认知度较低,客户"认购"热情不高。事实上,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改造,各行的电子银行建设都得到了加强,但由于缺乏深入人心的宣传推动,有些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进展缓慢,未形成品牌效应。

四、加快电子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经营层次

针对电子银行管理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在经营运作层面上对现有电子银行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构建专业化经营的组织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办法及相关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和横向协作,通过传统银行产品和电子银行产品的捆绑销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升整体服务品质。

(二)强化品牌意识,健全营销机制

目前,各行电子银行低端客户占比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市场和客户群体,要采取效益领先和差异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科学细分市场,锁定目标客户群,精心打造电子银行精品服务和特色服务,利用产品技术优势和优质服务,优化客户结构,形成核心群体,以点带面推动电子银行全面发展。

(三)优化产品结构,整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和功能的整合力度,将现金管理平台、企业在线银行等功能整合到现有电子银行中来,构建全行统一的在线服务系统,开发和推广网上银行地方特色平台,把电子银行做大、做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删繁就简,着力打造拳头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以客户分类为基础,开展电子银行个性化服务。做到售前有推介、售中有辅导、售后有回访,提高客户响应速度。

(五)强化部门职责,再造业务辉煌

在管理层面,要落实科技、银行卡、机构业务、公司业务、个人业务、会计等部门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考核办法。在经营层面,要建立全行营销、全面营销和全方位营销模式,把电子银行营销落实到每个网点,并与传统业务捆绑在一起,落实到客户经理的营销任务中。

(六)加大宣传力度。银行可充分利用内部员工使用网上银行的体会,利用同学、亲戚等多种社会关系,宣传使用网上银行的各种好处。如汇款方便,缴费轻松、理财实用、购物方便等多种网银功能,拓展农村客户。

(七)充分重视学生群体,培养其用网银的习惯,进而带动周围及所在家庭使用网银的频次。

(八)在县城银行网点利用网银体验机等,充分发挥银行大堂经理的作用,使人们充分体验使用网银的便捷,免除在银行排队办理业务的不便。

电子银行作为银行业业务发展的新型分销方式和渠道,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展示银行经营形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各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均得到加强,市场基础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产品营销的推动力和牵引力不断增强。电子银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已愈演愈烈,随即将取而代之,让我们恭候那一天。

银行调研报告篇5

当前情况下,经济金融市场化的不断深入,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改制上市完成,使商业银行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关口。而良好的经营管理体制是银行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主流模式是以地区为中心,以分行为主导的总、分、支三级架构。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必须不断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客户需要,更节省经营成本,有效率地组织银行经营管理活动。

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目前国内银行还以总、分、支三级行管理模式为主,这样的模式在效率、管理、激励机制、营销力度方面确实还跟市场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长远看,这种组织架构模式难以从全行角度优化资源配置,银行经营管理层与市场相距较远,分支行单打独斗难以适应客户与产品营销的需要,不利于理顺业务线与风险线的关系,影响了银行业务水平的提升和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国内银行必须不断推进体制改革,提高体制运行效率。改革的总方向就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流畅的运行体制。但也必须考虑国情和银行自身情况,保持业务的稳步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体制问题。

二、经营管理体制采取的是渐进式的路径

采用渐进式的路径,一是由于现有的体制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与现有行政体制较为吻合,分行积极性较高;二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大,是对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需要稳妥进行,避免管理体制调整出现过大的震荡。因此,股份制银行的管理体制仍然以分行现有体制为主,但改革是方向,按照改革思路,总行进一步发挥全行管理中心、决策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的职能,并通过调整内部设置与功能,逐渐提高主线业务部门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管理效率,加强业务主线对全行业务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同时,总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在不完全具备事业部改革的条件下,强化后台管理的支持功能,在会计管理方面,后督中心、帐务中心等都要逐步集中到分行,建立起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并根据专项业务的发展需要,在投资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等部门采用事业部制的模式。

尽管总分行组织架构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分行层面,我们积极主动地推进了有关改革,主要以加大分行集中管理职能,逐渐简化支行管理功能,强化营销功能为标志。分行更多地突出实施管理、制定策略和统一协调等功能,探索了分行层面上公司业务的事业部制改革,尝试组建专业化的零售业务支行。在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业务的市场营销上,也要借助总行业务主线管理的纵向联动。

三、经营管理中配以不断强化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应对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的士气,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为银行创造经济效益。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靠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引导。通过一整套清晰的规章制度、政策和工作流程等制度性措施促使各级员工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奖励优秀的工作业绩,这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和基础。

激励机制要能有效地贯彻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上。在分行管理方面,利用等级行差异管理的手段,激励分行之间比学赶超,在分行中形成追求业绩、创造业绩,以业绩论英雄的强烈工作氛围。在对干部管理方面,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的考评制度、干部的公开评议制度和选拔制度,明确了干部的任用标准,增强了干部管理的透明度,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在员工层面,奖优罚劣,增强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将员工的职业规划同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

激励机制不仅要靠完善的制度来执行,还要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做有益的补充。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在于通过道德、荣誉、信念、价值观念认同等文化性层面来激励员工。尽可能与制度性激励措施相协调和一致,甚至向制度性激励转化,以提高企业文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构筑包括创新文化、业绩文化、团队文化、风险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等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使企业文化承载起增进经营绩效、强化经营管理的作用。着眼于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在经营理念中渗透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逐步形成一种员工职业生涯得到提升、工作激情得到有效释放、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文化氛围,把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银行价值的化完美结合。

作为份制商业银行,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任何抱怨和逃避都无济于事。只有激发队伍*于追求成绩和成功,才能保证不断发展。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运用正是打造这一队伍的最有效手段和方法,是把竞争的压力变成动力的桥梁。

四,管理者要坚持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市场、认识同业

在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保持冷静的头脑,树立一种意识,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市场、认识同业。端正熟悉,把组织员工参与*款民主治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治理水平、防控风险的重要途径来抓。

一家银行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要对自己具备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准确看到自身的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地巩固和提高,树立稳步健康发展的信心。看到银行发展取得的成绩,才能凝聚全行动力。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在业务发展不到位的地方。客观准确地认识自身,才能不断地进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找准自己的战略发展方向,特别是要促进公司、零售银行业务的协调发展,寻找的新的发展策略,做到后来居上,确立起后发优势。

认识市场,要客观地看待市场,分析市场,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的脱媒效应,无论是对公司银行业务,还是对个人银行业务都带来强劲的冲击。在公司银行方面,需要银行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方案,在包括企业兼并收购、资产债务重组、外汇交易、过桥*款、投资银行等金融需求方面跟进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抓住居民资产理财的机遇,开发多样性的理财产品,搭建强大的电子网络交易平台,赚取中间收入。紧紧跟随市场变化,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化。

坚持正确地认识同业,同业既是竞争对手,但又是市场中共同伙伴,尊重竞争对手,善于学习竞争对手,理性地开展竞争,不走粗放管理、低质、低效地恶性竞争的道路,只能通过深化和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采用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在更高层次进行理性竞争,才是竞争共赢之道。

现在,国内中小股份制银行大多完成股改上市工作,资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公司治理架构得到健全,具备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雏形,初步实现了“形似”,而按照国际银行业的经营规律,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推动银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并最终达到与国际先进银行的“神似”,则是当代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长期任务。只要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实践,终将会使国内银行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实现新的腾飞。

五、转变服务观念,提升竞争意识,促进经营管理全面升级

首先提升服务层次,丰富服务内涵。服务是永恒的主题。要提升服务层次,要丰富服务内涵。对客户我们必须用“心”服务,做到诚心、热心、细心、耐心。要大力提倡“温馨服务”,建立制度,熟悉掌握客户信息,把顾客看作是自已的亲戚朋友,看作是自已的家人,把自已的工作变成传递温馨的窗口,树立支行的良好形象。

其次正视薄弱环节,迎难而上.针对经营管理基础脆弱、激励约束机制不强、思想作风不硬的现状,要把发展作为主题,并将业务发展的内涵和方式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全面确定了营业的经营指标,并将指标目标化,明确发展思想和经营目标经营运作方略,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国际业务的运作措施方面下功夫。要重点抓经营带管理,促进经营工作快速发展;下抓管理促经营,推动管理工作上台阶。在管理上除认真的落实分行的管理措施外,结合营业的情况,认真抓好责任、计划、考核、费用、五级分类、人力资源等10项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制度创新,以制度促经营。

最后要积极创建企业文化,营造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为客户打造品牌服务。要让营业部每一位员工树立“争一流经营,创精品银行”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落实的精神.以高昂的热情,忘我的精神投身到日后的经营实践中去,要以知耻后勇、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忘我工作的奋发精神,让银行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客户的面前。

银行调研报告篇6

一、要点:

1、公司资产增长主要来源于网点和募集资金,增长速度有放缓的可能;

2、公司经营较规范,容易取得政府的支持;

3、受政策限制,快速发展的中间业务明年有可能出现停滞的局面;

4、降息特别是贷款利息下降幅度更大的可能性对银行业绩有不利影响;

二、公司分析:

1、管理层:

公司管理层有极为深厚的背景,董事长经叔平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不久前的世界华商大会主要由他主持,有较强的海内外关系,行长董文标曾任海通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在银行管理、金融证券方面积累了19年工作经验,其余的付行长都是人行系统出身。由于这些背景,公司不但在海外资源的利用上有较大的潜力,更重要的是能争取到政府各方面的支持。

公司运作较为规范,董事长对公司经营拥有较大的权力,而且愿意实质性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在于董事会,董事会的召开次数也较一般的上市公司多,行长只负责公司的具体运营,总体而言,与很多由国企改制过来的上市公司相比,民生银行是相当规范的,也更遵循国外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比如在与外资合资的问题上,公司不愿采取增发b股的方式,因为b股价格太低,对股东并不是最有利的,而很多国企上市公司,只要能圈到钱就好,对采取什么圈钱方式并不关心。

2、经营情况:

按三季度季报来看,预计今年公司资产规模增长将近一倍,但盈利只能增加5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债券投资收益率下降(中报表明,债券投资规模增加70%,但投资收益只增加30%多),营业费用上升,另外,资产大规模增加带来的潜在收益在本年度还没有完全体现。

资产规模的扩张是民生银行收入和盈利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今后的增长潜力应是评估民生银行价值的重要指标,从来源看,北京、深圳、上海分支机构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网点的增多是重要的一项原因,另外,20**年底募集资金的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按5倍的乘数效应估计,其大概可以为民生银行带来200亿的资产增加。

目前民生银行仍在进行营业网点的扩张,预计资产规模明年还能保持较高速增长,但估计很难达到今年的增长速度。在费用方面,民生银行对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要求一年持平,二年盈利,因此,估计民生银行能保持与盈利相适合的费用水平,不大可能出现营业费用的超常规增长。

3、贷款呆帐准备情况:

20**年中报中,境内外审计报表显示,在贷款呆帐准备上存在较大差异,境内提取准备是1.23亿,境外提取2.5亿,是前者一倍,这表明境外审计机构对民生目前的准备情况持保留态度,虽然民生银行目前的准备提取是合法合规的,但从实际的损失看略显不足,金融业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保持现有的计提标准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所得税,但从长远看,这种“超分配”有损于银行的稳健经营,最终将导致银行包袱越背越重。对投资者而言,必须注意到计提标准调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对银行盈利有很大影响。

另外,由于民生银行很多贷款是新增的,从期限上看,无须计提贷款呆帐准备,这可能是民生今年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4、战略规划:

公司原先的战略规划是,到20**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资产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550亿元;利润率水平力争达到国内商业银行最好水平。

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民生银行今年已达到了20**年的战略目标,这说明公司计划比较保守,但也突出了公司稳健的特点。

三、外部环境分析:

在年初,总体外部环境是有利于银行业的,内需增长强劲,外需虽不如去年,但也算平稳,消费价格指数转强,升息压力大增,这些因素都有利于银行业的经营,但到了年末,外部环境大变,宏观经济环境不如预期乐观,降息可能性大大增加,总体对银行业不利。

1、降息:

近期关于是否降息的争论十分激烈,但从各种迹象来看,目前赞成降息的一方占据上风,债市的走向也反映了这一趋向,目前利息可能下降25-50个基点,其中贷款利息下降幅度可能大于存款利息,息差有缩小趋向。

20**年中期民生银行长期债券投资为131亿,占总资产的13%,比20**年底增加60亿,但利息收入明显低于债券投资规模增长。国债利息是民生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从收入费用配比来看,债券利息收入占利润的比重更大,随着息率的降低,这块收入和利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前些年民生银行曾在判断利息下降的基础上大量买入高利率的国债,这是民生银行引以自豪的一件事。但现在只能买到利率很低的债券,债券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更为可虑的是,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在债券上越来越大的投资将招致极大的利率风险。(目前有人认为降息将使债券二级市场价格上涨,从而有利于持有债券较多的银行,但在实际上,银行在债券上一般是长期投资,因此从会计处理上讲,二级市场价格上扬对银行盈利没有什么帮助)

另外,如果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对主要靠吃息差的银行业而言,风险不言而喻。假如息差缩小25个基点,根据民生银行季报,未来将减少息差收入近9千万。

2、票据承兑业务:

月初公布的对银行承兑票据的新规定将对民生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较大的打击,银行承兑票据是民生银行中间业务中增长最快,对中间业务利润贡献最大的品种,目前的承兑额已是限额的2倍,明年这块业务可能出现停滞的局面。

必须注意到,票据承兑业务的停滞不但会招致手续费的损失,而且还会对存款业务有影响,民生银行在给企业作票据承兑时,要收取30%左右的保证金,这部分保证金是比较稳定的,今后这块业务会受一定的影响。

四、重大事项分析:

发行可转债:

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可转债的发行,如果发行成功,将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乘数效应,可转债可能会带来一百亿的新增资产。但发行本身对市场应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五、结论:

总体来看,对民生银行而言,尽管有降息和发可转债的利空,但是,可转债发行结束时,我们认为可能是较好的投资时点,今年的资产规模扩张对利润的效应应会在明年得到较好的体现,估计明年的收益还能取得一定的增长。

银行调研报告篇7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是一直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任何一家银行如果出现流动性风险,就可能失去许多潜在的盈利机会,并且流动性风险具有联动效应,一旦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极易导致存款人恐慌性地提兑存款,诱发挤兑**,最终导致银行破产。流动性风险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清算,而且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瘫痪。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的基本内容

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因素众多,包括银行资产与负债在量与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资本金不足、盈利水平低下、资金备付率不足、客户周期性资金需求变动、经济周期的影响、利率变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以及其他突发性因素等等。商业银行的任何一项经营活动不善都有可能最终导致流动性风险。但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各因素的可控性来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其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有效管理,促进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配置,最终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而,有效地度量和分析银行的流动性并保持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潜在流动性以及设法及时获得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内容。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政府会承担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另外,源源不断的居民家庭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无流动性危机之忧的第二大原因。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还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缺乏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不足。在决策程序的具体操作上,总行主要负责分行之间的资金调剂、参与债券市场交易、进行同业资金拆借,以便满足下级行当日或未来较短时间内用于保证支付的资金需求,分行一般局限于上下级行之间的资金调拨。决策程序体现为下级银行“倒逼”上级银行,上级银行基本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下级银行资金余缺的现实,并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没有对下级银行净融资需求进行事前度量和预测,并采取事前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以及部署相应的流动性计划和安排,缺乏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

(三)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有局限性。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薄,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更没有反映银行的融资能力。而各银行又不顾自身实际去套用、追求这几项流动性指标,扭曲了流动性管理的本质。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流动性管理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银行是高负债运作的特殊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性和硬性约束都要求银行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性管理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流动性管理具有内生性,流动性管理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非中央银行,它产生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内在要求。我国的流动性管理表现出以中央银行监管为主的外生性特点。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监管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管理在目的、方式、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管理体制,以固定不变的流动性比例作为常规的监管方式,过分强调中央银行的监管,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内生性,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缺位状态。

(五)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银行体系存在许多流动性隐患。一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超负荷经营;二是存贷款比例较高,对于全面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该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反映出存贷款在期限、质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程度;三是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并且继续增加趋势明显,资金使用日益长期化;四是活期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较高,资金来源日益短期化;五是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六是贷款质量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建议

(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一是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三是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

(二)通过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一是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二是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三是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三)建立资金合作救助机制。一是总行(分行)资金救助机制。二是当地央行资金救助机制。三是同业资金救助机制,总行应允许二级分行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金救助合作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二级分行向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拆入资金解决头寸资金不足问题。

(四)优化资产配置,降低不良贷款率。首先,银行本身应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合理配置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并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鼓励提高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及水平,借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优化银行资产配置。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继续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实行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独立的內审机构,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彻底走出不良、剥离、不良的恶性循环。

(五)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时刻敲响风险的警钟,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在经营中力求稳健,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由于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六)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协调管理。一是面对银行间同业融资利率持续走低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通过扩大同业融资规模,提高资金运作收益。二是在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降,长期利率风险凸显的情况下,为了积极防范利率风险,同时又能够消化更多的资金,要及时调整债券投资策略,合理安排债券投资期限结构,加大中、短期央行票据的投资力度。

(七)构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国家货币*应该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不良贷款比率、流动资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行业贷款集中度等指标、并分别对不同的银行采取不同的要求。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行业盲目扩张,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呆坏账风险,同时避免经济出现紧缩,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银行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银行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1927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银行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银行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