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公文大全 > 其他公文 >

农村供水事业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0-07-21 21:23:5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  甘露润泽千万家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小康社会的实现,饮水安全在维护生命健康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0年来,我区农村供水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易到规范的发展历程,农村饮水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让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

一、自我发展阶段(1949——1979年)

这一时期的农村饮水主要靠农民自我解决,部分大型农村饮水项目,通过政府投资或补助、农民集资集劳来完成,农村饮水大多处于自发发展阶段,国家缺乏大的政策鼓励或支持,农村饮水质量完全依赖水源的质量,从整体来看,此时农村污染不严重,饮水质量基本满足饮水需求。1949年以前,茌平根本没有供水设施,解放后,各公社、大队先后以村为单元,建设了土井、砖砌井、水窖等,农村群众可谓取水靠肩担,井边排“长龙;上世纪70年代初,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提到饮用水,对过去情景、状况,由此而对生产生活、工作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可谓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时,茌平农村居民喝的都是井水,取水用的桶、扁担是每户家中必备的生活工具。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或黎明,或深夜不得不去村边的水井取水、担水、提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天取水、担水、提水就成了生活的“必修”课。1960年春,茌平遭遇特大旱灾,1—4月降雨量仅20毫米,夏秋连旱,年降雨量仅395毫米,1972年春、夏连旱,伏天零星降雨50.9毫米,人畜遭遇饮水困难,水井边取水的人群排成“长龙”,有的群众只得下半夜或黎明捷足先行。人们生活饮用水,也都十分“惜水”,不敢大手大脚。有时为了取到水,井边排队的人多了,甲地到乙地,乙地到甲地的“地盘”边“等水”的情形也是司空见惯的,深夜,熟睡的居民被打水、挑水的声音惊醒也时有发生,为取水而争吵甚至“动手”的现象也非个别。那时,每一天中,人们最惦记的、最担心的就是家里水缸中的水还有多少。因为用水不方便,艰难,人们洗衣服,甚至洗菜都只好到水井取“自来水”了。于是,背着衣、被到井边、河沟、水塘去洗也是经常的事了。有的为了洗衣被要到数公里外池塘,每天清晨、黄昏、深夜人们最担心、最忙的就是水。

二、国家重视阶段(1979——1990年)

20世纪70-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农村解决饮水困难。国务院于1984年批转了《关于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以及《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逐步规范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20世纪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国家规划。1991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80年代初期,除茌平县城区钻深井开采饮用水外,其他地区仍沿袭机井提水,部分地区开始发展手压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手压井在茌平县迅速发展,农村饮水基本上都是以手压井提取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国家拨出专款改善贫水区和高氟区人畜饮水条件,水利部门先后为杜郎口、乐平、博平等4个饮水困难村及董庄、韩阁、丁莫3个高氟区,新打机饮水机井7眼,国家投资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万元,建设了简易的供水设施,解决了近0.5万人的饮水问题。1985年前后,为改善茌平居民的饮水条件,先后在乐平、韩集等乡镇试点建设了一批农村供水水厂,水厂的建成结束了茌平县农村没有水厂的历史,为解决居民生活饮水问题提供了新模式。1982年,茌平县遭遇春、夏、秋连旱,河流断流见底,地下水位下降,塘塘干枯,春季10cm土壤含水只有7%,人缺水,畜无饮,水荒蔓延。“吃水难,吃水难,十里挑来水一担,这样的日子啥时完”,一曲曲含泪的歌谣,是当时缺水生活的真实写照。全县56多万人中有一半饮水发生困难,面对严重的旱灾,水利部门紧急启动实施引水解困,向水荒开战,引用黄水1.6亿立方米,在大灾之年,为稳定农村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饮水解困阶段(1991——2004年)

此阶段重要标志是国家将农村饮水困难纳入国家规划,1991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4年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纳入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内容,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国家通过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茌平已有的农村供水设施趋于简陋,没有消毒设施,加之管道锈蚀老化,水质得不到有效保证。有的只是把地下水提取上来,只经过蓄水池的简单沉淀,甚至有的连蓄水池都没有,而是直接供给用户,水中泥砂等含量较高。群众认识对水的认识,只是认为“喝水就是解喝。”那些历史上在册的饮水困难村,建一机井安上自来水以后,群众就十分高兴得说“我们喝上了自来水,人畜饮水再也不用车拉肩挑了”,感觉十分满足;随着茌平县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给地表水带来了污染,对农村来说,每户建一眼30米左右自备水源井取水并不安全,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加上农田有机化肥的耕施,农药的喷洒,经雨水冲积,多数会慢慢渗入土壤,浅层水遭到污染,群众喝的水虽不咸但不安全,多数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认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迫切要求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四、村村通自来水阶段(2005年——2006年)

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坚持“集中供水的规模宜大不宜小,供水对象宜宽不宜窄,供水量宜多不宜少”的原则,突破乡镇区域限制,对所有小规模或单村供水工程实行了有效整合,确定了“一站供水、多村受益、专业管理、优质服务”的新模式。全县规划出35个供水区,每个区建一个供水站,覆盖几十个村庄,供水中心已由2005年的93处调整为35处,为民营供水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2005年以来,茌平水务局多方筹集资金,克服重重困难,累计铺设水网管道8000多万米,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使茌平群众彻底扔掉了储水用的盆盆罐罐。截止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建成供水工程38处,惠及756个村、45.56万人,普及率达到92%,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为保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水利部门坚持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路子,大胆创新村村通自来水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调动了民间资本参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抓主导,民营唱主角的良好局面。同时按照“集中供水规模宜大不宜小,供水对象宜宽不宜窄,供水量宜多不宜少”的原则,突破乡镇区域限制,对小规模或单村供水工程实行有效整合,规范高标准供水中心6处,确保了供水工程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强村村通自来水的管理,茌平县实行:政府搭台,民营资本唱戏”的模式,全县共吸纳社会资金1800万元,大大缓解了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减免民营供水企业各项费用320万元,既兑现了对投资者的优惠政策,又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五、饮水安全启动阶段(2006-2008年)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由“解困”向“饮水安全”方向转变,即由解决“水量”向水量与水质并进的安全转变。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对促进农村饮水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大幅减少,根据“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解决 2.98 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林场)饮水安全问题和 11.4 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 80%左右,供水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显著。

2008年,茌平全面启动农村自来水质量提升工程,投资260万元,新建了6处高标准供水中心,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在水源地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水源水质,对每一处水源地工程,技术人员都进行认真的调查,全部用电测找水的办法,多处设点,反复比较,直至找到最好的水为止;水源井打成后,再取水化验。对于实在找不到理想水源的,采取了远距离引水的方法,如振兴办事处,辖区内的水质普遍苦咸,因此,该处工程的水源全部引用城区优质岩溶水,走开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路子,乐平镇也是这样,通过引水,让群众喝上了达标水、优质水、安全水。在这期间,富有代表性的是茌平乐平供水中心,该中心始建于2006年,占地6.5亩,是一家民营供水企业,中心以“为茌平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己任,大力抓好水源地建设,努力拓展供水管网,积极深化承诺服务,依法严格供水管理,供水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步。在经营模式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供水服务乐平、振兴、信发、杜郎口、胡屯、温陈、6个乡镇(街道),服务城乡人口16万人,基本形成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新格局。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成立了专业维修养护队伍和供水管理队伍,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用规模效益来保证工程可持续利用。

乐平供水中心的成立,打破了行政区划,通过集中供水,专业服务,自负盈亏等新模式,在茌平站稳了脚跟,实现了供水事业的良性运转,该中心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水质优,供优质水才能彻底解决饮水安全,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近几年摸索探讨,农村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追求,成为中心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动力,借助茌东引水管道在乐平经过的区位优势,引用东阿岩溶泉水取得成功,东阿岩溶水含多种矿物质,是远近闻名的天然纯净水和健康水,引水成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规模大,在做总体规划时,征得市、县领导同意,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扩大服务范围,采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设计到施工一步到位。三是体制新。目前的乡镇供水工程多以属公益性事业管理为主,依靠上级扶持资金建设完工后,安排几个人管理,往往会造成只建不管或都管都不管的局面。一旦管理不善,就连起码的办公经费也挤不出来,工程损坏了更是拿不出资金来及时维修。管理经费一旦不足,管护人员就失去信心,使工程效益不能得到长期发挥。供水工程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工程,除去上级应给予的相应的扶持外,还需大量的投资,乡镇财政资金薄弱,所以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是困扰工程进展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在这方面该中心抓住了机遇,在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从属公益性管理的供水事业中解脱出来,积极发动企业职工入股,办成了私营股份制供水企业,即解决了工程建设的投资问题,又增加了职工对工程管理的责任感,使工程效益得到长期发挥。

六、饮水安全提升阶段(2008——2019年)

2008年,国家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茌平县抓住这一时机,集中建设乐平、杜郎口、振兴、胡屯等高标准水处理中心,安装了除铁、锰、氟化物设备,对全县的自来水管网进行了联网建设,同时借助1999年“引东济聊”工程的有利时机,将誉为“天然饮用矿泉水”的东阿泉引入到了茌平县境内,目前,徒骇河以东的信发、振兴、乐平、杜郎口、胡屯、温陈等乡镇(街道)通上了东阿水,质量达标,水质较好;徒骇河以西的乡镇水源是自备井且浅井数量巨多,不仅水量不足、保证率低,而且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大部分水含铁、氟化物、硫酸盐超标。为了切实搞好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彻底解决茌平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县水利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农村供水工程必须走“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从实际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一县一网,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步地做大做强供水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用规模和效益来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实现饮水安全的目标。

2009年—2012年,上级共下达茌平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500余万元,县水务局新建了乐平、杜口、振兴、胡屯等高标准供水中心,供水保障率得到显著提高,群众饮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健康幸福指数得到切实提升,东阿水是优质的岩溶水,深层地下水是处于天然状态的优质地下水源,水质好,不受污染,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直接作为饮用水源。信源水库水源经常规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为此,按照“能大不小,能合不分,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茌平实际,确定了“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水源利用规划,充分利用东阿水和信源水库水源向茌平县西部供应优质水,选取西部水源较好的乡镇,新打深井,安装水处理设施,将所有饮水不安全村全部涵盖其中,彻底解决全县饮水不安全问题。

茌平连年将饮水安全工程列入全县“十大惠农”工程,将其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部分锰、铁等超标水源,配套除铁、锰设备,确保了广大群众用上安全水、卫生水,彻底改善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提高农村人口饮水质量;在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上,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大胆创新饮水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了民间资本参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政府抓协调、民营唱主角的良好局面,确保了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确保广大农民群众饮水安全,2010年,茌平县水务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投资1306万元,在冯屯、胡屯、杜口、韩屯等乡镇规范了4处供水中心,铺设自来水管道350千米,完成土石方12.48万立方米,工程运行后,解决了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受益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在各供水中心完善的供水管网、较高的自来水普及率和入户率基础上,茌平水务局抓住机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贯通连接主管网,2013年投资567万元,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联网建设,铺设至温陈街道的主管网8.5公里。2014年投资1479万元,铺设主管道使胡屯镇、韩屯镇用上了优质东阿水,按照“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思路,做大做强供水工程,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群众喝上优质水。

2015年上级下达茌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项目、规划外村庄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361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从信源水厂连接PE管道11.8公里,建设1座1000m3清水池,对乐平、振兴、菜屯3个乡镇部分村进行管网延伸。2015年水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43项指标的水质检测中心一处。2015年规划外饮水安全项目解决12个村庄0.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投资164万元。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列为全市全力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必须完成。孙爱军书记先后7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饮水安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为刚性任务,视为政治责任。市里专门成立了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日汇总、周报告、月通报制度;对于我县来讲,县委、县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高度重视,7月3日,县委书记郭飞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县政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明确提出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县里成立了由朱县长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定由张亚部长亲自主抓,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凝聚成工作合力,下定决心、下大气力、全力以赴打赢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攻坚战。根据省、市要求,前期,县水利局编制完成了《茌平县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是利用东邢水库水源建设自来水厂,对徒骇河以西乡镇铺设主管网统一供水,对徒骇河以东乡镇供水主管网进行改造延伸,工程计划分步实施,总投资约1.5亿元,4月22日,县政府以茌政字〔2019〕31 号文件批复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主体为县土储集团,并成立项目公司,负责承建、运营、管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县水利局作为项目责任单位,做好项目指导、监督工作,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彻底解决我县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沧桑聚变。茌平农村供水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村居民饮用水从古老的井水到如今用上安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居民用水“同质同源同网”,人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巨变,真切体会到了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人们才能幸福,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光明大道,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茌平农村供水事业将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茌平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word该篇DOC格式农村供水事业发展历程范文,共有684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农村供水事业发展历程下载
农村供水事业发展历程.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