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安全生产总结 >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4-12-06 07:12:5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14]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 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 %-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 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⑴ 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 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 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1][2]下一页

第二篇: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14]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 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 %-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 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⑴ 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 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 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三、 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建立的21个示范区,示范面积60万亩,但相对全省3100万亩,仅占2%,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示范区,扩大示范面积,力争示范面积达100万亩。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3、药剂筛选和合理使用必须提到重要位置

在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中,药剂防治是快速、有效控制病虫的方法,正因为此,群众往往对药剂有较强的依赖性,引发了病虫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污染等问题,群众对此认识不清,常常加大用药量、增加浓度、增加施药次数,使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需在繁多的药剂中,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品种,并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民掌握合理使用方法。

第三篇:2014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4年广西捷报频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首府南宁首次成功开展,中国——东盟投资与贸易峰会胜利召开,2014年第6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歌搭台,经济唱戏,“两会一节”为广西赢来了无限商机,工、农、商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仍能取得较好成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保驾护航作用,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2014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一)概况

2014年,广西遭遇50年一遇大旱,先是春夏连旱,7月份全区大部遭受洪涝灾害,但时间不长,接着是秋冬持续高温连旱,全年没有台风登陆广西。早晚稻播插期偏迟、拉长,早稻普遍偏迟7~15天,局部稻区播插期拉长至1个月左右,田间桥梁天多,苗情复杂。全区全年水稻病虫总体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的主要病虫种类有常发性的稻瘟病、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和鼠害等。其中全年三化螟、上半年稻纵卷叶螟、下半年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和为害损失比上年同期偏重,局部稻区稻蝽象、稻蝗、螨类、稻胡麻叶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它病虫基本持平。发生总面积约8300万亩次,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6%,略比2014年重,防治面积约887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6.87%,总体防效86.0%,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约160万吨,实际损失约21万吨(见附表1)。

综观2014年广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为中等程度偏重局部大发生,下半年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后期病害偏轻发生。

2、迁飞性害虫来势猛,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面广、量大。稻飞虱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粘虫发生早、量大面广。

3、流行性病害发生流行快,稻瘟病发生呈回升态势,在局部出现“落窝”现象。稻瘟病桂东北、桂东及右江河谷历史性发病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发生严重,象州、博白等县局部出现“落窝”。

4、钻蛀性害虫比上年偏重发生。桂中、桂东北稻区及桂西北稻区局部三化螟发生期长、为害重,回升态势明显。

5、持续严重干旱天气,导致三化螟发生为害期延长,下半年稻纹枯病、稻飞虱发生偏轻。次要病虫如稻象甲、稻螨、稻胡麻叶斑病、稻赤枯病、稻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害在局部呈上升趋势,稻蝗、蔗蝗、竹蝗等土蝗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

(二)发生原因简析:1、气候:严重持续干旱影响水稻移植和生长,也对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产生较大影响。2、栽培:中稻面积较大,晚稻移植期比上年偏迟,田间水稻生育期差异大,苗情复杂,不仅利于病虫的扩展蔓延,也可能使病虫发生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钻蛀性害虫的发生期拉长,迁飞性害虫为害期增多。3、防治:下半年开始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部分农民对替代农药的使用还不完全适应;由于干旱禾苗长势较差,个别农户不重视防治工作,影响防治效果。

二、防治组织实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和强化公益性防治行为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农业厅成立由张明沛厅长、韦祖汉副厅长为正、副组长的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领导小组,全区各地也相应成立了由当地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挂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治指挥机构,切实加大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领导、组织、资金、技术、物资”五到位,扎实有效的开展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年初自治区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开展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14]1号),以此拉开全年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序幕。2月下旬,自治区农业厅韦祖汉副厅长在“2014年全区植保工作会议”上对植保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服务“三农”,促进“三增”作了重要动员部署,具体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植保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此次会议精神,自治区植保总站及时形成重大病虫灾害控制预案制度,制订出台广西水稻重大病虫、水稻螟虫“四虫三病”及农区鼠害、蝗虫等10个防治预案,以预案指导开展全年防治工作。

根据各时期病虫防治重点和进度安排,自治区植保总站以农业厅名义先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年全区中后期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发生动态趋势及防治意见》(6月)、《当前病虫害对晚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9月)2个材料和10个防治预案。以农业厅名义先后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全区晚稻中后期病虫防治网上工作会议”3个会议,韦祖汉副厅长都亲自动员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总站名义先后组织召开“全区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暨早稻病虫防治动员会”(柳州)、“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议”、“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早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合浦)、“全区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暨防治会商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临桂、邕宁、柳江)“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和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化学防治替代技术高级研修班”(南宁)、“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可视化培训班”(南宁)“全区蝗虫防治技术培训班”(桂林)等8个会议和3个大型培训班。先后下发全区各地《关于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及中稻病虫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植保发[2014] 26号)、《关于切实抓好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植保发[2014]28号)、《关于切实抓好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农业办发[2014]176号)、《关于开展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14]190号)、《关于切实做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的函》(桂植保函[2014]1号)、《关于切实做好农区灭鼠示范专用竹筒控鼠毒饵站制作的函》(桂植保函[2014]3号)等6个文件(函)。先后印发全区各地《2014年全区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2014年全区农区鼠害监测控制预案》、《2014年全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农业厅名义)、《2014年全区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意见》(农业厅名义)、《2014年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实施方案》、《全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策略研讨会议纪要》《2014年全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意见》、《2014年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实施方案》、《广西农区鼠害区划与综防技术协作研究实施方案》《2014年广西蝗虫防治预案》、《2014年全区秋蝗防治工作意见》13个技术方案及“2014年春播春种农田灭鼠技术要点”、“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牌”、“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区示范牌”、“毒饵站控鼠技术示范牌”等系列技术应用和示范资料,组织和指导全区开展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

各地积极响应,采取相应有力措施,切实有效地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及早做好下半年粮食生产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防治水稻重大病虫的组织协调、动员部署、协作联动和督促落实,初步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快速反应、高效运作和农民广泛参与的水稻重大病虫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通过几次大规模防治战役、几个重点区域和综合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面上常规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除局部稻区穗颈瘟、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一定损失外,水稻病虫总体上控制在其为害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未出现大面积病虫为害减产失收事故,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安全。(见附表1、2)。

(二)加强监测预警,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

全区各级植保部门在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及时、准确发布情报,科学指导防治的基础上,切实当好各级领导参谋,协助政府组织好三水稻病虫灾害防治的各项有关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测报站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约1800期,平均每县发布15期以上,病虫覆盖乡镇率达100%,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开展。全区水稻病虫防治仍以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四虫三病”为主攻防治对象,同时抓好农区统一灭鼠,重点组织实施三大关键防治战役。一是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全区统一灭鼠1750万亩、420万户,挽回粮食损失16.5万吨,建设完善农区灭鼠示范区(样板)78个,示范面积约90.4万亩、32万户。春季农区灭鼠以农田灭鼠保春耕春种生产安全为主,秋季灭鼠重点抓好灭鼠保晚稻穗、保冬种和灭鼠示范建设。二是早稻重大病虫防治战役。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全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切实做好防治组织发动、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物配套服务,全区早稻病虫防治约4500万亩,挽回损失约90万吨。三是中、晚稻病虫防治战役。以稻瘿蚊、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及早做好下半年粮食生产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技政结合、技物结合、上下结合、统分结合和点面结合(即示范带动)组织实施,全区晚稻病虫防治约3800万亩,挽回损失约70万吨。

此外,突出抓好来宾、北海2市东亚飞蝗和隆安、合浦、全州、桂林叠彩、隆安、容县、银海、邕宁、南宁郊区等地腹露蝗、异岐蔗蝗、绵蝗、竹蝗等应急防治,切实抓好靖西、德保、宜州、南丹、天峨、环江、象州、柳江、兴宾等县(市、区)粘虫历史性发生区粘虫,以及局部地区如港南区晚稻胡麻叶斑病、田东晚稻害螨等次要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三)抓好重大病虫区域治理, 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根据水稻病虫区划研究,实行综合治理与应急防治结合、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的策略,重点抓好全区稻飞虱综合治理,桂东北包括桂林、贺州、梧州3市的16县(市)稻瘟病、稻瘿蚊重发区综合治理,桂中、桂东北、桂西南右江河谷20余县(市)三化螟重发区综合治理,桂东南包括玉林、贵港、钦州、北海4市的15县(市)细菌性条斑病普发区综合治理和桂中、桂西南约20个县(市)稻瘿蚊重发区综合治理,以及桂南、桂东南、桂西北稻纵卷叶螟的应急防治。通过重大病虫区域治理,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四)推广关键配套技术和配套服务,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大区病虫治理上,按照《广西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规范》,从稻田生态出发,推行“农业防治压基数,科学用药控为害,保护天敌促平衡”的防治技术模式,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和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广水稻综合防治规范技术,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重大病虫防治上,针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的特点、规律,普遍采取“抓秧田,保本田”、“抓1、3代、控2、4代”、“防秧田枯心,控本田白穗”的治理策略和措施,协调应用农业、人工、化学应急防治措施。防治稻瘿蚊推行“一并重、二把关、三选准、四为主、五结合”的防治策略、措施及其实施模式,做到秧田本田防治并重,把好秧苗针叶及禾苗分蘖两道危险受害关口、培育无虫壮秧,保有效分蘖成穗,选准高效对口农药、防治时机和田块,药剂防治以施保护药为主,以水稻为主,以施颗粒剂为主,以毒土为主。防治稻瘟病实施以种植抗(耐)性品种(组合)为主体,以强化高产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以科学用药应急防治为保证的“三一”(一主体、一基础、一保证)的治理策略,挑治苗叶瘟发病中心,狠治穗颈瘟流行区域,抓住大胎破肚危险感病期施药的配套技术。

在应急防治用药上,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对口防治用药品种:稻瘟病:丰登、三环唑、春雷霉素等;纹枯病:井冈霉素、纹枯净等;稻飞虱: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抗虫灵、杀虫双、杀虫单、氟虫腈;稻瘿蚊:毒死蜱、氟虫腈、丙线磷(益舒宝、益舒丰)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消菌灵、菌毒清、三氯异氰尿酸等。

在技物配套服务上,全区植保系统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及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全区14个市的50多个县(市)的防治技术推广网络和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区重点推广应用水稻重大病虫主导防治用药、农药新品种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增加防治技术贮备和增强服务能力,通过技物结合服务,实现控害与效益的统一。

(五)建设完善水稻重大病虫综防示范网络体系,促进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根据《全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全区14个市分桂东北、桂东南、桂中、桂南、桂北、桂西7大区域在桂北的永福、临桂,桂东北的钟山、八步,桂东南的北流、容县、博白、合浦、防城,桂中的柳江、象州,桂南的邕宁、灵山,桂西的宜州等粮食主产县(市、区)建设14个自治区与市级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另有52个县(市、区)也建设相应县级示范区。示范区统一设综防、常规防治、不施药防治三个处理,并树立示范牌,公示示范内容及技术措施,印发技术资料,做好宣传培训,关键防治时期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培训(内容包括病虫调查、决策防治、现场防治配药及科学安全用药等),适当免费发放防治用药,开展统一防治行动,并通过大众新闻媒体做好实况宣传报道,及时指导和带动面上病虫大区防治工作开展。全区示范面积约82万亩,辐射面积400万亩以上,示范区内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稻谷基本都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同时开展水稻螟虫灾害调查和禁用高毒农药替代品中筛选试验,均取得一定成效。

(六)组织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研讨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桂政办[2014]13号)要求自2014年6月1日起,全区范围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销售和在各类作物上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后,全区农业植保系统及时研究和调整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策略,围绕“禁高”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3月和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先后组织召开“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区内农业植保领域科研、教学、管理、推广及农药生产、销售方面的有关专家及全区市、县植保站负责人参加会议,自治区农业厅分管副厅长及有关处室领导也到会指导。这两次研讨会从我区高毒农药品种现状、替代品种、农作物病虫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禁高后病虫应急防治对策和中长期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研讨,确定了我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禁用高毒农药后我区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治技术,对禁高后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9月,再次组织全区市、县植保站负责人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交流会”,总结阶段性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贺州、崇左及柳江、灵川、灌阳、全州等市、县取得较好实践成效。

(七)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抓好农民培训和技术普及

一是实行品牌带动战略。广西《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节目作为广西植保系统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的科普品牌于2014年成功注册。在《植保进农家》科普品牌带动下,2014年全区植保系统围绕“禁高”主题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累计培训农民达10.8万人次,并通过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张贴到乡村,实行零距离指导防治,使“禁高”政策法规、无害化治理技术及科学安全用药意识进入千家万户。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联合广西电视台在合浦县成功举办主题为《生态农业病虫无害化治理——科学安全说“禁药”》的广西第六届《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科普活动,以合浦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为平台,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禁高”后广西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对策、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禁高”的有关法律法规。整个活动实况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连续播出,并将电视专题片刻录成光盘作为宣传培训资料下发全区植保系统。

二是推进防治指导可视化、网络化。4月,自治区植保总站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节目制作培训班,全区50余县(市、区)不定期开展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工作,玉林市坚持每周一至周六定期播放。自治区植保总站在广西卫视《走进农家》栏目中制作播出“病虫预测与防治”节目11期,在广西卫星广播《金土地》节目板块中播出32期;在《广西日报》、《南方科技报》等报刊杂志上刊登有关防治技术稿件约30篇。同时利用“广西植保信息网”植保信息交流园地和宣传窗口。全区50余个县(市、区)实现与自治区总站联网,崇左、北海等市拥有率达100%。广西以电视(卫星、有线)、互联网为中心的集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和技术资料、标语板报等传统方式于一体的病虫信息发布传递和防治指导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以现场为主形式的大众宣传培训。按照区域治理要求,在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动员培训,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指导面上大区防治工作开展。自治区组织大规模防治动员培训现场16场(次),在水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关键时期,深入合浦、临桂、邕宁、柳江、玉林等地现场培训和动员开展群防群治,拍摄应急防治电视指导节目播放,为及时有效控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及其效益

(一) 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推行“春季农田为主,统一毒饵诱杀;秋季农田农舍并重,分区分类控制”的技术策略。春季推行毒饵诱杀的“统一行动、全面围歼;选好药剂、正确制饵;因地制宜、有效覆盖;饱和投毒、药饵到位;查遗补漏、扫除残鼠;常年监测,巩固灭效”全套灭鼠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盐、杀鼠醚及毒铒站控鼠技术。2014年全区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175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1500万元。

(二) 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及时春耕灌水、犁耙沤田,压低越冬螟虫源基数;打捞浪渣,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纹枯病菌核;收割后,及时销毁带病稻草,或堆放在远离稻草的地方,或沤制完全腐熟的堆肥;搞好种子消毒工作,用使百克等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全区全年实行种子消毒约410亩次,新增纯效益6500万元。

2、搞好健身控害栽培。①培育无病虫壮秧。提倡旱育秧、抛秧或直播等新型栽培技术。②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早、中、晚稻混栽,减少“桥梁田”,使水稻受害危险期避过螟虫发生危害期。③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多施有机肥,忌偏施、迟施氮肥,以免禾苗过于贪青,有利病虫侵染为害。④科学用水。浅水插秧,寸水回青,溥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杨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管理。实施稻田农业防治配套技术约14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22400万元;

(三)科学用药控制为害。(1)坚持达标防治。(2)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3)巧用防治策略。采用“兼治”、“挑治”方法,尽量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巧用“治小田,保大田”,做好秧田稻瘟病、稻瘿蚊、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减轻大田为害;通过“压前代、控后代”压低上一代的数量控制下一代的发生为害。实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的早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40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80000万元;实施以三化螟、稻瘿蚊、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为主的晚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3600万亩,新增纯效益72014万元;实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约19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0700万元。此外,在螟虫盛发期,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蛾类成虫,减少发生基数,全年推广面积约8万亩,新增纯效益160万元。

四、水稻病虫防治补助经费使用情况

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广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450万元,根据经费使用要求,结合广西实际和病虫发生区域特点,自治区本级使用180万元,有关市县使用27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实施、监测预警、灾害调查、成灾机制及持续控害技术研究、技术宣传和农民培训、示范区建设、应急防治药剂发放和应急机制构建(见下表)。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的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一,田间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如去年秋冬以来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为害严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机制也尚未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

2、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

3、全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开展不平衡。

4、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地方经营政策不一,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时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二)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的对策建议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后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为本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

1、加强重大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总体上,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进集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于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基础。

2、加大救灾减灾投入力度,创新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机制。水稻重大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大局,是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和治理的自然灾害。因此,立足本职,形成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制度、专项基金机制和资金追加制度,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减灾救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大病虫持续控制的关键所在。

3、加强技术协作和攻关,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开展国际、省际间的技术协作和攻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水稻重大病虫灾变与成灾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作物品种抗性监测,着力开发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关键防治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并与时俱进推进测报防治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力求病虫预报技术简化与准确率相统一,防治技术模式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4、切实抓好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户,基于ipm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间学校等现场方式为主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是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一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的唯一之路。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ipm的有关项目;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样板建设;三是以技术现场为主要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的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的示范和宣传培训;四是在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资源,推进防治指导网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解决病虫大区统一防治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第四篇: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14]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三、

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3、药剂筛选和合理使用必须提到重要位置

在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中,药剂防治是快速、有效控制病虫的方法,正因为此,群众往往对药剂有较强的依赖性,引发了病虫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污染等问题,群众对此认识不清,常常加大用药量、增加浓度、增加施药次数,使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需在繁多的药剂中,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品种,并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民掌握合理使用方法。

第五篇:2014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4年广西捷报频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首府南宁首次成功开展,中国——东盟投资与贸易峰会胜利召开,2014年第6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歌搭台,经济唱戏,“两会一节”为广西赢来了无限商机,工、农、商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仍能取得较好成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保驾护航作用,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2014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一)概况

综观2014年广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为中等程度偏重局部大发生,下半年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后期病害偏轻发生。

2、迁飞性害虫来势猛,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面广、量大。稻飞虱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粘虫发生早、量大面广。

3、流行性病害发生流行快,稻瘟病发生呈回升态势,在局部出现“落窝”现象。稻瘟病桂东北、桂东及右江河谷历史性发病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发生严重,象州、博白等县局部出现“落窝”。

4、钻蛀性害虫比上年偏重发生。桂中、桂东北稻区及桂西北稻区局部三化螟发生期长、为害重,回升态势明显。

5、持续严重干旱天气,导致三化螟发生为害期延长,下半年稻纹枯病、稻飞虱发生偏轻。次要病虫如稻象甲、稻螨、稻胡麻叶斑病、稻赤枯病、稻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害在局部呈上升趋势,稻蝗、蔗蝗、竹蝗等土蝗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

二、防治组织实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和强化公益性防治行为

根据各时期病虫防治重点和进度安排,自治区植保总站以农业厅名义先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年全区中后期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发生动态趋势及防治意见》(6月)、《当前病虫害对晚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9月)2个材料和10个防治预案。以农业厅名义先后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全区晚稻中后期病虫防治网上工作会议”3个会议,韦祖汉副厅长都亲自动员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总站名义先后组织召开“全区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暨早稻病虫防治动员会”(柳州)、“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议”、“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早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合浦)、“全区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暨防治会商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临桂、邕宁、柳江)“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和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化学防治替代技术高级研修班”(南宁)、“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可视化培训班”(南宁)“全区蝗虫防治技术培训班”(桂林)等8个会议和3个大型培训班。先后下发全区各地《关于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及中稻病虫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植保发[2014]

26号)、《关于切实抓好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植保发[2014]28号)、《关于切实抓好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农业办发[2014]176号)、《关于开展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14]190号)、《关于切实做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的函》(桂植保函[2014]1号)、《关于切实做好农区灭鼠示范专用竹筒控鼠毒饵站制作的函》(桂植保函[2014]3号)等6个文件(函)。先后印发全区各地《2014年全区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2014年全区农区鼠害监测控制预案》、《2014年全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农业厅名义)、《2014年全区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意见》(农业厅名义)、《2014年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实施方案》、《全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策略研讨会议纪要》《2014年全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意见》、《2014年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实施方案》、《广西农区鼠害区划与综防技术协作研究实施方案》《2014年广西蝗虫防治预案》、《2014年全区秋蝗防治工作意见》13个技术方案及“2014年春播春种农田灭鼠技术要点”、“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牌”、“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区示范牌”、“毒饵站控鼠技术示范牌”等系列技术应用和示范资料,组织和指导全区开展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

(二)加强监测预警,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

此外,突出抓好来宾、北海2市东亚飞蝗和隆安、合浦、全州、桂林叠彩、隆安、容县、银海、邕宁、南宁郊区等地腹露蝗、异岐蔗蝗、绵蝗、竹蝗等应急防治,切实抓好靖西、德保、宜州、南丹、天峨、环江、象州、柳江、兴宾等县(市、区)粘虫历史性发生区粘虫,以及局部地区如港南区晚稻胡麻叶斑病、田东晚稻害螨等次要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三)抓好重大病虫区域治理,

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四)推广关键配套技术和配套服务,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大区病虫治理上,按照《广西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规范》,从稻田生态出发,推行“农业防治压基数,科学用药控为害,保护天敌促平衡”的防治技术模式,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和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广水稻综合防治规范技术,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应急防治用药上,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对口防治用药品种:稻瘟病:丰登、三环唑、春雷霉素等;纹枯病:井冈霉素、纹枯净等;稻飞虱: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抗虫灵、杀虫双、杀虫单、氟虫腈;稻瘿蚊:毒死蜱、氟虫腈、丙线磷(益舒宝、益舒丰)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消菌灵、菌毒清、三氯异氰尿酸等。

在技物配套服务上,全区植保系统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及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全区14个市的50多个县(市)的防治技术推广网络和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区重点推广应用水稻重大病虫主导防治用药、农药新品种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增加防治技术贮备和增强服务能力,通过技物结合服务,实现控害与效益的统一。

(五)建设完善水稻重大病虫综防示范网络体系,促进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六)组织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研讨与实践

(七)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抓好农民培训和技术普及

一是实行品牌带动战略。广西《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节目作为广西植保系统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的科普品牌于2014年成功注册。在《植保进农家》科普品牌带动下,2014年全区植保系统围绕“禁高”主题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累计培训农民达10.8万人次,并通过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张贴到乡村,实行零距离指导防治,使“禁高”政策法规、无害化治理技术及科学安全用药意识进入千家万户。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联合广西电视台在合浦县成功举办主题为《生态农业病虫无害化治理——科学安全说“禁药”》的广西第六届《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科普活动,以合浦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为平台,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禁高”后广西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对策、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禁高”的有关法律法规。整个活动实况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连续播出,并将电视专题片刻录成光盘作为宣传培训资料下发全区植保系统。

三是以现场为主形式的大众宣传培训。按照区域治理要求,在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动员培训,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指导面上大区防治工作开展。自治区组织大规模防治动员培训现场16场(次),在水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关键时期,深入合浦、临桂、邕宁、柳江、玉林等地现场培训和动员开展群防群治,拍摄应急防治电视指导节目播放,为及时有效控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及其效益

(一)

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推行“春季农田为主,统一毒饵诱杀;秋季农田农舍并重,分区分类控制”的技术策略。春季推行毒饵诱杀的“统一行动、全面围歼;选好药剂、正确制饵;因地制宜、有效覆盖;饱和投毒、药饵到位;查遗补漏、扫除残鼠;常年监测,巩固灭效”全套灭鼠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盐、杀鼠醚及毒铒站控鼠技术。2014年全区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175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1500万元。

(二)

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及时春耕灌水、犁耙沤田,压低越冬螟虫源基数;打捞浪渣,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纹枯病菌核;收割后,及时销毁带病稻草,或堆放在远离稻草的地方,或沤制完全腐熟的堆肥;搞好种子消毒工作,用使百克等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全区全年实行种子消毒约410亩次,新增纯效益6500万元。

(三)科学用药控制为害。(1)坚持达标防治。(2)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3)巧用防治策略。采用“兼治”、“挑治”方法,尽量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巧用“治小田,保大田”,做好秧田稻瘟病、稻瘿蚊、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减轻大田为害;通过“压前代、控后代”压低上一代的数量控制下一代的发生为害。实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的早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40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80000万元;实施以三化螟、稻瘿蚊、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为主的晚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3600万亩,新增纯效益72014万元;实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约19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0700万元。此外,在螟虫盛发期,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蛾类成虫,减少发生基数,全年推广面积约8万亩,新增纯效益160万元。

四、水稻病虫防治补助经费使用情况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的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一,田间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如去年秋冬以来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为害严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机制也尚未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

2、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

3、全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开展不平衡。

4、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地方经营政策不一,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时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二)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的对策建议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后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为本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

1、加强重大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总体上,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进集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于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基础。

2、加大救灾减灾投入力度,创新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机制。水稻重大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大局,是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和治理的自然灾害。因此,立足本职,形成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制度、专项基金机制和资金追加制度,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减灾救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大病虫持续控制的关键所在。

3、加强技术协作和攻关,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开展国际、省际间的技术协作和攻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水稻重大病虫灾变与成灾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作物品种抗性监测,着力开发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关键防治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并与时俱进推进测报防治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力求病虫预报技术简化与准确率相统一,防治技术模式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4、切实抓好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户,基于ipm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间学校等现场方式为主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是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一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的唯一之路。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ipm的有关项目;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样板建设;三是以技术现场为主要形式(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的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的示范和宣传培训;四是在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资源,推进防治指导网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解决病虫大区统一防治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2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word该篇DOC格式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范文,共有285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