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征文稿 >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08:56:5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一

这个暑假到乡下,问了奶奶才知道以前的生活有多么穷和苦。

奶奶说,她小时候住在山上,山路很崎岖上下很不方便。那时候很穷,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听天由命。房子很小,是用木头、烂泥和石头造的,如果漏了也只能烂泥和石头修。家里的马桶不是冲水马桶,而是木桶,多了就倒专门装粪的大缸里。上厕所没有纸只能用破裤子破衣服代替,洗洗反复用。那时候没有电,晚上没有灯只有煤油灯,大热天没有电扇,只能用手摇蒲扇。一日三餐有时吃不饱,平时只吃些自己种的蔬菜,没有肉吃。生活中买什么都要用票,例如粮票、肉票、布票……奶奶九岁才开始上学,学校是一间平房,只有一位老师教,上了四年就不上了,主要是经济问题,当时一年学费要四块钱,对当时来说已经很贵了。十三岁开始到地里干活,干到十九岁才转到厂里干活,这时国家才有了起色。

现在国家富裕了,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奔小康了。

家家住起了钢筋混凝土造的高楼,哪怕狂风暴雨也能安然无恙。家里有空调,不怕冷也不怕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马路四通八达,有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等,出行方便。网络科技也很发达,像一张巨大的蛛蛛网,可以在线预约医疗门诊;也可以在线预约订购各种票,例如火车票、飞机票、电影票以及各种门票等等;可以在线跟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也可以导航、GPS定位,不怕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学校好大好美啊!教学楼是四层的,有三栋。还有体育馆,塑胶跑道的操场,不论风霜雨雪我们都可以安然地上体育课。学校里,到处是高大挺拔的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学校还有许多活动让校园变得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四十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没有这四十年,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二

月亮的盛衰是一种变化,人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变化,祖国的发展也是一种变化。

当我想到我们周围的变化,我不禁想了很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从食物开始。人们视食物为天堂。然而,据奶奶说,当她年轻的时候,许多人不能吃东西,并且有过几次饥荒。人们太饿了,他们不得不啃树皮,挖树根,有时一天不能吃一顿饭。真的很痛苦。在父亲和母亲的时代,大多数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在我的童年,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假日、聚会、生日。下一家餐馆。宫保鸡丁、炖蘑菇鸡、鲫鱼汤。注意高营养价值、颜色、香味和味道。想起以前的人,能吃到米饭就不错了。

转眼间,世界已步入21世纪,中国也在用新技术向世界展示新“黄龙”的新风采。新一代青少年学习新知识,有新计划,做新行动,期待新结果,享受新的成功。不管他们在哪里,他们都离不开“新”这个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瓦砾房屋已经被高楼取代。房子里的陈设自然发生了变化。平板电视已经被液晶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和其他电器所取代。房子里的无氟空调使房子冬暖夏凉。手机使交流更加方便;手持计算机体积小,功能大。他们有可以接入互联网、了解世界和与世界联系的光纤。数字电视给了我们充分的视觉享受。榨汁机可以让你随时享用美味的果汁和奶昔。

更别说戴上它了。在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服只不过是蓝色夹克和绿色军装。现在看看各种各样的面料、款式和图案,它们舒适、温暖、美丽。

旅行的变化更大。以前是基本的步行。目前,私家车在道路上飞驰,自行车和摩托车随处可见,步行几乎完全被取代。公共汽车的使用也很普遍。

所有这些好的变化都归功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只有当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时,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我们周围的世界仍在变化。我相信我们祖国的未来会更好。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三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公路上开始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奶奶告诉我,过去的四大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不再是最值钱的东西了。而这些东西已被电视、冰箱、空调、汽车和手机所取代。电视让大家不出门就可以看到外面发生的事情;冰箱可以把吃不完的东西保存起来;空调在任何时候都能调节房间的温度;汽车成了人们的日常代步工具;手机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通讯。这四十年给人们帮助很大!

爷爷说,现在科技发展特别的快。以前天天还要带个钱包出门,还有可能弄丢呢。如果要去买一个很贵的东西,还要装好多钱,多麻烦啊。我想到现在,天天只要带一个手机出门,如果要买东西,只要扫扫二维码就支付好了,而且支付宝还可以摇一摇领红包呢!上个星期,妈妈从成都带回来了一盒牛肉丝,我觉得很好吃,还想吃一盒。妈妈只用手机扫了一下盒子上的二维码,再选择要什么商品,点击下单后,牛肉就可以给你邮寄过来。这样不用出门就可以吃到成都的牛肉了。

我一定要感谢邓小平爷爷给我们带来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四

晚上,饭桌前,母亲谈起了她记忆深刻的陈年往事。

她说她们那个时代,电视是没有的,连“电视”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

她还讲了一些关于那个时代的事。那时多生了个孩子,还要被罚款。我和姐姐就是被罚了钱的,每个五千元,相当于现在的好几万元。可那时又能怎么办,不可能把我姐俩扔到大街上吧。父亲那时靠着微薄的收入,东借西借,才让我和姐姐平安出世。

现在我家就不一样了,我们住在高级的小区里。家里装了电视、电脑,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以前没有的。现在也不用担心多生一孩子要罚钱了,现在所担心的是你会不会生少了。父亲的收入也显著提高了。

你看,我正在写作业。母亲凑过来,看了一眼,说:“你都用上钢笔了,我小时候还没用过钢笔呢!你生在这个时代,可真走运。”母亲一直盯着,半天没动,脸上露上羡慕的表情。

现在与过去比,那变化可真是大呀。现在网络科技发达,可以在网上买东西,根本不用走一步路,有人直接送货上门。我们可以坐飞机去天空中去翱翔,哪怕在遥远的地方,很快就可以到达。我说知道的还不止这些呢,不知道的那就更多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我呀,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未来那更美好的生活。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五

我的家乡在中国的东北牡丹江,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市。

听妈妈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变化可大啦。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家乡十分的贫穷和落后,住的是平房,要自己烧火,一家好几口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空间十分狭小,做饭要用大铁锅,洗衣服要用搓衣板。而现在呢,我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有电梯,有集中供热取暖,还有许多家用电器,都是自动化的,十分方便和轻松。

妈妈说在姥姥那个年代,穿的衣服大多是自己做的,无论男女老少,衣服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现在呢,做衣服的已经不多了,市中心有很多商场,各种各样的衣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十分舒适和时尚。

再来说说交通,妈妈说原来都是土道,一下雨或者下雪,就变得非常泥泞,无论多远的路程都要步行,家庭富裕点的有自行车可以骑。而现在呢,铁路公路空运十分发达,高铁的建设也非常先进,高架桥立交桥遍布整个城市,而且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或者电动车,出行十分的便捷。

妈妈说过去想要通讯只能靠写信和发电报,要耽误很多的时间,而现在呢,不仅有了座机,手机,网络也十分发达,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天下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解决了家乡人民医不起,治病难的问题,医保和社保的普及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音。

这些都是听妈妈讲的,而作为三年级的我,也发现了很多身边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居住的小区,去年还是红瓦红砖,今年就刷上了涂料,变得非常漂亮,还有我们的学校,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操场上还杂草丛生,现在已经铺上了塑胶跑道,我们在上面玩也不怕摔伤了。我们居住在牡丹江的江南,通往江北的大桥也加宽了,缓解了交通的压力,更加通畅了,我们牡丹江现在也建起了高铁,马上就要通车了,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看到我家乡的变化了吧?正是有了这改革开放,才让我们能接受教育、实现梦想,我相信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还会带来更多奇迹,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顺利的进行,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六

自从这四十年过去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让我们先说说“衣、食、住、行”吧。

我妈妈小时候,要想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数“人头”,“‘王家’九人,五两银子,每人二两小米,五两大米。”说完后,就会把相应数量的粮票给你。买布是“布票”……而如果想得到一张肉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冬天没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用优等面粉包的饺子,平时只能吃到一些粗粮,而现在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样可以吃到,饺子甚至被人们当作了快餐食品,粗粮杂粮被当作贵宾请上了餐桌;关于以前人们的生活状况还有一个笑话:以前,人们总会去买一小块油多的猪皮,挂在门上。每次出门前往嘴上擦一些猪油,以表示自己家里吃得起猪肉。而现在,这早已成为不讲卫生的行为。

咱们再说说“衣”吧。以前,除了过年是小孩子可以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外,其它时间,人们都千篇一律穿着蓝灰色衣服,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们看到人们的衣着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但颜色、样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服装还有了不同的“分工”,爬山时有登山服、运动时有运动服、外出玩耍时有休闲服、上班时有职业装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那么住是什么样子的呢?最早以前是“三级跳坑”,后来变成了四合院,在后来变成了单元房,以前一家三代人同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小孩子不会有自己的房间,甚至也没有自己单独的床,从小到大都是跟爸爸妈妈挤在一起,卫生间、厨房都是公共的,家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而现在我们小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一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也是很正常的事。

最后,咱们说说行吧,以前哪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出租车、小轿车,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也叫11路公共汽车,你可能没听过“三转一响”吧,这三转中的一转就是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谁家里有自行车那是大家非常羡慕的,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再说一个和我们有关的,我的爸爸妈妈是在小人书、连环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小的时候玩具也很少,爸爸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自己做的木头枪、而妈妈最喜欢的玩具是姥姥自己做的一个布娃娃,而我自己的书柜里有各种类型的书籍:科技类、故事类、漫画类、游戏类等等,玩具的种类也很多,光娃娃就有几十个,爸爸妈妈把他们的爱都给了我一个人,妈妈说给我买玩具就好象在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一样。

“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出门跟着轮子转,电话装在兜里面,衣着越来越大胆,奶奶也把婚纱穿,客人来了不做饭,除夕围炉上酒店,退休大妈会操盘,买车买房去贷款,大学毕业自己干,休闲花钱买流汗,高雅音乐露天演,走出国门看新鲜。”一首打油诗让身边的变化略见一斑。

在这短短四十年中,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显而易见,亲爱的祖国,希望你的明天更加美好、富强。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七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周末,听到妈妈唱了这样一首歌,我觉得这首歌里面似乎有很多故事,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立即上网百度了一番,才得知这首歌叫《春天的故事》,歌中的这位老人,居然是一位伟人,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说来惭愧,我以前真的不知道邓爷爷,更不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带着我的好奇心,我便缠着正在阅读电子书的爸爸给我讲一讲关于改革开放的事情。

爸爸说,从他两岁起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他也算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了。于是,他就给我讲了他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爸爸童年的记忆里,家里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父母和自己手工做的;穿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颜色单一,样式简单。

少年时代的爸爸也喝上了健力宝,读上了各种新奇的图书。连环画已经被镭射录像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1寸的彩电,里面播放的也已经不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

迈入青年时期的爸爸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超市的蔬菜多种多样起来,而且似乎比肉类更受欢迎;穿着各国名牌衣服的行人在街上随处可见;电脑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的点,线,面。

听着爸爸讲完自己的故事,我突然陷入了沉思。虽然我只有11周岁,但是饭桌上从不缺各种蔬菜和肉类,每个季节的衣服有好几套。我会玩QQ和微信,会用iPad玩游戏和学习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所带来的幸福!我一直都与祖国的春天有个美丽的约会!

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了妈妈的歌声。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我,身为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我坚信,在我大中华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我大中华科技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我必将始终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八

1993年,19岁的我便走出了校门来到离家百里开外,地处黄海滩头的射阳县洋河乡政府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虽说已经走出了校门,但在父母眼里我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以至于每周星期一上班时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托,每个周末晚上母亲总是站在路口,望着通往县城路上来来回回的车,直到见我下车才放心地和我一起回家。

有一个周末,我没能赶上回家的最后一趟班车。第二天上午10点钟左右,父亲就赶到了洋河。他顾不上洗把脸就训斥我不该一声不吭地不回家,母亲一直在路口等到晚上10点多钟。我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心里颇不是滋味。

1995年秋,一个好消息传来。我家所在的徐庄村成为全镇第一个电话百户村试点村,电缆线就经过我家屋旁。1996年春节刚过,我就对父亲说,电话线都已经放到家门口了,我们还是装部电话吧。可父亲始终舍不得那2000多元的电话初装费,说什么也不愿意,说那电话对于不做生意的我家来说没有什么大用处。我说,要是我哪天突然有事打个电话回来就行了,也不用妈妈经常到路口等我了。可父亲不同意:“那得要花2000多块呢!可是一茬小麦的收入啊!要装等哪天降到2000元以下再装。”

1996年夏,机会再一次来临。射阳县邮电局为照顾残疾人家庭,在全县残疾人中开展了优惠大放装活动,每户只要1708元。我高兴极了,因为父亲有白内障,县残联还颁发了低视二级的残疾证。当我星期天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起初还是有点不愿意,好在经过劝说,他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

装电话那天刚好是星期日,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早早地起床,打扫卫生,并找来了梯子,买来了电话机。下午电话一装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我所有的同学、朋友、同事和亲戚。我家成为了全村第一个用上电话的家庭。

家里有了电话可方便多了:我星期天不回家打个电话给家里,母亲便不再到路口等我;出远门打个电话告诉家里,父母心里就放心了;家里要是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给我,也就解决了……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村里装电话的人家也越来越多了,电话已渐渐地成为村里人对外联系必不可少的工具。

转眼到了2004年,眼看父母年事已高,我们兄弟姐妹5人商量决定让父母少种点地。父母的空闲时间多了,可曾经当过几年教师的父亲天生对麻将、扑克等娱乐项目一点也不感兴趣,惟独让他感兴趣的就是读书、看报。可在农村,农户订阅的报纸一般都集中送到村部,然后再由村里统一送到农户家里。于是,我就对父亲说了买电脑,让他在网上读书、看报的想法。

父亲听后愣了半天说:“什么网?怎么还可以读书、看报?”我解释了半天,父亲总算弄懂了电脑上网读书、看报的来龙去脉。可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又不会电脑打字,说什么也不愿要。

2005年春节,一直在外面种蘑菇的哥哥回来后,见父亲整天在家呆着也没什么地方去,也想到了买电脑让父亲上网。哥哥提议买台电脑装宽带,让父亲上网看看书、读读报。可父亲还是不愿意,我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买台电脑经济上还是允许的。况且,国家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多年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加大对种粮、农机等补贴,这几年虽然咱家的地越种越少,但家里的收入却越来越高,口袋里钱也逐渐鼓了起来,钱留着又有何用?固执的父亲经不住我们兄弟俩的轮番劝说,终于花了4500元买了台电脑。

电脑一到家,我便为他开了宽带,我家也成了全村第一个买电脑上网的农户。电脑装好后,我从如何开机关机一直教到如何上网读书、看报。父亲学会上网不久,他又打电话给我,让我教他如何打字。我就不明白了,父亲只读书、看报,现在又要学习打字干什么呢?

原来,不久前,在外地当校长的五叔退休回来告诉父亲,他早就学会上网了,不但在网上读书、看报、看电影,而且还在网上与志趣相投的网友聊天、发邮件。听了五叔的话,父亲再也坐不住了,打电话要我教他学打字。星期天,我们夫妻俩一早就赶回老家,我教父亲用智能拼音打字,妻子教父亲用五笔打字,后来我又为他买来了手写板,就这样父亲不但学会了电脑打字,还在网上申请了QQ号,经常与他的一帮网友在网上一聊就是半天,有时甚至忘了吃饭。2006年春,邻居项军家养的4000多只虫子鸡发生鸡瘟,项军心急如焚。父亲及时帮他上网查到了防治鸡瘟的饲料配方,并在QQ群里向网友求援,还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从而在最快的时间内控制了鸡瘟。

这件事情后,父亲几乎成了“明星”,不仅本村人知道父亲,就连附近的外村人也都知道了他的大名,甚至镇里的宣传办和畜牧兽医站都知道父亲。此后不久,父亲上网的事还上了射阳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而那段时间,我们回老家也总觉得父亲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多、更灿烂了。

2010年春,中国电信射阳分公司推出了iTV业务后,我又为父亲赶了一趟时髦,使父亲在全村第一个看上了iTV。这次,当听说我要为他装iTV后,尝过电话、宽带甜头的父亲一改以往的固执,笑咪咪地说:“你们电信公司还有什么新业务啊?干脆都帮我装了吧!现在看来听你们的话没错。”

iTV装好后,我家就成了“农家电影院”。每天家里都要来好几批看电视的邻居。而最让邻居称奇和令父亲有面子的,就是父亲能像电视台的一样,不但能收到上百个台的直播,还能将过去几天的电视剧回放。用邻居周爹爹的话说:“现在科技真发达,时光还可以倒流了。这不就连过去的电视剧还可以回头看了……”

2016年春,父亲见我使用的天翼智能手机功能较多时,也让我帮他买一部。可我觉得他已是77岁高龄了,还是用老年机比较方便。他听我说这话,抱怨道:“你意思就嫌我老了呗……”为证明自己“胜任”,他还拿着我的手机现场上网、玩QQ给我看。我实在拗不过,在当年“五一”期间,帮他买了一部天翼智能手机。就这样,他又成了全村第一个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父亲用上了智能手机后,不仅下载了各种软件,还注册了微信、微博。他一有空就登录QQ与好友聊聊天,上酷狗音乐听听歌,到微信上刷刷朋友圈。特别是注册了微信后,父亲一下子走进了“微”时代,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朋友圈更是热闹非凡。他和年轻人一样,成了实实在在的低头族,每天睡觉前刷手机,早上一觉醒来还是刷手机。每天晚上,老爸也会将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的新人新鲜事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

是啊!从父亲不肯装电话、不愿买电脑上网到主动接受iTV,要求使用智能手机,实现了四个全村“第一”。这虽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间通信业辉煌发展的缩影。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九

前些天晚上,我正在看中央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突然客厅里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电话听筒,里边传来清晰、宏亮而熟悉的声音,是我一位远在山东省荷泽市工作的战友打来的,放下听筒,我不由得想起过去打电话的一些情景。

那年秋天,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为了给在图河公社的一位少年时代的同学打电话,我跑了五六公里路,到沂北公社邮电所。电话打到那里,杂音太大无法通话。话务员告诉我,公社到大队的电话线路是铁丝单线路,无法和外公社人联系。我懂得这个原理,我15岁参军到部队就和电话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守电话(总机话务员),后来架电话、修电话。从部队转业后,我就被分配到县邮电局工作,和电话打交道就更多了,我帮亲朋好友装电话、修电话、选电话号码。到县局办公室工作后,还利用电话经常向新闻单位发稿件,其中涉及到电话方面的稿件还真不少。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春,《新华日报》一版“今日快讯”专栏刊登了《灌云县农民坐在家中和本报通电话》的消息,说的是紧靠县城的伊山镇侍沟大队农民朱炳成家装上自动电话的新鲜事,我在朱家用电话给新华日报社发稿件。当时《新华日报》快讯组组长薛恒金同志对这事很感兴趣,于是,他与老朱通了约两分钟电话,问老朱为什么装自动电话,老朱一一作了回答。1985年5月《江苏邮电报》复刊,报社总编要我给本系统的报纸多撰写稿件,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采访,写成消息《灌云县邮电局对专业户装电话实行“四优先” 》,并用电话发了稿件,很快在《江苏邮电报》一版显著位置刊登。那时各行各业都支持个体户、专业户的发展,当时全县私人住宅电话不足100户,其中专业户仅有12户人家装了电话。1997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我又用电话给《新华日报》发了《亲情、友情雨雪阻不断,灌云县农民电话拜年》的稿件,大年初四就在《新华日报》头版刊登出来。

1993年,我在南岗邮电支局任局长时,全乡磁石交换总机容量仅60门,19个村仅有五六个通电话,39部电话中38部都姓“公”(单位)。

过去人们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早已变成了现实。1996年5月,在鞭炮声、掌声、欢笑中,南岗500门程控电话顺利开通。程控电话开通后,南岗电话用户逐年递增,且增长幅度相当大,至2017年底,南岗程控电话总容量已达8660门,比1978年的50门增长了172.2倍,也比1978年全县的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490门增长了4.81倍,电话用户为6229户(其中90%以上为住宅电话),比1978年31户增长了199.94倍,也比1978年全县的农村电话用户1081户(部)增长了4.76倍。

电信是社会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十

四十年前,虽然父亲在县城建筑公司上班,吃着村里人羡慕的“商品粮”。但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泥土,在下班后的傍晚,或在工休或节假日,他便拿起锄头

下地帮母亲料理“责任田”。

记忆中,他每天一大早就骑着那辆“二八”式自行车到城里上班,傍晚才回来,而这也是我最盼望的。父亲微笑着穿过暖暖的夕阳,蹬着车向家门口的我赶来,一停车便取下车架上的帆布包,里面有时是糖果,有时是饭桌上的美食,这一幕成了我童年最温馨的记忆。

那时我家和村里另一家人合住在有着天井的老屋里,东西两排厢房,对门人家四间,我家两间,厅堂共用。我家的两间父母一间,我们兄妹一间,屋里因堆满杂物显得逼仄阴暗,柱梁灰黑,墙壁白灰剥落,露出斑驳的原色土坯。顺着老屋的木梯可以爬到阁楼,小时候,那里是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宝地。听母亲说老屋还是土改时分给爷爷奶奶的,但二老在我父亲十几岁时就过世了,留给父亲这两间老屋。那些日子贫瘠而温暖,屋子虽然那么小,却盛满了下我和弟弟的欢笑。后来,随着妹妹的降生,父亲就萌发了另建新房的想法,但父亲工资不高,加上母亲挣的工分刚够全家五口的温饱,建新房只能是深藏在父亲心里的一个梦。

而且这个梦因为一次变故,似乎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在建筑工地上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手臂骨折,我家犹如塌了半边天,坚强的母亲表面平静,一边忙农活一边照看住院的父亲,但我几次看到她躲在门侧偷偷抹泪。

父亲伤愈后手臂不能完全伸展,做不了重活,公司就让他做门卫,但工资少了许多。那时,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吹到我们那个小山村,村里分田到户了。于是,每到农忙,母亲便不得不请人犁地。看多了村里人的脸色,从不爱求人的父亲狠心买了头牛,从没摸过犁耙的他用伤残的右手扶握着沉重的桀骜不驯的犁耙,出现在村里人惊讶的目光里,犁沟从最初歪歪扭扭到最后笔直如线。没几年,父亲的犁地技术就让村里人啧啧称赞。

为了早日实施建新房的宏大计划,父亲和母亲更加拼命地准备,整天没日没夜地忙碌。家里除了种三亩水田和三亩旱地,母亲还把山脚边河滩上的小块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花生、棉花和大豆。父亲每天一下班就赶到地里,在村里人看来,这个吃“公家饭”的人和起早摸黑的庄稼人并没有什么两样。而我和弟妹也开始帮家里分担家务,每天早晨,我早早地起床做饭。一放晚学或是休息天,就挑井水(那时家家灶间都有一个大水缸),或者和小伙伴一起砍柴,打猪草。弟弟则负责放牛,早晚各一次,必让牛吃得肝腹圆鼓。农忙的时候,我们又帮着大人除草、摘棉花,拔花生摘花生,甚至连年幼的妹妹也跟在大人后面,学着大人像模像样地干农活。“双抢”的时候,割稻、挑稻、打谷、拔秧、栽禾,样样少不了我们的身影,到读高中的时候,我割稻和栽禾的速度甚至不逊色大人,算得上家里一个壮劳力。

我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加上儿女一年年长大,父亲决意开始他的圆梦计划——就在老屋后面的空地上做楼房。先造底层,等有条件再造第二层。为了节省买碎石的费用,那个暑假,我和弟妹每天都到村庄的后山捡细鹅卵石,然后踉踉跄跄地挑回家。父亲除了浇水泥梁柱请人帮忙,其他都是他利用工休时间,和母亲像燕子筑巢一样,摸遍了一砖一瓦,终于把新家的第一层造好。

因为造房欠了债,后来又要为我筹大学的学费,父亲建第二层的计划一拖再拖,让他感到轻松一些的是弟妹高中和初中毕业后,先后南下广东打工,并且开始从南方往家里寄钱了。在我工作后第三年,新房终于造好了第二层,父亲的新房梦终于实现了。后来的几年,父亲又陆续把房子装饰一新,地上贴了大理石,墙壁粉刷得雪白,还添置了各色家具家电,连外墙也贴了瓷砖。父亲看着自己矗立在村头的杰作,脸上的笑意有了从未有过的舒展。

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了,而我家就是这四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父亲实现住房梦的路上不停奔波,执着前行,其中有追梦的苦痛和挣扎,更有梦想成真的幸福与甜蜜。这四十年,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用汗水浇灌日子,用心血抚育子女。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父母中的一个,但就是他们,像勤恳负重的牛牵拉着我家从贫瘠走向红火,就是千千万万的他们,牵拉着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082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下载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