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公文大全 > 卫生防疫公文 >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8-29 10:40:0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

学生突发疾病应急处置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二、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

总指挥:

成员:

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我校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学校各部门、各班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负责全校传传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日常管理机构

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日常防突发病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由校办室负责病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三、日常工作措施

1、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对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对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宣传教育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1、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以板报、校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预防能力。引导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疫情应急响应

如果我校发生疫情,根据预警情况,我校分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三级响应

全校保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门诊、急诊空气流通和消毒防护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对校内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2、食堂、教室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各部门对管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3、学校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举行大型集体活动要经过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

二级响应

除对密切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在坚持三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师生员工外出和在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定时对居所进行消毒,搞好楼道卫生。

2、定时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加大校门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4、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防控工作。

一级响应

在坚持二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落实和检查各项预防措施。师生员工均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情况。

2、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学生不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调整大型活动和会议的时间,远程教室、实验室等设施必须逐一落实通风、消毒措施。

4、传染病患者送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校医务室严格实行传染病病人急救转运程序,防止病人自行求诊中造成传染。

应急状态处理

1、遇有学校内发生流行性疾病,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疾病的第一时间内向校长报告,领导小组负责向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通报。

2、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对患者提供基本救护的同时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热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

4、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假期及长假后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如有到过疫区的学生实行跟踪观察。

5、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6、坚持执行学生生病缺课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务室联系。

7、做好保障措施,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做好后勤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治物资供应,做好应急准备。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学校教室、宿舍、食堂、检查食堂卫生、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定期对校内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保护易感人群。

2.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和其他学生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指导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应搞好基础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传染病学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对教室、餐厅、会议室等场所保持通风换气,搞好宿舍、食堂等处环境卫生,定期对公共设施和用具进行消毒。加强校门管理,实行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

4、学生中若发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校医务室进行诊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校医应随时掌握校区的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6、保护易感人群。在校内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

7、按照国家有关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 篇二

为有效防范城市水环境污染事件,加强我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规范和强化我县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县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城市水污染事故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石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我县城市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环境污染事故的救援及处置工作为重点,建立防范有力、指导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体系,提高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应对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建立城市水污染事故风险防范体系和响应联动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加强对水污染事故源头的监测、监管,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水污染事故发生,消除或减轻饮用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影响,保障城市饮用水供应,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安全意识。

2、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的原则。县、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水污染事故处置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照应急处置与救援预案的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我县的水污染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

3、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根据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际,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的专业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污染事故引发的危害。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水污染事故实行县、乡(镇)、企业三级负责制,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级别,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

4、坚持依靠科学、快速反应的原则。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与救援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与救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7、《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8、《安康市城市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9、《石泉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0、《石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12、《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石泉县辖区内因各种突发事故导致水体污染及上游地区发生水污染事故而导致污染水体入境的预警、处置及善后等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六类:

1、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事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贮存、排放不当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2、易燃易爆物品泄漏污染事故: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氯气、氨气、苯、甲苯等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泄漏所引起的水体污染事故。

3、油类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润滑油等各种油品在生产、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泄漏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4、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事故。

5、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突发事故而造成水体污染事故。

6、由交通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而引发江河水体污染事故。

(一)应急处置与救援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县政府应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及时成立石泉县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指挥部(下称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县长担任。

应急指挥部成员,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由以下部门(部分或全部)的主要领导组成:县政府办公室(应急办)、县委宣传部、县计划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安监局、县经贸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广电局、县人武部、武警石泉县中队、石泉县消防大队、石泉县自来水公司、中国电信石泉分公司、中国移动石泉分公司、中国联通石泉分公司等。

2、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领导全县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研究部署应急处置方案;指导各乡(镇)制订和组织实施本辖区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制定控制措施,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

(2)指挥我县重、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事故责任认定。

(3)负责组建事故调查组、应急监测组、专家咨询组等技术支持机构。

(4)督促各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置、现场救援、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生产和生活秩序恢复等工作,并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察。

(5)统一对外发布事故所造成水体污染和处置的权威信息,负责向市政府和市应急办、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6)负责危急情况下,联系上级部门、周边城市和部队的支援。

(7)负责协调启动饮用水备用水源和组织应急饮用水的供应。

(8)开展水环境污染事故防控及应急的公众宣传和教育。

(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应急工作组及职责

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下设县水污染事故应急办公室和若干应急工作组。水污染事故应急办公室和各工作组在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工作。

1、水污染应急办公室及职责

县水污染应急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公安局、水利局、安监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及演练活动;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时,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开展应急与救援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水污染事故应急与救援预案,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并写出全面详细的总结报告;组织开展事故影响评价并提出有关生态环境恢复的意见等;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应急调查和处置信息;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污染事件调查处置组

污染事故调查处置组内设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调查处置小组和船舶污染水域事故调查处置小组。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调查处置小组组长由县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监察局、公安局、卫生局、安监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船舶污染水域事故调查处置小组组长由县交通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监察局、公安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水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及污染现场监测工作,收集河流流量、流速等水文资料,对事故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判断事故的变化趋势;组织有关部门对污染损害进行评估,并提出必要的处置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污染及损害。

3、应急救援处置组

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县应急办、公安局、环保局、水利局、安监局、民政局、卫生局、人武部、武警石泉县中队、石泉县消防大队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队伍,救援、疏散城市水源地和水环境受污染事故伤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环境污染,清理事故现场。

4、医疗救护及卫生防疫监督组

组长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水利局、药监局和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紧急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和抢险救援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组织对自来水公司供水水质进行监测;负责污染区和疏散区疾病预防工作和污染区的消毒工作,对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做好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设备的准备工作等。

5、治安、交通和通讯组

组长由县公安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交通局、交警大队和电信石泉分公司、移动石泉分公司、联通石泉分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在水污染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做好污染区域的交通管理及通讯联络工作,保障交通安全和通讯畅通,打击各种违法活动。

6、后勤生活保障组

组长由县民政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财政局、经贸局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妥善安排因水环境污染事故转移、疏散群众的生活、筹集和发放救援物资工作等。

7、饮用水供应保障组

组长由县水利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卫生局、石泉县消防大队、石泉县自来水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启动《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协调启用饮用水应急水源,组织应急饮用水供给,对应急水源水质组织监测,保障市民生活饮用水的供应。

8、应急资金保障组

组长由县财政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计划局、民政局、环保局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资金和救援资金保障,确保应急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所需的装备、器材和经费。

9、专家咨询组

组长由县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聘请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卫生医学、环境医学、化学工程、市政工程、气象、水利等学科专家组成,向县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提出建立专家信息库意见和建议。

主要职责:协助应急指挥部进行事故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的判断分析,并提出技术咨询意见;参与制定并提出应急监测及应急处置方案;对应急处置结果进行技术评估。

10、信息发布组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政府办(应急办)、县环保局、广电局及县内各新闻媒体等部门组成,负责水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根据已发生的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制性,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一)一般污染事故(ⅳ级):是指发生一般水环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

2、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发生3人以下死亡。

(二)较大污染事故(ⅲ级):是指发生较大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

2、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3、因发生水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三)重大污染事故(ⅱ级):是指对水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2、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3、致使区域生态环境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4、造成重要河流、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特别重大污染事故(ⅰ级):是指发生特大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事故须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2、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3、致使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4、因发生水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中心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一)水污染事件的报告

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及饮用水源环境事件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规定进行报告。

1、水污染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乡镇(含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水利局、环保局及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机构;水污染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调查处理部门。

(2)责任报告人

在现场执行任务的环保专业人员;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

2、水污染事故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水污染事故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发现或获知发生水污染事件时,立刻向当地环保局报告。

一般水污染事故:事发地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水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

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县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报市环保局或省环保厅报告。需要对污染事故进行核实的,原则上应在1小时内完成。

当水污染事故发生初期无法按污染事故分级标准确认等级时,应报告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故的调查核实,可视情核定并报告水污染事故等。

凡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城镇居民集中饮用水水源的水环境污染事故,不论事故等级大小,必须及时、准确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值班室。

(二)水污染事故的报告内容及形式

水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水污染事故后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

1、初报可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水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原因、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故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2、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水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水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水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水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报送。

成立由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环境评价专家、化学化工专家、水利水文专家、防化专家等相关专家组成水污染事故评估咨询专家组。根据水污染事故性质、类别、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开展事故快速评估与决策咨询。

(一)评估内容

明确水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类别,预测可能涉及的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水污染事故的级别;评估现有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得当,应急能力是否达到控制水污染事故的要求等。

(二)快速评估步骤

通过对水污染事故发生地区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并迅速对现有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评估意见,为技术行为和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三)决策咨询

水污染事故评估专家组对快速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应急处置措施的改进意见,并对行动方案做出决策咨询。

(一)预警预报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方针。县环保、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测、检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设施,特别要加强对沿江、沿河及水库等重点流域和工业集中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有条件的应建设江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重点污染企业的主要污染点加大监控力度,督促加快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工作,提高科学化监控和预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按照水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污染事故的预警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蓝色预警由县人民政府发布;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发布;橙色预警由省人民政府发布;红色预警由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布。

(二)启动应急预案

当发布蓝色预警或确认发生一般级别水污染事故后,县政府应启动县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布黄色以上级别预警或确认发生较大以上级别水污染事故,以及船舶污染事故产生跨县级行政区域影响时,市政府应启动市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布橙色、红色预警或确认发生重大以上级别水污染事故以及较大水污染事故产生跨市级行政区域影响时,省政府应启动省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布红色预警或确认发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以及发生跨省界水污染事故时,应启动国家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三)先期处置

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先期应急处置,采取果断措施,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次生环境事故的发生。

(一)指挥与协调

县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水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接到水污染事故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理规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紧急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在地方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下,坚决、迅速的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各种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污染蔓延和二次污染等事故。

(二)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中、省、市有关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三)应急处置

县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水污染事故的实际情况和监测调查获取的水质污染、水文等信息,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做出以下处置决定:

1、转移、疏散安全防护距离内的群众,宣传、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对污染水体投放中和、絮凝药剂,减轻污染物的危害。

3、协调污染水域上、下游水电站,采取下游水电站开闸放水,加速污染水体下泄;上游水电站开闸放水,补充新鲜水量,尽快恢复水质。

4、停止抽取江河水,启动《饮用水源水资源污染应急预案》,协调启用饮用水应急水源,组织应急饮用水供应,保障群众生活用水供给。

5、组织污染水域及下游水域水质监测,饮用水水源水质和自来水供水水质应急监测工作,掌握水污染信息,综合分析水污染变化趋势,指导水污染处置和应急饮用水供应。

6、宣布水污染应急终止,发布事故处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7、组织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8、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向下游地区通报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四)水污染事故的通报与信息发布

1、建立应急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建立准确、透明、适度、科学的水污染事故信息发布制度。由县委宣传部和县环保局联合发布水污染和应急处置的权威信息。

2、县环保局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情况。

3、当水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到相邻县时,县政府或县环保局要及时将情况通报当地县政府或市环保局。

对于重、特大水污染事故,要做好勘查和取证工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向上级调查组汇报情况,提供相关调查取证资料,并按照上级调查组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

(二)应急终止的程序

1、经专家咨询组调查论证,确认事故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

2、接到县应急指挥部的应急终止通知后,由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人员及设备有序撤离。

(三)应急终止后的工作

1、善后处置

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受污染群众的安置和思想稳定工作,事故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对事故伤亡人员给予赔付救治;组织有关专家对受污染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对遭受污染的水或生态环境提出恢复的建议;救助款物运送分配、转移安置受污染群众等。

2、保险理赔

有可能引发水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发生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后,现场处置指挥部应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介入,按相关程序作好理赔工作。

3、事故损害调查评估。应急办公室负责组建由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的事故损害调查队伍。

事故发生后,调查队伍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损害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损害程序、污染过程及有关环境保护资料等;听取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损害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事故等级从大到小,分别在应急终止后的30天、20天、10天内完成,并向县政府做出事故损害评估报告。

(一)组织保障

根据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需要,县环保局要设立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准备、报告、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技术及人力资源保障

1、水污染事故专家咨询库。建立县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库,确保在发生水污染事故时能迅速成立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专家咨询组的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2)综合评估水污染事故,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

(3)指导、调整和评估应急处理措施;

(4)参与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总结评估。

2、现场应急环保专业队伍。由环境监察、环保监测、环保科研人员组成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分队,作为应对水污染事故的常备力量,随时处置水环境污染事故,参与和指导事故发生地环保部门开展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类别、程度、范围;

(2)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评估及上报工作;

(3)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意见,确定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

(4)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5)开展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

(6)指导环境应急队伍必须经常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现场应急救援队伍。由武警部队、消防、民兵预备役等应急分队组成。主要职责:

(1)组成抢险队伍,救援、疏散受到事故伤害、威胁的人员;采取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清理事故现场。

(2)负责安排转移、疏散群众生活,筹集和发放救援群众生活物品。

4、自来水水质监测队伍。由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饮用水源地水质、自来水供水水质、应急供应水质组织监测,指导供水部门组织应急饮用水供应。

5、培训与演练

环保及相关参与应急处置部门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应急队伍的日常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监测等专门人才,提高应对环境事故的素质和能力。

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自来水监测专业人员的日常业务和应急监测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监测水平,保证在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各乡(镇)要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进行水污染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三)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水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水污染事故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技术平台,承担全县水污染事故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发布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 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分队间的联络畅通。

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要保障事故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必要时在现场开通应急通信设施。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职能部门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

(四)后勤保障

1、装备和物质保障

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建立和完善专家数据库和环境、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指定部分重点单位建设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仓库,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水环境事故时能有效防范和处置。

2、经费保障

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建设,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建设的组成部分,所需经费纳入环保和相关部门的预算安排,统筹解决。

(五)治安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六)纪律保障

当发生水污染事件后,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水污染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职责积极采取响应措施,确保及时、有效的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如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在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中存在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的,由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七)社会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应急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水污染事故应急知识的专业教育,宣传环境应急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正确应对水污染事故。

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或工作方案(即部门应急预案)。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会同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等部门负责解释。本预案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及应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由县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如何写 篇三

为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理幼儿园突发事件,减少公共财产和幼儿人身安全的损失。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案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一)成立园内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负责全面指挥副组长:副园长

负责具体落实预案组员:总务主任负责事件现场指挥保健员负责人身安全、伤情处置

(二)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1、召开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会议,传达上级部门指示,研究、整改幼儿园突发事件苗头,对加强防范工作作出决策。

2、负责预防工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信息沟通等工作。

3、建立预案、明确职责和任务,做好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工作。

(一)预防为主

1、对教职员工和幼儿宣传普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关常识,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加强防范措施,预防人为侵害,教职员工在工作岗位不准会客。

3、预防儿童走,幼儿来园、离园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无接送卡一律不准许幼儿离园。

5、财会室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防盗防抢,杜绝刑事案件发生。

(二)依法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2、保持高度警惕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克服麻痹思想,工作不留死角,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按规定逐级上报。

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

(三)快速反映

1、增强全体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听从指挥,一旦发生情况,能够准确、及时处置和控制局面。

发生地震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各班老师组织、安顿好幼儿,进行疏散或等待救援。如突发事件引发火灾,需立即关闭电源、灭火,迅速打开各安全出口,组织幼儿按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同时清点人数。

2、明确幼儿园建筑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通畅无阻。

(四)撤离路线

教学楼1层教学班东边两个班从东门厅口撤出,疏散撤离到操场东边空地,教学楼1层西边两个班从北门厅口或西门安全出口撤出,疏散撤离到操场西边空地,教学楼2层东边两个教学班沿楼梯下到1楼从东门厅口撤出,疏散撤离到操场东边空地,教学楼2层西边两个班沿楼梯下到1楼,从西门安全出口撤出,疏散撤离到操场西边空地,要求班级老师组织幼儿上下有序、严防踩踏。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如何写 篇四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保障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事件的处置。

二、应急指挥机构(略)

三、职责

1、指挥部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指挥部根据事件状况及时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高效处置。

2、医疗救护组职责:

(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重病人进行现场紧急处理。

(2)配合医院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者。

3、信息报告组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信息报告责任人必须及时赶赴事发现场了解如下内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的发病原因、可疑食物。

(2)信息报告责任人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接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在征得学校主要负责人同意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教育局、疾控中心、卫生院报告内容:

①发生时间。

②发病人数。

③主要临床症状。

④可能发病原因。

⑤可疑食物。

⑥事件发生单位的联系电话。

⑦紧急处置措施。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所消毒指导。

4、现场维护组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维护人员必须维护现场秩序。

(2)保护事发现场,妥善保护可疑食物及相关设施、设备,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等。

5、后勤保障组职责:

(1)及时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所需物资。

(2)加强卫生宣传,消除师生恐慌。

(3)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工作。

6、联络协调组职责:

(1)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2)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470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