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实习报告 >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15 14:36: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1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1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恩施市09青干班胡志

茶叶是我市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恩施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玉露在全国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和其他一些知名的茶叶产地如浙江、五峰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恩施的茶叶产业走向何方,值得思考。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屯堡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进一步探索如何发展壮大全市的茶叶产业。

一、基本情况

屯堡乡地处恩施以东,茶叶是全乡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全乡现有茶叶面积2.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4万亩,茶园面积仅次于芭蕉。全乡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两家。

二、在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方面的一些做法

1、以打造茶叶走廊重点,继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根据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大峡谷沿线旅游通道的要求,

将恩施大峡谷旅游通道沿线作为茶园发展的重点,09年发展茶园2014亩,计划通过一年时建成由马者、杨家山、屯堡、大树、新街、花枝山等六个村(居)组成的屯堡茶叶带,初步形成长达30公里的茶叶走廊。

2、示范带动,加强茶园管理。以创建示范板块基地、培植茶叶大户为抓手,将面积较大的茶园和种植面积较多的茶叶大户作为重点,由村干部和派驻各村的茶叶技术员重点扶持,统一指导,将其建设成为茶园生产管理示范板块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茶园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优化环境,扶持龙头企业。乡政府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推介,为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种专业认证,包括qs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等,乡政府拿出资金对通过各种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

三、茶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不断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屯堡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据统计,全乡茶叶生产企业18家,有品牌的仅4个,品牌分散,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宣传推介突出不了重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几个茶叶品牌仍然是知名度不高,仅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

2、作坊式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全乡茶叶产业效益低、规模经济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就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不足以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8家(据调查,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户12户),其中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仅2家,绝大多数厂家仍采用原始作坊式的生产方式。2014年,全乡茶叶产量250余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均价仅8元/斤。

3、茶叶基地面积大,标准化生产面积小,经济效益低。全乡茶叶基地面积虽然达到了2.3万亩,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仅1200亩,而有机茶标准基地则只有一块,仅300亩。全乡茶园老化严重,经济效益低。大多数茶园建设于上世纪70—90年代,品种杂、树老化、产量低。

四、对策及建议

1、由注重生产加工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努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全乡有影响力的品牌有“沙龙茶”、“华智

香茗”、“申杰玉露”,“花枝茶”,但都不是知名品牌。茶叶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是要加大对优势品牌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良性发展,逐步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选取经济实力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政府牵头,科学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品牌覆盖面;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各种茶叶评鉴活动,通过获得的各种奖项,提升知名度,同时支持企业设置专卖店,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

2、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努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放到比发展茶园面积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是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由企业自由选择,走强强联合之路。二是提升企业加工水平。通过增加投入、qs认证等措施,引导和促进精制茶厂的优化改造,重点改造和建设选址恰当,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加工厂,淘汰部分无资源优势或布局不合理的家庭式作坊。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拥有注册商标、建有基

地、获得国内、国际相关茶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尽快成长壮大。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的企业和基地,积极引进知名大企业、大品牌落户,合作开发茶叶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3、由注重扩大基地规模向提高基地标准化程度转变,大力提高基地质量和效益。 茶叶基地规模较大,但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要由注重扩大基地规模向提高基地标准化程度转变。一是加大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力度。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茶园环境清洁化和投入品清洁化入手,加快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产地认证。二是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坚持发展新茶园与改造老茶园并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改造老低产茶园,提高种茶效益。三是要抓好茶叶大板块建设。继续采取建设重点板块,再用板块辐射带动的方式,不断提升茶园管理水平。

第三篇:加快海青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做大做强海青茶产业 打造江北绿茶第一镇

胶南市海青镇党委、政府

胶南市海青镇位于青岛西南部,素有“北方绿茶之乡”的美誉,是山东省北茶科研中心确定的青岛地区唯一的北茶科研基地。全镇64个行政村,1.26万户,4.24万人口,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绿茶3万亩,年生产干茶200余万斤,实现经济效益12014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100元。茶叶专业村43个,加工企业130余家,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有机茶园基地5处,茶叶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5家。近年来,作为青岛市的茶叶主产区,海青镇把茶业做为富民兴镇的突破口,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将海青茶这一特色农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打造“江北绿茶第一镇”。

一、加强茶叶统一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科技兴茶作为突破口,通过实行有机茶、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qs认证,加强全镇3万亩茶园的标准化管理。重点是以注册“海青绿茶”商标为突破口,通过建立海青茶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海青绿茶”商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措施,加强对全镇1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把各类茶叶品牌有效整合为“海青绿茶”品牌,举全镇之力对该品牌进行集中统一宣传和推介,促使“海青绿茶”对外形成一个“拳头”,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推动茶叶产业化发展。同时,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实施“科技兴茶”。专门聘请省、市茶叶技术专家担任 1

顾问,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从种植、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到采收,特别是合理用药和田间管理等环节,对茶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技术指导,扎实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营造防护林带,栽植相生树种,为有机茶叶生产创造微域性气候,做到规范化操作,高标准生产。

另外,利用广播宣讲、科教片播放、科技明白纸发放、组织茶农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将新技术、新办法及时地传授给茶农,切实提高茶农栽培技术。为使海青茶真正成为无污染绿色饮品,加强了茶园科学管护,推广应用新技术,特别是加大推广应用dnd生物肥、生物杀虫灯等技术的力度,提高海青茶的内在品质。严格按照“无公害有机茶园”种植的规范要求,积极引导茶农在种植管理茶树时,全部施用农家土杂肥,坚决杜绝使用化肥和农药,为加工优质茶提供优质原料,增强茶叶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实施基地带动战略,建设良种茶繁育基地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全力夯实茶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将北部山区建成高标准的生态示范园、旅游观光园。根据规划、技术、资金和项目建设向“海青绿茶”品牌茶叶基地集中的要求,对新发展的成方连片茶园,制定了优惠奖励政策,每亩分别给予200—300元的补贴;对新发展的无性系茶园,每亩给予600元的补贴,以此推动品牌茶叶基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成片、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海青绿茶”品牌基地发展重点安排在后河东、后河西等15个宜茶村庄。对各

村庄宜茶区域、宜茶品种作出具体规划,明确划分新老品种、有性系与无性系的种植范围,搞好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合理搭配。突出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对现有老茶园制定分次分批进行良种化改造的计划。为改变“海青绿茶”茶叶品牌基地良种特别是无性系良种比例低的现状,继续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扶持,进一步完善青岛市名优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运用有机茶生产规程逐步对现有树龄老化、树势弱化的茶园进行全面改造,形成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千亩有机茶生产基地。

三、打好节会牌,以生态旅游促进茶业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海青的旅游资源,彰显海青茶的价值,进一步加大“海青绿茶”品牌以及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提升“海青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14年成功举办首届青岛胶南海青绿茶采茶节的基础上,201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以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为依托,以“品茶品竹品山水,休闲观光农家乐”为主题,与市农业局、旅游局联合成功举办了青岛胶南第二届海青绿茶采茶节。先后开展了采茶竞赛、炒茶表演、茶艺现场表演、祭拜“茶圣”陆羽和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参加,促进了茶业和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带动全镇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提高节会质量和档次,全镇累计投资140多万元,修建茶艺展示楼一处,登山石道800米,观光亭两个,设置陆羽雕像一座;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规划130亩土地,建设了可供5000多人同时进行茶叶交易的胶南市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平整采茶节活动主场地3万平方米,挖运土石3.5万立方米,整修道路10公里。计划投

资40万元,建设全市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品种最丰富的茶叶生产资料超市,进一步拓宽旅游空间,鼓励引导周边群众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

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海青茶产业

积极引导扶持茶农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了青岛碧雪春茶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合作社在搞好内部管理,确保协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经济活动主体作用,为茶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在北京、济南等大中城市和周边区域建立绿茶直销点20多处,开拓了国内外市场,有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同时,鼓励引导合作社成员统一茶叶品牌,严格有机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等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的档次和水平,使产品向绿色化、有机化、名牌化方向迈进。引导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中茶杯”、“农业博览会”、“名优茶博览会”等品牌创建活动,增强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绿茶产业的不断壮大,按照拓展产品外延,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逐步带动发展保健食品、包装、茶具等与茶叶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发挥茶叶产业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尽管海青茶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着宣传推介力度不大、文化品位和档次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下步,一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抓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引导青岛海青绿峰有限公司、青岛华欧集团香茗苑公司、海青后河西茶厂等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标准化水平,走“销售带加工,加工连基地”的龙头发展模式,带动全镇茶叶加工企业,把品牌建设

与茶叶标准化栽培及加工结合起来,逐步规范整个绿茶产业。二要提升海青茶的品味。通过采取政府投入启动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大对北部山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建立茶道茶艺表演馆,推出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提升茶文化内涵;建立茶叶展示厅,搜集30多年来“海青”茶叶发展的资料、图片,对“海青”茶叶的历史变迁作一个全面的展示,体现其深厚的发展底蕴;毛竹林边建立加工车间,游客可以现场采摘鲜叶,当场加工、品尝,努力让“海青”绿茶成为一个旅游产品、文化产品,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提升绿茶品味和层次,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力。三要全力做好第三届青岛胶南海青绿茶采茶节的筹备工作。争取市政府大力扶持,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财力,统一筹划,具体指导,精细操作,办成国内茶叶界最具特色的节会活动,进一步宣传推介海青绿茶,进而促进其他胶南绿茶的发展,使其成为声名远播、品位一流的中国北方茶叶。四要继续膨胀茶叶种植规模。计划到“十一五”末,新建立茶叶种植基地1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亩),使全镇茶园总面积达到4万亩,实现人均一亩茶,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刘洪成供稿)

2014年5月

第四篇:关于污水产业化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暑期实践报告

天目学院经济管理系陈嘉树国贸 111班201408450121 摘要:暑期实践是大学生的必修环节,是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虽然人们说大学是半个社会,但是与真正的社会相比,真的还差好远。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想要提高自己的大学生必修认真贯彻和高重视暑期实践。本人在校学习认真刻苦,深知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把暑期实践作为这个暑假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众所周知城市水污染已经成为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从而相应而出的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相应而生,本次实践的目的就是了解城市水污染的大概状况,并且调研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的状况,让自己在实践中拓展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实践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暑期实践城市水污染污水处理产业实践能力

正文:

一、前言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是,人类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缺乏,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且水污染严重,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源于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的城市生活污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占污水排放那个总量的53.8%。城市生活污水正成为水污染的最大“公害”之一。因此,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对于改善城市质量与居民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目标及内涵

我国90%的污水处理及配套系统还是事业单位或准事业单位的运营方式,致使投资匮乏、效率低下、职责不分,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不能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建设要求和效率要求,因此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产业化改造。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目的是推动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效率和效益,通过提高效率,最终实现公众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产业化关键是改变了原来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体系,单纯的产业化发展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效率目标的实现。所以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的产业化,需要以市场化为手段,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引入符合行业特征、有限且有效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具体而言,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主要任务包括:

1)改变原来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实现运营主体企业化;

2)清晰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政企分开;

3)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壮大产业主体;

4)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

5)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投资、建设、运营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三、 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国家。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污水设备成套提供及污水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行业内部传统污水处理国营企业正在积极进行产权结构改制的探索,社会资本开始涉足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总之,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市场需求已经产生,产业化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已经具备,产业化所依赖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在产业政策、产业主体、投融资体制、价格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着全方位的产业转型,这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和最终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产业化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

1) 产业化的规范性政策不完善

首先,地方关于产业化的方向性政策不够明确,仍有大部分省市政府至今未制定下达相关文件,明确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方向的第一步工作仍未完全到位。各地的产业化推进缺乏结合实际的系统性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盲从、

混乱的现象。其次,行业缺乏特许经营规范性条例标准化合同文本,目前只有北京、河北和深圳市出台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家还没有出台有关特许经营的规范性条例,没有对特许经营过程中各方的责权利作科学、明确的定位,而且业内还没有完整的可作为依据的标准化合同文本,所以在特许经营协议达成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方责权利混乱,存在相互推诿、扯皮及争权的现象,以及因为一些外部原因而造成违约的现象(如政策改变等),这些都加大了政府、企业以及公众所承担的风险,加大了交易成本。再次,中央及各地相关政策规定中仍有缺项,如缺乏政府对于企业投资与财务的监管政策,缺乏对各项资产(特别是管网系统)投资结构的明确规定等。

2) 激励机制不落实,优惠政策不明确

激励机制是推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一定意义上也表现为政府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政策性补贴。但在中央制定相关政策中没有涉及污水处理行业转制后的营业税或所得税优惠问题,改制后的城市污水处理企业税负压力较大。四部委《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企业以及项目建设的生产用电按优惠用电价格执行。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地没有明确的规定生产用水用电优惠的具体实施细则,致使部分企业能源消耗费用比重较大。

2、产业主体及市场发育欠缺

1) 产业分散、规模不足,企业改制滞后

全国537座污水处理厂分布于600多个城市,产业分散、规模不足,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整体都缺乏规模效应;信息封闭、管理落后、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行业内本来就有限或薄弱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培训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的调配和流动。目前全国仍有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单位没有实现完全的企业化运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部分已转制的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冗员过多效率低下造成成本增加,政府难以承担企业转制过程中由于人员安置等原因所引发的改革成本,企业化后必须计提折旧致使企业发展的压力加大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缺乏有力的市场主体,企业主体经验和规模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竞争力。

2) 市场竞争不规范

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完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较严重。部分地方政府在投资多元化政策中,给予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不能公平竞争。

3) 产业链发育不健全,缺乏与相关行业的横向战略联盟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环节发展速度缓慢,发展规模较小,制约了污水资源化,影响

了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同时,城市污水处理是个相对垄断且综合性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包括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设备配套以及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各产业单元的相互配合。研究国际著名水务集团的特点不难发现:国际水务投资都是以战略联盟形式组成的,是集合了投资、工程、运营、服务等领域国际巨头的优化战略组合体的联合扩张。

3、建立科学的行业监管体系

1)建立科学的行业监管体系,前提是转变政府职能

作为市场化体系中重要一角的政府,转变职能十分重要,成为产业化、市场化推进的关键。政府角色应由不规范的行政干预转向依法监督。职能转变前提是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政企分开尤显重要。推进市场化以来,建设部积极推进原有污水处理单位的企业化改制,已有少部分企业完成了改制,但是无论是否改制,这些单位都基本未成为没有行政依附、法律地位平等、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市场主体。

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有法可依

市场化下的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监管将包括项目规划的制定、行业竞争规则的制定以及水质、服务、成本和价格的监管。鉴于中国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法律体系现状,建议尽快出台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污水收费管理办法,同时要求和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结合行业和地方特点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有关政策,并配套特许经营相应的规范性条例文本,标准化合同文本。健全水业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使其成为行业监管的重要依据和标尺。

4、完善收费体系,落实优惠政策

1)建立可行的收费及补贴政策

要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来推动收费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领域,在污水处理收费的政策原则已经基本确定,收费政策体系建立的重点工作将是鼓励和支持城市政府结合各自的经济和社会特征,积极深入推进。收费政策关系财经结构、社会稳定,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应根据政府财政情况、公众收入情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 收费政策。即不能稿脱离实践的一刀切,也不能以社会承受力为借口反对收费体制的建立。

2) 完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

明确将自备水源纳入污水收费的统一体系,执行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其费用的使用方式,具体收取方式由各城市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提高自备水源的水资源费,以促进城市供水体系实现统一调配。建议各城市根据城市水循环

的系统规划和战略布局,制定相对稳定的供水、污水、回用水、自备性水源水等面向社会的各种用水价格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并以供水价格的科学制定为基数,确定其他污水、回用水、自备性水源水的用水价格,收费超出收入核算部分纳入水费公共基金,不足部分,由公共基金补偿,仍然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偿。

3)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有关激励政策

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目前处于产业化、市场化初期,投资缺口巨大。同时由于污水收费体制的诸多问题,市场化体制不能完全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在各个产业环节中需要来自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引导,建议实行和完善加强的激励政策。建议制定税费减免政策,坚持执行国家已经确定的增值税方面减免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级政府在税费减免方面的执行情况记性检查。同时根据国家低赋税、严征收的税收改革方向,鉴于污水处理公益性属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在所得税方面进行进一步实行全面的税收优惠。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长垣县方里乡人民政府唐汉章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子,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和调研,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三大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搭建多元投资融资平台、集聚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以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建设标准化农业特色基地为突破,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一、三产业互动。

(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方里乡党委、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持续发展”的思路,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品,坚持专业化布局,努力培育形成优势产业带,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特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金银花种植基地、莲藕种植基地、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和冬枣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不少地方政府的农业产业基地

已成规模,如:封丘的金银花,红旗区小店镇的花卉,长垣凡相镇的食用菌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序开展。一是加强了对农业经营户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自觉做到经营国家明令禁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强化农资市场管理,严把农业投入品市场关。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以及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为搞好标准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建立以绿色水稻、莲鱼混养等为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我乡农产品生产向优质化、标准化发展。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根据全乡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实际,重点围绕莲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规范完善、整合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4年,我乡共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个,会员2014余人,争取上级资金100多万元。农业合作社已成为发展特色农业的主力军。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各地的产业化组织得到一定发展,在带动农户生产、农民增收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瓶颈”问题

方里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

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的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方里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方里乡的部分土地,旱时不能浇,涝时不能排。

3、思想理念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首先是干部、群众思想理念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其次群众怕担风险不敢发展,即使发展,也是试探性的,样样都有一点点,样样都没有搞出名堂来,还有部分群众市场观念还较落后或是过分依赖政府,提出政府包种、包销、包担风险。

(二)“群众主体、市场主力”作用发挥还不够。农业产业化发展刚开始依靠政府主导的多,但要长远发展,还要依靠群众和市场,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聪明才智,利用市场整合配置资源。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一方面受 规划制约,方里属典型农业乡,使得工业反哺农业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乡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项目,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能转化少量农产品,农民长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龙头企业是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乡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专业合作户少,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农户分散种植和经营仍然占主体。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乡的农业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特色种养大户,更没有大型的种植和深加工基地,客观上制约了我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调整难度大,农产品深加工,增大农产品附加值困难重重,农民基本上各自为阵,规模化和高新科技的引进和推广举步维艰。

(五)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资金的筹集启动困难,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社会各方大部分认为农业是一个弱势区域,其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

(六)名牌产品少。目前,全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数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缺乏。基本还没有品牌响亮的产品。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建议与对策

为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地建设为

依托,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推进全乡农业科学发展。

(一)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 (二)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

(三)采取得力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平、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四)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word该篇DOC格式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范文,共有1605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下载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13057850505